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通用12篇)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1

【摘要】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 隐患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就有了法律的依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程序。现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隐患分析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1.1.1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这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

1.1.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有时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特级、一级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病房或及时巡视病房而无记录。这些极易诱发重大安全事故。

1.1.3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不客观,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无针对性,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粘现象,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实习生、招聘护士代老师签名现象,为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1.1.4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1]。

1.1.5 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粗心大意 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增加痛苦,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1.6 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大手术后患者护理时,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有需要时不能及时到床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1.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1 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齐,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2.2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不得力,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专科护士的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不足,没有达到规定床护比例1∶0.4,护士长没有切实落实“护士长五查”制度,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等是造成护理隐患根本原因。

1.2.3 护理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身心因素的分析 导致下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要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质量。从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服务。

2.2 修订落实护理规章制度 将现行护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修订查对制度、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等,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病人易走失、易跌倒管理制度,跌倒评估预报表等;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突发事件多的薄弱环节,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有关医疗护理情况,从而能主动地配合和理解。

2.3 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分析,写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针对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定期召开各系统的护理安全工作会,对近3年来各科室已经发生的或现阶段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协调好与医技科室的关系。

2.4 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 参照《住院总医师实施管理办法》,在内科、外科、妇科等15个病区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由经过系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高年资护师担任,缓解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且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储备。此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措施,及时了解患者身心健康;规范急救器械、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其实显而易见的,许多医疗事故的导火索仅仅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时疏忽,也许由于当时很忙,有些细小的工作我们“想当然”或者让实习同学独自去操作,也许一句不经意的回答就引发了一场医疗纠纷,然而只要当事人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将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到滴水不漏,将那些看来繁琐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完善,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参 考 文 献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已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加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对急救的技能和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高发区。针对急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对医院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16起护理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防范要点,并进行有效的预防,使护理纠纷数得以控制及减少,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所有投诉记录,一般护理纠纷16例,其中服务态度欠佳5例,操作生疏2例,病情观察不仔细2例,未按急救流程操作2例,输液时静脉穿刺失败5例。

2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

2.1 业务技术不过硬,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急诊病人中有相当部分是危重病人,因此对急诊护士除要求有强烈的急救意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良好的观察判断力。①由于急诊科工作紧张而繁重,在护士配制方面,低年资护士较多,临床工作经验浅薄,心理素质低,其急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护患沟通技巧、应急能力相对不足。本组有5例是因为护士给病人治疗时,进针失败或穿刺不成功不但不道歉,而且还怪病人血管不好,从而引发了护理纠纷。②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且急诊患者流量不稳定、随机性大,在患者相对集中时容易造成急诊工作忙乱,质量管理被繁忙的业务所取代,导致部分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本组有2例突发交通事故由于人手少,增援人员未能及时到位引起病人不满。

2.2 物品准备不到位。

急诊科是应急部门,各种物品、器械任何时候都要处于应急状态,但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急救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不适用,或在抢救后不能及时补充、定位、定量放置、定期检查维修等都可使得抢救工作忙乱和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抢救效果和质量。本组2例因抢救物品准备不足而影响抢救引起医生不满。如呼吸机管道未连接好,延误抢救时机。

2.3 不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的特点是随机性强,病人来诊无时间性,有时急诊病人多或遇到大抢救时,为了完成大量的急诊护理和抢救工作,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患者高峰期,工作忙,个别护理人员简化操作规程。如输液不签名,操作前不解释,操作后不交待注意事项,巡视患者不到位,无菌技术操作观念不强,违反无菌原则等。本组2例护理纠纷,均由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引起。如某护士为一位服毒病人插管洗胃,由于未经证实是否在胃内的情况下,凭主观推断而将胃管拔出重插,以至于鼻腔粘膜损伤出血被家属发现,引起投诉。

2.4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2],忽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当患者需经医务人员尽力抢救,但由于病情复杂,不可避免的发生恶化或死亡时,家属对此并不理解,要追究医务人员的责任,这些大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只注重抢救治疗,而忽视患者和家属的基本心理需求:如没有及时告知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对病情交待不清等,从而激化矛盾,发生冲突。本组5例因缺护患之间的必要交流造成病人的误解而不满引发的护理纠纷,护士不能以人为本,只单纯以病为本,从而造成病人心理上的失衡。

2.5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预见性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增强,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急诊医务人员大多是考虑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病痛和抢救患者的生命,往往忽略了相关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重做轻记,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举证材料,为日后纠纷埋下隐患,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等。

