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共8篇)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紫金农商银行由原来市区、江宁、浦口、六合四家联社组合而成,并于2011年3月28日正式开业。成立5年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在践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目前,全行注册资本23.76亿元,员工2137人,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达到1055亿元、839亿元、570亿元。现将我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南京地方法人银行,我行扎根南京、融入地方,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网络。
二是打造特色支农银行。
三是侧重支农支小服务。
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南京人自己的银行,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商业银行。
一是支持民生福祉改善。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三、提高思想认识,倾力精准扶贫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紫金农商银行承担着帮助辖内贫困群体脱贫的责任,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方便”方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增加金融供给。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庆阳辖内7县1区, 是六盘山连片特贫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贫困人口共计54.86万, 贫困面达20.94%, 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集中金融资源实施精准扶贫, 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 组织领导得力
全市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所在地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并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 开展了金融扶贫示范县、金融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专题调研和专项推动。通过召开金融联席会、信贷工作座谈会, 制定下发了《2015年庆阳市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庆阳加快扶贫开发的意见》等文件, 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二) 积极推动落实
庆阳市辖内华池、合水两县积极创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 率先在全市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 涉农金融机构与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主办行合作协议, 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并累计发放贷款6 240万元。
(三) 加大信贷支持
一是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大量再贷款资金。截至2015年8月末, 人民银行占用支农再贷款限额9.9亿元, 累放支农再贷款9.4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扶贫, 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0.9亿元、双联惠农贷款8.93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2.39亿元、农耕文明贷款1.12亿元, 助学贷款9万元, 为贫困群体提供了信贷支持。
(四) 缓解贷款难题
在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 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降、贴、让”措施, 即“及时落实人总行关于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门给予支农贷款适当贴息, 法人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支农贷款利率”, 通过三方努力, 切实降低了支农贷款利率, 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贵问题。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目前, 庆阳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以强大的实力和悠久的历史, 在金融业以几乎垄断的市场份额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相对集中, 市县分支机构授信额度普遍较低, 因此, 部分国有商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不高,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不配合, 存在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的现象, 导致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缓慢, 工作任务难以完成。
(二) 个别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县政府扶贫部门与辖内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协调较少, 信息共享不全面, 双方存在“雾里看花”现象。即地方政府的一些扶贫措施未及时告知金融机构, 同时, 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工作措施未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导致个别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时滞, 工作开展情况不甚理想。
(三) 部分金融机构扶贫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的方式多为信贷支持, 主要表现为向贫困群体发放贷款, 利率水平普遍上浮偏高, 并未降至合理区间, 加之担保基金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贴息不到位, 形成银行欠息挂账, 金融机构发放扶贫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导致贫困群体获得实质性的帮助较少, 未达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要求。
(四) 金融服务有待创新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垂直管理体系限制, 市、县分支机构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 全市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合水县金城村镇银行推出信贷产品“金灿灿”, 惠及果农722户, 发放贷款5 821万元;合水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信贷产品“金果宝”, 惠及果农2 406户, 发放贷款11 090万元。尽管地方法人机构大力开发产品、不断创新服务, 但对贫困群体而言, 这些金融服务仍然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
三、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 建议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深刻领会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定决心和信心, 从讲政治和践行社会责任的高度, 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精准发力, 把金融精准扶贫放在心上, 落在实处。同时, 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抽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推进措施和意见, 全力促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二) 建议地方政府建立银政协调机制
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 如通过召开银政座谈会等形式, 将政府扶贫部门项目告知金融机构, 为扶贫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同时, 使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信息交流, 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此外, 地方政府应对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通过银政之间的有效互动, 推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化。
(三) 建议人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化
人民银行应结合双联行动, 将扶贫村创建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同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建立以人、财、物投入为辅, 以信贷支持和提供金融便捷服务为主的“一对三” (即“行对村”“行对企”“行对户”) 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 严格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同时, 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产品或开发新的信贷产品, 加大对示范村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并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 贷款利率予以优惠, 使贷款期限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和农户需求匹配。
(四) 建议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扩大带动效应
建议金融机构做好涉农项目, 提高贴息贷款占比, 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县域不得高于5.85%、非县域不得高于6.85%的要求。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 发挥辐射带动脱贫致富的作用。同时, 紧密围绕庆阳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等重点项目, 加大信贷投入。
摘要: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调研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5月, 甘肃省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处于发展期的庆阳市, 如何借助金融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庆阳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的基础上, 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认识不足、扶贫方式单一等是影响金融扶贫效果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人民银行3方面着手, 建立协调机制、创意服务手段。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许锡龙.金融支持扶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 2013 (09) :9-12.
