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议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议(精选8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议 篇1

农村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的关键工作,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今年6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农村垃圾整治为重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9月19日,市委、政府再次召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到10月15日,全市已开工建设垃圾焚烧炉50座,其中正常运转15座;购买垃圾桶71069个,新建垃圾池3033个,购置清运车辆56部,聘请村组保洁员3312名、垃圾清运员263名,配备板车2069辆,保洁工具3312套。如今农村卫生面貌发生较大改观,陈年垃圾得到了集中清理,随处映入眼帘的塑料薄膜得到明显的改善。为配合全市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项调研,提出了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较落后,有待提高。少数地方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将垃圾治理当作短期大扫除运动来抓,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部分地方宣传发动不到位,村民整体环境意识差,整治工作缺乏村民的主动参与,部分百姓把垃圾治理工作当作乡村干部的事,与已无关,甚至站在旁边对村干部扫除劳动指手划脚。社会整体对垃圾污染危害认识不足,在高安城市垃圾处理尚停留在简单填埋的情况下,农村垃圾整治必然会出现处理技术方案落后的问题。

2、垃圾处理水平低,有待提升。全市治理进度不一,八景、华林、石脑三个乡镇基础好,整治效果好,其它乡镇整治工作刚刚起步,有些地方到目前仅开展过一次大扫除活动,个别乡镇在镇村接合部还有大量陈年垃圾未清理。农村垃圾处理技术模式尚未建立,目前的大扫除采取就地简单焚烧的方式,二次污染留下隐患,甚至最关键的垃圾分类处理措施都没有在市人居办的治理方案中出现。

3、经费保障不确定,有待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是长期的工作,目前部分乡镇因为短期突击工作意识,采取单一的财政投入方式,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资金投入难于持续,经费保障有待规范。有些乡镇按农村户籍人口收取治理费用,对于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欠公平。

4、运行机制较落后,有待创新。目前的“组收集、镇处理”运行机制是由政府牵头组织聘请保洁员、清运员,这种政府直接参与的机制不利于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管理机制有待创新。

5、自治管理不健全,有待完善。在规范农村收费以后,农村自治功能尚不健全,农村公益事业逐渐萎缩,合理公益事业收费都要规避乱收费的嫌疑,在垃圾整治过程中存在收费难、处罚难,自治管理有待完善。

二、对策及建议

农村垃圾治理应遵循“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农户参与,社会资助、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

1、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村民是农村垃圾治理的受益者、参与者,也是管理者,村民广泛参与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标语、墙报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会议、座谈等多种宣传手段,做好宣传发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提高群众知晓度,营造良好氛围,掀起工作热潮,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乡村干部要深入村组,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广泛地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通过培养提高儿童卫生意识,间接影响家长卫生行为。积极推广“卫生文明户”、“清洁家庭”评比等做法,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教育引导农户实行好家庭“三包”责任制,评比结果及时在村内宣传栏进行公示,让人民群众在“比赛”中增强清洁意识,自觉搞好垃圾分类和垃圾归集工作。

2、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治理模式。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影响我市农村环境美观最主要污染物为塑料薄膜、塑料和化纤布片,其次是农业有机质和其它工业品废弃物。垃圾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人口集中的近郊农村,镇郊变成了集镇垃圾场。鼓励推广垃圾处理的分类化和资源化模式和技术,对农业有机质废弃物采取进粪池或沼气池返还农田的办法,对金属、电子产品等工业废弃物制定回收优惠政策,对塑料薄膜、塑料和布片实行无害化专门处理。对近郊农村地区通过推进城区垃圾处理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共享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对比较偏远和人口较少的村庄,以村为单位实施焚烧炉处理,降低运输成本。在终端科学治理的同时,积极做好减量工作,大幅压缩垃圾源头,提倡使用篮子买菜减排习惯,政府应严格执行超市、商场限塑令,对塑料包装品征收高额消费税。

3、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垃圾处理常态运行。一是各自然村要建立专职有效的保洁队伍,按照优先照顾中低收入人群就业的原则选好配齐保洁人员,明确每一位保洁人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鼓励保洁人员在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的同时,兼任卫生宣传员和监督员,能够指导农户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减量,劝导农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由村民理事会制定保洁制度和考核奖惩办法,增强保洁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鼓励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清扫保洁工作发包给公司或个人,村委会或村民理事会等负责监督和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建立“政府补助、村民自助、社会赞助”的多元投入机制,达到“政府保基础设施、村民保运转”的目的。市、乡财政要将垃圾处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业务。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和祖籍在农村的公务人员积极为农村垃圾治理捐款赞助。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规定,发动农民筹资投劳,用于农村垃圾整治,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议 篇2

