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共8篇)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1

2019年,我镇按照县委、县纪委统一部署,狠抓政治生态建设,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治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政治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以讲干事、讲团队、讲形象、争先进为总要求,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核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牢固树立政治生态建设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紧密围绕《市政治生态建设2017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各项推进活动。

1.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委委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等专题,深入讨论,充分交流,努力开创团结干事、用心谋事、和谐共事、事争一流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对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等内部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综合考察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把看表现、论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尤其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科学发展意识强、推动“两个环境”建设有贡献的年轻干部。

4、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学校领导亲自进行培训,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务必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我们还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邀请市委党校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为契机,将主要业务指标和共性工作要求作为各处室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工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开拓创新。

6、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我们开展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重申了各项工作纪律,引导广大教职工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我们按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和财政纪律。我们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受到了干部教师的称赞。

三、自我加压,奋力赶超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2

然而, 林业生态建设在我国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 其涉及到社会的多方面, 因而也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全面理解我国建设多年的林业生态, 需打开视阈, 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与反思, 以更好地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

1 现有的林业生态研究讨论

观察较为前沿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从研究方法上看, 主要以实证、量化为主。党普兴 (2014) 通过构建综合后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 经量化测算出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第一阶段的成效;龚传洋 (2005) 运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 对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量化处理, 包括建立指标体系、运用计价方法和量化程序等, 以福建省为实例进行量化核算。从研究内容上看, 则是以“是什么” (林业生态建设的内涵、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和“怎么做” (发展路径、对策、影响) 为主。几乎每篇经验文献都遵循“现状+对策”的思路, 如焦阳 (2014) 浅谈了宣汉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李小双等 (2012) 对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的林业生态建设进行SWOT分析, 并讨论了发展对策。当然, 还有从林业之外的视角进行研究的, 如刘晓光、朱晓东 (2013) 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论证财政政策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但数量较稀少。

2 存在的若干问题

从中国知网的文献数量分布 (1) (以“林业生态”为关键词搜索) 上分析, 现有文献数量分别在2006年达到增幅最大 (约35%;增幅第2在2004年, 约26%) , 在2013年达到绝对量最大 (22047) 。根据这2个特殊的时间点, 我们考虑以下方面:中共中央在2004年首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理念, 在2005年更是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 “和谐”理念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 在2012年十八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 再一次明确并提高“生态”的地位。考虑到政策传达执行以及学者媒体研究的反应滞后性, 我们不难推断“林业生态”的建设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导向的。这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其落实执行及研究的热情偏向于“运动式”, 会随着政策宣传、传达的侧重变化而逐渐衰减。

具体看这延续了近10年的林业生态建设, 其成效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从个人直观感受上讲, 最近的雾霾以及流行话语“逃离北上广”均是对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一种讽刺。从客观研究成果上看, 现有经验文献都或多或少地表明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商航 (2014) 在对剑江河流域的研究中就提出了行政审批缺失、水土污染严重、补偿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李永慧 (2013) 对甘肃省的林业生态工程农户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发现了诸如补偿机制僵化、农户积极性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以国家重点项目三北防护林为例, 讨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吴云 (2009) 对三北防护林作了一个基于MODIS的植被覆盖度提取与分析,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黑龙江省、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等4个省级单位的植被覆盖率 (2001~2007年)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王强等 (2011) 基于GIMMS、AVHRR、NDVI数据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的分析, 分析同样表明:大兴安岭两侧、呼伦贝尔高原西部、三江平原北部、科尔沁沙地和西北荒漠区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等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有或显著或轻度减少。

以上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林业生态建设不理想的一面, 究其原因, 较多文献已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城市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下尝试从新颖的角度来分析并反思我国林业生态建设。

3 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反思

如上所述, 政策导向的“运动式”林业生态建设有着潜在危机, 即丧失外在驱动力———执行力度会随着大政策的侧重变化而减弱。一个关键原因是, 外在驱动力是地方建设生态林业的唯一动力。当外在驱动力减弱, 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自然减慢, 甚至出现回流。而真正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曰“唯GDP论”。GDP始终是统领地方政策执行的原动力, 任何不利于或无关于GDP增长的政策都不会被视为头等执行方向, 除非在某一时期有着政策倾斜压力, 如本文前述的“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不同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林业生态建设在短时期会耗费大量政府财力物力及人力, 却得不到有关GDP的回报———即投入产出比极低 (或零) ———因此造成内在驱动力的缺失。甚者,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 林业生态建设与当地林业经济有着固有的张力:林业生态建设会阻碍林业经济的发展———投入产出比为负。林业经济发展主要还是粗犷型为主, 在思维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技术上缺少生态经济的经验, 造成了“要建设生态林业就会冲击林业经济发展, 继而减缓GDP增长”的局面。在理性驱动下, 衡量了短期的投入产出后, 林业生态建设也就难以持之以恒。

