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推荐15篇)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 篇1

马珍珍,数学课外辅导班的同学,是任老师最喜欢的尖子生。她留的发型奇特,在前面看是童花头,走到后面,你会发现她还留着长长的马尾辫。她的衣着更是奇特。通常,她穿褐色长袖配深色长裤,有时她还会穿绛紫色的长裙。总之,在辅导班,我就没见她穿过浅色衣服。她又高又瘦,长得并不漂亮。眼睛大大的,但眼窝很深。鼻子高高的,却又太大了点。嘴红红的,但唇又太厚。在她身上最好看的是她的双腿。秀气长硕,走起路来显得那么挺拔、那么有气质。

马珍珍虽长得不咋地,但成绩却是好得一塌糊涂。每次考试,成绩绝不会在96分以下,最差的一次96.5分。牢固的霸主成绩,使她成了大家公认的”考神”。

记得那天晚上,任老师有事调课,把早上7点半到11点半的课调到下午3点半到7点半。在6点半的时候,任老师讲完了所有的课程,也不让我们休息,找了一份不难也不简单的试卷让我们做。连晚饭也没吃的我们,个个头大,拖泥带水地写起来。在这睡意蒙胧的半死气氛里,竟有一处在发光!是马珍珍,这位马考神写得眼睛都亮了。她以神速写完了考卷。两秒后,长长的马尾辫在桌面上飘过,她交卷了。看任老师的表情,越批越欢快,批到最后,简直笑出了两朵花!“马珍珍,你太棒了!100分!”马珍珍骄傲地笑了笑,故意甩了一下马尾辫。我呢?和其他同学一样,眼睛瞪得像什么似的。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 篇2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 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 形神俱似, 不可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 提笔作文时, 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 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都是瓜子脸儿, 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 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 须写出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2) 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3)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 在尤氏面前, 在丫环下人面前, 可以说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4)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5) 工笔细描。如“他穿的衣服, 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 一件绣花的官衫大褂, 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 长长的领扣松散着, 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 整洁, 没有一丝尘垢。他有些胖, 背微微地佝偻, 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地分梳到后面, 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 (曹禺《雷雨》) 。

二、人物神态决定性格

神态描写的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 选择与文章中心一致的特征有重点地描写, 还要注意顺序。如课文《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神态的丰富变化。

三、人物语言显人物精神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本文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 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 常说的“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即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

一般分:独白、对话、商谈等形式。独白也可以当做心理描写。

在语言描写中, 有三种引用的形式, 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如:

A.小战士批评似的说:“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 ”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四、行为描写方法

1. 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 双手抡起哨棒, 尽平生气力, 只一棒, 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 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 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一半在手里。”

2. 在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 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 就得让他过景阳冈, 遇上猛虎。否则, 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 也难写武松神威。

五、结合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 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 好像这样做, 会把天空中的一切, 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 一边用手指点着, 轻声地数着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 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 自信地用右手指着左手数:“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 他低下头, 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 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 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 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另外,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也能恰当地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要注意摄取人物的细小动作。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节描写, 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

作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篇3

关键词:常见形式;人物语言;对话描写

这里介绍几种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一、说话人在前,语言在后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例如“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拜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冒号。

二、语言在前,说话人在后

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例如“‘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幸福是什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句号。

三、把一次说的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写,中间交代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例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逗号。

四、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具有连续性,现场感强。例如: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你看见它往哪去了?”(《找骆驼》)

这种形式的对话,只限于文中有两个人物,而且人物说话时前文要有交代。

五、为了强调语言表现力,说话时配以动作、神情和语气,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例如:(《爱迪生救妈妈》)

综上所述,作文时适当地使用人物对话描写,文章就会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你不妨一试。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你瞧!”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 篇4

