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博仁教育(精选11篇)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条件良好、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我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河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体系完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同时开展各种形式在职研究生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涵盖教育、体育、农业推广、应用统计、翻译、汉语国际教育、工程等7个类别32个领域。一级学科物理学、化学,二级学科环境科学、动物学四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数学等25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0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目前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应用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厅级以上科研平台总数达到20个。这些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学习、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共有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我校目前共有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6个。
为了做好20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51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76名,两种类型均包括一定数量的.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年。所有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学术型一般每专业不超过2人。
二、河南师范大学欢迎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往届本科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包括成人应届本科,毕业2年以上专科,没有学士学位的成人往届本科、自考本科、普通全日制本科,普通全日制本科结业)报考。所有考生必须能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到学籍信息(应届生)或学历信息(非应届生),如果查不到则必须提交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所出具的认证报告。非应届生复试时提交,普通全日制应届生和成人应届生在2012年7月20日前提交,不能按规定提交者,不予录取。
三、考生在网报及现场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填写有关信息,信息填写错误由本人负责。档案所在单位与地址,务必落实后再填写,不得随意填写。
四、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招生人数是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预计招生人数。录取时将根据实际上线人数、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等情况加以调整。
五、2012年录取的学术型研究生,继续实行奖学金制,其主要内容是:学校统筹多种资源,包括由国家划拨的研究生培养费,作为生活补助的研究生助学金,导师提供的助研经费、社会捐赠的奖学金、科研项目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费以及学校筹措的其它经费,设立“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为研究生奖助体系提供经费保障。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研究生基本奖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等三部分组成。此外学校还设有社会捐资设立的“卢锦梭化学奖”。研究生奖学金标准及比例如下表,录取时不设特等奖,一等奖学金比例提高到60%。入学后再次评定时执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资助标准。
学校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用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优秀学位论文奖励,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等。实行新培养机制后,凡在我校攻读学位的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100%获得资助,博士研究生最高可以获得每年2.5万元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最高可以获得每年1万元奖学金。
2012年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实行奖学金制,即录取时确定录取类别(公费、自费)。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资助标准(元/学年・生)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四等奖
奖学金总额
其中:资助学费
学业奖学金
基本生活津贴
10000
6000
3000
1000
8000
6000
1000
1000
4000
3000
0
1000
1000
0
0
1000
所占比例
10%
50%
30%
10%
六、报考理学、工学、农学等门类学术型的考生录取后享受一等奖学金,再次评定时则依据相关评定办法执行。
七、考生如有事询问,请直接来函、来电,与我校研招办联系;有关专业方面及参考书目方面问题,请直接与招生学院联系,研招办不提供参考书,请考生自行购买。特别提醒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许多重要信息通过网站发布:
网址:www.htu.cn/yjsxy 电话:0373-3329034
我校竭力避免合格生源落榜,如因名额所限,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能在其报考专业录取,我们将尽量调剂到本校相近专业或推荐到兄弟院校录取。
国内关于影响硕士研究生课程评价因素的研究寥寥无几, 而国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如Martin E.Amin (2002) 认为影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因素有“教师和学生相处的融洽程度、作业和反馈评价、作业量、帮助的有效性、课程的组织、语言和交流”[2];Crawford and Bradshaw (1988) 认为影响课程教学评价的因素有“课程内容知识、课程的计划和组织、教师教学的兴趣和帮助学生的意愿”[3];Gadzella (1988) 认为影响学生对课程评价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有“课程内容的知识、课程灵活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及讲义的准备情况”[4];美国学生评价课程涉及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水平、课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实用性、课程目标和评分制度是否清晰地阐释、作业量、课程内容的条理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教师板书和幻灯片内容的简洁性、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紧密性、教师评分的公正性、作业难度的适合性及设计的合理性、考试难度及设计、作业和考试是否及时批改[5]。
一、研究对象、问题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 包括教育技术学、历史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和地理学科教学等六个专业。共发放问卷109份, 回收92份, 回收率为84.40%, 有效问卷91份, 有效率为98.91%。其中教育技术学发放8份问卷, 有效问卷8份, 有效率100%;历史学科教学发放11份问卷, 有效问卷11份, 有效率100%;思政学科教学发放16份问卷, 有效问卷13份, 有效率81.25%;生物学科教学发放17份问卷, 有效问卷16份, 有效率为94.12%;数学学科教学发放30份问卷, 有效问卷24份, 有效率80%;地理学科教学发放27份问卷, 有效问卷19份, 有效率70.37%。其中男生共24人, 女生共64人, 3人性别资料缺失。
(二) 研究问题
本文的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一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各因素分布;二是不同性别、不同课程 (分为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两个维度) 和不同学科/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在课程评价的影响因素上是否呈现出差异性。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通过对国内外影响课程评价的因素作系统的文献梳理, 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现有研究, 本文将影响硕士研究生课程评价的因素分为:课堂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习收获、学生的努力与投入、课程难度、课业量、课程进度。
2. 问卷调查法:
本文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设计的《学生评价教学问卷》“SIRII”, 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 共28个问题,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专业等, 第二部分是有关课程评价, 分别是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习收获、学生的努力与投入、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 总体评价。其中课程评价为因变量, 其余为自变量。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 对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6个专业进行问卷抽样调查, 并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各因素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40;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554、0.562、0.558、0.599、0.604;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221、0.282、0.238。
(二) 影响不同性别、不同课程和不同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因素
