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共11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1

主备人:

单元目标:

1.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的魅力。

“鸽巢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6871页。【学习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的目标。

2、利用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三题目的检测,目标1、2、3的达成。【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具、学具准备】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

预习课本数学广角内容

一、情境引入。

猜出生月。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学生先思考,然后在组内动手操作)

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演示各种情况。)

(4,0,0)(3,1,0)(2,2,0)(2,1,1)

把四支铅笔放入3个铅笔盒中一共有以上4中不同的放法。由于摆放的方法不同,每个铅笔盒总的支数也不相同。请同学们看看,铅笔盒中的指数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呢?(0、1、2、3、4)看来,铅笔盒中的的支数是有多有少的。在没一种放法中的支数也是有多有少的。总有一个铅笔盒的支数放的是最多的,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第一种摆法中,哪个铅笔盒的支数是最多的?是几支?那我可以这样说,第一种摆法中,总有一个铅笔盒要放入()支铅笔。那第二种摆法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要放入几支铅笔呢?第三种?第四种呢?

总有一个指的的哪一个?

同学们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四支铅笔放入3个铅笔盒中,不管怎么摆总有一个铅笔盒放的支数是最多的,可能是2支、3支或4支。

2、那么,如果将5支铅笔放入4个铅笔盒中,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直接填写出下表吗?

(学生完成后汇报。)

观察一下你们完成的表格,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找出每种放法中最多的那一盒的支数。(2、3、4、5)

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药放入2支、3支、4支或5支还可以怎样说?(至少放入2支)

至少是什么意思?

刚才我们将4支铅笔放入3个铅笔盒中,你也能这样来描述一下吗?

观察6种摆法中,哪种摆法最能体现出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呢?那我们如果不想把6种摆法都摆出来吗,只摆一次就想得到这个结论,你会怎么摆的呢?(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平均分)

这样先尽量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呢?(使最多的盒子里尽可能的少)

3、那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要放入几只铅笔你能很快的回答我吗?你是怎样想的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一边演示一边说)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7枝铅笔放在6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4、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5、介绍鸽巢问题。

刚才我们把铅笔看成事要分的物体,把铅笔盒看做是抽屉。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的时候,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要放入2个物体。

(二)如果物体数不止比抽屉数多1,譬如要将7个物体放入5个抽屉中,8个物体放入5个抽屉中,9个物体放入5个抽屉中,那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要放

入几只铅笔呢?(学生任选一题探究)

8支放入5个文具盒中呢?9支放入5个文具盒中呢?

你又有是你发现呢?(当物体数大于抽屉数的时候,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要放入2个物体。)

三、课堂小节。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

1、游戏: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除开大小王),至少有几张牌是同花色的?为什么?(把什么看作要分的物体?把什么看作抽屉?也就是把几个物体放入几个抽屉中?)

拓展:

2、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总有一个鸽舍中至少要飞入几只鸽子? 堂堂测:

小明家来了15位客人,那么这些客人中至少有2人是同一个属相的,对吗?为什么?

“鸽巢问题”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 教材第69页例2.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

2、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的目标。

2、利用例

2、做一做及练习十三题目的检测,目标1、2、3的达成。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设法的核心思路,即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剩下的物体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的数量多1,并能用“有余数除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每组5本。

五、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填空

(1)6只鸽子飞进了5个鸟巢,则总有一个鸟巢中至少有()只鸽子。(2只)

(2)把4封信投进3个邮筒,则总有一个邮筒至少投进了()封信(2封)(3)把3本书放进2个抽屉,则至少有()本书放进了同一个抽屉。(2本)(4)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至少有()本书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一)引入,处理前置作业

第(4)题学生说不准,先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揭示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鸽巢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今天继续学习“鸽巢问题”,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就会解决类似“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放进同一抽屉”的问题。

(二)教学实施

1、小组探究,总结“鸽巢问题”。

教师: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同学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时,可以利用每组桌上的5本书。课题出示活动要求:(1)每人先独立思考。

(2)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

(3)如果需要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每组桌上的5本书。要有分工,并要全面考虑问题。(谁分铅笔、谁当“抽屉”、谁记录等)(4)在全班交流汇报。2.汇报。

