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教案设计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 篇1

山东省垦利一中丛明娟

[教学目标]

1、领会《冬天之美》对乡村冬天的出色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 神追求。

2、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有感情朗诵。

2、作者情感、情操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出示谢灵运和毛泽东的诗词,并比较二者,得出:同是冬天美景,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关键在于心态不同。法国著名雕塑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引出:对于冬天,人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国外友人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作者简介)

二、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自读。

三、讲解:

在这遍朗读的基础上,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冬天之美”,那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给题目加上一个定语?

很好,是“乡村”。

第二个问题,一篇文章中最能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就是这篇文章心灵的窗户--眼睛,也就是“文眼”。那么,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很好,“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要重读,是哪两个?为什么?

对,“乡村”,它说明作者爱的是“乡村”的冬天;“从来”也需要重读,这说明这种感情由来已久。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做出了描写?

很好,是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里描写了那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对,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报春花、紫罗兰、孟加拉玫瑰,还有鸟儿、白雪和冰凌。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太麻烦,谁能总结一下?

很好,阳光、麦田、鸟儿、白雪。那么,这几种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阳光是“最灿烂、最辉煌”的。

鸟儿是“喧闹”而“美丽”的。

白雪是“璀璨”而“神奇”的。

麦田是“广阔而鲜艳”的。花草是“生机盎然”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在对课文理性理解的基础上,再参看图片感性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冬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很寒冷而枯燥的,但是作者却把它描绘得如此美丽,你是否也开始喜欢冬天了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期待着今年的冬天吧!下面就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所描绘的这幅冬景是否完美,有没有缺陷呢?

提醒大家一下:茅盾曾经说过:“自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人的活动,自然又有什么美可言呢?”

很好,景物虽然很美,但却美中不足。因为缺少了“人”!

乔治桑真是位丹青高手,最后作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她隆重地推出了人。请一位同学将这一部分朗读一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漫漫冬夜里,大家不分男女老少、长幼尊卑,围着炉子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这样的夜晚无疑是--和谐而融洽的。“围炉夜话”从自然之美写到冬天之美,乡村的冬天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自然美与精神美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愉悦之情和美的感觉。

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曾经说过:“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的确,美景也许易寻,而真情却是无价的。人,才是冬天“美”之灵魂、“美”之根本。这真是景美--情更美!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冬天之美”,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否多余呢?如果不多余,那又起什么作用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是的,第一自然段中城市的“丑”与下文形成了对比,还为下文作了铺垫与衬托,从而突出了乡村冬天之美。而且,第一自然段也深刻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感情与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的突出特点就在于情景交融。请同学们用心体会。

好,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见课件)

冬天之美作文 篇2

乡村的冬天之美,在万籁俱寂的夜。

一盏低低的灯火,几缕飘飘而逝的炊烟,热气缭绕中飘着农家饭菜的香甜。饭是粗粝的,但营养丰富;菜有些单一,但鲜绿可口。一个简陋的小桌,一室质朴的温馨。一家人围坐在饭菜周围,恬静的微笑里一缕知足常乐的闲适、幸福。土炕热热的,似一首乡村赞美诗,写满秋去冬来的静谧与祥和。夜半晕黄的灯光里传来母女低低细语,如梦呓,远远近近濡湿窗外月色和月色里乖巧的女儿慢慢长大的岁月。多美的乡村冬夜啊!每每想到它,我都会如雪夜归人欣喜的推开落雪的夜色,手捧“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融入到温暖宁静的乡村冬夜,静静的呼吸,静静的体味家带给我的如阳光般灿烂的暖意。

济南的冬天 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品味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优美语言

(2)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布置预习,课文导入,阅读朗诵,整体感知,字词分析,重点解析,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具体的教学环节如下:

课时一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大致了解有关的相关知识

2、提前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对冬天都有什么样的印象呢?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河南的冬天在高适眼中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西北塞外的冬天在岑参眼里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川的冬天在杜甫眼中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可以说各个地方的冬天都是别具一格的,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2、作者简介(看注释①)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 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小说家,戏剧作家。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我的前半生,电视剧,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反省式”自传,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3、创作背景: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标出重音、停顿、生字词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再次阅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温晴。

第二部分(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三、研读课文,领会主旨

1、(第一段)思考: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对冬天的济南有概括作用的一句是?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 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还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

四、走进文本,品味妙处

1、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2、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 明确:以自身感受为出发点,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修辞:对比)

3、(第二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可以换成“安静”吗?