3 管理与对策

3.1 建立健全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明确分工,使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护理环节,从而使护理工作杂而有序,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3.2 加强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急诊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急诊科需具备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我们采取对年轻及新转入科的急诊护士,科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选派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使她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地观察病情,同时加强专科业务技术培训,利用晨会提问、小讲课、护理查房等形式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使全体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3]。

3.3 加强急救物品、器械管理

急救物品器械应处常备状态,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指南,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都要有高度责任心,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

3.5 转变服务观念,加强与患者沟通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差异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用患者及家属易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增强护患间的情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在进行侵入性的特殊操作前应征求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名后方可执行,使他们了解治疗护理的目的,并能够积极配合,减少护患矛盾。

3.6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有针对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认真记录护理文件,在涉及某些医患纠纷案时,护理记录是最重要的法律证据,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

总之,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安全与患者安危息息相关。只要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患者的不满和投诉,而且一引起纠纷,它就可能会长期困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干扰日常工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有预见性,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张凤清.护理安全的影晌因素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7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3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面对的是特殊的病患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实行母婴同室,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医疗和护理风险,若不加以防范,将会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探讨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及风险管理能力。

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医院环境设施因素:①基层部分医院存在布局不合理,产房和病房统一管理,病房呈开放式设计,安全设施跟不上,没有安装电子监控设施等问题,给病区安全带来隐患,有新生儿被盗的危险。另外孕产妇行动和反应迟缓,应变能力差,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卫生间缺少扶手,地面湿滑易摔倒,热水瓶不按规定放置使孕产妇在取放时易发生意外等。所有这些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②医院环境卫生学方面的因素:基层医院三通道设置不合理,院感防范措施不力,消毒隔离不严,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⑴护理管理方面:基层护理人员编制普遍不足,未按《江苏省护理管理规范》的要求配备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产科特点是患者周转快,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护理人员缺编,导致新生儿观察和护理不到位,成为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的诱因。⑵护理人员素质方面:①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規,巡视病房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产程观察不细心,易造成急产;产后不认真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易造成产后大出血。另外还有新生儿识别带系错,性别填写正确等。②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落后。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说话语气生硬,缺乏耐心。不重视患者主诉及家属意见,沟通缺乏技巧,讲话不注意分寸,回答问题冷漠简单,不能感受患者的痛苦,大声呵斥,从而导致原本就很紧张的产妇更加紧张,恐惧,而发生异常情况。⑶护理人员技能方面: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助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临床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易导致在产前,产时,产后对产科以外的并发症不够重视,观察不到位以致产生严重后果。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如: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抢救等过程中,因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差,对常用诊疗设备及仪器性能不熟,在慌乱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纷。⑷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方面:产妇的产程观察是连续动态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各项检查,治疗和处理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理解和配合。如果沟通的方式不正确或未及时沟通,都会随时引发医疗纠纷。⑸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方面: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忽视患者的权益、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如:书写不及时,记录不认真、不准确,随意涂改,医护记录不相符。另外,随意透露产妇及新生儿的信息。不注意产妇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

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①患者及家属文化素质高低不一,缺乏育儿相关知识,对新生儿护理不当,易发生新生儿呛奶、窒息、烫伤等意外事故。②患者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且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外出,对治疗不配合。基层医院很多患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常有未婚产子故而导致遗弃婴儿等违法事件的发生。③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对产程中的风险没有认知,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知识不对等,从而造成误解,引发纠纷。

防范对策

完善医院产科病房建设及安全管理制度,改善医疗设施:爱婴病区装上安全门,配置电子监控,及时发现安全缺陷和漏洞;走廊安装扶手,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并安装呼叫系统。注意细节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探视制度、新生儿交接班制度、告知制度、抢救制度等,并签字为证。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和产科的工作特点合理排班,可以采取弹性排班,并注意新老搭配,使人尽其职。避免超负荷工作,从管理上杜绝安全隐患。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产房及爱婴病房环境消毒严格按要求执行,接触新生儿的每一项操作前后,都必须用流动水按六部洗手法洗手。对于有传染性的母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医德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教育,定期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爱心、热心、细心、耐心,不因工作繁忙而急躁,真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

提高沟通水平与技巧,消除沟通不善造成的隐患: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耐心诚恳地回答孕产妇及家属的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解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产科护士除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重点培训、考核产科危重患者(如新生儿复苏、产后大出血等)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以达到锻炼、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并通过继续教育、进修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培养新理念。

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护理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认真书写护理文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尊重患者的健康权、知情权和隐私权,不泄漏、不议论患者的个人隐私。

通过孕妇学校及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在产前,产时,产后进行知识宣教。指导正确护理新生儿,做好安全教育,避免新生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做每项治疗,操作前应给孕产妇及家属讲清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基层产科病房应根据自身医院特点,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将风险最小化,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及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55-56.