(1)教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方法?把你们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可能会用以下方法: ① 动手操作列举法。

学生:通过操作,我们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② 数的分解法。

把5分解成两个数,有(5,0),(4,1),(3,2)三种情况。在任何一种情况中,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

教师:通过动手摆放及把数分解两种方法,我们知道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3本)(2)教师质疑引出假设法。

提问:假设把书尽量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你们能用什么算式表示这一平均分的过程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5÷2=2„„1)

集体订正后提问:这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把5本书平均放进2个抽屉,每个抽屉有2本书,还剩1本,把剩下的1本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要把某一数量(奇数)的书放进2个抽屉,只要用这个数除以2,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书的本书比商多1。(2)提问: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怎样?为什么? 8÷3=2„„2 学生汇报。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认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一种认为总有一个抽

屉至少放4本书。

(3)总结归纳“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进3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也就是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我们在运用鸽巢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列式后,不要用商加余数,而是商加1.作业:73页第2题

拓展:5个小朋友坐在3张椅子上,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不管怎么做,总有一张椅子至少坐2人。为什么? 堂堂测:

把7只气球扎成3串,不管怎么扎,总有一串至少有3只气球,为什么?

“鸽巢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0页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鸽巢问题”运用鸽巢问题进行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鸽巢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鸽巢问题”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红球、蓝球各4个。【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

1、预习课本例题

2、把13只小兔子关在5个笼子里,至少有多少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把13只小兔子关在5个笼子里,至少有多少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教学例3 1.出示题目: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求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你们能猜出结果吗?

组织学生猜一猜,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答出:只摸4个球就可以了,至少要摸出5个球„„ 能验证吗?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红球及蓝球,组织学生到讲台前来动手摸一摸,验证汇报结果的正确性。

(2)刚才我们通过验证的方法得出了结论,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再指名学生汇报。上面的问题是一个抽屉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抽屉就是颜色数。(板书)

能用例1的知识来解答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使学生明确: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多,就能保证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荡2个球,因此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的种数多一。(3)组织学生对例题的解答过程议一议,相互交流,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一年中有366天,如果把366天看成366个抽屉,把370名学生放进366个抽屉,人数大于抽屉数,因此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2)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议一议,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四、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我们可以把四种花色的牌看成四个抽屉。五位同学摸得五张牌看成5枝铅笔。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两张牌,因此同花色的至少有2张。

因为摸出的牌数比颜色数多一,所以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

(2)一盒围棋棋子,黑白子混放,我们任意摸出3个棋子,至少有2个棋子是同颜色的,为什么?

我们可以把两种颜色的棋子看成两个抽屉,摸出的3个棋子看成3枝铅笔,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两个棋子。因此至少有2个棋子是同颜色的。

因为摸出的棋子数比颜色数多1,所以至少有两个棋子是同颜色的。

五、全课小结。

谈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本练习第3、4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2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读通,读顺,掌握本课生词。2.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鸟的特点。

3.找出相关句子,明白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 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文本,读通,读顺,掌握本课生词。

2.找出相关句子,明白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 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吧,谁能说说鸟在说说你心目中的鸟儿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师梁实秋笔下的鸟儿。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作者的 “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的鸟?

明确:(1)鸟的叫声:有远到近、由近到远

1(2)鸟的外形:长长的尾巴、尖尖的长喙、斑斓的花彩…… 2.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哪四类?

明确: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3.第2段和第6段都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手法。作用是:用笼中鸟、寒鸦和鸱枭来反衬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好鸟的可爱,同时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像囚禁似的笼养鸟的做法。

4.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苦,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怎样的人生?

明确: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5.同桌之间讨论:应该怎样保护小动物?选出代表和班级同学分享。扩大保护区面积、增加人员看护、制作宣传标语……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要告诉同学们:美丽鸟、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生活中能够爱护生活中的小动物,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

五、板书设计 《鸟》

笼中鸟

可怜

苦闷 听鸟

鸟声的可爱

凄绝 观鸟

鸟的形体动作之美 感伤

美鸟消逝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动物笑谈》导学案中的“探究案”。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8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珍爱小动物的意义,告诉同学们: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使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小动物。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4

五、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

3.经历与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应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材P50-例1)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第一排有几个女生? 第二排有几个3?

