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通用8篇)

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 篇1

教师能一改常规,因势利导,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化险为夷,使之“柳暗花明”,并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妙境,师生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课堂教学。这应该就是“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通过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时所体现出来的机敏和睿智。

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以下几方面应该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减少“急躁”、避免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他们,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这些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这些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1.、<生物与环境> 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物环境的优美诗句赖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上课了,老师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有的学生笑起来)身体缩短,最多矮了30厘米左右(学生无人再笑,眼睛里现出惊疑的目光)。这是什么病呢?仅1963—1977年就死了207人。从死者遗体解剖看,病人外表好好的,可是体内骨折多的达70多处,(学生大吃一惊)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学生议论,河水污染了)是的,工厂废水中含镉,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产生巨大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3、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 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 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4、再如,讲“伴性遗传”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 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

5、细胞工程导入:夏天快来了,最让大家感到可恶的可能就是蚊子了,被咬了后皮肤又痒又痛,同学们知道吗有一种草叫香茅草,采来后要晒干,燃烧后有一种香味可以用来熏蚊,可是它的烟很大。现在一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植物,叫驱蚊草。是一种纯天然及环保型产品,它含有香茅醛,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抗菌、除臭、抗忧郁、净化心灵、缓解紧张与压力的作用。它是通过科学家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采用细胞工程技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与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育而成的。那么它的培育过程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过程驱蚊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已从澳大利亚引入中国。该产品已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地走进千家万户,可是现在有网站广告说有大量的驱蚊草种子及苗木出售,大家能不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这会不会是假广告?(分析了染色体变异,生殖方式等

6、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引出基因重组的课题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地将教材内容与有关感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列举事例或设疑的方法,唤醒同学们沉睡的记忆,使同学们的感性知识与我们所讲授的理性知识之间因撞击而产生“共鸣”。例如:在讲到根的渗透吸水原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给农作物上的肥多了会产生„烧苗‟现象?”;“为什么盐碱地里不适宜作物生长?”;在讲到食物中的成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吃饭不能偏食、挑食?”等等。同时这样还会使同学们因找到了回答他们记忆中的“什么”的“为什么”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来。

8、形象生动、丰富而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起到打动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如: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到遗传时可以引用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到变异时,可引用古语“橘生淮北而为枳”;讲到食物链时,可引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到条件反射时,可引用成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这些词语既简洁形象,又通俗易懂,同时还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此外,教师语言表达的清晰、节奏的轻重快慢、语音的高低起伏与语言的内在逻辑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为教学服务。

9、“谚语”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在教学中,运用得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归纳了初中生物课本上的谚语十二条。

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转变成为红色的花青素,于是绿叶变红了。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粪肥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无机盐,这句谚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粪肥的重要性。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大树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大树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氧气。

秋风扫落叶 落叶是温带地区的阔时树减少蒸腾作用,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领。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 植物的生活有两种运输线。木质部中的导管,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里及植物全身。韧皮部中的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输送到根部及植物的全身。树干空了,导管并没有中断。树皮坏了,筛管被切断,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会“饿死”,直至整棵树枯死。

红花还需绿叶衬 花的生长需要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蛇咬的惊吓和痛苦,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 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谚语”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也有例外,需要仔细推敲。如“粪大水勤,不用问人”,就忽略了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肥需要量不同的客观事实,不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不错,很好,学习了

我也来两个:

有讲水分代谢时,可用“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来引入新课 讲色盲时我也可以讲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意,他买双红色的袜子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而他的父母及姐姐们看到的是玫瑰红的袜子了,可是只有他与弟弟看的的袜子是灰色,从而他写了篇关于色盲的文章,使人们认识到色盲 哦,暂时只想到这两个了,以后想到了再补了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以前我在K12发过的:

1)我在讲激素调节时先和同学们讲的问题

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 ①、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 ②、产生药物依赖性 ③、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 ④、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 ⑤、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

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刺激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蜜蜂的看法:

我觉得兴奋剂的故事非常好,但如果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我想效果会更好,这样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的。

2)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平时头发被烧会有一股焦味,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股焦味是SO2的味道,因为头发蛋白质里含有S元素!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以前在讲到植物为什么要落叶时幽默了一下,我说那是植物的一种伟大的舍己为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就像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一样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第一次来这里觉得这里很好,有利于生物教师的相互学习和提高。我在讲授水分代谢的时候,给学生举了如下的一些例子:糖拌柿子为什么会出很多的水?在青菜上洒水菜为什么会硬挺?暂时想到这。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在讲到人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时候,在讲到酒精也可以提供能量时候,说“我们可以适当的饮酒,不能象某些人,喝啤酒太多伤肝,喝白酒太多伤胃,但是不喝酒伤心。”学生笑了。调剂了课堂。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在讲到人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时候,在讲到酒精也可以提供能量时候,说“我们可以适当的饮酒,不能象某些人,喝啤酒太多伤肝,喝白酒太多伤胃,但是不喝酒伤心。”学生笑了。调剂了课堂。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最后总结时候用一副对联:上联:家有金山银山,下联:不过一日三餐。横批:合理膳食。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1.当我提问而没人举手回答时,我皱着眉头说:怎么?全军覆没?

2.提问时,如果仅有男孩举手而女生寥寥无几时,我说:你们女生是想给老师留几手吗?

3.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一时紧张忘了答案,我说:我相信你会在沉默中爆发!

4.一次,学生起立时,不小心绊倒了凳子,“哐”一声吓了大家一跳,我说:多好的开场白!我想这声音肯定在提醒我们你的答案很精彩,不容错过,是吗?让我们洗耳恭听!

5.一学生连续两次回答正确,我说:呵!你现在是梅开二度啊!

6.一次公开课上,电脑突然出现故障,我急中生智,说:同学们,你们瞧,电脑觉得累了,此刻正在生气呢!

7.一次,学生讨论问题,答案基本一致,我说: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8.一次,请学生朗读概念,这个学生站起来不停的清请嗓门,大伙都笑了,我说:没事,著名的朗诵家在朗读前都要做这样的准备!

