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篇1

基本学情:本届高三共有12个理科班。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由于高一课时少,导致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掌握得差,对物质的性质基本上没有什么记忆了,而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

高二基本已完成教学内容,高三一开学就进入第一轮复习。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更扎实、更系统地掌握知识。要做到这些,一是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二是要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出题特点及归律,三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二、复习策略

1、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分析、交流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重视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比较;定期查阅各种专业杂志,还可上网查阅;加强与专业科、其他年级及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积极参加备科小组和课组教研活动,认真研习,并结合学校实际贯彻执行。

2、紧握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最终落脚点还是课本,所以切不可舍本求末,重教辅轻教材。

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篇2

为此, 指导学生“怎么写”作文就成为一件“因人因文设教”的事, 而并不是一种写作规律的验证和写作知识的实际应用、传递。

我们经常会在作文课堂上看到教师把具体的写作知识呈现出来, 让学生按着写作知识的提示进行作文, 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 即便是有了这些知识, 学生写作依旧是困难重重。知识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帮助, 反而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桎梏。

一句话, “怎么写”不等同于写作知识教学。那么, “怎么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试图通过一个学生的作文个案来作分析。通过个案分析, 不仅可以深入地窥见学生习作教学“怎么写”的相关问题, 还能使这种分析获得更加普遍的意义。

精彩课堂

课堂上有我们的喜怒哀乐, 课堂上的趣事说也说不尽, 每天的课堂迥然不同。

从这个题目来看, 可以有这样几种构思的路径:一是写一节精彩非凡、印象深刻的课,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课堂如何精彩, 在内容的取舍上, 缺少对教学行为的认识, 在方法上, 场面描写、对话描写等还明显不足, 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二是把“精彩”作为对课堂的一种总体上的感悟, 并不局限于一堂具体的课, 这样在取材上就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度。

可见, 看起来是审题, 实际上是对什么是“课堂精彩”的理解问题。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明显看出在作者的心目中, 课堂的精彩并不是这堂课多么令人难忘, 或者是教师的表现如何出色, 而在于其中有“我们的喜怒哀乐”, 在于每一堂课的迥然不同。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了“怎么写”这篇文章的总体考虑。

所以, 关于如何审题的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样的具体问题。可以这样说, 每一个作文题的情况都不一样, 审题背后要学生对写作内容的认知作出归纳、分析、判断。

这样看来, “怎么写”的问题首先是作者对写作内容的认识, 正如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没有认识, 就没有具体的角度, 也就没有内容, 更谈不上如何写。这一点, 光靠写作知识的教学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无聊的英语课, 总是成为开小差的人最多的时候。这不, 正当灵魂出窍、梦游他乡时, 突然响起一声“砰”的关门声, 紧接着传来英语老师那清脆而又尖细的高分贝声音, 我们的灵魂立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 只见英语老师满脸通红, 眉头皱起, 凶巴巴地瞪着我们。我们一个个都挺直腰板, 装作在认真听课, 可是英语老师不吃这一套, 开始发火。她在讲台上叽里咕噜、疾言厉色地发泄了一阵子, 又开始讲课, 可是她余怒未消, “啪”的一下把粉笔擦扔到了地上, 我们个个都打了个寒战。这节英语课比看恐怖片还让人惊魂未定。

作文的基调定下来之后, 接下去就是选择什么材料来写和如何生动地用文字表现的问题,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写具体”。

作者对材料的选择比较出乎意料, 好像并不是从“精彩”上着眼, 而是呈现了一位“重口味”的英语教师, 她严厉得有些过分, 而且并没有多少课堂艺术, 以至于对她的评价是“无聊”, 是一种“发泄”。作者似乎发现了英语课中的这一个“情绪结构”, 即“无聊”与“发泄”的对立, 学生觉得“无聊”, 所以老师就要“发泄”, 从而构成了一种张力, 这种张力使文章获得生动的韵味。

可是, 这与“精彩”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在段尾轻轻一点:“这节英语课比看恐怖片还让人惊魂未定。”一下子就把“叙事者”从情境中抽离出来, 使文章有了一种调侃的味道, 似乎原先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一下子成为了“恐怖片”, 成了一个与己无关的东西, 成了一个可以置身事外进行评价的对象。这样, 精彩的感觉就生成了。

