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师职务培训探索(精选10篇)
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师职务培训探索
如何提高教师职务培训的时效性,是当前教师培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西方成人教育理论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从重视教师经验的`角度去探讨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文章认为教师培训必须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经验紧密相结合,以教师经验的展示、共享、交流、改造、提升为核心,同时以教师经验的再造为最终目标.这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作 者:王兴无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528404 刊 名:中小学教师培训 PKU英文刊名: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45 关键词:教师培训 教师经验 实效性一、微课程的内涵
1. 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是以视频文件为主要的授课内容承载体, 记录授课教师通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时间长度为一分钟至几分钟。其内容直接瞄准具体问题, 注重从“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方面进行多层次的剖析, 进而突出主要表达意思。最早由2008年美国戴维彭罗斯创设, 其将微课程看做是知识脉冲。
2. 微课程的分类。
目前的微课程主要分为几大类: (1) 授课式微课程。教师将授课内容根据要求精简化、模块化, 经过后期的剪辑及相关工作, 形成几分钟的微课程, 最典型的是可汗学院模式。 (2) PPT式微课程。由包含文字、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文件构成的PPT文件转化成的视频文件, 时间一般在5分钟以内。 (3) 情景剧式微课程。即通过对某个微现象为切入点, 采用特定的人员进行拍摄、编辑、制作, 最终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 时间在10分钟以内。目前最主要使用的是PPT式微课程。
3.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 具有鲜明的特点, 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课程模式的不足, 其鲜明的特点, 如灵活、趣味、针对性强等特点, 决定了其不仅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能为教师的培训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灵活便利性。微课程最大的形式特点在于其是以视频的形式展开的, 因而, 在现阶段, 高科技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前提下, 各种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均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频学习手段, 可以让人们享受随时、随地不受束缚地开展学习活动的灵活与便利。在教室培训中, 由于集中培训的时间有限, 有时还会受到个人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 无法保证每次都定时定点地参与培训, 有了微课程, 教师不用出门便可以享受培训的福利, 同时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趣味娱乐性。微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在展现形式上的局限性, 将枯燥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文件, 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 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文件, 对学员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行多方面的刺激, 增强教学趣味娱乐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拓展了学习的渠道,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针对性较强。微课程的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微”, 这也就决定了课程的精致、短小, 由于课程的时间较短, 因而, 一般的微课程会集中于某一个重点知识进行讲解, 并进行相关的细致分析, 让学员能在短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有较详细的了解, 解决学员遇到的问题, 针对性较强。
4. 相对传统课堂的优势。
众所周知, 传统课堂一般是45分钟, 长时期、连续性较强, 并且内容较多。而相比之下, 微课堂具有时间短、内容专注等优点。
时间较短, 符合人类大脑的发展规律。根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大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短的, 在传统课堂中, 教学时长为40~50分钟, 但一般的学员注意力集中不超过最初的5分钟, 随后注意力集中程度便逐渐下降, 导致最后的15~20分钟注意力完全分散, 课堂教学效果较差。采用微课程教学, 教程时长控制在5~10分钟, 能很好地符合人脑的发展规律, 抓住学员的注意力, 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握最有效的大脑注意, 提高学习成效。
内容专注。传统课程存在内容框架较大、较分散的特点, 微课程模式下, 课堂内容将集中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 能有效地针对关键部分各个击破, 提高学员对关键知识的深入理解, 并能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模块化, 提高学员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微课程模式下教师培训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已为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 若能将微课程模式应用于教师的培训中, 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和实际应用成效。但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入手。
强化微课堂的理念。微课堂是近年来新兴的课堂模式,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 这个词并不陌生, 但很多教师对于其真谛并不是很了解, 因此,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 首先要端正教师们对微课堂观念的认识, 即深刻理解其内涵, 知道微课堂是什么, 同时明晰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异同, 与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等的重要区分, 强化微课堂的理念。
强化微课堂的技巧培训。根据前面的介绍, 微课堂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授课式、PPT课堂式、情景剧式等三种方式, 每一种不同的课堂形式, 均具有其独特的使用技巧。因此,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 加强使用技巧的培训工作事关重要, 如授课式微课堂模式, 则要求教师能有效利用短小的故事、事例等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着重的反映, 争取在5~10分钟的时间内, 将重点观点传递给学生, 这其中要求教师能有效结合相关故事、事例, 这就需要教师培养较强的综合联系能力;同时又要求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重点知识进行着重阐述, 这就要求教师培养较强的重点把握能力。因而, 微课堂模式下, 教师的培训需着重强化微课堂的技巧培训。
将微课和传统课堂有效结合起来。传统课堂与微课堂都是现阶段进行教学的主要模式, 各具有不同的优点和不足, 新形势下的教师培训, 要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 合理利用资源。采用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培训工作, 能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面对面对话, 集中大家的思维, 共同进步, 因而能不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微课堂模式下, 培训工作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地点位置, 较灵活、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师对某些教学工作的学习任务, 同时还能根据个人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好的内容进行再学习, 能有效利用个人时间, 弥补传统课堂培训的不足。
三、总结
微课程是在现阶段社会生活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达情况下, 结合现实的发展需要的产物, 是社会向高效发展的产物。将微课程模式应用于教师培训工作, 不仅能提高培训工作的灵活性、便利性、实效性, 还能实现培训工作的娱乐性、趣味性。新形势下实现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 要求培训工作中要强化微课堂的理念、强化微课堂的技巧培训, 并将微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效结合, 实现培训工作的多样化, 为教师培训创设一种新模式。
