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的魔力游戏作文(精选6篇)
掌声的魔力?相信你看了题目后会觉得很奇怪,我也不例外。掌声怎么会有魔力呢?毕竟这个世界上也没有魔力。
“丁零零——”,上课了。陈老师眉开眼笑地走进教室,笑嘻嘻地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规则如下:一位同学出门等待,我们将‘爱心’藏起来,然后用掌声引导门外的同学去寻找‘爱心’。在爱心附近的时候,掌声响一点,在离‘爱心’远的`时掌声轻一点。”我们听了,像开水沸腾了似的,炸开了锅,齐声嚷嚷着“好!”。
我“自告奋勇”,担任了‘爱心’的第一位寻找者。我站在门外,心中暗暗地想:这么简单,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怎么可能找不到?
我踏入了教室,走上了讲台,没有一点儿声音,静悄悄的,看来不在这附近。我向垃圾桶走去,突然传来几声极其微弱的掌声。我有些好奇地抬头望了望,翻了翻周围的抽屉,没有!看来不在这儿。我向空调附近走去,掌声顿时响亮起来,如同雷鸣。“看来,在这附近。”我小声地嘀咕着。我踮起脚尖,看不着;奋力一跃,也看不着,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不得不搬来一张凳子。咦?我费那么大劲才看得到,居然不带这儿。我把目标转移到了旁边的雨伞架上,我将里面的盆儿都拿出来,也没有,我见状,干脆趴在了地上,往地缝里使劲瞧,也没有。
我急得抓耳挠腮,想着到底还能藏在哪里。哦!还有一个地方没找!我二话不说在一堆雨伞中寻找着,终于找到了。我高高地举起来,骄傲地宣布:“瞧!我找到了!”顿时掌声响起,好像在说:“坚持就是胜利。”
自主性是主体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孩子是角色游戏的主人, 角色游戏是孩子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独立活动。角色游戏中他既可以是演员, 又可以是导演, 游戏的主题、方法、过程、情节、游戏环境都是依靠孩子的自主性来选择、确定和开展的, 孩子的自主性自始至终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自主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
但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还需教师适时适度地指导与评价, 从而推动孩子们“生命之舟”的扬帆起航。而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教师目标意识差, 造成游戏实施中指导无针对性, 任凭孩子“发挥”, 对游戏的评价不够重视, 致使幼儿游戏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在此, 笔者就教师对幼儿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指导与评价,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对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指导是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高的生命之水
1. 教师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进行指导
调查表明:孩子比成人更富有创新精神和想像力, 其能力约为成人的3倍。因此,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定势作用于孩子, 在游戏中要给予他们较大的自主权、自愿选择、自主展开、自由讨论。游戏中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 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指导, 有时可以问问孩子“你在干什么、你想干什么”, 从孩子的角度去指导游戏。
2. 教师的指导要恰当、适时, 对游戏干扰降低到最少
教师的指导在游戏过程中非常重要, 但要把握好“度”。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合作伙伴, 要以角色身份投入游戏, 牵引孩子发展的方向, 这种投入要真切、自然、尽情,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 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 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 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如一次孩子们玩“坐汽车”的游戏, 他们的旅游车到了一站又一站, 开始幼儿很感兴趣, 可后来单调的游戏情节维持不下去, 司机可急了。这时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出现, 带领幼儿一站站去参观, 很快, 孩子们都开始想当导游, 于是教师适时退让, 让幼儿继续操纵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由于教师的适时指导, 使游戏自然过渡, 也使游戏气氛更为活跃。
3. 深入地观察是指导的重要依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旁观者, 可以更真实地、深入地观察到幼儿游戏的各种现象, 如:孩子们偏爱哪一类游戏;哪些孩子具有领导游戏的能力;哪些玩具能引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还存在什么问题等。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为教师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材料、准备怎样的知识经验提供线索, 使教师能更好地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二、教师对自主性角色游戏的评价是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高的前进之帆
1. 教师对自主性角色游戏评价的内容
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 教师都可以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进行讨论, 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 相互交流, 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 (1) 评价游戏是否能反映现实生活; (2) 评价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评价幼儿的品德和行为; (4) 对幼儿纵向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5) 评价材料运用情况; (6) 评价主题、情节展开情况; (7) 评价角色转换情况等。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评价活动, 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 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分享成功的经验, 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评价是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提升, 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