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

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 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3个2根白萝卜:10根

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材P5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的个数是()倍 2.第一排摆:

第二排摆第一排的5倍。

第二排摆()个5根,一共有()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已知两项如何求倍数。

二、探究新知

1.体验求解倍数的一般思路。的个数是的几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解法一:画示意图。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是的几倍,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9÷3=3。

回顾与检验:星星有3个,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个3,所以是9个,解答正确。2.巩固“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思路。教学教材P51-例2。

(1)问题讨论,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学生讨论,归纳方法。第一种:图示法。第二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师生共同检验:扫地的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子的人数,解答正确。3.归纳与总结。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3-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教材P5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过程,体验如何求解另一项。

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过程,学会求解。

难点:建立“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学会求解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妈妈买了6个面包,3块蛋糕。面包的数量是蛋糕的几倍?

2.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2支圆珠笔。铅笔的支数是圆珠笔的几倍?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数的问题——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

二、探究新知 1.“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教学教材P52-例3。

出示情境图,指名学生说说图意。已知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求象棋的价钱。

生自己思考,交流想法。阅读理解:

①知道军旗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②知道了两种价钱的关系。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列式计算:8×4=32(元)所以,象棋的价钱是32元。解法二:图示法。军旗:

8元是军旗的4倍 象棋: 32元

回顾与反思:32元是8元的多少倍? 32÷8=4 可知解答正确。2.归纳与总结。

“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2.教材P54-练习十一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求大项用乘法,求小项用除法)。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教材P54-P55练习十一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问题,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经历倍的认识及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与“倍”有关的计算方法。难点:学会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说说倍的含义及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方法? 指名回答。

1.奶奶家里养了28只小鸡,7只母鸡。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 2.小明买了9张贴纸,小王的贴纸是小明的4倍。小王有几张贴纸?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二、基础练习

1.教学教材P54-7。出示情境图。

要求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教材P55练习十一第8题。

三、巩固练习1.教材P55-练习十一第9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教材P55-练习十一第10题。(可画图)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并总结发现的规律。3.教材P55-练习十一第11题。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雁宁路小学教案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练习课)

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18÷3=6(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3×2=6(个)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建筑美和艺术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深入研读课文,回顾说明文要素,探究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

指导法、探究学习法。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模样(mú).....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阑干(lán)镂空(lòu)蔷薇(qiáng wēi).....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文章是怎样分层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交流点拨】(1)整体: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讲求图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讲求景致美。(2)局部:①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②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③极少用彩绘,与花木配合,具有色彩美。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学生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划分结构层次。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文章的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禁回味、思索和向往。

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第1~2段总说特征;第3~9段分说;第10段再总说。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交流点拨】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2)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的顺序。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说明的顺序。

【交流点拨】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一不美。最后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一、揣摩说明语言。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变成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为什么?)【交流点拨】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的重要性,改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为什么?)【交流点拨】不可以。“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去掉则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交流点拨】“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美感,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为什么?)【交流点拨】不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出苏州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二、把握说明方法。

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③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④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⑤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三、探究表达方式。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描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描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多种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又显得结构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

园林艺术美的同时,还应借鉴作者的说明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2.拓展延伸:

居室设计:当今社会,有人因为久处繁华闹市,生活节奏忙碌紧张,因而很想拥有一个能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的处所。那么,不妨从苏州园林的设计中借鉴一点灵感,设计一个你喜欢的有自然之趣的居所。来,说说你的创意!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开展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的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体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活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开展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的论证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活创新思维。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PPT投影)一幅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酒杯?少女?……

看来,思维方式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你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你便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了解作者

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代表作《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并注意标红字的字形。

压榨(yā)推敲(qiāo)汲取(jí)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轻而易举 不言而喻 ... 行之有效 持之以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4)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是围绕什么问题来论述的? 交流明确:围绕着创造性思维能力论述。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交流明确: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交流、讨论、明确)

1.文章开头是如何引出所论述的问题的?这一开头有什么特点?