摘要:微课程是现阶段人们追求高效、快捷的生活、工作方式的重要产物, 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课堂无法克服的障碍, 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了微课程的内涵、微课程对教学的意义以及微课程模式下教师培训的策略, 试图在微课程模式下, 突破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 为教师培训提供一种崭新的模式。
关键词:高中教师;全员培训;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广东省高中教师职务培训的特点与创新
广东省自2007年实施《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粤发2007[19]号)以来,高中阶段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与毛入学率及在校学生率相对应的是高中学校的专任教师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校1000余所,高中专任教师13万余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规划,高中教师的职后培训是由省教育厅直接组织实施的。因此,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内12所高等师范院校,组织成立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协作组”(下称“协作组”),举全省之力,推进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经过5年的实践,职务培训在推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方面做出了创新与尝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协作组为核心的项目运行机制
协作组是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省内12所高等师范院校为成员的高校联盟组织,是广东省教育厅以行政力量整合的省级培训组织,主要是针对广东省高中教师队伍规模大、学历高、培训难的现状,整合全省优质专家和院校资源实施全员培训的机构。这种整合,改变了过去那种完全按照属地培训的做法,由单兵作战转为集团军作战,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培训。
其机制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统一。运作规范,通过协作组,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使用培训教材,保证培训质量。二是培训资源共享。整合培训院校各学科培训者资源,建立学科培训者资源库,实现学科培训者的互聘;实现培训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二)以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广东省高中教师由于队伍规模大、教师学历高、社会关注度大,实施全员培训的难度很大,2000年前基本没有进行过全员培训。现代网络为大规模全员培训创造了条件,但远程培训控制力较弱、效果难以检测的弊端也使这种模式受到一些质疑。
因此,广东省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定位于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一方面借助网络技术平台,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课程、交流、作业等方式与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及同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以每所参训高中学校为基础,由学校联络员组织基于培训内容的校本研修,再借助网络平台,将校本研修成果与其他学校的同行共享,实现远程课程内容真正落实于学校本身的教研与学科发展中。
(三)首席专家负责制为核心的助学辅导机制
协作组在全省范围内为每个学科遴选出一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则集合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名师组成自己的学科专家团队,负责培训规划、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审核、辅导教师培训、在线引领、校本研修指导等。实践证明,参训教师对课程设置和专业引领的满意度一直在80%以上。
(四)建立了以过程督导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的质量管理贯穿着全过程:课程设置、专家遴选、辅导教师配备、培训过程监控等,体现了“层层管理、监督到位”的质量监控特色。以专家评审与末位淘汰保证课程质量;以《每周质量报告》的动态数据分析管理保证教学过程的专业引领与辅导质量;以满意度调查与数据分析保证平台功能的人性化等。以培训院校与首席专家共同组成质量督导组,采用每日定时定点分身份截取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的方式,随时监督培训过程中的各方教学完成情况,并通过定期编辑《每周质量报告》下发至各参训主体,反馈进程信息,提高监督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一)课程资源不够,无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经过5年发展,2013年投入培训的课程已达700门,但具体到每个学科,教师的可选课程均未超过30门,可选的范围有限。教师存在着学科、年龄、教龄、地域、技能熟练程度等各种差异,对培训学习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引进的全国資源与本省新建课程资源均无法满足全省教师分层分类分岗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按“超市化”理念建设课程资源,使已开发课程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资源;另一方面则是顺应培训形势与培训市场的需求,加大新课程的开发力度与更新速度,为真正实现高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培训者队伍良莠不齐,培训者素质有待加强
培训者包括专家、辅导教师和培训管理者,目前学科专家团队已逐渐做到了制度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培训能力有目共睹。但随着高中教师职务培训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辅导教师与各级管理者的培训能力存在不足,辅导助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从制度层面加大保障力度,鼓励专家参与培训设计与课程开发;鼓励培训院校申报培训课程,加入特色课程开发队伍,形成一批长效稳定的核心专家团队。如长期聘用一批核心学科专家、实现参与培训工作量与标准工作量的互通互认;建立专家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专家参与培训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对组织培训的院校既给予充分的支持,又有“能上庸下”的汰选机制。同时加强各级各层次的培训者培训。建议每年在培训筹备前期举办培训者培训班,从远程培训专业化的角度提升培训者素质,并于每次培训开始前以远程方式举行培训者资格培训(即上岗培训),以学员身份亲身体验并通过合格测试后方可参与远程培训辅导。
(三)校本研修环节的作用有限,校本研修成果的共享还有待加强
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是全员培训的发展方向,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资源,又能根据学校与学科实际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前职务培训过程中各培训院校仅以举办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活动的方式走进高中学校,接受培训的范围与时间均受到限制,对高中学校的发展指导还很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根据对每次的调研分析结果,细分高中教师在学科、教龄、学校所处类型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细分培训对象、细分培训模式,根据不同需求、对象,尽可能实现参训学校与参训个人的共同发展。
(四)培训规模不够,政府长远规划与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由于省级无力承担全部培训费用,2012年前非珠三角很多地区的教师参训需要个人承担培训费用,每年参训人数4万左右,参训率不足30%,远远没有形成远程培训的“规模效应”。2013年,省教育厅实施欠发达地区人均108元的参训补贴政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参训积极性,以2013年7月份为例,3.5万参训教师中,92%来自欠发达地区。但与广东省13万高中教师的总数相比,参训规模尚未实现岗位培训的“全员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一方面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纳进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考核机制当中;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与高中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同时,兼顾个性化的全员培训应从经费、人员、时间上加大校本培训在远程培训中的份量,并建立起后续的效果跟踪实施制度,尤其是可以考虑采取适当方式将学员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www.gdhed. edu.cn/main/www/170/2013-071339220.html
[2]广东省教育厅.我省召开2013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工作会议[EB/OL].www.gdhed.edu.cn/main/www/148/2013-03/33618.html.