他,总是腆着一个大肚子,在田里和厨房间里忙上忙下。他,就是我那和蔼可亲、勤劳的爷爷。

那天下午,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柳树垂着头,在快要干涸的小河里洗着已经发黄头发;小花、小草低垂着脑袋,仿佛在抱怨天气实在太热,又在默默祈祷老天快点下一场雨;知了在树枝上不停地喊着:“热啊,热啊,热啊……”;小狗趴在地上,不停地吐着鲜红的舌头,好像在求主人给他一点凉快;人们在房间里开着空调,打着电风扇,还一直不停的叫热……

爷爷准备在这时候去田里拔草。他腆着一个大肚子,戴着草帽,穿着快要湿透的衬衫,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篮子,我也“啪嗒”“啪嗒”地跟着向田野里走去。到了田里,只见爷爷把拖鞋放在田埂上,自己赤着脚,挽起裤管和衣袖,弯着腰,肚子一收,手一伸,一把杂草就没有了!再一伸手,一把杂草又没有了……一次,两次,三次,手里满了,就把杂草往篮子里一扔,接着又开始继续拔草。我的心里痒痒的,忍不住自己拔了起来。当我拔满满满一手时,就伸手把自己拔的给爷爷看。爷爷用那只干净的手摸了摸我的头,本以为爷爷会表扬我的,结果被爷爷“训”了一通。这时我才知道,我拔得不是杂草,而是水稻!便向爷爷不住的请求让他教我怎么分辨杂草和水稻。于是,爷爷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草是这样子的,长长的,粗粗的;水稻是矮矮的,比杂草短,细细的。你可要分清楚!千万不要把水稻当成杂草拔掉了!”我吐了吐舌头,对爷爷做了个鬼脸,就赤着脚,到田里去拔草了。我拔着拔着,额头上就摻出了豆大的汗珠。再看爷爷,也早已是汗流浃背了,再看爷爷的额头上,那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豆子般大的汗珠,爷爷用手背挥了一下汗,又继续埋头干活。这时,我想起了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爷爷的勤劳。当我再拿着杂草给爷爷看时,爷爷的脸绽放出笑容,一边擦汗,一边对我说:“好!好!我们家的小家伙终于会帮爷爷干活了!”

小人物的初一作文 篇5

一旁的外婆笑眯眯地说“我们可以拿去小区拐角处的修鞋摊找鞋匠师傅修理一下,很多东西修一下都还能用上好久的,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以前的人可节约啦。”我走过去坐到外婆身边,外婆继续说道:“以前的年代物资匮乏,生活简朴,有些必需品坏了都会想办法修修再用,那时候有一些师傅有各种各样的手艺,修锅子,修雨伞,修拉链,修鞋子。弄堂深处,小巷拐角总会摆着几个修理摊,有时还会有修棕绑,磨剪刀的师傅挑着工具担子在窗外叫卖,修理匠们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娴熟的技艺帮助人们更好的利用有限的物资,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我想象着外婆所说的那个年代,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勤俭节约真是好习惯,现在虽然经济条件好了,但是有些东西修理一下还能继续使用,那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能为地球节约资源,非常的环保呀!这些修理匠虽然不起眼,但却在不同的时代都能用双手为地球为人类做出贡献,真的很了不起呢!”外婆和妈妈听了连连点头称赞,笑着说道:“那我们一起去修鞋子吧。”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 篇6

因为,家在洛阳的四老姨带着小紫涵到我家来做客,我和奶奶坐邻居家的车回到了家,看到小紫涵,她又长高了一些,也会依依呀呀说一些话了。

我看到她很高兴,带着她一起玩玩具,很开心,在她面前,我是一个小大人,妈妈说;要照顾好她,虽然你要管她叫姑姑,但她年龄没你大,你就是个小大人,陪她玩儿好。

浅谈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 篇7

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凡犯人受审画押, 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但阿Q画押却是独一无二:“他使劲平生的力气画圆圈, 但生怕被人笑话, 立志要画的圆圆的。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 并且不听话, 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 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一细节的刻画, 使一个麻木、无知以及满脑子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活脱脱的市井小混混出现在读者眼前。鲁迅先生对阿Q画押这一细节描写真可谓入木三分。

有了生动的细节, 才能使形象更生动。如何写出生动的细节?

