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精选8篇)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篇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团组织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基层团建是高校团建的基础性工程,基层团组织在凝聚力、战斗力、工作水平和创新活力等方面的建设和提高对加强高校团建工作意义重大,是建设和谐校园对基层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传统的威权管理体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更多的是被赋予一种道德内涵,过多地强调责任和贡献,而忽视了成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成员个人发展、个人价值实现与组织发展不够协调的矛盾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一矛盾的存在不但制约高校基层团组织目标功能的实现,而且制约着成员自身的发展。在社会利益多元、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分化状况下,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摩擦和冲突。这种摩擦和冲突,给现今团员队伍的价值观念带来直接的影响,也给共青团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与此同时,团员意识淡化与基层团组织作用的弱化。团员意识是一个团员对自身团员身份认同,直接表现为团员对团组织和团的事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团员意识淡化直接削弱了团的组织基础和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由团员意识淡化而造成的基层团组织作用弱化更是不容忽视,团的基层组织必须在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有所作为,否则会导致此种现象的蔓延,削弱团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

三、提升学习能力,努力将高校基层团组织创建成“学习型”组织

建立基层组织学习情况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评估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学习现状,具体包括:高校基层团组织有没有鼓励成员并为成员提供资源和条件促使成员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有没有做到鼓励成员彼此分享学习成果?有没有解决学习问题的计划?成员头脑中有无共同愿景?成员能否主动接受共同愿景的召唤?高校基层团组织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行动方案。

建立学习促进小组。建立专门的学习促进机构,不妨称之为学习促进小组。学习促进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内的组织学习,力求使学习成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内每个成员和每个部门乃至基层团组织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为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学习促进小组的工作,成员和整个高校基层团组织都可以从中不断增长知识和经验,从成员之间的交流之中获益,从而使高校基层团组织不断保持进步。

团委、团支部书记率先垂范。我国推广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经验表明:凡是深入开展活动并取得卓有成效的组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组织的主要领导真正重视,并把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倡导和推行这项变革。领导者通过角色变换和身体力行,对组织学习表示明确的支持和坚定的信心。高校基层团委书记应该兼任学习促进小组领导职务,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小组的工作。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应该率先垂范,作为学习型领导,身体力行地参与组织学习,担当组织学习的发起人、致力于组织学习的倡导者、成员学习的赞助者、积极学习的急先锋、学习新型领导方式的模范,把学习成果作为考核与激励重要依据的坚决执行者。

建立组织学习的观念和信仰。知识只有在共享时才会不断地增长,知识被越多的人共享,知识的拥有者就能获得越大的收益。共享是组织学习的根本要求,是组织学习区别于个人学习的根本特征。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组织学习,在组织内部大力推广关于组织学习的观念与信仰。要培育共享的价值观,通过共享实现交流者的共赢。要引导成员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大力倡导树立共同愿景,动员全体成员为实现共同愿望而努力学习。

组织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精简组织层次,充分采用扁平化管理结构,给成员留出更大的责任和自由;删除条条框框,以大原则、方针、政策和目标取代那些过于琐碎的条条框框,给团支部书记留下适当自由处置的余地,增加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方便组织沟通,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计算机网络,成员可以定期从中得到学习产品,设立公共信箱、公共网络平台等。

组织创建要达到凝聚型、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目标,是要使基层团组织具备这四种特征。它们之间不是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和谐共存关系。凝聚是团组织建设的基础,有凝聚才有发展;学习是所有团组织成长的动力,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服务是团组织工作的根本,要在发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发展;创新是团组织不断发展的灵魂,是实现组织成长革新的重要前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进一步推进团组织自身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高校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深化团员的思想教育,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思想阵地”作用。加强团组织基层建设,首要任务是突出团支部的“思想阵地”作用,深化团组织思想教育内容,正确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社会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因此,首先要立足实际,在理解青年学生迫切希望成才的基础上,把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紧密结合,认识到仅凭政治信念、道德理想已经不能满足青年的需要,他们还需要有健康的心态、自立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旗帜鲜明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充实心理、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内容,实现从单一强调社会需要向重视个人需要转移。其次通过政治学习的方式带领广大团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在团员青年中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广大团员青年的进步和提高,进而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就是一个有着远大前途的组织,就是一个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就是一个是真正代表群众利益,被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组织。青年,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是实现祖国宏伟蓝图的奋斗者,而共青团组织是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引导、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使青年紧紧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相信共青团组织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定能带领青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祖国辉煌的明天做更大的贡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是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认真领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精神,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增加综合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得到加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广大干部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西部大开发实践了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化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下大气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开发成果;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水平,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始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高度统一,形成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合力。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富集,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依托。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贫困面较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交通、水利放在优先地位,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遏制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要促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扎实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要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要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篇2