2 胡月亮.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2-63.

3 薛珍.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73-1074.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4

摘要: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临床疾病诊治上,内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针对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真正落实了消化内镜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

关键词:内镜护理;安全隐患;对策分析近年来,在内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胃肠镜在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内镜护理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镜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护患沟通风险、医院感染因素以及护士本身问题等[1]。本文根据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管理。

1消化内镜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护士本身的因素①存在护患沟通不足导致的风险。②业务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护士业务技能掌握不全面,对新型器械的配合使用不熟悉,从而增加了技术风险。③护士法律观念不强,护士仅注重自身职责范围内完成的日常工作,对器械清洗消毒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感染监测记录等文书不够重视。在护理患者时,没有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给患者的保密权和隐私权带来了侵犯,容易引发医疗纠纷。④消化内镜检查是一个比较难受的过程,患者在没有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检查,就会影响到操作。另外,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很多,流动性大,在内镜室停留时间不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心理状态不了解,也是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

1.2医院感染因素消化内镜检查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消化内镜材料比较特殊,结构也比较复杂,消毒灭菌难度比较大。只有对消化内镜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灭菌,才能有效防止消化内镜引起的交叉感染。对内镜和附件的清洗、消毒以及灭菌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预防医院感染效果。

1.3患者自身的因素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有各个年龄阶层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疾病状况,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风险系数就成正比增加,给患者本身及内镜正常诊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控制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控制沟通类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改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建立起融洽的护患关系。本院针对内镜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文明用语,对护理行为及服务标准进行了规范,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提高内镜诊疗的透明度。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患者加强沟通,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向有关领导报告现有设备难以满足患者需要等问题,院领导根据消化镜室实际工作情况,购置增加仪器,使多台机器同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候诊时间长的问题,和患者加强沟通,从而有效控制沟通类风险[2]。

2.2对护理过程进行规范各项操作采取制度化管理,对工作流程加以完善,对护理过程进行细化并严格规范,加强控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每个环节。

2.3消毒液管理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是2%戊二醛,其浓度以及浸泡时间直接影响到消毒灭菌的效果。因为戊二醛活化以后会降低浓度,加强戊二醛浓度及活性的监测。每天工作前都要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浓度的有效性;内镜用毕,消毒浸泡时间充足。并完善各项消毒时间的记录,与备查。

2.4对手工清洗环节加强质量监控为了确保消毒效果,内镜使用以后,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身体组织粘附在内镜的管道及附件上,特别是瓣膜及接头处不易擦拭。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部位要使用酶洁液反复擦拭、刷洗,还要对每个管腔进行充分浸泡,将有机污染物分解,而且在内镜和附件的每个位置都要全面清洗,从而提高内镜清洗质量。

2.5对内镜消毒质量加强监测:每月随机抽查内镜和附件的细菌菌落数,若发现问题马上进行整改。科内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监测分析会,对内镜清洗过程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每周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严格按流程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并按质控要求记录各项文书,这些文书不仅是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有效凭证,而且也是患者判断内镜消毒是否达标的有力依据。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先学习有关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诊疗配合技术和有关健康教育等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水平[3]。在工作同时,护理人员除了要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护患沟通方法、人性化护理等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4讨论

在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若仅依靠临床经验去实施,根本无法达到现代护理服务和患者的要求。因此,内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发现新问题,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全方位实行优质护理,减少或控制一切不安全因素,让患者安全完成各类内镜诊疗操作。

参考文献:

[1] 包正英.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人为损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30):541-542.[2] 周爱萍,张海英.内镜室医护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2):231-232.[3]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37-39.

神经病房护理隐患分析与对策 篇5

一、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护士大多是学历高、年资低、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如鼻饲、导尿等技术操作熟练度低,巡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及时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3、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4、患者行为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护士疾病知识宣教告知不全面致使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

5、三查八对未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神经科患者多,周转率快,医嘱改动频繁,护士工作量很大。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6、设备设施因素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现存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基础设施不完善、输液架升降失控,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卫生间无挂钩、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二、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为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体现现代护理特色。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对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加强青年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维护护士心理健康。

4、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5、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6

【摘要】 指出护理安全是医疗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重视护理安全,可减少因护理安全问题导致对病人的伤害,分析在围手术期内手术护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 安全;隐患;围手术期病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确保围手术期手术病人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和体会,分析在围手术期内护理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围手术期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术前访视时与病人谈话不注意技巧、缺乏心理疏导、填写记录单不仔细,造成病人紧张、恐惧。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填写记录单不仔细,可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影响手术

