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精选3篇)

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 篇1

在《可爱的草塘》中,李卫东老师细腻的教学,轻切地引领学生步入可爱的草塘,让学生置身于草海中,吮吸着语文的甘露。学生陶醉了,我也陶醉了。这次,又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又一次被他那朴实的教学所吸引,给我的内心画上了一副细致的工笔白描:宁静而致远,朴实而飘香!

一个词中,显功底。

片断一:

出示词,请生读第一排

师:“血”在成语中出现都读第四声,懂了吗?

生:懂了

师:“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

生1:“饮”是喝

生2:“茹”是吃

师:“茹毛”不是吃毛,吃什么?

生:带皮毛一起吃。

师:茹毛饮血是最原始的吃的方法

大屏幕上出示:顿时 数十吨

师:放在一起,不是意思有联系,而是……

生:字形相似

师:拿起笔把这两个字写一遍,也可以连词写,写完坐好(学生写字)

在进入课文之前,集中地进行字词教学在高段的语文教学中似乎早已消逝,而在李老师的课堂中却经常可见,并乐此不疲!细细思来,有一定的道理:生字词都不会读写,不懂其中的意思,怎么能很好地去读懂课文,学习语文呢?从字词学起,一板一眼,着眼于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才是语文课永恒不变的主旨。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李老师让学生比较课题中与正文中“恐”的字形(字体的比较),告诉学生“恐”要注意“横折弯勾”的笔顺,你就不会认为那时拖冗课堂,而是扎扎实实教语文的体现,想到这一点,你的内心肯定会流溢出“语文原来就可以这样教”的感慨!

片断二:

读,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

师:为什么用“繁衍”而不用“演化”

生:演化是一种形态

师:繁殖衍生,所以这里用“繁衍”再读。生读。

推敲出来的是经典,比较出来的是深刻。对“繁衍”、“演化”这一组近义词的理解,李老师采用了比较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之间懂得了:演化是一种形态,繁衍是种群繁殖衍生,两词意思相近,但不能通用。同时,也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了说明文(其实所有的文章都一样)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用意之深、之诚,不用言表。

一句话中,品特点。

一处简约的设计,便能让学生轻松地深入课文,品尝课文的美味,学到成长的精粹,也能让旁听者豁然开朗,领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在梳理课文线索,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有条理的过程中,李老师的设计更是让我们欣赏他卓越的艺术:(片断呈现)

浏览全文,能把全文概括成一句话

生:恐龙变成鸟类

师:把课文读薄薄了,这就是概括能力,读文章要有这种能力

师:这种假说在课文中出现了四种形式?浏览全文,找出来

生: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

师:什么是“一支”

生:是一个种类

生:提出,鸟类不仅……

师:“一种小型恐龙”,“一种”这样说就准确了。

生:原本不会飞……鸟类

师:说得行不行,是一部分变了吗?这句话对不对?

生:不对

师:等一下咱们再研究

生: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

生读四句话

师:板书“一支”,科普说明文用词要准确,不准确就是错误的

“一支”、“一种”多么不起眼的小词,它却如中枢神经,把课文准确、有机的前后串联起来。可是,它往往却被我们所忽略遗漏。而李老师却肯花大笔墨与于这些小词身上,与学生一起细细咀嚼着,直到学生心领神会了,并了解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他才罢休!这样的钻研精神与钻研能力,令人羡慕。特别是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四句假说,更是花了一番心力:先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文中的四句假说,品尝假说中用词的准确;接着质疑第三句假说中“原本不会飞的恐龙飞向天空”是否科学,并借助媒体资料,让学生在研究探讨中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自觉地解决问题。也认识到了“假说”的真正含义;最后,让学生思考“四句假说中哪一句可以省”,创造性地质疑文本,改造文本,这对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历练,让他们了解到--课文可以读,更可以改编。神来之笔,我欲得之!

一回练中,寻味儿。

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养成的。把握了这点,语文的工具性意识,语文的味儿便会体现。

在让学生认识恐龙,了解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介绍“恐龙的种群”过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了几中恐龙,屏幕出示读准读顺;接着让学生分类填空“有的 ,有的则 。”填空结束让学生逐句读通,再让学生不看大屏幕读下来。学生在无意间已经把这断文字背诵下来。李老师没有到此打住,再让学生反思自己是怎么背诵下来的,教会了学生先理清写作思路再积极背诵的积累方法。

一个教师自己能主动反思教学行为已属不易,教学生学会反思更是难能可贵。这反思,不仅展现出了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背诵原来可以这样的轻松,更体现出了李老师深沉的教育智慧。

好的语文课要有味儿,要有底儿,要有劲儿。了了的几笔,就能速写出惟妙惟肖的意境;简简单单的设计,便可创造出课堂精彩。这就是语文智慧,这就是李卫东老师!