“三融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将业务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中。古蔺农商银行围绕“四个百分之百”(即:资金组织百分之百来源于当地、信贷支持百分之百投放于当地、税收公益百分之百反哺于当地、普惠金融百分之百让利于当地)开展工作,将业务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将业务工作融入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未来几年,通过“四专”营销和覆盖至村级单位的服务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是将业务工作融入扶贫攻坚的重心工作中。2016年3月专门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董事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明确总行各部门积极与县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金融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各支行成立扶贫攻坚实施小组,深入推动金融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三强化”融入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强化产品创新。不断优化评级授信和投放流程,以“最简单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努力确保方便、快捷、精准投放,由“普惠金融”向“特惠金融”转变。
二是强化风险控制。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县政府按1∶10比例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与农商银行按7∶3比例承担损失,补偿风险。村风控小组监督贫困户贷款资金使用,协同控险。全县已组建贫困村风控小组117个,初期到位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该行在2016年信贷投放计划中单列扶贫小额信贷1亿元,并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投放、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投放、基础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精准扶贫监测考核制度,按月通报、年度考核。截至目前,已为12196户贫困户授信36479万元,向117个贫困村、185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类贷款5433万元。
“三结合”促进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与改善支付渠道相结合。积极加强渠道建设,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2台存取款机具的配置,存取款机具总量超过100台。每一个行政村(社区)至少设置助农取款点1个,安装电话支付终端EPOS机1台。积极推广“农惠通”金融机具使用、调整EPOS机布放,延伸服务半径,畅通支付渠道,努力为贫困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二是与普及金融知识相结合。深入开展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活动,以各村组干部为纽带,引导农户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脱贫的积极性。今年全辖共开展各类集中宣传26余次,召开扶贫政策宣讲会75场次。
三是与优化信用环境相结合。印发《关于开展“三进三送引客增流”营销工程实施方案》,在村社(社区)开展“进村社入农户、进市场入商铺、进机关入企业,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送金融服务”。同时,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与评定,共创建评定信用村1个、信用户1.2万户,并实施信用激励约束,让信用村贫困户享受到激励政策。
“三主动”推动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不等不靠,主动为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各分支机构根据总行的要求,早安排、早动手,积极开展走村入户活动,开展贫困户建档评级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9326户,授信额度19852万元。辖内各支行结合实际,指导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支持贫困户发展茶叶、中药材、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对接帮助贫困户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
二是主动作为,积极投放小额扶贫贷款和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制定了《稳增增量盘活存量工程实施方案》,将信贷营销、存量盘活与金融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各分支机构主动作为,为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和住房建设贷款,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和改善住房条件。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605户,贷款金额5356万元,用于贫困户生产经营和改善住房条件,促进贫困户的增产增收。
三是主动协调,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小微企业发展。积极与县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协调,为丹桂镇普安村仙台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融资70万元,为太平镇走马村土草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资100万元收购原材料甘蔗,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到位”做实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驻村帮扶到位。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刘伟担任石屏镇茅坝村“第一书记”,帮助村民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带领贫困村专合社骨干深入叙永镇学习苦竹种植经验,带领茅坝村民种植苦竹200余亩;协调争取各类扶贫项目3个、资金250万元。总行专门制定印发了《茅坝村脱贫攻坚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对茅坝村脱贫攻坚信贷支持方面进行倾斜。同时在茅坝村新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1个,新增信贷投放220万元。
二是结对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县委要求驻村帮扶德耀镇集美村的号召,印发了《德耀镇集美村脱贫攻坚方案》,总行中干副职以上人员与集美村贫困户帮扶“结对”,点对点对接、手拉手帮扶,共集中走访慰问2次,为集美村贫困户送去米、面、油,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及御寒衣物等价值20余万元的礼品。为贫困户送去结对帮扶慰问金30.3万元;帮助贫困户规划种养殖项目100余个。
三是党建帮扶到位。推动了城郊支行党支部与联合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共同开展知识培训、联合评级、诚信建设和党员互助系列活动,帮助联合村打造古蔺手工面基地提供信贷支持。目前该行采用农户、党员联保等方式,为联合村提供信贷支持260万元,建立了两条手工面生产线,为古蔺第一“面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料
商业银行“平安金融”创建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省、市“平安金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公司根据《关于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平安金融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行业的特点,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平安金融”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公司概况.........二、“平安金融”创建主要做法 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强力推动创建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在创建过程中,公司认真履行“一把手”责任制和“部门负责人”责任制,公司董事长、总裁亲自抓,做到领导干部带头,以实际行动,树好标杆,做好表率。公司专门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金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平安金融”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推进“平安金融”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平安金融”创建日常管理工作,并在人员、经费、办公设备等方面优先保障。各基层营业部负责人负责本营业部的创建工作,制订符合各单位自身特点的创建规划和措施,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为“平安金融”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编制创建方案。公司组织专门人员在对“平安金融”创建工作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公司创建“平安金融”实