10.下午第一节课,大家都很困。于是我说:现在郑重的告戒大家,千万不要有偷睡(税)行为,这可是违法的,大家哄堂大笑。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讲到动物行为的调节的时候,用一个常见的现象:一群鸡妈妈带着它的子女们出去到野外找事物吃,这个时候来了一只大花狗,这时鸡妈妈就竖起羽毛产生攻击的动作行为,让学生思考是为什么,引入新课。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刚刚看了楼主的帖子,很好,我也跟一个。

我在将减数分裂时,我跟同学们讲,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开始约会了,从而引出联会。然后它们互相交换了“信物”即: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交叉互换。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刚刚看到,欣喜,我也跟一下:

知识点:自由水与结合水与亲水性物质

事例:发面时打开水龙头接点自由流动的水,这些水就是自由水,加入面中,和好后,使劲拧面团,水没有滴落下来,哪里去了呢?原来面团中的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亲水性物质,水分子吸附在亲水性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在上免疫时,用这一段材料引入很吸引学生:

人得蚕豆病是怎么回事?

在食品店里,你可以买到不少蚕豆制品:白糖豆板、可可豆板、五香豆、兰花豆、油炸豆板、豆板辣酱等等。蚕豆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营养价值很高,4 味道适口。

每当蚕豆花开和成熟的时节,你可能听说过,有些人竟会患上一种奇怪的蚕豆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蚕豆及其花粉中间,有一种叫“变态反应原”的物质;对它过敏的人,只要吃了蚕豆,或者在田间吸进了一些蚕豆的花粉,就会引起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抽筋等症状。为什么有的人会过敏呢?原来,各种营养成分进入消化道以后,人体里都有相应的酶进行消化,比如唾液里的淀粉酶把淀粉变成麦芽糖,蛋白酶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等等。如果人体里没有水解蚕豆中“变态反应原”物质的酶,这种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消化,从而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这种病有潜伏期,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达十天左右。蚕豆病发病比较急,由于红血球被大量破坏,往往产生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尿。如果尿量减少、昏迷、抽搐,也能危及生命,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蚕豆病具有遗传性,只要家属中有人对这种病有过敏反应历史的,应该注意避免接触蚕豆花粉,不吃蚕豆,就可以防止蚕豆病的发生。

对不过敏的人来说,蚕豆还有许多用途哩。青蚕豆、干蚕豆可做蔬菜、豆沙和粉丝;豆荚煅成灰,可作洗涤剂。民间常用蚕豆来治病:豆壳可作利尿药,能治水肿和脚气病;用蚕豆花制成汁,有凉血的功能;蚕豆花、叶和荚壳,都是止血剂,能治各种咯血、呕血。柿子除涩

深秋时节,黄橙橙的柿子上市了。柿子果肉肥硕,软滑多汁,甜而不腻,老少都喜爱。你当然也不会例外。

我国柿子的品种很多,全国大约有二百多种,华北大盖柿、河北盘盆柿、北京金灯柿、陕西鸡心黄、青岛金瓶柿、杭州铜盘柿、广东大红柿等等,都是著名的佳果。柿子可以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熟的甜柿子从树上采下来就可以吃;涩柿采收后,要经过脱涩处理才能吃。如果你吃了一口涩柿子,满嘴会涩得难受。柿子为什么带有涩味呢?原来,柿子里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质(鞣酸),单宁质有很强的收敛性,它能刺激口腔里的触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而有“涩”的感觉。这种涩并不是一种味觉,因为口腔粘膜上面没长味蕾,只是柿子里的单宁质刺激了口腔粘膜上面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兴奋,再传到大脑以后产生了感觉。[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在上新陈代谢时引用下列材料:

米虫不喝水

春夏之交,你家贮藏的粮食里,常常会看到蛀虫在那里爬来爬去,蛀食大米、面粉、玉米和豆粒等等。

以粮食为食的蛀虫很多,主要有谷蠹、谷象、谷蛾、蚕豆象、绿豆象等等。幼虫蛀食谷物的内部,成虫能啮食谷粒。有一种黑色、体长、尖“鼻”长“嘴”的米象,它专门把米粒蛀成一个个的小洞。还有一种米蛀虫,是麦蛾的幼虫,乳白色,在米里蠕动着,能把蛀过的米粒粘成一团。它在米堆里悠闲地生活,不愁吃,慢慢化作蛹,再变成会飞的小麦蛾。

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米蛀虫吃的是干谷物,为什么不会干渴而死呢?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藏有蛀虫的干燥粮食附近,放置了一些水,结果并没有发现蛀虫去偷水吃的痕迹。他们还解剖了米蛀虫,发现它的身体含水量超过自己体重的一半以上。蛀虫从不喝水,它身体里的水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粮食中都含有糖、脂肪等营养物质,米蛀虫吃了米粒以后,在体内经过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过程,首先分解糖,释放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分子经过化学反应后结合成为水,5 叫做代谢水。这是米蛀虫体内的一种特殊水源,能够起到水分的补偿作用。米蛀虫这种生理上的特殊功能可大哩!它能够把一百克的脂肪,变成一百零七克的水。

米蛀虫在生活中,自己能不断制造出水来,于是就拚命蛀食米粒,消化大米,吸收其中的养料,然后转化成更多的水分。许许多多大米就这样被米蛀虫蛀食了。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转抄在讲“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时,可列举一位菲律宾的侏儒症患者,名叫皮爱罗,每次大会发言时,他连讲台都够不着,必须站在凳子上,面对无数的嘲讽,挖苦,他一笑置之,他很自豪地写了一篇文章<我愿生生世世是侏儒>.他说:“未经我的允许,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使我变的卑贱,”自信和才能使他羸得了国人的尊敬和信赖,被任命为菲律宾的外交部长.是的,身体的侏儒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自轻自贱,以及心灵的侏儒和弱小.[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讲体温调节时,骨骼肌产热,顺便问同学们:人体的肌肉组织分哪几种?--------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接说---------但有的学生在考试卷上写:分为肥肉、瘦肉、五花肉。[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昨天上综合科时问学生RNA的基本单位时,有学生回答“脱氧核苷酸”,我马上回了一句“还脱,不用脱了”,然后让他们区分清楚相关知识。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

