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其一:(1)读读拼拼。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抽查读等方式达到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2)读读说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两篇短文的大意。《“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3)读读画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4)读读议议。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适机点拨学生难理解的语句,引导交流从文中受到的启发。如,联系上下文、结合食物链图示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将《“打扫”森林》中最后一段“吃、咬、钻、毁”四字调换位置后与原文对照来培养语感;拓展、交流资料,进一步了解“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造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还可议议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感悟写法上的特点。(5)读读写写。可以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可以写一段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受到启示,产生的创意,培养创造性思维。

其二:如果有条件,可采用网络条件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专题性网络课件,可包括相关新闻、学习提示、飞机与轮船的设计、仿生学小资料、动物特性、探讨平台(讨论疑问、抒写感想)等,借助教师创设的网络资源,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超文本阅读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可以安排为:听播新闻,带入情境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依托课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畅叙感受开放网络(包括BBS论坛),延伸拓展。

2.本课有8个要求会认读的生字,大多数字形较为复杂,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殃、腐、翼、键、鲸”等是形声字;“殃、壤、鲸”的韵母要读后鼻音;“翼”可与“冀”比较,在读音、字形以及字意上注意区别开。根据字不离词的特点,可让学生读读记记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自主积累其他喜欢或感兴趣的词语。

《大自然的启示》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A案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自然社会环境,教育资源,体育教学,启示帮助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环境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 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

一、场区环境对比优势

1.偏僻的地理位置

东风场区,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甘肃和内蒙交界之处、中央戈壁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甘肃省酒泉市、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各约280 公里、140 公里, 交通单一, 环境封闭, 地理位置偏僻, 远离社会干扰, 是一片难得的净土、乐园。生活在这里的孩子都很快乐幸福, 也很淳朴, 同学之间的友谊单纯、感情深厚。

2.恶劣的自然环境

东风场区建设在戈壁滩上, 沙漠之中, 可以想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场区四周遍地沙砾, 少自然植被绿荫, 夏季酷暑、冬季严寒, 春秋两季大风不断, 沙尘暴漫天飞舞, 一年之中难得有一两场雨雪天气。要对抗、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一无所依的戈壁沙漠搞建设、育人才, 势必要求在这里居住的师生队伍具备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敢于向艰苦环境挑战的英雄气魄, 敢于战胜各种困难的自信乐观, 以及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和风雨无阻能经得起摔打的强健体魄, 既要求独立又注重团结的人格, 并且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培育锻造。

3.社会环境对比优势

高度军事化的独立小型社会环境东风场区既是军民百姓共同的生活区, 又是军事管辖区, 双重身份让它既能保持相对独立完整, 享受军事管辖区带来的纯净、整洁、有序, 又不至于与现实社会脱节, 可以说是兼得社会便利和军营高效管理优势。如:军人每天的早操风雨无阻, 清晨走在场区的马路上, 随处可见军人晨跑统一的步伐, 听见他们富有激情的口号, 令人不由得加入其中, 尽情地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学生从小生活其中, 体育锻炼的意识强烈。

二、自然社会环境的对比优势对体育教学的启示、思考

1.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以身体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为主要学习内容, 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

2.体育课对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学比赛以竞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 通过体育竞赛, 使学生增强自信, 获得奋进向上的积极性情绪体验。体育对于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 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3.体育教学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培养

由于地处边远的戈壁沙漠, 我们的学生较少, 都以小班化教学来设置课程。例如, 在800 米跑中, 将男女分成同一组, 这样学生为了发挥更好成绩, 男孩子为了面子, 就会更加拼命地跑动。女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地拼搏。又如, 每学期我会让学生按自己组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分组, 以组为单位编一支5 分钟的舞蹈, 期末纳入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查中,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爱上体育课的热情又能团结同学之间的友情,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处在航天卫星发射中心的孩子们从小熏陶着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而航天精神和体育精神是相通的, 航天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和体育的天然联系。学生从小就磨练出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 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

总之, 自然、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上述内容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的来说,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的影响作用并不都是有意识的和积极的, 有时候环境的影响是自发性的, 甚至是消极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调控了。当然环境是可以创造的, 也是可以改变的, 并且环境这些外在因素不是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的主要因素, 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对其予以相当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江西自然”教学建议与案例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西在中国的位置。知道江西的面积和行政区划:了解江西人口以汉族为主,江西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了解江西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人类对特殊地貌的开发利用,红壤的治理及开发利用;了解江西的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了解江西主要的河流、湖泊及其利用与保护:了解江西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江西的环境变化及环境保护,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江西和家乡的环境概貌: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信息,归纳其自然环境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身边的事物,形成知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知识概念,进而理解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体会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社会角色意识,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实践的能力:形成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内容结构

江西自然部分在全套书1~9册每一册中都有分布,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在整套书中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教学建议

1坚持地方特色。要充分利用江西省的地方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对江西省有更多的了解,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环境,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要尽量避免与其他教材特别是“科学”与“地理”内容上的重复,要突出江西特色与地方特色。

2构筑开放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要以自主探索性学习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背景,形成课堂学习向社会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络。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从学生与学校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现实典型的事例(案例)为依据,结合事实呈现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揭示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加强对探究能力的培养。