施方案》。明确了公司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平安南京”建设的总体布置,积极稳妥地推进“平安金融”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切实提高公司维护稳定工作的整体水平。指出公司创建“平安金融”工作重点是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加强内控管理、抓好安全生产、防止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事件发生、扎实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等六个方面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3、严格考核检查。将“平安金融”创建工作摆上公司重要议事日程,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推动平安创建各项工作。将“平安金融”创建目标分解细化,结合经济责任制一道进行重点考核,考核达标采取百分制,验收得90分以上的为达标。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职工奖金考核
挂钩,奖优罚劣。将创建实绩作为工作计划、总结、评比的重要依据,列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创建工作情况,改进不足,不断创新。创建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创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层层落实,件件解决,使得创建活动不断取得新的经验、新的成绩。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1、加强安全保卫制度。公司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依靠群众、综合治理”的方针,防治结合,采取集中学习上课、看录相、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加强保安人员的上岗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制定《门卫制度》、《消防制度》、《保安值勤制度》等多项安全保卫制度。组织防火、防盗、协助公安机关办案等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和综合治理,查隐患,抓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等活动中未发生一起安全
事故。
2、加强内控稽核制度。公司制定出台了风险事项报告、风险事项处理、合规手册、防火墙、反洗钱、内部稽核、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多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稽核审查工作。月……。对公司经营合规性进行了常规检查,对公司的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各项业务运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公司内部管理、各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表示满意。月公司成功举办了合规知识大赛,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合规理念,整个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和监管机构的一致好评。公司对…。进行了现场常规审计,对位工作岗位发生变动的营业部负责人的任期履职情况全部实施了离任审计,审计结果情况良好,未发现重大违纪违规事件。
3、加强应急演练制度。公司制定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访工作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预案制定后,公司专门印发组织各分支
机构和机关部门开展学习,各针对供电系统、网络系统、交易系统、火灾、抢劫等紧急情况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公司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各进行应急演练工作,9月,在举行的全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演练活动中,公司的应急演练工作得到了现场检查组专家及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预防为主,注重教育,致力实现标本兼治
1、做好合规经营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和公司各项规定要求,发布《》、《》、《》、《》等制度,教育全体员工坚决不碰等高压线。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全公司范围通过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途径,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反洗钱、防诈骗等教育工作,积极配合有关
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2、做好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公司每月都要在部门工作会议上对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及时转发公安部和上级行下发的各类案件通报、风险提示。指导各分支机构制订学习计划,使安全教育融入到岗位规范中。公司所有都坚持每日晨会制度和每周星期三学习制度,每次晨会都能总结前一天内控防范制度的执行情况,指出改进的重点;每次学习都会选择一些如员工守则、安全保卫管理办法、主要业务规章等制度进行重点学习,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3、做好重点对象教育转化。切实关注员工的思想行为,对重点人和事由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进行跟踪教育、引导、疏导,防止不良思想与行为酿成严重的后果。同时还经常围绕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重大政策调整、重要敏感时期、重大节庆活动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抓好排查调处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了预警在先,苗头隐患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问题早处理。绝不把能在公司范围内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实现了零信访、零上访、零案件。加大投入,发挥实效,全力提供基础保障
1、注重提高技术防范水平。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达标验收标准要求,对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投入余万,新增加普通探头和红外摄像头共套,在财务、计算机机房、交易大厅、档案室等重要部位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并派专人值守。
2、注重加大物防投入力度。初,公司组织对所辖营业场所进行了安全检查,针对在检查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积极提出整改措施。目前公司所辖营业场所二楼以下重要部位全部加装了防护栏和防盗窗,并及时投放和更新了
一批消防设备。累计投入余万元,安装防护栏和防盗窗约平方米,投放和更新消防设备和器材台次,在公安系统达标检查中全部合格。
3、注重提升人防综合能力。一是不断充实安保力量。公司一直高度重视营业场所的安保问题,近年来,公司对安保队伍进行了充实,目前公司拥有专兼职安保人员余人,主要对公司营业场所和办公场所进行巡逻和检查。二是加强安保人员的培训。公司定期组织对安保人员就保安制度、保安行为准则、消防知识、治安管理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教育,特别是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三是强化安保人员责任制。公司营业部与安保人员均签订严格的安保工作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范围,采取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管理。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切实加强环境建设