2. 教师对自主性游戏评价的几种方法
(1) 情景讲述
在游戏中幼儿往往也会有不符合生活常规的现象, 教师如果进行直接批评就会影响幼儿情绪, 影响游戏气氛。此时教师如果利用游戏情境加以评价,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观察中发现娃娃家的爸爸倒头抱着娃娃, 教师可以“复制”幼儿的动作, 并以“娃娃”的语气表达情绪, 孩子们便能发现问题所在, 并马上修正。这样的评价易为幼儿接受。
(2) 充分讨论
为了进一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游戏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我们还要让幼儿充分讨论, 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求答案。如在超市游戏中, 有些幼儿不停地去超市买东西, 把娃娃家都堆满了, 超市里的货物都卖完了。结合这一情况, 我让孩子们想想办法, 在充分的讨论中, 制定出每人每天去超市不超过3次、超市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去各游戏区回收货物等游戏规则。游戏又能顺利开展, 而问题却在孩子们自己讨论、制订出的规则中烟消云散。
(3) 材料辅助
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看, 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失去材料的评价或空口说白话, 越说越乏味, 孩子听了也稀里糊涂, 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材料进行评价, 让幼儿边摆弄游戏材料, 边回忆游戏情景或展示游戏中的玩具。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 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 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 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花瓶摆在了橱窗上, 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 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 大家都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 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 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 丰富了游戏情节,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
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
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
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游戏能够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和勇气,帮大人们进入孩子的世界,重建亲子间的深情联结。那么,父母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发挥游戏的神奇作用呢?本刊记者采访了《游戏力》一书的翻译者、家长训练营指导师李岩,咱们看看他平时都是怎么和孩子玩游戏的。
李岩:游戏力在我家
口述/李岩 文/本刊记者 张鹏
我一直从事儿童心理研究,是家长训练营指导师,但首先,我是3个孩子的父亲。1999年,妻子为我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对儿子们寄予厚望,严加管教。儿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我渐渐发觉孩子有点儿不对劲儿:自控能力差、自信心不强,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机灵活泼。
于是,我开始阅读中外相关书籍,寻求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2006年,我接触到《游戏力》这本书。“游戏力”是利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疏导,依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亲情的爱),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以一种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这种方法,不但在两个儿子身上取得了成效,在2008年出生的女儿跳跳身上,作用尤其明显。
用游戏改掉女儿的小毛病
跳跳不喜欢刷牙,越让她刷,她越不肯刷。一次,妈妈拿起玩具小熊说:“小熊太困了,今天不刷牙了。”跳跳马上说:“不行,小熊必须刷牙,如果不刷牙,它的牙齿就会有小洞啦!然后会疼,会拔牙……”道理她全都懂,可她就是不肯刷,于是我和跳跳妈开始想招。
某日,跳跳又“罢刷”了。我压着声音对女儿说:“该睡觉了,跳跳,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脚呢?”妈妈会意,马上说:“为什么不能一边刷牙,一边洗脚呢?”我马上接过话茬,滑稽夸张地说:“你糊涂了吧,怎么可能一边刷牙一边洗脚呢?”然后背对着跳跳接着说,“……跳跳今年才两岁半,怎么可能呢……”我像唐僧一样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跳跳妈趁机给孩子使了个眼色,跳跳偷偷地在妈妈帮助下,飞快地一边刷牙一边洗脚。当我回头时,跳跳已经刷完牙了,我假装吃惊地张大嘴巴,跳跳非常得意。
跳跳小时候还不爱喝水。有时候让她喝水,小丫头干脆把水杯推倒,嘟着小嘴儿说:“就是不喝!”我知道跳跳喜欢看蓝精灵的故事,每当蓝精灵打败格格巫时,她就非常开心。于是有一天,我扮作格格巫,指着水杯神秘兮兮地对跳跳说:“这是我配的魔法药水,现在我要把所有的蓝精灵都抓过来。”离开前,我还特意对跳跳说:“你帮我看着,不要让蓝精灵偷喝了。”等我出去转一圈儿回来,杯子里的水没了。
玩了一年多游戏后,跳跳的坏毛病都改过来了。而且她不用再依靠游戏去刷牙喝水,会更积极地配合大人的要求。
用游戏化解一场家庭大战
有了跳跳后,儿子们开始心理不平衡了。大儿子山子曾明确对我表示:“跳跳应该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被你骂,否则不公平!”有一天,山子心情不好,假装要打妹妹,对妹妹很凶地说:“走开!”