4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实验和研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要注意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5倡导合作学习。分组学习、同桌讨论或者小组合作都是很好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发言和倾听。学会动脑分析。教师要深入到交流活动中,了解交流情况及学习困难。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发言、交流不积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强调主体、促进全体、关注个体”,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编写特点

“江西自然”模块围绕江西地方特色展开,充分利用江西的教育资源。以身边的事例施教,让学生对江西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激发建设家乡、服务人民的热情。在编写上,除与其他模块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以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为宗旨。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教材在“启迪窗”“智慧泉”“知识园”“活动场”“冲浪区”“知识链接”都着力体现这一理念,从而保证学生的环境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

2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内容注重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呈现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追求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注意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实际编写内容和选择方式,为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地方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尝试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3课程的开放性与弹性,为教学留有自主空间。教材注重基础性原则,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条件,满足学习江西环境知识的个性发展需要,以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4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整体性,将江西环境内容综合设计在1~9年级的相应课时中,使学生在综合与联系的学习环境中养成用综合与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选择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

《江西自然保护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八年级第11课。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境,引出课题

1展示情境:《梅花鹿的哀求》《地球上生物种类锐减》《江西珍稀的动植物》。

2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面对日益减少的生物资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引出课题:《江西的自然保护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阅读课本,熟悉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2展示课件《江西的自然保护区》,讨论具体做法。小结:江西非常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已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2个,建有自然保护小区5 000余处,一大批珍稀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链接相关知识,扩大学生视野

1展示官山自然保护区介绍资料。讨论: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人类可以得到哪些效益?

教师小结:环境效益,旅游效益,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2拓展思维。展示图片材料:300多只小鸟放归大自然,小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江西省安远县29名“护鸟天使”把认养和救助的300多只小鸟全部放归大自然。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不是。我们要增强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对绿色家园的热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参与活动,学以致用

1展示《家乡的珍稀动植物》中红豆杉、云豹等图片。

讨论:对家乡的红豆杉、云豹,我们应该如何保护?

2课堂活动:写一篇保护红豆杉或云豹的作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4

执教者:刘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大自然吗?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如果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一下大自然,一定会获得许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受到许多启示。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解释:启示是什么意思?

3、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没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出示教学目标

过渡: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那么让我们来知道我们学习的目标(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认一认:认识8个生字

2、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知道文章主要内容。

3、想一想:《“打扫”森林》中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这篇短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老师》讲了什么?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这篇课文让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学生自学讨论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要求读熟课文。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3.请学生当小老师检验生字学习情况。

三、提问展示,交流感受

(一)学习“打扫”森林

1、快速浏览《“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提示:可采用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概括文章大意。)

2、交流探讨:a.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b.“打扫”一词为什么加引号?(提示:①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②森林需不需要打扫。)

3、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畅谈想法,指导朗读读第5、6自然段,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教师出示实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2、说说你从这篇短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人类的老师》 自由朗读《人类的老师》

要求:1.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那么(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学生自由发表.2、“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四、相关链接

五、全课小结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六、我来选做

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2、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3、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受到启示,产生的创意。

七、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保持生态平衡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设计范文 篇5

教学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文章内容都很简单,教学中不应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应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后文应更多关注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适度拓展。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11《蝙蝠和雷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内容? 生: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生: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我们做事认真、努力。

生:蝙蝠通过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蝙蝠的耳朵,蝙蝠就能改变飞行的方式。

师: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从中你们又会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12大自然的启示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这篇课文有两篇短文。生:打扫森林的打扫加了引号。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同学们一定很好奇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谁是人类的老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1、这些词语同学们认识吗?大屏幕出示词语:

遭殃 扫帚 腐殖质 土壤 逞凶 机翼 鲸鱼 惨祸 关键 异想天开 宽敞 生态平衡 栖息 省略

2、指名学生读词语。(纠正字音)

3、指名学生领读,全班跟读2遍

4、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些字当中还有个多音字呢,指名学生回答。“扫”

三、学习“打扫”森林

1、会读了生字词,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打扫”森林。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先和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2、指名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结构是什么?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杂草、枯枝烂叶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森林渐渐被毁掉了。因果结构,因(1-3)灌木砍光、杂草除尽 果(4-6)害虫逞凶、森林被毁

3、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把打扫加引号呢?

生:一方面,“打扫”不是真正的打扫,而是针对下文所说的“砍光”和“除尽”;另一方面 “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危险,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做这些异想天开的事情,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4、同学们,林务官下命令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甚至连地上的枯枝败叶也不放过。那为什么说他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生: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师:很好,从哪看出来的?

生: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腐殖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师:这段话里面有很多的联系。同学们看看怎么将它们联系起来。生:枯枝败叶——小动物——矮树丛——昆虫——鸟类——兽类

师:它们构成了森林中的生物链,正是这样的关系才能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5、指名说说感受深刻的句子,引出过渡段和中心句。

①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统统”说明“打扫”得十分彻底、干净。②林务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美滋滋”说明林务官对“打扫”的结果非常满意,欲抑先扬,为后文蓄势;朗读时应略带得意之情。

③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把光秃秃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说明森林被侵袭的程度大。于痛惜中带给人深深的思考,引出下文。

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过渡句的用法。过渡句/段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⑤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⑥它们大量繁殖,成群的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吃”“咬”“钻”“毁”(变色)四个词写出了害虫的危害之大,点明了“打扫”森林造成危害的真正原因:人为地破坏了生物链,是生态失衡,才造成了恶果。

6、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生: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了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树立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

四、学习人类的老师

师:学习完了打扫“森林”,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篇短文。快速的阅读课文,告诉老师谁是人类的老师?

