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精选8篇)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篇1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乡镇船舶事故居高不下的现状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实施分类管理;出台地方法规和规定,力促管理到位;采用多种手段强化整改;规范船舶修造厂点,从源头抓好安全;适当经费投入,确保安全等5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作 者:刘建 LIU Jian 作者单位:湘潭市地方海事局,湖南,湘潭,411100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英文刊名: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5(2)分类号:U69关键词:乡镇船舶 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篇2

由于各种船舶 (队) 操纵性能各异, 所处的航区水域情况也不同, 而且其水域条件随水位变化而变化;所处的天气或能见度情况、通航密度以及雷达性能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也不一样。因此, 对船舶安全航速难以作出定量的规定。安全航速是由多个“自变量”共同决定的“因变量”, 并非定值, 而且无法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对安全航速难以作出定量规定, 但根据每一船舶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情况至少可以作出定性规定, 否则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安全航速的大小。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第六条规定, 每一船舶在任何时候均应以安全航速行驶, 以便能采取适当而又有效的避让行动, 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以下简称《内规》) 第七条第一款也明确规定, 船舶任何时候均应以安全航速行驶, 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避让行动, 防止碰撞。

从《规则》可以看出, 驾驶员在断定存在碰撞危险或正在形成紧迫局面时, 能够应用《内规》第九条“避让原则”的方法, 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手段和方法。在避让操纵中, 最直接常用的方法是改变航向和改变航速, 甚至紧急抛锚制动, 必要时下行船紧急掉头等让。船舶在航行中所采用的速度是否安全是以能否采取有效的避让行动、防止发生碰撞为前提的, 而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取何种安全航速, 则没有定量的要求。这就需要船舶驾驶员在航行中正确地分析所处环境, 准确地判断周围船舶的动态, 及时调整航速, 确保航行安全。

在船舶事故中, 安全航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很多事故都与船舶未遵守安全航速的规定有关, 有时它还是主导因素。举例来说, 印度尼西亚的河道急弯处常有碰撞事故发生, 原因是河道的大曲度使得船舶在很近的距离上才能相见, 等到发现来船时由于未使用安全航速而无法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再如日本内海一些窄航道, 弯处水流急, 如果船舶航速过慢, 就有可能失去舵效或出现舵效迟缓, 以至于无法控制船舶采取及时有效的避让行动, 此时这个慢速度也不属安全航速。因此, 作为驾驶员应根据船舶自身的性能, 综合考虑船舶所处的周围环境, 及时调整航速使之始终处于安全航速状态。总之, “当快则快, 当慢则慢”, 这便是对安全航速正确的辩证理解。

二、影响安全航速的因素

船舶安全行驶的航速, 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这些因素包括船舶操纵性、能见度、船舶密度、风浪流, 等等。

(一) 船舶的操纵性能

船舶的操纵性能主要指船舶保持或改变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能, 它包括船舶惯性性能、旋回性能、航向稳定性能等。当船舶的航速不同时, 其操纵性能的有关要素也会发生变化。例如, 船舶速度快, 其航向稳定性好, 但船舶的惯性滑行距离大, 这在要求船舶尽快降低航速进行避让操纵时, 显然是不利的;而船速过慢, 其航向性稳定性差, 舵效缓慢, 在进行转向避让时使船舶旋回所用的时间变长, 不利于船舶采取及时有效的避让措施。因此, 作为驾驶员应充分掌握船舶在各种航速下的操纵性能, 正确选择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航速, 以达到能够及时有效采取避让行动的目的。

(二) 能见度因素的影响

能见度是决定安全航速诸因素最重要的因素。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碰撞率极高, 是能见度良好时的1倍以上。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 以高速行驶非常危险。当发现问题时, 在时间和距离上已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 也就是无法在安全距离内把船停住。能见度受限制, 船舶控制航速也随之受到限制。所以《内规》第二十三条第 (一) 、 (三) 、 (四) 项规定:“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航行, 应当以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安全航速行驶, 加强瞭望, 并按规定发出声响信号。”“除已判定不存在碰撞危险外, 每一船舶当听到他船雾号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 应当将航速减到维持其航向操纵的最低速度。”能见度是指船舶能够看到周围环境中船舶或物标的最大水平距离。它是决定安全航速若干因素中重要的因素。当能见度不良时, 由于瞭望受到限制, 驾驶员只能依赖雷达、VHF通信以及雾号的收听, 对周围环境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因为无法达到通过视觉瞭望所具有的迅速直观效果, 影响了驾驶员对周围环境掌握的准确性。因此, 在能见度不良时, 驾驶员应以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安全航速行驶。除了已经判定不存在碰撞危险外, 每一船舶当听到他船雾号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 应当将航速减到能维持其航向操纵的最低限度。

(三) 船舶密度的影响

船舶密度是指某一水域单位面积的船舶数目。船舶密度的大小对选择航速的快慢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当船舶所处水域船舶密度大时, 船舶可航行的水域宽度就变窄, 船舶在避让操纵中的回旋余地变小, 船舶间各种会遇格局都可能出现, 发生船舶间碰撞的几率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控制船舶的速度, 以便必要时及时将船停住。因此, 船舶在港口、锚地、渔区等船舶密度大的水域航行时, 一定要控制航速, 保持安全航速行驶。