----小店区中小学二级教师培训有感 经济区九一学校 宋宝花(17号)
2014年8月,利用暑期,我参加了小店区中小学二级教师培训。培训中,我深深地被这些前来做讲座的领导、教授感动着,为他们的思想所引导,被他们的激情所带动,因他们的执著而赞叹。培训时间虽短,但为做为教师的我专业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下面,我来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爱,教育的灵魂
小店区教育局语委办的张绍津老师,用她轻松,幽默的课堂,向我们更好的诠释了教育中爱的重要。她说:“没有幸福,没有学习,没有爱,没有教育”。是啊,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师德素养。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世界上的爱有各种各样,而在教育过程和师生交流中给予学生的爱是由老师的理性思维、人生的价值取向和创造性的美感凝聚而成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和思想境界。学生的成长不能仅仅依赖理性的说教,还需要师生的交流和感性的呵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把对学生的爱视为教师的美德。爱的教育也关乎到人的尊严的问题,爱是滋养生命的精神食粮。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想想自己,从教十六年间,不也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让自己一路走来。记得四年前,我接手了四年级的一个班,在我上任前几天,就有老师告诉我关于班中孩子与老师打架的故事。李航,他的名字在故事中重复出现。一个霸道、不令人喜欢的孩子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对自己说,爱他吧,他会是个好孩子。第一次见面,他趴在桌子上,对我不理不睬,偶尔看我一眼,还翻着白眼珠。呵呵,没事,就当我没看见。我保持着我的风度,对他报以微笑。在我的笑中,他越发不好意思起来。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从一接手这个班集,我没有用有色眼镜看这个孩子。慢慢地,他也越来越“普通”,和同学打架的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了。他是个有写作天份的孩子,写得文章其美。平日里,我给孩子们读读他的日记,与他谈谈写作心得。他竟然变得愈发文气了。孩子们天真烂漫,何谓好坏?坏学生,是做为教师的我们给孩子们贴上的标签。在标签效应下,孩子们自己寻找位置,对号入座,于是乎发生了变化。希望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一颗爱心,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们在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成长。
我对自己的学生说:“孩子们,请你们记着,无论老师做什么,都是源于对你们的爱呀!”于是,孩子们对我所做出的事情,都有了爱的解答。
坚持爱的教育,要从心开始。这里,一是教师要尽心,二是要懂得学生的心,乐其所乐,忧其所忧。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引导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达到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课堂,教学主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把握好课堂,把40分钟的教学质量提高。上完每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习惯性的扪心自问一下。“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同时我们应该主动问问学生“你们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及改革,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太原师范学院师资培训处的常学勤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高效教学教师应具备“课程标准的意识”、“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教材意识”。尤其是“学生意识”这一提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露无遗。
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的我,从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孩子们比过去要早熟。一年级的课堂,竟沉闷起来。孩子们看似在认真听课,不言不语,不吭不哈,这样的课堂,缺少生命力。我也为自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苦思。今日,我知道,我缺乏“学生意识”,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不够明确。今后,课堂上,一定要让自己努力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教学从学生已知出发,避免“伪学习”状态。
三、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太原市教育学院鲍玉琴教授《“反思性教学”的思考》这一讲座,让我重新点燃了反思的热情。以前,自己是一个非常喜欢反思的人,喜欢课后反思。以后,自己要随时反思,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它对于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所以,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来发展提高自己。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借鉴和吸收别人的先进的经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2019年普宁小学教师全员职务培训心得-范文汇编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继续教育,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原因有三点:第一,我可以借机走访认识临近学校,收集一些教学信息;第二,可以在学习期间认识更多的教育界人士;第三,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充实自己。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天,我们还是很早到了这里,我看老师还没来,就和学校的几个学生打起篮球,闲聊之中我才发现他们在这个学校读书,再过两天他们就要提前参加初三课程的训练。这就是一所中学,我们仅仅只是在那里上一个星期的课,可那些学生不知道还要在那里呆多久?我想的远不及这些,这里设备这么简陋,条件也算恶劣,可好像依然不会改变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想我们比他们还是幸福得多,而我们有些时候还经常埋怨身边条件的不足,埋怨工作的待遇没有别人那么好,我想我们本身就是问题,这也难怪今天要我们培训《师德》,我觉得我们当老师的,有没有真正给学生以身示范才是最重要的。我似乎明白,为什么我们培训的地点要设在这里了,我也感谢周围让我明白这一切…… 很多人认为,培训就是做形式,花了时间也没学到什么,可我觉得,它真正要我们学的是自身的领悟,自身的摈弃,还有自身的成长。我想我喜欢这种学习的感觉,我也想很快成长。呵呵,是不是感觉像绕进了渊渊佛理之中呢?
根据2013年云浮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员培训学习日程安排,我按要求通过蓝天远程教育网网站参加了培训。2013年11月我参加了 2013年云浮市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学习了师德教育、教师发展、中小学英语三个模块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认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师德的魅力》、《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方法与模式》、《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专题课程,任务相当繁重,但我仍按时完成了。通过认真观看课件视频,聆听专家们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下自己肤浅的体会。
网络培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教师,平时工作很忙,而且还要兼顾家庭的方方面面,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确是一个困扰。通过参加每次的网络培训,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培训的好处。网络培训的培训容量大,学习时间可以自行调整,不像继续教育集中学习,时间受限制。网络培训提供质量更高、交互性更好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让我们轻松地分享到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在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等方面都有了深深地认识。要想跟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惯例,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同时,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创出自己的特色。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 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关键词: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教师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关键,可以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一、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所有教师都有权享受在职培训,“并建立工资照发的教学休假制度的建议”。世界各国纷纷颁布有关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本国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法国教师在职培训工作起步较早,制度比较先进,早在20 世纪50 年代,法国政府就提出教师在职培训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可以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1972 年法国颁布的《关于初等教育教师终身教育基本方针的宣言》明确指出: “要求在6 年内,凡不满50岁的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在职教师进修”,将中小学教师( 包括幼儿教师) 的在职培训权利以法规的形式得以保障。《继续教育立法》规定: 学前和小学教师,每年有权享受学习进修假两周; 在职业服务生涯中,可以累计享受两年的全薪进修假。