生:鸟,蜻蜓,鲸鱼。或者说是动物,生物。

师:按照学习“打扫”森林的方式,首先了解大概故事和文章结构,然后提出问题,对句子的理解,最后是对我们的启示。

1、讲述了什么故事?

讲述了科学家不但从鸟类、蜻蜓等飞行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还根据鲸的外形特点设计出来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2、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分-总

分(1-2)蜻蜓:解决机翼剧烈抖动。鲸:流线型外形阻力最小。总(3)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3、为什么生物能成为人类的老师?

因为科学家从生物身上获得了启示,从而有目的性的发明创造。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5、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五、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师:我们现在已经学完了两篇小短文,大家想想为什么课文已有标题《大自然的启示》还要设置小标题?

生:自然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小标题《“打扫”森林》讲述了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做法得到了一个使森林蒙受灾难的教训,从反面告诉人们大自然给(jǐ)予的深刻警示;而第二个小标题《人类的老师》讲述了科学家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正面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为主题服务,体现了主题,教育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启示鲜明深刻。

师:大家回忆一下,还有哪些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鸡蛋和薄壳结构 生:蛙眼与电子蛙眼 生:潜水艇和鱼的气囊 生:苍蝇与小型气体分析仪 生:响尾蛇与夜视仪、响尾蛇导弹

六、课下拓展:

1.阅读仿生学书籍 2.完成同步课堂练习12课

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6

但课后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不足:

1、教学用语不够凝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课件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2、教学灵活度还不够。比如,在学习“打扫”森林这篇小文章,在集体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环节中,学生已经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我却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只是稍做点拨,没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如何写大自然的启示 篇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一定很多。我们来开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可以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也可以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先分成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在汇报中,听的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交流之后,把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拓展思路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它给我们的启示太多了!根据锯齿草发明锯子;根据牛蒡发明鞋带上的魔术粘;根据螳螂发明镰刀;根据鸟发明飞机;根据变色龙发明特种军服;即使一群蚂蚁抬走大青虫,也能启发我们要团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真是举不胜举!没有它,人类社会可能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呢!

习作提示

1.留心观察是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启示。习作前,要认真回忆观察到的现象,它能给人什么启发?或者人们的发明创造是受什么事物的启示?你对哪一件事情了解得最清楚,就选择哪一件来写。

2.叙述明白是重点。

写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最重要的是把事情说明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表达要有顺序。如根据飞蓬草发明车轮,就应该先写飞蓬草的花枯萎之后遇风便在空中飞旋,再写由水平旋转联想到垂直旋转,最后写发明轮子。这样,思维清晰,叙述清楚,一目了然。

3.写清联系是关键。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景观 自然环境观 师法自然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得中国的景观行业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现代景观设计与艺术相结合,创造了更具艺术感的设计,正是因为这样,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至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然而在经济和文化转型期,城市景观的实践状况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误区。中国的中小型城市基本呈现大同小异的城市面貌,大大小小的建筑体快和几何布局的道路构成的城市的主体。盲目效仿别人,破坏环境,自毁家园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近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传统景观特色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某些景观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艺术形态而使人们远离了自然;还有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更不具有人文情趣。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玻璃构成的城市中,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同时,对人们的心里也是一种摧残,各种现代疾病不断产生。如何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繁忙期,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观,已迫在眉睫。

景观设计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主动安排,通过它,人们协调整体的生态系统,当然也包括文化和自然。景观设计本身是人类与环境相协调的一条有效途径,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也必将回到他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追求。这也正是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自然观在新时代的体现。

山水是中国人特有的联结自然与文化的方式。从前面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国人的山水情节的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于山水的情愫。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园林景观。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观念深受中国人普遍的山水情节的影响,是把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对象,以艺术的手法所创作的山水景观,是一种人化的自然。作为中国景观艺术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山水更是其主要标志,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欣赏山水,能使人摆脱日常琐事的困扰,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通過审美使精神得以升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如图11所示,苏州拙政园中的堆山理水,水而曲折往复,岛屿间列,亭榭奇石时隐时现,景物隐约迷离,一步一景,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优美山水景观。

从中国古典园林中不难看出国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自然”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世界之始”,它表明在中国人以阴阳观念理解的宇宙图式中,自然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世界,自然之美存在于主观世界和客观存在的和谐平衡之中。因此,中国人探索自然之美的办法是通过对自然的仔细观察和深刻感悟与联想来寻找其必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法自然”,既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观,也是中国人探索和欣赏自然美并将其运用于环境设计的方式,也是中国独特的环境观。此外,道法自然还暗示了一种超越理性思维的知觉,同时强调了真实体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儒家以山水作为仁人志士的精神拟态,远离人世喧嚣的山林,最初是隐士高人栖身的理性选择,并且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文人高雅的文化模式。随着人们精神的觉醒,隐居山林,渔钓以终的人,魏晋以后已经不多见了。既可以像白居易那样“隐在留司管”,也可以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只要“心远地自偏”,甚至可以“大隐在关市”。这时,山水情节已大多存在于意念之中,所以,纵观文人为自己规划设计的园林,拳石勺水也足以象征山林江湖,山水成为中国园林景观最基本的抒情物质建构。

