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共10篇)

“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 篇1

大泊中心校 马琴

我校是昆虫科技特色学校,学生研究昆虫的气氛十分浓厚,我班进行了在科技实践中建设文明班风的尝试,开展了“知小蜜蜂,学做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小蜜蜂这一科技实践活动,创建小蜜蜂班级文化特色,营造高尚道德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成员的团体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并以物质和精神形态表现出来的整体性氛围。由班级文化所形成的特定氛围,尽管没有明确的指令,但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良好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指向经由学生的感觉,通过他们的活动,使其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的陶冶中,他们自身的价值观逐步与周边良好的氛围趋同,从而深层次接受教育。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要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我班选择了一研究小蜜蜂为切入点。小蜜蜂是小朋友人见人爱的正面形象,它的勤劳合作、无私、有秩序等优良品质,值得小朋友去学习。这样,以直观、生动的小蜜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小朋友喜闻乐见,便于活动的开展。大泊地区有养蜂人的养蜂基地,也给这项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条件。

一、明确分工,做好活动准备活动。

教师指导小朋友共同讨论根据小蜜蜂的生物特性和人文特性,确定了五个科技研究小课题:A研究蜜蜂外形;B研究蜂群生活习性;C研究蜂巢特点;D研究蜂蜜作用;E研究蜜蜂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组成五个研究小组。教师做好协调作用,把全班小朋友分到各个组中去,确定小课题组的负责人、活动召集人、活动记录员、活动资料收集员等,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顺利地开展好活动。

1、举行仪式,促使活动有良好开端。

举行一个小小的小课题开题仪式,各小课题组宣布自己制定好的小课题研究目的要求、活动计划、活动策略等,在开题仪式上互相交流、借鉴。教师做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指导。(教师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在仪式结束后,由各小课题组负责人召集本组成员共同研究,进一步地修改研究计划及策略,教师审阅后,形成定稿,作为今后开展活动的指南。(这一指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加以变化,以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2、加强培训,确保研究活动有序开展

对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分类培训。学生年龄小,很多字还不会写,因此记录员如何记录活动过程就成了大难题。经过实践,可以通过培训,教给他们一定的技能技巧。以开题仪式为例,进行一次培训:集中各组记录员,要求开动脑筋,把开题仪式的举行时间、参加人员、活动过程等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且要让他人能看明白。教师随机发现智慧的火花,进行点拨,然后把大家的想法通过比较分析,一致认为可以用图画、拼音配合文字来准确地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各记录员可以互相借鉴,争取被评为优秀记录本和最佳记录员。

通过培训,资料收集工作十分重视。因为大家认识到资料反映活动轨迹及活动成果,所以小朋友们收集起来细致、耐心,初步学会分门别类地收集好资料,并妥善地保管。

通过培训,活动召集人能按照负责人的要求,及时地把全体组员召集到指定地点,并做好考勤工作,把未到组员的姓名及未到原因作好记载,作为以后评比优秀组员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通过培训,小课题负责人能发挥联系老师、组员及其他组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负责人,了解各组活动的进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整体把握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效果,负责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本组成员按计划完成好每一次活动,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小组遇到困难想办法加以解决,还学会与其他小组负责人交流,借鉴他人的经验搞好活动,争当优秀课题组和优秀课题负责人。

二、分组活动,认真走进小蜜蜂。

各个小课题组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丰富多彩,组员开展活动起来兴趣盎然。

“研究蜜蜂外形”小课题组开展的活动有:收集小蜜蜂图片活动,把教室变成了蜜蜂的世界;学做小蜜蜂标本活动,把一个个标本放置在生物角;做小蜜蜂头饰,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举行以小蜜蜂为题材的关爱环保的绘画比赛,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研究蜂群生活习性”小课题组开展的活动有:走访养蜂人、参观养蜂基地,了解养蜂趣事;组织同学收看了有关蜂群生活的科教片;排演了一个蜂群生活场景故事;„„

“研究蜂巢特点”小课题研究组开展的活动有:采集了多个蜂巢;举行了一次蜂巢知识讲座;动手做了一个模仿蜂巢结构的摩天大厦模型;„„

“研究蜂蜜作用“小课题组开展的活动有:收集各种蜂蜜产品,开了一个品尝会,体会蜂蜜的味美;进行了一次蜂蜜产品介绍会,了解蜂蜜的保健作用和美容功能;„„

“研究蜂群与植物关系”小课题组展开的活动有:走访水果种植大户,了解果实与蜜蜂的关系;做对比实验(在家中种植两盆油菜,一盆用塑料扣住花蕾,另一盆让其自然摆放,观察花谢后的情况),亲自体验蜜蜂与植物的关系;走访养蜂人,了解蜂蜜产生的过程;„„

“蜜蜂儿歌、名言、歌曲”收集组的活动有:开展小蜜蜂故事比赛;小蜜蜂儿歌朗诵比赛;小蜜蜂歌曲比赛等;„„

三、展示成果,师生共话蜜蜂的人文教育性

各个小课题组经过两个月的研究活动后,精心准备好成果展,成果展的形式活泼多样,小蜜蜂报展、活动照片展、日记展等。除了评选出优秀小课题组等进行表彰奖励以外,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讨论,认识到小蜜蜂的象征意义为:团结合作,有秩序,爱劳动,无私,乐于为他人服务。从而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口号:我是小蜜蜂,有秩序,爱学习,会合作。让学生在每天的晨会课上大声地宣读,溶入到小蜜蜂的角色中去,渗透到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然后对各个目标进行分解,比如:打扫卫生提出的要求是:小蜜蜂爱清洁,我们环境讲卫生;完成作业提出的要求是:小蜜蜂采蜜忙,我们独立作业质量高;课堂听讲提出的要求是:小蜜蜂专心酿蜂蜜,我们认真学习做主人;„„

四、开展“我是小蜜蜂,有秩序,爱学习”子系列活动,建设文明班级

实践活动不是游戏,实施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设计。每次活动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修改,达到活动效果的最优化。

活动一:我是“会画会唱的小蜜蜂”

为了设计一个小蜜蜂的班徽,一首学做小蜜蜂的班歌,小朋友们互相合作创作,发挥了最大的积极性,学生自己画、自己写、自己唱,反复讨论,认真修改,凝聚了学生的心,体现了班级特色。

活动二:我是“自主管理的小蜜蜂”

班级公约是用来约束学生的言行的,要达到良好的自我管理效果,公约应得到学生的认同。先由教师和班委干部定初稿,在班队课上,师生共同逐项研究修改后定稿,并布置在教室的适当位置。教师的批评不再是直截了当,而是让学生自觉地把那些要求当成是小蜜蜂对自己的要求,是小蜜蜂在批评自己,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

活动三:我是“帮助别人的小蜜蜂”

针对班级学生喜欢挑同学刺的情况,在班上开设了“小蜜蜂嗡嗡嗡”,在这个学生自己的园地里,每人一块,可以给同学、老师留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把自己看到的同学的优点写下来告诉对方,再写上自己准备向哪位同学学习什么,最后如果你对班上哪位同学的不良表现有话说,也可以写上去。当然,学生年龄小,会写些错别字,有时观点不一定正确,因此要求学生在张贴之前,须经老师审查。

活动四: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根据本学期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特点,像小蜜蜂忙采蜜那样,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开展背诵课文、默写词语等比赛,并把每天的情况及时公布在竞赛场处,激励小朋友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活动五:开展“我是蜜蜂王国中的一员”活动,学编童话故事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常常发现教师和小干部直截了当地批评某一个犯错的同学,会使犯错的学生心情很不舒畅,甚至会有负面影响,产生逆反情绪。为了提高批评教育小朋友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当作小蜜蜂来写,然后准备举行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其中的哪些小蜜蜂,为什么?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活动六:我是“爱清洁的小蜜蜂”