1 网络给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 信息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基本单位的院系基层团组织, 也受到了网络化的深远影响。一方面, 网络给高校基层团组织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 网络自身的多元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1.1 减弱了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功能

信息革命改变了团员的学习、生活方式, 团员青年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求趋于淡薄。信息技术搭建了许多新的交流平台, 如Email、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 团员更喜欢通过这些新的平台参与学习和交流, 虚拟的交往方式弱化了现实交往的意识和需求。大学生团员以虚拟化的网民自居, 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团支部的概念, 对现实生活中的团组织缺乏归属感, 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功能面临挑战。

1.2 冲击了基层团组织的教育权威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 基层团组织具有传达政策, 发布信息的功能, 在团员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增强了团员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在网上, 团员可以在“个人小事”和“国家大事”中获得同样的、平等的发言权。这些使团员的主体地位在网络中得到强化。相反, 共青团组织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基层团组织的权威受到挑战。[1]

1.3 增加了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复杂性

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 团员青年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人生观方面, “个性”主义膨胀;在世界观方面, 技术主义倾向愈加浓厚;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导向多元化、道德意识弱化、责任感淡化。同时, 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 利用信息网络不断进行价值观念的渗透、政治思想的宣扬、宗教理念的传播。[2]在这些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团员青年的政治取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对最高价值信念和终极人生目标的追求。这些现象增加了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复杂性。

1.4 改变了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随着网络的发展, 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关注的问题、思维的特点、发展的需要都成为基层团组织必须关注的内容。同时, 网络的普及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 使广大团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联系状态, 如果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选择不当, 就不能有效地吸引和团结团员, 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网络时代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化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基层团组织创新建设, 对于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信息网络的发展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 它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的共青团的发展, 必须适应作为经济基础的信息网络的发展。[3]同时, 信息网络的发展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社会的信息网络化导致了高校的信息网络化, 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校园文化等工作无不与信息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必须不断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才能有效应对前所未有复杂环境和艰巨挑战。

2.2 宣扬主流思想的需要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体系中, 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 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网络时代, 信息网络的发展严重削弱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中的交流交锋表现得尤为突出, 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受到了来自网络亚文化的强大冲击。[4]丰富多彩的虚拟生活吸引了团员过多的注意力,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声音, 因此, 必须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2.3 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网络技术推动了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也推动了高校的网络化建设,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高校的信息优势, 共享信息网络化的成果。网络时代, 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和成长状况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 必须通过网络手段直接反馈团员思想动态和成长状况, 增强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提高共青团的工作效率。网络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巨量信息资源, 必须整合利用网络信息, 丰富共青团的教育资源。网络不断改变团员的活动内容和范围, 必须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才能拓展共青团工作的空间。

3 网络时代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策

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积极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挑战, 采取有力措施, 不断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才能在网络化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1 更新思想教育理念

在传统思想教育的基础上, 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引入网络元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网络时代团员思想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 创新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在内容上,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 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赢得广大团员青年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在形式上, 应把支部生活、主题团日、民主生活会等传统教育形式与主题论坛、微博等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相结合, 给共青团的各项工作赋予时代色彩;同时, 要把基层团组织干部积极引导与团员广泛参与相结合, 充分发挥团员自我教育功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自利主义等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3.2 优化基层团组织的网络人力资源