早期我国的景观设计,注重对形式的渴求,而现在由于国人的觉醒,人们更重视在环境中的体验。“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这一山水画所蕴含的国人的自然观,让人们从对那种气魄宏大的几何布局的崇拜转向于自然型不对称的布局组织的偏好。在这样的布局环境中,对自然的领悟,体现对纯朴、简法的本质追求,体现了返璞归真的愿望。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对自然的深刻敬意,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环境美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从这一意义上说,美意味着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美学立场反映出道家思想的真啼:对自然事物给予应有的尊重。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一些苔痕遍布的小径山石,一些漆饰剥落的柱窗,一些树木掩映的山石……看似随意布置,但有恰如其分,在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装饰,重要的是“道法自然”,使人们在其中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师法自然”思想的发扬,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问题;通过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生态过程的艺术的再表现让人们能更好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各种美学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思想,达到唤起民众、让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思想上升华。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贾又福.山水画精神景观[M].当代美术,1999:21-29.

[2]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90.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赏析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欣赏伙伴文章中的闪光点。

3、通过评改使学生初步学会本次作文评改的方法,根据范文引路和能评改他人与自己的文章。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赏析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欣赏伙伴文章中的闪光点。

2、通过评改使学生初步学会本次作文评改的方法,根据范文引路和能评改他人与自己的文章。

教学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他人与自己的习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点播屋,赏一赏”(优秀习作展示)

1、师读题目,生读作者。

2、师出示范文,请生点播。

3、生读习作,其他生评议习作优点。

4、采访优秀习作的作者。

5、师生共同总结习作突出优点。

二、“诊疗室,帮一帮”(共同修改习作)

1、师出示问题习作。《鱼死之谜》

2、师提出修改建议。(根据第一环节总结的习作突出优点)

①初读病文,找出病因。

②生自由发言,提出诊疗方法。

③师生下笔共改。

④悟得修改方法。

三、“自助餐,改一改”(独立修改习作)

1、自己独立修改习作。(根据修改提示)

2、师随机巡视指导。

四、“展示台,晒一晒”(精彩句段展示)

1、师出示晒一晒的要求。

①晒一晒谁是修改高手。

②晒一晒我最满意的句段。

③先在小组里晒一晒。再推荐一位代表在班里晒。

2、先小组展示精彩句段,再推荐代表在班里展示。

五、布置作业。

1、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听一听他们的建议,再次修改习作。

2、把本次习作认真誊写在正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突出心理活动描写

观察过程要详细

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教学心得 篇10

一篇优秀的创新作文,在选材方面应具备三个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颖。

1.选材要真实。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应该选真实的材料,真实的材料,使人深信无疑,最有说服力。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与文章就有话可写。要想得到很多真实的材料,要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有意识地去看,你的眼睛要像一台照相机一样,摄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里。用你的耳朵倾听周围的一切,像一台收录机一样,录下那悦耳动听的话语,牢中地记在自己的心窝里。

大自然,教了我们许多知识,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发明了许多东西。记得有一次,我去上学,在地上看见了一群蚂蚁在搬东西,十分团结,这些蚂蚁教会了我学会了团结。有一次,我买了一盆含羞草,我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立刻缩了回去,我看见了,立刻想到不可以骄傲,一定要虚心,向含羞草学习!

你要认真地去参加每一次活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校外,你都要留心亲身经历的事。到那时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没有真实的材制,就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2.选材要典型。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以一当十,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的材料,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选出典型的材料,就要学会在比较中挑挑拣拣。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比较时,要强调一个“严”字;也就是要将我仍想到的符合题意的那些材料,一个个地从各个角度比一比,权衡一下,看看哪个材料最有说服力。这样,我们就不怕选不到典型的材料了。例如动物是我们的老师,自然生物也是我们的老师。这样素材是很多的,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冼、一件事、一个动物的启示来写。如:有的人从水母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风暴测试仪,有的人从荧火虫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人工冷灯……

3.选材要新颖。新颖的材料,就是说,材料本身既要新鲜不俗气,又要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风貌。新颖的材料,生动有趣,本身就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材要新颖,你必须学会思考。学会见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岸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的。我一直认为,人能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大自然中蕴涵着人生的许多哲理。就像月亮,月圆月缺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究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的启示 篇11

过去,在不少书籍中,我常常看到,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成“电子蛙眼”,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电子警犬”,模仿鱼类和海豚制造船和潜艇,根据变色龙研制军事伪装装备……我深深感到,没有大自然的启示,人类可能就没有现在如此发达吧!