学生知道小蜜蜂的家是最干净整洁的,教室就是全班同学的家,校园就是全校同学的家,我们要保持家的环境美。师生共同分工,每天的值日工作井然有序,达到高要求、高品位。在卫生的保持上学生更是学习小蜜蜂的勤劳,时时刻刻注意。形成了良好的卫生意识,创造了优美整洁的学习环境。

活动七:我是“不断长大的小蜜蜂”

每位小朋友有一个“小蜜蜂”成长袋,把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能反映自己成绩和进步的材料放进袋内,主要有:一本小蜜蜂笔记(主要功能是记录收集来的有关小蜜蜂的诗歌、名言等资料和自己学习小蜜蜂的体会及获得的荣誉)、蜜蜂卡(记载在活动中被评为标兵、学习积极分子、进步生等各种荣誉)、喜报(每月底把每人获得的荣誉进行统计,表现突出的发喜报,喜报给家长过目后,签上意见)等。

五、活动效果优,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活动的开展,班级里显示出了浓郁的“小蜜蜂”氛围。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成长袋里都积累了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里面有优秀作业、作品、照片、喜报等,能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评价了学生。学生个体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陈思良同学,原来成绩平平,在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多且有质量,多次发喜报,带动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期末数学考试中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殷鹏飞同学生性好动,曾经把同学的头打肿,住院近半月,花费上千元医药费,在活动中,他劳动积极,多次被评为爱劳动小蜜蜂,教师在班上大力表扬他,个别谈心让他注意改正缺点,在期末评比中,被同学们评为优秀学生。

小蜜蜂的形象和精神深入小朋友的心田,争做“小蜜蜂”成为激励小朋友积极上进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班上涌现出一大批作业优秀小蜜蜂、爱劳动小蜜蜂、专心听讲小蜜蜂等好学生。在一次小蜜蜂评比中,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评上小蜜蜂,又被同学戏称为打闹蜂,伤心地哭了。教师及时进行点拨教育,在后来的日子里,她慢慢地改变自己,想在下一次评比中被评上小蜜蜂。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多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反馈评价起到总结、激励的作用,使学生争做小蜜蜂的欲望、需要和行动。

“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 篇2

1. 提出问题

我们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问题记录”的习惯,每位教师每学期收集几个教学小问题,在小组范围内交流。当这样的问题成为组内教师的共性问题时就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专题。

比如,“幼儿插嘴”小专题的形成就是源于一位教师上课的感受。她在问题研讨中叙述了自己在提问时遇到的困惑:“孩子们发言很踊跃,把手举得高高的,请一位发言后,其他幼儿就像泄气的皮球,经常蹦出一句‘我早就知道了’。我故意不理睬他们,采取‘冷处理’,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不如前,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当孩子插嘴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时,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是跟随计划还是跟随孩子?是顺从孩子的要求还是置之不理?这位教师的困惑引起了同伴的共鸣,也引发了同伴的争论。由此,一个关于“如何对待幼儿插嘴”的专题在叙述和争论中形成。

2. 思辩分析

针对专题我们采用对话辩论式研讨的方法,让教师们各抒己见、相互辩论、提升认识。以下是教师们研讨时的对话:

教师1:我认为这是教学常规问题。是平时老师没有养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应该抓纪律。

教师2:如果单纯从“维护纪律”的目的出发,“冷处理”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这样不利于幼儿的成长,而且会打击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师3:插嘴的孩子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没了他们的参与,这课上起来就没味道了!

教师4:但是倾听的习惯更重要,会倾听的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别人的意见。孩子爱插嘴,教师上课就很累!课堂不容易安静下来,他一插嘴,就打乱了课堂秩序,孩子们好模仿,会跟着学呢!

教师5:是呀!我也遇到这样的事,有时不得不停下来整顿纪律!现在的孩子这么爱动、爱插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主持:所以,要正确对待那些爱插嘴的孩子,首先要弄清他们插嘴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在处理上才更有针对性。下面我们就分别去查阅资料……

我们设计了“小专题”研讨的记录表,把每人的观点及时整理,通过集体探讨,共同获得收益。

还以“如何对待幼儿插嘴”为例,我们归纳了教师查找的资料和分析,总结了幼儿爱插嘴的原因:(1)好动活泼、爱表现;(2)思维活跃、急于表达;(3)期待老师的表扬,满足需要;(4)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然后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填写对此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3. 行动跟进

教研的最终目的是完善我们的教育行为、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如何对待幼儿插嘴”小专题研究进入行动跟进阶段后,我们作了一次片段回眸式研讨。

首先是现场剖析。大家集体观摩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发现问题的过程进行记录、剖析。以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片段:

教师问:风有什么用?

幼儿1:风可以给我们吹凉。

幼儿2:风可以发电,有风可以放风筝——

幼儿3:(插嘴)风是个魔鬼——

孩子们兴奋起来,开始激烈地“舌战”,直到老师用铃声让大家安静。

教师问:刚才××说的对不对?他是不是应该得到表扬?

幼儿4:他说得对,但他不应该乱插嘴。

教师问:××爱动脑筋是好的,但像刚才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你们听得清楚吗?

幼儿齐:听不清楚。

教师问:那怎样才能让大家听清楚?

幼儿5:先举手,老师请到了再发言。

幼儿6:别人发言时不能讲话,不然听不清楚。

幼儿1:讨论时要一个一个轮流说……

教师们研讨时认为:在这个情节中教师处理得比较好。她没有用课堂常规硬性地约束幼儿,而是结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制定规则。由于这些常规是师生共建的,幼儿对它有认同感,因此,都能自觉地遵守。

然后是反思总结。先让执教老师自我反思,再由听课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共同总结经验,撰写心得。

在上个案例中,执教老师认为:那个爱插嘴的孩子平时很爱探究,知识面很广。当迟迟未被老师叫到时,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如果单纯用冷处理的办法,势必打击他的积极性。因此我首先肯定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对其行为作出判断,帮助孩子们体悟常规建立的重要性。至于其他情景下的插嘴,就要看人看事了,多问一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后来这位老师将研讨结果撰写成文,并在全市作了交流。

“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 篇3

实践活动蜜蜂探索实验室目标一、基本情况简介

1.学校(学科)所选择的社会实践基地名称和(与学科课程、特色活动)社会实践资源的有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北京精神进校园活动,西屯小学于2015年建成蜜蜂探索实验室,该实验室现已投入使用。

蜜蜂探索实验室是北京市范围内首家在学校建立的养蜂场所,被列为北京市中小学的科普教育基地,可供中小学生参观、调研。

2.选择西屯中心小学蜜蜂探索实验室作为科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优势。

蜜蜂探索实验室是以蜜蜂为载体,围绕“探索”学生进行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参观蜂群的活动,倾听小讲解员的介绍,体验摇蜜的活动,探究蜂蜜的特性,DIY手工皂的制作等等。学生可近距离与蜜蜂接触,一方面,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培养热爱蜜蜂等小动物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钻研能力,动手能力等。再一方面,通过长期观察蜜蜂可以培养其长期坚持干某件事的意志品质,从中学习蜜蜂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等。

二、课程资源分析

1.所选基地资源与本学科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的必然联系。北京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以学习动物为主,开篇讲述的就是占动物界85%以上的昆虫部分,教材中是以“蜜蜂”为例,学习昆虫的身体结构。蜜蜂又被成为“人类的益友”,仅靠每周2节科学课的时间,我们将难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再加上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但缺乏长期坚持性。为此,我们需要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另外,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付出与感恩,借助蜜蜂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感恩的良好品质。