1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是以剩饭、剩菜、果皮和一些菜叶等易腐物质为主,通过喂养家禽等方式进行减量化,因此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塑料、食品包装袋、玻璃等不可降解物质在农村生活垃圾中大量的出现、农村家禽养殖数量减少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随意处理等原因,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生活垃圾简单、随意处理,污染严重环境。一是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则处理,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沟边等低洼地带,垃圾堆积到一定量,直接焚烧处理,致使垃圾严重污染环境。二是现有乡镇、村级简易填埋场、焚烧炉存在渗滤液、焚烧烟气未处理、难处理等问题,导致垃圾二次污染严重;(2)村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认识不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但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村民认为垃圾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与老百姓无关,存在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差、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因素;(3)治理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大量资金,但在村财只有区区几万元,甚至更少的农村,可用于垃圾治理资金几乎为零;县、乡镇两级财政又以城市、集镇本点垃圾处理为主。因此,县、乡镇政府常常会忽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投入与管理,农村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向,农村的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主要设施配备不足;(4)未制定处置模式,无长效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制定相对应的处理模式,未建立相应的垃圾治理长效运转保洁机制,未形成对村民进行统一的规定管理,进而使得村民随地堆放垃圾。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措施

2.1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村民是垃圾治理的受益者,更是垃圾治理工作的主体,只有真正把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实现村民的事村民管、村民的事村名做,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因此要多利用宣传栏、电视台、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编制标语、宣传画、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发动群众。通过持续广泛宣传,帮助村民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认清随意处置生活垃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后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其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达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2 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资金渠道

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费财、费力的项目,如论县、乡镇、村及村民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生活垃圾治理费用,因此建议采取县、乡镇、村和农户共同分担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的模式。由县、乡镇财政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乡镇、村庄日常保洁、设施维护和垃圾转运经费等补助,乡(镇)按照不低于县级补助标准给予配套;由村民委员会制定实施垃圾治理的村规民约,通过“一事一议”动员村民每户每年缴费,并安排一定的村财用于清扫保洁等。同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市场化。

2.3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1)合理制定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是填埋、焚烧、沤肥,目前90%以上垃圾都是采用简易填埋的处理方式。因此鉴于我县农村目前条件限制,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应从各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垃圾处理运作模式。

一是距离县生活垃圾处理场相对较近和经济条件好、运输条件便利的乡镇、村,可采用“户清扫、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或户清扫、村收集、乡镇处理”模式,通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或配备后装式垃圾压缩收集车,将垃圾压缩转运至县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或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最大缺点就是垃圾运行成本高,对绝大多数财力困然的乡镇、村来说无法承受。

二是距离县生活垃圾处理场远的乡镇、村,采用“户清扫、村收集、乡镇处理”模式,通过建设小型垃圾焚烧炉或闷烧炉,以处理设施为中心,配建垃圾转运站或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处理各村生活垃圾。这种处理方式运行费用少,但是因小型焚烧炉或闷烧炉废气直接排放,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因、二氧化硫等对大气产生污染,危害人身体健康;如按国家标准建设乡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乡镇、村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三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密度低的村庄,采用“源头分类、综合利用、就地处理”的模式,可就近几个村庄共建处理设施。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倡“干湿分离”,鼓励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对金属制品、塑料凳可再生垃圾进行回收利用,餐厨垃圾进行作肥利用,不可降解和有害垃圾独立收运,其他垃圾可建简易填埋场就地填埋。这种处理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运行费用少。

(2)配套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每一个乡镇应至少有一个垃圾转运站或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或选用垃圾收运车直接运输处理;每一个村庄应根据实际需要配齐垃圾清扫工具、配置收集车,每名固定清扫保洁员配一辆手推车,有条件的村应配备机动运输车。提倡“垃圾不落地”收集,在公共场所设置垃圾箱(桶),每100户应设置不少于1个垃圾收集点或垃圾转运箱,每10户应配置1个垃圾桶,每户要配备1个专用保洁桶,实现垃圾收集全覆盖、无缝隙。同时对旧的垃圾处理设施要进行改造提升,解决垃圾随风飘散和雨天垃圾池积水等问题,推行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逐步淘汰开敞式收运设施,解决垃圾收运过程重点脏、臭、滴、漏、洒等问题。