1.3术中器械、仪器准备不全或不熟悉其性能以及技术不熟练,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和家属心理负担。

1.4术中标本收集不认真,造成标本混淆,甚至丢失,致使病理检查无法得出准确结果,给病人手术后治疗带来不便。

1.5术后对差错事故瞒报,从而丧失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不仅给病人造成伤害,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2.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

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3术前访视 首先,阅读病历:详细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病情、病史,对手术麻醉的认识情况,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潜在并发症。其次,对病员进行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麻醉的知识,术中需要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护士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后,制定护理计划:通过术前访视、收集资料,评估病人的状况,确定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如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到病人极度消瘦,皮肤抵抗力低,提出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①术中正确安放体位,为病人手术床上加厚衬垫,必要时在骨突处加海绵垫。②安置体位动作轻柔、协调一致,注意重点与支点是否正确,避免拖拉动作。

2.4手术仪器、器械的管理。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运用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有关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原理及一般故障的排出方法,尤其是各种腔镜故障快速排除方法。术前检查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程序和性能,保证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重视新、大、重手术器械物品的术前准备,提前与手术医生沟通交流,了解手术基本步骤,熟悉特殊器械用法;将备用、急用器械物品单包并放置手术间内,备各种特殊情况使用,确保用物全而不杂,工作忙而不乱,有效避免延误手术时间。准确把握器械清点时机,及时认真记录术中添加的器械、物品,避免重记、漏记。填写记录单时内容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简明扼要以缩短记录时间,同时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和手术进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麻醉医生通报。

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6术后:责任护士于术后对病人进行访谈,了解病人术后情况,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压伤、烫伤、神经损伤等。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填写随访护理记录,并做分析总结。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期护理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相关问题,并对病人进行术后指导。最后通过了解病员对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手术及麻醉医师对护理配合质量的评价,来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不管是否造成损害,都必须及时上报,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和发生医疗纠纷,使不良

影响降至最低。3小结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护理安全隐患不仅存在于围手术期,也会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掉以轻心势必危机四伏,对病人的生命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更能提升医院形象,同时为病人创造更优质的服务。参考文献

普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普外科护理人员共19名, 其中对照组9名, 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 (25.6±4.2) 岁, 中专学历2名, 其余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均未经专业的护理培训。干预组10名, 年龄24~41岁, 平均年龄 (27.6±2.2) 岁, 中专学历2名, 其余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均已接受专业的护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护理知识、道德观以及护理操作培训等。两组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监督与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严格、详细地记录每组护理人员出现的不良护理行为, 并对其护理行为进行评分 (满分为100分) , 科学地分析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护理行为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不良护理行为主要包括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护理操作不规范等。见表1。

3 讨论

3.1 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深厚。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存在理论知识不深厚, 学历偏低等问题。在常规护理当中, 护理人员通常都是进行机械性的操作, 并未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护理操作, 这样极易出现护理差错, 从而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 (2)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目前由于很多护理人员对法律缺乏充分认识, 不了解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护理过程中, 一旦出现问题, 并不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个人权益, 也不会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个人的护理行为。 (3) 排班存在不合理性。由于目前很多医院配置的护理人员较少, 这样在护理人员的排班问题上就会存在不合理性, 从而使得护理人员要面对大量的护理工作, 在工作时常处于疲劳状态, 这样就难以及时有效地观察患者的病情等。 (4) 仪器设备问题。由于普外科要配备很多的仪器设备, 一些仪器设备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就会出现问题, 如电源的插头及中心吸引接头等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松动等[2]。

3.2 安全隐患的干预对策:

(1)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不断地学习更新更先进的护理专业知识, 对其学习结果可以采用口试及笔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2)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要为护理人员普及法律知识,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 要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使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从而使其依法从业, 并能借助法律手段来保护个人权益。 (3) 加强护患沟通。由于普外科的患者大多都是急诊, 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 这就会对其身体恢复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尽可能的满足其心理需求, 积极主动地与其进行交流, 及时排解患者心中的焦虑, 从而使得患者更加乐观地面对疾病, 积极地配合治疗。 (4) 加强排班的合理性。医院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量等情况进行合理排班。在排班时要做到新老护理人员的科学搭配, 而且要在每班当中选出护理组长, 使其更好地协助护士长完成护理管理工作[3]。要适当地增加轮班的人数, 缩短加班时间, 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避免出现疲劳工作的情况。 (5) 强化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每一台新的仪器设备使用之前, 医院都要组织全科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要为护理人员讲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得护理人员能规范、准确地操作仪器。而在仪器操作的过程中, 一旦出现故障, 护理人员都要及时地向后勤保障部门进行报修, 使得仪器能及时得到修理。此外,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要实时地巡视病区, 及时发现并处理床栏、轮椅等仪器的螺丝松动或者损坏的问题, 从而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 干预组护理人员接受严格的专业护理培训以后, 其护理水平要显著高于未经培训的对照组人员的护理水平, 护理安全隐患也明显减少。因此, 通过对普外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合理分析与有效干预, 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 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减少护患纠纷, 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建一, 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53-54.

