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总结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总结(推荐13篇)

小学六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任课教师:梁永刚

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更好地完成学校领导交给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根据学科实际,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就基础而言,参差不齐:既有一定求知欲和进取心与整天什么也不学属于“陪读”类的少部分学生,也有过去基础较差,现在想学又学不进,在学习上处于“挣扎”的一部分学生。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除了对教学方法多加研究,研究学生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1、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上,教师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学生方面:狠抓学风建设,让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采取“重视少数优生,兼顾大部分中等生,牵住少数‘差生’”的方法,即要优生“吃得好”,又要中等生“吃得饱”,最后差生也不少。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提高各项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制定符合自己的思想、学习等人生目标。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如家乡的情况让学生以建设家乡为己任,利用家乡的先进人物,身边的在校大学生等对学生进行人生目标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一改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案例法,活动法,实践探究法等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把教条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的感同身受。

3、狠抓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有计划、有目的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成就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风气的提高。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的反映出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优秀生较少,同时各项能力较弱,学困生偏多,以及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欠缺等,针对此教师首先要加强备课,备教材教法及备好例题和练习提前备课2节。教案的设计力争设计成学生的学案,才能更好的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逐步的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

为更好的上课,要积极参加本教研组组织的业务理论学习,从兄弟教师身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经验;学习相关学校同行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素质。为了让学生了解时事,因此,教师要学习国内国际时政,做好学习并与学生及时的沟通,使自己始终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保持政治教学的先进性。

4、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师先充分的了解学生,建立学生档案。辅导时做好辅导记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研方面

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达准确,板书简洁,教法创新,使自己的备课、教课、说课、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育发展。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和学校的教研活动。

小学六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教学方式要生活化, 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生的年级尚小, 心智还尚不成熟, 相较初、高中学生阅历较浅, 所以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 因此, 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清楚。 所以教师应如何教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教师在教这门课程时应联系日常、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然后教师应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让学生在体验后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最后教师应总结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 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到《我爱我家》这一课文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 让学生平时在家时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的状况。 在上课时可以请某某学生介绍:“自己家中成员”、“家中成员都有什么特点”、“家中成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哪些”之类的问题。这样贴近生活, 又可以和学生互动。 另外, 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做出调整, 以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设计新颖吸引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 它主要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因此,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贴近日常生活, 教师教学时不应不加选择地照搬教材的内容与应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 培养小学生量良好的思想品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 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的知识加以升华;第三, 教师关注小学生的生活情况,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引导。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事情。 如教师讲《这些事情该谁做》这篇课文时, 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同学们大家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 哪些是我们不可以做的? ”学生就会踊跃回答, 自己认为可以做, 或是不可以做的事情。 这时教师可引出:“那接下来,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刚刚同学们的回答都对不对?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知道学生对哪些认知方面还存在欠缺, 然后及时和学生沟通, 并加以引导、改正, 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

三、积累生活经验, 提高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通过与自然、人、生活的接触后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然后把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教学。 首先, 教师呼吁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实践, 自己发现生活中的道德和不道德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跟学生互动;最后教师可以呼吁家长, 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

例如教师在讲到《马路不是游戏》这篇课文时可提出:“同学们,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 知道了同学们在马路上不能嬉戏打闹, 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那从现在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以后都有谁不遵守交通规则还在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好不好? ”同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好的现象和不良现象的情景, 可以是《闯红灯》、《随手连丢垃圾的影响》之类的, 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 切身体验这些行为到底哪些是好的现象, 哪些是不良现象。 另外, 也可以呼吁家长, 引起家长对学生日常品德、行为的培养和关注。

四、结语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因此, 教师在教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时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注生活化教学的模式, 还要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结构, 逐渐为小学生树立基础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 慢慢地不断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发展。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加强教学实践, 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将教学的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 在求知中生活。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何秀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8:78.

[2]刘亚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J].新课程导学, 2015, 33:28.

