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共8篇)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篇1

学科

心理学 任课教师 龚晓慧

上课班级 14级3班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社会性概念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了解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2、过程与方法:理解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特点与表现、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学习重、难点】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 【学法指导】讨论法,谈话法 【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授课内容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

(一)什么是社会交往

交往又叫传播或沟通,它指人们利用一定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送给他人的过程。交往过程包括信息、信道、传送者、接受者四个要素。人类的交往即为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的联系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协调相互间行为,以及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社会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处理同伴之间关系的能力上。

三、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三)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

(三)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四)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

三、课后作业

1社会性概念 2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附:板书设计

一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 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3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三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

2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 3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4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

一导入新课

复习社会性概念,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哪些? 二授课内容

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对其各方面心理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父母的示范、行为强化和直接教导等途径实现的。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不同父母在教养儿童的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影响不同。

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归结起来主要在两方面表现着差异,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即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并对每种类型对应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亲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着来自亲子双方及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此外,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

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父亲与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活动,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时间照料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交往多身体运动,观察发现,父子一起进行的游戏活动往往比母子游戏活动具有更大的刺激性,运动量更大,且更具有新异性。

正是由于父亲与儿童交往的独特特征,使父亲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三 课后作业 1亲子关系 2依恋 3依恋类型 附:板书设计

一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导入新课

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一方面是在他们与成人的交往中进行的,另一方面是在他们与同伴的交往中进行的 二授课内容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

二、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三、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可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这样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二)儿童自身的特征

(三)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三 课后作业

1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2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附:板书设计 一同伴交往作用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三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教学反思】

第四节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与道德发展

一导入新课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幼儿是逐步接受社会规范的,从被动到主动地认同与接受 二授课内容

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特点:

不存在性别差异: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中,女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现实差别不大

指向同伴,较少指向教师:与同伴地位、能力一致,与教师有地位上差异 指向同性与异性伙伴的次数有差异:小班差异不大,中大班指向同性大于异性的

合作第一;分享与助人其次;安慰与公德较少

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第一类是指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的侵犯性行为。第二类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以攻击行为作为手段。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发现:

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中班多于小班与大班

 以身体动作为主——攻击性言语  工具性的攻击为主

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

(二)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 当别人抢你的东西时,该怎么办?

 武力推开。喊“讨厌”并拒绝。找老师解决。放弃。“别抢,一块玩”  游戏:5个孩子分3个苹果,学会分享和谦让

(二)善用精神奖励 口头表扬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别人,通过故事讲道理,不要频繁使用“红花” 三 课后作业 幼儿社会行为的指导 附:板书设计

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

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大学时期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引领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为此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共十八大报告亦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述论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课) 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这门课程的独特优势,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是一项颇为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比如在讲授上编综述时, 着重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 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和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 重点讲解社会主义的论战、长征的艰苦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在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 紧紧围绕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展开教学;在讲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时, 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讲授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 则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本文拟以第六章为例, 将笔者的探索做一粗略总结, 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 (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 的评价和情感, 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是多民族国家保持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 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千百年来, 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虽然发生过战争, 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 近年来, 受国外敌对势力和极端原教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出现了东突、藏独等极少数民族分裂活动。这些民族分裂主义者不但制造恐怖事件, 而且利用网络等方式散布他们随意篡改的本民族历史。这些历史真伪难辨, 需要受众具备相当的阅历、学识和思辨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囿于年龄等原因, 社会阅历不丰富, 思辨能力薄弱, 极易成为伪民族史的毒害对象。因此, 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鉴于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十分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比如在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时, 我告诉学生:“9·18” 事变发生后, 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敌后奋勇杀敌;东北朝鲜族同胞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痛击日寇; 九世班禅不但严辞拒绝日寇的拉拢, 而且多次远赴内蒙古地区巡回宣传民族团结, 挫败了日寇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我还告诉学生:当中国东南沿海被日寇封锁、外援物资受阻后, 西藏地区的僧侣主动组织马帮翻越喜马拉雅山, 从印度运回中国抗战所紧缺的战略物资;云南各族人民则用双手和简陋的劳动工具日夜抢修滇缅公路, 使战时外援战略物资得以源源输入中国内地……这样通过学习大量的史实, 少数民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