1. 学生性别与课程评价。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是影响男生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809;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男生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661、0.686、0.626、0.656、0.636;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男生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171、0.202、0.259。
学习收获是影响女生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08;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女生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488、0.498、0.541、0.579、0.587;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女生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273、0.336、0.233。
综上所述, 男生与女生在课程评价上的相同点是, 学习收获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均有显著影响, 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均有较为显著影响, 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均影响较弱。不同之处是, 男生在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因素的回归系数相对高于女生, 即男生相对更为重视上述因素;而女生在课程难度和课业量的回归系数上相对高于男生, 即女生更为重视课程难度和课业量的因素。
2. 课程类别 (以公共课与专业课为分析维度) 与课程评价。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和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是影响公共课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86和0.705;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0.633、0.654、0.607、0.681;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205、0.305、0.338。
学习收获和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是影响专业课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04;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0.524、0.489、0.553、0.528、0.511;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186、0.167、0.131。
综上而言, 影响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评价的因素大致相同, 但从回归系数的大小来看, 公共课程的回归系数相对高于专业课程, 即学生对公共课程的要求更高, 公共课程只有在各项因素上比专业课程更好, 才有可能得到与专业课程相同程度的评价。
3. 学科/专业与课程评价。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的回归系数在各专业所有因素中均为最高,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732、0.768、0.725、0.517、0.778、0.820, 即影响课程评价最显著的因素是学习收获。除历史专业外, 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在其他五个专业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最低, 即这三个因素对课程评价的影响是最弱的。
除去影响最为显著的学习收获这一因素, 还有几个数据是值得注意的。
在教育技术学和数学学科教学专业中, 课程难度的回归系数为负, 回归系数分别为-0.280和-0.101, 即这两个专业在课程的难易程度上偏难, 使得学生在课程评价时受到消极的影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进度这一因素的回归系数也为负数, 即该专业的某些课程进度有些快, 使得学生在课程评价时受到消极影响。历史学科专业中各因素的回归系数相对来说比较平均, 即各因素对学生的课程评价均存在一定的影响, 包括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思政学科专业在课程计划与组织的回归系数为0.700, 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是最高的, 即在六个专业中课程计划与组织对该专业学生课程评价的影响最为显著。地理学科专业在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生努力与投入和课程进度等五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76、0.715、0.809、0.775、0.490, 均高于其他专业, 即这五个因素对该专业学生课程评价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总之, 学习收获是对课程评价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而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对课程评价影响最弱的因素,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难度和课程进度以及数学学科专业在课程难度上须作一定的调整, 地理学科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要求相对高于其他专业。
三、建议
(一) 讨论
综上所述, 学习收获是影响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即学生在本课程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越多, 对今后学习的帮助价值越大, 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那么, 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就越高。
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五个因素。就课程计划与组织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对本门课的目标解释得越清晰、对课程内容准备得越充分、对教学内容越熟悉、对课堂时间利用得越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越有帮助, 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就越高;就课堂交流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是清晰易懂、讲述课程内容所使用的例子越有效、善于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上课的热情越高, 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就越高;就师生互动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应速度及时并有效、教师对学生非常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十分关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意见认真倾听并采纳, 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就越高;就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对作业、考试和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作业对本门课学习的帮助程度。
课程难度、课业量、课程进度这三个因素对学生课程评价的影响较弱, 即课程的难易程度、课业量的多少以及课程进度的快慢对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影响不大。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 样本相对单一, 且由于研究方法所限, 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因素。
(二) 建议
1. 重视学生的学习收获, 使本门课对学生的长远学习有所帮助, 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就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 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授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硕士导师, 而并非专门针对全日制教育的硕士导师。因此, 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考虑到应用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差别, 而是采用学术型硕士相同的授课方式, 使得部分课程在应用性和实践性上存在不足, 学生多收获理论知识, 而较少收获到实践应用知识。
2. 重视课程的计划与组织, 重视课堂交流, 重视师生互动, 重视作业、考试和论文评分的公正性。就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 A大学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上才刚刚起步, 因此, 在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设置上还不够完善, 同时部分教师在课程计划与组织上存在一定问题, 教师在对作业、考试和论文等的检查和评价上也不够重视, 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持敷衍态度。
3. 要考虑到学生性别、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科/专业等外部因素的不同, 在课程实施上区别对待, 以取得更好的课程效果。就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 由于公共课程是各个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硕士一同上课, 教师在授课时难以考虑到各专业对课程需求的不同;在专业课程上, 有部分专业是不同年级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硕士以及农硕一起上课, 则更显混乱, 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性质的硕士研究生在课程需求上的不同。
摘要: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的历史背景下, 本文试图以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分析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学习收获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则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瑞典]胡森, [德]波斯特尔斯威特;江山野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1:168.