如果放在以前,我的怒火会“噌”地蹿上来,一个13岁的男孩怎么能这么对待一个4岁的妹妹呢!但是,那么做的后果会很严重:1.哥哥会更加愤怒,觉得受到爸爸不公平的对待;2.我相当于告诉女儿,哥哥是个坏人;3.让兄妹俩的矛盾更加激化。其实,哥哥只是有些嫉妒妹妹而已。于是,我当机立断,决定用“骨肉相连”的游戏方式来化解这个家庭危机。
当哥哥再打妹妹的时候,打到妹妹哪个部位,我就“啊”地呻吟一声,跟着捂在自己的“受伤部位”上,表情狰狞,一副痛苦状,还使劲地喊:“你把我打疼了。”哥哥握着拳头打妹妹的头一下,我马上抱着自己的头说:“呀,我被打晕了!”妹妹见状,竟然拉着哥哥的手说,“哥哥,你揪我耳朵,快!”兄妹俩看见我耍宝,觉得特别开心。于是,兄妹俩的矛盾瞬间就成功解除了。
事后,我找了个机会将儿子叫到屋子里单独跟他谈心,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但是不要再那么对待妹妹了,好吗?”儿子痛快地答应了。此时哥哥的心情愉快,不在气头儿上,他心里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所以矛盾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从那以后,哥哥再也没有欺负过妹妹。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普遍进入一个叛逆期。这个阶段是他们向外界试探自己的掌控力到底有多大的特殊心理时期。在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的过程中,游戏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大,他们的心理会越来越复杂,游戏的方式也会随着具体情况而灵活变动。
所以,爱孩子,就跟他一起做游戏吧!
游戏真能帮助我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吗?本刊邀请了3位妈妈,请她们针对自己宝宝的小问题分别体验了几种不同的游戏。下面,咱们一起检验一下效果吧!
孩子,别怕 —“走走停停”游戏
体验者:小宝妈(宝宝2岁半)
最近,我突然发现给小宝剪指甲成了一件困难的事。那天,老公拿着指甲刀走到小宝的面前,温柔地说:“小宝,来,我给你剪指甲。”看着明晃晃的指甲刀,小宝一边摇头一边向后退。
“没事的,一会儿就剪好了。”老公说着握住了小宝的手。小宝叫着“我不,我不”,然后拼命从爸爸的大手掌里抽出自己肉嘟嘟的小手。老公继续做小宝的思想工作:“宝宝的指甲长长了,不剪的话很不卫生,而且还容易划伤自己。”与此同时,我还拿巧克力诱惑小宝,但他不为所动,哭叫着继续挣脱。一看这架势,我们都停了下来。接下来几天,我们没敢再跟小宝提剪指甲的事。
我也曾趁小宝熟睡时给他剪指甲,刚剪两下,小宝突然翻了个身,我赶忙将指甲刀藏在身后。看小宝又睡着了,我屏住呼吸、快速剪起来,结果小宝又开始翻身。但我已经顾不得这些,继续握住小宝的手指剪指甲。突然,小宝睁开眼,叫了声“妈妈”。我的心一惊,额头上渗出了汗,我知道,“战斗”又以失败告终了。
怎么消除小宝对指甲刀的恐惧感呢?我尝试了“走走停停”游戏。
玩游戏前,我告诉小宝,妈妈会从远处朝他走来,如果他需要妈妈停下来就喊“停”;如果想让妈妈继续走,就说“走”。小宝点头说“好”,然后我就去拿指甲刀。我拿着指甲刀没走两步,小宝就喊了“停”。一听到他的喊声,我立刻停下来,保持一个夸张的姿势,一动不动。
看妈妈像卡通人一样立在那里,小宝觉得有趣,“呵呵”地笑了起来。我朝他调皮地眨眨眼,仍然不动。过了两分钟,小宝冲我说:“妈妈,走。”我赶忙向前走,可还没走两步,小宝又说“停”。就这样,我走走停停几次之后,在离小宝很近的地方,他不再说“走”了,我知道这或许已经到达他防范的区域。整个过程中,小宝几次乐得哈哈大笑,显然他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直到游戏结束,我都没有跟小宝提剪指甲的事。
nlc202309011044
第二天、第三天……我继续跟小宝玩这个游戏,慢慢地,他对指甲刀的防范越来越弱,我基本能拿着指甲刀坐在他身边,而他还在呵呵笑着。
第五天的时候,当我“走走停停”终于坐在小宝身边时,我牵过他的小手,指着他的指甲说:“指甲长了不仅不好看,还会藏细菌,影响宝宝的健康。让妈妈给你剪剪好吗?剪完会干净又漂亮的。”
小宝听完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说了句“好”。我心里一阵狂喜:大功告成啦!从那之后,给小宝剪指甲变得越来越容易起来。我想,无论将来小宝害怕什么,我都可以用欢笑驱逐他内心的恐惧。
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 —角色互换游戏
体验者:然然妈(宝宝3岁8个月)
一个月前,然然在幼儿园吃完午饭,不小心将便便拉到裤子上了。幼儿园老师很不高兴,一边帮他换裤子一边数落。怕他再拉裤子,每天然然吃完午饭,老师都命令他去上厕所,即使他不想上,也得去那儿蹲一会儿。