优化基层团组织的网络人力资源是创造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网络化给高校基层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信息技术水平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 要培养一批专职团干部。他们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 还要全面了解网络体系构架和工作原理, 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其次, 要抓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大力培养团学干部。大力开展理论学习, 充分利用党校、团校, 开设有针对性的专门理论课程, 举办辅导讲座、各种理论研讨会、工作交流会等, 引导学生骨干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对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分析解读, 有计划、有步骤地造就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工作积极热情、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生团干部, 把他们锻炼成团工作的得力助手。[5]再次, 要培养一批红色信息员。选拔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素质过硬、熟悉网络技术的普通团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并“潜伏”网络上。一方面, 他们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上一些危害较大的信息、言论或者不良的思想动态, 并向专职团干部汇报;另一方面, 他们能够参与到团员的网络交流中, 删除负面消息、发表正面言论、纠正个别团员的思想问题, 充当网络监督者和舆论引导者的角色。

3.3 开拓基层团组织的网络舆论阵地

开拓基层团组织的网络舆论阵地是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信息网络导向直接影响着团员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高校基层团组织而言, 它既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 又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思想教育阵地。因此, 建设一批基层团组织的网站、博客、“官方”微博等, 打造主流的红色舆论阵地, 引导团员青年在网络空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是高校基层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建设好一批外观设计新颖, 内容紧贴时事和学生生活, 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红色舆论阵地, [6]提供多种网络资源, 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有机结合, 学生受到先进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3.4 打造基层团工作的信息化平台

打造基层团工作的信息化平台是高校基层团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团务管理信息系统, 打造基层团工作的信息化平台, 提高团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战斗力。应开发基于信息化的团务管理信息系统, 应根据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职能, 划分团的组织工作、青年志愿者工作、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社会实践工作、校园文化工作等若干模块, 通过信息系统, 基层团组织能够迅速掌握关于团员思想动态及成长状况、干部培养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如,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组织针对基层团工作的实际需求, 开发了《基层团组织工作系统》, 加强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笑兵.互联网境遇中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2007 (5) :35-37.

[2]周梅.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54-55.

[3]柴罗明.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 (7) :103-106.

[4]陈洪波.浅析博客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及价值——以广西师范学院博客团组织建设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1) :38-41.

[5]钟永淑, 袁明锋.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以共青团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4) 中:75-76.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基层团组织;大学生团员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和重要接班人,对于大学生团员的教育和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与广大学生团员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的重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基地,因此,在新的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是开展团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及大学生团员存在的状况

1.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

团员意识是一个团员对自身团员身份认同,直接表现为团员对团组织和团的事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整个社会看,进入高校中的团员的确是社会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但从高校内部看,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是团员,先锋队的作用就难以得到体现,团员意识就逐渐淡化了。这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由此造成的基层团组织作用弱化更是不容忽视,团的基层组织必须在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有所作为,否则会削弱团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

2.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弱化。

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的团支部,团支部的干部包括团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的模式,班级团支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作用明显下降。在班级中班委成为老师和学生们依靠的主力,而团支部的委员则除了正常的收缴团费外没有任何“工作”可言。从而造成了班委和团委的工作目标不明确。

3.基层团支部活动被动。

由于学校目前的基层团组织管理主要是由基层团委或团总支负责,但对于院系团委除了管理本院系的团工作和院系的学生组织外,很难将工作深入落实到团支部中。并且我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许多都是要由学院团委书记来完成,从而导致对基层团支部工作不能够深入开展。各团支部由于团干部得不到重视从而素质不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足,工作处于被动,结合各支部特点主动地创造性开展的工作少之又少。

4.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不健全。

我校团员的民主生活会召开较少,甚至不进行民主生活会,有的团支部把民主生活会简单理解为政治学习,而忽视了团员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很少开展团支部活动,大家甚至开始怀疑以班级为单位的团支部存在的必要性。甚至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或者无所谓班级团支部的建立。

5.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和团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缺乏。

我校中的团组织人员配备缺乏,所以对团员的教育只能做到枯燥的理论教育。而现代的大学生团员是新时代的人才,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务实的;他们是网络一代,信息渠道非常广泛、灵通。再加之高校政治理论课学时之多,使得大学生团员对团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甚至反感。

二、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1.加强党组织对团工作的领导,努力将高校基层团组织创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受重视型”组织。

