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共10篇)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 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课时计划: 1课时

教法设想: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环节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g)

粗犷(guǎng)

绿茵茵(yīn)静谧(mì)吝啬(lìn sè)高邈(miǎo)莅临(lì)咄咄逼人(duō)(2)词义

静谥:安静。高邈:高而远。

莅临:来到,来临。造访:拜访。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作者名片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抒情与思考》《温暖的情思》《写在早春的信笺上》《生命的快乐》,翻译诗集《叶赛宁抒情诗选》,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表现了春雨的美丽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

2.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乐)【交流点拨】《四季的雨》一文歌咏对象“雨”时,即描写“四季的雨”,但作者却不以“四季的雨”为题,这是因为“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则充满灵动,赐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三 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读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很喜欢雨的,他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通过四幅雨景图表现了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在这四幅图画中我最喜欢第一幅——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欣赏它。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春雨图”部分。(配乐,小评,一语带过)

1.问: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交流点拨】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2.问:所以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凭生活经验谈)【交流点拨】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所以不仅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喜爱它、感谢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的雨”和“雨的春”。

3. 问:那么,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交流点拨】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4. 问: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也就是怎么写的)说出你的理由(好在哪里)。(学生思考、发言)

①树: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交流点拨】“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较,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5. 下面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再带我们走进作者营造的美妙意境,让我们共同沉浸其中吧(音乐起)多美的文字啊!透过这美的文字我们更感受到了雨的春季那美的意境。

【交流点拨】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春季。雨的春季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借春雨点染了整个春天,一支生花之笔借春天写活了万物。美丽的春天被作者用美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通过分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领会了“春雨图”的语言美、意境美,下面请大家也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夏雨图”。(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老师简单点评:热烈粗犷)

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 作者抓住不同季节雨的特征,从形、声、色、味等角度,以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从而抒发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2.拓展延伸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四季的雨描写得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也来写一种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只要能语言优美、描写形象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学生写,读3-5个,略评)

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安静、沉思冬雨:自然、平静赞美喜爱之情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篇2

课文《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四种具有代表性事物的描写, 展现了一年四季的特点。诗歌分四节, 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 优美流畅, 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

设计理念:

教学本课时, 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刚刚告一段落, 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来认读课文, 且对四季的特征有所了解, 所以教学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四季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课堂上则以读代讲, 图文结合, 理解、感悟四季的变化, 激发学生想象, 在有创意的阅读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 认识“口、禾、雨、月”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 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入课题

1. (课件展示四季美景) 今天, 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季节的美景吗?

2. 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 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四季》。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 课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了四季的迷人景色,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 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感知内容, 随文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音节, 还可以问问同桌的同学。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熟。

2.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并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准确。

3. 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 情景识字

1.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学生说出图中所画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生字。

2. 出示“图、秋、雪、肚”4个带拼音的生字, 要求学生读准确后将这4个字的偏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并说出这些偏旁的名称。

3. 指名读生字。

4. 去掉拼音读生字。

5. 打乱顺序认读生字。

6. 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7. 练读生字。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竞赛读、打乱顺序读。

四、学习课文, 感知四季特点

1. 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一读课文, 再说说读完课文后自己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最后选择一个季节说说自己还了解这个季节的哪些美景。

2. 学习春季部分。

(1) 小组齐读课文的第1小节。

(2) 读了这节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

(3) 学生汇报:春天来了, 小草发芽了, 树也穿上了绿衣裳, 小草高兴地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4) 学生再次读课文, 感受春天的美丽怡人。

(5) 你还可以从大自然的哪些变化知道春天来了?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小组派代表发言。)

(6) 春天真美呀, 你能美美地读好描写春天的这一小节诗吗?