1972 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被称为“教师教育宪章”的《詹姆斯报告》,首次以官方形式对所有教师( 包括幼儿教师) 的在职培训做出规定,报告建议所有教师在每七年服务期中至少有一学期带薪培训的假期,并应尽快将此标准提升到每五年一学期。报告指出: “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有机会扩展和加深他们对教学法和教育理论的了解……小学教师( 包括幼儿班教师) 有必要增进语言艺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把对本校教师的继续培养作为其任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1998 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发《教师: 迎接变革的挑战》绿皮书。此后,英国政府又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专业发展: 支持教与学》、《英国教育法》、《合格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这些文件法规都明确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权利,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
进入21 世纪,日本2003 年修订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对工作满10 年的教师,根据其能力及经验状况提供适时的研修”,随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和中央教育审议会陆续发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等三份文件,强调要加强和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以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时还要为拥有二级资格证书的幼儿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以获得一级资格证书。
德国的教师是终身制的,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教师进修法》规定所有教师都有在职培训的义务,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那些新任命的校长、督学和新教师指导员,必须参加在职培训。在政府颁布的教师培训制度中也提出未满40 岁的教师有权带薪留职去培训机构参加在职培训,一般教师在工作满两年后可以申请教育假期参加培训,政府应该对因培训而支付的费用提供资助。
美国自20 世纪《国防教育法》颁布后,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整个改革涵盖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整个学制系统,美国政府坚信“任何教育改革最终成效都要归结到幼儿园和中小学课堂内能否拥有优秀的教师”,因此,特别重视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对提高幼教师资整体素质的作用。在《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提前开端法》、《2000 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中,对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做了多项规定,以保证教师的继续教育权利。
二、人性化的培训目标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思潮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职培训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教师本人的重视,“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教师的在职培训目的也从最初的学历达标、更新知识逐渐发展为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纵观世界不同国家的教师在职培训,目标也日趋多样化。
1. 更新知识与提高技能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教师也要不断加强继续学习,否则也会出现知识老化、技术落伍的现象,对教育教学感到力不从心,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技术。英国政府1998 年投资6 亿英镑,专门用于培训教师掌握新教育技术的能力。
2. 学历和资格提升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国家认识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已经迫在眉睫。例如,美国有些州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硕士学位,许多在职教师纷纷参加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在德国,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是终身制的,在职业生涯中如果不违法犯罪,即使从不参加在职培训,也没有被解聘的危险。但是德国政府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留职带薪培训”制度就是指教师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进修期间可以短期离开工作岗位,享有津贴福利,报销进修的差旅费等优待,进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如校长或督学等。日本《教育职员许可法》规定幼儿教师资格证分为“专修证书”、“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三种,拥有“二级证书”的幼儿教师如果想获得更高级别的“一级证书”,除了任职满五年的条件,还必须参加由大学、夜校、函授部或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培训课程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各种考核。
3. 关注教师的全面成长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也要有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创造的精神,反映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领域,在职培训的目标也不再单单是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全面的、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和谐的个性发展。例如,美国提出了“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应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英国有许多教育专家提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是“完整型”的,在知识、技能、人品、社交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日本,教师属于公务员编制,与法官一样是最受尊敬的职业。日本教师有“三高”,即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高,师资水平高; 因此在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设计规格也比较高,要求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要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还要注重自律和道德修养。
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2010 年9 月27 日至30 日,在莫斯科召开的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学前教育大会指出投资早期教育就是投资于国家的未来,“投资学前教育比投资任何其他阶段的教育都拥有更大的回报”,高质量的早期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幼儿师资队伍,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师资的专业素养培训,纷纷加大对幼儿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
根据OECD组织1995 年财政报告显示,挪威政府将年度教育预算的2% 以上用于教师培训,当年据世界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室前面的那个人”,“教师决定了美国教育的未来”,“对教师投资,孩子就有可能成功”。美国为提高幼儿园和小学阅读、数学、科学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为这些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充裕的资金,2002年美国政府在这方面依法财政投入30 亿美元资金,2003 年高达40 亿美元。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英国政府也加大资金投入以支持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999 年TESC( 英国培训企业委员会) 拨出700 万英镑用于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英国政府在1998 - 2001 年共计投入10 亿英镑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到2004 年,政府用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资金比2001 年又增加了4 倍。2003 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规定,凡是参加在职培训的教师,培训期间可享有最高达13000 英镑的培训工资和4000 英镑的培训补贴。新加坡政府也加大投入支持教师在职培训,如果有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大专课程培训学习,政府资助其5000 新元,幼儿园负担剩余的费用。
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在财政上给予资助,例如,幼儿教师参加短期培训一般都免费,长期进修的费用可以向学校或教育委员会申请,幼儿园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报销幼儿教师培训的住宿费、伙食费、差旅费等。
四、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许多国家都出台了具体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修。
1. 更新教师资格证制度
美国学者认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不是职前教育一次性造就的,必须通过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教师证书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规定教师资格证书都有时效性,必须定期参加在职培训学习换证才能任教。如阿肯色州规定教师在更新教师资格证书时需要参加60 小时的专业发展培训; 佐治亚州规定教师要保住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必须每五年接受不少于100 学时的培训。
2. 晋级加薪制度
在德国虽然教师资格是终身制,但德国政府实行了教师进修和晋级相结合的激励制度,规定凡是被任命为校长、督学、新教师指导员的教师,必须按规定参加在职培训,年度考核中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参加教师在职培训。在美国获得NBPTS( 全美专业人员教学标准局) 进修培训证书的幼儿教师可以在薪资上得到优先提升和奖励。英国政府规定凡是参加在职培训的教师,可以享受特殊的培训津贴。
3. 带薪休假制度
