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药管理规定(精选6篇)
广州地区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特征
以网格法在农田土壤中均匀布点,采集土壤样品75个,对广州地区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为100%,表明广州地区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现象普遍存在.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75μg/kg、52.76μg/kg,含量范围分别在1.35~803.72和2.73~1 036.90μg/kg.与国内不同区域的同类研究相比,广州地区土壤的有机氯残留水平较高.在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状况有所差异,六六六在水稻土中残留量最高,而滴滴涕在菜园土中含量最高.
作 者:陈向红 胡迪琴 廖义军 朱大明 陈呖 周志洪 李锦林 Chen Xianghong Hu Diqin Liao Yijun Zhu Darning Chen Yang Zhou Zhihong Li JinlinLi Jinlin 作者单位: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广州,510030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34(6)分类号:X833关键词:农田土壤 有机氯农药 残留
1 资料与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组成部分,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本文选取系统中杭州市14个区、县(市)2007-2008年农药中毒报告卡,用系统产出表导出数据,并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毒的基本情况、农药种类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概况
2007-2008年杭州市累计上报农药中毒总数1 742例,死亡144例,病死率8.3%。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54例(占14.6%),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 488例(占85.4%),自服农药中毒1 250例,占非生产性农药中毒84.0%,见表1。
2.2 农药中毒种类
引起农药中毒的种类很多,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中毒例数为1 460例,占总中毒例数的83.8%,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 165例,占杀虫剂引起农药中毒的79.8%。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分布
农药中毒1 742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54例,男性180例,女性74例,男、女性比例1∶0.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 742例,男性636例,女性852例,男、女性比例1∶1.3,见表2。
2.3.2 年龄分布
中毒年龄最小者未满12个月,最大的91岁。生产性农药中毒以45~年龄段人群最高,占31.9%,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35~年龄段人群最高,其次是25~和45~年龄段,此3个年龄段中毒人数占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总人数的58.1%。见表3。
2.4 季节分布
农药中毒全年均有发生,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第三季度为最高,中毒病例数254例(占69.7%),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相对不明显,但仍以第三季度为最高,其次为第二季度,二、三季度共计中毒880例,占总病例的59.1%。见表4。
2.5 地区分布
全市14个区、县(市)均有农药中毒报告,根据杭州市城区及区、县(市)分布情况,将萧山、余杭、淳安、富阳、建德、临安及桐庐7个郊县和滨江经济开发区(原属萧山区)作为郊县农村进行统计;原有老城区下城、上城、江干、拱墅、西湖5个主城区和下沙经济开发区(原属江干区)作为城区进行统计。城区的中毒例数明显低于郊县农村。郊县农村共上报病例1 609例,占总数的92.4%;农药中毒病死率以最为偏远的淳安县为最高,病死率为22.7%。见表5。
3 讨论
2007-2008年杭州市累计上报农药中毒总数1 742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54例(占14.6%),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 488例(占85.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生产性农药中毒的近6倍,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者中,自服农药中毒1250例,占非生产性农药中毒84.0%,说明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我市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自服农药中毒已成为农村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1 农药中毒种类特征