3. 学习夏季部分。

(1) 出示夏季图。指导观察:小青蛙站在圆圆的荷叶上, 他们正在说着悄悄话, 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2) 学生看图后朗读第2小节。

(3) 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 夏天来了, 池塘里的荷叶长得非常茂密, 他骄傲地对青蛙说——— (学生齐读) 我是夏天。 (教师引读) 夏天来了, 荷花开得非常美丽, 她自豪地对夏天说——— (学生齐读) 我是夏天。 (教师引读) 夏天来了, 池塘里清澈的水微笑着对夏天说——— (学生齐读) 我是夏天。

(4) 师生对读, 感受夏季美景。

(5) 还有谁知道夏天来了, 大自然会有哪些奇妙的变化? (学生交流。)

(6) 过渡:送走了炎热的夏天, 告别了荷叶、荷花、池塘、蚂蚱……大自然迎来了金黄色的秋天, 在丰收的季节里, 农民伯伯会欣喜地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3小节。

4. 学习秋季部分。

(1) 学生自由读这节课文。

(2) 为什么谷穗会是弯弯的?文中还写到他鞠着躬, 鞠躬这个动作是怎样的?谁来表演这个动作。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 谷穗长得沉甸甸的, 他的心情怎么样?怎样用朗读表达这样的心情? (学生感情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3) 想一想:秋天里, 还有哪些农作物也成熟了?果园里会有哪些喜人的变化? (学生自由表述。)

5. 学习冬季部分。

(1) 过渡:如果说春天充满生机, 夏天热情似火, 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那冬天会带给我们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4小节。

(2) 哪些同学喜欢冬季?请站起来读一读冬季这一节。

(3) 冬季来了, 天气会有哪些变化?在北方还会下雪, 小朋友堆起了雪人, 你看, 课本上的这个雪人怎么样?从哪个动作我们知道他很调皮? (从他“大肚子一挺”就知道了,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 感受雪人的调皮、可爱。)

(4) 请喜欢冬季的同学模仿雪人的动作读一读这小节课文。

6. 小结:

春夏秋冬景色各异, 各有迷人之处, 它是大自然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要珍惜它们。现在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课文, 把四季的不同美景读出来。

7. 指导背读课文。

(1) 四季真美呀, 让我们把不同季节的特点牢记在心中,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背诵出来。

(2) 指名分季节背;分小组轮流背。

(3) 全班同学看提示背诵;个别表演背。

(4) 最终把整首诗歌背诵完。

五、巩固识字, 指导书写

1. 出示“七、儿”两个字, 认读。

指导观察: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 这个笔画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笔画“竖弯钩”。 (教师示范该笔画折角运笔的方法, 提示转弯处要写得圆润。学生先描红, 再自主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 出示生字“九、无”, 认读,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六、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1. 课件出示有关四季特征的图片,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谈谈季节的特点和发生在这个季节的趣事。如:蝴蝶、蜜蜂、桃花、知了、成熟的苹果、葡萄、梅花、北风等。

2. 学习了这篇课文, 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 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心中的四季。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篇3

【关键词】语文;四季;精彩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都是极好的“苗子”。我们要为他们打造丰富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要给他们精彩而生动的语文课堂,让他们保持赤子之心,感悟四季的轮回,懂得生命的珍贵,领悟人生的意义,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不断提高语文修养,爱上语文。

一、创设情境,温馨之“春”

情境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创设各种生动、贴切的情境已不是难事。从激趣的角度出发,我会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或者角色扮演情境等,以此来唤醒小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他们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感受温馨的“春”,由表及里,启迪小学生的智慧,让他们透过文字来领悟文本的细腻情感,让教学充满学趣,“育人以情”。

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的教学中,在《少先队队歌》中,大屏幕上出现了去年植树节的画面,大家排着队整装待发。画面切换,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正热火朝天的植树,有的扛着树苗,有的挖坑,有的挑水,还有的一起踩土……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到这个情境中,被深深感染。于是,在轻快的音乐伴奏之下,学生齐声诵读“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学生们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学生发自内心地喊出:我们要让荒山野岭披上绿装!这就是情境教学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激情之“夏”

在人本理念之下,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一个接一个关联的“任务”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协作互助,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激情、饶有兴味的“夏”日课堂,点亮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为交流探究问题,更会增进彼此的情感,还会提高个人的素养,实现对自我的突破。

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走进荷花,让学生分小组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本小组的荷花档案。第一小组的学生交上了一份非常精彩且专业的档案报告,里面写 道:荷花——又称莲花、菡萏、芙蕖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全身都是宝,可以入药,可以食用;其花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人称道。第二个小组则交上了一份趣味报告,里面写道:荷花是中国人寄托情感的花——六朝时采莲节花卉,采莲曲是传统的歌舞之一,很多年画都会画上“连(莲)年有余”,日常用品和衣物上的常用装饰花纹等——荷花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看来,学生给我们的惊喜还有很多。