—— 明确:不可。“安适”不但安静,还舒适。

4、(第三段)写济南人的面容、心理是什么目的? —— 明确:烘托济南的冬天的温情、慈善。

五、知识梳理,检验提高

1、温晴的地理原因——济南具有独特地形地质构造。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位于丘陵与平原中间,正好把它夹在中间,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凭着强大压力,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

2、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2、作业布置:摘抄精彩语句,并找出文中的拟人句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领会主旨

1、作者顺着主线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修辞:比喻拟人)

①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一圈小山像个摇篮;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小村庄卧在山坡上。

②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济南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

二、走进文本,品味妙处

1、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课文具体又能分为几幅图呢?(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阳光下山景图。(第二自然段)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拟人,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3)雪后初晴图。(第4自然段)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 明确:妙在雪色;妙在雪光;妙在雪态(4)城外小水墨画。(第5自然段)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5)玲珑水晶图(第6自然段)

A、“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B、“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C、济南的水为什么会冒热气?

—— 明确:济南的水全都是泉水,来自地下深层,冬天温度明显高于气温,和冷空气一接触,便雾化为“热气”上升。

2、老舍先生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但通篇阅读下来,我们却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春意融融,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并思考为什么这样来写?

明确: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想起英国诗人雪莱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的道理,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从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感受到洋溢着的春意,也正是因为作者心有春天,内心充满着对于春天的向往和憧憬。(结合时代背景)而作者之所以这么写,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3、赏析语言,你最欣赏文中哪个句子或片段,为什么?

三、知识梳理,检验提高

1、《济南的冬天》与《春》相似之处?

2、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小组讨论)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

3、济南的冬天 这课文的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好不好? 不好,“济南的冬天”主语是冬天,主要是写冬天。而“冬天的济南”主语是济南。课文主要侧重的是济南的冬天,换后就成了主要写济南了。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无限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济南的冬天》参考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

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

(二)本文作者简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

(四)分析课文

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

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 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

(2)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 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 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成温柔慈爱的`母亲,娇柔秀美的少女,那水呢?阅读第五小节,找出济南的水与众不同的地方。

3、老舍是一位名家,但对于名家,我们也要有怀疑的精神。对文章的结尾安排,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4、小结全文:

(1)、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

(2)、用词讲究,富有表现力:

(3)、表现手法多样,表达传神。(比喻,拟人)

(五)、布置作业 :

1、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 篇5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投影(朗诵《老舍文集》中的《老张的哲学》当中的优美语句并分析)

师朗诵:“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的满脸流油,于是富人们支起凉棚索性不看,穷人们倒在柳荫下作他们的好梦,谁来惹这个闲气。”

师: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

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多文字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气 炎热 炽热 毒辣 等学生任意说

师:

本段文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五月的天气”的炎热、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

十六、《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投影)

师:请哪位同学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读一下。

请学生起来读

师:说的还可以,老师补充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老舍的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

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读的不错。当然老师收集的还不全面,课后大家再去收集。

三、整体感悟

1、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5`)

师出示投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 一髻 儿 镶 薄雪

B 觉得 真得 看护 看吧

C 着落 着急 伦敦 澄清

D 狭窄 宽敞 贮蓄 水藻

(2)、选出正确的解释。

响亮的天气(A、十分明亮; 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B、玲珑秀美)

2、师朗诵课文,分析课文

(1)、师朗读课文,配音乐。

师:刚才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大家讨论解决,然后请每组派个成员汇报。

第一小组:第一段。

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第二小组:第二段

问题: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

①、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②、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③、人们的感受如何?

第三小组:第三段、师: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问题:①、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大喜爱和赞美?

②、作者写景大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③、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讨论一下作者写景的句子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出示投影:

第一组: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的看护夫。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_______”比作“白花”

二是将“_______”比作“日本看护夫”。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问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第二组:

(1)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师:老师将文中的一些句子改了,大家比较一下,老师改的好不好?

我认为挺好的!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第四小组:第四、五段

问题:(1)、第四段主要讲述什么?