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中毒例数为1 460例,占总中毒例数的83.8%,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 165例,占杀虫剂引起农药中毒的79.8%,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农村使用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而杀虫剂又以有机磷农药使用最为普遍。
3.2 农药中毒人群特征
生产性农药中毒254例,男、女性别别比例1∶0.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男、女性比例1∶1.3;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多于女性,45~年龄段人群为主,主要是因为在农村,男性承担作物农药喷洒的工作,而45~年龄段人群为主体人群,25~45年龄段人群以外出打工或在企业上班为主。在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是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随着大量年轻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在家庭中充当多方位的角色,面临各种家庭矛盾,且自身情感相对较脆弱,易于冲动等而服毒自杀,这也与其他报道基本一致[1]。
3.3 农药中毒时间、区域分布特征
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第三季度为最高(占69.7%),这与我市使用农药的高峰期有关,同时三季度正值高温天气,并常受到高气压的影响,极易导致农药中毒。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相对不明显,但仍以第三季度为最高,其次为第二季度,主要是因为农药使用和贮存量较大时,给服毒行为也带来方便。这与多项报道也一致[1,2];杭州市农药中毒绝大多数分布于郊县农村,郊县农村共上报病例1 609例,占总数的92.4%;中毒病例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占中毒病例的85.4%。说明杭州市农村农药中毒情况还非常严重,关于农药的贮存、使用、宣传等方面管理都需待进一步加强;农药中毒病死率以最为偏远的淳安县为最高,病死率为22.7%,其次为建德县,反映我市农村医疗救治水平及医疗急救网络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偏远地区还是相对较薄弱。
针对杭州市农药中毒发生的特点,为了控制中毒的发生,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加强对使用高毒类农药,尤其是有机磷类农药的销售和限制使用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3]。逐步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农药的销售、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执行有毒化学品的管理规定[4],杜绝农药的误食、误用或流失,消除和减少服毒、投毒事件的发生。(2)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及时干预和疏导各种心理疾患。广泛进行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教育,家长要加强农药的存放和管理工作,杜绝儿童误服(用)农药,减少成年人自服农药自杀的机会。(3)防患于未然,在使用农药的高峰到来前,应提早有计划地做好农村农药中毒的防治工作。加强农药中毒的救治工作,把农药中毒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急性农药中毒情况,以拟定有效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选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职业卫生子系统中杭州市2007-2008年农药中毒报告卡,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2008年杭州市累计上报农药中毒总数1 742例,死亡144例,病死率8.3%;农药中毒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中毒比例的85.4%。②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女性高于男性。③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占总中毒例数的83.8%,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④中毒地区以郊县农村为主,占中毒病例总数的92.4%。⑤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明显,以第三季度最高,占69.7%。结论:杭州市郊县农村农药中毒情况严重,应积极采取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农药中毒,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1]朱秋鸿,孙承业,张星,等.5644例农药中毒咨询病例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3):158-160.
[2]王丽华,张海燕,陈燕.杭州市1997-2003年农村农药中毒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6):1-4.
[3]陈曙,王鸿飞,尹萸.我国农药中毒的流行特点和农药中毒报告的现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5):336-339.
基地农药使用管理规定
2008年11月15日
蔬菜基地农药管理制度
一、目的
明确蔬菜基地用药规定,保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进行用药管理,不使用禁用药、不违规使用农药。