谈谈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 篇3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一)增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开展的品德教育,其主题与素材来源于道德主体当下的生活。“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生活是德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师生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同样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即使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寻求结合点,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旧教材选的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3、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

(二)促进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易于把握的内容,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台前转到了幕后。

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实话实说》、《人生A、B剧》等这些节目有相当高的收视率,同样也深受广大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老师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

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

课程是为了生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学习,道德学习过程必定内在于社会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二、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体验领悟模式。

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如学《品德与生活》中的《我从哪里来》时,老师让小朋友背上书包,穿上大人的衣服,模拟大肚子妈妈日常生活的情境,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痛苦而又幸福的复杂感受,使母子深情得到释放。课前让学生向父母进行细致的调查,找到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资料,课中通过“看看比比、问问称称量量”,让每个学生比较脚印、衣物、身高、体重的变化,直观地感受自己长大了,这些真实的体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解决问题模式。

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认为,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例十二册《相信科学 不迷信》一课教学时,学生就提出问题:既然封建迷信是骗人的东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了自己的想法。“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往往缺乏科学知识,信以为真”“一般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都是生活上、事业上遇到一番周折的,而封建迷信的东西往往都去迎合人们的心理,把人弄得神魂颠倒。”……通过讨论,学生们揭下了封建迷信的假面具,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3、实践探究模式。

传统的道德学习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远离生活世界,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道德学习被抽象化、客体化。当代美国学者戴蒙与考贝指出:“道德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规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隔离去学习道德”。“乐于探究”、“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

4、对话交流模式。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学生对话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课堂学习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学习,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彼此看法、情感体验的对话式学习。教学中我们首先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彼此尊重各自的感受和独特见解。对话使学生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項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也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缪兴秀著 2000年出版第12期

浅谈小学思品课的导入教学 篇4

上高县锦江镇中心小学 严火连

一堂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 趣 ”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 思 ”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 情 ”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六年级思品教学总结 篇5

六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门河镇中心小学六(5)班

六年级思品的教学总结 篇6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 动之以情。

“兴趣是最好老师”。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了, 愿意学了,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从而使“要我学”轻松转变为“我要学”。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 刺激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 激发学习兴趣。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 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我在教授《我做升旗手》一课时, 授课前先放一段影像:天安门前, 我国心脏之处, 华灯渐息, 国旗升旗手正在紧张、认真地工作, 迎着初升的朝阳, 万众瞩目下,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国旗缓缓升起, 让学生感受成为一名国旗升旗手的光荣。然后放一段本校学生升国旗时的录像片, 让学生感受身边学生作为升旗手的自豪, 从而使成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的意识在学生心中扎下根。至此进行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效果最佳。

二、运用多媒体充实课堂内容,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应当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小学思品课每课都是通过一两个简短故事说明道理, 如果教学中仅是照本宣科, 教学手段单一, 就难以收到实效。而适时运用多媒体充实、丰富课堂内容, 配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手势,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以“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为例, 讲述解放军战士在行军作战中自觉遵守群众纪律的事迹, 目的是为学生树立自觉遵守纪律的榜样, 并使他们对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有个形象认识, 而课本上的故事情节较笼统, 不具体也不形象, 我便运用多媒体达到目的。我先播放歌曲《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学生也跟着唱, 轻快的歌声顿时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便趁热打铁, 问: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行军作战中是怎样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呢?

