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学设计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抓住关键词,学会把故事讲得简短。

2.通过自主阅读、朗读圈画,品读生动夸张的词语,学会用关键词把故事复述生动;并运用这种方法尝试编述周处“杀虎”部分。3.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习重点】

① 借助关键词语简洁概括故事内容;抓住生动夸张的词语,生动地复述故事 ② 朗读交流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学习难点】抓住生动夸张的词语,生动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1.看图猜寓言故事(分别出示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的图片)

这两个故事都是属于——寓言故事。

2.依据关键词猜神话故事

①男人 太阳 射箭——后羿射日

②女人 月亮 玉兔——嫦娥奔月 3.听音频猜民间故事

(播放几秒《牛郎织女》故事)引出“民间故事” 4.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你觉得民间故事会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推测)小结:是啊,民间故事就是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

一、揭题

1.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则民间故事,题目叫《除三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能在民间一传十,十传百的故事一定很吸引人。我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判断一组信息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完成学习单第一题。2.判断一组信息,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出了几个题目,考考你们课文有没有读懂,用手势告诉我对和错。

出示:我会判断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周处(chǔ chù)。

选择多音字读音,再判断

②“横行霸道”一词中的“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héng。

③故事的“三害”指的是山间的猛虎、水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④当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时,乡亲们很伤心。

出示“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⑤周处看到人们远远地躲开他,感到很奇怪,很惭愧。后来痛改前非,他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学习“痛改前非”:

a、这里有个四字词语,一起读一读。b、【出示字典中三种意思选择】

(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受(2)悲伤(3)彻底地 c、那连起来,痛改前非的意思是?

d、“非”就是错误的意思,周处要彻底改掉什么错误?——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三、梳理文脉——把故事“讲短”

1.示范用关键词概括内容

你们刚才讲的那两个词,其实就是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老师在文中圈出来了(示范圈画)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讲周处这个人——(生:横行霸道、欺侮百姓)接下来的部分主要讲什么呢?你们也可以圈关键词来概括,(板书:关键词)老师帮你们找出了关键词。

2.学生借助关键词概括故事内容(学习单上完成)出示:①上山杀虎 ②欺侮百姓 ③十分惭愧 ④人人奔走相告

⑤痛改前非 ⑥下水剁龙 ⑦横行霸道 ⑧个个喜气洋洋

⑴齐读词语

⑵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的顺序跟书上一样吗?拿出学习单,请你们结合课文内容,给他们排排序,老师已经填好了第一部分的内容,⑦横行霸道②欺侮百姓

⑶交流,出示答案

3.接下来,能不能用上这些关键词,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⑴自由说 ⑵指名说

小结: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把长长的故事说简洁,这是一种本领!(板书:讲简洁)

⑶同桌互说

5.引导感悟生动地复述故事:那么,如果就这样把故事说给别人听,好听吗? [过渡]:是的,仅仅把故事讲简洁还不够,还要讲将生动。接下来我们就学着把故事讲生动。(板书:讲生动)你觉得课文中哪部分写得最精彩?

四、品读剁龙之奇,把故事讲生动

1.感受剁龙之奇

自己读读剁龙的经过,看看哪些词语你觉得特别精彩,不能省的,圈画出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⑴圈画生动的词句

⑵交流关键词,感受故事的夸张神奇

①动作词

a.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

b.读出场面激烈,周处的勇猛(个别读;齐读)②夸张的词:三天三夜、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a.感受夸张。这个词给你什么感受?

在水里搏斗三天三夜,你觉得可能吗?这就是民间故事最大的一个特点——神奇(板书:神奇)

b.读出神奇夸张(个别读,男生齐读)

③齐读语段

2.复述“剁龙”

老师把你们说的夸张生动的词放在这,接下来我们用上这些关键词把故事讲生动。除三害之下河剁龙。赶紧先练一练吧。⑴生自由练讲

⑵指名讲故事(评价点拨:关键词都用上了,不过总觉得还不够吸引人是吧,我们讲故事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情)⑶生再次练讲,展示 3.编述“杀虎”部分

剁龙讲得真精彩,我们也来编一编周处杀虎的情景。老师给你们一些关键词,你可以选用一些,展开想象,讲生动。

⑴生自由练讲(师巡视,练得差不多了,四人小组相互讲讲,评一评)