二、管理制度:
1、农药采购 1.1农药品种的选择
1.1.1选择的农药必须符合输入国(韩国)的相关要求。1.1.2选择的农药必须符合中国CIQ的相关内容要求。1.1.3公司选择的农药种类见《基地蔬菜农药使用一览表》。1.1.4公司选择的农药品种每年修订一次。1.2农药厂家选定
1.2.1选定正规、名牌、信誉好的农药生产厂家合作。
1.2.2厂家需要提供选用农药的《权威部门农药鉴定报告》、《农药登记证》及其它合格证明。
1.2.3供货商须提供自己的合格证明材料如《生产经营许可证》,保证农药成分真实来源可靠。
1.3农药检测:
1.3.1农药品种、厂家选定后,第一次采购由基地科抽取样品进行农药成分含量检测,检查每种农药是否含有其他违禁农药的成分。
1.3.2每种农药特别检查是否含有毒死蜱的成分。1.3.3选用的农药检查的频率为一年一次。
二、农药在库管理
1、采购进厂的农药由基地报关员负责存放在农药库,根据各种农药的特性及保管种类进行保管。
2、农药库门窗要牢固,通风条件要好,并配有灭火器,不同种类的农药要分类存放在专用货架上,并挂牌标识。
3、农药库必须在室内醒目处放置警告牌,牌上文字为“农药危险”。
4、每月至少一次清点在库农药数量,与记录数量进行对照。
5、农药的出入库建立《农药出入库管理记录》。
6、每次进厂的农药留取样品。在使用过该农药后一年后可以将留存样品进行使用。
三、农药用前申请领用
1、根据蔬菜不同时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由基地负责人和植保员根据《基地农药使用一览表》确认使用农药品种并填写《基地蔬菜用药申请书》。
2、《基地蔬菜用药申请书》经公司基地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到农药库领用。
3、农药库根据《基地蔬菜用药申请书》发放农药,记录于《农药出入库管理记录》,留取《基地蔬菜用药申请书》存档。
4、基地领取农药后在植保员监督下入基地农药专用仓库橱柜,橱柜钥匙由植保员保管。
2、农药使用 2.1农药使用监督
2.1.1基地农药使用前一天通知植保员。
2.1.2基地在农药喷洒的当天由植保员打开橱柜取出农药,由基地农药操作员在植保员的监督指导下配制使用,基地内尽量少存放农药。
2.1.3农药的使用建立使用明细台帐。2.2农药喷洒前的确认
2.2.1农药喷洒前的准备(本过程由基地植保员实施、确认)
(1)稀释场所的确认:必须在规定的场所进行农药稀释作业,严禁在规定以外的场所进行农药稀释作业。(规定的稀释场所必须考虑对基地作物、灌溉水源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2)农药喷洒器具的确认:稀释作业开始前基地植保人员必须要确认下列器具准备完善与否
•农药稀释桶、稀释搅拌棒、药泵、药管、天平、量筒、量杯、药桶清洗用刷子、喷嘴和量杯清洗用刷子
(3)农药喷洒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确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雨衣、水鞋。
2.2.2喷洒前农药器具的清洗(本过程由基地工作人员实施、基地植保员监督)
(1)清洗目的:为确保上次喷药后农药器具里的残留农药和杂质清洗干净,再次清洗农药器具,防止农药污染蔬菜。
(2)需要清洗的器具:农药稀释桶、稀释搅拌棒、药泵、药管、量筒、量杯和喷嘴等。(3)清洗方法:
需清洗器具→使用前添加半桶水加入洗衣粉,用专用刷子清洗3-4遍,直到清洁为止,清洗后的水必须喷洒到基地周边杂草上→再次添加半桶水并与农药机器连接,将此水一直散布20分钟,以此方法清洗药管和喷嘴→该散布水必须散步在基地周边的杂草上→确认喷嘴及机器运转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更换部件。
2.2.3农药稀释(由植保员负责实施)
(1)基地植保员操作时要穿戴口罩、乳胶手套、水鞋等。
(2)依据《基地农药使用一览表》所规定的每亩使用量及农药喷洒面积、稀释倍数来计算出农药稀释用水的数量。再依据稀释农药桶的容量计算出使用农药数量→用量杯称取所需数量→将清水和量取的农药原液倒入小农药稀释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往大药桶注入半桶水,将小药桶内搅拌均匀的稀释农药倒入大药桶→用清水清洗小药桶直到干净,将清洗液倒入大药桶(重复2-3次)→往大药桶加注清水并用搅拌棒不断搅拌,直到稀释到规定的浓度为止。
2.2.4农药喷洒(本过程由基地工作人员实施、基地植保员监督)(1)喷洒时机:田间喷洒农药,要注意风力、风向及晴雨等天气变化。应在无雨、3级风以下的天气喷洒,不能逆风喷洒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洒农药要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3点后进行,中午不能喷药。
(2)喷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喷洒农药时,必须佩戴口罩、乳胶手套、穿雨衣、水鞋,喷洒完毕后要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的裸露处,并喝适量的淡盐水,并将口罩、乳胶手套、雨衣、水鞋等统一清洗晾干以备下次使用。(3)喷药方法:将药泵安装好,连接好药管,由专门喷药人员喷药,喷药人员选择上风处开始打药,打药时叶的正反面都要喷洒均匀,并且速度要均匀一致,要注意不能喷洒到临近作物上,由专人收放药管。基地植保员必须
全程监督农药的喷洒状况、喷洒速度等,并以尽责精神防止可能发生的任何错误。同时对于相邻作物是进入收获期的,必须使用遮盖物进行遮挡。2.2.5农药喷洒结束后,如果有剩余稀释后药液,将其喷洒到基地周边的杂草上进行处理。
2.2.6农药器具的清洗及废弃物处理(本过程由基地工作人员实施、基地植保员监督):
(1)农药器具清洗的目的:清除喷药后农药器具里的残留农药及杂质,防止残留农药污染蔬菜。
(2)清洗方法:按照打药前清洗过程清洗。2.2.7保管确认、记录:
(1)清洗后的农药器具妥善保管于农资存放场所专放区内。
(2)基地植保员必须就《农药喷洒作业确认记录》中的各项作业流程做详细确认工作,并对此记录负责。2.2.8农药回收
(1)喷洒完毕后剩余农药以及农药包装袋(瓶子)由基地植保员当天带回仓库,并做好回收记录。
(2)剩余的药液由仓库回收,并做好记录。
3、监督、监管备案制度