二、用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学生

古人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 即使颠沛流离, 也要努力向上、永不放弃。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却仍屹立在世界东方, 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发愤图强的必然结果。晋朝有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宋代有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 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二度克复雅克萨。同样, 中华民族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也是各民族自强不息、奋勇抗战的必然结果。

然而, 由于受网络的不良影响, 相当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仅留下下列印象: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一触击溃、丧师失地、降将如毛;美国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加快了日寇覆亡的进程; 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直接导致日军战败投降。在他们看来, 国民党拥有数百万正规军尚且一泻千里, 中国共产党仅靠小米加步枪怎能打败打败海、 空军实力排名世界前三、陆军实力也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基于上述错误认识, 他们中的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过是美、苏两个大国将中国从日寇的蹂躏下解放了出来而已。这一民族失败主义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就必须端正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为达此目的, 我首先告诉学生, 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是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的关系, 美苏等国固然支援过中国的抗战, 但中国人民的抗战同样也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接着, 我用大量史实说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没有中国提供的粮食、生丝, 以及其他重要战略物资, 苏联不可能支撑持久抗战;没有中国提供的情报, 苏联极有可能在战争初期就沦为战败国, 美国也不可能在参战后的第三年就夺得太平洋战争的制海权;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 才使得日寇始终不敢从东面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始终无法与德国会师中东; 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才使得盟国得以专注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 我将正面战场的失败与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丧师失地相比较, 将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较, 将中国始终坚持抗战与法国在战争初期迅速沦亡相比较, 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史实比较, 认识到中国战场之所以惨烈, 除了中、日双方军事力量悬殊等原因外, 还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 来成就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首先在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

当然, 仅仅使学生明了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关系和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是远远不够的, 欲使学生坚信中国人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还必须讲清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侵华日军的打击程度。为此, 我讲解了冈村宁次等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对中共抗战的看法, 并且以侵华日军将士的战地日记为例, 讲述了游击战、地雷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通过细致入微的分心、耐心的对比讲解, 学生终于认识到中国人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由此放弃了原先错误的认识, 民族自豪感因此而油然滋生。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 即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程颐则言, “人无忠信, 不可立于世。”可见, 先哲们都将诚信视为做人的首要德行。千百年来, 尽管岁月流逝、历史环境变化万千, 但曾子杀猪取信、商鞅立木建信、韩信一饭千金的诚信故事仍流传于民间、见诸于小学教材, 可见诚信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的瑰宝。

然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视不够, 有的大学生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 他们不辨善恶、不分美丑, 拾到别人丢失的校园卡后, 不及时归还;考试时夹带、作弊;为了物质利益, 而替代别人参加期末考试……天之骄子中似乎有人忘却了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

俗话说, “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大而祝锥, 不亦晚乎!”二者均启示我们:防患要及时清除, 如果不防微杜渐, 将会酿成大患。

拾饭卡不还、作弊等虽然校园内的发生小事, 不属刑事犯罪, 也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多少恶劣影响, 但缺乏诚信的行为与风气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塑造的重要阶段, 足以影响一生;大学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习惯, 毕业后是很难改变的。若学生起初做一些看似细小的坏事, 久而久之养成了投机取巧的心理, 就以为蒙骗没什么, 有时还能得到实惠。步人社会后, 他们有可能成为不诚实守信的公民, 或者随意撕毁自己与别人签订的合同, 或者违法乱纪, 一旦身居高位, 极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做出损公肥私、甚至盗骗巨额国家财产和出卖国家利益。

这就是说, 为了培养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完全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因此, 在讲授第六章时, 我将国、共两党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 告诉学生, 国民党之所以丧失了绝大多数游击区, 个中原因在于其将士不诚实守信;共产党的游击区之所以发展较快, 个中原因之一在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诚实守信, 遵守对百姓的承诺、绝不侵犯百姓利益, 吃饭一定照价付钱;遵守对百姓许诺的军民一致、官民一致的诺言, 厉行法制建设, 像黄克功这样的高级将领若损害百姓利益、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共产党的诚信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比如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宁愿被日寇杀害, 也要保守八路军的秘密;山东胶州地区的老百姓甚至整村挖掘地道, 在日寇的眼皮底下为八路军建造地下疗养医院。也正是在抗战时期用诚实守信积累的民心, 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四年解放战争中赢得华北地区人民的支持, 迅速取得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 乃至夺取全国的胜利。