我国的政治生态长期以来都是一种“晋升锦标赛” (2) 模式, 而“晋升标准”则以GDP占大比例。在晋升利益的驱使下, 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不会关注长远收益———林业生态建设, 而往往着眼于当前实际收益———工厂、交通。近年, “绿色GDP”的理念被提出, 但却没有改变这一局面。“GDP”仍然是硬指标, 而“绿色”所占的权重极少 (就算有也不是“否定性”指标, 不足以影响晋升结果) 。于是, 即使迫于压力在某一时期把建设重心偏向林业生态建设, 地方在压力减少后仍会迅速回到“经济建设”上来, 把之前的投资当作沉没成本 (或继续建设生态林业, 只是占据的比例会大大缩小) ,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生态林业建设10余年但成效却不甚理想。

再者, “晋升锦标赛”是竞争性的, 也就是“差额”晋升, “参赛者”在提高自身政绩的同时也会理性地削弱对手。林业是一个无边界限制的领域, 要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正的外部性———等于帮助了对手的政绩, 这是理性“参赛者”所不愿意的。当大部分“参赛者”都选择理性时, 便会使得生态林业建设变得艰难———一个公认的悲剧的形成。

另外, 地方领导班子是流动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次博弈”的局面:官员在特定地方任职最多不过10年 (由于调动, 大多数时候不到10年) , 而在任期之后, 官员与地方也就断开了联系 (异地为官) 。这种情况下, 博弈规则的约束性相当低 (“经济人”假设, 不考虑法律制度约束) , 这可能会导致: (1) 官员在任期内只完成执行看得见成效、且有利于政绩的政策, 而生态林业建设恰恰是一项长期回报工程, 其成果往往不归功于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的人; (2) 即使在政策压力下开展了生态林业建设, 由于一次博弈的软约束, 官员在建设过程中谋求的不是成本收益最优化, 而会是成本最大化, 这都不利于生态林业的有效建设。

4 讨论与总结

限于篇幅等原因, 本文没有列举详尽的资料数据, 也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简单化假设。但这不影响阐述的逻辑和视角的新颖。对于林业生态建设, 笔者尝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其不甚理想的成效进行了简略的反思, 以求为日后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提供帮助。

注释

11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截至2014年12月24日14::00)

22 见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关于“晋升锦标赛”的论述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宣传解释 和谐生态 生态意识

Discuss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ecology promoter action

Liu Chuping

Abstract: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always is our party’s big political superiority,in construc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is together harmoniously” in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s advancement,requests to display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fully inevitably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causes its to eagerly anticipate aspects and so on ecology thought,leading ecology public opinion,enlightened ecology morals,forging ecologicallyconscious culture displays the positive role,guides the people to set up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ecology consciousness.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 obtains the full release key to lie in the innovation,must in propaganda aspects and so on education content,object,channel,troop construction have the innovation,forms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system mechanism,true impetus harmonious ecology construction.

Keywords:Thought politics Propaganda explanation Harmonious ecologyEcology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32-03

我们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思想问题就少,全党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保持高度一致,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和放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就会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就不可能保持全党在行动上的一致,就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威力,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和谐生态这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必须得到充分释放,为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1.促进生态和谐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1.1 宣传解释是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生态状况和树立生态意识的重要基础。

人类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过度地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当前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生态环境的无知,由于“万物皆备于我”、“人定胜天”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和西方“发展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物质享受上短视目光的局限,民众中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十分淡薄,对自然界往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只顾掠夺不思保护,从而有意无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甚至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自己制造生态恶化的沉重镣铐。因此,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宣传解释功能,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当前生态状况,根除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那种认为人是一种主宰和占有者的错误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2 宣传解释是贯彻落实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切实保障。

人们群众的生态意识,是直接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实践中贯彻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自律能力,从而提高人类对自我行为的善、恶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地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和自然交往的行为,并将这种道德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关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统一起来;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的执行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和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1.3 宣传解释是凝聚全党全国人们之力建设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