(四) 风、浪、流的影响

船舶在有风、有浪、有流的水域航行时, 船舶的航速、航向、冲程等要素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化。当顺风、顺浪或顺流航行时, 船舶的实际航速增大, 船舶的停车、倒车冲程也随之增大;当顶风、顶浪或顶流航行时, 情况正好相反;当船舶遇到横风、横流或斜顶浪时, 会使船舶产生横移、纵横倾及左右摇摆, 这时如果船速过慢就会难以控制船舶的航向和船位, 给存在碰撞危险时采取适当的避让行动带来一定的困难。船舶航行于内河时由于受内河水域情况和他船防浪能力或措施限制的影响, 在内河控制安全航速, 不仅仅是为了船舶避碰, 而且机动船控制安全航速还应充分考虑到减速与避免浪损事故的关系。航行船舶经过城镇、码头、重载船舶、抗浪能力差的船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航速, 防止浪损。因此, 当船舶在有风、有浪、有流的水域航行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所带来的影响, 尤其在航道情况复杂, 船舶密度大, 风、浪、流影响显著的水域, 更应高度警惕, 确保以安全航速行驶。

(五) 航道情况带来的影响

航道情况主要包括航道弯曲度、航道水深、可航宽度、航道中危险物的分布以及航道标志的设置情况等。这些因素在船舶进行避让操纵时都会带来影响。通航密度越大, 可能发生的碰撞的几率就越大, 且可供航行水域变窄;船舶尺度大, 相对通航密度也增大。所以, 在通航密度大的水域行驶, 相对地增加了采取避让行动的次数和碰撞危险。在港口、锚地通航密度大的水域是船舶碰撞的多发地带。进出港口、锚地的船舶较多, 如不随时注意来船动态、加强联系、控制航速, 就极易发生碰撞。如船舶在浅水区航行, “浅水效应”将使舵效变差, 旋回直径增大;当航道的可航宽度较窄, 而航道中又存在浅滩、暗礁、沉船等危险物时, 不仅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威胁, 同时又极大地限制了船舶在避让时措施的使用。因此, 作为驾驶员应及时掌握船舶航行中所处水域的航道情况及周围环境, 对航行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及避让时带来的困难作出充分的估计, 保持安全航速行驶。

三、驾驶员对安全航速的运用

航速既与时间有关, 同时又与距离有关。换言之, 所采取的有效的避让行动, 要在时间和距离上留有充分的余地, 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以内把船停住。在一定航速下, 距离足够, 避让时间才充分;在一定的距离内, 航速越大, 避让时间越仓促。如绝大多数驾驶员在碰撞之前, 采取了减速、停车甚至倒车措施, 但仍然发生了碰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初速超过了当时环境和情况所允许的安全航速, 当出现紧迫局面时, 不能够在安全距离内把船停住。采取避让行动, 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就需要一定时间, 而时间又与航速有关, 当航速太大或太小, 就可能不利于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让行动。若航速太大,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下航行, 或正在夜航, 或正驶近弯曲航段、不能会船的狭窄航段时, 突然发现与他船存在碰撞危险或正在形成紧迫局面, 就可能在时间上来不及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让行动。即使一艘正在使用雷达的船舶, 因航速过大, 当探测到他船时, 也可能难以留出更多时间来估计局面, 并采取有效的避让行动。

掌握船舶操纵性能是决定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让行动的前提。在避让操纵中, 尤其要掌握船舶的旋回性能和惯性冲程。不同类型、大小的船舶 (队) 的旋回性能和惯性冲程各异, 驾驶员应熟悉本船舵效、旋回圈要素和惯性冲程等, 从而根据当时环境和情况决定改变航向和航速;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或夜航时, 开启雷达探测水上物标对船舶避碰和船舶引航有许多优越性。但不同类型雷达的特性、效率以及技术水平各异, 始终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视觉。在使用雷达决定安全航速时:一是应考虑附近水域船舶的密集程度, 尤其是在能见度不良时, 用雷达探测到船舶数量越多, 判定碰撞危险和采取避让行动就越困难;二是考虑船舶位置和动态, 即探测到他船在正前方或与船首成小角度驶来的船舶, 就比从正横后或正横方向驶来的船舶碰撞危险大, 而正横方向又比正横后的危险大;三是雷达的探测效果受波浪、雨雪、多次反射波、间接回波、雷达波和异常传播的干扰, 有可能对电磁波反射能力弱的舰艇、舢板和其他小木船、漂浮物, 尤其是玻璃纤维结构的船舶探测不到。