(3)建立健全保洁队伍建设。垃圾处理应从镇、村保洁队伍建设入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保洁员队伍,乡镇要落实环卫管理职责,聘请环卫工人,建立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对主干道实行全日保洁。村庄应配备专职保洁员。乡镇、村要与清运工、保洁员签订《环卫承包合同》和《环卫工作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保洁范围,确保村庄内垃圾日产日清,村庄外垃圾及时清理,集中堆放的垃圾当天转运。鼓励推行乡镇、村环卫作业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动城镇环卫保洁服务向乡镇、村延伸。

2.4 建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垃圾治理应从长效机制入手,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制定村规民约,落实“户前三包”责任制,主动公开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妇委会和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发挥党员、妇女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治理模式。通过宣传引导、村规民约、检查督导,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环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考评制度,实行“月督查、季小评、半年考评、年终总结”的方式,每月对督查考评情况和乡镇、村考评成绩排名进行通报。根据年终综合考评成绩,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村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考评不合格的乡镇、村,追究乡镇、村领导、干部责任。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将大量产生垃圾,它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严重损害村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迫在眉睫。近今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三年专项治理等工作的推进,农村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身条件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摘要:在2014年1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将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本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展开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垃圾治理,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坤柏,何闪英,冯华均.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特性研究[J].能源工程,2010(1).

[2]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2007-2020年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Z].2008

浅谈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环卫设施

我县经过十多年的新農村建设,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管理、经费的不足和农民的认识的不足,农村垃圾污染日益加重,垃圾乱倒,污水到处流的状况还较,这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干净,还严重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一、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一)垃圾处置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严重

据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四是“白色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大量发泡包装塑料、塑料袋以及破损废弃的农用薄膜都被作为垃圾随意丢弃。五是建筑、装修垃圾等。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地方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将垃圾倒入垃圾圈圈外。西瓜皮、鸡蛋壳、塑料袋等垃圾成堆,馊臭难闻、苍蝇乱飞。

(二)“四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

据调查,全县还有不少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三)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

据调查,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农民焚烧垃圾、稻草、秸杆、棉杆现象也比较普遍。特别是每年收获油菜时,农户焚烧秸杆的浓烟弥漫,不仅严重污染我县的空气质量,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区。

(四)还有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

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许多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突出,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五)畜粪治污仍未到位,污染比较严重

据调查,我县仍有一部分养猪大户没进行粪污整治;也未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向周围排放大量的畜粪及废弃物,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牲畜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二、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成因

(一)农民认识不足,部分乡村引导不力

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甚至有个别乡镇领导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乡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建垃圾池(圈)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对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瓶颈。整治垃圾方面的筹资难,已成为许多乡村无法跨越的障碍。

(三)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更加增添了乡村治理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缺乏刚性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到目前为止,我省在这一块的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我县农村的村容村貌,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有益于农民身体健康的长期性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县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增强治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专门班子抓紧抓好。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第一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切实加大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投入力度

当前,我县各村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要采取“政府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群众集一点(指村民一事一议集资)”的办法筹措资金,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三)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县乡(镇)、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畜牧水产局等各有关部门对此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全县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建议全县各村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乡(镇)村要建立和完善指导、监督、奖惩的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农户整治好房前屋后及责任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确保乡(镇)村整洁、卫生。

作者简介:李冬生(1960-),男,江西丰城人,中共江西省永修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及宣讲。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小结 篇4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小结1

为了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镇广泛宣传农村垃圾治理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全力配合中标单位永昊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全镇村民自我保洁和公共环境保洁意识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

一是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各村(社区)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各单位、各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工作到村,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增强每位责任人和任务人的责任总和使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1、召开工作推进会。镇在6月召开了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会,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布置强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工作,彻底清扫垃圾,清理陈年垃圾,并形成长效机制。

2、营造宣传氛围。全镇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人心,户户参加,人人动手,形成人人关爱环境的良好局面。