(2)、第五段水的特点?一连写了五个“绿”是为了写什么?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3、三读课文,总结全文。

师:本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要有感情的朗读,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将第三自然段读一下,要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投影:(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风景画,抒发了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这里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喜爱,赞美,喜欢,深爱等)

四、创新训练。(写和画)

师:文章中老舍抓住“温晴”二字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淋漓尽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现在请你仿照本文,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要求:(1)、一、二两组来写一写。

(2)、三、四两组的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画一画济南的冬天。

师总结讲评。

五、作业

背诵文章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小摇篮)

北国的冬天----风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小水墨画)

伦敦的冬天----雾 济南的冬天(温晴)宝地 城外远山(蓝宝石)

热 带----毒日 济南的水:绿 暖 清亮

优秀教案设计_济南的冬天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品味老舍语言的魅力。【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秋天给人的感受是萧瑟、凄凉、冷清。可唐代诗人刘禹锡“反其 道而行之”,一改“悲秋”的论调,在这里直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冬天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生答)我感觉冬天带给人的感受是: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景象。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是一个“温暖”的宝地?那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冬天的别样温晴。

子曰:温故而知新,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谁愿意起来读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订正:不准确的地方。领读,每个词读过三遍。如果有重要的内容,师做强调)

响晴

温晴

水藻

贮蓄

澄清

2、文学常识(那来看看这节课的文学常识,说一说你对老舍的了解,生补充。多媒体出示老舍的文学常识,师做重点强调。)

(真正了解老舍,我们还需走入文本。让我们在读中,领悟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大师的魅力。)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拟题目: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都是可爱的。我想,老舍先生在回忆济南的时候,脑海中定会闪过一幅幅画面。那么,让我们找寻这些美丽的画面并为他们起个 名字吧。(2-5段)。(学生跳读读课文,学会概括,自拟题目。)

(谁愿意起来说一说?生回答问题。)

师明确:1.摇篮安睡图(阳光下的济南全景)

2.雪后小山图(薄雪覆盖下的山)

3.山村卧雪图(城外的远山)

4.玲珑水晶图

四、研读赏析,跳读课文。(重点分析1、3、5自然段。)过渡语:济南真是一个“宝地”,现在让我们踏入这方“宝地”。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明确。师提问:谁愿意起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

明确:明确:温晴:无风、响晴、温暖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对比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省去读的环节)

(预设:此问题很简单,师生齐答。第二段“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儿化音。因为老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京味儿”。

过渡语:踏入了济南这方宝地,让我们去观观那“雪后的山景”。舍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3、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预设:问题较简单,留的时间可少一些,生独立思考,在课本上圈点勾画。)

师明确:按照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师:这一段的描写非常具有层次感,仿佛看到了秀美的山景就在眼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分析雪后山景“秒”在何处?

(师提示:这里属于景物描写,联想我们学习《春》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分析春花的(花的颜色、味道、情态,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析概括)(师: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

师明确:雪色:青黑的松树与雪的白相互映衬。

蓝蓝的天与银白的雪相互生辉。

白白的雪与暗黄的草色,构成水墨画。

雪的情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明确:谁能理解理解这个句子?拟人,将雪比喻为娇羞的少女,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雪的情态。

5、踏入了济南这方“宝地”,观看完了雪后的山景,让我们再去领略水的魅力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五段,带着多媒体上出示的问题: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明确:水的绿:绿萍、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哪一点体现出来的)

水的清、亮:由澄清的河水,清亮,空灵的蓝水晶。(哪一点体现出来的)

五、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主要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没有生命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感情,这一切都源于作者栩栩如生的刻画。所以,老舍是当之无愧的“语言艺术大师”。

找出本文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加以赏析。(课前预习过,不必留时间。哪个同学起来说一说,先读句子后赏析。)

例子: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幻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 境界?

明确: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例子: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些山写得很有温情,很有人情味儿。例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贴切的形容为“娇羞的少女”,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雪的情态。

例子: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找个影儿呢!