因此, 如何“写具体”, 应当是非常灵活的, 并没有一个通行的标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写具体”, 往往要求学生写出场景, 写出语言、动作、神态等, 这仅仅是一种“通识”而已。本文中表现教师的“发泄”, 只从教师的神态、动作入手, 同样非常传神, 而语言只用“叽里咕噜”轻巧一点, 既回避了语言暴力进入文章, 又可使文章简洁灵动, 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觉得老师的发泄很无聊, 她的话并没有听进去”这一主观上的感受, 使文章更具有张力感。

语文课上, 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这时, 正讲完了一段, 要给我们看视频了, 老师打开浏览器, 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广告, 广告上还有一个窈窕淑女, 我们倏地一声笑出了声, 连老师也忍俊不禁。这真是一道开胃菜。

这一段文字写得“轻巧”, 好像是要与前面的一段文字有意识地区别开来, 有些轻描淡写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的精彩实际上是一次小小的意外, 或者说是一个事故。所以在写作时作了“略写”。

文章的详略是作者对内容作出的剪裁, 体现了作者对文章重点的把握。详略的把握也并无绝对的规定, 由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下一节课是体育课, 正当我们高高兴兴地排着队伍, 准备下楼去时, 只见数学课代表捧着一大摞的白试卷从办公室急促地跑来。我们一看这情况就知道, 体育课没得上了。课代表还未张嘴宣布噩耗, 我们就乖乖地心如死灰地往教室走, 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无精打采地静候老师的到来。我们的心情坠入了万丈深渊。

文章写完以上两节之后, 接下来就变得比较难处理。因为所谓精彩的两种情况都已经呈现出来了。如果再写无聊或再写开心, 文章就会雷同;如果就此打住, 文章又略显单薄。

因此, 在这一节中, 作者把“改课”的内容写了进来。这样就与前面两种情况区分开来。同时, 在具体的写法上, 也与第二节中表现对立的写法区分开来, 而只表现同学们的心情, 如“宣布噩耗”“心如死灰”“无精打采”“万丈深渊”, 都是对同学们心情的层层渲染, 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前文分析的“写具体”是非常灵活的, 写具体实际上就是写出个性。

课堂上有快乐, 有酸楚, 有忧愁, 也有伤心。但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这精彩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篇3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牢牢抓住课文“写了什么”(即课文记叙了怎样一个人?叙述了怎样一件事?论证了怎样一个观点等)和“怎么写的”(即课文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内容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和原因

目前,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仍存在做样子,摆架子,兜圈子现象,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是只“画龙”不“点睛”,舍本逐末,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读写知识没有很好掌握,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这些教师还没有真正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还缺乏深入探讨,还不明确围绕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方法和对策

从课堂教学进程来看,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写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三点:一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默读、范读、朗读等多种形式来感知理解课文,在阅读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方法;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班级发言等,各抒己见,明确课文叙述了怎样一件事,塑造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个观点等;三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弄清课文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理解课文内容表现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第二个重点 ——“怎么写的”:它是第一个重点的继续和深入,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下面以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一)分析理解课文标题要明确:标题的“题眼”是什么?论述的重点是什么?标题和课文内容的关系怎样等;(二)分析理解课文第一段(或某一段)要明确:本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或阐述了什么内容)?这个观点(或内容)是通过哪几个层次来阐述的?各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各层次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为什么?本段在全篇的作用是什么?有哪几个重要句子?为什么重要?遣词造句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三)结束全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盘点学习收获:学会了哪种论证方法?懂得了怎样增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在掌握阅读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从而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子”,汲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

总之,在处理第二个重点时,要突出整体观点,突出联系的方法,站在全篇课文的高度分析理解课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具体要求,一要把重点字词教学放到具体的语句环境中去分析理解,培养准确用词、表情达意的能力,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二要把句子教学放到整个段落中去学习理解,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有层次地表达思想观点,受到思路理顺、表意清楚的思维训练;三要把段落教学放到全篇课文中去分析理解,看“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怎样,作用怎样,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怎样,从而加深段落与篇章关系的理解,进行布局谋篇的训练。