为坚固学生的诚信意识, 我又以德国、日本对其所发动的法西斯战争赔款的态度为例, 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 二战后日本与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关系紧张,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日本作为国际海牙条约的签约国, 却违背海牙条约中在战争中不得施用生化武器、不得轰炸平民区的有关规定, 二战结束后去又不履行条约, 对受害国及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 致使自己失信于天下。反观德国, 切实遵守自己所签订的战败条约, 国家通过立法将战争赔偿法制化, 不但如数偿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款, 而且已经偿还了大部分二战赔款。德国的诚实守信不但使其得到了整个欧洲受害国的谅解, 而且使其赢得了整个欧洲的敬重, 德国因此成为欧盟的创始人之一, 俨然成为欧洲大陆的政治盟主。

这样, 通过一系列比较, 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立人、立国的根本。

四、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 不能仅有小我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不告诉后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 在相当程度上是无数仁人志士无私奉献、忠心报国的必然结果。

然而, 青年大学生成长在和平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紧张的高中生活、激烈的高考竞争, 以及父母的溺爱, 使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眼里只有个人的奋斗目标, 而忽视了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因此, 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不能仅有小我,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急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兴亡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在第六章的教学中, 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 讲解八路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时, 我特地告诉学生, 其实土八路并不土, 因为抗战时期一批国民党统治区的教授和工科大学生, 为了抗日救国从大后方跋山涉水, 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 冀中抗日游击队制造的地雷从对敌几无威胁到使得日寇闻风丧胆;太行山根据地兵工厂研制出实战效果好于日造三八式步枪的新型七九步枪;晋察冀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弹可用于多种规格口径的迫击炮……。正是凭借着这些并不落后的武器, 八路军才得以支持持久抗战。又如, 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 我列举了海外留学生在抗战中的作用。我告诉学生,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 有一半以上的海外留学生抛弃舒适的生活, 离开优越的环境, 不远万里, 远渡重洋, 从国外回到祖国。他们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抗战服务。例如:龚祖同舍弃即将到手的德国物理学博士学位, 匆忙赶回祖国, 于193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 经大批生产后用于前线, 从而减少了国民党前线的伤亡。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学生池步洲毅然离开日本, 回国后, 利用自己对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多次成功破译了日方情报, 为盟军打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留学生为解决中国抗战所紧缺的燃料问题, 昼夜试验, 终于成功地从植物中提炼汽油, 解决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液体燃料的供给难题……正是由于科技人才的加入, 为中国抗战奠定了难得的科技基础。在旁征博引史实的同时, 我还谆谆教育学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是旧中国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新的历史时期, 仍然应该是大学生的座右铭。因为中国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 地少人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 惟有科技方能兴国, 惟有科技方能强国!这样, 通过我的讲解, 那些原本以出国留学、为个人奔前程的学生端正了学习目标和态度, 从此坚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理想信念。

总之, 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学校教育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我的体会是, 只要老师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 搜集他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既把握“纲要”课的知识体系, 又认识该课程的内在规律, 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既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又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 深入浅出的讲解,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而为学生的实际思想理念,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6457725.html.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96.

[3]谭玉川.弘扬兵团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兵团, 2014, (5) :18.

[4]李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路径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5) :14.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情况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 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2.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D.毛泽东

3.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B A.《联共(布)党史教程》 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4.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A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5.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的是()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6.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进程中的()B A.初级阶段 B.初始阶段 C.准备阶段 D.起步阶段

7.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C 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8.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我国()D A.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B.正处在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过程之中 c.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正确的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尚未建立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只要党的政策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可以逾越的,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10.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阶段,是由()D决定的。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B.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状况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生产力发展状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B 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C.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A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转变为缩小差距的阶段