随着船舶日趋自动化和现代化, 许多船舶都装有高精度的定位仪、自动避碰雷达, 海上航行驾驶员很少根据《规则》要求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条件下采用某一速度作为安全速度;也就是说, 驾驶员在当时很少会考虑采用的这一速度是否与《规则》的要求相符。而且, 随着航海科技的不断发展, 速度不再是决定船舶是否发生碰撞的主要因素。有时甚至明知与《规则》要求不符, 也不减速行驶。例如, 在宽阔的海上航行时遇有大雾, 尽管周围有其他船航行, 若按《规则》要求应减速, 但各船仍然全速行驶, 驾驶员认为现代化的导航设备足以使他们全速前进。可见《规则》与实际情况有相当的差距。在夜间沿岸航行时, 当临近时突然发现不点灯的船或突然显示灯光的一些船舶, 但由于船速快, 往往造成避让不及, 出现危险。驾驶员认为如果周围有很多小船, 减缓航速倒是可以理解, 但如果为了避免与某些个别不点灯或突然显示灯光的小船碰撞而故意减缓航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即使用中等速度行驶当突然在你的前面显示一盏渔船号灯, 也可能避之不及。如果坚持说这种速度仍然不是安全速度, 那就是只有速度为零时才算安全, 实在有悖情理。

四、结语

船舶发生碰撞, 其原因有多种, 航速只是因素之一。而且,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这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安全航速是个变量, 它随着船舶和环境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它既可以是缓速, 又可以是增速, 也可以是全速, 在实践中应依据具体条件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存强.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释义[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2]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S].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 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3]孙文强.船舶值班与避碰[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4]中国海事服务中心.船舶值班与避碰[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8.

[5]赵月林.船舶操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6]孙琦.船舶操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论“三无”船舶的危害及管理对策 篇3

关键词: 三无;船舶;危害;管理对策;安全管理

一、“三无”船船舶状况

“三无”船属于“三无船”(无船名、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一般为安徽境内芜湖等地内河木质船体,船长8~10米,船宽1.6~2米,除船头、船尾部分外设置拱形遮蔽,作为货物存放及人员休息场所,船尾设置挂桨机作为船舶动力,一家几口基本吃住在船上。航行时了望困难,也没有船舶通常使用的高频电话,“三无”船之间通过手机联系,普遍缺少必要的航行安全设备、航行安全技能、救生设备。

二、三无船舶的特点与危害

“三无”船舶的危害“三无”船舶主要危害性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造成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大多“三无”船舶船龄长、船况差,由于建造成本低,船舶不规范,未经船检机构检验,船体、结构、设备等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此外,“三无”船舶的船员不适任,船员大多都未经过任何培训,缺乏专业航海知识指导,违章航行、违法占道作业,危害船舶自身和其它船舶的航行、停泊、作业安全。二是危害辖区水上运输、作业秩序。由于“三无”船舶的违法成本低、流动性大、存在监管盲点,违法船舶之间相互效仿,给水上通航和作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

三、治理困难

虽然主管机关每年都用一定的时间采取治理“三无”船舶的专项活动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打击后“三无”船舶又卷土重来,加上一些客观原因,很难取得明显的成效。对“三无”船舶的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一定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无船舶大多数集中于非干线航道营运江苏省是水运大省,内河水网密布,内河航道总里程和航道密度高居全国第一。全省除长江、运河通航条件好的干线航道外,还有大量三级以下非干线航道。随着海事管理的规范化,三无船舶便从打击力度大、管理水平高的干线航道流向内河非干线的管理洼地。而构筑起内河水网的大量非干线航道线长面广,海事监管难度大,许多基层海事部门受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好三无船舶问题。

2、对“三无”船舶打击力度不够,执法缺乏威慑力。①治标不治本。虽然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行动声势不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处理“三无”船舶的问题上没有按“处理原则”办事,除罚款外,应没收的没有没收,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没有追究,这种“伤皮不伤骨”的处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打击措施不力,“三无”船舶得以死而复活。②港监执法权有限。由于港监部门没有扣船扣物权,滞留只是口头上的要求,缺乏强制措施的保障,监督管理手段显得软弱。一些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农民自造船舶长期不申请检验,有的私下买卖也不办理船舶买卖过户手续。在清理整顿“三无”船舶的行动中虽有部分船舶进行了集中检验,经采取补救措施船舶具备发证条件,但由于船主欠交检验费,导致证书长期无法发出,又成为“三无”船舶;当对“三无”船舶作出处罚决定后,船主又没钱交,由于港监船巡航检查停留时间有限,加上无权扣船扣物,对“三无”船舶无可奈何,行政执法难度很大。③乡管员有职无权待遇低。乡镇船舶的日常管理主要靠聘请的乡管员实施,他们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多年来,由于编制不落实、经费不到位、待遇低,乡管员生活比较困难,所以乡管员多数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强,加上没有对违法行为处罚的权力,船主根本不把乡管员放在眼里,乡管员对乡镇船舶管理也奈何不得,久而久之逐渐持放任态度,致使乡镇船舶管理处于半无人管的状态。

四、对策和措施

1、健全机制,扎实推进。积极配合各县市区政府,健全协调机制,促进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推进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同时,按照疏散堵结合原则,践行“三个服务”,在加强监管同时,把握好“疏”与“堵”的度,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其从事涉海重点水工项目的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2、明确职责,强化日常监管。完成清理整顿和登记工作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并注重相互协作配合,切实加强水上施工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禁止任何非客运船舶载客营运。切实加强对施工区内各类施工船舶日常监管。清理整顿结束后,凡仍未登记报批的,一律作为“三无”船舶,项目部将按要求对其予以清退出场的处理。在对“三无“船舶管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坚决从严查处。