初中语文教材除议论文外,还有小说、诗歌、散文、说明文等,不管哪类体裁课文,教学中都应该突出这两个重点。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课文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三、作用和意义

围绕“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编教材特点。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是可以使教师真正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彻底解决语文课为什么要这样教和怎样教的根本问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二是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在第一个重点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了教育效果。三是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在第一个重点教学中,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方法;在第二个重点教学中,通过篇章结构训练和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提高了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学会了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围绕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学生可以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作文,学会做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化学小论文怎么写初中 篇4

撰写化学小论文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小论文选题是化学小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本文就化学小论文写作的选题从选题原则与选题的新视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学生 化学小论文 论文选题

1 中学开展化学小论文写作的背景与意义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开展丰富的化学教学活动,促进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已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学生开展化学小论文撰写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在课后,学生回忆课堂知识,通过写作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相关知识,有利于将知识内化理解;同时又能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写作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他们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论述能力,转变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促使自主探究、钻研化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篇5

CH4+2O2=CO2+2H2O(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

2CH4+3O2=2CO+4H2O(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和水)

甲烷是什么

甲烷,化学式CH4,是最简单的烃,由一个碳和四个氢原子通过sp3杂化的方式组成。

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键的键长相同键角相等。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

甲烷主要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作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乙炔 、氢气、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氢氰酸等。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及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用作燃料及制造氢、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

413kJ/mol、109°2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空间构型,上面的结构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连接情况,并不能真实表示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

甲烷的产生:据德国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经过试验发现,植物和落叶都产生甲烷,而生成量随着温度和日照的增强而增加。另外,植物产生的甲烷是腐烂植物的10到100倍。他们经过估算认为,植物每年产生的甲烷占到世界甲烷生成量的10%到30%。

含量分布

天王星的大气层也存在甲烷和氢气。据德国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经过试验发现,植物和落叶都产生甲烷,而生成量随着温度和日照的增强而增加。另外,植物产生的甲烷是腐烂植物的10到100倍。他们经过估算认为,植物每年产生的甲烷占到世界甲烷生成量的10%到30%。行星中发现甲烷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天文学家19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外一颗行星的大气中发现了甲烷,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行星探测到有机分子,从而增加了确认 太阳系外存在生命的希望。该小组还证实了先前的猜测,即这颗名叫HD 189733b的行星的大气中有水。

甲烷是创造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机分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利用绕轨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得到了一张行星大气的红外线分光镜图谱,并发现了其中的甲烷痕迹。

行星HD 189733b位于狐狸座,距地球63光年,是一类叫做“热木星”大行星,其表面灼热,不可能存在液态水。HD 189733b围绕其恒星转一圈只需两天。由于距离恒星太近,这颗行星表面温度高达900℃(1650华氏度),足以把银子熔化。

关于“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篇6

写作本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 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去掉一些条条框框, 无疑有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来。可是, 凡事皆有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作为表情达意的作文, 它有其自身的规范, 理应遵守;作为书面语言运用的作文, 毕竟不能等同于日常的口语交际。“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对“我手写我口”的误读和歪解, 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来对待。

第一,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的思想是学生作文中浅陋和率性的“病灶”。

虽说在学生习作中倡导个性化的表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但是, 必须明确的是, 这样一种倡导实在是对于机械表达、虚伪表达的必要反击, 有它的积极意义。作文, 说到底, 它仍然是一种交际方式, 毫无顾忌地、不加内心省察的言语表达必然有害于健康的交际。“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常常导致作文要求的“被降低”, 作文训练目标的“被悬置”, 导致极短文、荒唐文的批量诞生, 浅陋、率性文风的泛滥。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定, 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别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不像它们那样可以有明确的序列性, 但“句—段—篇”的基本结构是客观存在的, 各类文体的基本格式是明确的, 注重细节、关注描写的基本写法也是有迹可循的。这些都不能以一句“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来放任, 这样一种“个性化”, 到最后, 必然不利于学生精致为文、慎重落笔良好文风的培养, 也不能够很好传承“推敲”文句的好传统。

第二, 作文教学中“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直接放任了学生对于作文素材的提炼和加工。