[2]MARTIN E.AMIN.Six Factors of Course and TeachingEvaluation in a Bilingual University in CentralAfrica Assessment&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2, (3) .
[3]CRAWDFORD, P.L.&BRADSHAW, H.L.Perception of cha-racteristic s of effective university teachers:a scaling analysis.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Measurement, (1988) 8:1079-1085.
[4]GADZELLA, B.M.College student views on ratingsof an ideal professor.College and University, (1988) 44:89-96.
招生院系
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特殊教育(045119)
招生人数
全日制:15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32特殊教育专业综合
初试范围
333教育综合
学校命题,参见教育部有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考试内容范围(指导意见)932特殊教育专业综合
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的概念、全纳教育和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的发展简史、特殊教育的原则、过程和发展趋势或特点、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概念、成因和特征、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
复试范围
1.特殊教育学(笔试),《特殊教育学》方俊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 特殊教育 专业简介
概 况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是我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作为国内第一个独立建立的特殊教育学系,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博士生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导师)3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3名、讲师5名,并聘有海内外知名学者、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2000年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特殊教育学博士点;2001年特殊教育学专业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开设“特殊教育卓越教师创新实验班”。我系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经过多年发展,我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引领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我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特殊教育。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贺荟中 刘明 王和平谭和平苏雪云 于素红 杨福义 曾凡林 江琴娣 王小慧 陈莲俊 杨长江 刘春玲 昝飞
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有特殊教育课程与教材分析、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特殊儿童测量与评价、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我系硕士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到高等院校特教教育专业、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等从事特殊教育相关工作。
专业希望招收具有何种专业背景的考生
本专业希望招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中文、数学、小学教育等专业背景的学生。
跨考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生考研经验
自大一起,因为看一本《破译心灵》后就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觉得心理学很神奇,等到大三之后看到身边的同学开始决定考研之后,于是我也决定考研,考心理学研究生。决定之后不断的在网上收集资料看论坛,选好学校(西南大学)开始复习。
选好学校之后,我就成了大家说的,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的三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我到觉得没什么(西南大学学校很不错,又离家近),就是跨专业让我头疼了点,我原本的专业是公共管理的,虽然我读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但和考研的书籍比起来就不够专业,所以专业课的复习是我很头大的,尤其是实验心理学和统计与测量心理学,我高中读的是文科,背知识点我倒不怕,但是和数学有关的了,我就没底了,而且西南大学2011年考研分数线是319分,个人觉得有点高,所以本人决定报班,因为当时在北京所以就选择报北京的辅导班,经过网上查证以及实地参观之后报了博仁的,课程我是参加的是面授的,这样既可以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还是认识其他考研的人,挺不错的,网课也很好(因为有事,所以有些课程没有上,改成网课,反正网课是根据面授录制的,没差了,画面很清楚)。
经过一年的努力复习,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西南大学,这一路走来,多少有些不错的经验,所以想分享给大家,大家就各取所需吧。
一、专业复习
关于专业课,知道这是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我来说,真的很头疼,觉得没有方向,报班之后情况就好多了。我主要说下我认为复习专业课要注意的点吧:
首先书目及复习顺序: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前四门复习的方式主要是理解加记忆,特别是记忆的东西很多,有时候考点会很细,所以看书得很认真,重点的知识要先记录下来,然后背下来。
后面三科是考试提分,与其他考生拉开距离的科目。也是我头疼的科目,不过经过我的努力复习,从考试分数来说我复习的还很不错,所以我想特别的分享一下我这方面的经验。
首先,我要自我肯定一下,这三课复习我是真的下功夫了。
其次,我觉得我报了一个好的辅导班,报班这件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报班确实是帮了我很大的忙:博仁的老师告诉了我考试的流程,让我知道了考试各个阶段的特点,方便我指定各个阶段的计划;告诉了我各科目复习的重点,讲解难点,让我复习变得简单、有方向了,尤其在我头疼的这三课;另外一点不得不说的了,就是押题太准了,押对了不少的题,比如: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等,总之好处很多啊。
最后,我说一下这三课我是如何复习的:
1、统计真的有点头疼,所以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急着赶进度,要每个公式都弄懂后才进行下一个点的学习,要配合着书后的习题。一般习题都很简单的,做起来很有成就感,会增加自信。如果在下一个知识点中,遇到前面的,忘记了要倒回去复习复习,切忌不要赶进度。测量的复习还行,和统计的链接性很强,所以前面我强调统计的复习。
2、测量心理学在这三课重要简单些,测验理论是重点,四度(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等重在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对心理测验理论的新进展理解就好。各种测验主要是了解每种测验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著名量表。同时建议大家测验部分很可能会考电话:(010)62201118;62201119;1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优质教学