三、持续整治,成效明显

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展整治行动,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月全镇清理垃圾约500吨;广告整治约150块;清理卫生死角约900平方米;清理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袋)约800个(条);清理河塘沟渠约1.5公里;参与人数100余次;乱涂写乱涂画约60平方米;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约600张/本。

四、下步工作

1、继续抓好垃圾清运工作,力求实现清运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广播等形式迸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维护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3、强化环卫队伍建设,全镇将在清沽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垃圾收集、清扫、处理进行专业管理,确保垃圾清运工作能长期坚持有效运行。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2

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2012年全面起步。襄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13]26号)文件精神,把“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按照《湖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目标任务,通过发挥我市环境保护产业优势,推进生活垃圾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构建了一条城乡生活垃圾从分类、收集、清运、预处理到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链条,探索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襄阳模式——六大链条”处理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效

(一)工作进展

2016年,各地加大垃圾终端设施建设力度,以乡镇压缩中转站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无害化”治理有可靠的载体,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封闭系统。目前,村级垃圾清运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市区城区、襄州区、南漳县农村生活垃圾运至襄阳恩菲垃圾焚烧厂处理,老河口市农村生活垃圾运至葛洲坝老河口水泥窑协同处理,枣阳市、宜城市、谷城县、保康县农村生活垃圾分别运至当地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填埋。所有县(市)区均组建了乡镇垃圾清运公司;襄阳市城区及襄州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南漳县、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城乡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保康县、谷城县卫生填埋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成效

1.组织发动有力,实现垃圾治理全覆盖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各县(市)区按照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垃治办”)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牵头单位,开展了日常工作。二是培育垃圾处理产业市场主体。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建设区域性的大型焚烧和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同时,支持技术革新,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对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体制创新等单位进行奖励。三是提高镇域全域垃圾治理比例。根据县域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各乡镇加大投入,逐步配套完善环卫硬件设施,改善保洁人员的待遇,提高管理水平,加大镇域垃圾无害化处理比例,实现城乡垃圾治理统筹。

2.体系建设到位,建立日常管理新常态

一是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市垃治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要求各县(市)区在向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长效管理机制。二是稳定清扫保洁队伍。落实保洁经费和人员。各县(市)区以红头文件形式要求乡镇、村、组配备保洁员,并确保工资待遇福利。完善保洁机制。明确各级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区域、工作标准,保洁频率,建立成熟的分级保洁制度。完善垃圾处理机制。明确垃圾收集转运职责,村保洁员将户垃圾收集至村垃圾收集转运点,镇转运员负责将村垃圾转运至镇垃圾中转站,镇统一将中转站垃圾运至县(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县(市)区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或运至襄阳市焚烧发电厂。三是认真推广试点经验。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按照“全域规划、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和“一年试点启动、两年全面铺开、三年成效显著”的总体思路,制定了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并在全市全面展开。为了做好该项工作,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我市在谷城县开展农村生活农村无害化处理试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盛康镇和庙滩镇进行先行先试。同时,市垃治办根据盛康镇和庙滩镇工作实际,制定了两镇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并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流程、责任、资金、设备、机制、考核等六个关键环节作了认真研究,明确了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工作细则,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襄阳模式”,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治理成效明显,改善美丽乡村新面貌

一是开展明查暗访。2014年下半年,我们对全市的农村垃圾治理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和暗访,通过对全市78个乡镇调查(每个乡镇选了五个行政村),对农村(镇区、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机制建立、资金来源、保洁员配置、垃圾收运设施配置以及管理机构情况等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我们加大了明查暗访力度,每月对各县(市)区乡镇进行一次垃圾暗访,对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了拍照记录。二是积极推广PPP模式。目前,我市老河口仙人渡、谷城县庙滩等大部分乡镇在生活垃圾治理中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将生活垃圾承包给保洁公司和个人进行管理,乡镇政府进行考核,降低了治理成本,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樊城区、襄州区正在与北京润泽公司洽谈城乡垃圾一体化承包。三是扶持保洁公司。各县(市)区正在扶持培育农村保洁公司,吸引更多的公司投入资金参与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及时出台文件,认真编制规划