⑵小组交流,同伴互学提升

⑶指名讲故事 4.回归故事主题

同学们刚刚都讲出了民间故事神奇的特点。这个故事能流传到今天,仅仅是因为情节神奇有趣吗?(引读开头和结尾部分)

小结:正是周处能痛改前非,勇于改错的品质令人称颂,值得后人学习。才流传至今。

五、总结课堂,阅读推荐

1.总结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会抓住关键词,把故事讲简洁;也学会抓关键词,把故事复述生动。从而感受了民间故事的特点——神奇。课后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把课文其他部分讲生动。

2.阅读推荐

推荐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板书: 民间故事 除三害

神奇

讲简洁

关键词

六除三等于几 篇2

和小三狭路相逢,普通老婆为了保全婚姻有时会委曲求全,甚至忍气吞声忍到肚子疼。文艺老婆会想方设法和小三过招,让对方知难而退:“你年纪轻轻的干点什么不好呢,非要偷人。你难道不知道偷人没什么好结果的?没办法,我是他老婆,总得替他料理后事,反正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不过把他给的钱要回去还是头一次,可能你是最不值的吧。”二B老婆的反应会很激烈,绝不姑息养奸:“我不理智、不大气,不会有什么智慧跟小三去周旋,所以老爷你想好了,别招惹我!我没得商量!”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宁可和老公玉石俱焚鱼死网破,并誓将剩勇追穷寇,剁了那狐狸精或挠她个满脸花。

生活永远比剧本狗血,作为文艺老婆的编剧六六,最近把智勇除小三的私事昭告天下。面对小三的骚扰和威胁,六六把男人往身后一掖,自家站出来横刀立马:“他是我爱人,我不许你伤害他。”有人戏称:“六除三等于二。”也有人拍手称快,说她这一仗打出了“正气”——做正室的志气。

面对这样的遭遇战,若是二B老婆,意气用事,抛弃有过二心的糟糠之夫,格局有可能变成“六除二”成全了“三”。若是普通老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熬,把“等他玩不动就回来了”作为座右铭,指望有朝一日老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好陪他坐在摇椅上慢慢摇呀摇……那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杀敌八百,自损三千。

而文艺老婆六六,在战略上,采取“攘外必先安内”,对内把自己放在普通老婆的位置上,咽下这口恶气,委曲求全,对外用二B老婆的泼辣劲头挥刀斩乱麻,敲山震虎保衛家园。在战术上,则奉行“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挥斥方遒收复失地,绵里藏针瓦解反扑,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婚姻保卫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六除三行动”,其实嬉笑底下里有辛酸,生猛后面有无奈,在“二”的背后,是梦想着始终如“一”:“我俩回顾过去漫长的23年共同生活的经历,彼此更加坚定希望能够共同度过余下的岁月。”

《除三害》教学预案 篇3

1、积累文章的重点成语,诵读文章的精彩句段。

2、紧紧围绕“三害”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具体哪“三害”?怎样除“三害”?在朗读中感受恶龙的凶猛,周处的勇猛。

3、懂得“周处由于知错能改,才成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同学们,中国的古代有个除四害的故事,你们猜猜是哪四害?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一)读好课题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间故事--《除三害》。

这三害老百姓早已恨之入骨,让我们痛痛快快的读。

除三害老百姓真是盼望已久,让我们高高兴兴的读。

(二)引导质疑

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给课文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二)、学习了成语,幻灯出示三害的名称。

(三)、试用成语说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能用上一两个成语说上一两句话即可)

三、除三害--走进事件

过渡:三害不除,老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老百姓打算怎样除掉三害的呢?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引读或师生对读。

2、读后生疑:周处怎么收拾猛虎和恶龙的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

(二)学习“打虎”

1、收拾了猛虎老百姓的心情怎么样?街坊们为什么拍手称快?

2、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

(三)学习“杀龙”

1、 体会恶龙的凶猛

A、孩子们,自由读读这一段文字(幻灯出示),你体会到什么?

B、指导反复朗读句子:“它忽而……忽而……”,在评价中提升朗读质量。

(围绕这只恶龙真是不容易对付,凶猛等引导评价)

2、体会周处的勇猛

A、读了这一段文字, 你除了体会到恶龙的凶猛,你还体会到什么?

