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通用11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只是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必须全面发展才行。因此,上好《科学》课,组织好学生开展好科技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了学生的科技活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利用少年儿童的强烈的好奇心及旺盛的求知欲,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从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活动,吸引学生参加。这对保持和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二、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培养科技能力
通过科技活动这一载体,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无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辅导教师都要结合学科或项目的特点和儿童、青少年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科技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选择课题、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验研究、总结成果等。具体表现主要有四种。一是观察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学会作观察记录和总结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成立校内的自然课外小组,辅导教师结合课上传授的自然知识,教授给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完整地观察事物,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二是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形成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现代化思维方式。三是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参加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学会一些简单的实用技术。例如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这是由学校或校外教育单位统一组织的群众性的实践活动。其中小制作是凭借双手或简单工具和材料完成的某种实物作品,而小发明则是要求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针对生活、学习或劳动中遇到的不称心、不顺手和不方便的事物,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的新产品。这类活动的选题广泛、取材方便、手脑并用,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有重要作用。四是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不但能够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学会发明、创造。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新事物。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构筑起来的科技能力的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创造力的形成。
三、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多种形式开展小学科技活动
课内教育是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班级授课,以室内为教学场所。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接受教师传授的间接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对大面积地向受教育者普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在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广泛地开展课外校外科技活动,使之与课堂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为全面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全面实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我们将课外科技活动和校外科技活动基本上分为科技小组活动和群众性科普教育活动两种形式。
(一)科技小组活动
科技小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的课外、校外科技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小学可成立与学校课程设置中学科相对应的学科小组,如自然小组、绿化美化小组等。这些小组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这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的最广泛的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它具有形式多样、普及面广、适应性强、时间灵活、对象不固定等特点。这类活动,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到博物馆参观、看录像、考察、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等。
一、以点带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途径。 因此, 我校在开展科技活动时进行了认真研讨, 提出了四点意见, 即抓宣传, 促认识;抓典型, 促普及;抓展示, 促提高;抓研讨, 攻难点。
1.抓宣传, 促认识。 宣传是开展活动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宣传到不到位直接影响活动质量, 因此, 学校特别重视活动之前的宣传工作。 几年来, 我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没有死角, 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 人人有参与, 例如宣传“低碳生活”知识。
2.抓典型, 促普及。 在活动中, 我们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普及的目的。 我们分两三方面进行:第一, 发现典型班级:在班级科技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 学校根据科技活动的成绩, 每年评选典型班级, 作为全校的示范, 并颁发荣誉奖状和科技创新班级牌匾。 有效地促进班级科技活动的开展, 使科技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基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第二, 奖励典型个人:学校每年召开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 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及学生, 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抓展示, 促提高。 县科协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使我们在工作中明确了方向, 确立了目标, 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县科协和县教育局领导的积极运作下, 辽宁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多次走进我们学校, 这种生动、形象的科普作品, 是孩子最喜欢的形式, 既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 又有很强的趣味性, 含有深奥的科学道理。 这是普及科学的有效途径, 为孩子们的成长及培养科教兴国的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活动, 同学们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达到了培养兴趣、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健康成长的目的。
4.抓机会, 展风采。 多年来, 我校学生参加了县科协和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联合举办的昌图县多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 在科幻画大赛中, 我校学生获得了多次不同的奖项;在科技知识竞赛中, 我校学生多次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科技演讲比赛中, 我校学生多次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活动中, 我校学生充分展示了毛小人的精神风貌, 凸显了聪明才智,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活动, 学生们得到了锻炼, 智慧潜能受到了开发, 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5.抓科技节, 增加科技创新工作的内涵。 通过科技节的活动, 学生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了训练, 树立了正确的科学态度, 培养了一定的科学精神, 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增强了科技创新的意识, 增长了低碳生活知识, 掌握了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学习、审美鉴赏等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1.同学们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科学、 用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了身边的时事, 更多地了解了家乡的现状, 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3.通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科学实践等活动, 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融入科学理念的教育教学活动,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 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5.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教学完全摆脱了从 “ 书本到考卷”的圈子, 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 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广泛涉猎, 从中吸取了大量知识, 这为学科知识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上所述是几年来我们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校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做了应做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会继续努力, 取长补短, 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我校在学科教学成绩、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等方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科普教育才刚刚起步, 我们想将这项工作做大、做强。 因为我们学校工作处处能体现出科技创新的意识, 我们有信心将科技创新工作打造成我校的另一张名片。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 我们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所肩负的责任。