说到禁止近亲结婚时,学生总是不太会分清楚那些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那不是,所以在讲完后,我们设计些问题来考查,问学生自己和叔叔,和姑姑,及姑姑的子女间的关系,等他们回答后,然后紧接着问,那和姑父呢?有的学生居然说是,呵呵,由些引出血缘上的亲缘关系与社会学上的亲戚关系是的差别。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这类是我喜欢的上课模式,我喜欢应用生活实例来解释生物学知识的。

一:昨天我在讲应该“标志重捕法”的时候讲到条件时,举例说:如果我要检测我们学校内老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进行。但是,如果我在放生后投放大量的老鼠药,导致大量的老鼠被毒死,这样能正确得到种群密度吗?学生都知道不能。然后,如果我不投放老鼠药,我养几只猫,导致老鼠被吓跑了,这样还能得到正确的种群密度吗?学生也知道不能。。。。这样就得到了“不能有较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有较多的迁入和迁出”

二:讲到癌细胞的特征的时候,我问学生如果一个人早期发现在肝内发现癌细胞,等他死亡的时候,是不是只有肝脏内有癌细胞呢?从而得到癌细胞可以扩散。

三:讲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时候,我举例说养花的时候选用的花土是不是平时我们见到的那些会板结的土壤?然后说养花的土壤是疏松的,这样有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再举了个一般农户家种的自留地种的蔬菜什么的,一般很少施肥,但是长的还是很好,所采用的也是经常疏松土壤。

还有很多,一时之间想不起来,要等我上课的时候才能临时想到举生活实例,[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在讲应该“标志重捕法”的时候讲到条件时问:怎样给兔子做标志重捕?同学讨论,有的说带耳环,扎头绳,带手环等,我说:扎上红绸子如何?为什么不行?------------标志不能太过鲜艳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讲新陈代谢概念时,用了一个小笑话:甲乙两个学生相遇,甲对乙说:“你应该经常喝牛奶。”乙问:“为什么呀?”乙说:“这样你可以气壮如牛啊!”甲说:“那我以后不吃猪肉了。”乙问:“为什么呀?”甲说:“总吃猪肉我会蠢笨如猪的!”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校教师的一例子:讲神经调节时,问 “谁是班长” 然后班长站起来,再问“你站起来干什么”,班长感到莫名其妙,紧接着教师说这就是条件反射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我在讲反射活动时,为了说明人受非刺激时,往往先做出反应,后才知道是怎么是一回事的事实时,做出了一个很滑稽的动作:把手放在火上(虚拟),口中直说痛、痛、痛,然后才把缩回来,学生哄然大笑!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将神经与神经纤维比作电缆和电缆里的金属丝。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课堂上,最后一排一个学生一直往窗外看.我注视他片刻,他就把目光收回来,但不到半分钟,就再次盯住窗外.这样反复了几次,我只好走到他身后,把双手伸向他的脖子处,他才猛地回过神儿来,并害怕地说:你干什么?我小声地笑着说:我看你好象是昨晚睡落枕了,颈椎不舒服,我来给你做理疗呢.[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

1、马上月考了,晚自习学生静不下心,我一离开就乱。我一到门口有学生咳嗽。我顺势问这是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完后就乐了。

2、讲做生态瓶的时候,很多学生忘记贴标签,我说他们不注意版权保护。

3、竞争既有种内斗争,又有种间竞争。竞争的目的是生存。我顺势又加了一句生存是硬道理。

[收集]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收集(含:教学幽默,教学技巧等)在讲基因工程的过程之一目的基因的提取方法鸟枪法时,我说其实我们的高考复习就是鸟枪法复习呀!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平时头发被烧会有一股焦味,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股焦味是SO2的味道,因为头发蛋白质里含有S元素!

这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蛋白质有的含有S 在讲到“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可结合这样一句话.一段有关“上网的理由”的语录——上天给我们大脑用来思考;上天给我们双腿用于奔跑;上天给我们双手用于上网;所以我经过思考,决定奔跑着去上网!学生听完后,都觉得很有意思。

还有讲到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时, 什么猪在18到20摄氏度,长的最快,可以这么说:“如果在座的同学今后事业上有大发展,盖了养猪场,要记住老师的教导,要让猪舍座北朝南,让他冬暖夏凉,平时还要放”猪之歌“,让猪儿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猪就长的快.” 这几天可以好好看些好东西了!

记得上根尖的结构时,根毛区的特点是有许多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我顺手拿起讲台上的鸡毛挡,“你们看这鸡毛挡为什么有这么多鸡毛呢?”学生一下会意------我也讲一个

在讲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典型症状之一少时,我随口讲了句"为伊(胰)消的人憔悴"学生听后只停顿一秒便哄堂大笑了,笑声中记住了知识 我在讲氨基酸的通式时用人体来形容:

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双脚是氢,它们都连接在躯干上,就像中心碳原子

而我们辩别人跟人不同一般以面部牲来辩别,我们的头就像一个R基,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不同。

我在讲甲状腺的激素的功能的时候.发现有学生在躲着看小说.向学生提的问题是:当一个同学正在做各种小动作如看小说或玩手机游戏时,什么激素分泌多? 学生一致回答:甲状腺激素!然后再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快反应速度,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老师,把小说等作案工具藏起来.这样既巩固了当堂学习的知识,该学生再也不好意思看小说了.应该是邓肯与萧伯纳的一段故事吧。

邓肯写信给萧伯纳:我有第一美丽的身体,你有第一聪明的脑子,我们生一个孩子,再理想不过了。萧伯纳回信:如果小孩儿生下来,身体像我,而脑子像你,那不就糟了吗? 叶绿体:外被双层膜,基粒似饼摞,色素往上着,酶在囊质落。胚层分化:外层表附和神感,内层消呼和胰肝,其他源自中胚层.减数分裂:间I染色体复制,前I联会四分体,中I中央排整齐,后I同源体分离,末I减半染色体;减II特点同有丝,只是不含同源体