2.所选内容与教育教学价值分析。科学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要课程资源,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科改进意见中提到:“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科学类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倡导“玩中学”“做中学”。

3.学校(学科)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可见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课程观念和行为层面上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不可或缺的支撑系统。

4.基地资源开发的途径与应用方法设计。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先期走进实验室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关注,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通过分类、筛选,最后确定活动主题——研究蜜蜂的身体结构以及种类,并自主选择研究伙伴,明确组员分工、选择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寻求答案。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主题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通过活动,逐渐提高学生们自主实践的能力和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活动组织与过程设计

(一)活动的准备

1.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2.活动季节:5月开箱~10月封箱;

3.蜜蜂探索实验装配的基本要求:

(1)人和动物安全共处的原则。西屯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校,一排排整齐的平房教室比不上教学楼的气派与豪华,但正是这样返朴归真的环境才更适合蜜蜂的生存、生长与繁衍。蜜蜂探索实验室的位置处于校园的最后一排,北墙外则是一片杏树林。蜜蜂不会打扰村民的生活,村民也不会干扰蜜蜂的活动。

(2)蜜蜂有适宜的生存条件。实验室中有一个蜜蜂活体观察箱,它是一个透明的蜂箱,学生可以从外面清楚地观察到蜜蜂的活动,而且不会受到蜜蜂的伤害,蜜蜂则可以通过这根管子自由出入,正常活动。(3)避免农药对蜜蜂的伤害。据编者前期调查,延庆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区用生态的理念带领农民进行种植,偶尔有打农药的现象,也是在花期结束时,因此,不会使蜜蜂受到农药的侵害。

(4)预防自然条件等对蜜蜂的影响。聘请中国蜜蜂博物馆馆长姚军老师做技术顾问,聘请有经验的蜂农帮助管理。

(5)保证蜂源源源供给。我校还建成蜜蜂养殖基地——珍珠泉小川学校旧址,为实验室的参观活动提供保障。

4.综合实践活动时间:8课时。

(1)研学课时:

第1课时:研究准备。主要对学生进行爱护蜜蜂的情感教育,参观的相关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活动的方法指导等。

第8课时:成果展示。学习结果展示会,交流形式可采用故事法、 ppt、手抄报、研究报告等形式。

(2)实践活动时间:

第2课时:参观实验室,提出研究问题。

第3~4课时:观察蜜蜂的身体结构,采用绘画、编织、拼插等方法进行展示。

第5—~7课时:探究蜜蜂的种类。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1课时:前期准备。

(1)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参观基地之前的主题简介,比如讲解蜜蜂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蜜蜂世界将只能存活4年,让学生对蜜蜂有所了解,对参观基地有感性的认识。

(2)参观的相关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参观时要保证轻声、有序、避免拥挤,重点观察蜜蜂活体观察箱,做到认真、仔细。

(3)活动的方法指导。研究方法:参观法、观察法、调查法、小组讨论法、访问法、探究法、比较法等,调查的方法包括上网、访问、读书等方式。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

第2课时:参观实验室,提出研究问题。

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先期走进实验室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关注,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通过分类、筛选,最后确定活动主题,并自主选择研究伙伴,明确组员分工、选择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仔细参观实验室,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蜜蜂能活多少年?蜜蜂的样子?蜜蜂为什么会蜇人?蜜蜂的种类?蜜蜂的数量?蜜蜂怎样采集花粉?蜜蜂怎样酿蜜……结合四年级科学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研究蜜蜂的样子?这一问题。这里就需要教师是引导者。

第三阶段:研究蜜蜂的身体结构

第3课时:分组活动。

学生观察蜜蜂的样子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各组按照方案分组活动,通过观察、读书、上网等方法了解蜜蜂的身体结构,采用柳条编、彩笔画、部件插等方法等方法展示学习结果。

第4课时:交流展示第三阶段的学习结果,提出四阶段的研究问题。

在这里,观察仔细的同学会发现在蜂群中,蜜蜂的身体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只肚子特别大,有一些是个体中等,还有许多是个体小的?学生的这些发现也正好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探究蜜蜂的种类。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明确分工。选择研究的方法,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探究蜜蜂的种类

第5课时:根据第二阶段的结果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

走进基地,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进入基地的初步感受进行交流,加深学生的活动热情和探究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活动任务进行回顾,明确活动目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研究问题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参观、听讲解、实地考察、调研、走访基地工作人员、动手实践、参与体验等方式,围绕研究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得出简要的研究结论,并与同学、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研讨、验证。

学生将分成三个组:

一组子问题:蜂群中为什么会有一只肚子特别大蜜蜂?肚子大有什么作用?

二组子问题:蜂群中个体中等的蜜蜂负责什么工作呀?

三组子问题:在蜂群中个体小的蜜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

第6课时:分组活动探究蜜蜂的种类

附:调查表:

第7课时:学生整理研究结果制作手抄报、PPT讲故事等。

第四阶段:

第8课时:各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提升到蜜蜂的精神。

附:学生调查结果文字资料

一组子问题:蜂群中为什么会有一只肚子特别大蜜蜂?肚子大有什么作用?

结论:肚子大的蜜蜂叫蜂王,它的职责是产卵,肚子大可以有更多的宝宝在里面。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二组子问题:蜂群中个体中等的蜜蜂,是干什么的?

结论:雄蜂,职责主要是与蜂王交配,但是不是所有的雄蜂都有这个机会,只有一只雄蜂会有这样的机会,大家可能会祝贺他是最幸运的,但是对于这只雄蜂来讲它的婚礼也就是它的葬礼。因为雄蜂在交配后,蜂王会把它的生殖器带走,几小时后这只雄蜂将会死亡。对于那些没有与蜂王交配的雄蜂来讲,日子到是清闲,每天有吃有喝,也不用干活,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花花公子”,雄蜂的寿命却只有短短几个月,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蜜蜂没有足够的食物过冬,就会把这些雄蜂赶出蜂群,等待他们的结果也只有死亡了。

三组子问题:在蜂群中个体小的蜜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

结论:蜂群中,数量最多的统称工蜂,它是指工作蜂,这些蜜蜂有的专门负责侦查蜜源,有的负责采集花粉、花蜜,有的负责酿蜜,有的负责清扫室内卫生,有的负责喂养宝宝……因为蜜蜂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无私奉献,所以说蜜蜂的这些品质都是值得人类要学习的。

(三)活动的总结与延伸

同学们围绕“蜜蜂的身体结构,蜜蜂的分工”这个主题,经过8节课的研究,大家对蜜蜂不再畏惧,而是更喜欢这些勤劳的小蜜蜂。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蜜蜂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其实你们的研究精神更值得老师去学习。记得同学们第一次走进蜜蜂探索实验室时,提出了许多关于蜜蜂的问题,那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课上与老师同学共同研究,也可以课下研究。刚刚研究过的主题是蜜蜂的身体结构及种类,依据同学们的要求,下一个主题我们将研究“蜜蜂的身体结构与蜂巢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五、展示课例方案

(一)活动导入(此段文字要放在表上面与(三)之间)

同学们,通过8节课的学习,我们采用实地观察、上网调查、阅读书籍、与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研究了蜜蜂的身体结构以及蜜蜂的种类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展示我们的学习结果。

(二)分发评价表并明确评价要求

1.回顾各小组的研究问题。

2.提出评价要求

3.明确评价步骤及评价要求。

(三)分组交流展示

(1)学生按照组名顺序进行展示;