三、延伸课外,收获之“秋”

小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而语文课堂的外延也是无限的。很长一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从课堂到课下,内容单一且机械。而我要做的突破就是让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夯实基础,在课后适当延伸,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且有一定层次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或者给学生布置相对开放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鲜活的语文信息、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收获于金“秋”。

在《秋姑娘的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首诗,在欣赏了秋景图片,讨论了秋的味道后,很多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我给大家布置了实践仿写题——仿照“一封写给(对象),(叮嘱的话)”。例如,一封写给冬眠的熊,让它们把树洞堵好,别让寒风吹进。如果要让自己的作业独一无二又真实动人,每个学生都要去代表秋姑娘写信。学生们欣然接受了挑战,去课外、去大自然寻找灵感。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一封写给上学路上的学生,别忘了多穿件衣服,天就要冷了。正是得益于课外。

四、组织实践,纯美之“冬”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愿意去做的事情。正所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为了让小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共享学习的成果,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搜集资料、调研问题、探究现象,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真正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个纯美之“冬”。

在《冰花》一课的教学中,这篇短短的文章触动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纯纯的童真和融融的温暖,也将记忆中有关冰花、雪花、冬天的片段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关于“你印象最深的冬天趣事”调查活动就在我们班展开了。这次活动拉近了大家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的小组的学生采访了自己的爷爷——滚铁环,一种别样的游戏,了解到了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有的学生电话采访了高年级的学姐——一次难忘的冬泳比赛,他们之间有了共通点;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家人调查了一遍后,得出结论,冬天也会有很多趣事发生……

总之,四季是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春天,绿草如茵,学生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夏天,花红柳绿,学生明白了努力的作用;秋天,硕果累累,学生明白了收获的内涵;冬天,白雪皑皑,学生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盈心灵,发展个性,收获四季,健康成长。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篇4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的能力。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在广东,雨对大家来说不会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春天有漫长的梅雨,夏天有伴随着台风席卷而来的暴雨,秋天有渐凉的秋雨,冬天也有飘飞的冰雨。但同样是雨,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是呈现不一样的景象,这一节课就带大家来看看在“抒情诗之王”刘湛秋的眼中四季的雨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被称为“抒情诗之王”

三、自主探究

1、文章开头,作者便用到“她”来指雨,雨在文中更像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而四季之雨,“容貌”是有差的,“性情”也是各异的,请找出相应的文段,试着概括文中四季的雨分别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如果将雨比作人的话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春——清纯、娇羞的女孩,朦胧而清新——树睁开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万物对春雨的疼爱)

夏——青春飞扬的少女,热烈而张扬——你还来不及思索,豆大的雨点就打来了;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带动万物的欢腾)

秋——端庄、沉静的妇人,深邃而成熟——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陪伴着你的夜梦

冬——历经沧桑的老人,恬淡而从容——清冷而柔和,像一副干净利落的木刻版画;盖上柔软的雪被

雨的四季——人的一生

2、作者对四季的雨的爱恋实质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各个阶段激动人心的美丽的珍视

四、合作交流

1、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2、作者是怎样刻画四季的雨的形象的?勾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四季的雨的形象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__(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描绘了_____季节的雨_________的特点”表述出来。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

调动感官显色彩巧用修辞绘神韵按照顺序层次清融情入景巧抒情

五、延展应用

1、品味与秋日相关的诗歌,试着用这节课上所学的写景手法来写你所观察到的秋日。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秋歌——给暖暖》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琼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都留下了

《秋日》里尔克北岛译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雨的四季教学随笔 篇5

久违的课堂,久违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重新站在这三寸的讲台,不安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平静。喜欢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感觉。《雨的四季》是一篇散文,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篇6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能力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教学设计:

1.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重点)

3.赏析本文的语言。(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教学新课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明确: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3.如果把“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明确: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命力。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

(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

(3)融情于景。

1.朗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篇7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2课《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文本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是每个独特的生命表现自己的场所”。诗歌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并有所感悟。