我校的党组织覆盖面很广,各院系均有自己的党支部,我们能否做到以“党员联系团员青年”等党组织活动为指导,全面实施团干部联系院系团员骨干青年和优秀骨干青年基础上协助党员联系团员的“两项联系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把团组织和团员置于党组织领导之下,工作中要善于向党组织指示和汇报,与此同时党组织要切实关心、关注我们的团员队伍,使得广大团员在党组织关心下不断成长。

2.加强团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将高校基层团组织创建成“凝聚型”组织。

通过活动凝聚人。除了通过制度凝聚人之外,我们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我校开展活动的理念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相结合,在此原则下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凝聚团员,使之愿意参加团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

通过思想凝聚人。人的凝聚本质上是思想和认识的统一。当今世界是一个思想变动、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团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积极引导,使其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这里的思想凝聚,是指在活动中鼓励团员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大家提供沟通交流思想的平台。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将团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团员的“精神家园”,使得团员在精神和思想层面对团组织有深厚的归属感。

通过感情凝聚人。“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尊重团员的感情。现在我们提出用感情凝聚人,是要充分的尊重团员作为具有感情的人的方面,在目前基本制度和理念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逐渐从“组织本位”的思想逐渐过渡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团组织建设过程中人与人感情层面的交往。

通过事业凝聚人。基层组织是共青团的事业的起点和归宿。从宏观上讲,每一个团员都是共青团事业的直接参与者,都承担着一定的历史使命。因此,基层团组织要引领团员密切关注团内动态和国内外时政,密切关注共青团事业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要对团的事业心存一份事业心、责任心。从微观上讲,每一个团员都在从事着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发展这份事业,与身边的团员休戚与共。因此,基层团组织要经常调动每一位团员探讨组织建设、谋划组织发展,精心对待基层团组织这份“沉甸甸”的事业。

3.深化服务职能,努力将高校基层团组织创建成“服务型”组织。

将服务定位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任何组织,只有明白了“做哪些事情是正确的”,才能“把这些事情做正确”。组织对自身职能的建构与认识也体现了这个组织对自身使命和自身存在意义的觉悟。服务是一切社会组织的生命力所在。作为基层团组织,其服务职能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上。

转变角色和心态,树立坚定的服务意识。服务,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心态和姿态。心态,是对内而言。基层团组织要在核心理念上将服务作为组织的工作价值观,在各项工作中寻找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佳契合点。姿态,是对外而言。基层团组织要在行为方式、工作态度上体现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基层团组织由于贴近团员个体的缘故,更要认真的转变角色和心态,才能赢得人心。

拓宽服务渠道,为团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服务是没有渠道限制的。提供组织和思想方面的服务是团组织的传统强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其他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这就要求基层团组织应时而动,扩展服务渠道,凡是团员有需求的地方,就很可能是团组织服务渠道扩展的生长点。在高校,服务团员的学习和科研是一条主要的渠道,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服务他们的学术科研、思想成熟、身心健康、信息需求和课余生活等,都是团组织服务工作的生长点。

综上所述,虽然新时期高校基层团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将团工作开展全面和深入,充分调动高校中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发挥共青团基层团组织的良好作用,真正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文献:

[1]周晓波,张华.共青团工作常识[M].北京:新华书店,2009.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篇4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作者:罗新远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6期

[摘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和谐校园建设的坚强堡垒,是高校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保证作用。

[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建设 基层党组织

[作者简介]罗新远(1963-),男,陕西临潼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与区域经济研究。(陕西 宝鸡 721013)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80-0

2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①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建设和谐校园的坚强堡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1.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的需要。和谐校园以校园为纽带,统筹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体现校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师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诸要素和学校发展诸环节,同时和谐校园建设贯穿于学校发展全过程,具有长期性,在不同阶段还要体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是落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措施。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和谐校园建设活力源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和谐社会建设战略任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基层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要求。

2.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学校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又快又好发展,是高校全面落实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和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各项事业的战斗堡垒,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和谐校园建设活力源泉的集聚地,是校园人心向背的调色板。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成败。