首先, 得留意身边的事物, 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了丰富的生活, 才能写出生动的细节。其次, 避免千篇一律。如写一位姑娘的肖像总是:圆圆的脸蛋就像一个大红苹果, 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 一笑一对酒窝……这样的公式化的肖像让人一看就觉得反感, 谈不上形象逼真。

第三, 避免绝对化。坚强的人一味的坚强, 懦弱的一味懦弱。褒扬的总是绝对的好。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要写的完美, 它就要明确地把人物多样的变化写出来, 同一个人, 有时是恶棍, 有时是天使, 有时聪明, 有时愚呆, 有时坚强有力, 有时十分脆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就要注意避免孤立地去写人。要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

第四, 要注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细节描写。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 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其社会、家庭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第五, 人物个性的表现也有赖于具体的典型事件, 因而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才有可能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项链》中通过老葛朗台抢女儿梳妆匣的事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葛朗台贪婪、残忍、守财奴的个性特征。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既要对人物本身进行刻画, 又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节来描述, 这样, 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细节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 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 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 有真实感, 有说服力。

2.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 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 这样才有代表性, 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同学们在作细节描写时, 切记要选取那些小而具体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 进行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描写, 要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精雕细刻, 一笔笔细致勾勒。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 篇8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千文一面、毫无生机的写作局面,既与学生自身个性化写作习惯的缺失和个性感受与思考能力低下有关,也与教师对学生的限制和捆绑过多有关。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则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学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中作文 篇9

我是一个喜欢蓝色的女孩子,或许因为蓝色代表着忧郁吧!我常常梳着个马尾辫,戴着红色框的眼镜,皮肤要比周围同学白净的多,可这也并没什么,依旧大家也不会喜欢我的。

我呢,喜欢一个人呆着,偶尔和自己的几个朋友聊聊天,但我更喜欢自己听听歌,因为只有在歌里我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当然,我也喜欢看星星,因为它们真的好美,好美,似即似离,“距离产生美”也就是如此吧!在星星的点缀下,我会觉得即使是夜晚也不会感到孤独了,所有的一切,在这里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因此,我也喜欢阅读书籍,喜欢的书籍类型也比较广,散文集也好,名着也好,科幻小说也罢,我统统都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书,就好像是去领略一个美丽的地方;如果反复读,就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或许,比第一次更美!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音乐老师吧,或是成为一个志愿者,因为我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特别是帮助老人,其实他们真的很可爱,只是缺少亲人的陪伴而已。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甚至是亲人;但是,仅仅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人,一起行动起来”常回家看看“,让”空巢老人”不要在孤单,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

描写爷爷的人物作文 篇10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是一位工程师,他没退休之前一直有人找他,请他去工地上把把关,提提建议。现在,爷爷老了,退休了,但是还有许多人带了礼品来找他,就是为了请爷爷到工地上帮忙。可是,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们都劝爷爷不要去了,在家好好歇歇吧。可爷爷说:“我是一名受国家多年培养的工程师,应当为国家、社会尽点力,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还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余热呀。”说着,爷爷穿好鞋,就走了,并把人家送来的礼品全都拿走了。我问:“爷爷,您把礼品拿走,是不是要还给人家呀?”爷爷说:“是呀,能为社会做点事,我感到很高兴,这是应该的,拿了人家的礼品,我心里不塌实。”爷爷去了工地帮忙,一连好几天,并帮助那家公司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他们对爷爷很感激,还要给爷爷双倍的工资,被爷爷婉言谢绝了。

爷爷对亲戚朋友也是热心相助,分文不取的。有一次,我的姑母家造厂房,请爷爷帮忙,爷爷很乐意地答应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一天晚上,我们全家正准备吃晚饭,突然姑母打来电话,说有些图纸上的急事要请爷爷过去一趟。那时,正下着大雨,爷爷二话没说,撑起雨伞就走了。那阵子爷爷连饭也没吃好,睡觉也没睡好,但看着盖好的新厂房,他感到很充实也很开心。