察它的应用方面,所以在复习是不仅要再认和记忆其中的细节,也要注意对其应用方面的思考和练习。
3、实验心理学的复习对于跨考的同学可能是最头疼,没有听过老师讲过相关的课,也没有相关的实践,所有的东西只能从书上去了解把握。虽然实验心理学的分数较少,但在这块我还是花了很多的精力,我觉得这块学习好了可以和其他人拉开很大的距离,而且我觉得西南大学还是很重视实验的。张学民这本是根据考研大纲制定的,针对性很强,不光要多看,还要要学会迁移,善于思考,试着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个实验;设计实验时,注意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采用哪种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还要考虑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因为实验心理学听了博仁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所以复习就相对来说简单了些)。
最后,要说一点,就是从最近几年的心理学考研试题来看,最后一个题目基本上都是统计、测量、实验、普心、发心等综合命题,所以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熟练把握很重要。
二、政治复习
关于政治,虽然不难复习,但是也不能放轻松,而且既然政治不难复习,我觉得我们在政治要尽可能多的得分。我是从9月份就开始复习的,用的书是任汝芬系列的,自9月开始就每天会花半天的时间(把一天分为三个半天:上午,下午,晚上)来看要点,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10页、20页,看不完晚上回去加班,不这样给自己规定,肯定看不完。11月才开始慢慢做一点题,做完一章又倒回去看这章的内容,这样记忆应该深刻点。也是有本2000题的,硬是把它做完了,因为我高中是文科,所以复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最后我还要说一下:做材料题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不管其材料有几段,内容有多长,都不用着急,先要大致浏览一遍,然后认真阅读后面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在比较简单的情况下,材料里往往有现成的答案,不需要做很深入的分析即可解答。或者其答案只是在材料里是另外的表达方式。但是有的问题就需要对几个甚至所有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原理才能作答的。如果万一你确实读了材料之后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千万别着急,你只要了解这类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再回忆一下平时所学的知识,紧紧围绕问题分析解答,一般可以获得至少七成的得分。
三、英语复习
关于英语,有点基础,但考试性的东西毕竟很久没有弄过,还是不敢打马虎眼。不过我复习并没有太费事,我说一下英语复习的重点吧:英语的历年真题很重要,就是把最近10年的真题都认认真真的做了一遍(包括翻译写作),然后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阅读是考研的大头,一般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进行答题,里面诱骗选项比较多,就是和题目中完全相同的文字一般都不是正确选项,所以小心受骗。
统考成绩:政治:75分 英语:80分 专业:200分 总分:355分
四、考研复习常见问题
考研过程中难免会出各种状况,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这种问题,我就大家一般会出的问题提出一点我个人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注意力如何集中
大家可能总会有一段时间特别烦躁特别静不下心来学习,而且学习是很枯燥的事,那么大家可以转移注意力一段时间,比如看看其他的科目,或者出去走走,也可以改变一下学习的方式。比如自我惩罚和自我奖励。比如说今天我复习的效果很好,那么奖励中餐或者晚餐可以加一个鸡腿(反正是自己认为喜欢的就行),惩罚就相反了。我经常这样奖励和惩罚自己,效果还行,注意力也会集中的时间长一些,也使自己一个不是那么呆闷的学习。
2、要适当地休息
有句话说的休息好才能学习好,我很赞同,所以一定要劳逸结合。
学习是需要的,但玩也是需要的:十一和朋友到处玩了了几天,偶尔朋友会有一点小聚会也会去参加,时不时也有朋友来西大一起耍。玩可以,但是一定要很快把心收回来,玩好后在学习也会事半功倍的。
我的经验就这些。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吧。任何成功喜悦的背后都有一番腊梅的苦寒。其实,没有一番苦中苦,那获得的成功也不那么令人喜悦。
希望我的一些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也祝愿学弟学妹们在明年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心理学考研咨询网
心理学考研咨询qq:***3454
20苏州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学院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参 考 书 目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照全国统考大纲、参考书目 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综合参照全国统考大纲、参考书目初试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学肖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经济与管理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善迈《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 朱永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教育综合参照大纲参考书目教育管理学肖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复试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叶澜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20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稿》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周川主编《简明高等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版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三版 ,张剑平,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学》孙绵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申素平,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经济与管理现代学校管理与经营【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梁小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教育管理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年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Michael S. Gazzaniga,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认知神经科学教程》,罗跃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王d,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社10月版应用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段锦云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咨询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学无同等学力加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网上调剂、录取的含义