3.1做好蔬菜病虫害的预报、监测工作,保证对病虫害能够及时预防和防治。3.2不定期对农药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登记备案。3.3对农户进行农药发放跟踪调查,核实农药发放使用情况。3.4附国家明令禁止在农业上使用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99号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部在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又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公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 品种清单。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BHC),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ane),杀虫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久效磷(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蝇毒磷(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的行为,以及违法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不得使用或限用农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各地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生产、推广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4.6.4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
六、滴滴涕(DDT)、氯丹、西力生、赛力散、毒杀芬、甲六粉、乙六粉、氟乙酸钠、氟乙酰胺、培福朗、三环锡、敌枯双、杀虫脒(杀螨脒)、二溴氯丙烷、甘氟、18%蝇毒磷乳粉(灭蝇磷)、除草醚、二溴乙烷、汞制剂、砷、铅类。
三、剧毒、高毒农药类
甲拌磷(3911)、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1605)、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治螟磷(硫特普)、氧化乐果(华果;氧乐果)、磷胺、异丙磷、水胺硫磷(羧胺磷)、地虫磷(大风雷)、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双1605)、灭多威(万灵)、砷酸钙、氟化钙、氟铝酸钠、氟硅酸钠、特丁磷(抗得安)、甲基硫环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异唑磷)、苯线磷。
四、高残留、致癌、致畸农药类
三氯杀螨醇、福美砷、甲基砷酸铁铵、三苯基醋酸锡、三苯基氯化锡、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杀暝威、塞丹、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等。
五、限量、限时使用的安全、高效、低毒农药
杀虫剂: 敌敌畏、乐果、杀虫硫磷、马拉硫磷、辛硫磷、敌百虫、抗蚜威、氯菊酯、毒死蜱(乐斯本)、扑虱蚜、抑太保、除虫脲、灭幼脲、双甲氰菊酯、双甲脒、克螨特、世高雷多米尔、吡虫啉、氯氰菊脂、氰戊菊脂、溴氰菊脂等。
杀菌剂:福美双、百菌清、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腐菌利、特克多粉锈宁、绿蒂、可杀得、绿乳铜、过氧化氢、三乙膦酸铝(疫霉灵;疫霜灵;乙磷铝)、加瑞农(春雷霉素)、甲霜铜、炭疽福美、恶霉灵(土菌灵;立枯灵)、普力克、速克灵(腐霉利)、苯菌灵、抗霉菌素、灭病威、敌锈铜、敌力脱、乙锰、三唑铜(粉锈宁;百理通)、多霉灵、灭菌丹、大富丹、抗毒丰、敌枯霜、安克锰锌、炭特灵、杨菌胺、抑菌灵、乙霉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大生)等。
六、大力提倡使用的植物类、生物类农药
阿维菌素(爱比菌素)、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农抗120、井冈霉素、浏阳霉素、韶关霉素、多氧霉素、特立克等。
七、允许农药使用规程
第四章 特殊新农药登记
(微生物农药)
4.4 微生物农药
4.4.1 田间试验
4.4.1.1 田间试验申请表
4.4.1.2 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摘要资料
4.4.1.2.1 有效成分生物学特性
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国际通用名称,分类地位和品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
4.4.1.2.2 原药
有效成分鉴定试验程序(如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清学、分子遗传学)和含量,其他成分(如杂菌)及含量,主要物化和生化参数,其他产品技术要求。
4.4.1.2.3 制剂
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其他组成成分的具体名称及含量、主要物化和生化参数、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类别(按用途)、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等。
4.4.1.3 毒理学资料摘要
4.4.1.3.1 原药
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眼睛刺激性、致敏性、致病性试验。
4.4.1.3.2 制剂
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及中毒急救措施等。