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进而能把全体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在当前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就担负着这样的重任。建设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只靠我们党和政府,或是某批人,或是某些组织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全党全社会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在价值追求上的统一、在行为实践上的统一。只有将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促使人们将对当前生态状况的正确认识和保护环境、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知识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实践行为和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建设和谐生态才不至于只是一句空话。

2.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背景有密切的根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力量就是由普遍健全的全体人民意识而升华的精神。构建和谐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并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指人能动地适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界互利互惠、生荣与共。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观念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二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因此,没有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的形成是不可能开创生态和谐时代的。

2.1 引领生态思想。要构建和谐生态,首先就必须夯实和谐生态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形成和谐生态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通过宣传解释工作,我们一方面可以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切实开展我国国情教育和环境教育,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推广生态学知识,努力运用这些科学的理论、共同的理想和先进的时代精神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环境意识,抵制和克服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思想和做法;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当前的生态状况,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逻辑力量和情感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环境教育宣传和普及网络,引导、团结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于保护环境的实践中,为构建和谐生态而努力奋斗。

2.2 主导生态舆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还必须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指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其一,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和谐生态的内涵、特征、原则、主要任务及其意义,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其二,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主流风貌,以激励和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解决好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生态的奋斗精神、决心和信心;其三,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生态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取得的工作成效,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价值观,畅通社情民意对生态问题的反映渠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3 教化生态道德。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不合时宜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宣传解释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人们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还可以通过宣传环境生态知识,从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促成人们的理性的生态道德。

2.4 锻造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2]。要建设和谐生态,就必须高度重视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灵魂的锻造功能。为此,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中珍惜环境、节约资源的传统,又要大力弘扬和谐生态的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又要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保护生态的优秀文化成果,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不断推进和谐生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并且根植于人们的精神领域,指导人们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3.和谐生态建设进程中释放宣传解释功能的路径选择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源。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就必须把改进创新作为常抓不懈的主题,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提高环境宣传工作效能,就必须进一步在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内容、对象、渠道和队伍素质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形成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1 丰富和谐生态宣传内容。

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内容渗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得以释放的基础。回顾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她往往把目光集中人本身以及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上,很少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党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解释的具体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她总是有着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感。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必然要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和谐生态渗入宣传解释的内容。宣传解释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和谐生态观念。首先,要通过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舆论工具突出宣传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唤起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同时要及时向人民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形势,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此外还要通过宣传解释生态学知识以及党和政府有关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逐步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法制观念。

3.2 拓展和谐生态宣传对象。

保护环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和单位的职责。因此,必须拓展和谐生态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解释力度,也要有所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群体重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做好决策者和领导干部的环境宣传工作。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大量的执政资源,其决策思想和生态保护意识直接影响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我国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他们树立起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利用党校课堂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系统地学习生态与环保理论、生态环境国情、省区情及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确立牢固的环境决策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长远的发展观,提高他们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做好青少年学生的环境宣传工作。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时期,也是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时期。要将环境宣传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能力及有效地参与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三是做好企业家的环境宣传工作。企业家的生态意识强弱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大对他们的环境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污染防治水平,要多宣传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采用公益广告、宣传电影、展览画报或专题等多种方式,让生态意识渗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3.3 扩充和谐生态宣传渠道。

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主要平台,也是党政意图传递到社会公众的基本渠道。所以必须在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生态和谐方面的宣传解释功能。但是仅仅依靠这些传统媒体是与当前的信息社会不相称的。互联网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为和谐生态的宣传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对和谐生态的宣传,要由过去自上而下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对信息作出令人心服的分析和解释,借助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新兴媒介、学校教育、公益广告以及社会组织等多种宣传渠道的作用,推行宣传渠道多元化建设,让受众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环境和生态问题,判断是非,并最终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普遍社会心理。要适应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新特点,既立足农村、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等现有宣传工作体系,又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和群众团体、行业组织的作用,把宣传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之中,推动社会各方面都来做和谐生态思想宣传工作。

