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精选8篇)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篇1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作文教学是辛苦备至的耕耘工作。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恐怕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

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命题诱发

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曾向真理投降──记我的一次思想转变》。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岁的时候》《回母校》。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我喜爱的一句箴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高中三年的整体规划》。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童年的梦》《盼》《月夜,我从老师窗前走过》。

二、交流激发

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发表欲望。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如果说,学生头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建立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同样,写议论文亦可组织讨论,交流写作角度,广泛开掘对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写作兴趣。

三、生活引发

每个学生都有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校园里的玫瑰花和沙枣花开放了,芳香四溢。教师要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再提供作文材料:沙枣花香味浓郁,但色彩并不鲜艳;大丽花色彩艳丽,但没有香味;玫瑰花颜色鲜艳且香味诱人,却长满了刺。要求以《鲜、香、刺──从植物的特点谈起》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生活引发,在于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养成随时表情达意的习惯,作文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四、评讲鼓励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

五、阅读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夏D尊、叶圣陶:《文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99页。)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并由此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选作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优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诗歌。我们曾先后向学生推荐《门槛》《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北京的色彩》《衣料会议》等习作和作品,不少学生读后生感,或学习选材方法,或仿照写法,或模拟题目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效果较好。

六、教师传帮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传帮的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

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教师传帮的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差生。

七、发挥特长

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需要认真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巩固。教师的任务在于不断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

1.热爱生活,将暂时兴趣变为长远兴趣

一两次作文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教师须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作文同生活的关系:“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103页。)“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养成热爱生活,严肃地对待生活,一丝不苟地练习作文的心理习惯,懂得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把热爱生活,观察积累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培养对作文的长远兴趣。

2.勤于实践,在练笔中“自悟其理法”

中学生

[1][2]下一页

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他又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真正使学生在“历练”的过程中“自悟其理法”,对作文产生兴趣,根本是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实践性有深切的认识,长期坚持练笔。

3.争取突变,鼓励达到作文的“高峰”

中学生作文有渐进性和跳跃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渐进性,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不断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跳跃性,指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或较差的学生某次写出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说明,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一级一级地沿着固定的台阶上升的,往往会出现跳跃的情况。究其原因,这种突变的出现,或者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关,或者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有关,或者与学生对作文某一规律的茅塞顿开有关。突变的出现,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而产生的猛然醒悟的结果,即跳跃性是以渐进性为基础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在作文中的反映。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揭示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渐进性规律和取得成功的跳跃性规律,引导学生既注重积累,逐步提高,又不墨守成规,去主动争取突变,达到自己作文的“高峰”,并始终对“突变”满怀憧憬追求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篇2

一、利用语文课前活动, 让学生有目地去阅读, 去了

解社会, 关注生活, 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周围社会了解不够, 在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上讲台来开展语文活动, 要求学生以讲故事、播报新闻、评论时事、介绍最新电视电影、朗读自创诗文、访谈班级热点等多种形式, 在讲台上自己展示。要求学生提前一个月准备, 教师在课外对他们进行指导, 告诉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题材, 搜集材料、整理材料, 写出讲稿, 在熟记之后脱稿上台。还指导学生上台展示应该以什么样的神态和表情才算恰当。当同学上台展示成功时, 在座的学生不禁跃跃欲试, 暗自鼓劲也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 教师要给予评价, 对于展示内容, 教师要指出其现实意义。有些学生总是不知道要上台说些什么, 教师要帮助这类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找到适合自己的话题和展示形式, 鼓励他们积极上台展示。在这种展示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机会, 那些本来出色的学生, 经过锻炼, 更加出色, 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 也有了自信, 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 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学生为了自我展示, 将眼光投向了社会, 他们发现社会原来如此丰富, 生活原来如此多姿。他们不再只是在乎自己, 也知道了怎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一学期每个学生有两次展示机会,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提高了作文能力, 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 也学会了积累材料、裁剪材料的方法, 学会了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 写起文章就能切中文章主题。每节课前的活动, 让学生明白了语文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二、每天练笔, 启发学生体悟内心, 观察周围世界, 写出感受