4.4.1.4 药效资料
4.4.1.4.1 作用方式、作用谱、作用机理或作用机理预测分析;
4.4.1.4.2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
4.4.1.4.3 混配目的说明和室内配方筛选报告(对混配制剂);
4.4.1.4.4 试验作物、防治对象、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4.4.1.5 其他资料
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田间药效、残留、环境影响试验和登记情况资料或综合查询报告等。
4.4.2 临时登记
4.4.2.1 原药临时登记
4.4.2.1.1 临时登记申请表
4.4.2.1.2 产品摘要资料
包括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毒理学、环境影响、境外登记情况等资料的简述。
4.4.2.1.3 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资料
A 有效成分的识别: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国际通用名称,分类地位和品系、微生物的自然存在形式等;
B 原药的物化性质;
C 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
a 有效成分和含量;
b 其他成分(如杂菌)及含量;
c 产品其他控制项目及其指标。
D 与产品质量控制项目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
检测方法通常包括方法提要、原理、仪器、试剂、操作条件、溶液配制、测定步骤、结果分析、允许误差和相关图谱等。
检测方法的确认包括方法的精密度、图谱原件等,并给出检测方法最低检出浓度。
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以不提供精密度数据和最低检出浓度试验资料。
E 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确定的说明
对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的制定依据和合理性做出必要的解释。
F 5批次产品全项分析报告(包括有效成分的鉴定报告,如形态学、生物化学或血清学);
G 产品质量检测与方法验证报告
提供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和方法验证报告。
质量检测报告项目应当包括4.4.2.1.3C中规定的所有项目。方法验证报告应当附相关的典型图谱原件,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H 生产工艺
包括原材料的名称、代码、生产流程图(包括主产物、副产物)等。
I 包装、运输和贮存注意事项、安全警示、验收期等。
4.4.2.1.4 毒理学资料
A 有关确认有效成分不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已知病原体的证明资料;
B 基本毒理学资料
a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c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d 眼睛刺激性/感染性试验;
e 致敏性试验、有关接触人员的致敏性病例情况调查资料和境内外相关致敏性病例报道;
f 致病性
――经口致病性;
――吸入致病性;
――注射致病性(细菌和病毒进行静脉注射试验;真菌或原生动物进行腹腔注射试验);
C 补充毒理学资料
如果发现微生物农药产生毒素、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或者持久存在等迹象,可以视情况补充试验资料,如亚慢性毒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免疫缺陷、灵长类动物致病性等。
4.4.2.1.5 环境影响资料
提供以下环境试验报告。根据农药的特性或用途的不同,可以适当减免部分试验报告。试验表明该原药对上述环境生物为高毒或具有致病性的,还需对该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繁衍能力进行试验。
A 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C 水蚤急性毒性试验;
D 藻类急性毒性试验;
E 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F 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
G 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4.4.2.1.6 标签或者所附具的说明书
提供的产品标签样张,内容要求同3.2.1.6。
4.4.2.1.7 产品安全数据单(MSDS)
4.4.2.1.8 其他资料
A 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毒理学、环境影响试验和登记情况资料或综合查询报告等;
B 在环境中释放变异情况及其风险性说明;
C 其他。
4.4.2.2 制剂临时登记
4.4.2.2.1 临时登记申请表
4.4.2.2.2 产品摘要资料
包括产地、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毒理学、药效、环境影响、境外登记情况等资料的简述。
4.4.2.2.3 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资料
A 有效成分生物学特征,内容包括:有效成分通用名称、国际通用名称,分类地位和品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
B 原药基本信息:有效成分和含量,其他成分(如杂菌)及含量。
C 产品组成:加工制剂产品中所有组成成分的具体名称、含量及其在产品中的作用。对于限制性组分,如渗透剂、增效剂、安全剂等,还应当提供其化学名称、结构式、基本物化性质、来源、安全性、境内外使用情况等资料。
D 加工方法描述:主要生产设备和加工过程。