[2]罗洁贞.探讨普外科不安全因素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8 (9) :36-39.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8

【关键词】结核内科;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46-02

前言: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结核内科病房由于所收治病人以结核患者为主,存在病种特殊性、疗程长、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依从性相对普通疾病要差等特点,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因而护理人员也应具备较高的护理安全意识,由此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结核内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方面通过作者的研究然认为如何做好护士的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

1结核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法制意识淡薄

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将对医院的发展产生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法律意识方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护理过程中侵权行为或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例如:护士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沟通时不能正确掌握时机与技巧,同事之间随意谈论病人的病情而造成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护理病历的书写不规范,与医生病历记录有分歧;护理操作的随意性等等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言行都将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甚至护理差错等行为的发生。

1.2 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床护比约为1:0.4左右,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患者的需求快速提高,医院的病床数也在不停增长,所以床护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护士尚存在一定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影響,导致护理人员的依然不足而护理任务相对繁重,使得较多护士感到较重的身心压力。导致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没有真正实现"把时间留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宗旨。护士的工作压力大,有时会受到人身的攻击导致护士放弃这份天使的职责。

1.3 专科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缺乏

由于护士在学校及实习医院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完成"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而对于结核专科的护理理论知识比较缺乏,比如:气胸、结核性脑膜炎、呼吸衰竭等患者的护理。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健康教育也必然存在严重不足。

1.4 急救常识及应用能力的不足

目前护理队伍发展迅速,大部分为年轻的护士,尚处在成长期。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当代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构成比已明显呈逐渐增高趋势。老年肺结核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类疾病如:COPD、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情相对较重,用药毒副反应较大,甚至容易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特别是夜间为急性左心衰、哮喘、咯血等急症发作的高发期,对于年轻且无临床经验的小护士便会出现恐慌甚至手忙脚乱等场面。

1.5 院内感染的危险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内科病房更是结核病人密集、传染性相对较强的地方。而且与病人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护士。曾有某结核病医院职工结核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显示,225名参加工作6年的30岁以下医务人员中,发生活动性肺结核12例,其中青年医生2例,护士10例。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属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高人群。

2整改措施

2.1 不断强化法制观念,树立警钟长鸣意识

定期在院内举办相关法律问题以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讨论及防范措施等的专题讲座。强调结核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相关的法律责任意识;通过分析院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以实际护理案例展开讨论,让护士们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达到全体护士依法施护的目的。

2.2 做好人才梯队的培养,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加大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3 定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根据工作需求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进行专科操作示范和专项技能培训,特别是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术、心肺复苏、吸痰、呼吸机的应用等操作的训练以及咯血窒息等急症的抢救训练。以加快护理人员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4 加强有效沟通,不断改善服务水平

病房内年轻护士居多,工作大多富有热情但缺乏经验,与病人沟通时言语简短,不会正确运用技巧,容易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引起纠纷。因此需正确教育引导护士,平时工作中多注重经验的积累,虚心学习,对病人多一份责任心、耐心和同理心。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来赢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5 根据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改善工作环境,杜绝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由于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疾病。据报道,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有效阻断呼吸道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措施。针对这些情况,我院积极采取措施,在每间病房、医护办公室内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均安置壁挂式臭氧空气消毒器,效果较好,有效改善了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从而杜绝和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6 逐渐建章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护理绩效考核制度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者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绩效考核系统实行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各级组织的责、权、力。并将护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奖励绩效、提拔任用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护士的职责是保证患者的健康,并且尽最大的能力去协助医生更好的对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按照动态的护理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把关,认真考核,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近年来我科病房内各项护理工作均能够顺利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达到95%以上,做到了护理零投诉,护理差错事故零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慧嫦,林秀华,翟锦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社区医学杂志:2011,9(13):2-3.