所谓素材, 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包括印象、事实、人物、图景等, 是作品题材的基础。这些材料并不能一点一滴都写入文章之中, 如果这样做了, 作文就会中心不明显, 内容过多不简练。但是,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却忽视了对生活素材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 直接影响了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这样的作文情境之中, 大量粗俗甚至野蛮、血腥的语言和材料被学生们不加选择地写到了作文本上。令人担忧的是, 这样一种未加提炼的言语宣泄还被我们的老师冠之以“有个性”和“真情实感”而大加赞誉。自己的作业做错了, 有的孩子会在作文中说:妈妈很愤怒;同学借了一张纸给他, 他会感动得“心中掀起了巨大波澜, 流下了眼泪”;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 “你怎么不去死啊”就会脱口而出……生气的、感激的情感, 被我们的学生“想说就写地”“个性化地”夸张了, 可笑而又可气地言传了!

第三, 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混淆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界限, 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总体来说, 口头语言具有即时性, 它是流动的、零碎的, 甚至可以说是颠三倒四的;它同时又是需要借助于具体交际场景来理解的, 往往还必须伴有相关的肢体语言。但是, 作为书面语言的作文来讲,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很快就会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实际作文中,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模糊了学生表达的情境意识, 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极端口语化的词汇, 甚至是方言俚语 (很不规范的方言俚语) , 局限于自以为明白的情境当中, 这样的作文往往令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北。这必然直接影响了作文的交际功能, 弱化了规范语言的表达力量, 对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也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第四, 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作为”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角度看, 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确实凸显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 确实有利于解放学生的言语表达思想。但一元论的思维常常会导致局限和片面。学生主体的强势体现, 必然弱化了教师主导功能的正确实现;“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的片面强调, 必然带来作文规范的无力和缺失。

怎么写“玩儿” 篇7

从小时候到现在,同学们一定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该写哪一种游戏活动呢?我们可以先从不同的角度去回忆:

在家里、幼儿园、学校、山坡上、大树下……我做过哪些游戏?(从地点考虑)。

在5岁、6岁、7岁……前年、去年、今年……上个月、这个月、最近,我又做过哪些游戏?(从时间考虑)。

我和爸爸、妈妈、同学、邻居……做过哪些游戏?(从人物上考虑)。

总之,一定要选自己最开心的游戏,记忆最深刻的游戏,令人难忘的游戏,有趣味的游戏。

妙招二: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显然,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那么我们就要按游戏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要把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游戏规则、游戏的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

详写重点,即游戏中最开心的场面,最有趣的场面。我们可以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把“开心”表达出来。除了这些正面描写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突出场面的精彩。比如我们在写足球比赛时,可以通过写观众的不同表现来烘托场上比赛的精彩。

妙招三:游戏真实,充满童趣。

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 篇8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教学反思怎么写 篇9

一、平静的心态

这节课是我来到学校上的第一堂课,从开始准备课,说实话自己的心理挺复杂的,后来还出现了点小插曲:讲课的头两天,我准备的课不对,还得重准备一节,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到今天这节课已经完成了。我明白一件事,从准备到上课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上课前我还很紧张,但在我走进教室之前,我对着教室外的前自言自语:张微,你能行。我反复的做着心理暗示。以至与这节课我没有感觉到紧张。这是我这节课认为最令我满意的地方。

二、调控“生成”

这种课堂的“生成”想象,它相对于“预设”或“教案”而言,课堂上生的行为是我无法预料的,尤其对于你从来没有深入的和他们接触的情况。在我教学这一课时,当我问到“同学们当农民伯伯看到这一片丰收的情景时,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农民伯伯的心情是凉爽爽的”。当时我心理的第一反应就是什么呀,我立刻上她作出凉爽爽的表情,孩子满脸笑容,我立即引导老师从你的脸上感觉到美滋滋的,你说可以么?孩子有些疑惑的做下了,如果我把引导的形式变动一下,也许她是从天气凉爽来的,我应先给以鼓励,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这节课发生了很多意外事故,如多媒体上的小狮子,课件不能运行。这就对我们年青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特征,掌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规律,我们可以提高预设水平。课堂中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课堂评价