2006年前硕士研究生调剂数少,研究生的调剂一般是个别缺生源的招生单位发布缺额信息—考生查询缺额专业信息后寄成绩单、调剂申请表等材料—招生单位审核后打电话通知并组织考生复试—招生单位对复试合格拟录取的考生手工录入考生信息等传统调剂方式。2006年教育部初次在网上试运行网上调剂,2007年正式实行后,2008年增加了网上调剂的录取功能。
目前网上调剂、录取是指:考试方式为国家统考或MBA联考及法律硕士联考考生,满足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基本要求,非破格录取、未被第一志愿单位录取、非双少考生,访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使用网上报名时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调剂模块,填报志愿(只能填报招生单位发布的有缺额的专业),招生单位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发复试通知,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若同意复试,点击同意复试,按时参加招生单位复试后,若被拟录取,招生单位将考生置待录取状态,考生若同意录取,考生点击同意待录取,网上调剂、录取结束。在调剂工作结束后,接受“待录取”的考生经教育部审查合格,将被正式录取。“待录取”是研究生调剂系统2008年新增功能,考生一旦接受待录取,将不能接受其它单位的“待录取”通知。非经招生单位和考生双方同意,不能单方取消“待录取”状态。
二、现行网上调剂、录取流程
从2008年开始,所有参加调剂的考生和调剂单位都必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调剂系统的开通,为调剂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对考生来说,既节约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又使获取的调剂信息量变得丰富、集中了。对招生单位来说,网上调剂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调剂录取的考生信息更加准确、全面,使国家上报录取库的形成变得容易。网上调剂系统的运行,加快了招生数字化进程,体现了研究生招生工作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一切为了考生的理念。自实现网上调剂功能后,调剂工作更加简便、规范,调剂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现行调剂系统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招生单位模块,一个是调剂考生使用的模块。这两个模块独立操作、相互协调、双向选择,完成拟录取意向。
1. 招生单位网上调剂流程概述。
在该系统上招生单位发布调剂信息及调剂要求—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考生增加至复试备选库—发布复试通知并通知考生网上确认—下载同意复试的考生—将复试合格的考生置等录取标记并通知考生网上确认—对确认的考生形成待录取库—下载待录取考生。
2. 考生填报调剂志愿流程概述。
在该系统上考生查阅教育部发布的调剂政策—各招生单位发布调剂方法及缺额信息—使用网报的用户名密码登陆调剂系统—填报修改调剂志愿—查看复试通知—确认并网上回复是否参加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查看招生单位待录取信息—网上确认。
调剂系统是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双方达成调剂意向,在网下招生单位对考生进行复试,之后招生单位在调剂系统将复试合格的考生置为“待录取”,考生依据招生单位的最终意见,决定是否接受“待录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一旦不接受对方,则双方重新进入网上调剂平台,重新展开调剂工作。从招生单位及考生调剂流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调剂考生初次登录调剂系统后可填报2个平等志愿,48小时后又可更改,即可填报另2个招生单位。
三、考生在调剂中应注意的要点
1. 调剂的资格。
考生要调剂,首先要有调剂资格。调剂考生须满足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基本要求,非破格录取、未被一志愿单位录取、非双少考生、非单独考试方有调剂资格。
2. 牢记网报的用户名和密码。
考生要调剂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调剂系统,使用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时的用户名和密码方可进入调剂模块,填报调剂志愿。所以考生网报成功后,需要牢记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如果密码丢失,考生就可使用本人准考证号、证件号码及姓名获得网报的用户名及密码。
3. 对调剂考生的要求。
根据往年文件精神,考生调剂时,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专业应为同一或相近专业;调入专业初试科目设有数学的,调入考生的初试科目中须有数学。“法律硕士(法学)”只能从第一志愿报考法学一级学科[0301]下设各专业(030180除外)考生中调剂;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0403]、艺术学[0504]、中医学[1005]及工学门类中的11个一级学科)的考生若调出照顾专业到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则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成绩基本要求;若调出照顾专业到学术型专业或非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门类的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调出专业学科门类的成绩基本要求;“MBA联考”、“法律硕士联考”考生不得跨专业调剂,报考其他学科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这两个专业录取;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为该计划录取;自划线高校考生校内调剂政策由自划线高校按上述调剂原则和精神自主确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从学术型研究生中调剂,等等。
4. 网上调剂是调剂考生录取依据之一。
教育部规定,各招生单位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必须通过调剂系统进行,未经调剂系统录取的调剂考生在录取检查中不予认可。所以调剂考生必须进行网上调剂录取程序,否则会造成不被录取的危险。当然,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各院系、专业间调剂不需要在网上调剂。
5. 调剂考生初试试卷调入接收单位也是调剂录取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要求,录取的调剂考生必须参加网上调剂、录取程序,同时还需拥有调剂考生初试试卷。也就是说,只进行网上调剂、录取,但试卷未到的调剂生,招生单位也不能录取。所以调剂考生须办理调试卷手续。考生在调本人初试卷时,须向第一志愿单位递交调剂申请及调入单位开据的接收函,所以考生若被调剂单位拟录取,自己也在网上确认待录取,向接收单位索要接收函是很有必要的。
6. 查看教育部发布的调剂政策是调剂、录取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资格的调剂生若要调剂,特别是跨专业调剂或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间调剂的考生,查阅当年教育部发布的调剂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国家都要根据当年具体情况决定对考生的调剂要求及对调剂工作的要求,调剂考生及招生单位须在此要求下进行调剂,考生掌握这些信息对调剂大有益处。
7. 查阅各招生单位发布的缺额信息和调剂要求及方法是调剂成功的关键。
调剂考生查阅招生单位发布的缺额信息及调剂要求不但可知招生单位那些专业缺额数的多少,从而掌握调剂机率的大小,而且可了解招生单位对调剂考生的具体要求,以及复试前资格审查应携带的各种材料、证件,等等。各招生单位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要求不尽相同,考生面试时携带的材料也不尽相同,所以考生应按照招生单位的要求携带好所有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材料、证件等。各招生单位是在国家大政方针下制定本招生单位各专业调剂细则,有的招生单位只接收本科院校是“211工程”以上高校的学生,有的招生单位某些专业只接收英语通过六级的考生,等等,所以考生在查阅相关招生单位要求后,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调剂相应学校、专业。这样就不会在网上盲目填报调剂志愿,然后瞎等。