上周一,一向乖乖上幼儿园的然然,突然问我:“妈妈,我今天上幼儿园吗?”当得到肯定答复后,他马上大哭起来,哭完又在床上打滚,还使劲儿脱我们刚给他穿好的衣服。好不容易连哄带骗把他送到幼儿园,小家伙突然闪身躲进了旁边的会议室。老师把他从里面抱出来,一个劲儿递眼色,示意我马上撤。
放学后我去接他,小家伙表现倒还好,也不提早上罢上幼儿园的事。但一回到家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明天还上幼儿园吗?”我知道,然然肯定是被老师的态度吓到了,心里觉得委屈,所以才抵触上幼儿园。怎么才能消除他的抵触心理呢?我想起然然有时会学他们老师的口吻,让我们做这儿做那儿,就灵机一动,要求跟他玩“角色互换”游戏,让他当老师,我和他爸当学生。
小家伙马上来劲了,还一定要穿上紫色运动服(他们老师上课穿紫色运动服)。然后他开始摆凳子、找书。我们想帮忙挪桌子,他马上阻止:“你们好好坐着,别乱动!”我们只好曲着腿,可怜兮兮地坐在小凳子上,装成“学生”的样子,满脸虔诚地看着小老师。老公忍不住想笑,我连忙掐了他一下。这下可好了,这家伙使劲拍了两下桌子喊道:“都给我安静点儿!”
我们背起双手,一字一句地跟他学唱歌、读诗歌,还故意捣乱,把“小毛驴”唱成“小毛利”,把“床前明月光”读成“床前明月挂”。然然勃然大怒:“读错了!你们怎么这样?今天不许回家了!”看看,人家这个老师还是当得很称职的。游戏进行到“放学”环节,我故意跟然然耍赖:“老师,明天我不想上幼儿园……”没想到他马上喝止我:“不行!”看来,这个角色互换游戏开始起作用了。
第二天上幼儿园,然然的情绪依然不是很高。我说:“宝宝你如果去幼儿园,放学后爸爸妈妈还陪你玩老师游戏。”他认真地衡量了一下,最后扭扭捏捏地去了,临别时眼圈发红,但是没哭出来。然然放学回家后,也不管我们吃没吃饭,麻利地摆好了小凳子和椅子,又开始当起了老师。根本不用引导,他已经对当“老师”上瘾了。我趁机跟他耍赖,不好好吃饭、不上厕所,还嚷嚷着“我不想上幼儿园”。然然很生气,“教育”我说:“你们的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工作,你们居然不想上幼儿园!”看来,幼儿园老师时刻在教育那些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
“角色互换”游戏实施5天后,然然不再在“是否上幼儿园”这件事上跟我们讨价还价了,开始主动上幼儿园,因为他每天都要看看幼儿园老师怎么做,这样回家后才能更好地给我们当老师,我们才能玩得更开心。因为经常要观察和模仿老师的表情和动作,然然觉得老师不那么可怕和讨厌了,大多数时间还是很关心他的。游戏还在继续,然然奶奶建议我们趁机给孩子多教点东西,但我们没有那么做。因为那样做,他就又回到“学生”的角色了,肯定会更加不喜欢幼儿园。
通过玩角色互换游戏,然然在不知不觉中,把心里积攒的负面情绪都发泄了出来。而且他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教我和他爸这两个笨学生,觉得当老师可真不容易,要是学生闹着不上幼儿园,他这个老师就得急坏了。现在,然然每天都主动要求去上幼儿园了。
尽管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和一大帮小朋友一起玩儿,但其实孩子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小压力。孩子不会跟我们说“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过得不好,咱们能谈一谈吗”,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一味地心疼或是责骂都于事无补,不如跟孩子玩个小游戏,给他一个渠道发泄一下心中的小压力和小委屈,或许上幼儿园就没那么难了。
孩子,妈妈爱你 —爱之蛋游戏
体验者:润润妈(宝宝5岁)
我和润润爸都是外地人。润润3个月时,我产假休完了要上班,就把润润送到老家,请妈妈帮我带孩子。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公司年假,我和润润爸都回老家看她。
因为工作太忙,润润5岁时,我们才把她接回北京上幼儿园。润润回来后,我发现她很不对劲儿。她跟我不亲,无论我说什么,她都只是点点头,不爱说话。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润润从来不主动往我身边凑,我抱她时,她也没什么反应。反而是姥姥每次打来电话时,润润都特别激动,攥着电话不松手,把小脸蛋紧紧地贴着话筒说:“姥姥,润润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啊?我想回家!”看见润润对我这么疏远,我的心都要碎了。可是我不怪她,谁让我因为工作忙,没有从小照顾她呢!
