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精选8篇)
开展“五观”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对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而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政修德为先,修德首在忠诚。对党员干部来说,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德,是基本党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就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忠于党不仅是入党时的誓言,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性问题。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组织、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忠于国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忠于国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维护政府形象。
忠于人民,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句句不离“民”字,字字饱含着爱民深情。党员干部要做党的宗旨的自觉实践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将忠于人民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二、树立正确的对待观,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
树立正确的对待观,要求党员干部以睿智的思维、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忠诚地对待组织,真诚地对待他人,严格地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组织,要有感恩心,懂得知恩图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之中,而不能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要强化组织观念,始终相信组织,紧紧依靠组织。要感激组织培养,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要认真执行组织决定,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正确对待他人,要有诚信心,懂得知人之长。“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诚信已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做人、立世的一种根本,守诚则守本、守信则守根。对待他人,要讲诚信、讲宽容。多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宽以待人,坦诚相见,多一些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些赞许少一点妒忌,多一些包容少一点挑剔,多一些谅解少一些结怨。要有容人的胸怀
和雅量,容言、容人、容事,既要容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
正确对待自己,要有平常心,懂得知足常乐。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好高骛远、夜郎自大。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要清醒的看到自己不足和短处,善于自我完善,不断地修正身心、锤炼党性。不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懂得知足常乐,在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上要不失进取心。
三、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在实践磨炼中成长,在干事创业中成才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干部成长是在勤奋学习中积累的,要在善于学习中提高素质。天下最益智者,惟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之基。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做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
干部成长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的,要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深入实践,不了解基层,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才会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干部成长是在敢于担当中历练的,要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树立“创先争优、勇争一流”工作理念,克服浮躁情绪,勇挑重担,敬业奉献,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上,把精力集中到创业上,把本领施展到发展上,多干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健康成长。
四、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共同进步,共创事业
党员干部政治上进步、职位上晋升,其本质是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提升,是一种责任的提升。追求个人进步的理想是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树立共同进步的理念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大力倡导你进步我进步、大家都进步,先进步的人帮助后进步的人的共同进步观。
对待组织安排要服从大局。党组织选拔配备干部不仅是好中选优,也要考虑到年龄、结构、专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位同志的职务安排,都是事业发展、工作推进的需要。当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不一致时,应从大局出发,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不能简单的牢骚攀比,更不能剑走偏锋,搞跑官要官、拉票贿选。
对待自己进步要有平常心。不得意于一时的进步,也不埋怨于一时的挫折。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进步了,更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自吹自擂,不居功自傲,不盲目尊大,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于一时的挫折,要以平和的心态经受个人进退留转的考验,以优良品格和一流业绩保持良好形象。
对待他人进步要见贤思齐。有的看到别人进步就不舒服,或以言语中伤,或做手脚损人。到头来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青山不碍白云飞。同事进步了,自己要打心底里为之高兴,并真诚地帮助他人进步。同时,把他人的进步看作对自己的鞭策,虚心向先进看齐,善于汲取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激励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位置观,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也即职位,是履行职责的岗位。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是党员干部对待位置的基本准则。要正确看待位置,十分珍惜位置,时刻摆正位置,在其位尽其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是有限的,是前任让出来的。领导职位的配置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因为位置的确定性和有限性,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有非常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对位置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到追求而不苛求,珍惜而不哀怨。让出位置的干部要有风格,不抱怨;得到位置的干部必须懂得珍惜、干出成绩。
位置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创业的。一个人职位的升降,与自身条件和客观机遇有很大关系,但最终是由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的。职位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要以平常心看待名位,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位置本身是平等的,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时说过,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虽然岗位有所不同,职务有高有低,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优秀的人,总是位置在选择他;平庸的人,才会东张西望地选择位置。
“五观”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忠诚观是“五观”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正确的忠诚观,其他“四观”便无从谈起。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忠诚观,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才能健康成长。总之,要大力倡导团结和谐实干的风气,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这样才能实现你进步我进步,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在各自位置上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
强化组织学习优化学习模式
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和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增强党组织学习功能,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强化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成效。