正面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不仅能够鞭策、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她也是一种积极的反馈。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才能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种外部动机而加以忽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这种“奖励”作为刺激学生学习和提高质量的手段而不看时机、不顾条件地去滥用它,否则,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为评价而学的不正常现象。

怎么写场面描写 篇10

其实,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的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好的场面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气氛,细致、形象和生动地表现人物,为全文增添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把场面写具体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的内容,这两段话会给我们很多提示。

这天下午,上了两节课后,董老师一声招呼:“走哇,我们下楼玩会儿去!”同学们都说笑着下了楼,来到了大操场。我问董老师:“老师,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呀?”董老师笑着说:“踢足球,跳皮筋。”男生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女生却说:“还是老一套!我们以为有什么新花样呢!”董老师神秘地说:“今天可不一样,今天哪,女生踢足球,男生跳皮筋!”听了这话,我们女生高兴得蹦起有三尺高。老师拿来球,女子足球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十几个“疯”丫头, 追着足球跑,就像盘子里的炒豆,一会儿滚到这边,一会儿又滚到那边。虽然我们的技术很糟糕,但都非常卖力气。小个子蔺琳最勇敢,像个男孩子在场内横冲直撞,可她的脚丫子连球皮都没蹭着,只好空跑一场,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成了个小花脸,那样子真滑稽。平时文质彬彬的刘爽,这时也像个野小子用力地冲杀,球到了她脚下,她甩开脚,使劲猛踢,“砰”的一声,球就飞了出去。瞧她那架式,多像个女球星。

这两段,描写的是女生踢足球的场面,写得非常具体。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明确交代出了时间——“这天下午,上了两节课后”。2.写清了活动(或事情发生)的地点——“楼下的大操场”。3.有具体的人物——老师、学生。4.详细记叙了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情节)——我们不常踢球,也不会踢球,简直是一场瞎跑、乱跑。在详细记叙情节经过时,作者又特别注意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写“面”(大家怎么踢)——大战开始了,“我们十几个‘疯’丫头,追着足球跑,就像盘子里的炒豆,一会儿滚到这边,一会儿又滚到那边。虽然我们的技术很糟糕,但都非常卖力气”。比喻生动、贴切。写“点”(个别人怎么踢)——“小个子蔺琳最勇敢,像个男孩子在场内横冲直撞,可她的脚丫子连球皮都没蹭着……平时文质彬彬的刘爽,这时也像个野小子用力地冲杀……”,作者抓住主要人物的特点,以生动精练的语言,细致、形象地进行描述,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点。综上所述,要把一个场面写具体,就必须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这四方面内容。其中,“地点”要写清,它好似舞台,人物和情节都在这块地方进行着;“时间”要写清(或让人能够悟出),历时要短,是动人的“一幕”,长时间发生的事通常不列入场面描写的范畴;人物和情节,是记叙的重点,整个场面描写,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点”与“面”要紧密结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的经验。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一,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发生的环境。

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思考板]

1.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如何把场面写具体?

怎么写教学反思 篇11

反思类型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

1、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

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1]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听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篇12

本界责任杯要求寻找别人课堂的亮点。并且要有针对性的根据自己课堂缺的进行评价。在观看完了整节课后,我深有感触的是老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语音教学,一个b,p如何撑满一节课,这是我课前所疑惑的。当我看完课后,我才明白,即使是简单的字母语音教学,只要老师设计得当,孩子在35分钟里也能有很多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总结字母发音时并没有象通常的,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请学生自己按照老师要求给单词。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知道的单词都贡献了出来。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有个孩子说错了,老师也没有立刻请他坐下,而是请他再思考一下,并给出相应提示,引导孩子改正了错误。这里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学,自己学,并且学会纠正错误,正确学习。

在孩子们按要求给出了单词后,老师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请孩子们自己进行总结。字母在开头,中间以及单词结尾发音规律。由于单词都是孩子们自己给出的,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规律。这样的结果,我相信他们一定记忆深刻。因为这不是老师灌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思考得来的。

