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入门导言课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入门导言课(精选4篇)

高中历史入门导言课 篇1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很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高中历史学什么?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历史学习的价值。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价值还不清楚,初中常见的历史学习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方法单一,同时学生对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也非常薄弱,这无疑给高中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难。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身的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初中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单一,因此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 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

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是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首先老师在这里祝贺大家升入了高中,正式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老师姓谢,名正燕。诶,同学们注意了,一听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呀,花谢了又艳?其实不是这样子滴,老师的名字是燕子的燕,而不是花开正浓的艳,想来老师的爸妈在取名字的时候也是考虑到矛盾这一点而没有选择这个“艳”。那么在接下来的高中历史课程就将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来学习完成。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历史,对历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入高中了要学习高中的历史课程了,那么相信同学们都想知道高中的历史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解决的问题了,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在同学们眼中历史什么呢?

一、什么是历史?你所理解的历史是什么? 生:……

展示名人眼中的历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历史是可以随心所欲给人打扮的洋娃娃

——胡适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展示材料:历史的来源

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师:对历史下定义,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实,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学习的书本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社会史,指人类所经历和创造的一切,指人类的全部过去。

我们了解了历史的定义,下面来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展示名人的观点

1.读史使人明志

——培根

2.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列宁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龚自珍

5.忘记昨天的苦难,就会导致明天的灾难

——梅汝敖(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大法官)

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才能不忘昨天的苦难,避免明天的灾难 学习历史的意义: 1.长智慧明事理 2.提高人文素养

3.增强民族荣辱观和历史责任感 4.生活需要(旅游、收藏)5.高考必考科目

三、怎么学习历史? 师:我们了解了学习历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意义,那么这样具有深刻意义的学科,我们该怎么样学习呢,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

1、首先认清历史学科不是一门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学科。

2、及时做好教材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

3、要学会把看似零散的历史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进行体系化、逻辑化、专题化的整理

4、在弄懂弄通教材知识点基础上还要多练笔,多看历史书籍(尤其是熟读教材)培养史感。

5、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历史应.试技巧,并学会在考试中灵活应用。具体说来就是:

1.会预习——寻找和提出问题

2.会听讲 ——掌握史实、概念、联系 上课要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口到”、“心到” 学习口诀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 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 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 前后因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四、高中历史学什么?

师:我们了解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那么高中历史具体要学习什么呢,它与初中历史又有着怎么样的区别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区别:

初中:是什么(事件、时间、人物)高中: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等

师: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的原因、本质以及其意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础,是根本。下面我们来看看高中历史学习的具体内容。必修课程:

一模块:政治文明历程 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 三模块: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课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本学期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历史必修一,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这本书中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分为:

第一,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重大的政治事件,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 第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政治人物,如美国的华盛顿和中国的孙中山

第四,重要的历史现象,如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师:学习本册的意义,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政治活动室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够更加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么学习历史,高中历史的教学安排以及历史必修一的主要学习内容,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史又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高中历史学习阶段的重要领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为同学们今后学习政治史这个模块打下基础。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导言课 篇2

一、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老师上第一节课,大部分学生怀着好奇、热切的心情。如,新的历史教师长什么样?男教师还是女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对学生厉害否?可以说,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盼望着教师走进课堂的。针对此,教师进入教室大可不必板着脸,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应面带笑容,说一声:“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听我的历史课。”或“很荣幸教你们的历史课。”然后尽量用幽默语言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也不妨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甚至可以适当地聊一聊题外话等。这样,无形当中,就从感情上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为以后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这也正是目前提倡的“尊重教育”的需要。

二、以趣激学,突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是否感兴趣,能否热爱历史课,从心灵深处想上历史课,与第一节的导言课是密不可分的。而一堂优秀的导言课首先就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如一部好的电视剧,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者的心弦,使观者欲罢不能。讲课其理亦然。开学第一堂课,老师可以这样说:

同学们在平时可能看过不少历史题材影片,如,《林则徐》《开国元勋毛泽东》《列宁在十月》等。有的同学可能只是看热闹,对一些重要情节可能不太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不能怪大家,因为你们不了解其历史背景或历史原因,无法真正看懂它們。学习高中历史之后,大家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又比如,毛泽东为何能成为伟人、一代开国之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大家就明白了。再比如,美国为什么能成为当代超级帝国主义国家?不学习世界史、不学美国史能行吗?