3.4 提高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素质。

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当前,许多思想政治宣传者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深厚的政治领悟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宣传者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对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基本方针、政策、纲领、主张、意图、策略及其理论和实践根据的深入理解。这是从宣传主体途径增强宣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懂政策、不懂宣传理论、不懂宣传技巧和生态科学知识的人员进入了宣传队伍,给和谐生态宣传真正效果的获得形成了内在障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宣传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和谐生态宣传队伍。一是要培养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宣传理论,又要认真学习生态科学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要改进和谐生态宣传工作作风,深入群众,面向基层,调查研究,大力倡导重实际、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地做好和谐生态宣传解释工作。三是要加大对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的培养力度,特别要加强他们在思想理论、职业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使环境宣传战线的同志真正成为生态思想的引领者和生态舆论的引导者,为推进和谐生态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4

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和要求,现将**年度市体育局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新一届市体育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十二届省纪委三次全会、十四届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保持政治定力,主动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对全体干部特别是处以上关键少数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增强日常廉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年内,局属各基层党组织完成了对所辖干部的廉政谈话,实现谈心谈话逐级全覆盖,强化责任担当,提升精气神,切实推动工作延伸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基层。

(二)强化理论武装,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新一届局党组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将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中央规定的8个方面列出专题,结合新形势下体育领域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体育工作实践的能力水平。及时跟进学xxxxxx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内法规,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体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厘清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上下同欲,不负时光,明思路、强载体、聚资源、优环境、破瓶颈,推动全民健身动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嗨起来;冰雪体育运动成为全国的领头雁;体育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不断推进冰雪体育强市建设。

(三)注重强本固基,扎实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新一届局党组持续开展市委巡察和政治生态建设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年市委对体育局政治生态建设考核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一、**年考核综合评价为一般的现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责任、主动的政治担当,直面解决市体育局以往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把修复体育局的政治生态作为市委市政府赋予新班子和全体体育人的基本职责和使命,统筹规划关于“打好政治生态翻身仗”的整体布局。通过“晒单子、开方子、动刀子、养身子、迈步子”,打好组合拳,扎实推进问题整改,确保市委反馈的5方面12个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不断将市体育局政治生态、精神状态、工作质态建设推向新高度。

(四)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市体育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认真研究部署体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级签订责任状,监督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支持局机关纪委履行职责、查办案件,全年共对违纪违规党员干部诫勉谈话x人,批评教育x人,提醒谈话x人,开除公职x人,行政警告x人。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涉黑涉恶涉乱专项整治。在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下发廉洁过节通知,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自律意识,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局政治生态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市体育局党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严格标准、严密程序,严肃认真组织干部选任工作。xxxx年x月,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在机关选拔了x名正处级、x名副处级、x名正科级干部;xxxx年xx月,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选拔了一级调研员x名、正处级干部x名、副处级干部x名、二级调研员x名、四级主任科员x名,走上机关各级岗位,加强了机关干部梯队建设。

(六)加强警示教育,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自觉。市体育局党组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以近年来局系统发生的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作为身边的反面教材,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对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福仪违法违纪案件给体育局系统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从进一步健全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查堵漏洞,不断提高全局党员干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

(七)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市体育局党组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抓手,扎紧制度“笼子”,排查廉政风险,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组织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针对招标采购、工程基建、干部任免、资金分配、彩票销售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点,深入开展排查与防控。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管用的防控措施。进一步细化各项经费管理规定,科学规范审批和使用流程,有效堵塞财务管理中的漏洞。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努力营造体育系统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局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面对体育领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新情况新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够。二是涵养修复体育局政治生态还需做好深入扎实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在风险点防控工作中,还存在着个别部门和单位对体育行业廉政风险点重视不足、廉政风险点排查不深入、防控措施不具体、干部队伍纪律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三、**年工作谋划

(一)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自觉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发挥局党组核心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努力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领导班子内部以诚相待,自觉维护团结,共同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

(三)持续深化政治生态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市委政治生态建设考核和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厚植体育局系统良好政治生态土壤。不折不扣地深入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措施,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对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六项纪律的教育监督管理,突出体育行业廉政作风建设的特点,用制度确保全局上下遵守纪律不走样,为推进全市体育工作步入新天地凝聚正能量。

某村政治生态建设评价 篇5

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方面

1、从遵守相关制度方面,存在“慢”的作风问题。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低,沟通不通畅,速度慢。

关于**的政治生态建设如下评价: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

1、从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照搬照抄、不讲创新问题。在学习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往往是泛泛的通读,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村工作上还有差距;

在党员教育管理上还不够深入,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有所欠缺,党支**党支部2020年有2名党员因触犯法律开除党籍。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方面