三、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整体感知阅读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感受,首先去体验作者所创设表现的四季特征。然后,以“一季”为点,以仿到创,提升原有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韵味与语言的美感。最后,以点为面,引导学生在再读诗歌的基础上,再度创造,再次超越文本。(其实,我的设计过程与思路就是从读到写、以仿到创,三次与文本碰撞,并提升、超越文本。 (1) 把诗歌改变成儿歌。 (2) 以“春”季为例,创作诗歌。 (3) 以全文为范,创作诗歌。)

四、教学流程

(一)让心灵接近美

当我把这首小诗念给学生听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我念起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早就会读、会背了。其实学生是十分喜欢这样的小诗的。我就用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最喜欢的季节的段落,并把它读好。从抽读的情况看,学生已经内化了诗歌的内容,读起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这样师生一起仿编儿歌就顺理成章了。我和学生一起把小诗改编成儿歌:草芽尖尖,我是春天。荷叶圆圆,我是夏天。谷穗弯弯,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我是冬天。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做起来。这时,学生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雪人大肚子一挺”一句,学生也挺起了肚子,一摆一摆地,左右走动。学生的心灵已经接近了诗歌的内在美。诗歌的美与学生的心灵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评析: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用朗读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师借助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带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去体验并读好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读好课文,更应有所超越,并有师生独特的见解。诗歌改编成儿歌可谓是对文本的一次碰撞,能产生文学的火花。

(二)让心灵去寻找美

我随机根据学生的朗读表演,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重点理解与体会,并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图片有禾苗、田野、大地、花朵、小鸟、风筝、青蛙、河水、蝴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发现了什么?我随意根据一幅图片编出了一首小诗:

禾苗青青,

他对大地说:

“我就是春天”。

这下子学生更来劲了,纷纷举手。

生:小草摇摇,

他对风儿说:

“我就是春天。”

生:蝴蝶飞飞,

他对花朵说:

“我就是春天。”

生:青蛙哇哇,

他对田野说:

“我就是春天。”

……

评析:从学生所编的这些诗句来看,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积累欲望是比较强的。学生能模仿创作出这样的诗句,说明其已经寻找到了诗歌本身的美,体会到了诗歌本身的韵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提升了文本所蕴含的内容,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让心灵去创作美

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与图片,让学生把生词卡上的词教给大家,把图片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我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词卡或图片,像刚才一样用诗歌的形式说出来吗?”于是学生以课文为示范,你一言我一语,一首首生动有趣的诗歌诞生了。

生:花儿朵朵,

他对蜜蜂说:

“我就是春天。”

知了知了,

他对大树说:

“我就是夏天。”

玉米黄黄,

他对农民说:

“我就是秋天。”

北风呼呼,

他淘气地说:

“我就是冬天。”

生:风筝翩翩,

他对白云说:

“我就是春天。”

西瓜甜甜,

他挺着大肚子说:

“我就是夏天。”

秋风飘飘,

她跳着舞说:

“我就是秋天。”

灯笼高高挂,

他高兴地说:

“我就是冬天。”

……

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有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小作者在编诗歌的情境中,不但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品味诗境、体验诗感的基础上,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激活了作为“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课后反思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这一课时,我觉得学生对诗歌理解、体会朗读、识字教学这几方面基本能掌握。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三次与文本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提升文本,使学生在原有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这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同文本的一种对话与沟通。

“雨的禅声”讲评 篇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雨天,小沙弥问老和尚:“师父,好些人的生活都磕磕绊绊,一点也不顺利,我想着就难过啊。”老和尚便带他来到屋檐下,问:“你说雨有声音吗?”小沙弥笑答:“当然有!”老和尚却淡淡地说:“雨本无声,可它落下来时,砸在了屋檐、雨棚和窗户上才有了声音。所以,你听到的不是雨声,而是它砸到东西后发出的回响。”小沙弥听了,点头称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

孤立地看雨是否有声,可以从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角度去解读,也可以从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的角度去立论。但是,老和尚这番启人深思的话绝不是仅仅为了抽象地说明一个哲学原理,而是要去打开小和尚的心结,去启迪他的智慧。