小说人物的性格与描写 篇11

小说人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我们把多愁善感的称作“林妹妹”,把多疑狡诈的人叫作“活曹操”,把性急刚猛的人称为“猛张飞”等等。这些本属于小说中的人物,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冉欲达在《文学描写技巧》一书中把人物的性格大致区分为三类:“美好的性格、有缺陷的性格和丑恶的性格”。美好的性格如:翠翠的淳朴天真、刘备的宽厚仁爱、赵云的英勇无畏、吴用的足智多谋、觉慧的向往自由、林黛玉的深情、欧也妮的善良、桑提亚哥的坚毅,等等。有缺陷的性格如:关羽的刚愎、薛宝钗的世故、觉新的怯懦、曹操的多疑、周瑜的心胸狭隘、阿Q的麻木愚昧,等等。丑恶的性格如:董卓的残暴好色、李甲的负心薄情、老葛朗台的贪婪狡猾,等等。

上述三类性格中,还可以举出很多词汇来表达。比如美好的性格还有聪明、机警、大方、豁达、率真、镇定、慷慨、忠义等;有缺陷的性格还有保守、鲁莽、冲动、犹豫、自私、颓靡、虚荣等;丑恶的性格还有冷酷、邪恶、荒淫、昏庸、阴毒、专制、谄媚等。

优秀的小说总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读者要读懂小说或是鉴赏小说就必须把握人物的性格。这里介绍几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平台,人物的性格不可能在故事的一开始全都展现出来,复杂的人物性格一定是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显露,所以要据情论人。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反抗性格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在不断受到欺骗、陷害乃至家破人亡后,林冲才由最初的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在这一波三折的情节中人物的性格不断变化,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来。再如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万事通》,小说一大半的篇幅都在表现主人公柯拉达先生的精明过人、处处炫耀。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事件急转直下,人物形象也丰富起来。在小说的结尾,读者看到了在柯拉达“精明”的背后还有着理解、同情等美好的性格。

第二,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抢梳妆匣一节中,过了76岁的老葛朗台在看到妻子和女儿把玩查理留下的金梳妆匣时,竟抢过梳妆匣,举刀要撬梳妆匣上的金子。女儿以死相逼而妻子气得晕死过去时,他担心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不得不放弃了金梳妆匣。父女、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老葛朗台的贪婪、嗜钱如命、不顾亲情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三,从人物的描写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都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契诃夫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的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言行举止中都能看出来。例如外貌描写“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体现了别里科夫较为封闭。动作描写“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体现了他胆小多疑。再如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整篇小说由人物对话构成,故事情节由人物对话推动发展,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所以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项链》描写的是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当时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着整个社会。小说第一部分对玛蒂尔德“白日梦”的描写说明追求不劳而获、奢侈浮靡的生活已成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可见,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是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第五,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介绍,了解人物的相关信息,从而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们在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人物的描写

一篇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物形象是否丰满、典型、有个性。因此,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技巧尤为重要。这里就常见的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做个介绍。

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它包括人物容貌、身材、衣着、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等。例如《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肖像描写简洁、明了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旧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形象。

肖像描写的目的在于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表现人物内心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描写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先生也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表现了她命运的变化。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只是顺着眼”,这反映了她温驯的性格,此时她刚失去丈夫,心境也较抑郁。祥林嫂二到鲁镇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此时她丧夫,失子,被逐,遭遇了连续的打击。命运悲惨,内心痛苦,都折射在这眼角边的泪痕上,这一次祥林嫂所承受的精神折磨比前一次更加深重。祥林嫂临死之前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在长期的迫害和精神的打击下,祥林嫂已经完全麻木了,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犹如行尸走肉。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了在贾府的家宴上,因为凤姐的捉弄、刘姥姥的逗趣,主仆众人表现出不同的笑态。作者还加上了一些动作: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主子们由于自己的地位,尽管虽有长幼之别,却都可以放纵一些。而奴才、丫鬟们则是:“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的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丫鬟们不忘自己的奴婢身份,忍不住笑的同时竭力地收敛、回避,以免失仪、失态、失责而遭致主子的责骂。同一场面,不同的动作表现,很好地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