1、统一思想认识,抓好深入发动。创建“平安金融”工作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关键在领导,关键在统一思想认识。公司专门召开创建“平安金融”动员大会,教育引导公司职工充分认识创建“平安金融”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全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创建“平安南京”、“平安金融”等文件精神,学习公司创建“平安金融”实施方案,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创建“平安金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坚持重心下移,扎根基层创建。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创建“平安金融”活动的侧重点,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把创建的组织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奖惩等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采取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建立起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督促、激励机制,推进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作用,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确保做到“平安金融”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公司“平安金融”创建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公布公司推进创建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等文件,实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对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市级以上创建先进集体及个人,公司予以重奖鼓励。通过简报、宣传栏、网站等平台在公司全体员工中对创建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宣传,号召全体员工向先进典型学习。三是通过公司网站、简报、宣传栏等平台,以动员大会、主题活动、业务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平安金融”创建宣传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平安金融”创建主要成效
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认真贯彻公司……。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平安金融”创建工作,在企业发展、法人治理、安全保卫、“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当前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金融扶贫风险增加。
特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加之人口增长、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毁林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有的地方已无地可耕,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
这些地区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灾年返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
(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扶贫成本增加。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长期投入有限,欠账太多,特困地区水利灌溉程度低,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住房条件差。
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380万人无电可用,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金融扶贫难度增加。
特困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构成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等其他产业比重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发展水平低,收成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下跌,贫困村农业就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生活上重返贫困或维持低收入水平,难以实现资本积累。
贫困村生产耕作技术低,支撑产业不强、市场接触少、农业产品量小且市场化程度极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导致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四)生态环境差,贫困地区信用评级困难增加。
592个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
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
贫困村中有一点技能的青壮年人口往往都外出务工谋出路,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这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更为严重。
(五)认识不一,金融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不足。
地方政府对金融扶贫的认识不统一,存在畏难情绪。
扶贫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协调难度大。
扶贫资金多为财政性资金,条块管理,专款专用。
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占比较小,扶贫资金有限,难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六)手段乏术,金融生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足。
由于信息不对称,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非上市企业股权等“五权二指标”要素无法有效交易和流转,资产评估难、流转难、变现难,要素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实现,加剧了银行与农户、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了金融资源的及时介入。
信用等级较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信用体系建设较缓慢,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偏低,合格的贷款主体较少。
(七)配套不够,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动力不足。
针对贫困地区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货币信贷倾斜政策配套不够,金融机构将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动力不足。
专项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配套不够,目前还没有针对贫困地区专门的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费用补贴等政策。
现有扶贫专项资金专项投入与贫困地区需求配套不够,由于扶贫对象多,有些地方为了兼顾公平,难免存在“撒胡椒面”式的安排资金项目的问题。
(八)认识误区,贫困户的内生需求不足。
贫困地区农户产业发展选择较难,增收渠道单一。
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户贷款的需求分别为大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建房、婚丧嫁娶、大病住院、子女上学等,日常对贷款的需求并不迫切。
有些贫困户仍然抱着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的老观念不放,有些贫困户甚至有“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可以借钱不还”的错误想法。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管理,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
改进和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方式,发挥再贷款杠杆作用,调动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支行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