明确:“不忍得”,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感情,这样更能反衬水的“绿”。

例子: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明确:形象传神,拟人,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例子: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明确: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师总结:找的句子好,品的也够味儿。我们找的这些句子语言上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修辞手法:拟人)

强化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到课后练习题57页: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扩展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课本54页。

六、领悟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 篇7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

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 济南三面环山,b. “放在小摇篮里”

c. 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平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藻之绿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⒈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并知道还有哪些冬眠的动物。

㈡过程与方法

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⒉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

⒊通过当小画家画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⒉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卡片、生字卡片、奖品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雪字,让

学生用雪字组词、说一句话、背和雪有关的儿歌或古诗。

二、感知新授

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从同学们用雪说的句子和背古诗、儿歌当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雪,对吗?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他们也特别喜欢。他们是谁?老师也不知道。谁想知道就快快读读课文吧!(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你一定有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课题,给予及时鼓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可以冬眠?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上一年级,书只读了一遍,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相信在读一遍课文,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还可以找你的好朋友读。(学生读)

⒉解决生字词。

师:又读了一遍课文,刚才有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认识了好多生字呢!是啊,读一遍书就有一遍的收获。我来看看同学们的收获大不大?(出示生字)你们先试着读一读。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几名学生读,如不熟练可找小老师领读。

⑶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

⑷抢读比赛。谁会读谁就站起来读。

⑸出示生字,学生随机提问并组词和说句子。

⒊再读课文。

师:生字词我们读熟了,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不信你们再试着读读课文。(学生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小画家都有谁?(学生回答,教师把小动物的图片发给学生

贴在黑板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⒋个性化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不想当雪地里的小画家?(老师随机问同学师哪位小画家)

师:下雪啦,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发言)

师:谁能用高兴的、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找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四名小画家,一边做动作,一边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觉得这位同学师我们班读书最好地同学。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

师:谁敢向他挑战?(学生纷纷举手,让学生准备)

(抽几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评价。)

⒌小画家画画。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都知道小鸡画的是什么?(教师放课件)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学生用因为&&所以&&说句子。(其他三个同上。)

师:小画家们,现在我们该把自己画画的本领展现一下了。你是哪位小画家就把你的脚印画在纸上。画好了就请你们到前面来把自己画好的脚印贴在黑板上,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开始。(学生画脚印。画好的贴在黑板上。)

师:小画家们画的大大小小的脚印各不相同,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在雪地上快乐地采脚印地情景。我们一起看着黑板排着手来说一说谁画什么?

⒍画雪

师:小画家的画画的这么棒,课文读得又好,不知道歌唱得怎么样?谁能唱和雪有关的歌?(学生唱)

⒎拓展练习。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能听出来你们非常喜欢雪,我们北方的孩子都有过玩雪的经历。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雪啦,我们来到雪地里会干什么呢?

出示课件:下雪啦!下雪啦!

《雕塑之美》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雕塑的相关知识(即材质、表现手法的创新),提高对现代雕塑的欣赏能力。

2、对本地区现代雕塑进行调查,能用相应的知识进行简单评价。

3、感受多元的现代雕塑表现的多样性和材料上的多样性。体验雕塑与环境、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述对现代雕塑的感受。难点:理解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雕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搜集到哪些雕塑呢?这么多啊!谈谈自己带来的雕塑。

看来我们生活中的雕塑还真不少呢~你为什么称它们为“雕塑”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从中找到答案吧~课件出示雕、塑。

二、新授:

1、初识雕塑

为什么叫石雕、面塑?你能模仿一下制作时的动作吗?(体会材质不同,手法不同)。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雕塑?(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它是以雕、刻、塑、镂、琢、凿、铸为手段,以金玉石土等为材料,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从制作技法来区分,可分为对于硬材料的“雕”和对于软材料的“塑”两大类。)

同学们真聪明,都能自己诠释雕塑的定义了。那你知道雕塑可以分为哪几种吗?

雕塑的种类(出示课件 蒙山寿星 凤凰雕塑)这2种雕塑形式有什么区别?(多角度展示两个雕塑作品)浮雕;圆雕。

2、体会雕塑之美(材质、形态、环境、精神)

雕塑美吗?美在哪里呢?(实物、图片欣赏:体会材质美,形态美,环境美,精神美。)(1)通过触摸真实的雕塑感受材料的材质特点。(2)摸摸自己的雕塑告诉同学你的感受。生:互相观赏、触摸

(3)课件出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雕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各种材质都带给我们不同的美感。雕塑和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3、总结欣赏方法(观察、了解、评述)

刚才我们欣赏了雕塑的材质美,形态美,环境美,精神美。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欣赏这些雕塑呢?

4、你觉得你搜集到的雕塑美不美?美在哪里呢?