社会上有热点, 生活中有情趣。学生对此关注不够, 许多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 父母的爱他们觉得是天经地义, 一旦让写父母, 许多学生则无从写起。所以,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一切, 引导他们感悟父爱、母爱;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特点、变化;引导他们捕捉自己感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每一个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 他们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 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 心中自然生发的情是别人所没有的。要求学生每天练笔, 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察或感受。开初, 要求每篇300字, 一学期后, 要求每篇500字。学生起初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 渐渐地, 他们也进入了自己的内心, 能够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有些学生平时只关注自己, 为了完成作业, 他不得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要写这些人和事, 就必须得倾注自己的感情, 时间长了, 对于世事的爱憎自然就有了, 情感也会随之丰富。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他的智商一定会高, 通过练笔, 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 学生的人格、世界观也会随之形成。春天到了, 学生在练笔中, 在描写春花春草的同时, 也不忘书写自己决心惜时耕耘的志向;运动健儿的奖牌, 也让他们心向往之;在自然灾害面前为救他人而牺牲的英雄, 让他们由衷敬佩;自然的神奇与多彩让他们敬畏、感动;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了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展现在文章中的, 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 而是那一个个有柔情、明是非、有追求, 爱生活的生命个体。

三、教师下水作文, 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兴趣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若没有写作文的心理基础,将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怎样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着力要解决的一个主要课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必须先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进行适时指导

学生初学作文,都会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为此,教师要不断摸索作文教学的规律,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程序,积极改进作文指导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为构思阶段的指导。这一阶段需指导学生完成四项任务:审清题意,确定中心,选择素材,布局谋篇。这一环节不可讲得过多、过细,以免束缚学生的思想,出现作文千篇一律的局面。教师要从拓展学生的思路入手,在符合文题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决定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例如命题作文《收获的季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学生的记忆,使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秋天收获的场景,让学生想到田野里的花草树木,想到人们的喜悦,想到空中南飞的大雁等。对于学生的每个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让学生自由选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个阶段为起草阶段的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多走到学生中间察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学生完成初稿时,教师应当对本次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再做一次指导,也可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为大家引路,或者朗读较差的文章,由学生讨论指出其主要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例如学生作文中易出现前后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找一些过渡十分自然的某个学生的文段拿来示范,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修改。

总之,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倾吐生活的过程,是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的过程。学生在作文时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吸引学生。相反,如果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一定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所以,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实际感情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作文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有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素材背景,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之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要具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就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能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要动真情。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这样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使他们产生写作冲动。四要具有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三、运用好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从情感中体会写作之乐

教师要用好表扬和鼓励这把钥匙,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曾教过的一位学生说:“作文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老大难,一写作文我就头疼,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有一次,教师鼓励我们写真人真事,说心里话,在《跟教师说心里话》和《跟爸妈说心里话》的两篇作文中,我如实写出了作文给我带来的困境:第一篇中写道:一提笔就头疼,肚子里有话却写不出来;第二篇中写道:真实地倾诉了爸爸妈妈经常打麻将给我带来的影响及心理痛苦。没想到教师把这两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还说我写得真实可信,并鼓励我继续努力,从此我对作文产生了兴趣。”由此看来,教师的鼓励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知道,许多书本中的道理很枯燥,但一旦联系实际便趣味横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其实就是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以适度的刺激,诱导其产生写作动力,从而使学生把教师的督促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自觉主动地去写作。就像法国著名教育家斯第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的效果。

四、开辟发表空间,提高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

浅谈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篇4

浅谈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篇5

平昌县笔山小学 陈如秀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中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写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变老师要我写为我想写,作文就不再是“憋文”了。

一、大胆地“放”,随意发挥,不拘一格。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果先是条条框框,学生还未下笔,就索然无味了。

⒈放开内容: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宣传画、餐 1 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素材。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总写来写去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些题目好象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写来写去,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现在,我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定内容,自由发挥,学生松了绑,自然就十分活跃,作文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⒉放低要求: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学的东西不多,掌握的素材很少,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对学生交来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发现其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在班上宣读,并大力表扬,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 话,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让学生顺利闯过写作难关。

二、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流水不腐”,作文亦是如此,胸中有足够的“原料”,写作时才有底气,学生写作文也不再成为一件难事,才不会兴味盎然,不会为没写的发愁。

⒈万事开头难,学生初次接触到习作,许多人都感到难以下笔。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日后作准备。博学广识,勤记录,教师自身要多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可以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成功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学生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对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

⒉善于观察,多动笔。大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写作源泉,山明水秀,柳绿花红;日出日落,炊烟袅袅;牛羊成群,六畜兴盛,只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物他们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作文来。要授予学生观察方法,经常抓住教育时机,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要多种感官共同参 3 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多写观察日记。学会联想,把事物写活一点。

⒊深化活动,常训练。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还可以跟校园时令活动结合起来,献爱心捐款等慈善活动,结合这个契机,让学生习作《点滴关爱暖心怀》。学生亲身经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出实感,写出韵味。