澳大利亚政府规定,中小学教师( 包括幼儿教师) 每6 - 7 年就有一个带薪休假期,为期一个学期,每年至少要享有5 天的脱产进修假。英国政府也规定中小学教师( 包括幼儿教师) 有权接受在职培训,如果教师连续工作满5 - 7 年,可以享受一个学期的带薪休假培训学习。
五、专业化的培训内容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要和诉求,培训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可以分为新任教师培训、10 年经验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前者主要培养新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有园内研修和园外研修两种; 后者主要侧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根据不同的培训目的和对象,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例如,有些美国学者提出了教师发展的“素质洋葱模型”,认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所具备的素质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其中动机和个性是最核心的素质,因此,在美国的教师培训中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核心品质,培训课程多涉及教师信念、身份认同和使命感。
英国政府于2006 年推出了一种新的学前教育专业标准( EYPS) ,要求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 实践能力、全面关注和服务意识、有创造力、善于自我反思等。英国教师的培训课程针对教师的不同层次和需要,分为短期课程、教育学学士荣誉课程、高级学位课程,包括基础的教育学知识和最前沿的教育研究热点,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德国幼儿教师培训追求实用价值,经常会把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设置成培训主题,由专家和幼儿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共同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发生变化,由关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转向持续发展、提高在工作中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教师的归属感,在幼儿教师的培训中也会有一些幼儿园经营和管理的课程,例如,如何建设特色幼儿园、开展园本研究等。
六、创新的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质量,很多国家在教师培训的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在培训过程中借助先进的移动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教师培训的时空局限,使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需要的知识
例如在英国,教师可以从空中开放大学( Open Learn) 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在线资源,还可以向专家教授请教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同时英国还成立了“虚拟教师中心”,把全国的学校联合起来,组成一张巨大的资源共享网,教师可以实现跨地区的交流。日本在1998 年把卫星通信技术引入到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建立了卫星通信的教育情报通信网络系统,充分利用高校的视频课堂对教师进行培训。
2. 建立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澳大利亚一项调查显示80% 的新教师认为他们在大学里学过的知识没有为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更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他们在刚刚任教的短短几周里学到的东西比大学里几年学到的还要多。因为在学校里学习的多是课本知识,实践操作不够,更没有接受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澳大利亚在教师教育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加强大学和基地学校的合作,建立了全国性的基地学校网,简称NSN,以培养在职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进行反思,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参加在职培训,近景目标是获得新理念,学习新技能; 远景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必须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因此,越来越多的培训由以高校为主慢慢转向园本模式为主,强调大学和幼儿园的联合,成立一体化的培训机构。例如,英国1972 年的《詹姆斯报告》提出著名的“师资培养三阶段”理论,把教师培养分为职前、入职、职后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完整统一的,缺一不可,其中在职培训是重点。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美国霍姆斯小组提出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DS) ,这种新型的学校把大学和中小学( 包括幼儿园) 联合起来,共同合作,融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为一体,一方面可以从大学获取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小学获取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法国的教师培训学院( IUFM) ,日本的三所教育大学也都是基于此理论而成立的新型教师培养学校。
七、发达国家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 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权利
要发展我国的幼教事业,提高保教质量,就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国家就要颁布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从资金的投入到教师培训期间的福利,都要有法律保障,从而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外部和内部形成教师进修的氛围,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2.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师培训的财政支持
教师培训离不开资金支持,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其中分配给幼儿教师培训的费用更少,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的培训,更是捉襟见肘。近年来,国家意识到学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对学前教育投资。2011 年8 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做出关于学前教育的四条决定,“十二五”期间给学前教育投入500 亿元。2011 年9 月5 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中特别指出要支持幼儿教师的培训,尤其要支持中西部地区幼儿教师培训。
3. 根据按需培训的原则,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分为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和专家型等四个阶段,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应提供不同的培训服务,例如,对新手主要是有关教师职业道德和认同感培训,对于骨干教师要更新知识和理念,加强科研能力。不同岗位的教师培训内容也要不同,园长、教研组长、班主任除了基本的教研培训,还要有幼儿园经营、管理的培训内容。中西部幼儿教师转岗培训,要侧重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低学历者着重培训文化知识,示范园的教师应侧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的培训。既要关注教师的知识需求,也要关注教师的人文需求和艺术需求。
4.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效落实《福州市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和有关会议精神,实现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我县教育改革的实施力度,全面提升我县教育质量水平。现结合我县师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连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稿)》。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培训,为全体教师提供一个及时捕捉课改前沿信息,引领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的平台,使全体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从而为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师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师训工作顺利进行,成立连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倪锦平
副组长:林新标 张振英 董学勇 刘国强
成 员:林昌龙 陈功锐 陈先羽 王 旭 林 榕 王通今 王容标 邱宝顺 魏玉平林 岩 方 群 陈 兴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林 榕
副主任:曾少萍
成 员:林 敏 陈爱惠 孙 敏
三、培训形式
1、中小学、幼儿园初级职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集中培训以理论集中学习与“研训”合一相结合形式开展(即“2+2”模式:理论集中培训2天,送教下乡集中教研片“研训一体”2天);自主学习是在进修校培训处统筹下通过学校的校本集中培训来完成(“校本培训”3天)。
2、高、中级职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培训分别根据省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集中理论培训
通过训前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困惑,捕捉教师受训需求,而后确定学年师训主题,进而聘请省市名师和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以析疑解惑,同时也作为“研训”活动的理论支撑点,真正做到“课题来自实践,理论用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实践性、实效性强的师训之效果。
(二)“研训一体”培训