E 鉴别试验
产品中有效成分等的鉴别试验方法。
F 理化性质
提供制剂产品下列参数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外观(包括颜色、物态、气味等)、密度或堆密度、粘度、可燃性、腐蚀性、爆炸性、闪点以及与其他农药的相混性等。
G 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
a 有效成分含量
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按相应标准规定有效成分含量。
尚未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由标明含量和允许波动范围组成。标明含量是生产者在标签上标明的有效成分含量。允许波动范围是客户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产品有效期内按照登记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时,应当符合的含量范围。具体参照3.3.2.3.7A执行。
b 相关杂质含量:规定相关杂菌、杂质的最高含量。
c 其他限制性组分含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如紫外线保护剂、保水剂等)。
d 其他与剂型相关的控制项目:见附件1。附件1中未列出的剂型,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规格要求。创新剂型的控制项目及其指标可根据有效成分的特点、施用方法、安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制定。
e 贮存稳定性及温度、贮存条件对产品生物活性的影响: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低温稳定性(适用于液体制剂)、热贮稳定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制剂)、冻融稳定性(适用于微胶囊制剂)和其他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
H 与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
检测方法通常包括方法提要、原理、仪器、试剂、操作条件、溶液配制、测定步骤、结果分析、允许误差和相关图谱等。
检测方法的确认包括方法的精密度、图谱原件等,并给出检测方法最低检出浓度。
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以不提供精密度数据和最低检出浓度试验资料。
I 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确定的说明
对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的制定依据和合理性做出必要的解释。
J 产品质量检测与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提供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和方法验证报告。
质量检测报告项目应当包括4.4.2.2.3G中规定的所有项目。方法验证报告应当附相关的典型图谱原件,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K 包装、运输和贮存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有效期。
4.4.2.2.4 毒理学资料
A 有关确认有效成分不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已知病原体的证明资料。
B 基本毒理学资料
a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c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d 眼睛刺激性试验;
e 皮肤刺激性试验;
f 皮肤致敏性试验。
4.4.2.2.5药效资料
A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田间试验阶段已提供的,可以提供复印件);
B 混配目的说明和室内配方筛选报告(对混配制剂,田间试验阶段已提供的,可以提供复印件);
C 药效报告
杀虫剂、杀菌剂提供在我国境内4个以上省级行政地区、2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在我国境内5个以上省级行政地区、2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
局部地区种植的作物(如亚麻、甜菜、油葵、人参、橡胶树、荔枝树、龙眼树、香蕉、芒果树等)或仅限于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草害,可以提供3个以上省级行政地区、2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
对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场所使用的农药,如仓贮用、防腐用、保鲜用的农药等,可以提供在我国境内2个以上省级行政地区、2个试验周期以上的药效试验报告。
D 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复印件);
E 其他
a 作用方式、作用谱、作用机理或作用机理预测分析;
b 抗性研究,包括对靶标生物敏感性测定、抗药性监测方法和抗药性风险评估等;
c 对田间主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
d 产品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4.4.2.2.6 残留资料
根据农药特性和使用方法,按照评审委员会意见提供在我国进行的2年以上的残留试验报告。对应用于不同作物的农药产品,在不同自然条件或耕作制度的省级行政地区的残留试验数量和资料要求见3.3.2.6。
4.4.2.2.7 环境影响资料