因此,通过导言课的精心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正如著名学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三、讲清教材前言的说明

无论是初、高中历史课本,都有详细的前言说明。这些说明主要是讲解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体例,尤以编写体例极为重要。它包括课时的分配、教材编写目录、引言、字体、图表、注释等说明,文献资料的讲解,练习题的利用,活动课、阅读课的处理等。教师在导言课上均要对此作认真讲解。除了让学生仔细阅读前言外,教师还要进一步给学生理清关系,分清主次。向学生讲清,历史教科书是由目录、课文、插图、注释、作业及大事年表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目录是课本的纲目。掌握它就是掌握课本内容的纲要,也就是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的轮廓,心中有个整体观,便于理清记忆。(2)目录与课文是骨与肉的关系。目录是骨架,课文是血肉,互相组成。(3)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注释是帮助理解。(4)大事年表是对课文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提示,便于搜索记忆。(5)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并达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经过自我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历史教材就能够作出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目标就更清晰了。

四、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最终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历史导言课上,一定要讲解一下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师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贯穿于预习、上课、复习和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学历史首先要做好预习,能提高自学能力和上课质量。历史复习的有效办法,可概括为:趁热打铁,纠错补漏;循序渐进,集腋成裘,做好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总复习;最后,同学们要认识到,学习历史,课堂为主渠道,但不应该忽视课外活动这条辅助渠道。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增长见闻,开阔眼界。这些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历史读物、搜集资料、参观游览历史古迹、文化名城等、访问调查等。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上好一节高质量导言课的四点认识和看法。在导言课上如果能够遵循上述原则,就能提高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当然,如何上好导言课,无一定之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导言课上打马虎。因为,一堂“导言课”可能会影响一个学期和一个学年的教学效果。可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导言课是多么重要!

必修一导言课教案1 篇3

导言课:认识历史课程

一、教学思路:

1、背景:认同并借用《初高中衔接课》的学情等情况的分析

2、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

3、目的:认同与喜爱

二、教学策略:

1.设计三个精巧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从问题入手,引出教学目标。(1)学习历史的价值在哪里?

(2)生活的历史有哪些?(用实际例子为第一个标题服务)(3)谈谈历史学习方法。2.教师的讲解

第一、学习历史的价值:

A、历史学是科学吗?是人文科学,历史学的本质在解释人类的自身活动,历史课程具有解释人类社会、人类文化意义的特殊功能。历史教育本身包含着科学文化(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等)和人文文化(追求幸福、丰富情感、富有爱心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消除人心的善恶和人生的苦乐,这些要靠人文科学来发展。B、为什么要学历史?

a、为了学会做人!立足现实、探究过去、展望未来。历史学习不仅是接受前人的传统、继承前人的光荣,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借助历史事实锻炼我们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学习历史的目的在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引导学生慢慢去认识和接近历史的灵魂,汲取历史的智慧,感悟历史中人生的道与理,追问人之为人的终极目的。

b、历史教育要给国民以自信力。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国家、民族不是抽象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象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历史就是国家的记忆”。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记忆是需要训练的、养成的、故不能随意;灵魂是需要洗礼的、磨练的,故不能虚无。

c、历史要探索和解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历史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临难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例如在去年美国一个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调查活动中,发现马克思被评为一百年来最受欢迎的思想家,为什么?他发现了价值规律,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内部手段和外部手段,内部手段是进行福利社会,减少贫富差距,外部手段是进行彻底革命。例如如何看待现在的中日关系?我们如何警惕中日关系的恶化?

第二、生活中哪些是历史?(内容根据各班的反映和层次有选择地使用材料)

A、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收藏是世界上人们从事最多的娱乐活动之一。无论东西南北,不分国家种族,到处都有沉浸于收藏之乐的男女老少。收藏世界气象万千,收藏品种包罗万象,凡物皆可收,凡物均可藏。货币、1 邮票等藏品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直观而又形象地折射出历史发展的印迹,它们是历史的缩影。历史形成了收藏,收藏保存了历史。

(1)货币中的历史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类社会进入商品交换时期的产物。在各国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帛、纸张和铁、铜、贵金属等都分别充当过货币。货币具有商品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还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能的使用价值,即可用来交换一切商品,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财富的代表手段。由于货币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历代经济、政治的盛衰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生动物证。对货币历史的研究、对货币材质的考证,有助于认识历史,从而使货币的收藏价值愈发凸显。有人把收藏货币作为一种甘愿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它是一种充满情趣的业余爱好。在闲情逸致的氛围里,饶有兴致地审视自己收藏的各类货币,认识历史,体味社会,思考人生,真是其乐融融。

(2)邮票中的历史集邮是一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自1840年第一张邮票问世后,集邮活动便随之出现。一百多年来,集邮已发展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收藏活动,出现了世界性、地区性的集邮组织和集邮展览,仅我国目前就有1800多万集邮者,遍布社会各阶层。小小邮票,寸幅千里,包罗万象的各类知识,如同一部百科全书。“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从方寸世界中了解自然与社会的历史,能培养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与物质生活、邮票的种类较多,诸如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军人”贴用邮票等。集邮的方式也颇多,如传统集邮、专题集邮,时下又流行极限集邮。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文明发达,历史悠久,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不知留下了多少旅游者的足迹。工作之余,利用假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考察各地风土人情,探寻历史踪迹,以古鉴今,鉴往知来,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不少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是各朝代、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淀与浓缩,是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现。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