同样在学会了一个字母发音规律后,老师请孩子们再进行字母p的发音规律总结。孩子们有了刚才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测,并最终得到证实。这样的探求知识的方式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联想自己的课堂,在最初的教学中,由于一直处于低年级教学。我似乎更喜欢通过我的嘴巴说出答案,而要求学生只要记住我说的话就可以了。也许在这样一种硬性规定下,大部分听话的孩子记住了我的话,但是时间长了,很快就会遗忘。而且养成他们衣来伸手的懒惰。再遇到问题,他们也不会自己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而是被动的等待。

是我以前太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要以为7,8岁的孩子没有创造力。只要老师指导得当,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被激发出。在本节课的最后,孩子们根据老师要求找到了很多rhyming words后,老师大胆放手,要求孩子进行rhyming words的创作,创造出新的诗歌。诚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快上手。老师要求孩子互相合作,在小组里进行创作。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怎么写新书资料卡 篇13

过去在实体通路时代,编辑几乎不需要为新书数据卡烦恼。即使面对最计算机化的门市,翻开版权页抄一抄也就完工了,门市销售系统(POS)需要的数据并不多。但到了虚拟书店时代,新书数据卡的地位大逆转,资料卡里面的内容简介成为一本书最重要的门面。

所有在线读者能认识一本书的讯息,大部分来自新书资料卡,而一本书能为自己说话的唯一管道,也只有新书资料卡。新书数据卡变成在线时代书的身家、门面,或履历,或者更技术一点,成为书的“描述数据”(metadata)。

新书数据卡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而不会反转,不只是因为网络书店市占率一年比一年升高,也因为在未来电子书时代,我们也许再也没有纸本封面可以在实体书店接触读者了。读者唯一接触书的机会将只剩下新书资料卡,所有读者买书前会问的问题,都得靠新书卡解答。你得用新书卡吸引注意,产生兴趣,解答疑惑,完成说服,让他按下“加入购物车”的按钮。

新书卡是你书的代表人,也可能是你唯一的销售员,不管你是作者,是编辑,是出版社老板,还是哪个不幸要对书的销售担起责任的人,再怎样注重新书卡都不过分。毕竟你已经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自吹自擂,而网络书店基本上还会照单全收。

所以新书卡值得你花所有力气好好写它。

大部分天生贵气的书新书卡都容易写,畅销冠军,十几国翻译,得奖连连,作者威名赫赫,网络上口碑满载;这些书随便写看起来都是人生胜利组。然而大部分书都不是天生龙种,他们只是芸芸众书中的一本,作者不知名,主题不亲切,新书没有知名度,国外也没有排行榜加持,怎样为这种书写新书卡呢?

第一个关键是破题。书卡能不能吸引人往下读,破题第一句话至关重要。第一句话有威力,引起读者好奇,后面才好说更多事。如果第一句话不痛不痒,后面写再多都不会有效果。

怎样破题才有威力呢?这些年来我发现的秘密是,你需要戏剧性。

以前我写过“常有人买出境”包子店的故事。这一句“常有人买出境”就是典型的具有戏剧性张力的文案。我们会买出境的东西,要嘛是乡土名产,要嘛是贵重稀有,包子这种大众食物,既不是名产,也没有很贵重,凭什么会有人常常买出境呢?于是这样一句平铺直叙的广告词,因为跟常识冲突而产生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连包子店都可以找到充满戏剧性的切入点,一本书会找不到吗?许久以前我出过一本人类学的书《瞧这些英国佬》,书是货真价实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在英国本土口碑很好,但快要出版的时候碰到麻烦了:人类学?普通读者对人类学没兴趣啦。英格兰?台湾人谁会想看英国人的民族性?从营销到业务,每个人都对这本书非常悲观。

我不断解释说这本书多好看,英国人的社会禁忌多好笑,但对业务人员而言,就是没感觉。最后不得已我必须承认,我还没有真正挖掘出这本书的力量,它还无法跟普通读者沟通。怎么办呢?茫无头绪中,我开始想,只是好笑恐怕不太够,它得让人大吃一惊地好笑才行。