雨砸在外物上,才发出声音;别人的生活,落在自己的心上,也就有了喜乐。换句话说,磕磕绊绊的生活虽然坎坷,但原本与难过无关,只是落在了小和尚的心里,使他的心沉重起来了。从这个角度,材料可以立论:看淡生活的挫折;保持内心的淡定;心外无物;不可庸人自扰。

但是,还有一种理解:生活发生了磕绊,才有了回响,也即有了意义,有了价值,给他人以回味。这样看来,挫折和磨难是让生命生动起来的要素,是成功的条件。总之,无论是看淡挫折还是勇于面对挫折,都是老和尚传递给小和尚的人生与智慧的启迪。

【作文示例】

花开有声

杨胜云

闲花落地听无声?我们“听”到的,是花落。

清晨起床,院子里的月季开得甚是娇艳。然而你却没有听到,昨夜,它嘶吼,叫嚣,冲破根、茎、花苞的束缚时的挣扎之声,一夜的努力,都在别人欣赏它时归于宁静。

生活也正是这样,你只看到别人的荣誉和自己的受罪,却未曾看到那赫赫盛名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中国雕塑大师张充仁在国际上特别是法语界称得上是声名远播。而19世纪30年代,为追求艺术造诣,他独身一人远赴比利时学习。异乡的生活总是很艰难,不只是经济困窘,更是因为那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无非是“单眼皮、长辫子、吃狗肉”的半野蛮的形象。然而历经无数白眼与嘲笑,张充仁坚持以漫画形式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现实,与埃尔热合作创作《蓝莲花——丁丁在中国》连环画,让世界客观认识中国。他的艺术作品影响了几代欧洲人,尽管还不完全为国人所熟知,然后,谁能否认一代他艺术大师的盛名?

也难怪人们常说成功的精神远比成功有意义,而正是这些磕磕绊绊,造就了成功的精神。

小沙弥为人们生活的不顺利而烦忧,而老和尚却用雨本无声的道理启迪他。雨本无声,砸在窗中、屋檐上才有了声音,经历了痛苦的洗礼来宣告自己的存在。正如居里夫人饱受病魔缠身的苦恼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痛苦使成功有了坚守的质地。

还记得那个卖茶女孟乔波吗?20年前,14岁的她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摆了小摊,卖茶十年间,行人走了又来,朋友新了又旧,严寒酷暑,可她仍在卖荼。一样的吆喝,一样的味道。又十年,全国都有了她的分店,她已将茶卖到了新加坡。多少年的风霜雪雨,终于在坚持与努力中走到了明媚春光。

正如那美丽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她盛放时的娇艳,只看到她的凋零时的枯萎,却未曾听到花开时的碎裂的挣扎的声音。

徐志摩曾说:只要春风还在,我便热烈绽放。有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梦想的追求,才会有不惧磨难的勇气,那热烈绽放时的花开之声,铿锵悦耳,令人感动。

有人说,闲花落地听无声。可是我想说,花开有声,涅槃而生。

[点评]

一是巧妙转换,比喻合理。习作将“雨声”转换为“花开的声音”,以“花开”喻成功,以“花开的声音”喻指成功经历的坎坷挫折,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启人心智。

二是结构流畅,自然圆润。习作以“花开的声音”为主线,首尾呼应,贯穿全文。习作叙议结合,段落虽多而层次分明,事例与论证交融,读来清新可人。

何处染尘埃

余怡

六祖慧能曾题偈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心中所想决定了你的境界,你的境界决定了你的視界。

“90后”小伙余佳文,不是富二代,却已成为拥有百人团队的总裁。凭借一款爆红软件“超级课程表”,余佳文成为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当然,这样的成功来得并不轻松。在别人都在边学边玩时,他要兼顾学业和事业,没有节假日,没有课余时间,没有游戏娱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当记者提问:你是否会因为大学没有好好玩而后悔?他说:每个人对玩的定义不一样。我认为做自己快乐的事就是玩。这样平衡的心态成就了余佳文的成功。

同样年轻的温州姑娘何穗以其精致的五官、大气的台风逐渐成为时尚界的宠儿。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坦言自己在接受这一切时欣喜若狂,但随即理性占了上风。她和余佳文一样,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宠辱不惊。她认为自己还有不足,没有急功近利,所以保持谦逊的姿态,行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东方之美。