做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很辛苦, 要做好此项工作, 教育工作者要有兴趣, 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做好学校的科普教育、科技创新工作, 需要专业知识和兴趣。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作用, 注意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研究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会不辞劳苦, 不计报酬, 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寻找课题, 在家庭、厨房里寻找课题。在运动场上寻找课题, 在游乐场和旅行途中寻找课题……让我校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 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年级越低的学生便显得越为突出,此阶段正是引导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期。教师如果能充分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就如同开启了学生智慧大门。
教师在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鼓励、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在学生面前表扬热爱读书的学生,用言语启发学生;建立班级读书评比小擂台,形成比读的竞争氛围;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提供展示和表现的舞台;每个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之星”评选活动,对于读书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读书奖章,用榜样激励学生。
二、学段分类,不同年段侧重点不同
低年段:阅读书目应选择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儿歌等。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能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年段:阅读书目的选择应广泛而有一定的深度,古今中外一些优秀书目:唐诗宋词、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传记、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等。要求学生能较好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学习复述文章的大致内容,背诵一定段落和篇章。
高年段:阅读书目应更为广泛,比如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国外的如《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書籍。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阅读书籍的黄金时期。对于一些优秀文学著作和典籍,学生应该在这个阶段读完,阅读时要求学生能较好掌握文章的大致结构和表现手法,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三、方法指导,让阅读更有效率
在多种阅读方法中,我认为以下三种阅读方法比较适合学生在阅读中运用:
1. 圈划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与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如读书时养成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问号等,注意重点的部分才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摘抄法。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生在读书时一定要边读边思考,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更要体会意境构思的巧妙,最主要地是把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段落摘记下来,形成读书笔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读写法。有道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些感想,如果学生能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思想、感悟、体会写出来,不仅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增进了阅读能力,更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读写相长,也会使学生的文学功底日益深厚。
四、空间拓展,形成亲子共读的阅读氛围
真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说:“教师是学生读书的启蒙者,家长就是孩子读书的助推者”,家长在孩子读书习惯养成教育问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每个家庭要保证有一定的图数量,以便供家长和孩子阅读。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给孩子选取适合阅读的书籍。凡是孩子阅读过的书目,家长都应该阅读。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读书收获,并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表扬。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对所看书籍的消化和理解,而且也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学校经常开展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培训活动。主要针对家长缺乏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实际问题,采取专题讲学或实例示范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有目的地培训。让家长了解并掌握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为有效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学校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成果展示活动。每个学期学校应开展几次这样的活动,将每个家庭的读书成果展示出来,并评选出突出的家庭,分别由父母和孩子介绍读书的成功经验、做法,以便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们现有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内容甚少,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尽力去想象,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动而又活泼的内容就会尽收眼底。在教学中我们若能抓住这些有利时机,把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唱歌、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创新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
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2、拓展文本,巩固活动成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只顾及课内一篇篇课文,更应该关心课文后面的世界。其实在一篇课文背后所蕴藏的知识远比课文中知识丰富得多。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中那个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热爱祖国、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晏子仰慕不已,颇感兴趣。于是便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晏子资料,鼓励学生阅读《晏子春秋》,并召开读书交流会,以点带面,通过一篇课文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组织学生课后去了解树木的环保作用和人为肆意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结合喀什的实际情况,以“喀什东湖”为例,让他们亲自去收集资料,将“过去的东湖”与“现在的东湖”环境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无情的人类自己毁灭自己这种残酷的现实,唤醒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给后人留下警醒,同时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科渗透,整合活动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完善和丰富手头现有的各学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真地研究,根据需要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组。这里所提的整合学科,指的就是打破语文学科原有的封闭状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引导学生画画五光十色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贝壳,可爱至极的海龟,丰富的海底物产。当孩子们上台展示作品时,一幅幅可爱的画面不仅反映出了孩子们对“五光十色、四脚朝天、千奇百怪、寸步难移”等词语的富有个性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像和审美能力。
再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利用科学的理性、严谨,把科学求实的作风引进课堂,让学生准备道具,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印证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否正确。这样不仅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做事严谨,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结合开展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走向课外,丰富活动内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可学生仅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知识,远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丰厚语文素养。
这次上完课之后,有幸能和省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探讨和反思,我觉得这次上课的不足之一就是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的开展,而且就算是有,效率也不高。郑文老师给我们分析了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现总结几点如下:
教师是小组合作的策划者,要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活动,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充分肯定小组活动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1、课堂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人师者,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与人交往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小组活动的设计能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习惯,提高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小组活动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增加学生说和做的机会。按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很难保证让学生都有说或做的机会。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动口说,动手做的时间,有互相帮助的条件。