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 篇2

李卫东老师的课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具体来讲, 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中的一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贯彻素质教育。在他的课堂上, 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主, 而是以学生为主, 这一点体现得很充分。

第二, 体现了以读为主的特点。他把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受到感染, 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 既是阅读教学的手段也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课上, 学生书声琅琅。我想书声琅琅既表明读得很充分, 也说明老师很重视对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培养。他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 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 以读为主, 辅之以议。这个“议”, 我想主要是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议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 以思维为经, 以感情为纬, 编织出教学的锦缎, 体现了思情互促、思情统一的特点。

就李老师的《可爱的草塘》的教学, 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

一、训练的意识很强, 训练的过程扎实

李老师始终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 哪怕是在课前调动学生情绪, 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的那些环节, 那些很不起眼的活动, 他都在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说有条理的话, 纠正学生语言中的错误。我曾经想, 在李老师的语言训练下, 那些学生的语文水平要是提不高那才怪。他几乎把课堂上每一个活动, 都纳入语言训练的范畴, 这个训练的意识很强。

“为什么说草塘可爱”这个问题, 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解决。这课书中作者的情感, 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草塘, 作者原来感觉不可爱, 觉得没意思, 后来在小丽的带领下游览了草塘, 听了小丽的介绍, 还看见美丽的小河, 到最后感到草塘可爱。李老师是通过引导读书, 通过语言训练, 逐渐地让学生体验出来了, 不是讲出来的。学生既学习了课文的语言, 也使自己的情感自然地产生了变化, 从不爱草塘到感到草塘可爱。这些设计都非常巧妙, 非常精心。

这个课的训练意识很强, 设计很巧妙, 整体训练的过程非常扎实, 学生情感的变化也很自然。

二、欣赏性的朗读, 轻松愉快地背诵

李卫东老师始终把读书作为训练的主线。他抓住了本课的重点, 就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朗读, 在读中去感悟。李老师在教学这一段优美的语言的时候, 让学生反复地读, 仿佛置身于草塘之中, 去感受草塘的美, 领略草塘的美, 欣赏草塘的美。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读, 从开始的一般的认读, 到后来的有感情地朗读, 再到最后欣赏性地美读, 一层一层往前推进。我觉得老师在这节课上, 不但教学生认字、理解句子、理解课文, 还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 去感受课文语言的景色之美。这一点很不简单, 这就比一般上这个课的教法更高一筹。

我特别要向大家介绍的是, 李老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方法是很特别的。因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 强调了背诵。很多老师在让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 总是告诉学生, 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 看谁能背下来。现在一般是采取这个办法。李老师不是这样, 不是要求学生去强记, 而是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 体会课文, 理解课文, 欣赏课文, 在很自然、很轻松、很愉快地朗读课文的时候, 很不经意地就背下来了。我认为这样背诵, 学生就会记得很牢, 这是一种理解的背, 有感情的背。这样一种培养背诵的方法, 就有李老师的创造。这一点, 也是我在很多课里没有见到的。

三、展现个性, 培养创造力

在要求读课文的时候, 李老师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相对而言,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读, 一种个性化的读, 这个要求, 我觉得是李卫东老师的一个创造。这体现了他对阅读教学的一个很新的见解。李老师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去模仿。将来学生都变成李卫东老师那样行吗?他读得再好, 也就是一个模式。其实, 我们每一个学生, 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 有自己对这篇课文独特的感悟, 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个性, 用自己喜欢的语调, 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不仅仅是个教学方法问题,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还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李老师的课, 既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又是展现着、张扬着、发展着学生的个性, 而且这是渗透到他的语文教学之中的, 是不露痕迹的。这种做法, 很好;这种提倡, 很好。这种展现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教学, 我们要提倡。

总的来说, 这节课重点很突出, 训练很扎实, 设计很巧妙, 注意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李老师的《可爱的草塘》的教学非常可爱。

最后要谈的是, 李老师的课为什么是成功的。这是因为, 他有比较深的语文教学基本功, 具有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那些潜质、素质, 这是内功。一个老师的外功要练, 但主要靠内功, 内涵要丰富, 底蕴要深。李卫东老师的书法和金石篆刻都是很有水平的。

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 篇3

郭卫东

一、研究概况

(一)积极开展理论学习。

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组织文化理论、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经信息检索,区内外尚无此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二)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自课组成立后,立即与教导处密切合作着手相关制度的建立,以确保课题研究科学有序、高效进行,确保研究人员能积极热情参与。

(三)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并进行了信息筛选和整理。

课题组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文化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术语。H•舍恩认为组织文化是用来描述组织独具特色的感觉的一个术语。它是指解决一个团体始终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的方法实体,并把它作为看待、思考和感觉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教育新成员。D•赫尔雷格尔等人理简明地提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期望”。它包括准则、共同价值观、相处和做事的游戏规则、同外界打交道的方式。组织文化的有些方面是由文化象征、模范、仪式、典礼所暗示的。组织文化是对外部适应和生存及内部整合的反应发展的形式。学校组织文化(简称学校文化)是由管理心理学基础上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的发展而来。Henry(1993)认为,学校文化是由组成学校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一组关系、信念、价值、感觉。学校文化包括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社会文化等次级文化。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影响,更主要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传统教学忽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主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

3、元认知理论

联系实际元认知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意识和控制,它涉及读者对自己是否理解了读物以及怎样实现一个认知目标的意识。这种有意识地通过调整阅读策略从而对阅读理解和长时记忆等认知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称为元认知加工过程,它主要包括为了理解意义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和为了记忆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两种类型,而读者为了特定目标而主动选择学习策略的过程则是阅读理解中最主要的元认知活动。研究表明,有效的阅读依赖于读者积极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对认知活动监控的失败可能导致严重的阅读理解问题。因此,诊断和发展元认知加工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了解了区内外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动态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假设,编制了研究计划,进行了经费预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对语文的性质定位时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是世界上最大丰富性的主动性生命。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界定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把已有的教学原理和实践进行创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农村语文教学来讲,其内涵包括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基本设想是:一吸收“组织文化”理论为个性化阅读张本;二是吸收元认知教学理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加强学生个性体验,指明个性阅读方向;三是实现阅读教学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是处理好教师个性化“教”,与学生个性化“学”的关系,使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推荐阅读:

李卫东:在全县征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5

上一篇:和谐家庭_和谐社会_演讲稿下一篇:微信平台运营技巧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