加强学习是全体党员的共同权利和共同义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树立现代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动力,磨练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塑造学习型党员,推动自我超越。党员个体学习是党员自我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学习型党员个体的简单相加,强调党员基于共同组织目标的有机联结和深度“耦合”,强调通过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里的组织学习,其本质是合作学习。合作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构成社会文明的基础。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社会主体的互信不仅促进主体之间“心约”的订立和忠诚感的塑造,而且促进合作多样性的产生,合作则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体的互信。党员作为学习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体,在合作与信任的良性互动中,开展同质化的合作学习和非同质化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深化理论武装,凝聚群体智慧,共谋发展方略,推动工作创新。换言之,与个体学习相比,组织学习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组织学习应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组织要在抓好党员个体自主自治式的分散学习基础上,强化多元主体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推动学习模式转型升级,提高学习方法途径的科学化水平。
组织学习要着眼全体党员,区分不同层次,搭建组织载体,强化互动交流和思考创新,实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多元共享。党委(党组)中心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学习、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组织载体。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握“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功能定位,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学、听辅导报告、专题调研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以举办务虚研讨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形式,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组织学习,优化方法途径,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学习效果。党的基层组织既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基层党员学习的重要组织载体。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完善组织生活入手,强化学习功能,推动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基层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组织生活成为平等主体平等汇聚平等交流的民主平台。基层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学习议题开展“民主恳谈”,是党内民主在学习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让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成为基层党员组织学习的有效载体。
组织学习意味着党员在党组织内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多元汇聚和良性互动,离不开以共享价值为核心的精神动力的强力支撑。推动组织学习,要把握党员的角色心理,培育科学的组织文化,以赢得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性参与。这样的组织文化本质上是党组织内部的和谐文化,为全体党员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支撑。从过程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和谐文化的组织文化意味着党员对自身在组织生活中的角色功能持积极的看法,并产生采取角色行动的积极态度;也意味着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和对其他党员的信任,进而产生与他人通力合作的积极意愿。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合作文化。党组织要把握人的趋社会性特质,加强合作主体的文化塑造。作为合作文化的组织文化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功能性合作。这样的功能性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层次性。通过相互学习、互动学习实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是当代组织成员之间功能性合作的首要价值和基本形态。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学习文化,强调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学习文化是学习型党组织应有的文化形态。党组织要把握学习文化的特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教育,让相互学习、互动学习成为党组织内基本的合作关系,推动组织成员学习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创先争优活动是全党范围的重要竞赛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们应该从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组织角度看,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从党员角度看,要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因此,这项活动是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的统一。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广大党员的能力素质体现出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方法措施是多方面的,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条重要、有效的途径,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适时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创举。”“创先争优”活动也是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教育活动。同以往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比较,这次活动除了在教育活动背景、任务、内容、做法上有自身特点外,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主题上,就是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创先进、争优秀”。过去,各行各业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先争优”活动,但都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而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开展的,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它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范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标志着党的建设向着规范、经常、实效的科学方向发展。
“创先争优”就是“创先进、争优秀”,它的实质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开展的竞赛活动。竞赛就是“竞争比赛”,是一种重要的、普遍的社会活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体育等各种社会活动中,竞赛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能力、促进创新、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竞赛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促使人们在竞赛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努力工作、创造优异的业绩。在一个组织中开展竞赛活动,虽然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是少数,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最终意义在于使组织成员的能力素质普遍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竞赛是一种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组织行为。
能力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通过从事一定的活动来提高。但是,长期从事某种活动,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力反而处于静止状态,难以进一步提高。竞赛活动是一种竞争激励机制,在竞赛活动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激情、思维、意志,极大地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竞赛活动,对个人来说,能够有效提高能力素质;对组织来说,能够增强整体活力,保持和发展组织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发展;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也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提高。因此,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有效提高广大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党内一项重要的竞赛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应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力求实效,应注意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要明确目的要求。任何一种竞赛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创先争优”活动不能为竞赛而竞赛,总体上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来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活动,要紧紧围绕推动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来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不能离开发展大局、脱离中心工作来进行。