[2] 王娟,曹国芬,吕彩丽,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减少护理纠纷。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1):70-7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9

摘要:目的 分析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房86例产妇,对这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部分助产士专业能力欠缺、管理制度落实不扎实、产妇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针对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原因;防范措施

产房是产妇分娩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技术部门[1]。然而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护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就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利于现代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重点,高质量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大作用[2-3]。为此,在产房护理工作中,为了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就必须重视护理工作,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本文就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房自然分娩的86例产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采用的是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房自然分娩的86例产妇,在这86例产妇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37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8±1.5)岁。

1.2方法 对这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1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1.2.1.1产科制度的落实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产科各项操作常规与指南相对较为完善,但是由于产房工作的特殊性,助产士从心理及操作技术上压力很大,易产生不耐烦及急躁情绪,以至于在产房工作中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减弱;其次,医院没有建立有效奖惩制度以至于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性,进而增加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1.2.1.2产妇心理因素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面对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压力会急剧增加,面对剧烈的分娩疼痛,不仅担心产后自身健康的问题,更担心婴儿能否顺利分娩,另外就是家族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增加了产妇的心理负担,不利于产程中的母婴安全。

1.2.1.3部分年轻助产士专业能力欠缺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助产士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护理质量,就产房目前的助产士整体水平而言,老助产士较少,部分助产士产房护龄比较低,缺乏产房急诊、抢救经验,面对急产、危重症抢救容易慌乱,影响产房护理工作质量。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助产士责任意识会直接影响到产妇是否可以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安全。为此,助产士在接产工作的时候,必须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首先,需要对助产士进行专业的培训,加助产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强调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将待产、接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教育,进而为风险护理质量提供保障,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1.2.2.2加强心理护理 待产过程中,面对产妇的疼痛要对于产妇的各种行为表示理解,以解除产妇初到待产室这个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对产妇的需求要有耐心,待产工作要细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取得分娩过程中产妇的配合;产妇经历分娩后,心理处于一度的紧张状态,许多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对于母亲的这个角色不知如何担当。为此助产士要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与产妇多交流,教会她们一些基本的婴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积极为产妇讲解相关的知识,做好母乳喂养的宣传,使得产妇尽早进入到母亲角色当中去,从而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同时为产妇讲解分娩后应注意的事项,并积极的与产妇家属取得合作,劝导家属给产妇多关心、帮助,从而从心理上减轻产妇的压力。

1.2.2.3健全产房管理制度 针对产房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将产房相关护理要点进行明确,同时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在护理工作人员中形成必要的竞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其次要落实责任制,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对医院的发展、母婴生命健康都会产生危害,为此在护理工作中,落实责任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保障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母婴健康。

2结果

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部分助产士专业能力欠缺、管理制度落实不扎实、产妇的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见表1。

3讨论

产房作为医院一个重要技术部门,产房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健康。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从产妇心里因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制度执行力3个方面入手,并针对这3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防范措施实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为了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产房护理质量[4-5]。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对产妇进行心理教育,对助产士进行专业培养,同时加强相关制度执行力,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产房护理质量,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了保障[6]。

参考文献:

麻醉恢复室中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篇10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v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由于现代外科学和现代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虽然麻醉恢复室的建立相对于其他科室起步稍晚,但其在保障麻醉手术后患者的安全以及提高手术室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鉴于恢复室患者的特殊性,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药作用未消失,生理功能未恢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家属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结果存在焦虑情绪,工作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恢复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院对PACU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共护理全麻恢复期患者l020例,(男672例,女484例)年龄6个月~89岁,平均46.5±12.7岁,其中普外科患者467例,儿外科296例,泌尿外科96例,创伤外科57例,妇产科42例,五官科34例,其它手术28例,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或经口喉罩插管。1.2 重视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必要性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问,由于麻醉药物残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相应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患者的安危、医院的声誉。2 护理安全隐患与原因

2.1.抢救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抢救物品不到位,缺乏专人管理,保养,以致在救治重危患者时不能正常使用,贻误抢救及手术。

2.2.潜在的交叉感染

麻醉恢复室多是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如消毒隔离不严格,无菌操作不规范,病房通风不良等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由于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间,护理工作紧张繁琐,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患者监护及急救上,同时又不能保证护士专职一对一地监护,难免将细菌交互传递;同时还存在达不到每送走一个患者即进行空气消毒的程序;监护设备的使用、负压吸引、及氧气吸入等操作过程中也就会存在很多交叉感染机会。