有所想有所为,人的行为受制于思想。而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行为动作又各不一样。所以人的动作往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的性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暴发户老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时,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充分体现了他的贪婪本性。《孔乙己》中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动作,既表现了孔乙己拮据而又穷酸的本相,又表现了他想表明自己是规矩人,不拖欠酒钱,有钱付账的得意和善良。

另外,精彩的动作描写离不开准确而有特色的动词,我们在阅读分析人物的动作时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具体包括人物的对白、独白等。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白就是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那么人物的语言就是构成小说的基本材料。鲁迅在《看书琐记》中提到:“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好的人物语言一定能使读者“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第一,人物的语言要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经历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而又自恃清高的旧知识分子,所以他说话文绉绉,满口的“之乎者也”。当有人提到他偷书的事时,他回答“窃书不能算偷”。这样的话也只有孔乙己才能说得出吧。《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大骂新党,说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净”,祥林嫂死后,说她“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些话正反映了他是个顽固的维护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人物的语言要能反映人物个性化的性格特点。《红楼梦》第三回写到了王熙凤出场时一番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样的语言把王熙凤精明泼辣、善于奉承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十分传神。再如“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样半文半白酸溜溜的语言表现了孔乙己迂腐滑稽的性格。“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反映的是李逵粗鲁、耿直的性格和反抗精神。

第三,好的人物语言要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其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比如汪曾祺小说《祁茂顺》的结尾处金四爷两次说到“大酒缸没有了”,就很好地表现了金四爷的心理。第一处“大酒缸没有了”是疑问句,表现了金四爷对大酒缸已经消失的震惊和质疑;第二处“大酒缸没有了”是陈述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现了金四爷确信消息后的追忆惋惜和惆怅落寞。

除此之外,好的人物的语言还要做到简洁有力,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内心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心理描写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和间接表现人物心理。

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内心独白的方式,对人物内心想法直接叙写,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和盘托出。句子中常常会用“想”“觉得”“感到”等词引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能用“心里默念”“自言自语”等词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比如《阿Q正传》中:“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形象地表现了阿Q自欺欺人的心理。

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比较多,下面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借助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来表现人物心理。这里所说的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主要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外在的表现都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通过梦境、幻觉表现人物心理。俗话说,“梦是心头想”“痴想生幻觉”。例如《边城》第十四章里写了翠翠摘虎耳草的梦境:“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到外公讲父母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梦所反映的正是翠翠的内心渴求,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幻觉描写也能表现人物的复杂的心理。鲁迅在小说《白光》中,就借助一系列幻觉描写,揭示出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陈士成的内心世界,把他那颗被功名财利熏焦的心,解剖在读者面前,从而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第三,借助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出来,做到寓情于景,自然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如小说《在酒楼上》,开头写到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我”住处的窗外“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在第四段中,作者又描写了酒楼下废园的景象:“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斗雪盛开的梅花、明得如火的山茶与晶莹有光的积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画,透露出“我”的希冀,希望老友重新挺立起来,表达了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塑造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当心理描写和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课文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篇12

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人物描写的技巧,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笔者认为, 我们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资源。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 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 挖掘出那些闪耀着光芒的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 提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秘笈。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 (容貌、体态、服饰、神态等) 的描写。每个人的相貌是千差万别的, 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又更使人物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 抓住显著特征

《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这段简洁、生动的外貌描写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 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 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 以显示他在精神上比短衣帮略高一筹, 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的矛盾, 使他成了咸亨酒店无比特殊的人物。