3、解决“失船”渔民生产生活问题。根除“三无”船舶,首先要以“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库区“失船“人员的生产生活问题。珊溪水库库区分属文成、泰顺两县,文成拥有百丈漈、铜铃山、天顶山、刘基庙等重要景点景区,泰顺则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议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优势,借鉴瓯海泽雅做法,把集旅游、餐饮、休闲、人居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引入库区,建设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高品位度假基地。两县政府应与当地乡镇政府签订“农家乐”项目重点工作责任书,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并为项目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同时做好旅游环境保护规划,防止旅游无序发展污染当地水源。此外,还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库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第二产业,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切实解决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三无”船舶。

4、清理登记.加强检查。首先在内部清理登记资料,核实登记和发证是否按规定要求办理,登记事相是否与实际相符,对”大船小簿”现象立即纠正,对于已登记的但证书不齐的船舶就地滞留,责成船主回船籍港办齐所有证书,补交有关规费。为了堵截”三无”船舶的源头,各海事机构必要时可在船舶出厂前介入,及时办理船舶登记,检验手续。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篇4

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乡一直把水上交通安全作为我乡安全生产的重点之一,抓紧、抓好、抓落实。一年来,全乡认真贯彻上级安全生产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公平和谐的安全发展理念,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检查,把水上交通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加大了

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严厉查处了非法改装船舶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全面实现了2009既定工作目标,取得全年无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无人员伤亡的优良成绩。

一、主要工作

(一)加大了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我乡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搞好水上交通安全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充分利用政府公告、宣传单、广播电视、各种会议、检查执法现场讲解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电视宣传报道 次,在库周村寨和库区路口制作展示永久性标语4条。召开专题水上生产安全会议及开展库区安全生产培训会,参会人员达80余人,发布了关于泗南江电站库区禁止非法航行、捕鱼的公告。使广大船舶所有人、船员、乘员增强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

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加强管理、自觉遵章守纪、自觉相互监督,创造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管理体系。我乡行政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到船舶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责任落实。按照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原则,建立健全乡、村、船主三级安全责任制,签订《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承包书》20份。真正建立起水上船舶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体系。全面落实了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加大现场检查监控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我乡配合海事部门,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严查勤查。对发现的各种隐患,登记建档,定人员、定期限认真整改。

对违法经营和不具备安全条件从事营运的船舶坚决予以取缔,坚决取缔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三无”船舶,严禁自用船舶非法载客。对营运性船舶及时督促办证,纳入正规化管理。一年中配合海事部门检查船舶200余艘次,警告10余艘次,下达整改通知3份,处罚1艘次。有力维护了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安全管理秩序,圆满完成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水上交通安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我乡库区点多面广线长水深,水域复杂,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二)群众生产、生活自用船技术状况差,无设计制造的规范标准及检测、报废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从事水上作业人员不断增多,船舶所有人、船员、乘员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足,救生设备不齐,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三)无专管机构、专管人员和工作用船,码头建设滞后,不利于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管理,不利于防范水上安全生产事故,不利于水上事故救援。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篇5

【发布文号】渝府发〔2005〕38号 【发布日期】2005-04-01 【生效日期】2005-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渝府发〔2005〕38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市政府同意《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四月一日

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 重庆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重庆市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辖区内乡镇自用船舶及其所有人、操作人员和乡镇船舶管理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乡镇自用船舶(以下简称自用船舶)是指村(居)民个人或家庭所有,用于农副业生产和生活服务,航行于本乡镇或相邻乡镇水域的船舶。

第三条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辖区内自用船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其设置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或管船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港航、海事管理机构应对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管船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章 安全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自用船舶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区县(自治县、市)、乡镇、村(社)、船主四级安全管理体系,逐级签订水上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自用船舶履行如下安全管理职责:

(一)负责自用船舶的规范管理。

(二)负责自用船舶的登记及总长5米以下自用船舶的检丈、年检;负责标识船名船号和载重线。

(三)负责自用船舶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签注及年审。

(四)负责自用船舶的日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和台账;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通报自用船舶登记发证情况。

(五)负责自用船舶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非法从事客货运输和超载等违法行为。

第三章 建造、登记与航行

第六条第六条 新建自用船舶,应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并由取得船舶修造资质的企业建造。

第七条第七条 自用船舶所有人,应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检丈和办理《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登记证书》。船主变更后,应申请办理过户手续;操作人员变更后应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第八条 《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登记证书》有效期限为5年。

期限届满前换发新证。换发新证时,应重新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

第九条第九条 禁止发展水泥船,非封闭水域禁止发展木质船。

第十条第十条 自用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

(一)经依法检验或检丈合格。

(二)经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登记并持有自用船舶登记证书。

(三)操作人员经过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自用船舶应严格按其用途,在规定的航行区域内航行。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自用船舶不得出租,《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登记证书》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自用船舶航行时装载从事生产生活服务人员不得超过载员定额。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自用船舶在航行中应严格遵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不得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和载运危险化学品,不得冒雾和超停航封渡水位航行。