从“放管服”改革,落实惠民政策方面,存在的宣传不到位问题,导致4名年轻人误解失地农民保险政策,错失2018和2019年的失地农民保险。

四、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方面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6

加强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专题研讨发言稿

李锦斌强调,要坚持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始终把讲政治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内容,坚定不移维护核心维护权威,坚定不移守纪律守规矩,坚定不移抓贯彻抓落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把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坚定服从组织、杜绝专断专横,坚定坚持原则、杜绝违真违实,坚定严以用权、杜绝越位越界。要始终把规范组织生活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载体,时常掸掸灰、正一正自己的思想,时常交交心、谈一谈彼此的状况,时常红红脸、说一说对方的缺点,努力使党组织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党组织的每名同志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李锦斌指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着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抓常态化教育,强化固本培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正道、打实底色、摆正位置,更好地认知、认同和实践党内政治文化。要抓精准化施策,强化正本清源,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功能,突出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作用,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抓制度化保障,强化标本兼治,形成《关于建设良好党内政治文化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的意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让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圈子文化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在党内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李锦斌强调,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着力净化优化政治生态。要紧紧把握住选人用人这个“风向标”,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六选六不选”,把好标准关、程序关、制度关,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紧紧把握住党内监督这个“硬约束”,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强化监督意识,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同级监督,让同级之间真正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纪律就在眼前、红线就在脚下;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要紧紧把握住正风反腐这个“杀手锏”,坚持在反“四风”转作风上保持定力、在查腐反腐上保持定力、在追责问责上保持定力,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实硬”。李锦斌指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专题警示教育的规定动作和关键步骤,会议质量是衡量专题警示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要抓紧有限时间,扎实做好“认真找”“当面提”“深对照”“真批评”等环节工作,确保达到照镜正容、洗澡除尘、醒脑治病的效果。要通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肃清“陈、杨、周”案遗毒、遗风、遗痕,以此教育引导全省党员领导干部认清本质、肃清遗毒、廓清生态,以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7

1. 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要求

在人类文明史上,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其中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困境,即生态危机。全世界气候灾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出现,都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布兰特伦夫人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她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多年来这个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自然界无情报复使人类遭受惨痛损失之后,全面反思而提出的新思想,它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文明,是自然界权利受到充分尊重的文明。”[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类的无机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就等于说,自然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我们人类才能生存,才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其次,优美的生态环境往往更能够使人心情愉悦,身体的各个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激发了人无穷的创造性,为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提供有利的精神支持。最后,良好的自然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良好地自然环境必然是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1. 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

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其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就必须先改变其错误思想。首先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和育人功能,使教育对象对生态问题的后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向人们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及其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和唤醒了人们自觉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功能,使人们逐步认识环境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共同认识。当这种共同认识长期影响人的思想,就会固化为人的行为习惯。

2. 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这些都已超出了自然的自我承受力和自我修复力的范围。发展中的困境,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导向功能,让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呼吁人们尊重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观念变革。转变由于“粗放型”经济带来的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消耗资源来满足自身利益的错误观念,引导人们树立以全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为整体利益的观念。动员全社会成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当生态文明建设者。

3. 引领合理消费观念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人的基本需要首先就是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也就是消费。人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3]人要生存,就必须满足自身吃喝住穿等基本生存需求,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消费活动。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消费反过来能够刺激人们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即“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4]从而推动生产的不断发展。当今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过度的消费,导致打破生态系统原有平衡,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会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生物、矿产等资源都具有有限性,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行为,它必然给人类后代的生存发展带来更大的危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的教育,逐步使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为人类自身争取生存机会。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下,人们才会自觉珍惜和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引领其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途径

1. 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首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灌输。一方面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内化为人们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观念,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自觉自愿地外化为一种现实的行为,使讲究生态文明成为一个习惯和时尚。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加强生态法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态保护法律意识,不但要人人懂法、守法、护法,而且还要有依法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严惩那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情况。

2. 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

任何人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应创造一个既包含家庭、社区等微观环境又包含社会、政治、舆论等宏观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环境。第一,充分发挥已经具备良好生态文明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榜样作用。发挥榜样的感染力,使与榜样处在同一微观环境的其他人自觉的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生活的家庭、社区等。实现从自身做起,通过感染你身边的人已达到大家一起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区的全方位生态文明微观环境。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公益广告、各类演出活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环境,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励群众积极投生于保护生态的行动中,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3. 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文化、活动、大众传播等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参观生态破坏地区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让人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我们的环境被污染的多严重,我们的生态被破坏多严重,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使人们自愿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实现全民共建生态文明。其次,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活动载体,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和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并利用这些活动的感召力,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使全民共建生态文明观念深入群众。