三、在修改上做文章。

组建作文兴趣小组,通过互评互改,互相促进,当初那种皱眉头、咬笔头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高涨,老师也不为上习作课而苦闷了。

以往“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的作文训练模式,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取得的效果有限。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以兴趣小组的形式,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⒈面批面评。在学生写完作文时,当面批示,在遇到学生表达不够完美的地方,即时启发学生自我修改,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当学生的面批改作文时可采用两种方法:①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 接对话。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②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

⒉自写自改。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完成后自己即时修改,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以此引发学生深思,使之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有效地避免了犯同类失误。

⒊互批互改。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互批互改,并备注批改说明和简要评语,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这种方法有新鲜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如果加以检查指导,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审慎态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撰写和自改作文的技能。

⒋揣摩深究。作文的学习要注重循序渐进,再说文章贵在“精炼”,我常要求学生同一篇作文要多次修改,反复揣摩,集体探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篇幅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 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五、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所以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怕写作,不想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因此,批改作文时我认为应批些鼓励性的话,使学生看了批语,心情激奋,爱写作,想写作,下次写作文时,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学生则会感到灰溜溜的,只能是适得其反,讨厌写作,怕写作,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篇6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原则:

一 、生活性原则——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二 、激励性原则——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和快乐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

三 、读写互动性原则——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因阅读而美丽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四 、实用性原则——让学生把作文“用”起来,在“用”中兴趣盎然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初探 篇7

教学中许多学生不会观察, 或熟视无睹, 浮光掠影;或感受不深, 不会进行思考、想象。即使观察到的, 也不知怎样描述, 提笔不知从何处着手。针对这些情况, 可围绕如何除掉畏难心理, 由说到写, 由易到难进行写作训练, 逐步培养写作兴趣。

(一) 讲作文实质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流利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把平时同学们聊天说的事, 选新鲜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清楚明白地写在纸上, 可以适当地运用修辞、想像等写作手法。学生们听后经过练习, 就不再感觉作文有多神秘, 畏难情绪大大缓解。

(二) 着重说的训练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因此, 要十分重视说法能力的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必要一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练习。

1. 课前三分钟练说。

每天上课时, 找一到两名学生在班前宣读摘抄名作片断或自己的日记, 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2. 口头造句, 用词造句。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词造不同的句子, 或者在短时间内把句子组织好。

3. 朗读练习。这一首诗或一个段落, 要学生慢速朗读, 做到声音宏亮, 流利自如。

4. 课堂答问。

这是练习口头表达的好机会, 先让学生根据课文词句回答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组织语言能力, 再进一步训练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思考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5. 看图说话。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说出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 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6. 复述课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部分复述, 做到内容准确, 表达熟练。

7. 口头作文。

从说文入手, 如自我介绍自己身边的事、校园里发生的事等。此外还组织绕口令、快板、相声、演讲比赛等活动, 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 指导注意观察, 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观察前要讲清观察的目的、意义, 提出观察的要求, 如早晨从校门到教室, 这短短的一段路上见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 让他们互相说一说, 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记叙下来, 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多次的实践中就能体会到, 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可先观察校内的事物, 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 思维越来越活跃, 觉得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写作的兴趣就浓了。还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应先由上至下、由近及远地全面看, 不但要找出它的特点, 还运用各种感官注意它是怎样的, 再让他们按观察顺序写, 这样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叙述, 作文水平就进一步提高。

(四) 进行重点内容练习, 分片断练习

在观察的基础上, 让学生注意重点内容, 进行片断练习, 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 可分散难点, 化整为零, 将某一片断描写的详实充分, 突出所写的中心所在。片断练习需要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

1. 素描练习。

给学生提供图片、实物, 在课内进行素描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 还训练学生运用准确语言连贯叙述的能力, 把看、想、说、写紧密结合, 花时少, 指导细, 现写、现改、现评。也可以领学生到现场实地观察, 让学生在设置情境中, 当堂描写等。

2. 人物动作。写人物动作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抓住动作特点, 选用准确的动词, 恰当地进行描写。

3. 人物表情。可请一位同学当模特, 让大家观察这位同学的面部表情, 然后写出来。

4. 动物外形。要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 通过谈话或回忆有关课文, 明确描绘动物形状的顺序。

5. 写心理活动。

如让学生回忆自己“高兴”和“不高兴”时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注意先把遇到的什么事情交待清楚, 然后再描述自己的心情。

6. 自然景色。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篇8

[关键词]多读;兴趣;习惯;作文

写作能力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字词知识、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理解分析文章,并最终提升作文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增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也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