形象逼真的影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很自然地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 我便组织学生讨论:他们为什么宁愿受饥渴, 也不去拿群众的一个苹果呢?为什么说不吃群众的苹果是高尚的, 吃了是卑鄙的? 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 积极发言, 受到了深刻的形象教育, 理解了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重要性。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将认识、情感和行为目标有机结合。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你播下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 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 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 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思品课则是我们播下思想种子的重要途径。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追求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结合起来, 实现二者的统一。而运用多媒体, 能将理论知识生动化, 使理论中所包蕴的思想教育得以升华。

如在讲“劳动是公民的义务”时, 比较抽象枯燥。为了引发学生联想,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劳动是我的权利, 那么我想劳动就劳动, 不想劳动就不劳动, 这样理解对吗? 在学生疑问之余, 便播放课件:几艘色彩鲜丽的龙舟上, 坐满划龙舟的水手, 学生一看到平时喜闻乐见的龙舟, 顿时兴趣倍增, 我便问:“当时正在进行划龙舟比赛, 若有人想, 划不划是我个人的事, 不想划就不划, 其他人也这样想这样做, 后果怎样? ”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龙舟永远漂泊, 达不到彼岸。老师再设问:把养我们的祖国喻作龙舟, 走向文明、富强的彼岸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理想, 为实现它, 我们必须怎样? 这就从另一个思想的角度启迪学生, 提高觉悟, 无形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并有一种时代感和迫切感, 为行为目标的实现作铺垫。

四、运用多媒体的音美, 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音美, 主要是发挥录音机的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播放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或一段深情的配乐诗文朗诵;或令人捧腹的相声;或一则真实感人的故事, 以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 增强教学情感的感染力。

以“孝敬父母”为例, 教学中, 我安排学生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黎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 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 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 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 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

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时, 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 发挥多媒体的音美, 往往能激起学生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 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 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小学六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小学思品德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活动教学法作为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需求与兴趣,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活动教学法;思品德课;教学效果

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因而教育必须首先满足个人的需要,教学就必须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来进行组织。而传统的小学思品德课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通过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当下小学思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笔者就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德课中运用与实践,谈谈自己一点经验与看法。

一、对活动教学法的理解分析

所谓活动教学法,是指以学生内在需要和兴趣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主体实践活动。其倡导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得以综合发展。

1.活动教学法倡导以人为本。活动教学法坚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活动教学法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天赋和环境所允许达到的最佳水平。

2.活动教学法倡导“从活动中来”。“从活动中来”的就是学生的发展。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用活动来获得。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

3.活动教学法倡导“到活动中去”。小学思品以德育为主,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是形成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体验,活动教学法正是主张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它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因此它倡导“到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倡导“以人为本”、“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

二、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活动教学法正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它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协调的发展。为了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教师在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活动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原则。活动教学应以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定,品德课堂活动要联系到课堂所学的内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将心设计。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握住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方向,在课前要细心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活动。

2.学生活动参与度与学生思维过程必须统―原则。小学品德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只是注重结果。活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看中学生参与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导致目前课堂活动效果在打折扣的重要原因,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独立思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活动参与度与学生思维保持一致。

3.学生主体参与与教师引导高度统一。在活动教学中,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同时作为教师本人不能“无所事事”,即不能忽视老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指引作用。老师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活动来深刻理解书本的知识,对教材的知识点有个准确地把握。二要引导学生道德观念、思想观念,通过点评、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活动资源利用上要注意把握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新教材几乎每个主题内容上都安排若干个活动的素材,诸如“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对活动的资源进行挖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在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规范教师活动教学的行为,确保活动教学在小学品德中有效的开展,通过实践总结,建立了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以确保活动教学能够有效地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并从中获得体验,获得成长。小学思品中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1.根据思品课教学目标确立活动教学目标;

2.根据活动教学目标确立活动教学形式;

3.根据活动教学形式确立活动教学方法;

4.对活动教学开展评价。

过程如下确立活动目标一确立活动形式一确立活动方法一活动评价。

例在活动设计前,首先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结构确定本堂课的活动目标,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目标确定活动采用什么形式,在教学时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完成活动目标,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本堂课的得失以及学生表现情况,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活动评价。

四、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教学中运用的几种教学形式

(一)目标引导式活动教学

这种活动形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活动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这种活动不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与探究。1.操作流程