2.3 患者躁动引发安全事件 护士无预见性工作能力,没及时约束患者肢体,或未及时请示医生用镇静剂,患者突然躁动会致发生坠床、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尿管等管道,虽然术后躁动只是短暂的,但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严重的躁动会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或发生心律失常,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3]。2.4 监护不到位 护士工作大意、疏忽,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对监护知识掌握不牢靠,无连续监护性意识理念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例如未及时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出现活动性出血,当护士发现时已经出血量很多,致使患者发生大量出血甚至休克等后果,贻误最佳抢救时机;另外,如未能及时观察微量泵的使用情况,有可能导致液体输入过量或不足、液体外渗等不良后果。

2.5 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经历慢长的手术过程和大量输液,患者极易有低体温,而转运至恢复室的途中又增加患者的散热,可导致苏醒延迟及呼吸循环抑制,甚至产生不可逆损害。

2.6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记录单字迹有涂改、刮痕等,患者病情变化反应不清晰,未能及时反应处理情况,护理记录项目漏填号、漏签名、漏正确的医嘱执行时间,与医疗麻醉记录不吻合,用词模棱两可,内植人物登记缺规格、型号等。

2.7 物品交接的遗漏 手术标本、病人的衣物、各种检验报告单等可以会由于工作失误而没能及时交接到病房,标本和病理诊断单的遗失更是严重的护理差错。

2.8 护患沟通中的法律问题

由于没有陪人在场,加上自认为患者意识尚未恢复,恢复室的护理人员可能在言辞上不加注意,没能执行语言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一些难治愈的患者透露出真实病情,而无论是全麻或局麻的术后患者,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中[4]。容易导致使患者有思想负担想不通,不配合治疗,引起患者家属不满而致护患纠纷。

2.9 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将患者送回病房的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5]。3 防范措施

3.1 抢救物品专人管理,在接收患者前仔细检查,确定完好备用状态,做好记录。

3.2 预防交叉感染 每日恢复室早晚两次进行空气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两次;所有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一人一换或使用一次性耗材;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有无菌物品专人管理,查对消毒日期,将无菌指示标识存档。

3.3 防止患者躁动产生不良后果

应恰当使用约束工具,常规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腕部和膝关 节上方lOcm处,用四头带固定胸腹部,松紧适度,不得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并安装床档。确保各种引流管道通畅,并标识明确,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因术后疼痛而躁动者,可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对于因气管导管、导尿管刺激引起躁动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告诉患者气管导管和导尿管的作用和重要性,防止因躁动意外拔出各种管道;患者清醒后要鼓励其咳痰,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对于因膀胱过度充盈致躁动者,重新放置尿管排出尿液后,症状均能迅速缓解。

3.4 定期组织PACU护士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熟练应用各种监护仪、麻醉机以及为患者提供相应特殊护理的技能,做好微量注射泵的安全管理。能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团结协作。接收患者时PACU护理人员应向手术室巡回护士及麻醉医师详尽了解术中情况,及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其呼吸频率及深度,检查输液,腹部伤口、各种管道的情况,认真做好床边交班,详尽记录病情资料。

3.5 患者入PACU后,及时给患者覆盖毛毯、棉被,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防止体热散失,更换潮湿的衣服,做好肢体的保暖。

3.6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患者离开恢复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十分钟通知病房,做好各种管道管理,保证输液通畅,引流管与导尿管无特殊情况给予夹闭,备好氧气瓶,携带好患者物品,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再离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到达病房后及时向责任医师和护士交待病情,搬动患者时注意动作一致轻稳,同时保护好各管道。及时在交接本上签字。3.7学习相关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全民法治意识也不断提高,患者的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要求封存、复印病历的现象逐年增加,护理记录作为可被复印的客观病历材料之一,已成为医疗诉讼的重要证据,也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文件。我们要求,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有病情变化者要准确及时记录,对各类表格随病历归档保存,定期专人检查整改。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各项护理记录。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士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尽最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医疗纠纷。

3.8 制定考核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组长每周检查并及时反馈,每月组织一次质量讨论会和安全教育,对存在的问题按照急、中、缓的原则提出整改措施。结果1020例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间基本平稳、安全,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完全清醒后肌张力恢复,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对刺激可用言语和行为作出思维应答,生命体征正常后遵医嘱安返病房,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安及全意外事件,未出现医疗纠纷。5 讨论

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篇11

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未然,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影响患者康复,影响护理效果。

1.1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處于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法律问题。在当今法制社会中,病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加,而多数情况下护士在为病人解决护理问题后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了随时记录或进行回忆式的记录总结,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提供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造成被动局面。

1.2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由于护理学科起点低,以中专教育为主,护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又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得护理知识技能不全面,使用高新技术产品能力欠缺。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给病人或病人家属造成护士不称职的印象。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往中,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可能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1.3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都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

1.4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的日益加剧,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