鉴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艺术形象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它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塑造典型来反映一定的社会本质。它不仅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人心、推动历史前进的教育功能。由于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又影响社会现实。对歌曲、雕塑、诗歌、电影等艺术的鉴赏是人们解读历史、认识社会的途径之一。

(1)歌曲中的历史 如今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中,酷爱革命历史歌曲的不乏其人。他们中,有的在革命历史歌曲的感召下,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正是唱着这些革命历史歌曲,走向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气宇轩昂的革命历史歌曲,如同中国革命的见证人。吟唱她,早已成为青年朋友们了解革命历史、展望未来前程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例如《松花江上》——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陷,3000多万同胞惨遭日寇铁蹄蹂躏。1932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东北同胞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起各种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不得安宁。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地的抗日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广大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在此背景下诞生。此外,孙慎的《救亡进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刘雪庵的《流亡进行曲》、阎述诗的《五月的鲜花》以及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起抗战、收复失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强烈愿望。

《团结就是力量》——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前进,解放区的不断扩大,革命音乐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都反映和体现了民族气质与时代精神。而此时的国统区,出现了抗议美军暴行、“二二八”起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大规模群众运动。随着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新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卢肃的《团结就是力量》应运而生。同一时期,舒模的《跌倒算什么》反映了国统区的爱国民主斗争精神,罗忠熔的《山那边哟好地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区的无限向往。

(2)雕塑上的历史 当我们跨越新世纪门槛,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首过去,因为从逝去的场景和褪色的记忆中,能领略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识辨历史前进的足迹,感受未来历史发展的趋向。雕塑是人们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的路标,抚摸着以金属、石、木等为材料的雕塑实体,感受充满历史情趣的雕、塑、刻造型艺术,可唤起建设伟大祖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激情,唤起对人类文明中所蕴含着的创新精神无限崇敬之情。

(3)诗歌中的历史 诗歌是一种文学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名篇享誉海内外。中国古代,不会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按内容的性质,可方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压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毛泽东的诗以其高亢的韵律、磅礴的气势、严谨的格律征服了无数中国人,其中的每一首似乎都浓缩了中国革命的一段历程,她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史。

下面介绍三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你能否从中了解它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历史背景?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该诗写于1935年9月。当月在甘肃通渭的军队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向干部和战士们朗诵了此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经过十八天行军,终于在10月21日胜利到达目的地——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率先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作品,此外,反映该时期中国革命形势的毛泽东的诗词作品还有《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骄·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撕毁政协会议决议,挑起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胜利在望。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人民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了。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该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由于毛泽东、中央和不少地方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 3 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可当时的毛泽东并未察觉到“左”倾错误,却以自赞的心理来抒发情感。当然,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展开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使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从上述3首毛泽东撰写的七言律诗可以看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在克服党内错误路线的过程中不断从幼年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共产党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急于求成,也犯了一些错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铁的真理。

B、我们的历史:历史是一门从事史学研究的高深的社会科学,也是一碗清醇的美酒、一杯淡雅的香茗,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构成了历史,历史是人类宛若奔腾江河水不停息的连续活动。生活蕴涵着历史,人们要了解历史,就要不断从色彩斑斓的精神生活中去寻觅历史,去发现历史,还应以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行为去创造历史。同学们今年夏季走过了难忘的夏季,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你们经历了中考顺利进入高中,经受了高温酷暑的考验,我想在今后人生中打下烙印,那么这就是你人生履历的一笔,这就是你的历史。

青春如诗,诗的题目是“拼搏”,生命似火,火由理想和希望去点燃!第三、历史学习的方法:(讨论)A、在初中时有哪些学习方法? B、历史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历史的过去性与时序性,学习历史要发挥想象力。其次要用比较法。第三要先本后末。C、方法建议

(1)静听(2)快想(3)热论 要求:(1)注意几要素:四个W:what,when,where,why.(2)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最后介绍高中历史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历史一 历史二 历史三 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教学反思:

1)历史是科学吗?学生对科学这个概念很模糊,持否定态度。实质反映了学生对历史研究内容和本质的不了解。因此,在处理时,对科学的界定和划分作了解释。

高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篇4

教师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让学生明确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2: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

归纳: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设问3;南方讲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了正确导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基本内容包括: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历史意义:

上一篇:地面电站材料清单下一篇:行政人事总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