B、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个别朗读

层层推进朗读

周处与恶龙搏斗一天一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两天两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三天三夜,……

计算时间,70小时,120节课,再次诵读。

C、出示图片,深化认识

孩子们,这就是周处与恶龙搏斗的场面,你看到了什么?

一边是咬牙瞪眼、挥着宝剑的周处,一边是张牙舞爪、凶猛可怕的恶龙,看着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样?又会怎么想的?

D、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语:孩子们,周处冒着生命终于猛虎和恶龙打死了,武松打死老虎……现在……按道理,老百姓会怎样对待他的?(说、做)而现实中老百姓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四、读周处--走近人物

(一)人们个个奔走相告,互相说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反复朗读句子“这下好了!……同归于尽了!”

(二)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你们想象一下,人们会做哪些高兴的事?

过渡:是呀,山间的猛虎被除掉了,河里的恶龙被除掉了,确实值得高兴,但是除害的英雄--周处死了,人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三)引读:

是呀,……难怪……

周处之所以一上街,……是因为……

因为……所以……

过渡:怪不得“人人个个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幻灯出示,齐读。

(四)引读句子:“可是,哪知就在这是,……呆住了。”

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那个周处,看到……听到……你会怎么想的?

你又会怎么问乡亲们呢?指导学生表演读。

(五)是呀,我为你们除掉猛虎、杀死恶龙,做了实事,立了大功,你们到底为什么反倒希望我死呢?孩子们,如果你就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你又会怎么对周处说呢?(写一写或说一说)

幻灯出示: 周处,我想对你说: 。

(六)看到……

五、拓展明理,升华文本。

除三害 说课稿[推荐] 篇4

《除三害》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个民间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三害之一的周处伏虎降龙消灭二害后,痛改前非,受人敬慕,告诉人们只要下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教略而学不略”

这节课我本着“教略而学不略”的理念处来设计的,主要分三个板块:

1、紧紧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

2、初读感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感悟周处的“害”和他的痛改前非。

在这一过程中,我只是起着引导、点拨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碰到困难时,予以指引帮助。

二、字词启发想象

在学生自主交流时,抓住“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这一句展开教学,让学生谈谈猛虎为什么是一害?得出猛虎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恶龙呢?得出恶龙不降,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再回到第一段,抓第一段的第二句“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抓住“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得出“周处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这样是拿虎的猛、龙的恶与周处的霸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想像讨论,形象地感知周处为什么是三害之一,体会“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然后紧扣“人们就远远地躲开她。”读读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另外还结合了“壮着胆子”、“痛改前非”等词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朗读。

三、巧设练笔体会

本课的练笔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意图:

1、让学生理解“痛改前非”,周处到底痛下决心改掉了什么?

2、突破难点,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3、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言语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上,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我还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同时,我还有两点体会:

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周处除三害读后感 篇5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几个问题:周处有本事吗?有。那周出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他能杀死恶虎、蛟龙,本领很大呀!周出有本领为什么老百姓还把他比作三害呢?因为他把他的本领全用在欺辱百姓上了。为什么周处为民除害了大家还为他的死庆贺呢?因为一个人老做坏事,仅仅做一件好事远远不足以让大家改变对他的看法,只有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做好事,大家才会原谅他,逐渐才会尊敬他。所谓:有过能改,善莫大焉啊!

一个有本领并对大家有益的人,大家一定会喜欢他。我想做这样的人!

三年级一位数除三位数数学教案 篇6

三年级一位数除三位数数学教案由数学网提供:

一位数除三位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2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主要教学:①当被除数最高位上上的数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问题。②将估算和笔算结合应用,使多种算法互补。教材以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现估算、笔算的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当百位上不够商1时,把它看作几十个十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2)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再笔算的良好习惯,培养检验意识;(3)结合教学,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这为解决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形成完整的的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体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4= 30÷5=

120÷4=

210÷3= 420÷6= 4500÷9=

2、最大能填几 8×()< 42()×5 < 8 5×()< 42()×3 <20 4×()< 17()×7< 27

3、用竖式计算:

(1)48÷4=(2)48÷6=

师:比一比,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P22主题图。

师:小梦和小欣既是同学,又是一对好朋友。上学期末他们俩荣幸地被评为校级“三好生”,他们高兴极了!学校还为校级“三好生”发了一本相册作为鼓励。放假了,小梦和小欣商量着把他们俩的照片整理一下,插在相册里。你们看,他们多认真啊!