但是我不能一直让润润这样,必须重新培养和女儿的亲密感。我决定尝试一下“爱之蛋”游戏。一天,吃完晚饭,我蹲下身子,笑着对润润说:“润润,你陪妈妈玩个游戏好吗?”润润点点头,没吭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没有灰心,把她抱坐在我的膝头,把右手的五指张开,装作握着一个东西的样子。我说:“润润,瞧,妈妈手里握着的是爱之蛋哦!它流到哪儿,妈妈的爱就会跟到哪儿。”接着,我一边用手背轻轻地敲润润的头,一边欢快地叫道:“看,爱之蛋碎了,它要流下来了!”然后我假装用沾满“蛋汁”的手指抹润润,从她的头发开始,脸颊、脖子、小身子……一直抹遍她的全身,连她嫩嫩的小脚丫都没放过。一边抹,我还一边亲她,笑着嚷:“妈妈的爱之蛋来了,润润的全身都是妈妈的爱!”
润润开始还绷着小脸,但是当我“抹蛋液”的地方越来越多时,她竟然兴奋地“咯咯”笑起来。我“抹”完她之后,她马上在我额头上也敲碎一个“爱之蛋”,然后用小手将“蛋液”抹遍我的全身,抹到后来,我俩嬉笑着滚到地毯上,感觉从来没有那么开心过。
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抽出10分钟时间,跟润润玩“爱之蛋”游戏。持续了一周之后,润润开始黏我了,变成我的小尾巴,我转身她都要跟着我。通过玩游戏,她知道妈妈很爱她,所以她也开始爱妈妈了。
当孩子出现小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但更好的做法是每天预留一点儿时间作为“游戏时光”。游戏时光就像一份地图,带领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游戏时光”成为一种常态时,看看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吧!
享受一家三口的游戏时光
文/浩妈(宝宝4岁半)
“拔萝卜拔萝卜拔,洗萝卜洗萝卜洗,切萝卜切萝卜切,炒萝卜炒萝卜炒,吃萝卜吃萝卜吃……”我和浩仔一边念儿歌,一边用手蹂躏着“大白萝卜”—脱了上衣趴在床上的浩爹。我们拨弄着他的身子是“拔”,然后用手来回蹭背当做是“洗”,接着侧着两手来回地“切”,再用手心当成锅铲从身体两侧“炒”,最后将浩爹背后的肉用力一挤,鼓出的一小块肉当作是萝卜,张大嘴巴假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最后,我和浩仔笑得倒在“大白萝卜”身上……
每天晚饭后,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游戏时光。我和浩爹约定,我们俩晚上谁有应酬时,另一个一定早点儿回来,陪浩仔玩游戏。
nlc202309011044
我们玩的游戏都是很随机的,有些是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有些是从别的地方学到的,也有灵光一闪当下开发出来的。不过,我觉得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能一起陪孩子玩,而且要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这样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要再玩一次!”“妈妈,就最后一次,这次真是最后一次!”每当游戏时光结束时,他总会这样一再要求,可见游戏对孩子的魔力。
我们一家三口常玩的游戏有:抬轿子—浩仔坐在爸妈用手架起来的“轿子”里,两手分别搂着我们,上上下下,颠颠簸簸;木头人—“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通常我憋住不动,浩爹在一旁挤眉弄眼,浩仔会忍不住笑场先动起来;背背托——浩爹背着我,我背着浩仔,或者浩爹背浩仔,我再假装被浩仔背着(其实我是用手搂着浩爹的脖子),这游戏特锻炼浩爹的身体;卖书—浩仔将书摆得满床都是,然后让我们轮流地一本一本地买。他自己叫价,然后我们假装给他钱,他再假装找钱。
有段时间,浩仔和浩爹都爱上了跳舞,两人会在浩仔最喜欢的《巴布工程师》的音乐里,一顿“上蹿下跳”。浩爹的动作比较杂,霹雳舞街舞印度舞瞎混。浩仔有时跟着我跳,有时自己发挥,兴奋时手脚齐动,拉着我常常连跳5次还不停。浩爹都累了,他还依然兴致勃勃。三个人一起跳舞,跳得乱七八糟,跳得哈哈大笑。我常常觉得卧室太小,装不下这满满的欢笑。