1.成立领导小组。2013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襄阳市城乡垃圾处理实施细则(试行)》(襄政办发〔2013〕4号)文件,成立了城乡垃圾处理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农委、市建委、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文件中明确了其它各部门相应的职责。2014年7月,根据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新形势,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此项工作由市城建委牵头。随后,市城建委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2015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及时调整了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办公室改设在市城建委。由市建委、市城管局共同牵头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2.编制行动计划。2015年5月,市垃治办印发了《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实施方案》、《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四年行动计划路线图》(2015-2018)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努力方向及治理效果。2016年10月10日,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了新一轮《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2016-2018)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3.编制垃圾治理规划。按照省住建厅的要求,我们督促各县(市)区进行了县域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客观分析评价垃圾处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预测生活垃圾产量和结构成分,因地制宜选择垃圾清运、集中处理方式,综合布局垃圾处理设施,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措施。同时,将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化,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补助资金。

(二)多方筹措经费,破解资金难题

1.争取建设资金。主要由乡镇财政主导,襄阳市、各县(市)区两级财政以奖代补为辅方式筹措,并要求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进行乡镇压缩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建设,认真探索多元化筹资方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领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5—20__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203号)、《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__府办[20__]9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加快建设整洁卫生、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美丽农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县上“五个一”的统一要求,完善管理机制,完成我镇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我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

20__年1月至2月底,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工作机制建设和摸底调查,制定20__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20__年3月至6月底,完成辖区内60%存量垃圾治理。

20__年7月至11月底,完成辖区内所有存量垃圾治理,50%以上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完成3个贫困村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__年年底前,所有农村居民聚集点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全面完成贫困村农村生活专项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__年年底前,除偏远散居农户外,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二、主要任务

(一)目前现状

1、九龙村、无山村、建设村、红马村、龙潭村、五龙村、高治社区的河道、主干道两旁未发现明显暴露生活垃圾;亭子村、百步村、邓坪村、义和村、丰竹村、高治社区、建设村主干道两旁未发现明显暴露生活垃圾。

2、岔河村岔河子至岔河3组1.5公里河道地段、市场社区上拱桥至下拱桥1公里河道地段有明显暴露生活垃圾,规划区龙潭山庄桥下,马口湾堰塘外至赵大祝房前800米河沟地段、草坪村办公室及小学区域、摇钱沟至马口湾区域、市场社区、__社区、华吉村、亭子村、食品组公路外河坎坝边有较多存量生活垃圾,收运困难较大。

(二)工作任务

1、对目前存在存量生活垃圾的村(社区)立即进行清运处理,以后按照县上“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模式,建立“五有”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络体系。

2、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村居民增加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工作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__年__月至20__年__月)

20__年1月底,按照县上通知要求,成立__县__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完成__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__年2月底,我镇全面启动宣传动员工作,同时也启动了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和设施设备采购建设相关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__年__月至至20__年__月)

加大人财物投入,全面启动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逐年完成治理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完成我镇所有存量垃圾清运处理工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__年__月至20__年__月)

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自检评估,总结经验,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顺利迎接县上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解决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必要时将召开镇领导班子集体办公会进行研究讨论解决。

各村村委是本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责任主体,应高度重视,要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到重要日程上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经费保障

松源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 篇6

梅县松源镇人民政府 2011-06-02 08:43:3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

小:[大][中][小] 为进一步改善我镇农村卫生环境,增强农民的环保和卫生意识,妥善解决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宜居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意识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原则,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垃圾处理,引导农民形成日常性的卫生清扫保洁习惯,用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

二、目标任务

从2011年5月15日开始至6月底,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面集中进行生活垃圾清运行动,重点对“三边”(即路边、山边、水(河)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整治。基本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同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有效控制农村垃圾污染趋势。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把我镇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整洁、生活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运行模式

各村(居)委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促使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一)集中收集模式

对金星、彩山、新南、径口、园岭、青塘、东王、五星、湾溪、杨阁、桥市、桥背、横坊、案背等14个村庄采取“户分类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农村生活垃圾由群众家户自行分类装袋后将不可回收垃圾送到村垃圾收集点或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村保洁员(拟由各村护林员兼职)负责将本村的垃圾转运到镇指定的垃圾堆放点,镇环卫队定时(暂定每周一次)将垃圾清运到镇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

(二)就地处理模式

对黄坑、园潭、化联、荷玉、白玉、豪秀、宝坑、湖维等8个较边远村庄则采取“户分类、村处理”的模式。各村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选好本村垃圾填埋或焚烧地点。由农户将分类后的不可回收垃圾送到村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桶内,村负责将垃圾运往垃圾场进行填埋或焚烧,但应做到不污染环境,不污染水源。