3、课堂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课堂小组活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有时间到各组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其实同一个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一些看法,许多是相似或相同的,这就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重复指导。共同的问题集中解决,小组中单独存在的问题可适时解决,这也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为了组织好课堂小组活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做好以下几点:
1、把每个学生看作能教的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使学生明白开展小组活动的意义。
2、及时进行小组活动小结,及时表扬小组活动中的好学生。每次小组活动都作记录,反馈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情况。用催人向上,富有激情的语言表扬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诚恳的,发自内心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自主地参与小组活动。有时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表扬可以走到小组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活动小结时进行总结表扬,有时甚至可以在下课后进行表扬。
3、在小组活动开展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了解本次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了解本次活动的设计有什么不妥。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得到了什么。
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也还应该将目光关注到后进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利用组员之间优势,帮助后进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者,往往会将所有的问题“替”学生解决好,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被迫接受者,仅仅是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可以说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就需要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知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成熟,生本教育理念被越来越重视起来,研究发现,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下面,本文就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进行具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相关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课堂教学;理论基础;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都不够成熟,尤其是自制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所以,为了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深入的贯彻“生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一、“生本理念”教学的具体分析。
所谓的生本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重视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数学的学习。通过“生本理念”的渗透,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极其活跃的状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在“生本理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避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生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渗透。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学会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出创新,真正的将生本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将“生本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大实效,就要进行充足的准备,也就是做好缜密的教学设计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将“生本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掌握学生对即将要讲解内容的学习情况,从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节奏,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设计的内容要适当的融入生活元素。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很浅,无法系统的构建起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生活元素,拉进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掌握,另外,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S富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适当的开展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最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重视起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营造开放性的课堂。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适当的营造出开放性的课堂,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摆脱思维的限制,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一方面,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中。
3.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像在家庭里面做的一些小事情,或者是对一些景点进行观看感悟等等。
总结来说,在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孟令军,辛琦媛,陈慧君.“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16(05)
[2]李美玲.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教学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周永霞.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基本教学模式适应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一、以人为本,实施自主性实践活动
结合新课改相关理念和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实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实施自主合作、互助探究的学习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鼓励创造和拓展,促进学生感悟艺术魅力,发展健康的身心。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中有关于“我的朋友”这一单元知识,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音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旋律游戏,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跟随“七个小兄弟”的录音,结合带有七个音符标记的彩色画板,分小组进行游戏活动,当一方指出一种音符,另一方就唱出来,感受音符的高低和长短在音乐表险中的作用;也可以结合“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创编歌曲表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编和实践,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也在组织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二、合作互助,展开合作性实践活动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合作交流技能,促进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他人交流,融入到社会生活过程中。人才的形成,首先,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悟与欣赏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拓展思维宽度与广度,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在学习“生肖乐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十二生肖歌”、“小花猫与小老鼠”等关于动物的音乐歌曲。分小组创编“生肖乐园”主题游戏活动。在小组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引导,辅助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画面和歌曲,引导每个小组自主创编舞蹈。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角色,配上相应动作,边唱边跳,更好的展开自主合作实践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互助模式,加上竞赛式激励方案,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能力。
三、自主探究,落实探究性实践活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音乐的学习,教师要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同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释放孩童天真,挖掘学生潜力,在快乐的音乐教学氛围下,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应该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中,逐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升。
例如:学习“田野的召唤”歌曲时,分析其教学目标,感受意大利的民歌风格与特点,欣赏歌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舞蹈欢快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编舞蹈活动。通过分组协作,将学生分为唱歌组、打击乐器组、舞蹈组,各小组协作展开歌舞表演。小组内部自主探究和实践,与教师商量,创编出和谐的舞蹈、音乐演唱、打击乐器演奏等。由学生自主创编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学习之后,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反思。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摘要: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选书,教会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益,开展读书活动等。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现状分析 有效措施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30