上周末,浩仔姥爷给我们拍了一张相片。照完后,浩仔随口说道:“幸福的一家人。”我当时还挺感慨:这小伙子才4岁半,知道啥叫幸福吗?或许就是平常那些快乐的游戏时光,累积起来给他的感受吧。
爱孩子,就一定要陪伴他,而陪伴离不开父母和他一起玩游戏。只要父母心中保留一点儿童心,就一定会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相信我,亲子游戏绝对是父母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会陪孩子玩游戏,他们会找出一大堆的借口,理直气壮地拒绝。就让我们也来玩个游戏吧,名字就叫“pass”,看看这些可笑的理由是如何被pass的。
大人拒绝游戏的五大借口
我不会玩游戏
PASS理由:游戏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你小时候会玩游戏,那么长大了也应该会。不妨把做游戏想象成是自己乘坐时光穿梭机重返童年。放下大人的架子后,你会发现,其实你可以跟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我是大人了,做游戏让我显得很傻很幼稚
PASS理由:或许你担心与孩子玩游戏时会出洋相,抹不开面子。其实,在孩子眼里,“中枪”时肯真倒在地上呻吟的父母才是最可爱的呢!
没时间,精力不够,没完没了的游戏让我很烦
PASS理由:想想吧,你每天花在对孩子唠叨、批评、责骂上的时间有多少?如果把它们统统替换成做游戏,那么时间足够啦。而且比起那些负面的行为,投入亲子游戏的时间和精力会收获更多。另外,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陪孩子玩游戏,大人也需要休息,只要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能专注地陪孩子玩就可以了。
孩子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更好
PASS理由:无论是小朋友还是爷爷奶奶,都无法替代父母的作用。父母陪着孩子玩,亲子游戏才具有意义。何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都需要通过游戏来培养呢。
让孩子与他妈(他爸)玩
PASS理由:有些大人会毫不犹豫地把陪孩子玩的责任推给另一半,或许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心烦,或许是因为游戏会触动自己的心理按钮,让自己很受伤……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逃避行为。在漫长的一生里,你能够陪孩子玩的时间只有这几年,如果你放弃这个机会,那么孩子以后也不会需要你了。
本刊观点
在解决6岁以下孩子的小问题时,游戏就像魔法一样,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两个宝宝的问题看起来一模一样,可能用在这个宝宝身上有效的游戏,用在另一个宝宝身上就会失效。所以,千万别照搬照抄游戏,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根据当时的情境,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明适合自己孩子的小游戏。
游戏也不是仙丹,一个游戏玩下去,就能百病全消。当原来有效的游戏突然失效时,爸爸妈妈要注意孩子的深层情感需要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最好经常根据孩子的变化来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让游戏的魔法一直延续下去。支持父母不厌其烦地陪孩子玩游戏的动力是爱;孩子回忆起和父母一起玩过的游戏时,能感受到的是源自父母的爱。与其说我们是在陪孩子玩,倒不如说,我们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感受我们心中盛得满满的爱意。所以,爱孩子,就让自己变成一个魔法师,随时随地把孩子带到充满想象力的天堂吧!
饺子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首先,请一位同学出去,老师藏好卡片后,就请那位同学进来,寻找卡片,然后,根据其他同学掌声的大小的提示,找出卡片,而且进行时不得语言提醒。好了,游戏开始!”