第四章 船舶检丈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航行于本市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通航水域的总长5米以下自用船舶,应按本章规定进行检丈。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检丈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检丈人员由乡镇船舶管理员兼任并持证上岗,其培训、考试发证由各区县(自治县、市)船舶检验部门负责。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经本辖区自用船舶所有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按本规定的船舶检丈标准实施自用船舶检丈。经检丈并确认船舶适航后,核发自用船舶检丈证书,在船上显著位置标明船名船号和“自用船舶、严禁载客”字样。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新建自用船舶,钢质船壳板厚度不小于3mm,船体壳板必须采用双面满焊,玻璃钢增强纤维料船的壳板必须为两层纤维。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自用船舶的额定载重量由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或管船机构采用“试装”办法确定。但船长5米及以下自用船舶最大额定载重量不得大于1.5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自用船舶的载重线标志,应在船舯两舷勘划,尺寸为400mm×25mm,颜色为白色。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自用船舶干舷值,应根据“试装”情况确定。但长江、支小河流水域最小干舷不低于200mm;封闭水域最小干舷不低于150 mm。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自用船舶应按核载从事生产生活服务人员数量的100%配置救生衣或救生浮具,配备系靠设备和红、白号旗各一面。配有人力机械舵的自用船,其舵链(索)直径不少于5mm。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自用船舶的外观、接头、焊缝和满载、空载吃水变化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对经检查合格者在《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登记证书》上记载并加盖发证机关条章。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由乡镇人民政府在《重庆市乡镇自用船舶登记证书》上签注,从事自用船舶操作:

(一)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女性55周岁)之间。

(二)听力、视力、色辨力体检合格。

(三)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船舶操作技能。

(四)经安全知识和船舶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五章 管理责任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或管船机构在委托执法的权限内,依法对违反水上安全法规、规章的自用船舶实施行政处罚;对自用船所有人、操作人员非法载人或者非法载运危险品、大牲畜等严重危及安全的行为,应采取滞留、解除动力等强制措施,立即终止违法行为,并及时提请或移送海事机构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自用船舶的登记、检验、发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或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依据国家有关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施行。

论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6

摘要„„„„„„„„„„„„„„„„„„„„„„„„„„(1)

一、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一)税费改革的目的„„„„„„„„„„„„„„„„„„(2)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2)

二、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3)(一)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3)(二)乡镇政府法定职权的缺失„„„„„„„„„„„„„„(3)(三)乡镇政府职能履行面临的主要问题„„„„„„„„„„„(4)(四)乡镇政府提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短缺„„„„„„„„„„(4)(五)乡镇政府财政危机的严重性„„„„„„„„„„„„„„(5)

三、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6)(一)乡镇政府要更新管理理念„„„„„„„„„„„„„„„(6)(二)乡镇政府要合理划分事权„„„„„„„„„„„„„„„(7)(三)乡镇政府要理顺财税管理体制„„„„„„„„„„„„(7)

(四)不断推进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8)参考文献„„„„„„„„„„„„„„„„„„„„„„„(11)

浅谈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农业税费已经取消,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我国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当前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接着分析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要解决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出现的问题,必须规范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乡镇

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最低层次的地方政权组织机构,但乡镇政府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对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当前农村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政府财政收入更加困难,以致一些乡镇政府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乡镇工作人员,对此深有体会。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不完整性、直接性和执行性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完全暴露了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职能行

使偏差、法定职权缺失、公共产品供给短缺、职能界定不够明晰、财政危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等等。

一、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免除农村的农业税费与逐步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得农村各项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税费改革的目的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过去直接下乡催收税费的工作中得以解脱,但由于旧体制中机制运行的惯性作用,加之改革成本投入不足,税费改革完全暴露了农村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还没有摆脱出计划经济的影子,导致乡镇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导致办事效率不高,随之而来的是乡镇政府财政的短缺,乡镇政府债务无力偿还,导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因此,乡镇政府配合税费改革的同时要进行乡镇政府综合配套改革,还要处理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和谐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和农业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但农村的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乡镇政府系统有效的实质性改革将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乡镇政府必须在反思已有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再探讨新时期改革的方向问题。

二、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发展,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

(一)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部分乡镇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在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只要有事情发生,就有乡镇政府来承担责任,乡镇政府成了万能的政府。此外,市政府对农村工作作出的有关决定或政策,市政府经常下派临时性任务,使得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很大的随机性,造成乡镇政府职能错位。

(二)乡镇政府法定职权的缺失

乡镇政府的法定职权和机构设置应具备自主性、完整性和自治性。但乡镇政府的政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其很多职能部门只是市政府职能部门在乡镇政府设立的派出机构。这些权力性职能部门被从乡镇政府行政隶属关系中分离出去,必然造成乡镇政府职能被分解,拥

有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乡镇政府工作中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不配合和不协调。因此,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导致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水平降低。

