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1

第一章————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认识路线

1、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小猫在小狗的()方”,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2、由3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

3、“0”在中间要读出,连续两个“0”只读1个,“0”在末尾不读; 4、10个10是(),10个100是(),100个100是(),10000里面有()个100,1000里面有()个10;

5、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6、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第四章————测量

1、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000米=1 千米;

3、大单位——小单位,变大,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变小,除以进率;

4、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统一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5、长度单位加减法,首先观察,找出单位不同的,先统一单位,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

1、在加法中,哪一位相加大于10,要往前一位“进一”;在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

2、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3、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4、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第六章————认识角

1、每个角都是由2条边,1个顶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最小,钝角最大,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4、在正方形中,有四个直角,所有的边长都相等;在长方形中,也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中有2个锐角,两个钝角。

第七章————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每个大格是5;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合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和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进率是60;

6、大单位——小单位,变大,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变小,除以进率

7、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8、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2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非0自然数。2、12÷2=6,我们就说12能被2整除,也可以说2能整除12.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

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如果a÷b=c(a、b、c是非0自然数),那么a就是b、c的倍数,b、c就是a的因数。3、4×3=12,4是12的因数,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

4、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5、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6、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相乘或整除的关系中产生的。

7、找因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从1开始,想哪两个整数相乘得这个数,一对一对地找。

8、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9、1的因数只有1,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

10、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11、任何非零自然数都有因数1,也就是说1是任何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12、找倍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

1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相等,都是它本身。

15、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1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18、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比如:0、2、4、6、8、……,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比如:1、3、5、7、9、1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9、偶数可以用2a来表示,奇数可以用2a+1来表示,相邻的偶数和奇数都是相差2.20、整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说一个整数,它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1、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比如:10、20、30、……。

2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3、同时是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24、同时是2、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25、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26、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7、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一个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28、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只有1个因数。

29、整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3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只有2.31、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32、偶数±偶数 =(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

偶数×任意一个整数 =(偶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3

目录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复习分类:第一部分:表内除法

(一),(二)。

第二部分:万以内数的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部分:混合运算,统计与单位,图形的运动。

第一部分

目标:

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够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够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每份分后的数量相同,一样多)方法:分配:(求每份数)。总数÷分的份数=每份数。

包含:求份数:总数÷每份数=分的份数(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份这样的数)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

被除数÷除数=商算式的读法: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做除法,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中,缺谁谁是商。具体为:

一、明确含义,二、乘法表关系,三、想几的口诀。

四、口诀缺谁,商就是谁。

如12÷3=想口诀三()十二,缺四,商就是四。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读题三遍,2、了解题意,圈数量,找出条件和问题。

3、分析题意,看关键词,4、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5、带上单位,检验作答。

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A平均分成B份,求每份是多少?

A÷B=每份的数量。一种是:求A里面有几个,A÷B=份数。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顺序表以及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

4、使学生认识近似数,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

5、使学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点:

一、数数:认识技术单位“千”,认识计数单位“万’, 数位顺序表。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的数10个10是100,一百一百的数,10个100是1000,一千一千的10个1000是10000。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常见题型:和5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二、数的组成: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如4692是由4个千,6个百,9个十,2个一组成。4692=4000+600+90+2

三、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中间有0读一个,末尾有0,不用读。

四、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五、数的大 小比较: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同级数位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六、准确数与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去准确数的近似数。去整百,看十位,比5小就舍去,不小于5就向百位进一;去整千,看百位,比5小就舍去,不小于5就向千位来进一。

七、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先去两数相同0,大数化小来计算,得出结果填回0,检验答案保正确。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目标:

1、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较为熟练的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知识点:一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在分物体,中存在巧好分完,和分完还有剩下的两种情况。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部分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比除数小。应用非常关键。

二计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书写,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何试商。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试商关键点:与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余数比除数小。

三解决问题。

1、有余数的除法和采用进一法解决问题。理解题目关键词。最多,至少。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还需要1次,所以商要进1,结果为商+1。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关注余数,理解余数与排列的关系。方法:先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再利用余数是几,就是排列中的第几个。