摘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对全社会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为途径,为达到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与行为、引领合理消费观念形成等目标实现良好的效果与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冬梅.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8):5-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7,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8-79.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报告 篇8

【关键词】政治生态; 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党的执政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对传统的党的建设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制度建设显得重要而迫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发表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重要讲话,指出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全党开展了对党章的学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把手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程序和规矩办事,日益成为全党的共识。

一、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它同样需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市场经济的规范性,必然要求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领导方式,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以及在内部体制方面都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加强自身活动和党的领导工作的规范性。党要成功的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出适应性变革,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经济功能的定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就是明晰自身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态次体系或生态要素在生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借鉴生态学的生态位概念用于政治学理论,我们可以说,“不同的政治次体系或政治要素,适应不同的政治生态环境,各自寻求适于自身发展要求的生态位置。诸次体系及其要素各有自己相应固定的“生态位”,并在这个位置上履行各自职责和功能。如果相关主体或角色“各就其位”,即处于一种良性生态。相反,如果政治社会体系中,由于某一主体或角色出现越位、错位或缺位,则会引发政治职能位移,导致政治生态的失衡。”①在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党和市场经济可看做两个独立的主体,党要明晰自身的生态位。党的领导方式须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由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统揽一切转向主要通过决策发挥作用,由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的协调和引导。所以,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功能主要定位在统揽全局,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战略,通过国家权力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可以对党的权力边界进行有效明确的界定,实现党与市场经济的适度分离和两者功能的合理分化。所以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来规范党的领导方式,界定党的权责界限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中国走的是“以党建国”的国家构建路径,权力高度集中到党,党权是各种权力的核心。这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享廷顿曾说过,一党制在大幅提升国家能力的同时,却会对后来的政治参与造成阻碍。因此,需要对党权进行分化。“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分权是一种民主形式,民主基本上都是分权与自治,因而凡是分权化改革都具有民主化性质。”政治生态理论认为,政治体系要保持长远稳定和充满活力,能够适时进行自我调适,那么政治体系内部组成和外部环境因素一定是多元和复杂的,是在多元和分化基础上的统一。根据生态原理,分化并不是意味着政治系统的分裂和不稳定,相反,体制内的分化具有激活政治体系机制、促进政治体系创新的功能。“稳定来自复杂性”。政治生态分化最本质的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分隔与制衡。在中国,公共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在横向国家权力体系中,虽然存在着政党、人大、政府、司法(纪委)四种权力机制,但主要的控制力量是共产党机构,执政党的权力是权力结构的核心,党权往往以高度集中的权力干涉经济、司法、社会等各个独立活动领域,使很多结构不能产生自身的功能性。长此以往,形成党权的恶性膨胀,造成结构关系的僵化和变异,使社会处于一种权力垄断状态。为了实现政治结构功能的生态化,分化党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用制度来限定党权边界,确定执政党政治行为所及的范围,将其作用范围匡定在规定领域。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分化与监督党的权力,进一步调整党政关系,逐渐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重叠、职责混淆等问题,并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的关系。因此,在宪法框架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党权,制约党权,监督党权,仍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廉洁性是政治生态的重要表征,政治生态化与政治腐化不相容。腐化的政治一定是非生态的政治。在西方人性理论的发展中,“性恶论”始终占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霍布斯、休谟、孟德斯鸠等。他们的观点共通之处在于认为人皆有私利和贪婪的本性,要制定社会契约,法律,规则等来抑制人的与生俱来的“恶”。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人一旦掌握权力,便会将权力使用到极限。休谟和孟德斯鸠在设计政府体制和若干制约机构时对人性做了充分的考量。基于西方性恶论的理论支撑,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党在拥有高度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又缺乏有效监督同时,严重贪腐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另外,任何制度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制度本身就是通过已经确立的规则方式,对政治生活的中利益关系加以固化,从而体现出制度的价值与利益取向。正如邓小平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所以说,科学合理的制度才是反腐倡廉,建构廉洁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参见[德]可拉斯·卢曼系统是开放的,但系统又是有边界的观点.

作者简介

唐美红(1992—),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

上一篇:下雪天的早安问候语下一篇:六年级第二学期班务工作总结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