师:从图上,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是如何解决呢?

2、探究算法。

师:我们先估算一下,这些照片大约要插多少张。说说看你们是怎么估算的?

师:我们刚才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了大约要插40张,说明238除以6的准确值也是在40左右。可是要怎么求出准确值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一位数除三位数。(揭示课题)

师:说说看你们是怎么想的?动手算算看吧!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试算结果做出适当点评。)

师:说说看,你们是怎么算的?

师:先从哪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够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23个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在十位上,23除以为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师: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师:23减18等于5,这个5表示什么?然后个位上的8落下来,和5个十合并起来是58。58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

师:刚才大家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一些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是39页余4张,这4张要怎么办呢?总共需要插多少张呢?(板书)

师:像这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

3、总结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解决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问题。我们现在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师: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不够除时要怎么办?

师: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师: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P22做一做

2、练习五第1题

师: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三位数?

3、练习五第3题。

师:题目问“大约播放多长时间”,这是要求我们就估算值还是要我们求精确值呢?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7

杨学芳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低年级教学相比,四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高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而且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

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观潮》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8

1、认识本课运用数据、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培养语感。

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预备铃两分钟:《种太阳》歌曲播放。

学生了解歌词,跟着学唱。

一、散文欣赏引入:

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

师读

师:什么感觉?这段话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美!很生动!

2、师:巴金爷爷的描写非常美,自己也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朗读感受。

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写太阳,它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走进课文读一读。

2、师:课文语言给你什么感觉?

生:硬梆梆的

生:单调

师:同样写太阳语言怎会不同?巴金的这篇文章写什么?(生:日出)写景的。而这篇写什么呢?

三、再读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注写在课文上。

学生默读,注写。

8个自然段分别让学生板书段的概括。

教师与同学讨论: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

1、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边让学生板书。(数字、举例等等)

生:①举例说明太阳离我们远,步行差不多要35,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师举例中国到美国坐飞机16小时,可见太阳离我们多远。请学生把“举例”写上黑板。)

②用比较的说明太阳的大。(请学生把“比较”写上黑板)

③用词准确。(师:把“用词准确”写上黑板。)

④师:刚才说到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度,你们知道6000度有多热?想到了什么?

生:天气30度已经很热了。

生:开水100度非常烫。

师:是呀!可见6000度有多热了。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数字。

师:“数字”写上去。

3、自读,把特点表现出来。

4、抽读课文。

5、师生合作读。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师: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也很——生动,生动来自——举例、比较、用词准确、数字。这是说明文的——特点。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

1、看录像。(大自然中阳光下的动植物茁壮成长,背景音乐:意语《太阳》)

2、

师:走在阳光里,你是否感受到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却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到哪些地方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头或的知识,就在这句话旁边打五角星。

3、用“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头进行说话。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林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师: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用假设说明。

……

师:可以说太阳打个喷嚏,地球就发烧。请同学们去搜集一些资料。

师:刚才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举例)

4、小结。

5、引读第8节

6、对大家,对太阳说句话,写在课文后面,交流。

生:啊!太阳给了我们世界,给了我们生命。

生:太阳,你真伟大,没有你,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生:太阳,你是大地的母亲,是万物生存的源泉。

……

师:还可以说说愿望。

生:人类呀,一定要好好开发太阳,让太阳为我们服务。

……

六、拓展阅读

1、艾青的《给太阳》(师生互读)

结语:

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太阳的特点。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过程与方法:自学、朗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

难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题。猜谜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太阳。(板书:太阳)

2、预习调查。你们预习课文了吗?说说你们是怎样预习的?

3、预习检查。老师要考考你们。会读词语吗?

A、出示课件,轮读词语。注意听,读错的,咱立刻要指出来。

传说 差不多 庄稼 热量 寸草不生 抵得上 摄氏 世界

温度 钢铁 生存 繁殖 蔬菜 比较 杀菌 预防

B、在来看看词语,你认为有难写的字词吗?在书写的时候,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提醒一下?