(三)配套设施、装备及经费来源

一是完善镇垃圾填埋场,镇计划投入30万元对原垃圾场进行科学设计,重新规划,适当租征土地扩建,完善防护堤设施,并做到及时消杀,及时分单元轮番复土;二是新建一个垃圾上车处理台,镇府在蒙吉桥下游河堤边,修建一个垃圾集中上车台,从而提高垃圾清运效率;三是各村需配一池(桶)一场,选好点建好垃圾池或放置垃圾桶,指定建筑垃圾堆放场;四是农户需配:一袋,可回收废品存放袋;两桶,有机垃圾(厨房)和非有机垃圾分类存放桶;五是保洁员需配:一车,三栏垃圾收运车;一钳,垃圾清拣钳;一铲,垃圾清理铲。

四、经费来源

县、镇将每年投入80万元以上作为垃圾处理运营费用,各村应积极筹集垃圾处理费用,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工作,每年应投入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同时做好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工作。

五、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5月初)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机构,责任分工,制订方案,宣传发动口。充分利用广播、横额、标语、倡议书等多种手段,在全镇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宣传活动,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深入人心,从而促使广大农民自觉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积极维护良好的农村卫生的环境。

(二)集中清理阶段(2011年6月底前)

各村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对原垃圾堆放点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垃圾清理,镇将于6月下旬组织督查验收。

(三)全面铺开阶段(2011年6月中旬开始)

全镇范围全面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期间认真开展督查和考评,至年底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力争达到90%。

六、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松源镇宜居城乡建设领导小组(已以政府文件印发)。

各村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村支书要亲自抓,组织有力人员认真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镇中心小学、中学要加强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丢垃圾。适时组织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协助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二)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高效稳定运行。按照“谁产生,谁出钱”的原则,对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实行“一事一议”,以村为单位向农户收取适当垃圾处理费(建议2~3元/月为宜),重点用于垃圾清运人员的工资。县、镇下拨经费主要用于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清运工具等支出。收费工作实行村干部包干负责制,完成情况与县、镇拨工资补助挂钩(每人每月200元)。对收取的资金要加强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并做好年度计划。

(三)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引导村(居)民养成文明健康卫生习惯。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自我管理,促使农村自然环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四)落实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镇府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全镇各村(居)委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各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同时镇将以奖代拨形式对考核良好的村给予适当经费。

松源镇人民政府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议 篇7

地区应在大力宣传、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管理实施细则和处罚措施进行细化, 结合依法治国精神积极促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专门性立法尽早出台。通过法律制度规范管理者及被管理者的行为, 统一管理标准, 明确具体的处罚措施, 确保法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严肃性和稳定性。通过制度的细化构建部门间的沟通平台, 形成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使各部门的资源信息能有效的互换和利用。

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逐步提升管理成果

现在, 发达国家垃圾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通常有政府投入、垃圾收费、融资、垃圾处理带来的产物盈利这几种。可以借鉴经验拓宽资金的来源。地方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 并落实好地方的配套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做好资金整合, 通过开展影响力大的区域性活动促进资金倾斜, 通过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家及地方能人出资出力。结合现状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收费模式, 先采取定额收费模式, 公布各级财政相应补贴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让群众形成“谁污染谁付费”的意识, 逐步改进收费模式, 推行垃圾分类, 促进垃圾减量化。

3 改进管理体制机制, 结合实际合理规划

改进管理决策机制。运用好公众参与管理决策的机制, 在做决策之前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结合目标任务对管理的措施和标准进行合理规划, 减小管理阻力。建立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由于高校学者与管理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很多调研成果没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管理中的科技化含量低造成管理效率较低。可以考虑通过搭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平台、高校与企业间的互动平台,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机制, 促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更加合理、高效。结合基层党建完善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利用好已有的学习教育平台和培训网络, 促进资源共享, 丰富干部的知识面, 并通过教育培训引入丰富案例, 增强干部活学活用的能力, 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监测机制, 完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有害垃圾或现有条件产生经济效益较小的垃圾, 可以考虑委托具体的机构 (例如, 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进行管理处置, 先引导群众收集和分类, 再通过资源化利用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加强信息公开, 完善监督机制。政府网站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版块公布部门分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等加强信息公开, 建立媒体、群众、部门共同监督的监督体系, 还可以在电视等主流媒体中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使更多群众了解管理的内容、过程、目标、措施及资金使用情况, 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 建立奖励刺激机制, 激发利益相关者活力