3.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高校是先进文化的组织者、发掘者和传播者,在弘扬先进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高校先进文化的活力来自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党员和广大师生。

4.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高校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把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机制体制、促进校园和谐的总要求落到实处。高校的党组织要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化解各种校园矛盾,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高校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发展各个环节,使高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建设,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也不例外。

1.凝聚人心。我们构建的和谐校园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校园,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师生和社会共建;必须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社会力量聚精会神地进行建设,使师生和全体人民受益。人心即民心,凝聚人心首先要得民心。其次要为民谋利,以民为根、以民为本、以民为天,一心一意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再次是使民得惠,注重公平正义,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2.推动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任务,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又快又好地发展是高校的第一要务,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凝聚人心是前提,协调动力是基础,实现发展是目的。既要重视物质利益对人这个动力源泉的作用,又要发展先进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等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规范行为,凝聚力量,共谋发展。推动发展就要协调发展,协调基层与上级、基层与群众、党组织与行政部门之间关系,统筹社会、学校、基层和师生的发展,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使发展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发展。

3.促进和谐。建设和谐校园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对和谐校园实施领导的重要载体,是党执政的基础,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基层党组织内部和谐是实现校园和谐的关键。促进和谐,高校基层党组织就要以学校发展为价值取向,不断化解校园矛盾,实现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使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抓住师生和谐

这个根本,着力解决师生中热点难点问题,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用是否有利于校园和谐和科学发展来衡量工作的好坏。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建设和谐校园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高校执政地位的巩固。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大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的基层建设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保证作用。

1.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加强高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理顺上下关系是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提。高校党委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中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责任,把和谐校园建设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中,把工作的重心和重点放在基层,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和发挥党员先进性为宗旨和出发点,以解决自己负责范围内影响师生利益和校园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突破口,把建设和谐校园的任务落到实处。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放在和谐校园建设的主战场;注重培养选拔懂教育、善于抓发展的同志进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创新基层干部教育培养模式;努力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内聚力、战斗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实效性,促进和谐校园的全面发展。

2.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②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到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的奋斗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章提出的八项任务,围绕和谐校园建设这个中心,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扩大党执政活力源泉,大力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其内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领导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使党的各项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3.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南,是指导我们建设和谐校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还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上,把握和谐校园建设以学校又快又好发展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统筹发展诸要素,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把握重大关系,推进高校科学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把握住发展机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打牢领导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注释]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篇5

硅党字„2012‟11号中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迎接 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现将《中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迎接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党委民办高校党建考核方案通知 抄送:省委教育工委、苏州市委教育工委、学院董事会 中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2012年5月31日印发

中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迎接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按照《江苏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和《江苏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我院迎接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第二十次次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和《基本标准》的要求,坚持“以考促建、考建结合、重在建设、服务大局”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我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我院党的工作整体水平,力争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的考核。

二、主要内容

依据《考核办法》和《基本标准》的规定,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分为党组织自身建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党建工作保障等4项一级指标14项

二级指标,总分100分。此次党建工作考核另设党建工作创新附加分(特色工作主要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满分为10分。特色分可计入总分。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总分大于等于90分,且特色工作附加分大于等于6分)、良好(总分大于等于80分,且特色工作附加分大于等于4分)、合格(总分大于等于70分)、不合格(总分小于70分)四个等级。

三、步骤和方法

我院迎接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工作从2012年4月上旬开始,至2013年1月底结束。大致分为以下5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上旬—6月上旬)采取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学习《考核办法》和《基本标准》;从我院实际出发,分解、细化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成立迎接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各党总支建立迎接党建考核工作小组;制订《中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迎接党建工作考核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评自查阶段(2012年6月中旬—9月下旬)

全院各级党组织在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和《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对照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逐项进行对照检查;精心整理、汇总相关资料;根据任务分解,完成自查自评报告,对梳理出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多种形式对各

党总支党建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三)重点改进阶段(2012年10月上旬—2012年11月中旬)学院迎接党建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各党总支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根据考核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对全院党建工作认真进行自我考核,形成自我考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近两年来,我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状况、主要成绩和经验体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自我考核等级和得分等。迎接党建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各党总支整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和再次检查,广泛听取意见,边查边改,完善学院党建工作自我考评报告。