开头以一道数学选择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生活中的一个具体现象谈起,开门见山,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富有针对性,能够引发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观点的?

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了这一观点。先从反面论述“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论述“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文章接下来围绕着什么问题来论述的?

围绕“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4~8段)以及“富有创造性和缺乏创造性的区别”(9~12段)来论述。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要素?

渊博的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论证的?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古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两个事例,具体的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更有说服力。

6.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如何得出的结论呢?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是心理学专家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这一点。

7.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首先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其次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去运用所得的知识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8.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以这些名人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五、总结全文,梳理思路 1.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接着论述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证;然后为了证明任何人都有创造力,作者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论述层层推进,严谨自然,条理清晰,材料丰富,观点鲜明。

2.结语。

有一位大诗人说过,孩子们,你们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课本,因为这些课本是从老课本那儿抄来的。而老课本是又是从更老的课本抄来的……记住亚里斯多德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勤学多问,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六、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1.熟记文中的重点词语。(字音、字形、词义)

2.课下收集关于创新的名人故事;阅读“主题丛书”中的相关文章,进一步体会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

(总)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分)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7

第五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让他们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认真观察和比较的好习惯。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香烟的自白

朋友,你一定认识我。不信?请睁大眼睛瞧一瞧——瘦长而圆滑的身材,雪白的皮肤,戴一顶海绵帽子。你说我是香烟?对了,在下正是。(开头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香烟的外部特征,语言幽默诙谐。)我的“作用”确实不小。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少不了我,我成了男子汉“气派”的体现;平常办事少不了我,据说不管多难办的事,只要我出面准能成;提神醒脑开通思路也少不了我。甚至只要一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我的身影:屏幕上的那位作家,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苦思索着,桌角的那只烟灰缸里满满堆积着我的残骸——一顶顶海绵帽子。(第2段重点写香烟的作用。)实际上,我是由烟草加工而成的,我的体内含有一种叫尼古丁的有毒物质。可别小看它,我们兄弟20个所含的尼古丁量,足以毒死一头强壮的大公牛!人体一旦吸进50至70毫克的尼古丁就会死亡。虽然人们吸一支香烟吸收的尼古丁并不会达到使人立即死亡的地步,但长期吸取,就好像慢性自杀一样。不但如此,我的体内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据现代科学家分析,这些物质会促使人患肺癌、喉癌、食道癌等。有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我的主人们得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0倍,得喉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5.4倍,得食道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3.4倍。这些数字,也常常使我胆战心惊。(第3段主要写香烟的内部成分以及香烟的危害。)

现在,我的外衣越来越精美,身价也越来越高了。我的足迹踏遍每一个角落。我也时常为自己能够风靡世界,在人类市场上能长盛不衰而骄傲。但是有时我也想,我们明明是在破坏人类的健康,为什么还受到他们如此的青睐呢?亲爱的朋友,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第4段写了香烟的发展现状。)【名师点评】

文章先说明香烟的外形特征,再说明其作用和内部成分,最后说明香烟的发展现状。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说得清清楚楚,生动活泼。

三、文题展示 小试牛刀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1.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2.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介绍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写法指导】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

2.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有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2)介绍动物,要抓住动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四、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8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三篇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写了一株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而又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这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草原》一文可以说是采用以景诱人,以情感人的写法,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本文的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动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课文优美语句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景美、情更浓。

《麋鹿》一文可以说是采用以景唤人的写法。唤醒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亲情,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加上一点传奇故事的组合,更让人感到有几分神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3、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的中心。

5、能把握课文中心思想并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教学重点:

1.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通过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章含义。

2.让学生读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训练用词的准确性。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情感表达方面、写作方法上都有所区别,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无穷。所以本单元要紧扣写景文章的赏析及写作来教学,渗透如下思想: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9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冬夜读书示子聿》所描绘的景象。

4、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5、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领悟古诗所蕴涵的“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设计理念:

1、赋予文本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中的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陆游,充满激情地告诉他们: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设计了“读通”、“读懂”、“读好”三个环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基于《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而且都是七言绝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所以我将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作为重点,并在教学时有意让学生明白学古诗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在第二课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教学《观书有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限度的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学习成功体验后,会喜欢上古典诗文,从而喜欢上古典文学,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阅读品位。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以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为主,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自学《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学有四大版块组成:一是紧扣词语,读通古诗;二是读明诗理,指导运用;三是读出诗情,再现情景;四是背诵古诗,总结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受到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又在课外学会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喜欢一首的古诗。

2、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那么唐诗就是这个瑰宝中最闪亮的一颗!这是因为它不仅给我们营造了美的意境,还因为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一种启示!能把你从所学诗中的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吗?(随意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

3、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不仅记住了诗,更主要是因为你们还读懂了诗人。相信你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4、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课文插图,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告诉大家,图中的老者是陆游,他旁边的孩子是他的儿子。

5、你对陆游知道多少?

是啊!从第一单元《示儿》一诗中,我们知道了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一生留下许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那么,作为父亲,今天他又会向我们展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在插图旁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紧扣词语,读通古诗

1、读通诗题

要想知道,图中所讲的故事,还得从题目着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

2、读顺诗句

陆游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从诗句中寻找答案。

① 自由读诗句,学会诗中的生字。

②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停顿,诗的韵味。

3、读懂诗意

①学习理解第一、二两句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始:才

②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③学习理解第三、四两句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④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4、再读深化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讲解,对发言同学纠正,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记忆。

5、背诵古诗

设计游戏,一名学生讲自己喜欢一句诗意,其他学生背诵它送对应的诗句。(顺序可以打乱)

三遍过后,指名学生背诵

三、读明诗理,指导运用

1、你从陆游教育儿子的话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推选代表交流,做如下预设:

① 要学习古人学习时的刻苦精神

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的确,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②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④小组代表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总结: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注重实践。(板书)

2、梳理所得

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我想,你的脑海此时一定会浮现很多成语、名言或者故事吧!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

交流总结:

①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

孜孜不倦 不遗余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②在两句诗中包含着许多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讨论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出示成语“纸上谈兵”

小组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由此可见,诗中揭示的不仅仅是读书道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呢!

引导学生明白: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④介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成功范例,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故事,技术高超的医生等。

四、读出诗情,再现情景

1、是的,只有做到了知和行的统一,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学问的人。(板书: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2、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像这样说明一个道理的诗,它和我们通常学得写景抒情诗是不同的,我们称它为说理诗。

在这简单的28个字里,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看来,为了儿子子聿,大诗人陆游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想想看,陆游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儿子子聿说呢?(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女生读、男生读。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插图所描绘的故事

4.写一写

有两个个孩子,都读六年级,一个姓张,叫张三,另一个姓李,叫李四。张三呢,他总是觉得学习太苦,太枯燥了,于是整天贪玩,成绩一落千丈。而李四呢,他觉得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所以他只顾读书,从不参加班队活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你能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所积累到的成语、名言和故事,好好的劝说他们一番吗?请你以“张三呀,……”或者“李四啊,……”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在两个人中,可任选择其一写一写。)

五、背诵古诗,总结学法

1、陆游在诗中教育儿子的道理,对我们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让我们把这首诗记在心中吧!

自由背,小组背,指名背,集体背。

2、这节课大家学得比较好!你从这节课中除了陆游教育儿子的道理外还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认识诗人

②读通古诗

③理解诗意

④领悟道理

⑤指导生活

⑥背诵再现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并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2、预习《观书有感》

七、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真正有学问的人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10

一、重点字词

yí 化险为夷 阿姨 胰腺 甘之如饴 怡然自得 贻笑大方

颐养天年 委蛇 逶迤 不遗余力 半信半疑 移风易俗

pō 偏颇 湖泊 泼辣 坡度 陂陀

tuì 褪色 退化 蜕化 煺毛

zhǒu扫帚肘腋之患

xuē 瘦削 雨靴 姓薛

bà 罢工 刀把儿 横行霸道 钉齿耙

武夷山 偏颇 褪色 沏茶 扫帚 循声 瘦削 罢工

削xuē(削足适履)Xiāo(削铅笔)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二、重点词语解释

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大汗淋漓: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出了很多汗。

炯炯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或动物或其他事物的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三、课文内容:

1、《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是写扫路的人。

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四、拓展

1、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眉清目秀骨瘦如柴 鹤发童颜 器(气)宇轩昂

沉鱼落雁 慈眉善目 唇红齿白 大腹便便 虎背熊腰

2、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呆若木鸡垂头丧气 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 漫不经心

眉飞色舞 悠然自得 神采飞扬 全神贯注 泰然自若

3、描写祖国名山的佳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

新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篇11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易错字音:广袤(mào)无垠(yín)

深邃(suì)

凝滞(zhì)

瞅(chǒu)见

赭(zhě)红色

铁锭(dìnɡ)锻铸(zhù)

柳絮(xù)

一茬(chá)

虐(nuâ)杀

灞(bà)河

急骤(zhîu)

2.易错字: 望而生畏

广袤无垠

虐杀

摧毁

吟诵

赭红色

艰苦卓绝

畏怯

韧劲

深邃

嶙峋

锻铸

3.重点词语解释: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广袤无垠:宽广的没有边际。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婀娜多姿: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本课形容柳枝随风摇曳,柳树宛如长发少女般的美好姿态。

4.课文内容: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白鹿原》。4.易考点:

1、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2、背诵并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课后习题三: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一片绿荫。(这句话仅仅是在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拓展:

1、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6、草原

易错字音: 渲(xuàn)染

迂(yū)回

马蹄(tí)

易错字:

柔美

渲染

洒脱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易考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

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4、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拓展:

1、形容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

绿意盎然

翠色欲流

绿草如茵

辽阔无垠

2、描写草原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高骈《边方春兴》

17、麋鹿

易错字音:麋(mí)鹿

悄(qiǎo)无声息

遁(dùn)入

沼(zhǎo)泽

跋(bá)涉

觅(mì)食

坐骑

繁殖(zhí)

销声匿(nì)迹

杀戮(lù)

颠沛(pâi)流离

别墅(shù)

漂泊(bï)

易错字: 沼泽 销声匿迹

跋涉

颠沛流离 课文内容: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易考点:

1、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2、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3、(1)“„„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

(2)“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3)“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4、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练习5 背诵风速歌及《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1.易错字音:眺(tiào)望

袒露(lù)

要(yāo)挟

狂风怒号(háo)2.易错字:娟 秀

羡慕

摧毁

富裕

轻蔑

勘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 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 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 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

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 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 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 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 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 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 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

—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22、古诗两首

yù gōng

jiàn

pái huái

易错字音:子 聿

一 鉴 开

徘 徊

易错字: 子 聿

躬 行

一 鉴 开

徘徊

终觉浅

老始成 易考点: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字词注解

示:教导、告诫;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极,最。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全诗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

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

躬行实践。《观书有感》字词注解

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

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哪得:怎么会。

清如许:这样清澈。

鉴:镜子

为:因为。(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全诗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蓝天白云的影子倒映在吃面上,来回移动。请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拓展:

1、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2、人物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是目前为止存诗量最多的诗人。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

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观书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3、学与问

yào shi

áo

易错字音:钥

相辅相成 易错字: 不懈探求

钥 匙

翱翔 课文内容: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易考点:

1、背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

句意: 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同时,将勤学好问和思考观察结合起来,不断思考,不断探求,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拓展:

1、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巨著《天体运行论》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不耻下问、刨根问底、敏而好学、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关学问的名言:

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

————巴尔扎克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24、大自然的文字

zhēn 易错字音:铁

易错字:

小熊 铁砧

耸立

青苔 课文内容: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易考点:

1、星

星:辨别方向

朵:观察天气

石灰石:地质变化

花岗石:地质变迁

2、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只有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拓展:

1、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坠子云要下雨,蘑菇云刮大风,鱼鳞云水淋淋

昆虫,蚂蚁搬家洪灾来,蜻蜓低飞要下雨

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3、含有“星”的成语:

披星戴月

柳眉星眼

大步流星

灿若繁星

4、有关云额和天气的谚语:

天上跑台云,地下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课文内容: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

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

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

练习7 背诵关于读收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上一篇:游太极洞作文550字下一篇:二年级作文传话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