建立“政银企”合作平台,与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签署扶贫开发合作协议,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及未来经济发展导向,重点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系统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二是把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抓手,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增量扩面,着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继续引导金融机构灵活创新信贷管理机制,拓展抵质押范围,大力推进符合贫困地区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三是调动多方资本与银行信贷资金协同扶贫。
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是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健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担保体系。
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基金来源可以参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计提办法,按照当年实际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定比例计提。
(二)精准施策,建立农村扶贫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分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服务渠道和能力建设,适量增加贫困地区营业网点,发挥物理网点+电子银行+代理渠道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让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足不出村”的基础金融服务。
二是运用“金融+”,将金融机构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贷模式,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当地产业、农户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构建“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的金融服务新格局。
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借助政府网格化信息平台,搭建基层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桥梁。
结合“扶贫贷”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提升扶贫功效,填补服务空白。
(三)精准发力,高标准选定金融支持项目。
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活条件。
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公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积极支持特困地区的水利、公路、棚户区改造和整体城镇化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小企业,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畜禽、茶叶、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生产加工向龙头企业集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
(四)精准滴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是创新农村生产要素担保方式。
农村“五权二指标”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民有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试点,创新“三权”抵质押金融产品。
鼓励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农村集体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机器设备、产成品等农村资产都纳入担保品范围充分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扩大农业企业抵质品范围。
二是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结合扶贫搬迁项目“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点,按照“政府主体、实体承贷、独立审贷、择优选贷”的模式,确保易地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以土地为抓手,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金融扶贫贷款的还款资金来源,将拆旧区具备复垦条件的集镇、村庄、农村居民点和零星分散的宅基地,纳入拆旧区规划,与区位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城镇建新区组成挂钩周转项目区,并允许土地培养挂钩指标在省内实现价值互换、有序流转。
三是加强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形成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探索助农贷、助保贷、助贫贷等信贷产品,分散和缓释三农信贷风险,有效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精准搭桥,实施智力式扶贫。
一是提供信息支持。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客户优势、信息优势,为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搭建“融资+融智”的创富平台,帮助当地引进一批“两型”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
聘请农、林、特、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以使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目标,培训新型农民,达到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工程,提高贫困农民外出就业和稳定增收能力。
三是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
加大贫困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捐赠科普、农业、创业、管理等文化书籍和光碟,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增长金融知识,使农民学会金融致富。
(六)精准扶持,推进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信用环境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加快建立贫困地区市场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健全针对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贫困地区示范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三是培育贫困户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
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考核目标,把日常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当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进行表扬、表彰。单列扶贫信贷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参考。
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范文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改进和提升扶贫金融服务,增强扶贫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和工作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扎实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便捷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1.开发式扶贫原则。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不断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扩大其对扶贫对象增收和脱贫致富的引领带动作用。
2.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扶贫开发倾斜。
3.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我市实际,根据各乡镇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创新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力争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策”。