第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是全党范围的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积极、认真地参加。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扶持少数“先进”和“优秀”上,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典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树立“典型”是重要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彰少数“典型”,而是要通过普遍竞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发展、使每个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既然是竞赛活动,“先进”和“优秀”要在竞赛中体现出来,“典型”应该在竞赛中产生,而不是特意“扶持”出来的。这样的竞赛活动才能产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作用。
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任何竞赛活动都是重要的。有些竞赛活动,出发点是好的,形式上也是轰轰烈烈的,为什么效果不好?原因就在于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考核要有标准,标准要科学、具体。“先进”和“优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用一定标准来衡量和认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标准是“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五带头”。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原则,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对于“先进”和“优秀”还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在竞赛活动中,激励机制要具有普遍性、层次性,不仅对少数“典型”产生激励作用,对大多数人也要产生激励作用,要避免出现少数人“积极”,大多数人“不积极”的现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建立具有层次性、普遍性的激励机制,吸引每个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推动活动普遍开展。
一、保持政治敏感性
信息时代下, 领导干部应该有对当前的政治现象进行鉴别、判断,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政治与经济、文化相联系, 有很多经济和文化问题, 表面上看是非政治问题, 但是很多问题都可能发展成为政治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有鉴别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的能力。目前, 我们处于和平和发展时期, 武力解决问题已经不是首选的途径了, 但是, 国家间的政治斗争还依然存在, 而且国家间的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直观能感受到的战争, 更多的是通过经济贸易、文化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就给我们的领导干部判断和鉴别政治事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所以,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通过夯实理论功底、学会分析政治问题、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科学预见政治趋势的途径, 从而提高我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际上就是讲的政治发展方向的问题, 也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党把道路自信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 可见, 政治方向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对于这个政治方向理解的不清楚就是政治上不清醒, 我们有很多领导干部在政治方向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不明确, 这都是缺乏政治素质的体现, 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 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好, 就推崇自由主义全盘西化或者思想上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目前, 世界上共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 这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 我国是发展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 可以说,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真正的发展起来, 所以, 我们的发展也只经历了30年而已, 那么, 越南和朝鲜更是晚了。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开始发展资本主义了, 由此看来,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晚了好多年。但是, 虽然晚了很多年, 30年来,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 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些领导干部面对金钱和权力丧失了底线, 表面上看是经济上出了问题, 实际上是丧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上。想当年, 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样艰苦的生活我们都挺过来了, 靠的就是理想信念。所以, 我们应该坚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不能动摇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保持政治严谨性
领导干部不能拥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往往有二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理论不严谨, 分辨不出政治问题的界限;另一方面, 工作不严谨, 无法深入到问题或者事情的本质, 想当然的下结论或者处理问题, 这样无法获得正确的政治观念。作为领导干部, 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 在实践中不断地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利用和发展, 领导干部良好的政治素质是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只有认真的不断的深入学习, 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讲政治的优秀干部, 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弄清政治的内涵, 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当成政治问题处理, 要明确作为党的领导干部, 是否时时刻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是衡量我们有无良好政治素质的根本标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社会矛盾不断凸显, 人民群众反对的丑恶现象频发, 但是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它全部当成政治问题去处理, 那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很讲政治, 实际上却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把非政治问题理解成为政治问题,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往往会掩盖真正的政治问题, 从而妨害了领导干部讲政治的目的。所以, 我们要警惕政治不严谨。
三、保持政治纪律性
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 领导干部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首要条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去对待和落实, 做严守政治纪律的表率。遵守政治纪律, 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守党章, 按党章的规定去做。对党章的各项规定, 所有党员都要遵守。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 体现着全党的意志和愿望, 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党章规定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规定了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 是党的最高的法规。全体党员都按照党章去做了, 也就是保持了党的政治纪律, 全党就能够在政治上做到思想一致, 行动一致。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政治目标。