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开展活动――提供学习指导一评价

2.适合年段

适合于小学所有年段。如游戏活动、参观访问、调查活动等。

3.应用要点

目标要明确、具体,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目标开展活动。

4.应用举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身边的规则》教学活动片段

(1)情景设置,引起注意

通过跳绳比赛,引出规则的重要性,为提出目标奠定基础。

(2)告知目标,明确要求

根据表格要求,调查我们身边的规则,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3)开展活动

活动

一、调查

全班每四个人为一组,每小组自己选出发言人、记录人、采访人、资料整理人各一名,做到个个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根据活动目标,开展调查活动。

活动

二、对各小组调查内容进行研讨,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适时引导;

我们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小组这次调查活动做得(下转77页)怎样?我自己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做得怎样?

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运用目标引导式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开展活动,加深了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其规则意识得到了培养,比传统教学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体验感受型活动教学

体验感受型活动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

1.操作流程。确立体验内容―开展体验活动――撰写或交流体验心得―评价。

2.适合年段,适合于小学所有年段,如情景模拟、体验角色等。

3.应用要点活动组织选择上要使学生有i僦的内容,学生会对体验进行交流。

4.应用举例――体验盲人和哑巴。

(1)确立体验内容。体验残疾人的困难。

(2)开展体验活动。A学生分组,分成“盲人”组和“哑巴”组。

B宣布活动要求。“盲人”和“哑巴”两人―组,互相帮助,绕操场一周,回到教室;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盲人”不允许摘下眼罩,“哑巴”不允许说话提示,只能靠动作来提醒。

(3)交流感受。今天从操场走回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4)评价、讨论。你曾经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能为他做些什么?

小学思品课教案 篇9

教育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

(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 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课件展示):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课件展示)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思品课工作总结 篇10

本学期,我仍秉承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为科任教师和教研组长,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和组织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始终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我校的快乐高效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施教,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范事例和思品课的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2、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无论你教学多长时间都要认真备课,备不好课就不能上讲台。因为知识在不断的变化,面对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你不认真备课,只是吃老本,课就不会上好,3分钟能讲清的知识点用5分钟讲就是失败。所以,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3、完善授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课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反思与改进

1、我在教学中还进一步注重教学的总结工作,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感想、思路、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驾驭课堂的能力,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2、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力争使课堂教学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

3、对课标需要进一步研究,瞄准中招,进一步提高授课效率。

思品课《我是谁》教学反思 篇11

1.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我是谁》一课时,开始,我就以问题“我是谁”引出话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又提出“除了我是老师,我还有可能是谁”呢?,并出示我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我不同角色的转换为范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我不同环境角色的变化,初步感受到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为下面的教学活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指导学生学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和他们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同桌议一议,再看大屏幕说一说在不同的场合都是谁,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懂得人们在不同场合角色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寻找自己及身边的人,在不同场合又是谁时更是情趣盎然,学生联系自身

l、观察身边的人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角色,并推广到实际中明白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却有不同的角色。),初步感知到自己在社会中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初步在社会中将自己定位。)

2.在交流、沟通、行动中明理。在让孩子们明白“角色与责任”这一道理时,我不是简单地去说教,而是通过从师生角色的责任这一学习最贴近学生的话题展开,然后,让孩子们看书、同桌讨论、小组表演等体验性、探究性地学习,使他们在课堂实践中自己去悟出道理。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老师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走进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获得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在设计这课时就充分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性、活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师生交融,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索和感悟。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困惑的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课程改革后课程的综合化已经把教材作为连接师生的媒介。教材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也是一种资源。因此在这堂课的时间中,我没有照搬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根据需要把内容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善教材、充实教材。在教学中,我把简单的“我是谁”这样一个话题,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身边熟悉的人联系起来,把书本中的内容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循序渐进的从身边到社会层层推进,学生自己探究,建立意识体验角色,运用活动将角色和责任告诉学生,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我设计了“爱心提示”这一环节,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几个活动的设计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效果,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既不枯燥、做作,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思品课教学模式梳理 篇12