性原细胞作准备

次母似与有丝同

染色一复胞二裂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接着点裂匆

数目减半同源别

排板以后同源分

姐妹道别分极去

精质平分卵相异 从此染色不成对

再次质缢各西东

往后把题迎刃解

在讲解免疫系统的课前,大致介绍大家熟悉的过敏症状和艾滋病,让同学们探讨-------然后告诉大家这两种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病症其实使免疫系统崩溃的两个极端。

讲解同位素示踪法时,我举例:同学们去食堂排队买饭,来了个插队的,由于大家穿一样的校服,查不出是几班的学生,如果给他穿上一件不一样的衣服,这位同学本质没变,但跟踪他就能查出其班级

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 篇2

其实,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而且处理突发事件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 只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就可以恰当处理。

一、爱学生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角色, 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 要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关怀。教学实践证明, 教育是用爱构建的, 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当然, 爱学生不仅仅指教师赋予给学生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 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宽容是一种美德, 对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更要宽容, 即使在某些偶发事件中, 教师的尊严受到了挑战, 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体谅学生, 绝不能居高临下,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否则事态可能进一步恶化, 以后学生再也不想学习生物了。可见, 教师有一颗宽容、爱学生的心, 是教学机智的关键, 它不仅能感化学生, 而且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二、宽、严要适度

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时候, 教师必须宽严适度, 把握好分寸。在对待某些问题时, 教师要有爱心, 要学会宽容学生, 但要有一定的度。宽容不是无原则地迁就, 更不是软弱可欺。如果过多地迁就学生, 那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甚至会使某些学生错误地认为, 他们的不良行为是老师默许的。因此,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 教师的言辞与惩罚措施要适当。对于一般性的错误, 提醒一下就行了, 而对于明知故犯的, 比较严重的, 要给予重罚,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好师威,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形式多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具体的问题, 采用多种形式处理好突发事件, 目的是让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里之所以说要采用多种形式, 就是要看事件发生的原因, 发生在哪个学生身上, 还要看发生在什么时间段上, 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处理形式。比如, 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的, 对他们的记忆能加深的, 就要采用趁热打铁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某些问题需要长时间考虑的, 就要进行回避、冷处理;对影响范围很小的, 可以用暗示的方式进行提醒;对产生错误, 又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 应该采取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处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 处理突发事件, 是一件自由度很大的、比较复杂的创造性的教学技能。事实上, 生物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出现某些突发情况, 这就要看老师是否能果断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 这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有教学机智的关键。面对突发事件时,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多变, 富于想象地处理问题, 教育学生的态度既要严肃, 又要温和。

四、真诚的态度

尽管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做了认真的备课, 但在课堂上仍然有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实事求是, 态度要真诚, 绝不能凭一时的冲动, 用新的错误代替旧的错误。在面对自身教学失误或面对学生尴尬提问的时候, 部分老师习惯于遮掩或含糊其词, 蒙混过关, 其实就想保留自己的面子。很少有人直接对学生说:“我真的不知道, 课后搞懂告诉你, 好吗?”事实上, 如果老师能真诚地对待学生, 不仅不影响老师的面子, 而且能教育学生事实求是对待科学问题。

其实, 有的生物问题, 本身就没有完整的、圆满的答案, 教师勇敢地认错, 会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还能及时掌握从学生身上反馈的信息, 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

五、利用教学机智, 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案例

1. 在学习展示学生才能与智慧的课堂中, 常常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情况, 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可能会乱了自己的阵脚,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 顺着学生的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 在学习反射时, 我用橡皮小锤敲击某生韧带时, 没有发现大家所期待的弹跳。这时候,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探究其原因。经过大家讨论, 得到的结论是:那位同学可能太紧张了, 腿部没有彻底放松。于是, 那位学生主动要求配合, 这次膝条反射很明显, 其他组的学生都能效仿成功。可见,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找原因。假如出现上述情况时, 教师作出再敲一下的决定, 那就是缺乏理智了。

2. 在生物课堂上, 教师的言行要含蓄, 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讨论。比如, 在学习两栖动物时, 很多学生为了青蛙是不是有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认为它有颈的理由是, 青蛙的头与身体相连的是稍细的, 那部分可以看成颈。这时候, 我让学生暂不去争论, 不给答案, 而引导学生去找有颈的动物, 颈有什么作用, 如果青蛙有颈, 那么它的颈与其他动物的颈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讨论, 不仅知道了青蛙没有颈, 而且知道了它没有颈的好处, 争论的双方在快乐中均学到了生物知识。

小机智解大问题 篇3

做过小学班主任的老师,有几个没被班里时不时就会发生的缺点儿小东西的事情而困扰过呢?遇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办的呢?下面我讲个真实的故事,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1992年,我在勇敢小学任毕业班班主任的时候,已经到了复习阶段,当时我用的复习资料是一本《小学教学》,那一期的《小学教学》上登载的都是上一年各城市的小学毕业试题。这本书我就放在班级里,不但我上课的时候用,课下学生也看。

突然,有一天我到班级的时候,有的学生向我汇报:“那本书丢了!”我很惊讶,怎么会呢?直到所有学生都向我说没在他那的时候,我才相信了这个事实,怎么办呢?在我思考的时候,学生议论开了:“谁那么缺德?”“老师你挨个学生搜,一定能搜出来!”“……”

这时,我决定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于是我说:“咱班的这本书不是丢,因为咱班没有这样的同学!一定是哪个同学看完放在书包里忘记了,同学们一说丢了,他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大家都好好找一下书包,看在没在自己的书包里,找到后可以送给老师,也可以悄悄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咱可不能留下那本书啊,留下不就真的成贼了吗?那可是要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大事啊!好,咱們开始上课。”

第二天,那本书静静躺在班长的桌膛里,再也没“丢”过,学生看过后都会及时还到我的讲桌上,直至毕业班里也没有发生过失窃案件。

【评析】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不知道那位想“窃书”的学生感谢老师不感谢,可读者该知道,他以后再也不会去做贼了。那本书之所以能自己回来,一是因为老师充分照顾了学生的自尊,没去搜学生的书包;二是因为老师没有把书失踪的事定性为丢;三是因为老师告诉学生拿了这本书的严重后果:那将戴一顶“贼”的帽子,影响一生的声誉;四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咱班没有那样的学生!”对学生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时挽救了一个学生。

聪明的读者,你在以后处理班级失窃案的时候,会受到什么启发吗?