提供以下环境试验报告。根据农药特性、剂型、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等特点,可以适当减免部分试验报告。
A 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C 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D 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
E 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4.4.2.2.8 标签或者所附具的说明书
提供产品标签样张,内容要求同3.3.2.8。
4.4.2.2.9 产品安全数据单(MSDS)
4.4.2.2.10 其他资料
A 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试验和登记情况资料或综合查询报告等;
B 其他。
4.4.3 正式登记
4.4.3.1 原药正式登记
4.4.3.1.1 正式登记申请表
4.4.3.1.2 产品摘要资料
包括产地、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毒理学、环境影响、境外登记情况等资料简述。
4.4.3.1.3 产品化学及生物学特性资料
同临时登记规定,见4.4.2.1.3。
4.4.3.1.4 毒理学资料
A 有关确认有效成分不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已知病原体的证明资料。
B 基本毒理学资料
a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c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d 眼睛刺激性/感染性试验;
e 致敏性试验、有关接触人员的致敏性病例情况调查资料和境内外相关致敏性病例报道;
f 致病性
――经口致病性;
――吸入致病性;
――注射致病性(细菌和病毒进行静脉注射试验;真菌或原生动物进行腹腔注射试验)。
g 细胞培养试验(病毒、类病毒、某些细菌和原生动物要求此项试验)。
C 补充毒理学资料
如果发现微生物农药产生毒素、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或者持久存在等迹象,应当补充试验资料,如亚慢性毒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免疫缺陷、灵长类动物致病性等。(基本不做)
D 人群接触情况调查资料(基本不做)
4.4.3.1.5 环境影响资料
提供以下环境试验报告。根据农药的特性或用途不同,可以适当减免部分试验。试验表明该原药对上述环境生物为高毒或具有致病性的,还需对该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繁衍能力进行试验。
A 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C 水蚤急性毒性试验;
D 藻类急性毒性试验;
E 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F 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
G 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4.4.3.1.6 标签或者所附具的说明书
A 按照《条例》、农业部有关农药产品标签管理的规定和试验结果设计的正式登记标签样张;
B 批准农药临时登记时加盖农药登记审批专用章的标签样张、说明书;
C 临时登记期间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标签。
4.4.3.1.7 产品安全数据单(MSDS)
4.4.3.1.8 其他资料
A 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毒理学、环境影响试验和登记情况资料或综合查询报告等;
B 在环境中释放变异情况及其风险性说明;
C 其他。
4.4.3.2 制剂正式登记
4.4.3.2.1 正式登记申请表
4.4.3.2.2 产品摘要资料
包括产地、产品特性、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境外登记情况等资料简述。
4.4.3.2.3 产品化学及产品生物学特性资料
除临时登记时所规定的产品化学资料(见4.4.2.2.3)外,还应当提供3批次以上常温贮存稳定性报告。
4.4.3.2.4 毒理学资料
A 有关确认有效成分不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已知病原体的证明资料。
B 确认微生物农药制剂不含作为污染物或突变子存在的病原体。
C 基本毒理学资料
a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c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d 眼睛刺激性试验;
e 皮肤刺激性试验;
f 皮肤致敏性试验。
D 在临时登记资料规定的基础上,如果发现有特殊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补充必要的资料。
4.4.3.2.5 药效资料
A 两个以上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示范试验报告;
B 临时登记期间产品的使用情况综合报告。内容包括:产品使用面积、主要应用地区、使用技术、使用效果、抗性发展、作物安全性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4.4.3.2.6 残留资料
根据农药特性和使用方法,按照评审委员会意见提供在我国进行的2年以上的残留试验报告。对应用于不同作物的农药产品,在不同自然条件或耕作制度的省级行政地区的残留试验数量和资料要求见3.3.2.6。
4.4.3.2.7 环境影响资料
提供下列环境试验报告。根据农药特性、剂型、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等特点,可以适当减免部分试验。对环境有特殊风险的农药,还应当提供对环境影响的补充资料。