一、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根据科学研究,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果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培养出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技能,那就谈不上初中、高中阶段顺利学习,可以说不会阅读是学生在学习上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其终身事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义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此大背景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从小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避免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农村学生家庭藏书少,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读书状况差,家庭阅读氛围淡薄。
2.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阅读课,对阅读缺乏专门的指导。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即使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也局限于字、词、句的层次分析,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不重视建立阅读思维品质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不能把阅读贯彻于学习的全过程。
3.硬件投入方面,学校虽然建立了图书室,但借阅制度不完善,图书束之高阁而不借阅。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低。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更喜欢看电视或上网这种“快餐式”阅读,对经典文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三、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积极配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1)营造书香校园。首先,学校每学期都要购进或更新图书室少儿读物,力争达到生均15册;其次,完善图书借阅制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基本原则,宣传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再次,在校园、走廊、教室设置“开放图书角”,并张贴有关读书的经典名言。
(2)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利用家长会或其他的机会,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读书、赠书,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时常会有老师向学生补充课外知识的情况,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学生,这些知识通过阅读课外书就能获得,并且表扬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或创设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帮助学生借书。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或重大的一些节日、纪念日、学校班级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指导他们去图书室或向同学借书,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确保每个学生有书读,有好书读。
4.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内的学习。
5.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
6.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汇报会。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举行,每班或每组选拔代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读书汇报会,可汇报精彩的内容、懂得的道理、学习的方法、自己的困惑等,并对优秀学生给予表彰、鼓励。
(2)举行故事演讲赛。
(3)编辑“读后感作文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一月或一学期的“读后感”整理装订在一起,画上插图,设计精美的封面封底,写上前言和后记,然后相互传阅。
(4)评选“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读书小博士”等活动。新学期开始,结合上学期和假期中学生读书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程度,评选上学期的“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读书小博士”,对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总结,拉开新学期的课外阅读序幕。
一、基本的操作步骤
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若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再修改再实践。(行为跟进,直至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研修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讨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二、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研修(最常用的研修方法)从内容分:专题研修(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立)教师分组研究与教材配套的三本练习册的某一单元: ①结合《课程标准》透视作业意图; ②研究作业的有效性和优劣性; ③梳理有效作业的特点; ④思考如何设计、整合作业。
根据现场提供的教学内容,独立设计随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并写出作业设计意图(可以从作业功能的角度研究作业设计)。
活动后,将讨论生成的观点建议整理汇总成研究报告,分别撰写自己的研究体会。环节一
两位老师分别讲述自己在分析学生错误的基础上改进教学的故事。环节二
其他老师即兴讲述自己的类似故事。环节三
再提供学生错误案例,让大家分组现场分析 环节四
交流讨论(记录员将关键词或要点记在白板上)环节五
主持人根据白板记录进行小结,现场生成如何分析学生错误的思路方法
从研修形式分:校际研修、连片研修
三、校本研修要注意的问题 1.校本研修要关注活动策划 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
研修活动的针对性首先表现在问题的针对性。有效的活动必须是有的放矢的,而且能准确把握教学改革背景,切中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研修活动的针对性表现在对不同教师群体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工作环境的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师研修活动在组织上有“观众意识”。
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研修活动的策划应该善于设置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思考或行动的参与点,并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及时交流共享的机会。此外,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氛围也是影响参与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对组织策划者和参加者的角色定位都有相应的要求。既要规划好活动的具体环节,也要把握好话语主动权的调控,以避免无价值的交流与参与。
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
成功的教研活动策划就要善于使教研活动的影响扩展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将若干系列性与连续性的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关的研究活动联系在一起。
关注过程的生成性
研修活动的策划,既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尊重真实的生成。充分准备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的“火花”,“预设”是为“生成”服务的。只有当研修活动能够起到激活“生成”的作用,活动才是成功的。
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教师培训与教师研究都应把沟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着眼点。我们的目标并不在于显示理论研究的深奥,而在于教师能讲出教育教学的朴素道理。教师研修是促进教师学习理论与应用理论的“链接”与“导引”。
2.校本研修要关注行为跟进 行为跟进的操作要点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1)下发到村级健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宣传单等)。需要收集:一是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二是资料发放表、三是做好健康教育资料存档。
(2)放置在院内的候诊区、诊室、咨询等处的宣传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宣传单等)、每月统计一次发放资料的数量,填写一张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3)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院内诊断室及各村卫生室在正常应诊时间,在健康教育室播放。需收集:一是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二是播放音像记录表。
(4)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镇中心卫生院宣传栏不少2个,各村卫生室不少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户外最明显的地方,每个机构每2月最少要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需要收集:一是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二是宣传底稿、三是制作的宣传小样,四是每期宣传栏更换内容的照片。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结合慢病综合示范及健康生活方式活动,需要开展公众各项健康咨询活动。具体活动时间及内容安排如附表(见后):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知识讲座的对象是辖区居民和住院病人及其家属,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乡村卫生室每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需要收集:一是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二是健康知识讲座底稿,三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的效果,四是签到册,五是讲座时的图片资料。
5、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管理。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一直以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下面拟定2016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促进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1、充分发挥卫生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人员参与。