(一)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1.推行小额扶贫贷款。市政府以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基础,通过市财政配套投入等方式,设立XX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市财政局、市农办(扶贫办)负责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市政府指定XX市XX有限公司作为运作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的专门工作机构,按照“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原则,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的小额扶贫贷款,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2.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我市3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机构对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林牧渔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原有贷款额度的基础上,按每带动一户可申请增加5万元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并给予财政贴息,有效发挥龙头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开展“银村共建”活动,实施精准扶贫整村推进。以我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银村共建”活动为基础,组织辖区内金融机构对36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文化素质、劳动力、耕地资源、技术优势、扶持项目及贷款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建立贫困村、贫困农户的信用档案。各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银村共建”活动为载体,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措施,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新路径,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强化金融服务,突出对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和带动,精准落实小额扶贫贷款等扶贫信贷产品,通过银村共建活动创建“扶贫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市36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4.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精准扶贫信贷投入。充分利用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的契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流转、处置等抵押贷款的配套措施,发挥XX公司的担保增信作用,力争试点期间累计实现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5000万元,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成为我市金融机构广泛接受的贷款抵押担保物,贫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担保能够更加便利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同时,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为贫困户提供更广泛可融资担保范围。
5.提供贫困户建房贷款,支持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市政府依托XX公司成立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承接易地搬迁扶贫任务,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提供长期贴息贷款服务。市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加强合作,加强信贷管理,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做好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接。加大对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和危房改造扶持力度,为国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提供长期贴息贷款,省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搬迁可在原址新建,结合造福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统筹推进,优先做好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6.对贫困户子女发放助学贷款,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在近年已开展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力度。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最高为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最高为1XX元,市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给予贴息。延长助学贷款还本宽限期至2年,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就学资金困难。
7.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除推行小额扶贫贷款外,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大力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仓单、应收账款质押和电商创业等信贷业务,通过细分贫困群体资金需求特点,量身打造扶贫专属信贷产品,精准对接扶贫人口创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需求。创新推出“担保金.扶贫贷”、“万通宝.扶贫贷”、“普惠卡.扶贫贷”以及“支农贷”、“农村重点产业小额担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贷”、“助商通”、“简易贷”“新农村建设贷款”等信贷产品。探索“公司+基地+贫困户+征信”、“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征信”、“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征信”、“企业+家庭农场+征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征信”等抵押担保方式,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金融可获得性。
8.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互补优势。在原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引导辖内更多的非涉农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通过创新信贷管理体制、探索和改进服务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落到实处。
9.切实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承贷机构在利率上要给予适当优惠,同时市农业局(农办)、林业局、人社局、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贴息资金的杠杆作用,落实好相关贴息和补助政策,切实降低扶贫贷款成本。
(二)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1.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贫困区域金融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和自助机具的布局,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网络的辐射范围,扩大贫困区域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助农取款服务点,切实满足贫困地区农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余额查询等基本服务需求。支持贫困区域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促进服务点资源高效利用。推广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动“助农取款+”在贫困地区的应用,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