总之,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 国外有西方思想意识的渗透, 国内有错误政治观念的干扰。因此, 领导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关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的重要一环,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观, 我们的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摘要:当前, 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 可以说我国正面临着世情、党情、国情纷繁复杂的新局面,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 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观, 是影响着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一环。因此, 提高当前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 培育正确的政治观, 对于我国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领导干部,政治观
参考文献
[1]夏可珍.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破解[D].中南大学, 2012.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党我军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及世界新军事变革也也处于非常时期,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取决于能否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现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对于我们身居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来说,政绩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促进当地各项工作的发展上。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进步,也就没有政绩可言。谈到发展,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发展对地方而言,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我们人武系统而言,就是要适应新的形势,自觉接受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不断改革创新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民兵预备役工作“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努力提高民兵队伍的战斗力,确保民兵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我们作为一级党委的军事部门,一定要带领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注重讲政治、抓大事、谋全局,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目标和思路调整到十七大的各项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抓落实,促使当地的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统筹兼顾,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按照 “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级军事机关,我们在想问题、看问题、看形势、做决策时,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工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企事业情况组建民兵组织,展开军事活动,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求真务实。能否求真务实,是检验政绩观的重要尺度;做到求真务实,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实现求真务实,是落实正确政绩观的主要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把立足点放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上,放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体现到各项工作中,把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思路落到实处,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同不负责任、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作斗争。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做到全面抓、抓全面,防止顾此失彼;做到具体抓、抓具体,防止出现“棚架”;做到反复抓、抓反复,防止半途而废。我们人武系统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党风廉政制度,特别是要坚持和完善党管武装制度,建立健全人武专武干部政绩评价制度和工作奖惩制度,鼓励干部职工讲实话、办实事、求实绩,促使大家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要强化督导,严格奖惩,增强干部民兵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要善于了解民兵基层建设的真实情况,及时总结新鲜经验,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面上工作和整体工作的协调开展,促进民兵预备役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当前,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但是,奢侈浪费、违法乱纪等损害党风政风的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享受、好逸恶劳等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观念,还在影响着一些人的言行。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切中时弊、恰逢其时。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整个社会作出榜样。要结合党章,加强学习。《党章》作为党的立党之本、根本大法,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体现先进性的一把“标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党章的学习从目标上说是一致的。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学习贯彻党章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坚定、道德上更加高尚、行动上更加自觉。
要立足岗位,彰显先进。努力提高贯彻执行现行政策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排头兵和行家里手,不断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本领。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和开拓者,勇当岗位创业的自强人,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力争在工作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岗位业绩上取得新成效。
要率先垂范,树立新风。官气正则民风清,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等都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做思想改造的表率,摒弃头脑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认识;做维护法纪的表率,为党站好岗、护好门;做崇尚新风的表率,身体力行,通过带头遵循 “八荣八耻”,推动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要坚守底线,廉洁自律。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是许多人腐败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正确权力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内涵,是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必然选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处理好权为谁所用,情为谁所系,利为谁所谋的核心问题,切实做好新时期的群
众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发展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影响到本地的发展方向,人民的利益。目前,基层存在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大多是由发展不够引起的。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广大群众更注重生活的质量,更注重自己的“人生价值”,更看重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因此,广大基层干部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聚精会神抓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第一,要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基层党员干部在抓发展上,具有自满、自大思想,把标准定位太低,稍有点成绩,则沾沾自喜,以功臣自居,缺乏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干大事的雄心壮志。这些与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与群众的愿望极不适应。因此,基层干部要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带领群众调整结构,艰苦创业,勇闯市场,帮助群众致富快富。第二,要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政绩。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因此在抓发展的问题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要将关系到发展、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思路、办法都建立在充分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追求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业绩。第三,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要解决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是靠发展,不发展什么都是空的。