A 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B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C 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D 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
E 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4.4.3.2.8 标签或者所附具的说明书
A 按照《条例》、农业部有关农药产品标签管理的规定和试验结果设计的正式登记标签样张;
B 批准农药临时登记时加盖农药登记审批专用章的标签样张、说明书;
C 临时登记期间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标签。
4.4.3.2.9 产品安全数据单(MSDS)
4.4.3.2.10 其他资料
A 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试验和登记情况资料或综合查询报告等;
B 在环境中释放变异情况及其风险性说明;
一、公司购进的烟叶生产、烟叶储存用农药由生产科(仓库、烟草站)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农药的仓库应选择在阴暗通风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引起温度升高,造成农药蒸发。
二、农药储存要做到专室专库,严禁与烟叶、包装物、专用肥料、特别是人畜食用物品混存混放。
三、农药入库必须由仓库保管员验收登记,分品种存放。
四、农药出库必须按公司分配计划调拨到各烟草站(组),保管员要明确记载出库时间、数量、领取部门和领取人姓名,做到数量清楚、去向明白。
五、农药的使用必须由生产技术员按使用说明书或生产技术规范正确操作、指导使用。
六、使用剧毒农药时,必须严格佩戴防毒手套、口罩、衣裤,防毒手套、口罩只能使用一次,用完后现场焚烧,而后用清水将手清洗干净。
七、烟叶仓库使用杀虫药必须由专人操作,放药时要与烟叶保持一定距离,漏水的仓库不能放药,放药完毕后,要密封仓库门窗。
八、严禁购进非生产性剧毒药物,禁止使用导致烟叶残留农药或药性超标的农药品种。
九、凡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人畜伤亡的,公司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合利用技术63 978人;农户农业、畜牧业新技术培训、示范, 均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该项目的建成, 让20多万受灾农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 有力促进了灾区经济复苏和生态修复。
近日,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IFAD) 派出项目竣工检查团, 对四川省绵阳市实施的紧急优惠贷款灾后重建农村沼气项目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实地验证。竣工检查团专家深入4个项目县, 随机走访项目农户, 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 就项目预定目标、效益产出和经验教训开展了大量调查和分析。竣工检查团一致认为, 该项目定位选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 符合国家灾后重建规划, 符合灾区农户生产生活需求;项目相关各部门分工明确, 省、市、县机构组织健全, 施工建设队伍精锐, 项目实施井然有序;采用模压式玻璃钢拱盖技术, 配套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开展受益农户沼气综合利用培训, 项目运转具有可持续性;农村卫生环境改善, 农民收入增加, 发展“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生态农业, 促进农村文明提升, 项目效益显著持久;灾区项目农户积极参与建设过程, 对交付使用的沼气池质量和效益非常满意, 项目社会影响力广泛深远。竣工检查团专家表示, 该项目效益产出已达到或
一、全面摸清全省生姜生产情况
四川省生姜主产自川南片区, 全省生姜种植面积23.6万亩, 产量42.9万吨, 种植品种以本地竹根姜、白口姜和黄口姜为主。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 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办法。除稻——菜水旱轮作、套作、深沟高厢、深翻改土、选用优良姜种、晒种等农艺措施外, 一般用石灰水、低毒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农用链霉素对种姜消毒防治姜瘟病, 种植中后期使用敌百虫、康宽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辛硫磷等低中毒杀虫剂防治虫害。2012年,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检测35项农残参数, 生姜的合格率为100%。
二、紧急开展生姜专项监督抽查
【广州市农药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广州市病假工资规定07-23
广州市通信管理局11-29
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员10-16
广州市幼儿园收费规定02-25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11-01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管员管理办法12-31
广州物业管理06-24
广州市汽车摩托车维修行业管理办法06-13
广州市关于加强政府采购价格评审管理的意见03-12
广州城市规划设计管理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