(三)乡镇政府职能履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乡镇政府对乡镇卫生、文化、教育、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负有服务、协调、指导、规划的责任,但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已超出自身的职责范围。比如说乡镇政府干预过多,直接插手生产经济活动,有的部门运用行政权力介入竞争性领域。大部分乡镇干部给上级机关办事,依靠上级的指标工作,未能认真履行好所应承担的公共职责。此外,乡镇政府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在涉及计划生育、征地拆迁、农业税征收等问题,单纯依靠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无力完成,于是上级政府便以领导讲话或文件等形式,责令要求乡镇政府完成下达的任务。在这种压力下,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不惜一切代价使用不规范的公共权力手段,导致违法执法、越权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破坏干群关系,严重影响乡镇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降低了乡镇政府的公信力。

(四)乡镇政府提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短缺

乡镇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过去以农补工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民急需的一些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相适应。有不少地方农村公路睛通雨阻,路况较差,大部分地区人

畜饮水困难,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减弱。因过度砍伐和不合理的开采建设导致水土的流失,从而引发了许多洪涝灾害、泥石流、农田被毁等问题。

2、当今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在农村贫困地区试行义务教育“一费制”,使当地农民的教育费用负担有所减轻,但目前义务教育费用较高,农民根本无法接受。此外,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令人担忧,大多数小学的骨干教师由于工资、住房等原因,从而选择离开教学岗位,因此,农村教师队伍难以形成,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社会保障体系陷入困境。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虽然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说农村低保、优抚安置、教育救助、五保户供养等,但目前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只在一些地方起步,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低,根本解决不了农村贫困的现状。

4、农村推广机构处于瘫痪的状态。农业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和推广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推广进程。基层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操作能力和熟悉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

(五)乡镇政府财政危机的严重性

乡镇政府的负债和财政赤字是全国性的焦点问题,在不发达的地

区极其严重,有些乡镇政府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已经出现难以支撑政府部门有效运作的困境。经济落后是造成乡镇政府负债的根本原因。

1、乡镇政府预算管理中支出过高。乡镇政府的预算形同虚设,普遍缺乏预算意识,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很多乡镇政府公务消费如迎来送往的通讯费、接待费、交通费、干部培训费等支出较高。乡镇干部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导致行为的失范,挤占乡镇政府财政的公共支出。

2、乡镇政府财政职责过重。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减弱,但承担的各种公共服务、管理事务并没有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乡镇政府来承担了,而乡镇政府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难免造成乡镇政府财政的困难。社会救济是带有收入分配性质的职能,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本应该由中央政府承担。但完全依靠乡镇政府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是根本办不到的。

三、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

乡镇政府既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种任务,又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当前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完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政府要更新管理理念

乡镇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两个条件的基础之上:一是人民对政治

权威的服从。二是乡镇政府决策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政府管理理念,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正确对待手中的职权,由包揽一切的全能管理转变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确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更大限度地谋求社会公共利益。

(二)乡镇政府要合理划分事权

从我国乡镇政府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政府必须提供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公共生产服务产品、公共生活服务产品、公共安全产品、社会发展产品和管理服务产品等。因此,现阶段乡镇政府应当承担的主要职能是:直接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中的环境治理、防病减灾、公共治安等,公共生活服务产品中的公共卫生,公共生产服务产品中的公共土地、水利设施、科技信息服务等,以及社会发展产品、公共管理服务产品。这些产品中有的是跨地域性或全国性的公共产品,比如说环境治理、水利设施、防病减灾、社会发展产品、公共管理服务产品等,中央、省、市应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作保障,委托乡镇政府提供,以确保提供的有效性。其他产品则可由中央、省、市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或通过市场化、民营化的形式提供。市级以上政府应强化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的问题,弥补历史的欠帐。

(三)乡镇政府要理顺财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乡镇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作为乡镇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独立的乡镇政府财政管理体制。一要完善分税制。

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分税制。适当扩大乡镇政府的税权,以增强乡镇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二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状况来看,如果没有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要依靠乡镇政府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根本办不到的。要通过理顺财税管理体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以农民为主转移到以政府为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三要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监控新机制。要实行综合的财政预算,把乡镇政府的各种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细化支出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四)不断推进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工作运转机制需要重新确立,要重视各个部门的实用功能,从而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维护稳定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建立高效运转、管理规范的新型运作机制。一是建立统一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明确党政职责。确定乡镇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乡镇党委会,乡镇政府所有的重大事项均由乡镇党委会决策,镇委书记在抓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计划生育、党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镇长在主持乡镇政府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财源建设、发展经济和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乡镇干部新的工作责任制。镇领导干部要明确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明确职权范围,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每项工作明确第一责任人,体现利、责、权相一致的原则。三是建立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市政府要确立十项重点工作分解到各个乡镇政府,市委、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管

理责任状,而乡镇政府又将其重点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乡镇干部,同时实行职责挂钩的责任追究制度,结合乡镇干部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正确的干部导向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给予提拨、奖励、表彰重用。从而使乡镇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合力增强、思路清晰,从而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把提升服务水平、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进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务实管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应从合理设置乡镇政府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政府行政区划、合理划分乡镇政府行政职能、加强乡镇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政府行政资源、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政府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入手,推进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策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大胆创新,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前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乡镇政府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必须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是推进乡镇政府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乡镇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参考文献:

1、徐旭川:《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

2、李燕华:《我国乡镇政府负债的成因》,统计与决策,2007。

3、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 2006。

4、包宗顺、徐志明:《乡镇财政的困境与解困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6。

5、夏永祥、邵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农村经济问题.,2006。

论建造中船舶的抵押人 篇7

一、立法对建造中船舶抵押人的规定

我国现行立法对抵押人的规定主要在《民法通则》、《担保法》、《物权法》、《海商法》中。抵押人是为抵押权人提供抵押财产以保证抵押权人之债权得以实现的人。抵押是一种财产处分行为, 因此抵押人须对抵押财产享有处分权。我国允许“建造中船舶”进行抵押, 《海商法》第12条又规定“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所有人授权的人可以设定船舶抵押权”, 因此“建造中船舶”的抵押人应当是建造中船舶的所有人或所有人授权的人。然而, 《建造中船舶抵押权登记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4条将建造中船舶的抵押人直接限定为船舶建造企业, 并且要求船厂独立拥有被抵押船舶的所有权。

二、建造中船舶抵押关于“抵押人”的规定存在问题

(一) 实践中, 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可能属于船厂或船舶定造人。按照法律规定, 建造中船舶的抵押人应该是建造中船舶的所有人或所有人授权的人。而《暂行办法》则要求办理建造中船舶抵押登记的抵押人只能是船厂, 剥夺了船东作为建造中船舶所有人时所享有的设定抵押的权利。

(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4条规定, 共有财产可以设定抵押, 而《暂行办法》却规定仅独立拥有建造中船舶所有权的船厂才能成为抵押人设定抵押, 这样排除了建造中船舶共有人成为抵押人的情形。

(三) 《暂行办法》第5条的规定是进一步要求船舶建造合同对船舶所有权归属做出明确约定, 由于船厂才是《暂行办法》要求的抵押人, 因此这条规定无异于强制要求造船合同“约定”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船厂, 从而影响造船合同关系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三、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归属

抵押是一种财产处分行为, 因此抵押人须是对抵押财产享有处分权的人。笔者认为对于建造中船舶抵押人的确定, 《暂行办法》的规定具有局限性, 我们须按法律的相关规定, 以建造中船舶所有权的归属为依据, 将建造中船舶的所有人或所有人授权的人确定为抵押人。而对于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问题则需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是造船合同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有约定。船厂与船东之间建立造船合同关系, 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那么合同约定的内容优先, 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当造船合同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有约定时, 约定的所有权人或所有权人授权的人即为抵押人。第二种情况是造船合同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没有约定。此时通常根据合同性质来确定所有权归属。对于造船合同的性质, 理论上通常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造船合同为是买卖合同, 持此观点的有英美等国。二是认为造船合同为是承揽合同, 持此观点的有德意等国。三是认为造船合同是混合合同, 兼具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的双重属性。我国实践中, 造船合同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承揽合同。崔健远先生认为应按双方当事人提供的组成承揽物的材料的比例决定承揽物的归属;[1]梁宇贤先生则认为造船合同是“承揽契约与买卖契约之混合契约”, 建造中之船舶及建造完成之船舶, 其所有权归属于船厂, 而当造船的全部或主要材料, 由定造人提供时, 原则上其所有权均归属于提供材料的定造人。[2]

笔者认为造船合同未约定所有权时, 造船合同可能是买卖合同或承揽合同, 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可能归船厂所有, 也可能归船东所有, 也可能由船东和船厂共同所有。当造船合同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未作约定时, 郭萍女士等人认为如果根据合同约定, 是由建造人提供或购买全部或大部分造船用的材料、设备等, 则该合同通常应被认定为买卖合同。而如果全部或大部分造船用的材料、设备等是由定造人提供, 定造人所支付的造船款主要是工程款而不含有或仅含有少量材料款的, 则该合同应被认定为承揽合同。此时, 由定造人提供的存放于建造人处的用于造船用的材料和设备, 其所有权均应归属于定造人。[3]笔者赞成这种观点。需补充的是如果现实情况介乎以上两者之间, 船东所支付的造船款不仅包含工程款还有不少材料款, 船厂和船东均提供、购买了造船用的材料、设备, 这时应该“应按双方当事人提供的组成承揽物的材料的比例决定承揽物的归属”[4], 将船厂和船东确定为建造中船舶的共同所有人。此时可以根据《合同法》第103条和第104条的规定来确定船厂和船东对建造中船舶的共有种类及所享份额。

四、完善我国建造中船舶抵押人规定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 我国对建造中船舶抵押人的法律规定存在一定问题,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海商法》仅在第14条规定建造中的船舶可以设定船舶抵押权太过笼统单薄, 建议修改《海商法》时可对建造中船舶做出包括设定抵押权在内的具体规定, 明确规定船厂和船东 (均有可能) 的抵押人地位。

(二) 《暂行办法》可参考《浙江省建造中船舶抵押管理暂行办法》对抵押人的规定, 扩大建造中船舶抵押权设定主体的范围, 明确船东的建造中船舶抵押权的设定主体地位。

(三) 《暂行办法》可以规定抵押人对自己独立拥有的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份额可以设定抵押。这样, 当建造中船舶属于共有财产时, 该建造中船舶亦可被抵押。

参考文献

[1]崔健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429.