结合我处地处城郊的实际,历史遗留问题多,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各种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出新的工作措施,要在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的同时,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创造政绩,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党性问题。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得到维护。具体来说就是三句话:一是时刻想着群众;二是一切依靠群众;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绝对不是一个好干部,也绝不能做好工作。第一,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要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本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要结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第二,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基层干部每周至少要有两天时间深入基层,同地方干部一起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决,一件一件去抓落实,千万不能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和态度。同时,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和事,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第三,要积极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关键在于要对群众动真感情,真心实意帮群众排忧解难。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积极帮助群众筹措发展资金,改进农业新品种,提供各类信息和技术服务,以及帮助解决农产品运输、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群众致富快富。要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城镇困难居民和弱势群体帮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等,千方百计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权为谁所用”的问题。权力观的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每个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为谁掌权,如何用权,是每个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一,必须强化“自律”意识。自律意识是维护和巩固正确权力观的一个重要基石。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为利,也可为害,关键在于用权利干什么。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利,清醒地认识到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坚持自重、自警、自省,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为民服务,为群众扎扎实实的谋利益,而决不能用它谋取私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
。第二,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有官,有权亦有责,职位高权力大,责任也大。权力就意味着责任,而责任就意味着服务,意味着奉献。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就是要树起强烈的责任意识。权力是为群众服务的工具,责任是为群众服务的具体目标。基层干部一定要切实做到心系事业,恪尽职守,勤奋努力,扎实工作。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到为官一任,振兴一方事业,造福一方百姓,确保一方平安。第三,必须强化“监督”意识。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对权力的监督,是基层干部正视自身缺点的一面镜子,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基层干部要正确地认识监督,自觉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主动地营造对权力监督的氛围。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规范事权、财权、人权,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做到心为民系,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绩为民创,真正为民用好权,掌好权。
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教育。无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是防范腐败问题、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都要坚持教
育在先。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对干部的教育,应包括理想信
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科学文
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
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干部队伍的建设才能越搞越
好。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
样的地位观、利益观。我一直讲,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过去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
么?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要解决世界观和权力观的问题。《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25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当年曾特别号召读《甲申三百年
祭》,用意就是告诫全党同志要十分警惕和防止出现滥用手中权
力而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最近,我看了一些有关历代政权兴亡的材料,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联系近些
年来干部队伍中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我深深地感到,对腐败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固然是腐败。但是,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昂扬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末,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兴亡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这个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醒。《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25日)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只有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摆正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认识和行使我们手中的权力。我始终认为,加强学习是防止和反对腐败的一个最基础的方法。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富强和人
民幸福勤奋工作,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去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牟取私利。《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25日)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共产党员,应该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努力成为一个有高尚追求的人,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就在于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党。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党员和干部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发生变质的危险。对这一点,我们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私利的手段,就必然导致私欲膨胀,那是很危险的。一些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沉痛教训,不可不记取。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深入到艰苦的地区、困难的地方去,充分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改进工作,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25日)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破除“ 官本位”意识,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一些同志没有确立正确的权力观,一个重要原因是“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有的党员干部慢慢忘记了自己入党、当干部时的初衷,脑子里个人升官发财的思想滋长,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了脑后。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有的到处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造假骗官,甚至杀人谋官,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家长制习气严重,有的贪图享乐、花天酒地、贪赃枉法,有的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等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我们是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千万要防止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如果你的“官”不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干出来的,而是靠“跑”、“要”、“买”来的,那不仅不光彩,最后还要栽跟头。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至于个人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就在那个位置上尽心尽力、发光发热。《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25日)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加强党性修养的问题。领导干部有了坚强的党性,就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党的意识,如果没有党的意识,不为党的事业尽责分忧,对党的事业漠然置之,甚至同党离心离德,那将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我常讲,我们大家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上,每个同志都要齐心协