因为心无杂念,所以淡定从容;因为心有所欲,所以谦虚努力。抛却一切表象,你看到的最纯粹的东西就是你的内心。

然而,很多人的内心,总容易被外界扰乱,最容易受到物欲左右。小和尚以为落雨有声,殊不知是他的内心并不平静。剥落这些心灵的杂音,痛苦的心灵才能回归平静。当巴金拿起笔,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以笔为刀,切割自己的内心,也就把“文革”依附在自己心灵上的毒疮和脓血割除,为一个民族清算历史。这样的心灵,才是最纯净的本色的。

想起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一句话:“如果岁月终将在你的脸上刻下皱纹,那么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古人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则印第安古谚曾说:“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行走得太快的人们,请整理好自己的灵魂,让行走的步伐,合上灵魂的节律,面对万物的招惹,心如磐石。

[點评]

一是立论有深度。开头引用一首名偈,引出中心观点:心中所想决定了你的境界,你的境界决定了你的视界。习作深入论证了心与物欲的关联,带有较强的哲理色彩。

二是事例新鲜,引用丰富。余佳文和何穗的事例,包括《中国合伙人》的台词,都是比较新颖的,而文中大量的引言,既贴切主题,也显示了作者的阅读面之广。

人生如逆旅

章 恒

半世浮华敌不过一生岁月的坎坷,沧桑洗尽的容颜是最美的。——题记

雨本无声,我们听到的并非雨声,而是它掉落人间的回响。正是这回响,使得来来无声的雨点有了韵律。人生本是一张白纸,坎坷岁月让它泛黄,褶皱,让它有了自己的颜色,书写了自己的故事。

逆境让人生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回味。生活给了我们困难,我们便有了机会去磨炼自我,挑战自我,去追求梦想,赢得人生的精彩。

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早年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与主流的犹太教理论产生了抵触,因而他的言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他努力地探索,试图找到能使人认同他观点的依据,可每次都被人们排斥。就这样在反对声中,他坚持了几十年,最终被世人所认同。迈蒙尼德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生命中的挫折并未将我击垮,反而让我的人生充满了精彩;我相信一路平坦走来的人们只能平淡地步入未来,虽然没有遗憾,但也没有多彩的回忆,没有精彩的未来。

逆境是使人强大起来的力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中的坎坷和挫折从来都是强者试验身手的外力。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的阴郁。在作曲家视为仆役的时代,他在世人的冷嘲热讽中,谱写了况世佳音。拿破仑在同学的排挤与教官的不屑中倔强成长,最终脱颖而出;弗格森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带领球队创造辉煌,让“红色帝国”成为每一位球迷心中不灭的梦想恒星……他们不为生活的磕磕绊绊而抱怨不休,那些打败不了他们的敌人却使他们强大起来。

人们越是深陷困境,越是敢于直面挫折。羽蝶灰烬破茧,凤凰浴火重生,逆境中的成长让人生充满精彩。三毛在失去了丈夫荷西后,获得了对生命的彻悟,她说:“不要畏惧什么,你所畏惧的只是自己的内心。”她选择了勇于面对,独自面对,心灵的坚强也伴着他的撒哈拉的故事传遍世界。

轻云洒下泪滴,洗却浮尘,半生荒凉,其实是上天最美的回应。

人生如逆旅,人生本精彩。

[点评]

一是结构明晰,层次井然。习作主体部分提出了两个分论点:逆境让人生多彩,逆境使生命强大,从不同角度辩证论述了逆境的积极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雨的四季散文 篇9

雨的四季散文一

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跟雨有关的节气都在春季:“雨水”和“谷雨”。据我回忆,当年我们中学《农基》课的老师是这样解释的:“雨水”表示立春之后下雨天气多了起来,以满足万物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而“谷雨”季节,正当稻谷等农作物播种的时节,降雨天气也比较多。不管怎么说,春天的雨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需要的!正如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杨柳青,深夜雨。”如果没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春天就不会如此美丽灿烂了!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个不停。……”

如果以一年四季喻人的一生,春天就是成长的童年。而春雨,滋润万物生长的春雨,是不是只有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比拟呢?或者,可以比喻为人间一种圣洁的感情——爱!