1、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要改变培训模式,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达到理论培训与教师教学行为相并进,就要倡导“研训合一”的培训模式,而要保证“研训合一”培训模式有序、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⑴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事科、中教科、初教科等职能科室支持与指导下,明确“研训合一”培训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通过进修校培训处与三科室形成合力,借助督促、2 检查各教研片和基层学校开展研训活动情况,以产生师训的“向心力”。
⑵作为教育业务单位的进修校培训处、中研室、小研室等职能科室,必须树立“以研动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理念,在研训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①培训处主要起组织者作用,做好“研训”课题的征求、选定、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工作;②中研室、小研室主要起实施者作用,做好“研训”过程中授课教师的选配与“研训”全程点评、指导等工作,以产生师训的“作用力”。
⑶作为“研训”直接受益者的基层学校,必须明确“研训”是解决教师教学困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佳捷径之一,要指定专人分管师训,全程跟踪学校教师参训状态,强化“参训纪律、听课笔记、作业完成”的环节的督促与检查,以产生师训的“促动力”。
2、认真实施,扎实过程
⑴组建“研训共同体”,追求内涵价值。由片校优秀青年教师、我县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县骨干教师及进修校教研员、兄弟县(市、区)优秀教师和福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等三级层面教师组建“研训共同体”。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县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让受训教师真正感到身边名师的特色与风采,达到“即学可用、用疑可问、问则可效”的目的。
⑵确定“研训”主题,确保目标实施。①将每学年10月份之前,各教研片上报的学年教研工作计划安排中具有共性的、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活动,作为“研训”主题;②利用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参训教师对“研训”的需求和教学困惑,进而确定“研训”主题;③将教研片教研需求和需要协助解决的课题进行整合,作为“研训”主题;④各阶段考试的试卷质量分析中带有共性的教学建议与困惑。
⑶探索“研训”模式,力求扎实有效。以“研究小现象,解决真问题”为“研训”的出发点,以同学科或同年段为一次参训主体(小学语文分三个学段,数学分为二个学段),以“研训共同体”中的成员为“研训”活动的示范者、实践者、指导者,以上午学习、下午交流研讨为一个单位时间,拟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开展“研训”活动。
①课例研究:一是“一课多上”(针对同一课题通过不同层面教师进行上课、研讨;再上课、再研讨,进而升华为同类课型一定的授课模式);二是同题异构(针对同一课题通过不同层面教师采用“媒体”或“农远资源利用”与“常态”不同方式授课,而后进行研讨,升华为同类课型较好的授课模式);三是同题会课(针对同一课题通过不同层面教师进行三级会课,而后进行研讨,总结名师教学方法,学习名师精湛教学技艺),通过研讨,拉近名师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对话,分享名师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②“有生+无生”课堂:针对同一课题通过不同层面教师进行班级授课,而后再针对这一课题通过不同层面教师进行说课与片段教学示范,最后通过名师、专家针对“有生+无生”课堂实录,以“记者见面会”形式进行点评,做到现场质疑析惑,共同提高。
③集备组织:针对同一单元通过不同层面教师,就本单元的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习题(试卷)编写等方面分别阐述不同的观点,而后通过研讨,以明确如何有机整合教材、学生、课堂、社会等资源,使课堂效益最大化,以提升教师教材处理能力和试卷编写能力等。
④案例论坛:针对教师教学行为中常见的某一问题,训前一个月左右提出,让参训教师事前收集相关的案例,而后以论坛形式开展“研训”,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最后由名师或专家进行归纳性总结。
⑷强化“研训”管理,追求培训效益
①每次“研训”活动,各校分管继续教育的负责人应负责带队,做好“研训”过程组织与管理,特别是交通安全、伙食安排等方面的管理。
②参训教师应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研训”活动,踊跃发言,做好笔记,随时备查(进修校教研员或培训处人员下校调研时验查)。
③进修校培训处安排参加“研训”活动过程管理的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考勤过程管理与考勤记录,并于当天公示考勤情况。同时要检查笔记,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带队负责人沟通解决。
④人数较多的学科以教研片为单位开展“研训”活动,人数较少的学科以县为单位开展“研训”活动。
(三)校本培训
1、正确定位,制定计划
各校应充分认识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重要作用,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同时制定出每学年校本培训计划,于每学年11月6日之前上交一份进修校培训处备案(校本培训计划应附有月进度安排表)。
2、抓住热点,确定主题
作为校本培训,应以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培训重点,针对本校各学科日常教学行为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作为培训主题,组织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法研究、个人反思、教案分析”,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与“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赛课”等活动,以培养教师解决问题与个案研究能力、思维与实践能力、批评性自我反思与不断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优化管理,共同实施
⑴根据各校校本培训计划和月进度安排,充分利用进修校教研员下校调研契机,指导、参与学校校本培训活动。
⑵各校在实施校本培训计划过程中,若遇到问题时,可适时通过进修校培训处邀请相关名师、教研员进行指导,协助开展活动。
⑶每次校本培训活动均应有出勤情况、活动记录、学习笔记等材料,以随时备查。
⑷每学年结束后,学校应上缴一份活动情况总结,每位教师应根据以下内容结合“研训”与校本教研,任选其一撰写一份材料,方认可完成当年的校本自主学习学时:①听课心得;②教学反思;③教育教学案例;④教育教学论文。材料各校汇总于每学年结束(6月底)前上交进修校培训处备案。
四、管理考核
1、过程督查制度。县教育局和进修校对培训工作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对各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并作为学校过程性考核评估内容之一。
2、资料建档制度。各校应按年级或学科分类建立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各种资料档案,以便查阅。
3、表彰激励制度。由县教育局和进修校联合对培训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每学年评比一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学校评优、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等挂钩。
——冯家中心小学教师培训经验交流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扎实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息息相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教师成长需要的弊端。我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实现有效培训,我校决定改变以往按工作搭配进行培训的方法,本着以教师的成长需要为本载体的原则,不断激活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为了构建充满活力的校本教研,正确地为教师培训“号准脉”,让校本培训真正符合每一个教师的需要。学校决定构建灵活的培训方式,为教师提供一个培训的菜单,让教师自己点菜,各取所需。这个菜单如何构建,怎样构建能够赢得教师们的喜爱?为此学校开展了校本培训大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谈话等方式,我们切实了解教师对校本培训的需求。通过对大调研活动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校本培训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主动学习是培训的关键。教师培训要激发起教师“我要学”的学习动力,让教师广泛参与到培训当中,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活动的确定,同时校级培训结合教师的个别化培训,从而满足每一个教师的需要。
2、培训过程中要让教师真正参与学习与提高,必须以教师原有基础为起点,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
3、发扬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倡导教师进行共同学习与研讨。
以上结论的发现,为我们拟定“自己培训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校本培训的目的”的培训思路,制定以及构建亲近名师,走向名师的培训运行机制,为我校的师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阅读计划,提升教师专业理念
阅读滋养心灵,阅读孕育成长。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引领广大教师喜欢阅读,善于阅读,又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学校经过多次研讨,确立坚定了促进教师有效阅读的思路:把工作重点从调动教师阅读的内驱力着手,激励教师主动阅读,在阅读中丰富专业理念。
1、发掘典型教师,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的身边,有很多爱读书的典型,发掘这些典型,并适当放大,让每个教师都从羡慕到仿效,做到以典型带动全面员阅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将教师的阅读培训工作做的更扎实有效。
(1)建立优秀成果奖励、通报制度
对能够主动学习,发表作品的教师,学校第一时间下发通报,并在奖励机制方面大力倾斜。用成功,点燃每位教师的阅读兴趣。
(2)骨干引领,团队参与投稿。
我们发挥教研组长等骨干教师的特长,组建团队,引领教师主动参与到报刊、书籍的征稿活动。我们先后参与了《班级管理原规则》、《班主任之友》、《山东教育报》《金色少年》等多家报刊的征稿活动,取得了良好不错的效果,从而也参与中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
2、以漂流阅读,扩大阅读辐射面
为了增加阅读的辐射面,鼓励教师多读书,我校分学科组组建阅读爱好团队。团队成员各自精选优秀教育著作,人手一本,一个月内必须读完,然后组内交换,我们称之为漂流阅读。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按照“摘记+反思+建议”的形式,做读书笔记。每周选择优秀读书笔记打印,在每周二的阅读心得交流会议上交流,分享读书体会。目前,阅读爱好团队的教师已经将《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等读完,团队成员总计留下了十余万字的读书心得。