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航标和灯塔, 只有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研。很多领导干部从“公仆”到“贪官”以及从“功臣”到“罪犯”往往只有一步之差, 因此, 领导干部应当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并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把个人奋斗与忠诚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 从而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官,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同时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2 耐住艰苦, 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现在领导干部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组织上从工作考虑又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 退休后还可以享受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应该满足了。但在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奢侈浪费、追求个人享受的行为和现象。领导职位既不是个人的名利场, 更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通途。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封建官吏尚且能如此自省, 我们领导干部更应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标准。“贪如火, 不遏则燎原;欲如水, 不遏则滔天。”日食三餐, 夜宿七尺, 犯不着见小利忘大义, 私欲膨胀了, 就会失望, 就会决堤, 就会走向堕落, 得不偿失。此外, 领导干部还要正确看待利益,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得失的关系, 牢记党的宗旨和教育, 坚守好自己的心理防线, 长鸣警钟, 同时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做克己奉公以及无私奉献的模范。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 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实现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 顶住诱惑,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担任领导的职务, 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激励人, 又能腐蚀人;既能构筑大众利益的丰碑, 又能挖掘自我毁灭的坟墓。我国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县衙———内乡县衙有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 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 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就是告诫官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又不计较得失荣辱, 还须负起责任来。在新时期, 此副对联对于如何正确看待权力、处理官与民的关系, 仍有借鉴意义。
4 管好亲属, 牢固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父母情、夫妻情、儿女情、兄弟情, 是人生割不断的骨肉亲情, 也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断了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亲情, 是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 就会受到这种亲情的倍加呵护和关注。如果他在事业上有了进步、取得了成绩, 最高兴、最荣耀的就是他们;如果他成为了一名领导干部, 他们那种光荣与自豪的感觉就更不用说了。但是, 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把这些亲情放在心上, 直至骄奢淫逸、贪赃枉法而身败名裂之时才幡然醒悟, 但为时晚矣。他对亲人造成的伤害是残酷的, 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因为他的原因, 父母不敢在别人面前提起他、怕丢人;妻子不敢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怕人指脊梁骨;子女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 怕人说贪官。说的直接一点就是, 作为领导干部为了亲情也一定不要犯错误。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已, 防止生活作风不检点, 做社会公众的道德典范。一些领导干部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逐渐沦陷成违纪违法的泥坑的, 因此, 领导干部除了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德外, 还要严把家门, 创造廉洁从政的家庭环境。领导干部为子女留下的不应当是物质财富, 而应当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即知识、本领和高尚的道德、品格。领导干部不仅不能私用手中的权力为妻子儿女经商、办企业、谋私利提供方便, 还要从严治家, 管好亲属, 防止家人以自己的名义、利用自己的影响去牟取私利, 否则就会变为“家族腐败”, 造成无可挽回的家庭悲剧。
5 把握尺度, 牢固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领导干部和普通人一样, 都有人情交往。但是作为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在交友方面更应当慎重, 一定要远离糖衣炮弹的诱惑。如果一旦迷失方向就会造成亲戚疏远你, 朋友远离你的局面, 从而成为孤家寡人。因此, 面对感情投资以及形形色色的公关, 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以“友道”相交的朋友, 才是真朋友, 这样的朋友不会借权牟私, 不会向你提过分要求, 甚至当你为了大局触犯了他的利益时, 他也能理解。因此, 与朋友交往, 讲感情更要讲原则、守信念, 不能把权力因素和功利因素带到朋友交往中, 不能为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 更不能为他们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 否则既毁了友情, 又害了自己。
6 做到慎独, 筑起拒腐防变的金钱观
作为领导干部, 必须要有正确的金钱观。金钱是一面镜子, 在它面前可以照出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必须挣钱才能生活, 但是他决不能为了挣钱而生活。”有的人把钱看得很重, 受利益驱动, 一事当先权衡利弊:有利则干, 无利不干, 利大大干, 利小小干,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送者有所求, 收者有回报, 彼此心照不宣, 金钱与权力等价交换, 送者和收者的担心越来越少, 有的已经习以为常。为了钱, 这些人不惜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甚至丧失国格人格。其付出的代价将是惨痛的。领导干部在金钱面前不能为了钱而不顾一切, 不讲道义, 不要良心, 不思百姓, 不顾身份。一旦真的把金钱当做所追求的最高甚至唯一的目标时, 人就成了金钱的奴隶, 被它牵着一步步走向毁灭,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在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例子已有不少, 身居高官要位的成克杰、胡长青之流, 贪得无厌, 爱财如命, 腐败堕落, 纷纷落马, 遗臭万年。它提醒领导干部, 切不可见利忘义, 为钱而丧失人格, 践踏法律。因此,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才能做到分外之物不收, 不义之财不取, 养廉洁之风, 尽廉政之职, 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 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树立正确的“六观”, 贵在自觉, 贵在经常, 贵在实事求是。领导干部既是掌权者, 又是人民公仆, 权力大, 责任重, 面对的诱惑也多, 能否做到自律至关重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觉地、经常地切实做到“六不”:不让一日闲过, 不让一事拖拉, 不让一样恶习上身, 不让一笔赃款进家, 不让一个自己接触过的群众不满, 不让一个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让人说闲话, 努力做一个人民拥护的人, 做一个同事部下敬佩的人, 做一个家属子女引以为荣的人, 做一个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安.论领导干部应加强道德修养[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5) .
[2]赵廷和.浅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4 (01) .