夏季——疾风暴雨

夏季没有以“雨”命名的季节名,但在初夏的江南地区,却有一个梅雨季节,每年的农用历书上都注着当年“入梅”和“出梅”的日期。正值夏收夏种时节,民间有“芒种水”和“端午水”之说。

“哗啦啦啦啦下雨了,街上的人儿都在跑;啪啪啪啪啪计程车,他们的生意是特别好,你有钱坐不到!……无奈何望着天,叹叹气把头摇。……”这种骤然而至的暴雨,是夏季的一大特色。外出挨淋是常有的事。

记得那年在青培子种苞萝(或是在除苞萝草),不知什么时候天气骤变,一抬头看见远方的暴雨横扫过来,吓得我忙把妻子按到在地,我伏在她身后“掩护”住,任凭豆大的雨点在背上猛砸,直到近十分钟后雨退才敢抬头。但是如果你在遮风避雨的房屋中,从容欣赏一场暴雨的过程,就会是一次艺术的享受了。那种雨,来得凶,去得快,而且——“牛背脊”半边干、半边湿,非常有意思,就是古诗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天是热烈的青年期,激情如电闪雷鸣,壮怀激烈,创业维艰,谱写一曲曲青春的颂歌。

秋季——秋风秋雨

秋季的雨,没有合适的成语可以形容,只好借用民国烈士秋瑾就义前的题词“秋风秋雨愁煞人”来化用一下。是的,“秋风秋雨”,与众不同,自成特色。偏偏,这“秋”在“心”上,却是一个“愁”字!

秋天,经常有一阵日头一阵雨的天气现象,谓之“秋拉撒”。而今年的秋天,九、十月连续高温燥热,进入十一月忽而阴雨连绵,不知何日能晴了!(——愁!)“一番秋雨一番凉,番番秋雨添衣裳”,劝君多保重身体!

记得当年在扬溪读书,没开马路,来回要经过“张三庙”和“李四亭”。在路亭的墙壁上有人题诗(?)曰:“秋雨连绵下不停,车运百货供人民。雨啊为啥老不停,使人焦急在路亭!”这是一位推着独轮车为供销社送货的农民留下的。幸而那是还有“路亭”可以避雨。

犹记当年高考落榜回家,坐在小窗前面对远山尖翻滚的雨雾,曾写下这样一个文题《寒流滚滚台风急》,但——没有正文。

秋季是成熟的中年。如今我人过中年,事业无成(我自以为),生活困窘(别人不知),愁绪满腔,免不了“举杯浇愁愁更愁”……

冬季——凄风苦雨

这么写,肯定许多人不赞成,至少太悲观,是吧?然而自然界确实如此,你可以自己去体验。

当然,我这里说的冬雨,不包括雪。雪,虽然是雨化成的,我一直把她当成另一种自然现象看待。她早已升华为另一种境界,那么纯粹,那么圣洁,再优美的赞歌献给她都不为过。

而在草木凋零的严冬,没有化成雪的冷风冷雨,砸着冰冷的地面,抽着人们的脸,难道你不会觉得是凄苦的吗?

当然,虽是冷雨,没有凝成冰雪,说明它还在零度之上。实际上它也在默默地滋润大地,孕育着来年春天崭新的生命。我们不可以忘记这一点!

冬季,是安闲的晚年。应当调适好心情,乐观,至少是“安详”地度过。

雨的四季散文二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雨的四季》教案 篇10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法学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回顾有关于“雨”的诗句。

2、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生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三)整体感知

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生思考:

(1)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师生交流。

4、真情诵读,感悟情感。(生找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语句,生读。)

5、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任选一句话作开头,用欣赏的眼光,说说从文中发现的雨的美。

(多媒体出示)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四)品悟赏评

1、合作讨论,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段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作者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巧的修辞……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2、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欣赏刘湛秋的《微笑》、《中国的土地》。

(五)学以致用

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 ”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150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附: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刘湛秋

美丽

喜欢

春雨:新鲜、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沉静、端庄

上一篇:《乔布斯传》关于读后感300字下一篇:高考语文三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