通过经济手段刺激企业, 创造垃圾收运市场化条件。政府可通过垃圾收费补充对保洁公司的资金投入, 通过其他经济手段及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垃圾收运市场, 创造条件通过良性竞争激发企业的活力。通过教育引导和奖惩机制相结合的办法, 使基层组织的力量有效发挥。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整风活动提高村干部的认识, 让不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脱离党的干部队伍, 通过名誉奖励、物质奖励等奖励手段调动基层组织人员的积极性, 通过村务公开等平台展示基层组织发挥的作用, 鞭策基层组织更好的绽放活力。通过宣传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有研究表明采用物质奖励措施且经常改变奖励物品的种类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因此, 可尝试采取日用品积分兑换、年度抽奖等奖励方式逐步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

5 舆论与宣传相结合, 促进宣传主体多元化

通过舆论与宣传相结合的模式做好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政府需加大对垃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等内容的宣传, 培养群众的健康风险意识和环保意识。在群众中抓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典型案例, 营造舆论氛围, 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不断促进宣传主体多元化。宣传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积极发挥学校、媒体、非政府组织、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 通过共同参与模式使宣传的主体多元化, 改善宣传效果。宣传引导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每天参与日常生活垃圾处理的多为老人和妇女, 应结合这2类人群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 对宣传地点和宣传内容进行调整, 在媒体中通过小品等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 也可以通过奖励选出一些群众原创的作品进行宣传。

摘要: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 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增速加快, 对农村环境、人类健康、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阎良位于西安市东北部, 距市中心50km, 总面积244km2, 下辖2镇5个街道办事处, 80个行政村, 593个村民小组, 全区常住人口28万人, 其中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居民约16万人, 2010年全区农村的人均垃圾日清运量约为0.65kg。近年来, 阎良区加大资金投入, 建设垃圾处理中心, 规范保洁队伍, 加强宣传与监管, 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但在管理过程中也遇到资金缺口大且来源单一, 农民参与意识薄弱, 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等问题。鉴于此, 文章总结了阎良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以供参考。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议 篇8

【关键词】市区城市垃圾;危害;治理建议

1.城市垃圾的来源,构成及分布

1.1城市垃圾的来源

市区城市垃圾来自多个行政区居民生活与消费;市政建设与维护:商业活动与集市贸易以及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废弃物。据城市环卫部门统计,市区平均日产垃圾5690吨,垃圾产量逐步递增。1984~1997年垃圾产量由77.4万吨增加到206.9万吨,平均递增率为8.12%;2002年已达240万吨。1990年以前垃圾产量年递增较快;1991年以后垃圾产生量递增率较慢。

1.2城市垃圾的构成

城市垃圾的构成不仅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生活习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同一国家或同一地区也会随年度、季节、气候等条件不同而变化。但其中自然条件、生活水平、燃料结构是决定城市垃圾构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据2002年统计,市区城市垃圾中植物类占45.87%,动物类占2.67%,灰土类占40.22%,纸张类占4.25%,金属类占0.6l%。塑料类占3.68%,玻璃类占1.09%,纤维类占1.61%,其中适宜焚烧类占9.54%;适宜堆肥类占48.54%;适宜填埋类占41.92%。当然城市垃圾中各组份随各年度不同而变化。

1.3城市垃圾空间分布

据市环卫部门资料,市区现有垃圾堆放场15个,占地359.72万m2。分布于韩家店、莫力街、水泥管厂北、柳树林、和平村、冷冻厂西侧、大房身、滨北铁路桥西、民富村、王岗、韩家洼子、黑鱼泡、沙坨子、程家岗,城区大部分垃圾就堆放上述垃圾场;此外城区和郊区还有很多垃圾散点;在一些街道两侧、楼前屋后等都有垃圾随意堆放:还有个别生活小区几乎被垃圾吞噬;此外在一个个花池、一排排树木之间有城市垃圾堆放其间,大煞风景。