前不久,我在果园里,受大自然的启示,也突发了一个奇想——害虫常常钻进树干、成熟的果子里,为了保护果林,农民只得不断地大量喷农药。这样,不但成本增高,而且超标的农药让食用的人们望而生畏。可在现实中,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啄木鸟来帮果树治病呀!怎么办?我突然想到人们根据蜻蜓发明飞机、根据蒲公英仿制降落伞……我想,我们何不仿照啄木鸟的嘴和食蚁兽的舌头来制造一种轻便的灭虫机呢?在这种灭虫机里,我们可以装一块电脑芯片,这样,它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探测到病树。然后,我们按一下手柄上的红键,灭虫机就会弹出一个类似啄木鸟嘴一样的又尖又带勾的钢管,准确无误地在有害虫的树上打一个极小的洞,然后用带勾的钢管嘴将虫勾出。要是有白蚁,我们可以先将带勾嘴收进去,然后按绿健,一条仿食蚁兽的舌头就会从灭虫机里弹出来,那富有粘性的长舌,一“钻”进洞里,那白蚁便会轻而易举地全部被消灭。

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我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从大自然身上学得更多东西,为人类造福!

[教师点评]

本文紧扣文题,有条有理地叙述了大自然给人的启示,特别是小作者受啄木鸟嘴、食蚁兽舌头的启示,设想制造轻便的灭虫机,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表现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美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启示 篇12

看护别人孩子的家长

2009年10月20日, 孩子学校里三个五年级班, 共六十个学生到山里上自然科学课。三个班的班主任 (兼自然老师) 、八个家长陪他们一起进山。孩子们在山里的三个晚上都住在小木屋里。每个小木屋里住5到7个学生, 一个家长陪住。接下来的几天, 这个家长和他 (她) 负责的几个孩子同吃同住同活动。家长就像球场上的裁判员, 永远在那里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又尽量隐形, 让孩子们保持最大的独立性。家长都不和自己家孩子在一起, 也没有谁想和自己家的孩子在一起。

自己的孩子在跟前, 关心照顾的却是别人的孩子, 我们很多家长做不到, 不是自私, 而是习惯使然。现在国内的很多家庭都是421结构, “我的眼里只有你”, 孩子的背后是一对对一眼也不眨的家长。

如果是我们, 会不放心。不放心他们会不会在森林中受到伤害?会不会受别人欺负?会不会欺负别人?会不会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不放心的, 实在是太多了!不放心的背后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孩子是他自己的, 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于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 你就越成功。美国科学课堂上家长对于别的孩子的看护, 首先是为孩子独立考虑, 因为独立之精神是一个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其次, 家长也能从别人的孩子身上发现同龄孩子、不同家庭走出的孩子的差异,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自控能力极强的孩子

作息:我们在山里的作息时间是, 晚上九点四十五分上床, 十点熄灯, 早上七点起床。七点之前哪怕醒了也不许讲话, 不能影响其他人睡觉。我们宿舍里的女孩们都做到了准时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 我六点就醒了, 躺在床上等天亮。七点闹钟刚响, 上铺的两个女孩一声欢呼, 然后就唧唧喳喳, 一个说她六点就醒了, 另一个说她五点就醒了。她们醒了那么久, 而一点动静都没有听到, 自我控制能力真强啊!早上做好个人卫生后就打扫宿舍, 她们一个个自动领了任务, 有吸尘的, 有扫门廊的, 不争不抢, 尽心尽责。

禁言令:进入森林时, 我们被要求不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可以听到各种昆虫、落叶等等的声音, 也可以锻炼胆量。小朋友们真的寂静无声地在黑夜里走了好久。当我们走到一个开阔地, 被重新允许讲话时, 另一队同学从我们旁边经过, 我们队的小朋友高兴地向同学们打招呼, 但那一队应该还没有解除“禁言令”, 所有人都经受住了我们打招呼的诱惑, 一声不响, 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沉着镇静地跟我们擦肩而过, 只听见刷刷的脚步声向远方而去。

关心老师:越往山上走, 沟沟坎坎便多起来了, 还不时有横卧路面的巨木。这时, 一句句的叮嘱像接力棒一样从前面自发传来:“小心脚下”, “当心木头”……我后边一个男孩一直在用稚嫩的声音提醒着他后边的女老师, 一路都在关心着她, 我心里非常感动。

同样是五年级的孩子, 十一二岁, 国内很多孩子还处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我们常常看到校门口家长接送孩子, 为他们拿书包, 嘘寒问暖。我们培养的不是未来的小皇帝, 而是不久后社会的顶梁柱, 他们以后也会为人父母, 因此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 按照规则办事, 按照制度执行任务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威廉·布朗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信任, 信任将使孩子朝着自己的发展之路向前迈进, 而信任的基础是规训和尊重。父母与孩子同理。

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老师说:“我们都是香蕉虫俱乐部成员。如果你想加入的话, 你一定要亲一下它。孩子们一个个勉强亲了虫子一下, 拿到了会员卡。如果有人不想亲, 那你把它放在鼻梁上一分钟, 也算你过关。

纸袋里的第一样神秘物是这样一片叶子:bay leaf, 味道辛辣, 印第安人用作调味品。我们把它找来放在嘴里嚼了一下, 又放到鼻子下闻了一下。一边走, 一边跟着老师采摘树上的叶子或野果 (这片地方都是学校的, 所以我们可以任意采摘) 。眼睛看, 手里摸, 鼻子闻, 最后放进嘴里尝一尝。老师特别指给我们看哪些是有毒的植物, 是不能碰的, 尤其是毒橡。山顶上怎么会有海边才有的沙滩?原来, 很久很久以前, 这些山都在海水下边。地壳运动把它慢慢地推了上去, 但沙子一直留了下来。数一数年轮, 看看这棵树活了多少岁?为什么一边的年轮疏一边的年轮密呢?我们沿着山路接着走, 自然老师指给我们看树上的菌类, 看蘑菇。