(2)其他小组为展示小组填写活动成果评价表;

(3)教师、同学为展示小组提出建议,讨论互动;

(4)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1.展示内容

(1)介绍小组成员组成和分工;

(2)研究问题及研究方式;

(3)研究成果展示:以手抄报、PPT、讲故事、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

2.其他小组质疑,本组同学释疑。

六、活动反思

1.依托校内资源优势。田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把蜜蜂探索实验室这一区域资源转化成科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并进行了研发,拓宽了学生的实践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情境,易于学生接受,激发了学生的了解蜜蜂的探究热情,研究蜜蜂的实践欲望,为学生今后面向社会的学习与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进行基地资源开发时遵循了贴近性、经济性、适度性、简洁性的原则。田老师依据贴近性原则,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学生实践需求对基地资源进行有效研发、设计,找到了适合的资源支撑。

3.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为学校构建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蜜蜂探索实验室,发现问题,提出实践、探究、学习的内容及主题,并开展有效的学习、实践、体验、探究等活动。

七、活动点评

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践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此次活动就是围绕着资源的开发、梳理和整合,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形成了具有西屯小学特色的资源模式。

“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 篇4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以一首儿歌为主体,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了解各种常见昆虫的运动方式,以游戏为这次活动的主要手段,让幼儿在认知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昆虫并知道他们的运动方式。

2、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儿歌。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语言游戏中体验互动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将找到的昆虫与动词相匹配。

难点:能根据找到的昆虫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小蜜蜂头饰一个;板画:花丛;各种昆虫头饰若干。

2、幼儿对部分常见昆虫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蜜蜂,引出儿歌《一只小蜜蜂》。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蜜蜂宝宝飞到了一片花丛中玩耍,它玩的可开心了,它东飞飞,西飞飞,突然它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位好朋友,这位好朋友会是谁呢?

师:它是谁?(小蚱蜢)小蚱蜢是怎样运动的?(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么?

师:小蚱蜢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仔细听哦!

2、学习儿歌《一只小蜜蜂》。

(1)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2)师:小蚱蜢的儿歌好不好听啊?那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呀?

(3)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2-3遍。

二、出示昆虫头饰,尝试创编儿歌。

1、出示小蜗牛,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师:花丛中,除了小蚱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昆虫宝宝,小蜜蜂接下来又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2)师:蜜蜂宝宝又遇到了谁?(小蜗牛)小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呀?(爬)是爬呀爬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小蜗牛也想到那首好听的儿歌里去,我们一起帮帮它好吗?

(4)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蜗牛,爬呀爬呀。

2、请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宝宝,引导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昆虫宝宝并尝试创编儿歌。

(1)师:你们都找到哪些昆虫宝宝啊?(小蝴蝶)

师:蝴蝶宝宝是怎么运动的呢?

(2)师:还有谁找到了不一样的昆虫宝宝?(小蚂蚁)

师: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3)师:还有吗?(小蟋蟀)它是怎么运动的?

(4)师: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把你们找到的昆虫宝宝编进儿歌里好吗?

(5)请找到小蝴蝶的小朋友上台来说一说儿歌。

(6)请找到小蚂蚁的小朋友上台来编一编。

(7)请找到小蟋蟀的小朋友上台来编一编儿歌。

三、结束部分,送昆虫宝宝回家。

1、师:宝宝们,今天和这么多昆虫宝宝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昆虫宝宝也很开心,但是呀,他们玩了这么久,很累了,他们想请宝宝们把他们送回家,你们愿意吗?

2、出示昆虫宝宝们的“家”,请宝宝们送昆虫宝宝回家。

师:这里是会爬得昆虫宝宝的家,这是会跳的昆虫宝宝的家,这里是会飞的昆虫宝宝的家,可千万别送错了哦。送完的宝宝也去休息一会吧!

【教学反思】

我的这次活动是小班语言活动,总体来说我对这次的活动还是较为满意的,活动的结果也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在教态上我有我的优势,我运用了动作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事实证明这一点对于我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间的学习儿歌和后面的游戏环节,我还是很好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将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到最后,整个活动的环节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清晰的,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度也是比较自然的,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结尾处我将我原本的设计做了一些改变,本来的设计是让孩子自己找到昆虫宝宝,然后自己创编,最后再将昆虫宝宝送回家,这样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但是,由于我们班是新生班,因为害怕到时候局面会很混乱,就做了一些改变,变成了由我来引导创编,然后就加上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样活动组织的就比较顺利,但是这样也有了一些缺点,就是我太过于关注创编的个体了,但是对于别的小朋友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没有给大部分小朋友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后面的游戏上,对教具的使用也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加磨练。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篇5

2010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交流会发言稿

通州区第六中学 执笔:金志刚

在各种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课堂上说教式、校园里灌输式的德育不应该再充当德育的主流形式,因为它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中央八号文将“实践教育” 放在了比课堂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体验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一条基本途径,常规性途径确定下来,为新时期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指出了明确方向。如何在德育过程中落实中央八号文件精神呢?我们着手了“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新思路。我们认为,活动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作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们觉得,这是生活的德育,贴近学生的德育。为促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思路的落实和有效实施,我们加强了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围绕德育工作逐步构建起了五个体系:

一、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一)、构建全员参与德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格局。

我校建立了四级德育管理网络,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第一级是由校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当中包括总务领导、教学领导、工会领导,形成全部门参与德育的局面。第二级由年级及班主任、政治教师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第三级,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学科德育队伍。第四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

(二)、整合德育资源,构建社会共建体系。

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初步实施了社区共建、军民共建、法制共建、文化共建、社会综合实践、家校合作六大工程,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构建特色活动平台,促学生个性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搭建起四个平台,即,自我教育平台、体育文化平台、科技创造平台、艺术教育平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四)、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全面落实德育大纲。

1、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

3、贯彻落实“双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

5、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6、开展环境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

7、开展人格教育,塑造良好的中学生形象。

8、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9、开展人际教育,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10、国际意识教育。

内容体系由十个方面组成。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把内容加以分解,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将教育内容细化,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

(五)、构建学生活动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活动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如下系列。

1、校园系列: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先后成立了:环境卫生志愿小组、文明监督志愿小组等八个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等十几个学科实践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校外系列:参与社区建设、文化体验、军营生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心里拓展、综合体验等活动。

3、节日系列:利用传统节日,开掘节日的教育元素,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组织摄影、电子报展评、征文、主题班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4、假期系列:安排读书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军烈属孤寡老人活动。社会调查:围绕一定的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包 2 括:社会问题、感恩主题、创业就业、公德问题等。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教育主导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五个体系的构建,为我校“活动育人”思路的广泛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二、在活动中育人

在活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各部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具有部门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后勤管理有德育

后勤在服务育人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特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遵循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育规律,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形成良好的节俭意识。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和创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活动的必要性,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国情、校情,能够自觉强化节约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人人心中都树立“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人人争当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养成自觉节能、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为营造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作出贡献。教育内容包括:环境意识教育、节俭意识教育等,鼓励学生从爱护、净化身边的环境做起。班级之间开展教室环境、清洁区环境、班级公物完好率的自查与互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有普查,将普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适时对公物管理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公物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

我校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实验校”。(图片)

(二)挖掘潜力,让学科德育动起来

教学部门从学科特点出发,有效利用显性德育内容,合理开发隐性的德育因素。结合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科德育活动。手工教师张晶把学生带进生存岛,利用教育基地的物质条件,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活动,洪芳老师利用教育基地,结合历史课组织“重温长征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孙彩虹、王玉荣结合政治课,组织时事政治小组,开展时政教育活动,杨淑艳等老师,把生物知识编成科普剧,组织学生排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热爱生命的精神。许启红、张玉清等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读经典 3 学做人读书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林双老师把书本中的地理与身边的地理加以整合,组织 “走进母亲河的”环保考察活动,引导学生知通州,爱家乡,为国际新城建设做贡献。