一、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师应改进作文课的教学方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社会事业需要改革,教育也需要改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进而实现课程标准的优化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作文教学中,以往范文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背范文,这一教学模式必须改变。譬如《说勤》《砺志》类的作文文题,学生从小就写《勤能补拙》《业精于勤》《逆境出人才》等作文,写了许多遍。一些老师让学生背“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等,以备考场之需。但这种死记硬背的内容千篇一律,根本写不出好的文章,教师一定要改变那些陈旧的教学模式。

二、引导学生多读多写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完成任务,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和套话,使作文写得平淡如水,读之无味。教师辛苦批改,学生只看分数,一看了之,没有反思,更没有进步。为了引导学生找到改进的途径和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将谈与写有机结合。 读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将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后都要讨论,议一议文章的写法、语言的优劣、文意的深浅,品味文章的雅俗,最后将讨论的话形成文字,落于笔端,这就是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虽不是长篇大论,但却彰显了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包含学生的切身体会,具有真情实感。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爱评论、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兴趣不无关系。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已经成为现代媒体的参与者。有的学生整日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也参与网络活动,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甚至很多难题都能通过网络加以解决。任何事情有一利,也会有一弊。学生长时间进行网上阅读、网上聊天、网上视频,往往会使学生形成表象的思维定式,对问题不愿做深入思考,对外界事物只满足于感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这样会使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去深思熟虑,只做表面文章,写作文时容易缺少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我采取的是创设学生“讨论演讲课堂”的方法,并加强引导。既然学生喜欢看电视、上网、玩手机,我就组织学生将网上阅读的内容加以评论,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针对学生关注的热播电视剧、热点新闻事件等,每天都设置一堂演讲课。鼓励学生自觉主动上台演讲,谈体会,讲对新闻事件的观点,评说对人物的爱憎。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演讲辩论,让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知道是非曲直,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摒弃低俗偏好,崇尚高雅追求,将学生的兴奋点由手机电视引向多读书和读好书上来,追求高雅生活,不断吸收和释放正能量,活出精彩人生。教师在组织学生上台演讲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观点形成文字材料,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学生成长档案中的好文章、好观点、好图片和好故事等,都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材料宝库。

四、选择写熟悉的内容

在设计作文训练题时,必须坚持让学生写他们熟悉的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如果作文设计脱离学生的认识能力或生活实际,会使学生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的各方面特点都比较了解,写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让学生写不熟悉的事物,必然会增加学生写作的困难。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更要备学生,也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询问、书信交流、谈论聊天等方式,对学生想写什么和爱写什么加以了解。而后在训练设计上有所取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话写,主动写,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做好写作后的讲评工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更要注重写后的讲评工作。教学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作文讲评的作用不可小觑。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通过学生间的互评,每名学生在评价他人作文的同时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在作文讲评中应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教师应将作文批改重心转移到挖掘每名学生写作文的优点上来,为每名学生建立作文档案,记录下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时时激励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具有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教师想要克服学生作文无思想、假大空的弊端,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让他们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有利的素材。比如,可以创建校园广播站活动,鼓励学生投稿,写一写身边人,记一记身边事。可让每名学生都当一次播音主持,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开展手抄报和校园文学社活动,让学生自编稿件,参与编辑活动,人人争当小编辑和小记者,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气和活力。

七、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写作

对于写作,应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快乐学习、快乐写作。一些学生怕写作文,感到写作文单调枯燥,无内容可写,甚至厌恶写作文。究其原因,是讲练脱节、读写衔接不畅所致。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写作,比如学习了《白杨礼赞》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可敬的榆树》等,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和令自己最感动的事物;学习了《卖炭翁》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扩写;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组织学生缩写等;学习了《威尼斯商人》《白毛女》等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讲台,开展课堂剧活动,扮演剧中人物,从而加深对戏剧的理解,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八、教师应写好下水文

每个学生都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文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完成这篇作文,为学生起表率作用。与学生一起写,这样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难点都会有切身的体验,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应虚心倾听学生写作时的酸甜苦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善于点拨和引导,启发学生独立写作文,从而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只有与学生真诚沟通,既当学生的良师,又成为学生的益友,充分展现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的爱戴,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学生作文是学生综合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多读书、善于思考、细致观察和勤于积累,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丁华民,志敏.青少年成才宝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2]蔡磊.名人智慧文库[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3]李元秀.素质教育经典文库[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4]邢春如.语言艺术大课堂[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2.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生活指导方案下一篇:启用仪式媒体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