让孩子了解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大自然中去, “自然是培养孩子欣赏力和想象力最好的场所”。组织孩子进行“自然观察”是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森林中丰富的资源是教室中不可能有的, 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观察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粪便以及吃植物时留下的齿印, 孩子们通过各种微小的信息观测动物的习性和认知自然, “只有对自然界中即使是微小信息有所触动, 才会真正地爱周围的环境”, 而自然的神奇, 总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快乐。特别是带领孩子在天黑后穿越森林。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 气味和声音的信息便放大了。“为了不迷路, 有些小孩就赤足行走, 因为他们知道有路的地方土地是结实的。”而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孩子们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他们会跟家长描述森林里的奇异景象:萤火虫在天上飞、猫头鹰的眼睛、蛇在脚下爬行———但那可能只是森林里一段腐烂的木头, 诸如此类的体验, 让孩子们懂得了敬畏自然。

静默中产生智慧仰望中感叹神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上在森林走夜路。不用手电, 全凭星光, 在这两个小时中, 老师讲猫头鹰怎么捕捉食物、蝙蝠怎么定位, 讲夜里出没的动物, 讲人眼的构造与动物眼睛的区别。走到高处, 大家分散开在沙地上躺下来, 静静地望着天上闪烁的繁星, 此时世界上好像只有自己与无垠的星空。然后再听老师讲天文知识, 这是什么星, 那是什么星。回来的路上, 有一段路, 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单独走, 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大家都走完这一段路后, 老师叫他们都坐下来, 闭上眼睛, 然后他就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 想, 人类已经发明了这么多东西, 掌握了这么多知识, 我还能做什么呢?但是当我仰望星空时, 看到有这么多的星星人类还一无所知, 而在我们自身内部, 还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们无法知晓;这一切, 都要靠我们去探索, 去研究。你们就像那闪亮的星星, 将照亮人类的未来!好, 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孩子们睁开眼睛, 一片惊叹声!他们每个人真的像星星在闪耀!原来老师一边讲话时, 一边往他们身上撒荧光粉了, 孩子们的头发上、身上满是, 每个人都灿烂无比!

自然老师简直就是诗人。温家宝总理对青年一代说, 我们要仰望星空。一个自然老师, 面对肤色不同的孩子, 带领着孩子们仰望神秘的夜空, 既给孩子们开了一扇科学之窗, 又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哲学之窗。谁能说, 他的讲解不如康德的道德定律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心田?

吃“鹿粪”的老师

山路上, 听到前边另一个老师说:“路上有一堆粪!”我们都围上前去。自然老师又开始和同学们讨论起来了:

师:“印第安猎人认为动物的粪便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谁知道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如果粪便冒热气的话, 说明那动物刚离开。”

老师把手放到粪便上方:“没有热气, 那动物早就离开了。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从它的大小, 可以告诉我们动物的大小。”

师:“嗯, 看上去可不是个小动物。还有呢?”

生:“从它的形状可以猜出它是什么动物。”

生:“看粪便里含什么东西就可以知道那动物吃的是什么。我分解过猫头鹰的粪便。”

师:“你分解的是从猫头鹰嘴巴里吐出来的食丸。我们看看这个动物吃的是什么。”

然后, 他竟然用手去把那椭圆形长条的粪掰开来了!哎呀, 好脏啊!他一会得洗手了!他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好像是鹿的粪。”然后, 他竟然放嘴里咬了一口!!学生们都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他浑然无事一样, 一边细细咀嚼一边思考评论:“对, 应该是鹿的粪。”大家目瞪口呆!

半个小时后, 自然老师告诉学生:“我刚才跟你们开了个玩笑, 我吃的不是粪, 是褐色糕点, 故意做成那个形状。”然后他郑重其事地叮嘱:“粪是不能吃的, 你们永远都不要这样做。”我们都出了一口长气, 这才解释得通嘛!

他的表演太成功了, 我相信学生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永远都不会忘记他教的知识。自然课, 回归自然, 随时随地都在上课, 就如龙应台所说, 上一百堂美学课, 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小时的建筑设计, 不如让学生去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 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思考:自然老师把这四天变成了精彩的四天、神奇的四天。这些自然科学的课堂, 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且是一次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在精彩神奇的背后, 藏着好多东西, 有教育理念的成熟与否, 有管理制度的高效, 有人的整体文化素质的优或劣……有后面一层又一层错综复杂的基础结构和教育网络在衬托和支撑, 自然科学老师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永生难忘。

希冀我们的社会能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研究、体验的空间;希冀教师能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课程共建的空间;希冀教育者有广阔的超越课堂的视野和超越学科视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 让学生产生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继而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

执教班级:四(5)班

教学目标:

1、把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了解大自然;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4、与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口语交际、展示台有机结合起来,为习作教学做好铺垫。学习者分析

1、本班学生已是四年级的学生,全班52人,以中层生居多;

2、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好,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3、学生对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以及进行小发明等活动比较陌生,但很感兴趣;

4、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和同学交流,乐于表现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并从中获得启示。

2、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制作出小抄报等进行成果展示。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生:大自然有它的规律,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师:对!那我们今天开始就用我们的眼睛和智慧来研究研究。2、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师:这次活动要求我们研究什么? 生:动物、植物或一些自然现象。师:我们怎样开展活动? 生:上网或去图书室收集资料。生:调查访问,或实地观察。生:动手实验,进行一些小发明。、开展全班交流,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引起学生的,确定研究主题。)

1、组织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都知道这次研究的对象是动物、植物或一些自然现象,这些我们都不陌生,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项目值得我们研究的?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吧。

师:大家刚才看到了什么呢? 生:角马冒险渡河迁徙。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角马为什么每年都沿着较为固定路线迁徙?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想!