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研究 篇4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比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他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深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要在规定的?r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为让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破坏,教师就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二、提高教师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策略

教学机智论 篇5

教师的教学总是伴有一些偶发、随机事件,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便对教师提出 了教学机智方面的要求。事实上,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它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中

创生的各种教育资源。但由于教学机智自身的特点,它往往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行动的模糊性,使得现阶段对它的深层次研究显得尤为缺乏。本研究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些探索,以期对这

种教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教学机智是什么?(2)教学机智何以发生?(3)在当

前教育背景下,能否提出一些促进教学机智引发的建议?相应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教学机智本身的解读,它要回答“教学机智是什么”的问题。教学机智是教育者在一定教学情境中,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行动,它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情境性、节省性等特征。教学机智不同于教学艺术,也不同于教学经验、教

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行为。在当前的语境中,人们往往把教

学机智理解成教师成功应对尴尬场面的灵丹妙药,这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它一方面限制了教育

者在教学中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它也大大窄化了教学机智的外延。本研究把当

前普遍认为的教学机智仅仅适用于“救火”状态的形式,称为被动教学机智;与此相对,本研

究还提出了主动教学机智的概念,它是指教育者在自己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创生的对教学

资源的一种全新认识和利用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教学机智的看法:教学机

智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雕虫小技,教学机智就是一种教学,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改革的

深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三章)主要论述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过程,它要回答“教学机智 何以发生”的问题。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教学机智作为一种

教学行动,教育者的惯习、意图、情感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行动本身;二是教学情境。教学情

境是教学机智产生的第一环境,它不仅指客观存在,还包括师生双方的主观感受,具体说它会

涉及到受教育者、教学时间、课堂气氛等因素;三是新思想的产生。教学机智所体现的创造性

总是以产生一定的新思想为前提,所以,教师能否产生新思想,这也是影响教学机智发生的一

个重要因素。表面上看,教学机智的发生是一个瞬间的事情,但它仍然是有一定过程的,本研 究所论述的就是它发生时的逻辑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教师首先对教学中的问题保持敏

感,继而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理解和确认,最后,教师在产生新思想的基础上作出切适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在行动中反思,以保证行动的整体合理性和情境性。

第三部分(第四章)主要提出了教学机智的引发建议,它要回答“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能 否提出一些促进教学机智引发的建议”的问题。本研究把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过程统称 户

纂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叮A叭O找 为教学机智这一“事实”的引发“条件”。本来,直接根据这些条件就可以提出相应的理论建议,但为了使提出的建议更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现场中,有哪

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引发造成了不利影响。接着,以教学机智的引发“条件”和教育现场存在 的问题为依据,综合提出了促进教学机智引发的相关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三个层面:从外在

环境来看,教师自主的教学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这是教学机智引发的必要前提。从教学情境的

营造而言,教师最好能用一种体现平等、自由精神的对话式教学,这主要是从构建创生型课堂 的角度提出要求。而对教育者来说,他本人应该具有课程意识;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教师努

力的方向应该是由“致知”走向“致行”;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还要坚持教学反思,不要被自己 的教学惯习所奴役。

本研究的结语部分,以爵士乐演奏来隐喻教学机智,认为它是优质教学的绚丽乐章。但它 与教学的常规性和计划性并不矛盾,实际上,两者之间可以很好地相互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机智虽然是一种教学,但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对教学机智的渴望也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限

度,不能人为地加以夸大。

关键词: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教学惯习绪论

一、问题提出

每每走进教育现场,我们都会被一些教学场景所震惊和感动:有些教师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进行得流畅而自然,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这些教师往往能从容应对,巧妙处

理,既化解了危机,又让学生受到教益。同时,我们也为另外一些教学场景感到惋惜和沮丧: 些教师上课像在背书,课堂死气沉沉,面对出乎自己意料的问题,要么回避躲闪,要么任凭 堂“冷场”而无所作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这时很可能会扣心自问:面对一种意外 场面,我该怎么办?杜威(Dewey,J.)说,思维起源于疑惑。由此,带着这种疑问,开始我 的探索旅程。

(一)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 教学机智对一位教师意味着什么以及教学机智在教学活动中有什么用,古今中外对此问题 很多论述。曾经以天才的思维设计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Hethart,J.F),于 802年将机智和充满机智的概念引入到了教育的话题中来,他在一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说道: “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犷’

智感呢?”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不论教育者对教育学理论研究得怎么样,如果他;那种所谓的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者。”②1892年美国心理学家欺 ·詹姆斯(James,W.)在谈到教育中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时也说:“为了达到这一结果,我 必须具有额外的天赋,来告诉我们在孩子面前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那种面对学生、逐学生的天赋,那种对于具体的情境而出现的机智是心理学一点也帮不上忙的,尽管它们是 师艺术的最基本的知识。”③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家范梅南(Manen,M.v.)则认为:“教育的智慧 机智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我们不妨说智慧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方面,而机智 构成了教育学的外在方面。”④我国学者王机也认为:“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具有复杂性、独

性和多样性。智慧型教师的机智灵活,就在于能够根据预定的目标、特定的教学内容、复杂 教学环境和多变的教学对象,娴熟巧妙地采取适合教育情境的教学行为或操作方式,从而高 转引自【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269页。

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26页。WilliamJames.(1962).Ta衡toteaehersonP别Chol侧沙,NewYOrk:DoverPublieations,P.2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172页。广

⑥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sSERTA书ON 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①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一位教师想要成为优秀教师,从而达到教学