[2]梁宇贤.海商法精义[M].台湾: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7:33-36.

[3]蒋跃川, 李琳, 郭萍.建造中船舶抵押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9 (3) :57.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 篇8

关键词:乡镇预算;预算外资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85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财税机制的改革,乡镇财力较之于以往有了较大的增长,预算外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之中,这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滞后,预算外收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使预算外资金成为违法乱纪、滋生腐败的温床。

1当前乡镇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乡镇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约束监督机制 

(1)乡镇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权分散。乡镇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权分散在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手中及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现状没有多大改观。从整体上讲乡镇预算外资金还没有纳入有序管理的轨道。部门分散管理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助长了部门利益,带来了收取上的随意性,从部门变相收费发展到部门内部竞相收费。乡镇预算外资金收费票据管理乏力。①对乡镇预算外资金收费票据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收费单位认为,只要能够收到预算外资金,用什么样的收费票据都可以,有的甚至出据白条收费。②收费票据使用不规范。③收费票据管理流于形式,收费票据在登记、发放、管理上不甚严密。(2)乡镇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失控。乡镇预算外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乡镇预算外资金使用上存在随意性、无序性和分散性,大量被挪用于消费性支出,这种现象严重地扰乱了财经秩序,违犯了财政法规制度。

1.2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权限分散

乡镇财政所实行预算外资金专户存储时,各站所不积极配合,乡镇财政所的管理受阻,监督乏力,大量预算外资金仍然由主管部门掌握,造成一些站所的预算外收入无法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统管,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乡镇存在着将所收取的统筹资金不上交财政专户管理的作法,严重削弱了财政管理的职能。

1.3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弱化,助长了腐败现象

现行的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刺激了单位局部利益欲念日益膨胀。在不规范的管理状态下,各种违法违纪现象不断发生。主要表现在:超越权限,擅自审批或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利用职权强行提供服务,强买强卖,把权力商品化,凭借垄断地位,经营业务中搞乱收费、乱提价,从中牟利,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收费。这不仅加重了企业和群众负担,扰乱了经济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1.4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部分乡镇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有的甚至不懂财务;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受领导支配,不按财经法规办事,规范性不强;一些财务人员利用预算外资金乱发补贴、福利、奖金的情况屡屡可见;很多乡镇不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随意使用白条和自制收据,有的站所虽然使用财政收费票据,但根本不到财政所核销。由于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加之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缺乏自我约束机制,致使这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管理之外,造成预算外资金的体外循环。

1.5部分乡镇领导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态度不积极

由于部分乡镇领导对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的认识不清,仍然将这部分资金作为部门单位的自有资金来看待,他们往往受部门利益的驱动,认为如果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专户储存会触及到分管领导的利益,分管财经的自主权就小了,不能随便支配资金,因此在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积极,也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力和难度。由此一些乡镇坐收坐支、挪用预算外资金收入,逃避财政监管的现象屡见不鲜。

2加强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建议

2.1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加强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大气候

建立规范的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对乡镇领导和财政部门来说,存在一个转变理顺观念,树立大财政、大分配思想的问题;对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来说,其部门利益受到触及,需要一个理解和适应的过程。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才能奏效。为了使政策宣传有实效,乡镇领导除了学习、转变理财观念外,还要把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作为缓解当前财政困难的一项重点工作,亲自抓这项工作,使各方面都认识到加强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行综合财政,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财政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政治问题。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改革大局,为加强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当前形势下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财政部门必须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各乡镇站所中去,在摸清乡镇预算外资金底数的基础上进行立案造册,同时要掌握各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范围,做到底数清楚。同时,财政部门要狠抓制度建设,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着手制定和完善适合乡镇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要建立健全乡镇预算外资金会计制度及决算编报制度,在乡镇执收单位中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对执行乡镇财政专户中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得力,工作无成效的领导或个人,要追究其责任。

2.3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

要完成好新形势下的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一批业务精、政治合格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乡镇财政所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关键。要抓好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旨在增强业务素质的学习,不断提高财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财政工作的实际,抓好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遵纪守法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以适应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需要。

2.4建立健全约束、监督机制,强化监督

确保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要使预算外资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立健全约束、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建立监督检查、监督审核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安徽省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对预算外资金管理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处罚。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坚持统一收费立项管理、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财政专户管理,理顺收、管、用运行渠道,真正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标准,使预算外资金在地方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效益。

2.5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为乡镇政府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后,中央集中了一部分财力,地方各级集中财力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从整体上说,乡镇财政还比较困难,如果再从乡镇集中财力,势必加剧其困难,不仅使其基本的政府职能难以履行,也使得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特别是在将乡镇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以后,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要本着“简政放权”和“富县先富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取消一些对乡镇不切实际的硬性政策规定,为乡镇自主理财创造宽松环境。同时,把适合乡镇管理的收支下划给乡镇,区别不同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的积极性,为深化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提供财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运喜.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浅析[J].乡镇经济,1999,(4).

上一篇: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下一篇:组织变革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