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研究来了解,甚至知道更多与此有关于的知识。当然,这个课题与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我们用来研究的手段有限,我们还可以研究在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大家请看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修改说明:借助多媒体,学生更有兴趣,对未来研究的对象更直观,更容易入手。)

生:蚂蚁搬家。

生:蜜蜂如何酿蜜或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蜇人。

生:蚂蚁如何认路。

生:竹子为什么能在石头缝中长出来。生:水滴为何能穿石。……

2、成立课题组,明确每组的人数,并指派组长,以此使每组的实力不至于相差太远。组长自主挑选组员。

第一组组长:曾宪杰 第二组组长:叶展旭 第三组组长:孔海珍 第四组组长:欧小烟 第五组组长:莫颖姿 第六组组长:陈权兴 第七组组长:钟月灿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开展讨论,筛选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师:同学们,你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该选择我们较为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以方便我们观察、研究,而且从中我们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有所发明,即使是奇思妙想,只要是有合理性都行。

4、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a.通过从网上下载,给每个小组都提供别人成功的研究报告案例,模仿、学习。师选择一两个案例讲解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b.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c.出示图片,师讲解:研究成果展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手

抄报,出黑板报,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甚至你可以制作成课件展示。

(修改说明:正如靳彤老师所说,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是重过程和方法,这让我触动,这正是学生最需要我们帮忙解决的地方,口述比较枯燥,还是选用多媒体效果更佳。)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外)

1、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了解、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与本组课文学习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如何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成果展示,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老师要根据各小组活动情况,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出评价意见。

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的学生还算顺利的完成了这项研究报告。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投影、视频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第一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二、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齐读

交流

交流

自读,正音

交流词义

交流

指名读,正音

交流

讨论

默读,勾画

交流

尝试概括

交流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六、课后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

进行课堂练习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默读,思考

讨论

齐读

交流

小组交流

大自然的启示等 篇15

镜头一:人们看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而且不管怎么飞也不会与任何东西相撞。难道是因为它的眼睛明亮吗?为此,科学家做了多次不同的实验,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奥秘。它靠的不是敏锐的视力,而是嘴巴和耳朵的配合。蝙蝠在飞行的时候,会发出超声波。一旦遇见障碍物,它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人们由此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

…………

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摘自北京望花路小学四(三)班张文雅《大自然的启示》,指导教师:范双莉)

一天,我到厨房去玩儿,发现屋里一片灰暗,仔细一看,原来是纱窗的油泥在“捣鬼”!心想:我一定将它们消灭掉!但是如何清理呢?正当我焦急地想办法时,看见了我的小水枪,哈哈,有了!我灵机一动,拿着水枪灌满水,就往纱窗上喷,一下、两下……效果不怎么好!我想起了妈妈常用洗洁精清洗油污,于是我赶紧加了些洗洁精,一喷,效果果然出来了,被我喷过的地方干净多了,再用小刷子一刷洁白的纱窗又浮现在眼前。我仔细地地将整个纱窗清洗得干干净净,爸爸爸爸夸我是个聪明、勤快的好孩子。

[摘自山东泗水实验小学五(五)班周宇洋《清洗纱窗》,指导教师:王玉俊]

我们买了一张长约五十米的大渔网,爸爸在渔网的边缘绑了几个空瓶子,我和爷爷各拉住渔网的一边,向大海深处游去。好不容易游到了拦鲨网附近,我们松开手,渔网由于浮力的作用立在了海里,我们扶着拦鲨网静静地等待着。此时正是涨潮的时候,浪潮一次次将渔网向岸边推去,我和爷爷又一次次将渔网拉回来。突然,一条大白昌鱼被网住了。它身体扁扁的,银灰色,一双强有力的尾巴拼命地摇摆着。过了一会儿,它就没力气了。爷爷欣喜若狂,一边小心地抓着白昌鱼,一边吩咐我去拿桶。我一路疯跑将桶拿了过去,爷爷正要将白昌鱼放入桶里时,白昌鱼突然扭动起来,爷爷没抓稳,白昌鱼一下子掉进了海里。我和爷爷很失望,爸爸安慰我们:“别着急,白昌鱼还在网上呢!”我和爷爷半信半疑地再次提起了渔网,果然,白昌鱼乖乖在网上挂着呢,真是虚惊一场!