(二) 善于运用修辞

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或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故乡》: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外面描写, 运用“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了杨二嫂的外貌特征, 透露出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 反复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有时一次描写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在文中不同的地方多次描绘, 反复予以强化, 给人以深刻印象。如《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

远处观察:瘦瘦的, 五十上下, 穿牙黄长衫, 咬着烟嘴。

近处观察:他的面孔黄里带白, 瘦的叫人担心, 好像大病初愈的人, 但是精神很好, 没有一点的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 显然很久没剪了, 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特写镜头: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 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从远处观察、近处观察、特写镜头的角度逐层强化鲁迅的外貌特征, 突出他“瘦而又精神抖擞”的外貌特征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使人物形象鲜明,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由外貌触及人物的本质、灵魂, 切忌面面俱到。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 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文章中心。

(一) 符合身份性格

如《孔乙己》中的描写: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跌断, 跌, 跌……”

这些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活活刻画出孔乙己迂腐、麻木、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二) 符合场合情境

马卡连科说:“对话永远不应该成为废话。”要写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下所说的特定的话, 要符合人物性格。

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对话描写生动刻画了沙皇走狗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们来看他对肇事者“小狗”的六次不同的判定:

“把它弄死好了, 马上去办, 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

“它是那么小, 它怎么会咬你呢?”

“将军家的都是名贵纯种的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不, 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是我找到 , 派人送上的……”

“这是条野狗, 弄死它算了。”

“这小狗还真不赖 , 怪伶俐的……”

人物语言不停地“变色”, 时而痛骂小狗是“下贱胚子”, 时而又夸小狗“伶俐”, 前后矛盾,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可笑可憎的性格特点,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一) 慢写细微动作

抓住典型性的动作, 进行细微描写, 就能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 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

如《背影》中的动作描写: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此处对父亲“爬月台”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致, 仿佛是慢镜头式的推放。用“攀、缩、倾”几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过程, 写出了一位中年父亲的艰难与辛酸, 字里行间渗透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二) 准确选用动词

要生动的写出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 选择准确的动词非常重要。

如《范进中举》中对胡屠户的动作描写: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这个, 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 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 往腰里揣。

动词“攥”写出屠户见财心喜的心理, “舒”是他假意推让的动作, 一“攥”一“舒”生动刻画屠户的口是心非;“缩”和“揣”的动作非常之快, 逼真地写出他在得知范进是真心相送后的贪婪之态。这几个准确而形象的动词便将他那贪婪又虚伪的小市民形象描绘得真实而深刻。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 贵在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一) 展现内心波澜

我们来看小说《窗》中对那个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描写:

“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 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 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 他愈加克制, 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 直至几天以后, 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这段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 细腻、真实地写出了那个不靠窗病人内心的波澜, 写出他心理失衡的状态, 以至于后来靠窗病人生命危急的时刻, 他竟然纹丝不动的看着, 见死不救。甚至仍然在想:他凭什么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心理描写层层深入, 真实的刻画出不靠窗病人卑劣、丑恶、冷酷的灵魂, 令人发指。

(二) 巧借景物衬托

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 可以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具体情境下的氛围, 烘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或者品质。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轮船, 离开栈桥,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 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在我们面前, 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第一段景物描写轻快明朗, 烘托“我们一家人”欢快的心情, 从而衬托出“我们”对发了财的“于勒叔叔”满怀希望的心理;后一段景物描写则给人阴郁沉重之感, 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犹如“阴影”一般笼罩在“我们”心头, 衬托出“我们”失望、沮丧的心理。

再如《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 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 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处景物描写写出小弗朗士欢快的心情, 衬托了小弗朗士贪玩、不懂事的性格, 为下文写最后一课带给他的强烈震撼作了很好的铺垫。