第三部分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知识点:一看(有、没有小括号),二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做(准确的计算出每一步的结果),四验(检验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2、不同两级的运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1、找出条件与问题。

2、分析题意,判方法。

3、列出算式,来计算。

4、检验结果,来作答。

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相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常见的两步计算题型有:

(1)剩下的平均几次:(A-B)÷C,(2)一共平均分(A+B)÷C

(3)还剩多少: A-B×C(4)连续用去后,还剩多少? A-B-C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

知识点:

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例1):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投票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少),画“正”字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多)。填写数据:给出正字个数,把记录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数正字)。

3、数据的分析:

1、共有(),(各个部分的数相加),2、()的最多,()的最少。(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3、从中选择()最合适,为什么?(选最多的,因为)你喜欢(),这组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填写)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能辨认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知识:

1、认识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通过对折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左右,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2、认识平移:沿着直的路线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平移现象有:电梯、开窗户、开抽屉等。

3、认识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围绕某一点,方向发生了变化。常见的选择现象有:电风扇、手表、直升飞机等。

4、解决问题:折纸剪人,判断折纸中的人是什么现象,给出一半图形,判断。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使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秤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

一、认识克。

认识克在生活中的作用,掂量物品判断轻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感知1克的重量,找一找生活中以克作单位的物品。要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常用于称比较轻小的物品)。

二、认识千克。

判断物品的轻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4

教师:陈雨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在这一学期,我担任三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董事长的英明决策下,在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工作回顾:

1、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后作业勤布置、勤辅导、勤检查、严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注学生,学的开心轻松。三年级的学生,明显地比二年级学生进步了许许多多,课堂上知道认真听课了,不懂的问题敢于问老师了,勇于探索新知了,也懂得小组合作了;但做小动作的,说悄悄话的,交头接耳的现象却时有发生。面对一个个名不暗世事的孩子,面对一双双调皮的眼睛,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我还利用每节课的前3至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同学熟能生巧,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班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人人课堂” 这学期,学校进行了课堂转型试点。我也在三2班进行了课堂转型,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有一些困惑。通过课堂转型,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在数学课上发言更加积极了。自己的困惑:准备一节课,真的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啊!学习一个知识点所需的时间多了,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不明显。

二、取得的成绩: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

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了德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 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四 今后的打算: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人人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4.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篇5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

0.5表示(十分之五),

0.05表示(百分之五),

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0.005表示(千分之五),

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如: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31.031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写作:120.0098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如:

0.2= 0.20 = 0.200 =0. =……

1.05=1.050 =0.0500 =0.0500=……

1.080=1.08

10.0800=10.08

100.080000= 100.08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数学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

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

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

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6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页 教 学目 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 点 :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图意。引出问题:

1、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二、探求新知。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 15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的人数比52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现在的人数比52多。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2减9;还可以有以下列法:15-9=6(人)52+6=58(人)即现在合唱队有5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三、完成练一练1:先看情境图,说明其义,再解答: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探求解答。生试讲: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8人,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少。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加法数式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1要写得小。还可以有以下列法:27-19=8(人)56-8=48(人)即现在车上有4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商店里原有89台电脑,卖出去35台后,有运进18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

2、计算。

68+25-39

92-47+36

3、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星星合唱队

例1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 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

例2 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7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实验小学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一、除法„„„„„„„„„„„„„„„7课时

二、方向与位置„„„„„„„„„„„„2课时

三、生活中的大数„„„„„„„„„„„9 课时

四、测量„„„„„„„„„„„„„„„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加与减„„„„„„„„„„„„„„10课时

六、认识图形„„„„„„„„„„„„„7课时

七、时、分、秒„„„„„„„„„„„„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数学游戏,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数学游戏。(找朋友)

每人手拿一张两位数的数字卡片,任选两人出示卡片,其他的同学先把两数相加,计算出得数。如:出示28、31,全班即回答31+28=59……

(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7页第10题。

打枪游戏。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0+()

35+()65~75

16+()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65和75之间。

50+()

38+()70~80

44+()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70和80之间。

(2) 由于本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学生只要说出一种就符合要求。

2、书57页的数学游戏。

先向学生说清游戏规则,可以先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

规则: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圈得多谁就胜利。

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游乐场

20+(45)