孙春雷 2013年12月27日

政治新授课教学案模板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盘点考点】 【知识结构】

一、自主学习,夯实双基

二、基本考点过关(学生记背、教师检查)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四、教师点拨释疑

五、达标测试,效果反馈

政治复习课教学案模板

【课程标准要求】 【考点在线】 【知识结构】

一、基本考点过关(学生记背、教师检查)

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典型例题)

三、教师点拨释疑

四、达标测试,效果反馈

政治讲评课教学案模板

一、学生自查(自己检查做错的原因,换一种颜色的笔把错题改了)

二、学生互查(特别是师傅检查学友典型例题)

三、点拨释疑(教师侧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 篇13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二单元第三课《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二框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交口初级中学

张莉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二框题。是在对自尊自信以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立,学会自立的方法,走自立之路,做自立自强之人。本课内容主要分三个层面:一是认识自立;二是学会自立;三是走向自立。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教学处理过程中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2、学生情况分析

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为将来走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2、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

[教学设想] 根据“自主式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模式,我将本课教学大致划分成这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激趣明标,我通过《我们靠自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并明确教学目的,时间大约五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标出,以便于下一环节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大约十分钟左右。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展示,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学生自由讲解答案,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大约十分钟左右。

第四个环节是当堂检测,要求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测试题。大约十五分钟。第五个环节是小结提升,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大约五分钟。

[教学重点]

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2、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式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激趣明标:

我通过《我们靠自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并明确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同时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标出。

1、依赖的危害有哪些?

2、告别依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

3、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4、什么是自主? 合作展示:

1、有的同学说:“依靠就是依赖,要自立就要拒绝父母、长辈和老师的任何帮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议一议:这个书生是个自立的人吗?为什么?(课本第42页)

3、假如你是某个公司的总裁,你会招聘课本第40页案例中的那个年轻人吗?如果不会,你想招聘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讲解答案,并讨论探究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

当堂检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测试题

1、以下对“自主”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自主

B.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D.自主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说了算,不能听任何人的意见

2、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学生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

A.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从小事做起 B.有伟大理想,从大事做起

C.得到社会的关爱 D.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不要任何人的帮助

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利于培养自立能力的是()

①小强按时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②小琪进入九年级后,妈妈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③小杰的妈妈看到他学习任务重,从不让他做家务

④小樱总是无条件接受父母的一切安排,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些学生的依赖性强,往往是受了家庭的影响,包括家长过份溺爱,以致缺乏独立能力,甚至连生活自理能力也有缺陷。要克服这种依赖心理,培养自立意识,除要求家庭提供条件外,更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也改变环境。这说明()

A.克服自己的弱点要有韧劲 B.克服自己的弱点重在行动

C.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 D.对弱点的形成,最初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

材料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遇到难题不会做,不做任何思考就抄别人的作业;同学之间有了一点点小麻烦,就找老师诉苦;衣服脏了就让父母洗;等等

(1)上述现象反映了什么心理?

(2)请你分析这种心理的危害。

(3)请你提出克服上述心理的办法。

小结提升: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学习并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所上过的一堂课,下面我将自己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新课学习分为以下二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根据思品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前我都会将下一节需要事先搜集的资料或者情景剧等任务布置给大家,当然各小组的任务力求不雷同且富于生活化,让大家充满探究的欲望。由于提前做好了资料收集工作,课堂上交流展示起来异常顺利。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

第一个环节是激趣明标,我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并明确教学目的,时间大约五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标出,以便于下一环节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大约十分钟左右。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展示,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学生自由讲解答案,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大约十分钟左右。

第四个环节是当堂检测,要求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测试题。大约十五分钟。

第五个环节是小结提升,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大约五分钟。

上一篇: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下一篇:名称变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