“奶茶”幸运地成为了第一位“探索者”,等奶茶出去之后,老师把卡片神秘兮兮地藏在了窗帘的后面,接着请“奶茶”进来。
“奶茶”刚进来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有人却在下面偷笑。
“奶茶”一脸紧张,脸胀得通红。我猜,她心里可能在想:这么大的教室,老师会把卡片藏在哪里呢?但她还是迈出了第一步,开始“地毯式”搜索。只见她又是翻抽屉,又是翻书包,可是掌声是那么轻,几乎都没声。她慢慢地向后走,掌声越来越响,当她来到窗帘前时,那掌声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声。她坚定地掀开窗帘,朝后一看,就看到了卡片,她欢喜地拿出来,交给了老师,最终获得了胜利。
啊!这次的游戏真开心!
张老师告诉我们游戏规则:两个同学抓阄,一个藏饼干,一个找饼干,大家用掌声来引导找饼干的人。离目标越近时,掌声就会越热烈,离目标远的时候,掌声就会弱下来。哦,掌声的魔力就是这个意思呀,我若有所思。
游戏开始了,从第一排开始抓阄渐渐向后排。我仔细看别人藏在什么地方,怎么找到。我一边观察,一边暗暗赞叹:天哪,都怎么那么有心机,哪里都能藏。伴随实践的流逝,很快便轮到了我来抓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定要是我藏!我藏!胡宇航拿了两个纸团,我随手抓了一个,打开一看。耶!藏饼干,我暗自窃喜,等张蔚然出去以后,我毫不犹豫跑到我的“心仪之地”。我蹲下去,藏在王佳乐旁边的角落里,王佳乐也十分配合的用脚帮我挡住。张蔚然进来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向里面走,走走停停,根据掌声在确定饼干的位置。当她越靠近王佳乐,掌声便越响,她确定了范围,开始寻找。她左翻翻,右找找,又蹲下身子在地上寻找,无果。她便站起来,让王佳乐挪开他的位置,准备在桌洞里寻找。王佳乐站起来,小心的用脚拖着饼干走到一边,我真怕王佳乐一不小心摔倒,饼干被张蔚然发现。可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张蔚然找了半天急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找到,最终,时间到了,我以胜利而“告终”。
游戏如火如荼的进行下去,其中,找饼干最快的是赵雅尼了。她的搭档王译娴将饼干藏到了老师身上。不愧是多年的搭档,心有灵犀,赵雅尼一进来就在老师身上找,不到十秒就找到了。
今天课上,我们大家于老师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游戏时光,我们玩的游戏叫做掌声的魔力。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在我们中间选出一位藏宝者与一位寻宝者,寻宝者先去门外等候着,藏宝者就在这时藏“宝”,等藏宝者藏好“宝”后,寻宝者就可以进来寻宝了。如果寻宝者离“宝”的位置越近,我们的掌声也会越轻。
第二轮的第一场,由我来寻“宝”,小张同学来藏“宝”。我一进门,只听见“哗”的一声,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我先向前跨了一步,掌声响起,于是,我就在这块区域搜了起来,可是,找了半天,还是没看见“宝”的半点踪影。哎!不知是谁在下面喊了一句:“你先兜一圈看看。”我转过身,整个屋子绕遍了可还是没找到,这时,我急了,眉头紧锁,突然,我听见好朋友小唐在下面提示我:“嘿,你旁边是谁呀?”我往身后瞧了瞧,呀,竟是郭郭老师!哈哈,这“宝”一定是在郭郭老师的某一个部位啦!我仔细打量着郭郭老师,只见郭郭老师露出了一丝笑容。“咦?”我发现郭郭老师的口袋是鼓起的,“找到啦,嘿嘿!就在郭郭老师的口袋里!”我激动,快乐,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藏宝者小张同学的神情也比较沮丧,大家也都开心地笑了
哇哦,你瞧,掌声的魔力多神奇!快快伸出双手,也给予自己掌声的魔力!
【掌声的魔力游戏作文】推荐阅读:
掌声的魔力400字作文10-01
掌声的魔力二年级记事作文11-03
唐老师的魔力作文05-30
微笑的魔力初中作文06-29
有魔力的书作文07-19
语言的魔力400字作文02-02
我好想拥有你魔力的粉笔作文09-07
魔力糖豆的故事11-04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06-30
金钱的魔力续写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