过程的最优化,是离不开教学机智的,反过来说,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但这仅是

一种结论式的描述,教学机智和优质教学之间具体有什么学理联系呢? 所谓优质教学,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师的优教,达到学生的优学;在保证学生发展方向 的前提下,实现高效。要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就应该善于利用课

堂上的一切资源,尤其是一些计划外的资源,例如由师生的互动或情境的引发而创生的新的教

学资源等。关于这一点,德国著名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Bollnow,o.E)的“非连续性教育” 思想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博尔诺夫认为,以往的教育学派有一种共同的认识,认为教育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儿童 通过这种教育循序渐进地不断地趋向完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它基本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

质。但仅此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作一处重要修正,因为这一观点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

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而这本来是应该避免的,而且原则上也

是可以避免的,这种干扰无论如何无关教育大局。只有存在主义哲学敏锐地看到这种干扰不只

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从这些事件中表现出一

种新的、迄今尚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连续性发展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

有很大的局限性。”②如果说存在主义哲学“发现”了生活中的偶然性和际遇性,毫不夸张地说,博尔诺夫则发现了教育中的类似问题,即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

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③博尔诺夫不但肯定

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存在,而且还赋予了它根本性的地位。危机、向往和遭遇等人生中主要的非

连续性事件,“是造成人生非连续性或者说教育非连续性的原因,又是教育的一种途径。”④博尔

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使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接近真实而全面。

教学机智,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它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⑤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解释完善与否,但它所强调的“复杂教学情况”

一般就是指课堂教学中出自于教师或发自于学生的让人始料未及的现象。这正是一些非连续性

教育事件,以往我们很多教育者都认为这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件,通常不予理会。还有些教

育者因为这些意外事件打断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程序,让自己显得尴尬被动,因此,总是力图避

免或者回避这些事件。现在看来,这些事件不仅存在,而且还是避免不了的。教师在上课前无

论准备得多么充分,上课时总会有一些随机性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往往产生于课堂教学互动或

特定事物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些意外事件所蕴涵的巨大教育资源。王扔著:《智慧型教师的诞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④李其龙:《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思想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2期。

⑥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16页。

⑥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TA竹ON 在教学过程中,顺势而发,切合这些意外事件所产生的教育力量通常胜过那种平铺直叙、按部

班的教学。回首我们自己受教育的经历,能让我们回忆的或是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往往是某 件事情,而每时每刻如行云流水般的情境却早被我们淡忘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正是认识 了这一点,所以,在他们的优质教学中,他们并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教育机会,针对某个教 时机所开展的创造性教学,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有些学生一生的发展。①(二)教学机智面临的现实困境

教学机智既是优质教学的需要,但在现实场景中,各种忽视或误解教学机智的现象比比皆。例如,有的教师对教学机智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雕虫小技,自己只要按 备好的教学计划上课就行,并不需要在意这些随机事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虽然想 发机智行动,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却又不知道在何处下功夫;有的教师走上了极端,时时为自己不善于处理这些偶发事件而深感自责,从而背上了沉重地 担;最具有迷惑性是另外一些教师,他们表面上像是引发了教学机智,实际上却是“假机智”,时甚至是“机诈”行为,等等。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目前我们对教学机智认识不够,研究不深。范梅南认,“教育理论中尚未被人们理解的正是在这种教育时机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现场的瞬间行动”。“对机智的研究使得我们能够对教学情境中的某些因素加以重视,而这些因素是大多数理论、式和教学方法一直不愿或不能谈论的。”③有人可能会说,教学艺术不正是研究教师的教学行

吗?其实这两者之间有根本性的不同,艺术是以审美为最高目的,所以教学艺术具有一定的 演性,学生成了观众;而教学机智是在师生互动中随机生成的,他们谁都不是旁观者。教师 一定教学情境中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行动才能机智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这 是对教学机智这种教学现象进行研究的关键。由此,人们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对教学机智 研究不够深入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缘自于教学机智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是教学机智本 之固有属性限制或阻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否认,体验到教学机智的果实是甜美的,而 它的深层探究却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教学机智是教师作出的一种实践行为,法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川认为,践一般具有紧迫性、模糊性和总体性的特点。所谓紧迫性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实践者往往要 有人可能认为,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件事情都特别在意,会不会太累了,况且,有这个必要吗?范梅南以“掷

星者”的故事作比喻,认为这是教师的责任,一件小事,对教师或某些同学微不足道,但只要对一个同学重

要就足够了。—〔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143页。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246页.⑥博士学位论文DO(万ORALDISSE欲A舰ON 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我们不可能就先迈左脚或是右脚而思考半天;实践 的模糊性则蕴涵着实践是前认知的,模糊不清的,它往往是一种自发而自动的感觉;实践的总

体性意味着实践本身并不像研究它的科学那样能分裂成各种碎片,恰如爱因斯坦(Einstein,A.)所言:不要期望对一杯汤的化学分析会有汤的味道。这三个特点还可以理解为:实践的紧迫性 预先就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完全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方式;实践的模糊性使得实践本身具有自身 的逻辑,而非逻辑家的逻辑;实践的整体性使得实践过程往往是不可分割的。①布迪厄所总结的

实践的三个特点,教学机智全部都具有,当然,教学机智作为一种专门的实践行为,它还有其

自身的特点,在本研究的“教学机智的特征”部分我们将会作一些讨论。

教学机智的这些实践特点,使得很多研究者在面对它时,往往只能“绕道而行”,很难直接 对教学机智本身展开论述。其中,“要描述教育机智的形成过程较难„„为什么形成过程难于言

说呢?因为它是内隐的,把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对比等思维过程和价值判断过程压缩成了通常所

说的‘直觉’,成为看一眼当前事物主体就要做出反应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教育机智往往是‘急 中生智’,只求快速应对较好地处理问题„„”②相比较而言,要准确描述教学机智的表现形式

却不是很难,“因为这些形式都是客观的可感的过程,将之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教育实践智慧的 实例。”③所以,随着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各种描述教学机智的事例大量出现,如((99个班主