(四)接受考核阶段(2012年11月下旬—2012年12月中旬)在自评自查、重点改进的基础上,接受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专家组的考核。专家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座谈访谈、查阅文档资料、现场察看等办法对我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考核。

(五)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12月下旬—2013年1月下旬)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全面落实各项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我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组织机构

(一)学院成立迎接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相关院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负责人组成,院党委书记宫廷威同志任组长,院长、党委党委委员顾定红同志、副院长、纪委书记冯勇两位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王

克林、黄曙、羌海益、史硕新和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克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接待组。各组组长由相关总支书记担任。各工作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从学院机关部门和有关院部抽调工作人员。

五、基本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院各级党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党建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处理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和促进学院中心工作的关系,处理好加强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全面加强学院党建工作的关系,处理好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迎接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工作。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院将把迎接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党建工作来抓,在落实责任、健全体系、完善机制上狠下功夫,着眼于建立院党委统一领导,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各党总支贯彻落实,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个个有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考核工作机制,切实把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建考核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学院各级党组织和迎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周密安

排,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岗、责任到人。各总支书记是抓好本级党组织迎接考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思路,形成工作特色,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不但要注意抓好重点、解决难点,更要注意体现特色、展现亮点,确保我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篇6

1.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指在高等学校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所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前沿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其战斗堡垒的作用,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建设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对于在新时期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实现学校适度超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前行,同时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1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许多学校都通过兴建新校区来增加招生规模。因此,在教工党支部设置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跨校区设置支部的问题,一个支部的成员分散在几个校区,空间跨度大。而在学生党支部设置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根据规定,正式党员不足3人是不能成立党支部的,所以往往大一大二年级只能跨年级、跨专业成立党支部。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上课时间不同等原因,使得党员之间缺乏了解与交流。二是在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的党支部,规模过于庞大,部分党支部的党员人数更是超过了50人,违背了党支部组织形式的要求。

1.2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困难

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必然会影响到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在教工党支部方面,新老校区距离遥远,相互间联系极不方便,开展活动极为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如何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保证党员的先进性?

1.3高校党组织活动质量不高 高校师生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群体,他们对一系列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媒体高速发展,他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多以组织生活为主,而政治学习、主题党日活动是当前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但党组织提供的信息有限,局限于学文件、听报告、读报纸、学习讨论等形式,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更是脱离社会实践和党员思想实际。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质量并不高。

2.推进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开展高校工作的基础和平台,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党的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落实的基本保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建设先进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当前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2.1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建设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是组织开展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要落实好党内外工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而领导班子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其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领导的业务水平,监督好领导的工作,真正落实责任制,同时必须协调好下属,使其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党员是党组织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要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党组织,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先进性,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同时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2.2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研究和活动阵地载体

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研究载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是每个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并发展的理论指导,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有利于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为组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更好地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必须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内,必须经常性开展党员的学习活动,并积极开展走进社会,开展各种的调研和考察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完善党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

2.3建立和创新各种机制和设置,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首先,必须建立党组织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责任,防止出现责权不分的状况,影响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再者,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进行考核,不符合要求者责令其改正或按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建立一个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提高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应从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原则出发,多样灵活地调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创新高校党支部设置的新模式,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

3.培养优秀共产党员

3.1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的含义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所谓优秀共产党员标准,是在对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确立的,衡量中共党员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作为一名优秀党员应具备的条件。

3.2确立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的必要性

优秀共产党员标准问题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衡量共产党员是否优秀的准绳。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同时,我们党员的先进性离不开高校党组织对我们的培养,高校党组织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成长情况。要培养出优秀共产党员,必须确立相关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这样才能为培养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时,优秀的共产党员应符合一定的评定条件,确立优秀党员标准才能对组织内部党员进行全面考核。

3.3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

一、思想政治标准。理念信念坚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支部的学习和党小组的学习,在学习交流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员,这一思想政治标准应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把理论学习同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