漂流阅读,增大了热爱阅读教师的辐射面。在“以点带面”的机制引领下,教师的读书氛围更浓了。学校里,教师间,弥散着浓郁的书香。业余时间,主动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多。寒假前夕,部分教师主动推荐学校购买《第56号教室》《窗边的小豆豆》《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等书籍,供教师假期阅读学习。
3、开展以读书推介活动开展,丰富阅读智慧
为了让教师在读书思考中收获教育智慧,获得主动发展的动力,学校开展了“探究式”的读书推介活动。首先由各教研组汇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上报学校,再由学校每月精选一个普遍性问题,公布出去。然后,教师广泛阅读教育书籍、上网学习,把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解答问题的先进理论整理出来以备推介,学校要求在文章开头说明推介理由,在文末写上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最后,优选优秀推介材料,打印成册,发放至每位教师人手一份,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学习、交流体会。
在一个学期的读书培训活动中,我校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探究式读书活动过程让教师在思考中收获教育智慧。
三、直面名师课堂,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新学期初,我校在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时,认真总结了几年来的培训经验,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华而不实的弊端:如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化,课堂提问不当,课堂中过分的激励与表扬等。反思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在教师们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榜样的引领。为此,我们想到了学名师,确立了“直面名师课堂,争做名师”的培训思路。
1、选好理论支撑点。我们精心为教师挑选了《名师精彩课堂教学实录》和《施教先施爱——名师解读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等书籍,确保人手一册。
2、以活动促学习。要求教师先细细品读《实录》,深入解读名师课堂教学的精髓,在每周一次的“名师课堂解读”活动中交流,共享名师的教学智慧和先进教育理念。在学名师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学名师经验交流”、“我的名师课堂”“同课异构”等展示活动,引领教师将课堂理念与教学智慧在实践中升华。
3、挖掘身边典型。我校针对性地开展了“亮点推介课”活动,注重发现自己身边的“名师”。由校委会及教研组长组成调研团队,不定时地深入教师课堂,以发现教学亮点为主要目的。哪怕这个亮点很微小,只要有价值,有值得推介的必要,都会在每月一次的“亮点推介课”上予以推介。我们这样认为:身边教师的教学亮点也许才是教师成长的最好营养。亮点虽小,但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辐射点,辐射点越多,教师离名师的距离就会越近。
4、丰富、拓宽视野。我们引领教师“走出去”,派出了我校语文教师到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一对一”跟踪学习,与指导教师一起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形影不离接受优秀教师教学熏陶,切身体验优秀教研团队的教学与教研氛围。
四、参与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网络是一座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借助网络,教师可以结识名师,亲近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前卫的典型做法。
我校结识了“全国十佳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并参与了郑老师创建的“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研究” 网络研讨团队,学校成为“班级自主化管理”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实验基地。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制度:
1、团队成员每周一按时参加群内学习研讨活动,积极参与研讨,发表
看法,提出班级管理中的困惑。
2、成立“冯小自主化研讨群”,每周认真完成群内的作业,并成立“冯小自主化研讨群”。每位教师要将作业按时上交团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确立每周三中午召开团队研讨会。一方面交流网上研讨的收获及困惑,另一方面展示优秀读书札记、校内精彩研讨、实验日志和优秀作业。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自主化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高度。
班级自主化研究促使团队的教师无声地成长起来,他们的班级管理更加高效;自主化管理促使实验班级的学生也悄悄地成长起来。是网络这个优秀的平台,搭建了我校教师与郑老师的连接,更搭建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经验的连接。拥有这样的成长机会,何愁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悄然提升呢?
后来,我们又组织12位教师参加了张玉乐老师的研究团队,成为张老师“思
维完型研究”的第一个学校实验基地。目前,团队教师正在学习思维完型理论,第二学期将在教学中运用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促使教师在思考中凝练教育智慧。读书,研究,激励着教师们主动成长。例如我校的曹新燕老师,仅仅一个学期,就在《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求知报》《拼音报(教学版)》等著名报刊发表文章十二篇;在《实践新课程课堂视点丛书》中发表作品三篇;参与编写了《学生学习原规则——好学生的八大铁律》一书,还有更多教师也发表作品。
一、关于实施农村校本培训的构想
⒈要明确校本培训渐进性发展目标
理想的校本培训应具有较高的现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其作用一方面通过培训使教师获得主动学习和不断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培训, 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发展, 树立学校的更美好和富有特色的形象。这里谈到的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不断发展, 正是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而这种发展, 是遵循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循序渐进, 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和教师,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 确定渐进性发展目标, 目标的表现形式, 应该明确地通过具体学校管理状况或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表达方式呈现。
⒉要强化中小学校长的校本培训意识
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对学校工作有最终决定权。一个好校长, 应该作风好、业务精、会管理, 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掌握校本培训的过程与方法, 带领本校教师学习成长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要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必须让校长先行一步。没有校长的引领、支持, 就没有校本, 更不会有校本培训。
农村学校校长的素质需要在校本培训实践中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开展, 第一个要被“推下水”的是校长。只有校长提高了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操作, 以及培训评价的相关方法, 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要让他们理解校本培训和集中培训的关系, 校本培训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关系, 强化他们的教师校本培训意识。
要帮助校长们认识并解决校本培训中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 如当前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 教师成人化, 个性化方面的特点, 关注发展, 关注情感等。
培训效果的反思与评价是保证培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对培训的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综合价值判断, 是一种管理措施, 也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引领校长们特别关注。
⒊要打造校本培训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发挥着专业引领和传、帮、带的辐射带头作用, 是校本培训启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首先依靠培养骨干教师来启动。各学校要依据赛课、说课、评课和平时的工作业绩、师德、科研等环节的考核来选拔骨干教师, 每校至少2—3人, 县级培训机构对他们采用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为全县校本培训的开展奠定基础。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他们的辐射作用以及开展校本培训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他们的成长有其客观规律, 实践证明, 骨干教师是干出来的, 不是训出来的。骨干教师的价值正是通过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技能,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实践智慧而体现的。对于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 我们采用四结合培训模式, 即理论主导、实践主体、科研引线、评价考核, 培训形式主要为参与互动、理解掌握、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操作, 如何开展微格教学, 如何提高说课、评课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
⒋要确定好校本培训的菜单式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整合, 是在调查教师学习需求的基础上, 根据全体教师的共性和部分教师的个性来确定的, 选择培训内容, 形成培训菜单主体和菜单组合, 供不同需要的教师选择, 菜单主体:新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技能训练———自我研究教学———教学评议———教学研究, 菜单组合体现在菜单主体的不同环节, 学习内容的差异和学习结果的差异上。如:“新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环节, 不同的教师对理论的需求不一样, 可以有所侧重。“教学技能训练”环节, 根据教师的自身条件, 可以各有所重。对学习结果的需求可以实行不同的标准。比如, 教研活动是普及性的, 对所有参训教师来讲都应积极参与, 是权力, 是义务;科研活动是提高性的, 要求每个教师培训后都从事科研是不现实的。