我重新检查这本书。它是一本认真、严谨的人类学著作,它把传统用在原始部落的调查方法用在自己同胞身上,它研究每个人类学者都会关切的主题,禁忌、仪式、宗教、不成文行为法则……它是那么样的学术,但又是那样的好笑。严谨的人类学著作在刻板印象里感觉可不是能够拿来消遣的,他们和好笑之间有着天然的戏剧张力,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我们的新书卡就有了一句很棒的破题:史上最爆笑人类学田野调查。

这本书后来在誠品新书榜上待了三个月,出版至今总销量超过万册,而它出版前几乎没有人看好。我不敢说卖得好全是破题这句话的功劳,但我相信这个破题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果破题有威力,连人类学的书也是卖得动的。

戏剧性是介绍新事物最有效的技巧。苹果粉丝一定不会忘记,当年贾伯斯首次介绍苹果超薄笔电MacBook Air 出场的那一幕,贾伯斯从讲桌上拿起一个牛皮纸信封,那看起来没什么厚度,但他像魔术师一样从里面抽出了MacBook Air。全场欢声雷动。

这个镜头甚至成为贾伯斯被人传颂的经典之一。这就是戏剧性的威力。

戏剧性从哪里来呢?戏剧性并不是用一大堆伟大的词藻堆砌出来的,也不是你用尽力气大声喊就会跑出来。戏剧性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必须要有长篇剧情,一张静态照片也可以产生戏剧性,一本书,一段话,一家店,都可以产生戏剧性。

戏剧性的关键,是冲突、反差或者惊奇。让你料想不到,让你叹为观止,打破你的常识,让读者不自觉地说出“真的假的?”戏剧性就出现了。

要做到这件事,你的文字要暗示出两种落差剧烈的情境,例如读者心中的常识是A情境,你的句子打破那个常识成为B情境;常识越根深蒂固,打破的落差越大,威力就越强。

不一定要把两个情境都讲出来。如果采用打破流俗,打破刻板印象,打破一般成见的模式,因为情境A存在于读者心中,不用你说大家都知道,这时候只要说出情境B,你的任务就完成了。

但我还是要再强调,戏剧性并不是闭门造车幻想出来的,戏剧性经常需要对书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对书的写作背景脉络有更全面的理解,你才有办法在那里发现足够惊人的戏剧性。戏剧性要跟书的核心主题直接相关才会有威力。

如果我们怎样都找不到一本书的戏剧性怎么办呢?恐怕你得先问一下那本书的“要害问题”。要害问题通常像这样:

已经有那么多养猫的书了,还有必要再出一本怎样养猫的书吗?

这个作者前一本书好像不是很成功嘛,你们为什么还要出第二本?

这本书讲的都是国外案例,在台湾能派上用场吗?

莎剧已经有梁实秋等名家的译本了,为何还要再出新人的译本?

……

你得找到那本书最让人质疑的要害问题,并且提出不容辩驳的坚强理由,证明你的书非出不可。你提出的问题杀伤力越大,后面建立价值的力量也就越强。

新书卡不能只有破题啊。没错。但第一,好的破题是成功的一半;第二,当然你可以说本文谈的是破题,但我宁可说这里谈的是“如何寻找一本书的力量”。

前后教学反思怎么写 篇14

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每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理解。我还让5个学生每个代表一种小动物按照情境图的位置排列,让全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明确前后是相对的,不能孤立地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必须是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第1个情境排序已经让学生都沸腾了,紧接着创设了情境2卡丁车比赛,让剩下的5位学生参与进来,参与情境1的学生来回答我的问题,再次强调前后位置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孤立的。通过“4号车在号车后面,在 号车前面”指导学生理解“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一般也发生变化”这2个问题是必须要明白的。

同时在情境1中的5个小动物参加比赛时,小蜗牛在最后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到小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学会不放弃。

最后在做练习题时,我们创设了排队买票到游乐园的情境。这次学生们一部分提问,一部分回答,又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整节课的节奏、情境环节进行的.都是很顺利的,学生在课堂上的

表现也是积极的。

不足之处:通过前一节课的知识传授,学生们对生活中实际的前后位置都掌握的很好了。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对于“看图填一填”中出现的图片就分不清前后了(当然出现在少部分学生中)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不够发散,不会举一反三,在这方面还得多注重培养。

上一篇:小学生旅游通知下一篇:优秀的高一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