[摘自广东深圳福田区景莲小学五(四)班何 易《海边捕鱼记》,指导教师:文国峰]

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四季的景色都各不相同。

春天,校园里的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头,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花儿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裙子。大树脱掉了银白的雪衣,换上了翠绿的春装。

夏天,校园里绿树成荫,树长得十分茂盛,烈日炎炎,这些绿树成了我们的小阳伞。学校的西面有一个花形的小喷泉,喷射出形态各异的水花,带给我们美丽的享受,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清凉,是它让我们感觉不到夏日的炎热。

(摘自北京望花路小学四(三)班李贝佳《校园的四季》,指导教师:范双莉)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3.尝试背诵第2~6节。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看到(),就仿佛听到它在说什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还要寻找更多大自然的语言。那么,我们先从书本中找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注意多音字读音。

2、你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学习新课

1、出示投影片选择正确读音[jiǎjià假()如请假()弄虚作假()放假()]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问:A你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任选一句说:“我看到……就知道……”“……仿佛告诉我们……)

3、同学们,我们共找到了几种?

你最喜欢谁说的语言?你最欣赏它说的哪些话?说说的它的优点。

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反问句的有趣。

4、花点时间,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记在心中。(抽生选背)

5、你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先交流,再介绍)

6、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我们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下来,好吗?交流自己的诗,师生评价。(找相同点)

7、讨论:我的收获……

作者邮箱:qin996633@163.com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

一、课本56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一幅情景图、一首儿歌和一段提示语组成。教材56页情景图:湛蓝的天空、巍峨的高山、飘逸的白云、翠绿的小草、鲜艳的野花、漂亮的蝴蝶、辛勤的蜜蜂„„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三个小伙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个男孩躺在绿茸茸的草地上,慢慢闭上双眼,让自然浸润身心。一个女孩张开双臂,深呼吸,吸吮着大自然的灵气。另一个女孩则伸出手触摸蒲公英的绒球。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绝伦。

提示语:“大自然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季节入手,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本页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发现、欣赏大自然的四季之美,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建议: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四季变化的课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感受四季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起,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四季之美,比如画一画、唱一唱、展示照片、回忆生活经历等。在发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欣赏自然美中,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课本57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一幅情景图和两个问题组成。

本页情景图:大树下,草地上,一群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嬉戏、玩耍。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亲近大自然,有的陶醉在美景里,有的躺在草地上,有的与小鸟说话,有的开心地追逐,有的采来野花与同伴分享„„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提示文:“什么地方的花不能摘?什么地方的草不能踩?”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在欣赏大自然美景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伤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教学建议:爱动、爱嬉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带领他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享受自然。

城区学校组织活动时,可选择公园或郊外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自然情景,让学生听听自然的声音:虎啸、蛙鸣、风声、水声等;闻闻自然的气息:花香、草香、果香、泥土的芬芳等;看看自然的美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流泉飞瀑、名山大川„„从中感受自然的无限美妙,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忘了爱护环境,不伤害动植物。如在学生亲近小动物、用捕虫网捕捉飞虫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小蚱蜢和我们玩了这么久了,该回家了,跟它说再见吧!”看到学生快乐地在草地上打滚,摘下一片树叶又是闻,又是看,有的甚至编个草帽戴在头上,如在野外,只要不是有意破坏,是可以的。如果是在公园、街道或居民小区,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植物,爱护花草,不随意攀折。让学生懂得要做一个讲文明、爱环境的小公民。

三、课本58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一幅情景图、一首儿歌和三句对话组成。

教材58页情景图:在大自然中,有的孩子凝望着天空中变化莫测的云;有的孩子在聆听知了唱歌;有的孩子好奇地看着咕咕叫的母鸡。大自然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诗歌“天上云,一层层,像小狗,像羊群。还像两个小娃娃,正在说着悄悄话”,描写千变万化的云朵。学生的对话,“云彩又变了。”“云彩会变,还有什么会变?”引发学生思考,大自然中还存在哪些变化。教材的右下方的小女孩看到母鸡“咕咕咕”地叫,猜道:“母鸡说它生蛋了。”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大胆地猜测。

本页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观察欣赏自然的独特之美,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大自然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并说说自己在课前所做的调查。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联系科学知识,又大胆想象,去探究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他们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要以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和特点,用一颗童心去寻找新的发现,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避免将一些科学知识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要尊重并鼓励学生眼中的每一个细微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四、课本59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一幅情景图、一首小儿歌、一个问题和三句情景对话组成。

课本59页,在夜晚,一群学生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孩子们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这样的画面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教材中的儿歌展现出的是自然界中的“音乐盛典”,月亮、荷叶、青蛙都参与其中,多么动人的画面。这首儿歌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问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你听到微风的呼唤吗?你听到风铃草的歌唱吗?闭上眼睛,用心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旨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三个小朋友情景对话引导学生去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的同时,要学会去想象和猜测大自然中万物的心声。

本页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大自然是奇妙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和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可创设声、景、情相融的自然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揣摩各种生命体的特征与情感,体会它们的喜怒哀乐,并启发他们与自然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自然界中听到哪些声音,也可以模仿各种声音,并想象这声音的内涵。除了倾听,还可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去闻一闻、尝一尝大自然中的果实,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也可以鼓励学生赤脚到处走一走,体会在各种不同的路面行走的感觉(如操场、草坪、沙坑、石阶、泥地等),感受亲近大地的新奇,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注意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验活动。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增强体验,加深情感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大自然朋友或讲述与大自然朋友之间的故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比如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唱一唱等方式。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大自然朋友请到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上一篇:建筑工地防暑降温下一篇:2024年三项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