[关键词]两课教学 大学生 价值观
[作者简介]谢华(1972-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11-02
价值观(values)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作为人生观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将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向起指导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品行,还可能决定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选择。要进行价值观教育就必须研究价值观产生、发展的规律,以便寻求教育的规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以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为主,这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不是通过一次讲座、几次会议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员参与。其中,“两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课堂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尽可能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处在不断出现新事物、不断产生新思想的环境中,必然带有时代气息,受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的分析可以从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一、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1.价值目标讲求实效。价值目标是价值观的核心部分,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思考并追求的目标,体现“为什么做”。价值观的层次和水平,主要取决于价值目标的确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大潮中,无处不体现公平、竞争的特征,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独立、自主的,需要具有平等意识、积极进取的态度,还应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同时注重公平和效率。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们确定的价值目标中,正面多表现为崇尚自我,希望社会能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力求施展和发挥自我才干,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中庸之道已不完全被接受。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不愿墨守成规,有创意,敢尝试;学习上会自觉努力,选择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实用课程,讲求实效。
大学生价值目标中也存在不良倾向。首先,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如在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实用类和技术类课程成为首选;拜金主义有所抬头,讲求物质回报,不愿参加奉献性质的公益活动,更愿做家教、勤工俭学等有收益的工作。其次,过分强调个人主体性,忽视整体的价值与利益,集体主义精神逐渐淡化。
2.价值手段灵活多样。价值手段是人们为达到价值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它是价值观的实际表现。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不同,其性质、效果也可能不同。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价值手段具有积极性、进取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自律性和灵活性。他们逐步认识到,要取得成功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为此,他们在毕业前就已经为未来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准备,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会积极参加各类考试,获取各种证书。对于毕业后的选择,他们或继续深造学习,或不断投档、面试,全力求职,或自主创业,或出国换个新环境,或做“自由职业者”,等等。
但是,灵活的价值手段也衍生出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缺陷。一些大学生在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就做出了不尽如人意的行为:如考试作弊、逃课、拉票当干部、交友轻率等。
3.价值评价凸显矛盾性。价值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社会行为有无价值和价值意义大小作出的判断,它回答了“怎样做才有意义”的问题,是价值观动力特征的体现。
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评价标准中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的现象,价值判断缺乏明确的标准。如遇到原则性问题,态度不够鲜明,立场不够坚定;思想上追求进步,行动上却无法落实;采取双重价值判断标准,要求别人先人后己,自己则把利益放在首位。
针对以上特点,“两课”老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两课教学的应对措施
1.灵活处理“两课”的教材内容。除挖掘、整理、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原理外,还要对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进行补充,增加具有时代感的价值观内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避免空洞的说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要坚持正面灌输。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定不移地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大力宣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强调集体主义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把符合时代要求的竞争、效率、求实创新等观念融合到教学活动中,让科学的价值理论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2.改变“两课”教学方法。原来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讲解,多以老师讲授为主,与社会实践联系相对疏远。应变这种形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通过讲座、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现实,并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亲自接触社会,了解集体主义等传统思想观念在新时期的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手段上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增强吸引力。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思想,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客观冷静地看待现实社会问题,并用科学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明辨是非。
3.把“两课”教学与日常行为管理结合在一起。要倡导情感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行为, 老师应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及思想进行监督、评价,对违反正确价值观的行为或思想,应及时在课堂上或校园媒体上批评、指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4.加强“两课”与心理学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思想教育要取得最大成效,需要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他们的思维和心理都正处于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在信任心理基础上进行,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和目标要求往往会被受教育者顺畅地接受,并能产生积极的行动效应。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与心理学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使价值观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切身利益,让教育更富有实效。
5.延伸“两课”的空间,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校园环境,把学生吸引到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上来,使大学生能在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也可以成为“两课”老师答疑解惑的好途径,当学生遇到困惑又不便当面与老师交流时,可通过QQ,E-mail或短信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大大延伸了课堂空间。
6.“两课”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榜样、抓典型,挖掘校园生活中的的成功范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用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来激励大学生,就可以使教育进脑、进心,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历史赋予“两课”教师的重任。只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全员德育意识,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2]陈慧.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汪松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6).
[4]马兆娣.试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推荐阅读: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党课)09-19
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11-25
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行使12-14
党员干部要自我剖析11-04
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06-22
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09-24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2-18
大学生思想汇报:共产党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09-27
农村党员干部07-25
党员干部违规经商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