2.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推进精准建档和信用建设有效融合,逐步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率,形成以信用促扶贫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提高贫困地区低收入农户的申贷获得率,对贫困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化,体现守信价值。
3.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强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制售使用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保障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投诉的处理渠道,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公平、公开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环境。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教育“金惠工程”,组织金融机构利用“农村金融服务站”、“流动金融服务车”等宣传平台和服务载体,深入贫困乡村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现场宣传,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4.创新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一)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人行、农办、财政局、农业局、银监办和各金融机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加强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整体推进我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市人行要加强与市发展改革、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规划信息。指导金融机构认真梳理精准扶贫项目金融服务需求清单,准确掌握项目安排、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时间进度等信息,为精准支持脱贫攻坚奠定基础。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
(三)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倾斜配置。市人行要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规模,优先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增加贷款投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对贫困户贷款比例不低于使用支农再贷款总规模的30%。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降低贷款利率水平, 切实降低贫困地区涉农贷款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等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撬动效应。
(四)加强监测考核,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市政府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评,市人行要及时了解该项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创新开展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专项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并将考核和评估结果作为差异化监管的重要依据,促进金融政策在贫困区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五)加强总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服务政策宣传,增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政策的了解,增强其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梳理、总结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营造有利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范文2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驻市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二)健全管理制度。市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本着利民、便民、惠民的原则,制定金融扶贫工作实施办法;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问题建议
一、基层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难点
(一) 投诉难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实行银证保分业监管模式, 随着金融消费者保护日益提上日程, 相关监管部门已开展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 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处投诉。农村地区金融监管机构相对薄弱, 除人民银行外, 银、证、保三个主管部门均无下设机构, 造成处理消费者投诉和解决纠纷的机制相对缺失, 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投诉受理主体, 难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 农村地区非法集资问题多因监管主体不明、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监管职能交叉等因素使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二是不知向谁投诉。目前受理投诉机构包括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行、银监、工商等, 基于宣传以及金融消费者认知等因素造成的现实问题是消费者在金融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难以判断应向谁投诉, 投诉处理过程中因职能不清难以确定投诉主体, 如常见的变相吸收存款问题、贷款搭售、收费问题等。同时, 因各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料未能实现共享, 导致重复工作, 造成行政成本增加、行政效率降低。三是不知如何投诉。随着我国金融业发展, 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速度相比, 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显得滞后, 特别是农村消费者, 往往只能通过“犯错误”被动地获得金融知识, 导致缺乏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从澄江支行受理的一起贷款偿还纠纷看, 因金融消费者未保存当时的还款凭证, 同时又无其他证据证明, 导致无法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不敢投诉。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对于客户处于绝对强势地位, 客户投诉后害怕遭到变相报复, 不敢投诉。如江川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办理贴息贷款担保时要求贷款主体及担保主体必须开立储蓄账户, 客户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储蓄存款。涉及200多笔业务的消费者中只有金融系统中的一名职工敢于投诉, 其他人怕投诉后办理不了贷款。
(二) 约束难