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我校地理学科组,在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地理课外小组积极参加了北京市 “留住一桶水”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成立了由二年级8班为骨干的“绿之队”,参与污水治理实践活动。

聘请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为我校“留住一桶水”项目的校外辅导员,组织带领师生们搜集北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学生们针对北运河现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等途径,了解到水泥硬化的城市河道的弊端,开始了对自然生态河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通过参观通州区不同淡水河道,观测不同地点、不同水位、不同水质情况下水生植物生长态势,认知了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学生们对淡水水在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电脑网络、专业书籍、走访专业人士等途径,搜集到了很多耐污能力强、适宜北方生长的淡水水生植物资料。在实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利用专业仪器测量北运河水质,完成了对通惠河的水质采样、检测等工作,调查河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完成了《通州六中关于通惠河水质鉴定的报告》。

学生们根据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有过滤作用这一特点,开始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污水的实验,他们利用培养箱分别试种了30余类单种水生植物,进行比较试验,完成了“栽种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试验项目,向北运河管理处提交了《通州六中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实验报告》。提出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的科学性建议。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通州六中的试验项目带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他们对节约水资源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尝试,这给我们专业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思路。

教科院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钱丽霞主任:通州六中的项目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师生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学科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忧患意识以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

(三)以体育节为载体,渗透体育文化

我校将一年一度的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逐步打造成了现在的大型综合性体育文化节。我们提出了:体育运动、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三大功能,试图把体育文化节作为一个器具、作为一个载体,让它承载体育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挫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人格教育。

1、展示班级风采:各班的入场式引导牌是绘制的每个班的班徽,通过主席台,呼喊的是班训,身上穿的是具有本班特色的班服,全面展示的是班级的精神风貌。

2、倡导体育道德:对运动员提出了“参与比赛,享受过程;学会坚持,体验挫折;尊重对手,遵守规则”二十四字准则,鼓励运动员展示体育道德风尚。

3、灌输环境意识:每个班级设立环境志愿服务小组,对本班级参观场地环境进行管理,随时清理参观场地的废弃物,时刻保持参观场地的干净、清洁。

4、引导文明观看:我们把营造热烈的赛场气氛作为文明观众评选的重要内容,鼓励参观班级创新形式,热情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以积极的心态享受体育文化带来的快乐。

5、运动与知识并举。我们把体育文化列入径赛项目,纳入团体总分。通过体育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知识,吸纳体育精神,从而提升体育文化素养。

6、田径项目与非田径项目结合。从纸上五子棋的厮杀到篮球场上的蛇形运球过障碍,从肩背、手提重物的往返跑到竞争激烈的手持接力棒的接力跑,从单杠上的引导向上,到垫上的仰卧起坐,学生的参赛率由过去的70%上接近现在的100%,几乎人人有项目,没有项目的参与大会服务或裁判工作。这些改革融“参与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锻炼性”于一身,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性活动,有力的促进了班集体建设,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文化节上,我们设立了教师4X300接力赛、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等项目,与学生同享快乐;我们还设立了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绑腿跑项目,一方面拓宽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同时,密切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

(四)拓宽德育思路,丰富德育途径

青少年是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是一名多维接触社会的“社会人”,我们的德 育要将眼光和触角延展到他们的可视、可听、可感、可想的各角度、各领域,全面占领学生思想空间,这样,学生信仰的大厦会牢固稳健,理想的光环会五光十色,我们的德育才做到了主动适应德育宏观环境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多方位的去经历生活,去体验生活,我们不断拓宽德育思路,积极拓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途径。

1、到军营上纪律教育课

新初一入学的第一课,我们把学生带进军营,让学生们住在军营、吃在军营,训练在军营。短短几天的军营生活,帮助很快地学生建立了纪律观念,形成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为中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开端。

2、电视直播贯双规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个六中学生必须通过的课程。为了使枯燥乏味变得丰富有趣,我们开展‘双规班级对抗赛’活动。由学生设计比赛内容,学生担当主持人,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通过抢答、必答、集体共答、情景表演等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学生的基本规范要求。

3、去公共场所上公德课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公园参观旅览,这不光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综合教育过程来对待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什么是公共道德,怎样自觉遵守公共道德。每次组织校外活动我们都会提出明确的社会公德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践行文明礼仪,践行社会公德。

4、把升旗仪式交给学生

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完全交给学生担纲。采取班级轮流制,从主持指挥到国歌伴奏、演唱国歌,从出旗、升旗到旗下讲话,都教给学生完成。每个班级都十分珍惜自身的机会,他们会把主持升国旗仪式作为展示班级风貌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操练出旗、升旗程序,一遍遍演练国歌,一遍遍修改国旗下讲话稿件。把升旗仪式教给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一次神圣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次庄严的时刻,受到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

5、读经典,学做人

我校紧紧抓住“红领巾读书”活动这一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育人活动,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为提高“红领巾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坚持“红领巾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校主题教育相结合。一年来围绕读书活动先后开展了“读经典,学做人”“走进图书馆”等主题读书活动,举办了“中华经典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了“我是读书小状元”评比活动、暑假读书征文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6、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人,社会意识的形成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完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并依托临近学校的中仓小区开展活动。我们在小区设立了“中仓小区共青团花园”,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参与环境治理。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文化宣传,问慰孤寡老人活动。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与国际新城建设当中,2010年四月,我们和中仓办事处一起共同开展“中仓杯·争当小小楼门文化人”中小学生楼门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学生们通过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散文追忆古运河、古通州往事,描绘现今社区和谐景象,宣传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社区理念。

学生们的获奖作品被署名作为楼门文化作品在社区楼门中进行集中展示。他们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7、自我管理,培养文明习惯

我们在学生中倡导“做现代文明中学生”,并在学生中征集中学生文明形象标准,经过总结归纳,确定了“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然后由每个班级的班长牵头,组成校级、班级文明行为自我监督小组,对不文明的现象及时加以疏导、矫正并记录在案,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由学生会干部反馈点评一次。每学月在全校范围内评学一次“六中文明之星”,树立文明典型。“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创优活动,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参与能力、管理能力。

8、培养劳动观念、从做值日开始

近年来,独生子女现象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城镇地区,家庭劳动,这个最初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职能,渐渐地为多数家长所忽略,原本应该由学生们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的被家长所包办,致使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断消退。很多孩子不会劳动,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面前。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已经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列入学校教育议程,以学校、班级为基地,以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技能教育。(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2)在班级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局面。(3)从学会扫地入手,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5)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如:室内环境小组、楼道环境小组、室外环境小组等等,以班主任、政教处教师为基干,为每个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6)健全反馈评优制度,每学月每班评选一名环境小卫士,每月评选环境标兵班。(7)倡导学生每人承担一两样家务劳动,学期末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

三、在体验中成长

把学生当作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下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认识,这一认识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塑造论”和“工具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性。主体性以养成师生的主体人格,形成自觉、自律,勇于创造、科学文明的良好校风为核心。

我们提倡在活动中育人,就是运用人本主义的方法于德育工作中。试图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之中,在多方面支持帮助下,在自我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场景一:2009年11月,大兴航天教育基地。

400余名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市航天教育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参观航天科普展览,展厅里展出了古代航天先驱们向往天空,大胆实践的探索历程。展出了现代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看着一张张图片,抚摸着一个个实物,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啧啧的慨叹。他们为探索者不折不挠的科学的精神所折服,为人类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倍受鼓舞。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火箭发射的场面,组织者在现场安排了模拟发射表演,推举一名同学来为发射点火。顿时,场面沸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举起手中的照相机,保留下瞬间的精彩。

师生们对拓展活动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怀着一个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心理,克服身体上、心理上的困难,战胜了翻山越岭、自过晃桥、进退两难等一个个挑战项目,增强了勇气、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结束了,师生们还在央求教官:“再来一次吧”。“教官,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一定能过关。”老师们也纷纷提出建议:“过年,还应该让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这里,太有意义了。”

最后一项活动是采摘,学生们来到红薯地,教官一声令下,“采摘开始。”学生们蜂拥而上,一扫过去的扭捏,什么脏呀、土呀,全然剖在脑后,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比别人多挖到一块红薯,尽情享受劳动的快乐。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老师,下次还带我们来这里吧!”