描写人物的故事作文 篇13

我今天去她家玩,妹妹小仪正起床,看见我来了,就朝我笑:“大姐!”我跑上去看着她眯成一条缝的眼晴和刚长出来的小牙,心里都被萌化了。

这时,弟弟拿着一罐彩虹糖进了房,小仪对食物总是很敏感,马上就看见了彩虹糖。她呆呆地望着那罐糖,舌头不时舔着嘴唇。弟弟不知应该躲避,还一把抓出彩虹糖往嘴里塞。保姆见了这番情景,觉得小仪这么小,不太适合吃糖,就想抱她走。小仪怒眼盯着保姆,嘟起嘴。保姆还是要抱,小仪把左手往旁边一拦,右手还不停摆手,就像一个大人在驱赶下人一样。保姆没办法,只好退到一旁。

小仪知道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嘴里甜甜地叫着:“哥哥,哥哥!”还讨好地把自己心爱的芭比娃娃往他前面送。可是弟弟不为所动,转过身继续吃糖。小仪见计划不成,生气地把娃娃扔在地上,拍着大腿,愤怒地盯着哥哥看。

描写人物对话的作文 篇14

她往昔那头秀发的森林长发,早已像老人一般,变得不是枯黄就是脱落殆尽;她往日那身漂亮的蓝色海洋衣裙,早以被污染得油迹斑斑,一片乌黑;她往日那结实的大气层外套,早以被破坏的千疮百孔;河流——她的血管早已充满砂石和未经处理的废水;她的气味不再芬芳——花心凋谢了,只剩下呛人的浓烟废气……

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地球爆发了,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灾后几天,肉体与灵魂对话。

灵魂:你累了。

肉体: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的力量在这里一点点消逝。

灵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而我又何尝不是,我遭到了巨大的创伤。

肉体:我原以为会等到别人的援救。

灵魂:几天前从角落里传出一点点声音,你以为你可以撑下去,不是吗?

肉体:是这样,我原本以为那些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可是我发现我错了,几天后,我又听不到那种声音了,我好像又被摔了一次,那种痛你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灵魂:不是的,不是这样的,生命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痛苦是我们一起分担的。我们一定要扛下去。

肉体:你不会明白的,这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的突然,几天前大家还在一起笑,而今天却被埋在了下面,我们遭到了巨大的摧残。

灵魂:困难我们不要怕,我们要一起共同渡过难关,我们要热爱生活。

肉体:或许你说的对,我们该搏一搏了,为生命而搏斗。

灵魂:好啊!我们现在终于站在一起了,我们就共同努力吧!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未来会更好。

重视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 篇15

人物专访中现场描写, 衬托专访人物的思想境界。在薛云峰采写的《退一步海阔天高任鸟飞休片刻风平浪静再远航》人物专访中, 对主人公施正宁有这么一段现场描写:“在人们居住高楼大厦, 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今天, 他的家居则是前后两趟平房, 左右石墙披绿, 院庭花木扶疏、果树、蔬菜、花坛交织, 幽静怡然。他给这庭院起个名字‘百灵园’。就是这位在百灵园中剪枝修叶、种菜浇花、享受着大自然温馨的老人, 成为中国穆棱河探源的第一人。他在探源中发现了清光绪年间‘开禁筹边’的遗址碑。他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这段现场描写正好表现了他的“结庐西山, 与林为伍”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人物专访中现场描写, 侧面表现专访人物的生动形象。在张长斌、张秋红采写的人物专访《文史学者陈庚午》中, 有这么一段现场描写:“趁陈庚午爱人王贞民老师为我们倒水之际, 记者对陈教授客厅进行了浏览。迎面墙上挂着吴板桥老先生的墨竹国画, 栾庆华的‘抱琴看鹤去, 枕石待云归’行书条幅。旧式桌上一台新蓝牌电脑醒目地摆在那里。旁边放着《古代风景散文译释》。书柜里装满了《辞海》、《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容斋随笔》、《论语》、《庄子》、《古文观止注释》等书, 浓浓的学者氛围扑面而来, 令人赞叹!”这段现场描写生动简洁, 通过墙上书画表现出他与名人的交往;书柜藏书表现出他知识渊博, 电脑的出现更说明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学者用电脑写作, 与时俱进。陈庚午编著了《北大荒书法长廊》一书, 他撰写的《毛泽东与“二十四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 他曾任省中等师范文史教研会理事长, 是《中华教育思想集成》等书的副主编。通过现场描写, 这位文史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人物专访现场描写, 引导读者身临其境。在吴国华写的《他收藏着对党和人民的真诚》中, 是这么进行现场描写的:“在他家中, 我一下子被居室里的收藏氛围陶醉了。在客厅、在卧室、在书架上、在桌子上、在床下, 在一切空间场所, 几乎都是收藏品, 这简直是一座家庭博物馆。我刚刚坐下, 韩基成知道我的来意, 就接连不断拿出收藏品供我欣赏, 古钱币、邮票、烟标、各种票证、连环画、老照片、各种史料、日军侵华实物、东北民俗器物、入党志愿书等等, 实在是应接不暇。我刚想站起来喘口气, 客厅两侧书柜上的酒瓶、瓷器、明至近代的两万多册书籍, 又深深吸引了我。在鸡西收藏界中, 如此广博的收藏品算得上首屈一指。”这段现场描写生动形象, 把读者带入采访现场, 使人大饱眼福!