二、传说过渡,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讲述传说。

关于太阳,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A、这个故事叫——后羿射日;那个箭法很好的人叫——后羿。

B、孩子们,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想一想,后羿真的能射下太阳么?为什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

2、学习太阳的“远”

A、交流句子: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B、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C、比较这两个句子,虽然说意思一样,但所表达的语气情感是不一样的。谁来读一读?你觉得该注意哪个词?

D、是呀,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这么远,箭是射不到的。“这么远”到底有多远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波浪线划一划。

E、细细品味一下,哪些词最能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板书:1.5亿公里,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F、仔细观察,反复读读这些词,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这些词都是数字)

G、小结: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这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列数字。(板书:列数字)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一个特点——远。

H、其实,这个句子中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举了两个例子,你能找出来吗?作者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不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I、你看,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太阳的这一特点。

J、课文除了向我们介绍了太阳“远”的特点之外,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还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

三、自由朗读,学习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生交流:

A、你觉得太阳还有哪些特点?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

(大)

B、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太阳的大?(板书:大 1个太阳=130万个地球)先故意不写“万”字。从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用地球来跟太阳相比,这就是作比较。

C、太阳明明很大,可为什么又说太阳像一个盘子那么大? D、你能读好这句话么?

A、你觉得太阳还有哪些特点?(热)

B、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太阳的热?(板书:6000,6000*2500)

C、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小结:学到这,我们基本了解了太阳的一些知识,就是“远”,“大”,“热”,作者为了说明太阳的这些特点,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得我们原先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四、课堂作业,巩固说明方法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当场校对。

五、板书设计

太 远 1.5亿公里 列数字

走3500年 举例子 阳

飞二十几年

130万个地球=1个太阳 作比较、列数字

表面温度 6000℃

列数字,打比方

中心温度 6000*2500=15000000

姓名:匡志勇 性别:男 年 龄:32 职务:教师 职称:中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五册教材的编排特色,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特产》为开放单元。

这些主题有展现自然世界的风貌的,如“春天的脚步”、“可爱的小生灵”、“奇妙的石头”和“走进森林”;有反映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如“亲情”、“读书”等;也有表现人类智慧和文化,讴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如“智慧”、“尊重与平等”、“观察与发现”、“奉献”和“书信”等。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有诗歌,有故事,有书信,也有说明文,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和古诗,体裁多样,文质兼美,可使学生在学习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六册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的充满童趣,有的表现出睿智;有的凸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有的赞美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切合中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3、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学会290个左右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重视写字的指导,能正确书写318个字。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读出一句话中间、句子之间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后试着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新产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8、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9、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养成预习的习惯。

10、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1、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继续练习写日记、写片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学会290个左右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318个字。

2、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3、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养成预习的习惯。

4、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

5、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练习写日记写片段。

四、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学,学习热情高,肯动脑筋,对学习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加,语言有了明显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能够写简单的文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对学习语文有畏难情绪。对这些同学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采用多鼓励,勤检查的方式督促其认真学习。

五、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就会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宽松和谐的足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

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教学,双向互动,体现交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情激情。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4、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谨防时紧时松,出现“回潮”。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11

————2013—201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龚蓉蓉

本学期在语文组以“营造书香校园,共享快乐成长”为主题所营造的氛围中,又度过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结合语文组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共享快乐成长”专题研讨活动,我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的专题研究方案,本学期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情结合推荐书目以及学生的兴趣,购买了一整套马小跳系列书籍,以及其他同类型校园故事小说等。使学生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

二、充分利用阅读课,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班级图书架,营造书香班级。书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由家委会赠书给每一位学生,二是由学生自带,每学期带2本储藏于班级图书橱,方便与相互交流阅读。每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看书,课后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班级设有图书出借登记表,方便学生借书还书登记,避免丢书的情况。

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极少参加课后聊阅读收获的活动中来。这也是我需要采取措施的一个方面,如何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创建书香校园以来,每个学期都开展一系列的“营造书香校园,共享快乐成长”的读书比赛,有精彩片的断朗诵会,有故事书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对阅读充满兴趣,愿意去看,愿意去读,愿意去说,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上一篇:工匠精神日记作文下一篇:舞动青春放飞理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