活动结束后,我们征求个方面反馈上来的意见

班主任说:

1、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对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直到结束还余兴未尽,流连忘返。

2、团队精神得到放大。体验现场,到处可以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学生们相互之间没有埋怨,只有鼓励,实践让他们体悟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

学生们说:我们看到了自身不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活动中,不少攀越项目极具挑战性,积极考验胆量,又考验身体能力,多数同学都不服输,失败了,不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直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之前,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公德教育、环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学生们带着德育任务,在真正意义的社会场所,有意识实践自己的道德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乱扔废弃物的,很遵守秩序。司机们说:乘车很讲秩序,没有大声喧哗的,下车以后车上很干净。

场景二:图书交易活动。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从2004年开始举办图书交易,我们参加了所有的交易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图书交易过程中学会表达,体验交往,敢于交流、展示,学 会珍惜劳动成果,在付出的喜悦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经粗略统计,在十余次图书交易过程中,我校学生共交易图书6700余(套、册)本,交易金额近3万元。在跟踪回访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将卖书的钱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占56.3%,买学习用品的占28.4%,交给家长的占7%,捐班费的占4.4%,助贫帮困的占2.8%,买零食的占1.1%,上网吧的0%,请客的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学生正确利用劳动价值的人数比例已接近99%。

场景三:军训活动

军训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传统教育活动,每届新初一入学,我们都会把学生带进军营,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在军营里,塑造良好的中学生文明形象。(仪表、坐姿、站姿,见到老师打招呼)培养自理能力、良好的纪律作风。(宿舍、吃饭、队列)培育勇于吃苦,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烈日下训练、雨中训练、受伤坚持)。短短几天的军训生活,让学生体验了什么是艰苦,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叫服从,什么叫坚持。

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写道:“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经历一上午的磨练,我深深感受到了军训所带来的痛苦。的确,军训是枯燥而又乏味的,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只是在教官的带领下,练习了稍息、立正、跨列和原地转弯等基本要领,但军训又是快乐的,它会在酷暑、骄阳之中,让你感受到清风般的慰藉。”

“军训是短暂的,而“坚持”的品质是要与我们共度三年的中学时光的。相信我们能一如既往的沿袭“坚持”的作风,不仅是在军训中,更是要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唯有懂得坚持的人,才能用热情和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军训活动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快进入了中学生的角色,为紧张的中学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透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亲耳聆听到了学生们前行的脚步声,亲眼目睹了学生们成长的足迹,亲身感受到了学生们身心的日渐发展、日渐成熟。学生们的成长让我们欣慰:侯校长曾经自豪的说:六中没有厕所文化,六中把鱼缸放在教学楼的门厅,一年之久,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往里面投放杂物。六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在一步步提高。

在活动中成长作文 篇6

对军训,大家都是怀着激动、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报的名,我也一样。可是到军训营的第一天晚上,我就“泪如雨下”了。因为军训实在太苦太累,没有适应过来,还有呢,就是想家了。

当然,回想到那个时候,我也会忍不住笑出声来,真的是。其实又觉得没什么,第一次离开家,又是四年级,没什么大不了。

接下来的4天时间,我开始“放松心态”,学着打军体拳,做交警指挥操。衣服、袜子、生活用品,都自己洗,虽是和伙伴们成群结队,但真正还是要自己照顾自己。

虽是累,但还是享受的,享受早餐、午餐、午睡、晚餐、晚睡时间。第3天晚上,万众期待的烧烤仪式在皎洁的月光下展开,我在教官的指导下手艺渐渐熟练,完成了我自己烤的鸡翅。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一人做事一人当、一个人出错,全队重来。在那里,无论怎样都背着负担,而这样,让我们提前体会和面对了这个问题。

从那以后,衣服是我自己洗、房间是我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都自己管理。

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成长 篇7

一、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言谈、自信心不足, 害怕参加班级活动, 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 怕同学们笑话。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在布置活动前, 强调全员参与, 以及参与的快乐;在活动中, 教师要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 必要时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对学生给予, 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加以肯定。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消除自卑感, 充满信心地去参加班级活动, 并为班集体争光。

故事链接:

小李是个女孩子, 比较文静, 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生怕出错, 且因好玩偷拿了同学的笔、作业本受到过批评, 因此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什么也做不好, 更是从不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我有意观察她, 偶尔有一次, 我发现她搞卫生特别认真, 把桌子脚儿底下也扫得干干净净, 就连别人注意不到的地角线与墙之间的灰尘也顺手扫干净了。我很高兴, 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后来学校举行拔河比赛, 在选拔运动员时, 我推荐她参加, 她说:“老师, 我怕不行。”我说:“你身体结实, 论个头和别的同学差不多, 老师相信你能行。”在我的支持下、同学们的鼓励下, 她成了拔河队的一员。比赛中, 大家齐心协力, 获得了胜利, 她的笑容里也流露出来了“我能行”的自信。从那以后, 她好像找回了自信心, 每次活动都积极参与, 且她的作文还在四年级作文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如今一年过去了, 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她不仅改掉了偷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而且在班上表现得非常积极, 上课发言时声音大, 表演节目胆子大。由此可见, 自信可以使正常人释放出潜能, 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

二、在班级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班主任应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如中队活动中的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新闻广播、清明扫墓, 学校活动中的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 班级活动中的主题班会、普通话朗读比赛、小记者采访他人、社会调查、辩论会等活动,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从而锻炼他们的胆量、意志、能力, 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故事链接:

每个班级中, 总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胆小, 不敢发言, 不愿参加班级活动, 对此我有意识地为这部分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读课文的机会、发言的机会,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 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的熏陶, 提高了素质。如我班的小萌、小花、小波等学生和三年级时比较, 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由不敢发言、不敢参加任何活动、说话低声细语变得落落大方、读课文有声有色、每次活动积极参与。看到他们的变化, 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事实证明, 锻炼能使人变得聪明, 不断进步。

三、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进学生的集体责任心和荣誉感, 也易于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班级风气。我们生存在一个合作的时代中, 通过班集体活动, 应使学生学会彼此分享胜利、快乐的果实。

故事链接:

我刚接到三四班时, 这个班的学生对任何事都不够齐心, 做事劲不往一处使, 经过观察, 我发现原因是这个班的学生是由三一、三二、三三三个班各分出的二十几人组成的新的班集体。针对这一情况, 我处处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学习、搞卫生、参加活动, 都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由来自原来三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 且平时常在班级开展小组竞赛、小组评比活动, 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同时, 积极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 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 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现在他们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 通过这三年的团结合作, 他们已是一个坚强的、朝气蓬勃的团队。每次参加活动, 人人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只要是集体参加活动, 他们都能齐心协力, 次次为班级争得荣誉, 而且我班已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优秀中队。