二、在学习方面,高校拥有完备地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时间活动。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和本分,是衡量大学生优秀的重要标准。学习标准并不仅仅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一个优秀的党员标准,应是学习态度认真、方法得当、学习成绩好。同时能够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帮助和引导周围同学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三、在工作方面上,在担任学生干部时,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自我牺牲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名利,积极帮助周围的同学。优秀党员要求具备较强的群众观念和责任感,工作勤奋扎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能够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做起。

四、在纪律上,履行好党员义务,认真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积极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党忠诚,遵纪守法。维护稳定,坚持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优秀的标准在于党员要有自律能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起带头作用。

3.5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总纲》的第一句话就是: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第一章第二条中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二条第二款党员义务中③“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党章明文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着人民、代表着国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先进党派,作为其中一名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就要时刻保持我们自身的先进性,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党组织的先进理论从新武装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秉承“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方面。中国作为东方一条巨龙,一方泱泱大国,能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处于世界的前端,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因为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所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先进性,能够对外来先进的思想文化不排斥。而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也不无例外地把这优秀传统秉承下来,1919年“五四”运动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共产党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方法,孜孜不倦地学习,使得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中国人民摆脱了封建社会。走过了八年抗战,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时代,这点点滴滴都是由我们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思想先进性所决定的。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思想上要比群众身份的同学更加先进,因为自身思想懒散,毫无主见,那一名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先进性就如一纸空文,连自身不能做到分内事,如何能够带同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

试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7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 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 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 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 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 经上级党组织批准, 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07年, 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 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由此, 高校基层党组织可理解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 包括学校党委、院 (系) 党总支 (党委) 和党支部等。有的文章中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内涵理解为仅包括院 (系) 党总支 (党委) 和党支部, 不包括校党委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组织活动方式单一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应该有自身的特色, 要通过适应大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广大学生党员组织上入党后, 真正实现思想上的入党;要体现时代的特设, 密切结合变化的时代, 高校的新情况, 打破传统的活动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 向着开放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目的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然而,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并没有跟上实践的变化, 还延续着老的方式, 比较单一。

(二) 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 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高校由于合并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另外, 高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 学生党员的数量的明显增加导致学生党支部规模庞大, 支部生活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学生党员的数量增加还导致学生党员教育的工作量随之增加, 给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前的组织架构设置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有, 工作目标的不明确,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人, 工作目标很难加以量化, 导致党组织的工作目标不明确, 对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更是认识模糊。

(三) 忽视入党后的再教育

在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党员入党前后两个样。入党前各方面表现积极。入党后组织观念淡薄, 纪律松懈, 个人主义严重, 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认为只要入了党, 便可万事大吉, 专业学习不刻苦, 政治思想不求上进, 缺乏团队精神。有的同学入党后, 产生“松口气”的想法, 是非观、原则性不强, 继续前进的动力不强, 在对同学中的违纪现象和不良行为不报告、不劝阻、当和事老, 视而不见。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

三、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一) 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有实效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单一、陈旧、呆板, 活动实效不大的现状, 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需要创新活动方式,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增强吸引力、凝聚力, 实现活动的最佳效果。创新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多样化, 不是方式新了就好, 创新要坚持原则。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创新要紧紧围绕党建的中心任务, 创新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出发, 创新的目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效, 创新不是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的活动方式。

(二) 健全管理机制

实现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目标必要的管理机制是不可少的, 管理的不到位常常是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 或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基层党组织要以创新精神, 在各方面的管理中创新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者廉洁自律, 杜绝为了入党, 为了当干部给管理者送礼的现象, 可以建立惩罚机制, 如果查出有这种行为发生, 哪怕只是一盒香烟也要给予处分。

(三) 注重新党员的再教育

抓好学生新党员的再教育, 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 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可有所侧重, 对学生新党员侧重于明确党员义务, 如何在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对毕业班党员, 则结合毕业教育, 鼓励他们继续考研深造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要求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追求的关系, 服从组织安排, 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等。

结语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与时俱进性, 要不断深化和创新。由于笔者学识、视野、能力所限, 难免有的问题论证不全面, 甚至有偏颇。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加强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本政治保证。从当前情况看, 虽然高校在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支部工作制度和规范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 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在培养学生党员、内部发展目标、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溢泽.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孟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和评价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施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赵旭.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创新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王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D].新疆大学, 2009.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同时,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人才孵化的重要阵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则纲要(2010—2020)》,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作用”。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与公办高校党组织相比具有高等学校党组织的共性特征,但也具有其特殊性。近年来,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职责不断加重。但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不断优化和改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有助于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实现民办高校社会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涵义