考生初次填报调剂志愿可一次填报2个平衡的没有先后次序之分的调剂志愿。但若志愿填报错,只有2天后方可再次填报,所以填报志愿时要慎重。志愿填报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想上的且符合招生单位条件的接收单位,如果自己有多于2个要调剂的意向单位,应依据招生单位复试时间先后次序填报。在填报志愿时,要将联系电话填写准确,因为这是招生单位和考生联系的重要渠道。另外,填报招生单位某专业时,还须看招生单位关于此专业的说明,自己符合该招生单位本专业要求的才能填报。
8. 查看复试复试通知要及时,拒绝复试通知也得慎重。
考生填报调剂志愿后要勤上网查看招生单位复试通知,至少每天要上一次网查看有没有复试通知,如没接到复试通知,应打电话向招生单位咨询。考生如不查看复试通知,若招生单位同意并要求考生何时何地去复试,考生就不知道,更不会点击接受复试通知,招生单位会误认为考生不同意复试,这样考生将错过复试机会。招生单位如果给考生发了复试通知,考生接受此复试通知或拒绝此复试通知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一定要慎重。如果考生同意参加此招生单位的复试,也愿意在此招生单位攻读硕士学位,就一定要在网上接受复试通知,否则招生单位无法将考生置待录取状态,更不能在网上被录取。如招生单位不同意考生参加复试,考生应在网上填报志愿后48小时尽快填报其它招生单位。
9. 网上待录取的确认要慎之又慎,按时确认。
调剂的考生可填报不同志愿,但只能同意一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也就是说,确认待录取的调剂考生,将不能再同意其它招生单位的待录取,也不能单方取消待录取状态。所以调剂考生确认待录取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调剂考生参加招生单位的复试后,如在网上招生单位将该考生设置为“待录取”,考生如同意攻读该招生单位研究生,一定要按时网上确认,如调剂考生不在规定的时间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网上确认,招生单位有权取消调剂考生的录取资格。
1 0. 如何取消待录取。
若某招生单位将考生置为待录取状态,考生也在网上同意待录取,但考生又想去另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招生单位,后一招生单位可将该考生设置为“待录取”,但考生不能再同意该招生单位的待录取,除非将第一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取消。
要取消确认后的待录取,考生或招生单位单方面是不能完成的,须考生及招生单位双方同意方可取消。假若考生要取消确认后的待录取,须向招生单位书面申请要求解除本人的待录取状态,招生单位若同意会取消该考生的待录取标记,考生网上进行确认后。该考生方可再次确认招生单位的待录取。
1 1. 诚信调剂,利己利人。
一些调剂考生为增加录取机会往往同时申请多家单位调剂,被一个单位录取后又参加另一个更理想的单位的复试,同时被第二家招生单位录取,但调剂考生又不告诉第一家招生单位,从而造成了重复录取,调剂的“一女二嫁”甚至“多嫁”现象随着调剂考生人数的增加愈演愈烈,很多招生单位因此而浪费招生指标,也使别的考生丧失录取机会[2]。每年各省在省内录取检查时都发现一些被本省不同招生单位录取的调剂生,导致省内许多调剂单位不得不进行二次补录;被不同省重复录取的调剂生,只有到全国联检时才能发现,那时想补录其他考生时间已不充许。调剂考生不诚信调剂对自己是不利的,如果考生被2个或2个以单位录取,最终总是会被发现,也终只能录取到1个招生单位,但发现后考生就不得不向放弃的学校提供书面的放弃声明,况且有的省为了防止来年此类情况的发生,对重复录取的考生采取取消录取资处理,这对考生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然,调剂考生的这种做法也给招生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浪费了招生单位的招生指标,同时使一些考生丧失了录取机会。所以考生若被不同招生单位录取,请告知放弃的招生单位或先不要答应不理想的接收单位,防止重复录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定了第二志愿调剂必然成为许多考研者需要面对的现实。要顺利、高效地调剂到比较理想的招生单位,调剂考生除了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应试技巧外,还要掌握当前硕士研究生网上调剂的程序及调剂中应注意的问题,认真对待调剂中的每一环节,不清楚的地方勤咨询,诚信调剂。
目前,正值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新一轮的改革,每改革一次,调剂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些变化,所以第二志愿的调剂考生要注意阅读当年网上调剂程序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查阅、咨询各接收单位对调剂的具体要求,防止填错调剂志愿,错过调剂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国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现象解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11) .
一、培养目标
为国家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接收推荐免试生
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各专业(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教育管理专业和美术学院各专业除外)均可接收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热忱欢迎在全国各有免试推荐权的高校中已经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报考我校。相关信息详见“20招收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办法”
三、报考条件(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2).doc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复试时必须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不限学科专业)原件或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进修本科课程合格成绩单(6门或6门以上)。同等学力考生可跨专业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报名时按本科生对待,复试时按同等学力考生对待。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如果已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满足第(3)条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的,可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注:
①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
②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③在读研究生,需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的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7.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凡报考我校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网报时必须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报名无效。
8.单独考试:
(1)报考条件:
①符合上述1、2、3、4、5各项的要求。
一、招生规模
20我校共有32个学术学位专业和19个专业学位领域进行招生,拟招生数300名左右。
二、学制与学费
学术型:学制3年
专业学位:教育硕士、食品工程学制2年;计算机技术学制3年