2、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3、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至少每季更换一次(年出刊6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4、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①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②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技术培训,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水平,全年不少于6次。
5、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①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②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7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要熟悉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院各科室(如展板、墙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6、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辖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对辖区各村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各村开展咨询和宣传。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7、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
8、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月份
健教工作内容
1、宣传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家庭急救与护理知识。
2、宣传重点是哮喘病、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3、结合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4、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开展卫生公德、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5、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开展职业卫生、科学用碘、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6、结合国际儿童节、爱眼日、禁毒日,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远离毒品等方面的知识。
7、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8、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9、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10、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11、结合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糖尿病防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
12、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
四、措施与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2、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3、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
4、提供经费保障。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其工作活动经费和办公条件应得到必要的保障,以确保健康教育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五、总结评估
我校课题研究能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激发学生象棋兴趣方面有实效;在提高教师自身象棋素养方面有保证;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方面有落实。
一、激发学生参与象棋活动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进行积极探知。因此,要让学生喜欢象棋、热爱象棋,激发他们对象棋的兴趣是刺激学生有效学习象棋的最佳形式。我们主要通过故事和游戏进行激发。
1.故事激趣法
对于农村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他们共有的天性,象棋对他们而言,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静态的“楚河汉界”当然比不上动态的电脑、手机游戏。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上象棋,恋上象棋,唯有从小学生共有的天性入手,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象棋的兴趣。
如在课题开展之前,我们在全校进行象棋知晓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对象棋的了解少之又少。面对这个可预知的结果,课题组随即实施第二个方案:开展以“你了解象棋吗?”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通过讲故事比赛,在引导孩子们了解象棋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象棋的兴趣。
2.游戏激趣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直观、形象的事物和活动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把象棋的规则教学寓于游戏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象棋的走法规则和对弈规则。
如我们在学校操场画一个大型的中国象棋棋盘,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同一棋子在棋盘上走位,老师根据中国象棋走法规则适时设置相应的障碍增加游戏难度,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并领悟象棋的走法规则和对弈规则。
二、努力提高实验教师象棋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流行于课改时期的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象棋教学。作为课题实验老师,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性水”,才能在象棋教学和指导学生对弈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引领者。因此,努力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象棋素养,是决定课题能否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的关键之一。因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请进来和走出去。
1.聘请象棋名师进校指导
实验教师的象棋水平,直接影响到我校象棋普及的水平和学生的棋艺。因此,学校外骋象棋名师(教练员)每周一下午来校对实验老师进行专门辅导;成立以外聘名师(教练员)为组长的象棋教研组,抓好教师象棋培训,提升实验教师的象棋水平。
2.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和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使我们的课题实践少走弯路;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象棋友谊赛”,既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实战能力,无形中又提升教師的象棋素养和教学能力。因此,学校领导经常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交流与学习,有效提高实验教师的棋艺水平和指导能力,进而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推进和高效运作。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中国象棋是一项集益智与竞技为一体的智力活动。竞技运动的特点决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象棋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学习者理论水平再高,如果没有经过实践的历练和实战的检验,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我们在开展《象棋》课题研究前期阶段,就狠抓象棋的启蒙和普及工作;课题实践期间,我们采取师生对弈、电教教学、人机对话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象棋水平,并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超出预想之外的成绩。
1.师生对弈训练
师生对弈训练主要在初始年级(一、二年级)实施。小学生刚刚入门,对象棋的走法规则和对弈原则还不太清楚,这时候他们急需老师(教练)的引领和点拨,老师(教练)即时的指导和提醒相比于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简单说教,效果更为明显,甚至于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2.电教教学训练
电教教学训练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象棋教学,它相对于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电教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静动态结合、音频视觉冲击、信息转换迅速等功能,我们在教学训练中需要的对局片断、对弈回放、精彩点评,随时随地都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播放,从而在训练中让学生对象棋的体验从未知到了解、从了解到领悟、从领悟到应用,最后使其棋艺水平和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人机对话训练
互联网的日新月异及众多游戏软件平台的开放,也给我们的《象棋》课题研究带来诸多便利,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下棋的网站、软件和平台,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多方搜索和筛选,选择几家适合小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网上棋室和象棋软件,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上网下棋,通过人机对话提升自己的象棋水平。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积极实践,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过挫折,但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超出预期之外的成果。我校杨昊源、杨鑫源、杨媛馨、王文杰参加中心校象棋竞赛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中杨昊源还获得了南安市象棋比赛高年组的二等奖,杨鑫源获得了南安市象棋比赛低年组的三等奖。
【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活动如何有效开展12-21
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10-05
如何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12-01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09-1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10-06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11-26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06-05
班级活动如何开展11-30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07-21
如何开展支部党员活动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