任的教育机智》④、《反思教育习惯》⑤等。仔细察看这些例子,我们发现很多作者都是将教学

机智作为结果直接呈现出来的,而对教学机智发生瞬间,引发教学机智的教师到底是如何想的,其中经历了哪些思维过程,是否有思维跳跃,以及那些所谓的“直觉”到底是怎么回事,所有

这些问题,作者们大多都忽视了或者根本没有提及。这正如海德格尔(Heidegger,M.)批评以往的

哲学,本来是要研究“存在”(tobe),但因惧于某种困难,不自觉中往往将“存在者”(being)当作了“存在”,出现了“存在”的名词化⑥,从而没有抓住哲学的根本问题,海德格尔则要完

成这一任务。如果以此类比,直面教学机智存在的本身展开研究,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三)教学机智是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

我们并不会在普遍意义上说一位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实际上,教学机智总是和某件具体的 事件相联系,说某位教师在这件事情的应对和处理过程中表现出了教学机智。显然,教学机智

应该是某种具体的教学行动,它属于一种教育实践。而对于教育实践的研究,陈桂生教授曾有

一个判断:现阶段关于“实践教育学”的研究是滞后的,而且这并非中国所特有的现象。⑦无独

。杨善华著:《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②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③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④马联芳、李丽桦、盛天和主编:《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⑥闰玉双、李奕主编:《反思教育习惯》,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⑧赵一凡著:《欧美新学赏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陈桂生著:《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③博士学位论文DO(井ORALDISSE欲A竹ON 有偶,石中英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总体上学者们对教育理论的研究要比对教育实践的

研究丰富得多,而且包括他本人,也曾期望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严格分析来深入理解和重构教育

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①但由于对教育实践研究的缺乏,“这种境况,反过来也影响到了人们

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因为,无论是谈论还是试图处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

践的关系问题,精于一方而疏于了解另一方,自然在思想上不会很深入,在实际上也不会很有 效。”②很多学者出于论述的方便,往往区分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其实,教育理论总是来源

于某种实践;而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最后,又是以一定的理论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对教育实

研究不足,其实也是指理论上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不够,“所有教育理论都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的 理”。③考虑到语言表述的习惯,我们在研究时还将继续沿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区分。由 看来,教育实践不论何时它都是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尤其是现在,它更具有研究的紧迫性;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它必然也要成为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

在现有的关于实践研究的理论著作中,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骤”理论和布迪厄的实践理 对教学机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例如,杜威认为,人在面临困惑性问题时,思维大 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暗示,也就是人在情境中会碰到困惑或困难;第二阶段是理智,对这个困难,我们会提出一定的问题;第三阶段是假设,即根据问题提出一定解决问题的 设;第四阶段是推理,通过思维的及时反思,来检查这个假设的合理性;第五阶段是用行动 检验假设。④布迪厄关于实践的论述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出了“惯习”概念,惯习是指人的性

倾向系统,它是人们所有行动的基础,对行动往往发挥着策略性的指导作用;二是建立了“实 逻辑”,他认为实践是有逻辑的,但这种逻辑又与理论逻辑不完全相同。总的看来,这些关于

践的研究只能作为我们研究教学机智的一种依据,或是理论基础,但它们并不能直接指导教 的实际行为。学者林正范指出,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中,人们往往从不同学科去研究教师,为 己的学科发展建立依据,但这只是一种间接依据,而在为教师实践行为提供直接依据方面却 得很是乏力。所以,直接研究教师的行为,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去思考,则能给教师的教 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⑤为此,直接针对教学机智这种教师行为本身展开研究,将是本研究的 发点。“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层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⑥,样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综上所述,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偶发、随机事件时,教师创造性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的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教育研究》,2006年第l期。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教育研究》,2006年第l期。

瞿葆奎主编,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58页。

[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阂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林正范:《试论教师观察行为》,《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转引自〔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l页。

纂博士学位论文D0(泞ORALDISSE砂A竹ON 过程我们称它为教学机智。事实上,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它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

中创生的各种教育资源。但由于教学机智自身的特点,它往往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行动的模糊

性,使得现阶段对它的深层次研究显得尤为缺乏。本研究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些探索,以期

对这种教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文献述评

在很多文献中,有的提到教学机智,有的提到教育机智。从字面上看,教学属于教育的一 部分,教育机智的范围应该比教学机智大,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提到教育机智的文献研究的都

是课堂教学的情况,所以仍然是教学机智。本研究在引述这些文献时,将主要根据文献所指内

容来确定其含义,而不作“教学机智”和“教育机智”字面上的区分。另外,本研究主要是讨

论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机智行为,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本研究在行文中将都采用教学机智。关于教学机智的研究,总体上看,国外和国内并不是很多。国外早期关于教学机智的讨论,大多只是某个教育家或理论家的只言片语,有时,甚至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机智”的概念,只

是具有这方面的相关思想,更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例如,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

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

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地运用。”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

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②钟启泉教授在1991年曾对这方面的资料作过一些梳理,他总结

为:认为教育机智是引起学生心弦的共鸣力(裴斯泰洛齐);教育机智就是教师的表现力和说服 力(马卡连柯);教育机智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力和组织力(斋滕喜博);教育机智是人 格陶冶的指导原理(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③范梅南对此感叹道“:„„非常令人吃惊的是,机智的概念在英语国家一直未能引起教育思想家系统的兴趣和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④“在德

国,机智的概念偶尔出现在教育实践的性质的探讨当中。但是,在讲英语的国家,统治着各种

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是一种更加技术化的和实用主义的理性思维。机智的概念从未系统地加

以研究过,而机智在关于教学的英语文献中的参考资料极为罕见。”⑥鉴于这种情况,范梅南从

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于1991年出版了一本研究教学机智的专著ThoTaCtofTeacht’ng.’Th。