35+(31)65~75

16+(56)

第八课时:小小图书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和59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33-7=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7=6,20+6=26。

方法四:7-3=4,30-4=26。

方法五:33

-7

2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53-6=70-7=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7=26

13-7=6337-3=4

20+6=26-730-4=26

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第九课时:练一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第3、4内容。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数学游戏,巩固口算。

1、书60页第1题。

10-7=13-5=100-1=

30-7=23-5=100-2=

50-7=33-5=100-3=

将第1题写在黑板上,选9人参加此游戏。

3人为一组,接力做题。哪组做的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计算出得数后,全班观察每组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擦掉得数。引导学生翻开书60做第1题,先只计算每组的第一题,然后推算出后面两题的得数。

汇报规律: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2、书60页第2题。

制成口算卡片,全班轮流开火车计算,然后独立翻书做题。

(二)、森林医生。

书59页第3题。

教学时,请学生先找出错误的原因,再独立在书上进行改正,汇报时,请3名学生当医生,给小树治病,并说明病的原因,再开药治病。(写出正确的算式)

(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9页第4题。

每人准备1张口算卡片,通过乘车活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再全班互相检查,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练

10-7=313-5=8100-1=99

30-7=23-5=100-2=

50-7=33-5=100-3=

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第十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书60页第3题。

通过数字加工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书61页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4组,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在小组中开展竞赛,看看谁先过河,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找规律。

书61页第5题。

(1)24,31,38,(),52,(),()

(2)69,62,(),48,(),(),27

先说说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填写。

(三)买东西。

1、书60页第4题。

出示图

童话故事奇妙的世界科幻故事可爱的动物

42元8元12元10元

让学生观察图意,(我有28元钱,要买一本《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先估算差几元,再进行准确计算,列式解答书上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如:买1本童话故事和奇妙的世界需多少元?

2、书61页第7题。

出示图

火腿肠烤鸡蛋糕色拉油

15元18元16元24元

40元钱可以买什么?

看懂图意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实践活动

调查有多少本课外书?

让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统计表。

我 我的同桌 一共

()本 ()本 ()本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六

(1)24,31,38,(),52,(),()

每次多7

(2)69,62,(),48,(),(),27

每次少7

第十一课时:跳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48=70–48=70–62=

62+48=48+70=62+70=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62–48=,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62–40=22,22–8=14,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62–50=12,12+2=14,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8=4,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10–40=10,再把10+4=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

6 2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485–4=1

14

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1、完成70–48=70–62=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对齐等。

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

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板书设计:

跳绳

62–48=14(下)

我想:62–40=22我想:62–50=12

22–8=1412+2=14

6 2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485–4=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 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尺、1分米长的铅笔3、4支

学具准备: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创设问题情景

1、估一估。

(每人拿出1枝铅笔,师把准备好的1分米长的铅笔发下去。)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4、质疑:“12厘米多一点”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点”是多长?能想象的出来吗?看来呀,“12厘米多一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想一想,有没有更准确一些的表示方法?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1、认一认。

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

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

2、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 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读刻度

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

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

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2)师示范: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硬币,另一只手慢慢抽出,看一看留在两个手指中间的1毫米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

生:短、小。

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

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 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指给你小组的同学看看。谁愿意说一说你找的是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是1分米?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画一画。

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

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

3、分米和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你能在这条米尺上找出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这条尺子上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1)从0到20的长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2)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

生:3分米。

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字母表示:

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

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

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

1dm=10cm 1m=10dm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

三、系统整理所学单位名称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游戏:看谁估计本领高。

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

五、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年整理)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3、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二、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先让学生比较其中一些物体的长短或高矮,感受长短和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再让学生在客厅图里找出一些物体,比一比长短或高矮,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想想做做”让学生观察、判断生活里常见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情况,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客厅里有些什么,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观察,并会用画√和画○的方法表达比较的结果。

2、在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在图里再找一找、比一比,分小组讨论、交流。要求学生通过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3、“想想做做”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判断,进行交流。再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物体找一找、比一比,把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四、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教学挂图、教学课件、若干支长短不同的铅笔。

上一篇:丰盛词语的相关解释下一篇:北欧旅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