学费:每生每年8000元(24000元/全程。生)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标准状况符合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3、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报考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告条件中第1、第2项的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报名办法
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待定。确切报名时间请于9月下旬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我校研究生处网站。(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待定。每位考生须到各自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名点确认网报信息、照相和缴纳报名费。现场确认的具体要求和报名费的收费标准以各报名点的相关通知为准。
五、资格审查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我校在复试阶段对报考和调剂至我校的考生再次进行资格审查,具体办法届时会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公布,请考生关注。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时间为准。
(四)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
(五)初试科目见《闽南师范大学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六)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加试两门报考学科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七)非英语专业的考生报考学科教学(英语)、英语课程教学论在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程。
(八)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在复试阶段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
七、招生考试咨询
学校代码:10402
通讯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
邮政编码:36300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596-2527801
传真:0596-2527801
网址:yjsc.mnnu.edu.cn/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南省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四所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规定的学习年限为3年, 一般不得提前;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则规定学习年限为2~3年;但所调查的4所高校中都对提前毕业的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
2.2 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必备的基础[2];选修课旨在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领域[3]。
2.2.1 学分分配情况
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规定取得学位最低需修满34学分, 河南大学要求最低修满42学分;河南师范大学为44学分;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要求为36学分。进一步深入分析显示, 在所调查的四所高校中 (表2) , 公共必修课的学分分配为8~12学分之间, 其中英语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的学时和学分, 而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理想, 并没有完全达到可以熟练阅读和处理专业方面的外文资料并且可以撰写论文摘要。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2.2.2 公共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 公共必修课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都是以外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主, 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2.2.3 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必修课是学科的精髓, 其内容也是本学科最精辟和最主要的部分[4]。以便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研究以及就业做准备。从表4中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其他两所院校有所不同, 涉及面很广, 有体育管理学、体育文化学还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河南大学将体育研究生科研能力所必须具备的课程,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作为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 并开设了动作技能分析这一其他院校没有的课程。河南师范大学开设的大部分都是基础学科的课程。
2.2.4 选修课程设置情况
从表5的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 不同的高校由于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所以在选修课设置上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高校是任意选择本专业的选修课, 有的高校是在选修中有必修课程, 其中包括工具类、相关专业类和交叉学科课程。一些学校将补修课程也放在了选修课程当中。大部分高校的选修课程都涉及到教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体育统计、科研方法等领域的课程。总体来说, 选修课安排上基本上以跨学科为原则, 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 体现了多样性特征, 设置符合研究生要求的课程[5]。但部分学校供选修的课程范围太小, 跨专业选修受到限制, 一些边缘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开设仍然不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学习年限为2~3年, 对提前毕业的学生有明确的要求。
(2) 河南省体育教学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 取得学位最低需修满34学分, 公共必修课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于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一样,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3.2 建议
(1) 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时候彰显本院校个性的培养方案。
(2) 根据课程和科研进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学习年限, 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 并规定学生累计在校的最长年限。