Meanl’ngofPe滚珍ogicalTh口王心力如加es:(该书于2001年由李树英博士翻译到我国,书名译为《教

教学机智 篇6

俄国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这一基本能力素质,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机智,也成为我们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重要内容。初读范梅南教授《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一经典之作,感受颇深。此书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些一纵即逝的教学时机,如果我们能把握住机会,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一日下午,语文课上一半时,突然下起了大雪,天越来越暗。安静上课的学生骚动起来了,眼睛不时瞟向窗外,并传来了窃窃私语声。显然这时如果整顿纪律再讲下去效果肯定不佳,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停下课走出教室微笑着与学生一起欣赏雪景。学生一会儿指指这儿,一会儿指指那,兴奋极了。我不时让学生观察操场、树枝、房屋等地方的变化。回到教室后,又让学生站起来讲讲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反映热烈,讲得头头是道。下课了为学生们布置写话为<<下雪了>>.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效果出奇地好。其实,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这就涉及到教师的反馈机智了。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材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机智,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认为, 教学活动是精神、智慧、情感交流融会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的睿智和充满活力的应变往往会感染学生, 并引导其在更高层次上展开思考, 学生在充实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理智的满足, 所以, 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也是评价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依据之一.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 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充分驾驭课堂, 灵活、自如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富有创造性地搞好教学活动, 巧用教学机智, 点燃数学课堂,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非智力因素———教学机智的突破口

众所周知, 情感、需要、态度、目标、抱负等因素能促使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等. 课堂上, 经常利用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极其感兴趣的特点, 使用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们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 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如果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爱护学生, 日久天长, 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二、探究型活动———教学机智的基础

探究活动是新课改形式的主要活动之一, 探究活动首先要依据教材、立足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设计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情境和活动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 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 明确本节学习目的, 建立起知识间联系,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因此, 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 展示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目标, 主动参与, 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

中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往往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境所激发, 产生创新意识并转化为创新能力. 已学习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需要寻找新知识来解决.

三、学生创新的闪光点———教学机智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一般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的答案, 对探究过程重视不够, 特别是在传授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时, 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不够. 如勾股定理, 传统教学是直接告诉学生勾股定理的内容: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 b, c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c是斜边, 那么a2+ b2= c2. 而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忽略不计, 学生不能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而新课程重视过程, 学生的创新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四、捕捉回答的奇异性———教学机智的切入点

对于同一个问题,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实际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 学生的回答会精彩纷呈、无所不有, 有的回答准确、到位、新颖、独特, 有的回答错误, 有的似是而非. 对于学生形形色色的回答, 教师的教学机智尤显重要. 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 应给予喝彩; 对于错误的回答, 不要急于给予否定, 让其先听听同学的意见或建议, 受到启发后再回答; 对于似是而非的回答, 教师不能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新课改强调要创设生态课堂, 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有个性、有生命活力、独立的、有自己想法和看法、有独特思维的灵活多变的个体的集合体. 教师对这些性格各异、思维不同的生命体, 有时对这些生命体所并发的突发事件、偶发事件, 包括奇特的想法、不经意间的质疑、不合实际或不着边际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智慧凸显其重要性. 教师对正常进展的课堂中突发的这些意想不到的、预设不出的事件, 及时调转前进的航向, 调整前进的步伐. 此时, 在实施的时候必须注 意以下问 题: ( 1) 细致敏锐 的观察能 力; ( 2) 冷静理智的自制能力; ( 3) 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 ( 4) 高超准确的解惑能力; ( 5) 幽默形象的表达能力.

实施课堂教学机智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切忌只管教, 不管学, 无视学生的情绪与反应; 当出现突发事件时, 切忌情绪慌乱、心理失衡或严厉斥责学生, 更不能轻易停下课来维持课堂秩序; 不能简单地回绝学生提出来的疑难问题, 在暂时作不出准确回答时, 要中肯地向学生解释清楚, 以求得学生的理解;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简洁, 切忌长篇大论, 拖泥带水.

语文课堂呼唤教学机智 篇8

一、机智——让教学随机应变

在编写屠格涅夫《麻雀》一文的教案时,我看到教参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1.猎狗跑在我前面。

2.小麻雀被风刮下。

3.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4.猎狗后退了。

教参上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一起进入课文的情境。因本人画图水平有限,怕在学生面前丢丑,决定略去这一环节。在课堂上,我突然灵机一动,改为指定四名画画较好的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幅图。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学生在评画的过程中联系课本,理解了课文,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机智——让教学顺水推舟

还以《麻雀》一文为例,文章讲到老麻雀从没有危险的树上飞到有生命危险的地方是因为有一种强大力量的作用。我便问学生:“这种力量是什么?”其中有个学生说:“是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时的故事:她在归纳《麻雀》这篇课文时说:“本文赞扬了老麻雀对小麻雀伟大的母爱。”当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发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的呢?课文里没说呀。”那位老师当场被问住了。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来个倒打一耙。我把“母爱”二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道:“文中好像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是母,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小麻雀的妈妈呢?”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赶紧又去看书,可是仍找不出证据。这时,有一名学生小声说:“要是爸爸,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可能不会飞下来。”我听到了他的话,先让同学们就他的看法进行了一番讨论,然后总结说:“你们可能觉得平时妈妈比较关心你,而爸爸对你比较严厉。可是爸爸同样爱你!当你遇到危险时,他也会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你的。”借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可是提出的问题——老麻雀到底是公是母,还是没有解决。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书上读到的有关知识,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明白动物的幼儿一般由妈妈抚养长大,所以老麻雀很可能就是小麻雀的妈妈。你们的理解是对的。只是希望你们以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多动脑、多思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情绪高涨,积极发言,完全被课堂所吸引了,学习效果甚佳。

三、机智——让教学峰回路转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却由此带给教师以教学灵感。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口,变换角度,顺着新的思路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情境,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

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就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我愣了一下,马上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并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五分钟的讨论,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机智——让作业推陈出新

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抄词、背书一类的作业固然不可少,但是作业的形式如果能灵活一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妨在布置作业时来点创新。例如,在教完苏教版一年级课文《家》之后,我就让学生仿写一首诗: 是 的家。学生们很感兴趣,六七岁的孩子竟然写出了“草原是骏马的家,沙漠是骆驼的家,天空是星星的家……”一些美丽的诗句。经验告诉我,富有创意的作业,不仅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上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下一篇:随班就读学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