(一)民办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按照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举办者主体情况等维度划分,我们可以得知,民办高校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出资举办的高等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来源非国家财政性投入经费,主要是由举办者投资或者社会捐助的办学投入经费,并且是由国家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资格颁发权利的民办非企业组织。

(二)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五章中,对党的基层组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社会基层单位划分而设置,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街道社区及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组织。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主要是指民办高校党组织下设的党支部。

二、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开展一切党建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可有可无的。由此得知,只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做的好,党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执政地位才得以更好巩固,才能为党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当前,很多人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颇的认识和理解,仍然认为对民办教育存在误解。其实,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一样,都必须坚持和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都必须为社会建设培育合格人才和建设者。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只要是高校,都应该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

(三)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民办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来看,除了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内在问题。一是教职工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和教学态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民办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监狱引导广大党员发挥模范歹徒有作用,发挥在党员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职责,更好的服务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做。

(四)合格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接班人和继承人,合格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责,而合格的人才除了擁有文化知识储备以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从而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全面的、综合的。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因此,民办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

三、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举办者对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认识不全面。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民办高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等。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党组织对民办高校的建设发展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民办高校的决策权一般由举办者或者董事会掌控,大部分学校的举办者、董事会及领导层对党建工作都是不重视的,使党组织一直处于劣势,被边缘化,甚至有的高校党组织仅仅只有党员教育的职责在发挥作用,这就更使得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得不到规范,就更谈不上作用发挥。

(二)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不完善。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每所民办高校都建立了党的工作体系,但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是党内工作制度不完善。如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中心组学习等党内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处于空白,使得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党员教育制度部完善。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仅限于党课培训,之后就没有专门或者系统的培训,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深入。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基层负责人和责任人,是党务工作落实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民办高校几乎没有举办过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活动,对外交流也是寥寥无几,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更是身兼数职,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基层党务干部的流动性比较大,人员离职比较普遍,党组织经常换帅,使得基层党组织工作不能做到有序衔接。

nlc202309030357

(四)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落实责任不到位。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政策依据是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这个文件以党内政策法规的形式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依据。但是文件的原则性、指导性意见多,而操作性略显不足,且强制力度欠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具体执行中,往往没有遵照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民办高校进行检查评估中,对党建工作也是一点带过,没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落实督导。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法规依据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需要进一步落实。

四、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嚴格落实民办高校党组织职责。在民办高校现有运行体制框架下,必须确保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权、决策参与权和行动监督权,使得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一是要完善政治领导制度。民办高校党组织要掌握思想宣传教育的主导权,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群团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要完善党组织的话语权。民办高校党组织要通过党政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方式,与学校董事会、校务会建立互动机制。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充分明确党组织职责,确保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监督民办高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

(二)健全完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一要健全党内各项工作制度。健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要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发展工作上下工夫,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发展前、发展中、发展后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三要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民办高校要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划定独立活动经费,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顺利开展。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对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进行监督,使活动经费发挥最大会效益。

(三)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对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是非常有利的。一要加强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培训,使基层党务工作队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政策,选派基层党务工作者参加不同类别层次的外出培训交流活动。二要营造基层党务工作者成长的有利环境。民办高校要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要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鼓励和保障。

(四)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督促落实,使基层党建工作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一要完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法规依据。党的组织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法规依据的制定,最好能出台专门的民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使基层党建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二要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评估检查工作力度。结合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比照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在民办高校的年度审核检查中,将基层党建工作作用重点内容进行检查。三要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指导体系,定期公布民办高校党建评估结果,对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适当的激励和惩罚,力求基层党建工作为民办高校建设发展服务,使民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 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

作者简介

刘帅(1986—),男,助教,河南禹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科研基金2015年校级课题(项目编号:SDXM2015061)

上一篇:xx年公司保安工作计划下一篇: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理念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