D.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C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16.在新时期,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进行大规模表述的是()B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C.1982年十二大 D.1987年十三大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B A.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产品供给能力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改革 19.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又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A.1982年十二大 B.1987年十三大 C.1992年十四大D.1997年十五大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B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2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2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C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三个有利于”标准

B)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D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5.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D A.改革和开放 B.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C.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6.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上说的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C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2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C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A.经济体制改革 B.改革开放 C.经济建设 D.政治体制改革 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D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A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A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B.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C.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D.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33.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 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A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35.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B A.1949年全国政协 B.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D.1964年三届人大

36.我国现代化任务经历了由“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的变化,提出“两步走”的是()D A.七届二中全会 B.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 D.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37.新中国成立前后,最早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构想的是()A A.七届二中全会 B.七届三中全会 C.七届四中全会 D.党的八大 38.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修改原来关于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是()B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9年接见外宾时 C. 1982年十二大 D.1987年十三大

39.新时期正式提出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是()C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十二大 C.1987年十三大 D.1992年十四大

40.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C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41.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新阶段的标志是()D A.十六大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

C.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 4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3.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主要表现,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D A.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B.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实,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开始出现由生存型消费到发展型消费的历史转变

C.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D.人均GDP值达到1000美元

44.在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A A.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由贫穷到富裕

C.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 D.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45.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C A.有利时机 B重要契机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大好机遇 4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六章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篇4

注意发展的特点 1.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 2.注意的有意性从被动到主动

感觉的发展 1.视觉的发展(10岁)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记忆发展的特点

思维发展的特点

智力发展的特点 情绪情感的特点

品德发展的特点

观点采择

能力

自我意识

第六章 试卷剖析 篇5

一、选择题

4、解:由图知,两灯串联;有一只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连通的,即两灯不可能发生断路(排除C、D);

电压表测量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其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说明灯L1不可能被短路(否则电压表示数为0,排除A);

当灯L2短路时,此时只有L1连入电路,加在L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A、L1短路,则电流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会损坏.不合题意.

B、L2短路,则电压表也会被短路,无示数.不合题意.

C、L1断路,电流表无示数.不合题意.

D、L2断路,则电压表直接测电源电压,有示数.L1支路不受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7、首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U=U1+U2)特点确定电压表表V1、V2示数的大小,然后根据电压表的读数方法读出示数.解答:解:因为电阻R1和R2串联,而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R2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比电压表V2的示数大;故电压表V1选的是0-15V的量程分度值为0.5V,根据指针位置,电压表读数为6V;电压表V2选的是0-3V的量程,分度值为0.1V,根据指针位置,电压表读数为1.2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U1=U-U2=6V-1.2V=4.8V.

故选A.

17、根据公式R=,说明电阻的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不能反应正、反比关系.

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跟电压、电流都无关.可见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根据公式R=,说明电阻的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这是一种计算电阻大小的方法。

第六章 附则 篇6

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的,适用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行政法规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相关规定,其中没有规定的,参照本规定办理。

外国投资者通过其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并或收购境内企业的,适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相关规定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相关规定,其中没有规定的,参照本规定办理。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有限责任公司并将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境内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的,适用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规定,其中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规定。

第五十六条 申请人或申报人报送文件,应依照本规定对文件进行分类,并附文件目录。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应用中文表述。

第五十七条 被股权并购境内公司的中国自然人股东,经批准,可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

第五十八条 境内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变更国籍的,不改变该公司的企业性质。

第五十九条 相关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并对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六十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并购境内其他地区的企业,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六章附则 篇7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期满自行失效。《达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达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9-1号)和《达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达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0-1号)同时废止。

★ 国家旅游局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 文件管理制度

★ 抚顺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修改版

★ 涉密文件管理制度

★ 公司文件管理制度及流程

★ 文件范本

★ 文件范文

★ 投标文件范本

★ 初中数学规范性培训总结

第六章 附则 篇8

第三十一条 每个技术委员会均应冠以专业名称,由部科技司审核公布。

第三十二条 各技术委员会应根据本章程,结合专业具体情况,制定本专业技术委员会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以及内部规章制度。

第三十三条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组织形式由铁道部建设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由铁道部科技司负责解释。

上一篇:法规制度处2011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读梁启超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