人物专访中现场描写既然如此重要, 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抓好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呢?

人物专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熟悉采访对象的生活工作环境, 要了解他的性格、爱好、工作性质、所做出的业绩, 要选择好适合采访的环境, 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单位?采访环境对表现他的性格和人物专访的主题有什么作用等等。只有心中有数, 亲临现场才能有备而来, 采写才能得心应手。在张秋颖、张长斌采写的《一园花竹尽玲珑》专访前, 对采访对象王燕平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他是鸡西市绿化办公室主任、高级园林工程师, 主持了鸡西市动植物园的园林设计, 又是市书法协会秘书长等, 据了解, 他正在读《中国园林文化》和《中国园林美学》。作者是这样现场描写的:“走进耕砚斋, 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真是‘东壁图书福, 西园翰墨林。’满室的花木青翠盎然, 散发着缕缕清香, 透露着勃勃生机, 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职业特点。迎面墙上六尺行书楹联‘冷香残雪外, 画谱古梅边’更是酣畅淋漓, 气势夺人, 令人扼腕赞叹不止,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样, 抓住现场特点, 有力地表现人物悟性。

进入采访现场, 全身心地投入。要调动听觉、视觉、味觉等一切器官感受现场氛围。在张长斌、张秋红采写的《幽香清淡味绵长》专访中, 听市作协副主席陈启新谈茶文化, 就是全身心投入的结果。听他介绍茶文化几千年发展历史, 看他收藏的“珍品碧潭飘雪”“狮峰龙井茶”等各类名茶及收藏的《中国茶诗》、《茶文化》等书籍, 品他的“霍山黄芽”茶, “清茶淡黄色, 飘着丝丝缕缕的香气, 饮一口, 清香留唇, 精神为之一振。”采访最后, “启新又为我们换了一道苦丁茶, 苦味淡淡的, 很是提神。”这样的现场描写就会使读者回味无穷。

捕捉现场细节, 使人物声情并茂。在现场要善于捕捉生动有趣的细节。通过细节表现专访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采访功底和细腻的观察能力。在张秋红采写的《本报记者印象中的马季》人物专访中, 是这样抓住现场细节描写的:“记得马季上场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假的?谁说我是假的、冒名的?我现在声明, 我就是正宗的、活的马季。1975年我就来过鸡西, 那时你们许多人都还没有出生呢。’马季的这番话, 引起台下观众的哄堂大笑, 也拉近了观众和马季的距离。”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 他说:“‘东北的黄瓜和北京的黄瓜不一样, 感觉特别新鲜。’吃完黄瓜后, 马季就点燃了一根烟, 在短短十分钟的采访中, 抽了两根香烟。”通过这些现场细节描写, 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声情并茂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上一篇:跑吧孩子小学生观后感600字下一篇:初一语文达标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