一是对于格式条款的约束难。金融经营者对于所提供的金融商品或服务掌握着关键资源和重要信息, 并且处于金融领域的专业地位, 其与金融消费者之间存在地位的不平等以及信息的极不对称, 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消费过程中往往因“霸王条款”而遭到利益受损。维权中心受理过的一起信用卡逾期投诉。反映的情况是未及时收到商业银行账单, 出现逾期利息和滞纳金。商业银行信用卡章程对商业银行做比较有利的规定, 消费者在办理信用卡时签字认可, 协商处理中商业银行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基层人民银行在处理此类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 因人民银行不同于法院, 可以参照民法的显失公平原则以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显失公平的格式条款给予合理的裁定。二是目前法律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法律条文过于原则, 约束难。例如对于存款人保护问题, 尽管《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都将“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利益”和“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并列写入, 但也只是原则规定了对存款人的保护, 缺乏相关配套制度。三是目前法律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缺乏刚性, 约束难。维权中心受理过一起因对理财产品销售风险提示不足而导致的投诉。因客户经理为了个人业绩, 竭力介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甚至口头承诺该产品最低收益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 而没有提醒消费者要注意的风险, 导致投资者收益预期落空或损失。针对此类问题, 因无相关证据加以佐证, 基层央行在处理此类投诉时显得无力。调查发现, 目前对于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金融机构, 基层人民银行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发个通告、给个评价, 而稍具惩戒措施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往往因为时滞以及工作安排等原因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性、针对性强的惩戒手段, 处理投诉的效果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 工作开展难
一是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均成立了各级工作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大多为人民银行行长、副行长以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 阵容强大, 但精力有限, 且主要执行机构为办公室。开展调研、收集材料, 以及与诸多单位、消费者进行沟通协调, 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 开展宣传活动等, 都需要有足够的人员才能应对。目前, 地州中心支行以及县支行工作人员大多为兼岗, 开展工作时精力和时间均显不足。二是金融消费者保护是个全新的综合性课题, 涉及到经济金融、法律等诸多专业知识, 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产品、内部规程较为熟悉, 这对开展消费者保护的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和工作视野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实情况中很难达到工作要求, 投入精力有限, 致使保护工作推进乏力。
二、建议
第一, 针对投诉难的问题:一是应尽快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立法, 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行政主管机关及其职责, 解决“无处投诉”的问题。目前金融业务交叉与创新以及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界限日益模糊, 自上而下尽快完善立法体系, 明确人民银行作为金融消费者保护行政主管机关的职责, 将分散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三会”中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 由已成立的人民银行金融消费保护局专门负责行使金融消费者保护和纠纷处理职责显得尤为必要。二是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平台, 赋予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纠纷投诉受理、调查取证、调解、裁定的权限, 解决“向谁投诉”的问题。三是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宣传解决“如何投诉”问题。借鉴美国等国家经验, 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参照英国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 (FCSG) 的做法, 明确由人民银行针对金融知识最为缺乏的群体和承担主要社会责任的群体, 利用其超脱的专业地位和值得信任的形象, 通过网络、电视节目、刊物、培训和实践等途径向国民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信息。同时开通“金融消费权益维护”微博, 并定期发布金融消费风险提示和消费者投诉情况, 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四是针对金融消费者投诉后可能受到的利益损害等情况, 人民银行应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保护机制, 通过后续跟踪、业务跟进, 确保金融消费者投诉后能够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待遇。
第二, 赋予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监督检查和审查金融机构格式合同条款的权限,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事前保护机制, 设定经营者对消费者负有法定的强制性义务, 杜绝“霸王条款”现象, 才能使消费者实质上能够获得与经营者对等的地位, 从根源上解决纠纷问题。制定专门法律着重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全面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义务, 并对违反义务的行为给予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惩戒措施, 才能保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屠光绍在讲话中对工商联和银行的合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工商联与银行共建合作社的方式是搭建新平台,是优化整合各方资源,缓解小微企业融資难的有益实践,希望工商联和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破解难题,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王志雄在讲话中说,为进一步拓展合作社汇聚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经过充分沟通和积极筹备,市工商联今天正式启动了和12家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旨在吸引更多有服务小微企业意愿的银行进入合作社,让小微企业得到更丰富便利的金融服务。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市工商联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泰隆银行上海分行、花旗银行上海市分行等12家与市工商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2家银行中既有国有五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也有外资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市工商联在选择以上签约银行时充分考虑到了各类银行的代表性和服务特点,这些特色和特点通过合作协议有所体现。此次市工商联与12家银行签约也体现了本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
去年8月,市工商联召开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工作推进会”,各区县工商联基层商会合作社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合作社是市工商联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共同搭建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入合作社的小微企业可通过此平台拿到银行的信用贷款并享受其他金融服务。一年来,全市17个区县已成立合作社110家,占全市227个街镇商会的半壁江山。全市合作社贷款总额已逾50亿元,贷款企业户数达725家。
会上,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和松江区工商联作了交流发言。为便于今后开展工作,市工商联和12家银行还相互交换了工作联系手册。签约银行在会场设置的产品推介宣传台,也吸引了区县工商联和小微企业代表的兴趣并进行了现场交流和咨询。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调研汇报09-21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10-20
银行网络金融部工作总结范文10-05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07-17
银行支行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自查报告10-11
金融与银行09-21
国际银行与金融10-07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10-08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10-20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