1.5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病历中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存在的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只有T、P、R、BP的记录;有的病历中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常无其它方面的资料;有时片面追求记录的完整性,病人不在时按照上一次的记录重抄或者虚填观察结果。

1.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强,监控措施不力,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重视成本核算减员裁员等。

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讲座、规范培训、聘请律师、法律顾问为护士上课,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2.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健康教育都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理人员在医院担任多个角色。管理层一定要根据每个专科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2.4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在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体现护士的责任感和证据意识。护理部要统一护理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2.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医院护理管理手册》、《护理安全预防事故措施》、《护理质控标准》等,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实行护士的自律性,对违纪违规要处理并全院警告。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不管病人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教育的内容要在记录中体现,护理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找证据的过程。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篇1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 是危、急病人抢救的阵地;急诊抢救护理质量是衡量每所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急诊科医务人员肩负院前、院内抢救、急诊处置、留观病人、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繁重任务;医护人员超负荷劳动, 精神压力大, 护理队伍年轻, 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 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 病人及家属对突发疾病或意外缺乏思想准备, 容易发生医疗纠纷。针对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许多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 把好预检分诊质量关

预检分诊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 应由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急诊病人就诊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病人比较集中, 而就诊的病人都认为自己的病情比较重, 迫切希望能优先诊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士有较强的病情判断能力和协调能力, 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处置各类病人。分诊护士在急诊大厅中间站位, 看到有病人进入急诊大厅应立即出迎或推车搀扶病人, 将其送至相应的就诊区域看病。急诊区别于一般就诊者, 如应先处置后挂号, 常规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急病人所急, 及时安置病人, 并使病人得到处置后再补办挂号, 同时也缩短候诊时间,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且工作环境相对医院其他科室较复杂, 人身安全系数低, 高年资护理人员多已调离急诊科, 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化, 新护士多, 处理问题能力弱, 首先应从加强护士学习着手。护理部通过组织安排, 以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 提供护士继续学习的机会。科室通过定期的考核、考查, 督促护士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护理人员也应加强自学, 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培训, 提高急诊护士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无论是给病人治疗、护理或者抢救, 均要给病人或家属解释到位。如与车祸病人沟通时, 要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 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 以解除病人及家属焦急的心情。护士要及时与病人或家属沟通所用的治疗护理费用, 以免引起误会造成纠纷。

3 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

有些护士服务意识差, 治疗护理操作不认真。护士每天面对和救治的危急诊都很多, 容易产生麻痹的心理, 以致对病人的反应不重视、操作和治疗不认真、言辞和行为不谨慎, 给病人及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人对12所医院急诊科护士调查, 结果显示, 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1]。为此, 护士应从自身查原因, 主动更新思想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 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病人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病人主动给予帮助, 同时规范急诊护士的日常用语和语气。

尽管有一些相关护理的法律、法规出台, 护士本身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不懂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病人与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距离拉大,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欠准确、欠完善、涂改等在医疗纠纷处理中造成医院败诉。医院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发放相关资料等形式, 组织护士学习, 使其了解护患双方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使护士在工作中尊重病人权利的同时也维护自身利益。

4 减轻护士负担

急诊科护士因其工作特殊性, 产生的有关负性心理相对明显[2]。针对病人增多、病种繁杂、工作忙碌、精神压力大等问题, 我院对急诊一线护士实行政策倾斜, 增加护士编制、提高绩效工资、改善急诊工作环境;实施弹性化、科学的排班制[3]。我院急诊实行分组排班, 每组设副护士长1名。对本组人员负责调配, 做到闲时有人歇、忙时有人顶的合理分配原则。既加强了繁忙时间段人员力量, 又保证了护士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以满足急诊病人就诊的需要。

5 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急诊所收治的病人多数病情严重, 常常需要就地立即抢救, 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开放式医疗环境下, 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 家属均亲眼目睹, 使医护人员的身心经常承受巨大的压力。另外, 急诊的外伤病人许多是因打架斗殴受伤而来, 常常有人尾随至医院实施报复, 有时医护人员稍加劝止就招致拳脚相加, 甚至以凶器相威胁。为了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及避免法律纠纷等, 医院应在急诊设置24 h保卫值班, 并安装监控系统, 安排行政人员坐班, 一旦出现冲突给予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 急诊护理安全包括医疗安全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护士应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医院其他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友好协作下, 以优质的服务、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服务于病人, 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和避免护患冲突。

参考文献

[1]徐习.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4) :37.

[2]汪江.急诊科护士负性心理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4) :297.

上一篇:高三英语作文:如何救人下一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