合作永远与成功相伴,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 以班级活动带动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以合作促进和谐班级的形成, 班主任工作就能创造出奇迹。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者,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想使全班学生都朝气蓬勃, 班主任就应该有创新精神, 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促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健康成长。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篇8

在进行科学活动“可爱的蚕宝宝”的前一天,为了让幼儿对蚕宝宝有全面的认识,我让孩子和家长在网上一起搜索有关蚕宝宝的知识,第二天,好多幼儿都带来了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我心想:孩子有课前的经验做铺垫,加上这些直观图片,活动应该很顺利,可活动的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些新名词“眠”“蜕皮”“蚕蛹”等等,孩子听得索然无味,脸上露出茫然的表情。

二、分析问题

看到孩子们那茫然的表情,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从活动的选材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分析,并寻找原因:

1.活动安排的时机不佳

春蚕已经结束,夏蚕还没开始饲养。

2.经验的缺乏

实物是图片所无法代替的,虽然幼儿搜集了有关图片、资料,但还是很局限。

3.活动形式单调

蚕宝宝生长变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好是让孩子参与饲养,亲眼目睹蚕不同时期的变化,才能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4.教师的认识不充分

教师本身对蚕的认识就不充分,没有亲自饲养、观察过,仅仅停留在图片以及知识介绍上,当然效果欠佳。

三、解决问题

1.饲养蚕宝宝

早晨,朱红从老家带来了10条蚕宝宝。瞧,蚕宝宝小小的,黑黑的模样还真可爱,小朋友很快就被小小的黑蚁蚕吸引住了,围着它议论纷纷。“呀,好小的蚕宝宝。”田田好奇地问,“蚕宝宝不是白白的吗?怎么这些蚕宝宝是黑黑的呀?不对,不是蚕宝宝。”浦淳连忙叫了起来:“是蚕宝宝,等它长大一点就变成白色的了。”吴凡立即问:“朱红,有桑叶吗?”朱红拍拍胸脯说:“有,不然它就会饿死啊!”看他们这么喜欢蚕宝宝,我就插了一句:“别看小小的蚕宝宝,它的本领可大了,长大了还会吐丝结茧变成蚕蛾呢!不过,蚕宝宝有个要求:你们要好好照顾它,你们愿意吗?”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连连点头。他们对蚕宝宝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一下课就把蚕宝宝团团围住,你推我挤,有的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我看不到。”“老师,同同挤我。”于是,大家商量决定:把蚕宝宝分养在几个盒子里,分别摆放在几个地方,这样就不拥挤了。小小的蚕宝宝,还真能吃,两天下来,桑叶全吃光了。“蚕宝宝没有食物了,怎么办?”“我星期天去老家,多带点桑叶,把它放冰箱里,这样蚕宝宝就能吃到新鲜的桑叶了。”桑叶的问题刚解决,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明天星期天,小朋友都不在幼儿园,谁来照顾蚕宝宝呢?哎,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把它带回去,星期一早上再带来。”于是饲养组的组长诞生了,他们轮流负责星期天把蚕宝宝带回家,每天喂养、看管蚕宝宝。

分析:孩子们飞扬的神采和乐滋滋的语调流露出他们对蚕宝宝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蚕宝宝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饲养活动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分盒子养、轮流带桑叶、星期天轮流带回家饲养等,教师没有过多的参与,目的是让他们在商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观察蚕宝宝

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变化,孩子们开心极了,兴致更浓了。他们喜欢看蚕宝宝吃桑叶、爬行的样子,喜欢帮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还喜欢和蚕宝宝说悄悄话等。听!多多说:“你们好可爱,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一诺说:“咦,身上怎么都有小点点呢?”“快来看呀,蚕宝宝蜕皮了。”“蚕宝宝身体变得好亮啊!”更惊喜的是,星星还带来了关于蚕宝宝的书放在图书区,以便大家更准确地了解蚕。

分析: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对蚕的感情与日俱增。他们看到了蚕蜕皮,发现了蚕身上的“小点点”,并且学会了自己在书上找关于“小点点”的秘密。随着蚕宝宝不断长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不断扩展,我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拓展他们的兴趣点,表扬他们能够在书本上寻找答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记录,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一天中午,小萌惊奇地在教室里奔跑着说:“快看,蚕宝宝吐丝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到自然角中细细地欣赏着,看到白白的、圆圆的蚕茧,他们猜测着:“下面蚕宝宝会变成什么呢?”“丝有什么用呢?”这又一次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过了四五天,一只只飞蛾破茧而出,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又过了几天,盒子的边上出现了一堆一堆的卵,他们兴奋地期待着新的蚕宝宝的诞生。他们兴奋地记录下了这一切,从记录单随处可见蚕宝宝生长的影子。

分析:一天天的饲养、观察、记录,终于盼到了蚕宝宝吐丝结茧变成蚕蛾了。在这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蚕宝宝的许多秘密,虽然记录简单甚至幼稚,但它流露出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兴趣,展示出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更显示出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

四、活动后感想

活动中教师始终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思想,没有过多的参与,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活动持续时间之长、碰到困难之大,但是孩子们没有放弃、没有退缩,而是在老师的导入下,和蚕宝宝同成长,那巧妙的引导、生动的记录单、精彩的讨论就是成功的见证,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活动中成长作文650字 篇9

在这个凉爽的秋天里,学校举办了一次结合了数学、科学、语文、综合实践等多项学科的活动“生活中的?”,让我们可以度过一个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快乐星期。活动安排非常有趣:周一是“挑战日”,我们有“魔方大比拼”、“数独竞技”、“扑克搭高”、“车轮滚滚”等竞技项目;我们将大展身手,挑战天长记录。

周二,我们将模仿日本综艺节目——《超级变变变》来创造属于我们的《科学、数学现象超级变变变》;我们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给大家一个神奇的数学、科学世界。周四,我们将到各个博物馆、科技馆参观游览,学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知识。周五是“游园日”,我们将走进各个班级,玩各种各样的智力游戏。瞧,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呢!当然,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将挑战数独的最高纪录——15分钟完成骨灰级(最高级)数独。我带这憧憬走进了挑战场。

这场挑战分为三轮,每轮15分钟,第一轮——初级,未完成者或有错者淘汰;第二轮——中级,每年级选出12名完成较好、较多的`选手选入获奖名单,但只有完成这才能进入第三轮——高级,挑战天长记录。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我没有想到,初级的数独也那么难,而且易错。我苦思冥想,不断尝试、不断更改,终于做出了。当老师宣布我晋级时,我长长地吁了口气。仅是一轮结束,“战场”上的人就已经大大减少,我不仅又紧张了起来。第二轮比赛开始。我左思右想前思后想还是未能动笔。四周同学也跟我一样,愁眉苦脸,眉头紧锁。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这根本不是人做的题目嘛,我看神也做不出来。”算了算了,我还是干脆稀里哗啦乱填一通。真没想到,这样就快做出来了!填着填着,突然发现只剩下一个格子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恍然发觉,如果这么填,那9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数字都不能填到最后一个格子里去……我当时的失望,可想而之。原以为成功在望了,可是…… 最终,我没有做出来。我虽被列入了二等奖的名单之中,但是还是失去了挑战纪录的机会,甚至不能知道骨灰级数独有多难。当然,那是因为我的实力不够。尽管有些失落,但是我还是为能体验“努力到尝试到挑战到失败”的滋味、并为班级争得小小的两分而感到庆幸。

“小蜜蜂”在活动中成长 篇10

——2017年4月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周的激烈角逐,我校第八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教学展示与探讨活动圆满落幕。26名选手经过精心备课和充满灵动的课堂,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精神层面上的饕餮盛宴。