三、作业:

感悟彩陶之美教案 篇10

浦贝小学 执教教师:杨玲龙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祖先创造的彩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彩陶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3、培养仿制彩陶和创作彩陶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中华祖先创造的彩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彩陶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难点:

能运用手中的颜料、绘画工具美化陶瓷作品。教学过程:

一、赏中激趣

1、“同学们,你认识它们吗?”师:“同学们会发现这都是陶瓷制品,陶瓷制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提问:“谁来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陶瓷制品?”

2、教师引导:“陶瓷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陶瓷的发展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不同时代的三组陶瓷作品,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们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没有花纹,第二组有纹样,第三组不但有纹样还有色彩更漂亮了„„

3、教师引导:在陶瓷发展史上,古代劳动人民制作时不但注重陶器的实用功能,还在陶器的表面绘上各种纹样,添上色彩,于是彩陶出现了。

介绍彩陶:彩陶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装饰有彩绘纹样的陶

器。

4、引入课题,说:“多么漂亮的彩陶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彩陶,感悟彩陶之美吧!”

板书课题:感悟彩陶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陶瓷作品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有新知学习的基础,从中体会美的物品来源于生活,美就在你身边。利用三组图片的对比得出彩陶的概念。了解彩陶的起源,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探中悟法

1、自主赏陶,交流陶美。

教师说:“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34页,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认真观察我国古代的彩陶在造型、纹样和图案上的特点,并把你的发现讲给你们组的小伙伴听一听。”“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彩陶,感悟陶美。(1)出示《彩陶人面鱼纹盆》 A、这件作品采用了什么图案来装饰? B、由此让我们想到了古人们怎样的生活情境?(2)出示《彩陶旋涡纹尖底瓶》

A、这件作品是用来做什么的,你看,底尖尖的,两侧还有两只耳朵,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B、这件作品表面采用了旋涡纹来装饰,如水中快速流动的漩涡;又如人深奥的双眼;更像几人携手而跳起欢快的舞蹈。

3、彩陶的起源。

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解:“这么漂亮、美丽的彩陶,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泥土具有可塑性,经高温烧制会变硬,做成的碗、罐、瓶等能盛放物品,具有实用性,人们通过陶瓷的造型、纹样、颜色等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的追求融入其中,给人美的享受。可以说每一件彩陶都是古代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彩陶也逐渐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4、学习彩陶制作,感受制陶。

(1)教师播放陶器制作的视频,学生学习制作的过程。(2)“同学们刚才看得真认真,谁来说一说视频中的陶碗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

(一)、搓泥

(二)、成形

(三)、修形

(四)、美化

【设计意图:在赏陶的环节中通过找纹样、谈体会、联想生活情境感悟彩陶的纹样美、色彩美、生活美,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在小作坊中学习简化后的彩陶制作,掌握彩陶制作的前面三个步骤。教师示范一环,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彩陶绘制的简单方法,如:纹样的设计、着色的方式、方法等。为学生的下一步创作进行方法的铺垫、思维的拓展、启发灵感。】

三、自主创作

1、“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陶艺小作坊制作成型的陶艺作品送给大家,希望你用灵巧的双手把这件作品变得更加美丽、漂亮,自己好好收藏起来!”

教师引导:“各组的小组长现在就把你们组的陶器分发给小组成员吧。”

“你想怎样使这个陶制品更加漂亮呢?” 教师出示创作要求:

(1)可以运用各种自己喜欢的纹样、图案、色彩美化彩陶,大胆创作,构图力求简练。

(2)美化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运用学习过的手指画、水彩画、中国画等各种绘画技法。

温馨小提示:小心用好水和颜料,防止泼洒弄脏物品。

2、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创作。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教师首先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彩绘方法、技巧按要求进行彩绘创作,经历彩陶纹样、图案和色彩美的创作过程,训练彩陶彩绘技法,完成作品,体

验彩陶之美。】

四、展评拓展

1、“同学们美化得真棒!停下你的笔,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谁来说一说他的彩陶美化得怎么样?”

2、课后延伸

(1)陶器应用的广泛性。

“在祖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方便了我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现代陶瓷更加广泛运用在生产、生活、航天等领域。”

(2)易门陶瓷的发展。

上一篇:教育学知识点记忆口诀下一篇:查勘定损考试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