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只有付之于实践活动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并且在方式上要突出多样性, 体现开放性和主体性, 并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 不同学校、教师, 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实施“培二提三保四”战略。
培二:培养20岁左右新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以老带新, 合理组合,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指导形式, 帮助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 二年站好讲台, 三年作出成绩, 形成战斗力, 逐步进入骨干教师行列。
提三:提高30岁左右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铺路子, 厚底子, 压担子, 设台子”等形式, 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保四:不断更新40岁以上中老年教师的知识、观念。减缓他们的经验老化速度, 保证他们终身学习的持久力, 保障他们的指导力。
二、关于农村校本培训的实验探索
我校研究校本培训的两个省级规划课题, 在立项研究的同时, 根据城区、乡镇、山区的不同特点, 选定了7所小学, 5所初中, 2所高中, 共14所中小学作为实验校, 各实验校开展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为全县400余所学校7000余名在岗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示范性研究。
两市镇一完小, 构建自学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 即新手阶段, 高级新手阶段, 胜任阶段, 熟练阶段, 前专家阶段。各个阶段以教育教学为载体, 以反思策略为手段, 探索“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具体来说, 新手阶段———运用微格教学, 反思课堂行为,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高级新手阶段———运用个案学习创新, 反思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胜任阶段———运用案例反思法, 反思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论观点;熟练阶段———运用主题答辩式评课反思法, 顺畅地把握行动中的反思;前专家阶段———运用教学课题化反思法, 反思成为一种自学行为,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构建“知识积累———反思归因———经验反思———实践验证———再次提升”自学反思培养模式, 通过研究, 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 并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反思习惯, 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自学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
两市镇三完小, 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学校日常教学和研究为依托, 以各种具体的实践问题为抓手, 以课例为载体, 努力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机制, 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科优秀课例设计与案例研究;各科课堂实录及课例反思的撰写;各类课型优秀课例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课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以课例为载体, 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成长模式。通过课例研究和优秀课例评价体系的构建, 使教师从原有经验出发进行基于案例的唤醒与反思, 不断对原有经验加以重构, 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牛马司镇中心小学, 开展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还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重点研究三个方面: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在研究中师生齐动员, 树校风、炼学风、正教风, 从校园风气的养成抓起, 做到寓养成于教学之中、寓养成于管理之中、寓养成于活动之中、寓养成于师表之中、寓养成为家庭之中、寓养成于社区之中。这种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是对教师校本培训的一种创新。
两市镇二中, 探索城区初中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 教师通过参与教改活动, 在教育科研项目中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 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在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 有意识地自我规划, 谋求最大程度地自我发展。研究新课程理念培训、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校为本的研讨活动、教学论坛的新思考、名师在校本培训中的引领、校本培训的发展性评价方法。通过研究, 指导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校本培训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促进教师在经验中学习, 在反思中成长, 在研究中提高, 将校本培训模式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 成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杨桥乡杨塘中学, 探索乡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将校本培训模式分为“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研修”五个研究模块, 创建有效学校, 形成学习共同体;培训有效教师, 启动名师工程;探索有效教学, 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有效技能, 打造教师品牌;实现有效研修, 学会自我学习和自主研究, 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管理融于一体。注重实效性培训, 将实效性分为有效性、高效性、魅力性三个层次, 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农村高中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 与本省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省级名牌学校, 实行联合办学, 成为卫星远程合作学校, 实行教学同步, 资源共享, 把名校课堂引入到农村高中的教学课堂, 这一举措对改变过去教师校本培训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现状, 创造信息化校本培训模式, 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邵东七中和邵东十中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邵东七中, 开展依托远程教育进行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研究。一所农村高中,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当地经济落后, 招生压力大, 学校中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 教学经验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选择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成熟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自2006年以来, 学校与长沙市长郡中学结盟, 开办长郡直播班, 师生领略到知名教育品牌的迷人魅力。对此, 邵东七中进行了开发研究。理顺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的关系, 探索远程教育在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校本培训, 构建农村高中依托远程教育进行校本培训的模式, 并借鉴学习支持理论, 尝试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模式, 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增强课堂驾驭能力为研究的核心内容, 进行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探索新策略开辟新途径, 通过专家引领、经验交流、个人自学、课题带路、比武拉动的方式, 开展一系列具有实验性质的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教师校本培训的质量, 提高教师信息化专业素质。
邵东十中,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教育日趋信息化, 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中成为新的视点、新的挑战。邵东十中顺应这一发展潮流, 尽快更新教学设施, 自2007年开始与长沙一中利用网络联合办学, 共享教学资源, 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设计子课题并有效实施, 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切入点, 倾力关注他们的成长, 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造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独立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 使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高效整合。 (2)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 培养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合理规范使用软件平台, 构筑博客、论坛、素材库等资源丰富的教学平台。
【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师职务培训探索】推荐阅读:
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探索11-12
教师职务评聘06-07
教师职务晋级方案05-28
高、中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07-15
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11-14
中小学教师职务考核表06-20
苏州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