2.城市垃圾堆放对环境的影响

2.1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市区由于垃圾场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要求,各区在各自的行政区范围内确定垃圾倾倒地点,多数垃圾堆放场未进行场址评价和填埋处理。这些垃圾场小的占地几万平方米,大的占地几十万平方米。裸露的垃圾受风吹、日晒、雨淋、水泡,垃圾中的有机质和有毒元素发生腐烂分解,产生大量污染质淋滤液,在地表漫流,进而污染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使垃圾堆附近的环境条件大大恶化。城市垃圾露天堆放,遍地狼籍,异味难闻。据市环保研究所在韩家洼子垃圾场监测到的臭级可达到五级。同时,孽生大量的蚊蝇等。

2.2对土壤的影响

城市垃圾堆放对土壤的污染形式主要是通过垃圾渗出液渗入土壤中,垃圾里的有害组份与土壤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从而使污染质截留在包气带土体内,造成土壤的污染。哈尔滨市区垃圾堆下的土壤污染较重,垃圾堆边缘的土壤污染程度较低;岗阜状高平原的土壤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漫滩。污染物主要为氨氮、氯化物、化学耗氧量、硫酸盐、钠等。

2.3对地表水的影响

市环卫研究所曾对韩家洼子垃圾场附近的水泡子和阿什河流经垃圾场的上、下游断面取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中污染物对地表水污染较严重;水泡子中的氨氮、化学耗氧量、生物需氧量及氯离子的含量均较高。其中化学耗氧量、生物需氧量分别超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级标准的3倍和3.6倍;氨氮超过地面水三级标准的28倍。另外对比阿什河上、下游断面的水质分析结果。下游河水中的各项化学组份明显高于上游,表明垃圾对阿什河水存在一定程序的污染。

2.4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危害

市区垃圾场下部的浅层地下水均已遭受严重的污染。其中污染最重的是以细菌为代表的生物污染和以化学耗氧量为代表的有机污染;其次为氨氮和总硬度为代表的无机污染。污染质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距离受地下水流场和水力坡度的控制。受市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较大的韩家洼子垃圾场附近地下水中污染质则迁移距离最远。处于岗阜状平原垃圾场下部的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尚未发现有明显污染的迹象;而处于漫滩平的垃圾场周围地下水污染程度较重。

3.城市垃圾治理建议

3.1规划出专门的城市垃圾堆放填埋用地,加强对垃圾堆放的管理

市区现有垃圾场规模小、分散、布局不合理,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甚至没有垃圾场设置的统一替代和用地。因此今后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考虑城市垃圾堆放和填埋问题,规划出垃圾场用地。同时应加强对垃圾堆放的管理,制定有关的法规条令,对随意乱堆滥放和不按照设计进行填埋垃圾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制裁,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3.2尽快开展垃圾综合处理方法的研究

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将越来越大,采用传统的垃圾堆置方法不仅严重影响环境,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应尽快开展适合市区垃圾处理方法和工艺的研究,对利用废物生产的企业在税收、信贷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废物再循环产业。逐步建立废物再循环利用的市场。使城市垃圾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从市区垃圾构成这几年发生变化来看,有机垃圾和适宜堆肥类及焚烧类垃圾比例逐年增大;无机垃圾的比例逐渐降低。这就使得这个市区垃圾处理从过去单一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方向向垃圾综合处理利用方法过渡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3.3重视城市垃圾堆放场选址的地质环境论证

城市垃圾中的化学成份比较复杂,对水、土环境污染严重,国外和我国的许多垃圾堆放场,由于没有进行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选址論证,因而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市区的程家岗垃圾场,在选址时就没有考虑到该处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问题。因此环境地质论证在垃圾场选址之前必不可少的。对已选定的垃圾场,应对因垃圾堆放而引起的地质环境危害做出进一步评价、估算和预测,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以便城市垃圾堆放达到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的地质环境保护效果。

3.4加强对垃圾堆放场的环境水文地质监测

为防止垃圾对地质环境的污染,在垃圾场投入使用后,应定期对垃圾场的水体、土壤等进行系统监测,以便随时了解、掌握垃圾堆放场区的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预测其地质环境污染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污染的措施。目前市区垃圾堆放场均未设立监测点,因此建议立即开展此项工作。

3.5建议将来垃圾堆放场的设置向附近的半山区发展

上一篇:总结人生的一句话下一篇: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