历时11天 的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此次大赛的成功,一是取决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准备与热情参与。活动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也帮助教师们消除了许多困惑,对新课标的理解,又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可喜地发现新的教学理念也已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的变化。课堂呈现的是真实、自然的状态。更让我感动的是每位教师在课后主动找我们交流,虚心听取意见,认真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不完美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我们也诚恳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以此来促进教师更快地成长。听课中我们也看到学生素质在稳步提高,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这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益,如此良性循环不愁我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教师们无论年龄大小,无论何时何地,自发自觉的教研已蔚然成风。

本次活动共有26位教师参加做课,这次参赛的语文学科11节,数学学科6节,英语学科2节,综合学科共7节,其中体育4节,音乐、信息技术、美术各1节。26节课中,有值得推广圈点之处,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改进。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通过公开课我们提炼到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关键。我们也要对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亮点和暴露的问题认真总结归纳和提炼,然后形成一个公开课教学的相关文字资料。为下一步开展更高要求的课堂教学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将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及深度点评传达给每一位老师,在此,对本次公开课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弘扬敬业,激发干劲

通过本期的公开课,我们可以看到本组教师整体水平在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先进,以人为本,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地渗透人文教学,并且与时俱进,具有现代感,生活化;教学设计优化,如导入部分巧妙,游戏活动紧扣教学内容,有序而有效;学科特点尤为明显,具体体现在:语文课展现了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积累性、表现性的统一;数学课展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活动贯穿始终”的高效课堂;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始终,遵循小学英语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为遵旨;美术课以活动为主线,教法多样,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启发式学习等;综合课教学手段新颖,课件制作精美实用;音乐课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体育课课程多样,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这些优质课堂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做课的26位教师,除了忙于常规教学工作以外,在本次公开课的展示和准备过程中,大家都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从查找资料、备课到反复修改、制作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可以看出每位教师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

2、目标明确,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我们的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自我的舞台,而应是学生求知的乐园。摆正位置,恰当评价,让学生愉快地、身心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成功的标尺。老师们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材的特点,制定出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

尤其是6堂数学课堂,6位参赛教师都能依据课标、教材、学情、自身的素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且能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学习目标。其中任娇娇、张转花、史丽这三位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比较先进,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真实课堂实践,我们都感觉到执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甄别后,才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正因为学习目标明确具体,所以才凸显出明显教学效果。

3、方法得当,效果明显

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法”,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量体裁衣,优选活用适用学生、教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韩亚颖老师在讲授公开课《咕咚》时,自制的课件,自编动作,自编课本剧,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兴趣突增,参与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达成度高。高晋英老师的《走进春天》把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为突破教学瓶颈,可谓匠心独具。针对学生创设情景,开展目标训练,让学生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顽强。刘瑞瑞老师的《生命、生命》课堂图文结合,课堂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韩超、郭建丽老师通过师生训练、生生训练、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技能;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课堂无穷的魅力。

4、扎实基本,提升素质

本次参赛的教师,都具备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他们语言清晰,普通话好,更为可喜的是有的课堂语言非常精准。绝大部分教师课堂上沉着自然、运用自如,在学生中有非常强的亲和力。教师用学生喜欢语言,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评价,凸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中何变花老师的《武松打虎》课堂对课文朗读做重点训练,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阅读的体会和感悟能力。何老师亲和力强,能真正做到融入学生,走进学生。高雪梅老师在《纸的立体设计》一课中,当堂自制美丽的绣球,并且指导学生制作,评价中肯,体现出美术老师的独特魅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板书:有的教师的粉笔字还需要加强练习,写出的字大小不一,感觉非常的凌乱。板书缺乏创意,形式单一。

2、评价语言:赛课过程中,老师们在课堂上对学生都有评价的意识,但有很多评价语言针对性不强,没有真正起到激励,表扬的作用。

3、课件制作:课件缺乏新意,出现了字飘满屏,文字不清楚的现象。课件页面的配色方案不合理,视觉效果和表现效果都不理想。课件缺少多种技术表现形式,只是单一的画面呈现。对音频、视频的插入或链接图片的剪切还有些生疏。因为新的多媒体设备,很多老师都不能提前准备,对多媒体使用不熟练。

4、时间把握:个别老师授课时间把握不到位,有的前松后紧,讲不完;有的前紧后松,表现出对课堂剩余时间的把握不够合理,最后环节变成了拖延时间的教师独白。

5、小组合作:合作有点少,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6、语文课堂缺少学生动笔能力的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熟悉课件制作,真正做到辅助教学

希望今后教师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教学意图设计制作好自己的课件。在课件制作中能灵活运用自定义动画、超级链接、插入音视频、触发器、幻灯片切换等多种技术手段优化课件的表现形式。能灵活设计课件导航,提高课件的实用性。我们也将今后在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到“三个精心”

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堂好课,取决于课堂上学生精彩的生成。而生成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全面严密的预设。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在先、哪个环节在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教师都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以学生的需要来改造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沉重的负担。”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营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资源意识等,得靠教师、学生、文本对话。单靠我讲你听,我写你看,我问你答的单一的简单的教学形式显然达不到效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巧用媒体,生动形象;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歌声嘹亮,升华主题;别出心裁,巧妙结题„„

③、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高超的语言大师和出色的演员,具备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平常我们说,教师应该是性情中人,应该尽其所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极富“激情”,以此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运用声情并茂、清晰明快、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加上种种得体的手势、自然优美的教态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导演出一曲曲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好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优化教学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在上课前要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最后还规定自己每节课必须至少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发挥个性,走上创造之路。

4、保持良好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改的深入,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机动性极大,一节课学生收获的多少,恰恰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思、议、写)的综合考评。学生或只听不思、或只想不议、或心不在焉、主动参与问题的探讨积极性不高,最后导致学无所获。课堂学习的亮点,只是学生习惯良好的学生不断展示自己的标志。因此,学生学习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蕴含着教育的成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过程,只是“一张皮”,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角色转变是相匹配的,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已是课程改革的保证,更是教书就是为了不教的归宿。

五、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教学的过程应组织得严密、紧凑,在知识学习上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下。反之,一堂准备不充分,教学环节不清楚,松弛零乱的课堂教学,常使学生课堂上无所适从或是无所事事,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提问时要留意全体同学的反映,及时调整问题设计和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教会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5、少讲多练,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6、组织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喜悦的心境中全心身地投入学习。

(1)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体的标准。在课堂上不仅要注意树立身边的榜样,而且还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教师眼神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时间长了,学生一看到你的眼神就知道应该怎么做,特别是纪律较差的学生更要时时注意,时时提醒。

(2)让学生分享老师对纪律管理的情感。在新课程课堂上,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要非常注意让学生分享老师的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某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一般来说,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今后建议

1、狠钻教材,备课充分。

2、狠钻业务,加强内功。

3、学习课件制作,多上多媒体课。

4、建议复习课多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习题的呈现,容量大,方便于教学。

5、还课堂于学生。

6、做一个会表扬学生、会倾听学生心声的老师。

7、努力提高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老师们,赛讲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课堂教学没有停止。一个优秀的教师,必是一个“会思想”的教师。所以,我们的反思没有停止,我们的交流、研讨也没有停止。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让我们苦练内功,在锤炼中规范,在学习中积淀,在研究中提升,在竞争中成长,我们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会用“月下温酒作诗,醉里挑灯看剑”的诗意和豪情,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奔跑,一路欢歌!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谱写辉煌的篇章!

谢谢大家!

2017年5月3日

上一篇:人事主管工作思路下一篇:五月份促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