(3) 在课程的设置上, 各高校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社会需求, 改革课程管理制度, 学生可以随意选修与本专业相交叉、相关的课程, 还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学分, 设置专业英语和应用型选修课为主, 实习和未来职业性实践课应该成为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国家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陈国余.贵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 2009, 29 (5) :55~58.
[2]秦风冰, 王珂.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1 (1) :117~120.
[3]魏德样.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 (27) :6~8.
[4]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33) :20~2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
三年
三、招生名额
2015年我校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200名左右(含有专业学位),各专业均招收定向、委培和统分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数为准,招生计划在录取时,将根据报考情况在全校进行适当调整,目录中各学科、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可以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以接收外单位(必须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免试硕士研究生。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免工作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规定截止日期(10月25日)前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
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我校所有招生专业(项目管理除外),均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生网上预报名时间:
20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5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6)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一、学校概况
曲阜师范大学设学于孔子故里曲阜,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建有新校区。建校56年来,扎根孔孟桑梓之地,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坚持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人文特色鲜明的优良学风,培养了16万余名优秀人才,谱写了培育英才、繁荣学术和传承文明的辉煌篇章。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4个,本科专业70个,涵盖了文、理、教育、史、工、管理、法、农、哲学、经济10大学科门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设有28个院(系),28个研究所, 18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包括7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7个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其中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强化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激光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基地和山东省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学校聘请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同时聘有院士3人,特聘“泰山学者”3人,特聘教授4人;现有专任教师1158人,其中教授199人,副教授345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2人。学校在校生25939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430人。
学校办学条件雄厚。学校占地2653.41亩,校舍建筑面积10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3.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0亿元,图书资料320万册,电子图书65.9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6个。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200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科院校之一,目前与40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
2012年我校将招收硕士研究生1678名,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我校。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的大专生,毕业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两年以上,并已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者,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均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或函授(自考)取得本科学历但尚未取得学位者,可报考与专科专业或函授、自考本科专业相同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不接受其跨专业报考。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至少一篇(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4)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年龄按国家教育部标准执行,年龄超过40周岁的须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4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或函授(自考)取得本科学历但尚未取得学位者,不接受其跨专业报考。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至少一篇(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2.报名参加除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以上报考人员一律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经复试后择优录取。
欢迎已获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经我校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免试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
三、报考办法:
考生报考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阶段进行。考生须如实提交本人真实信息,一旦发现虚假报名材料即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公布的报名网站填写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时间到当地省市指定报名点采集图像。
我校是山东省指定的研究生报名考试点之一,欢迎报考我校考生前来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凡报考我校并且拟在济宁地区参加初试的考生,网上报名时报考点必须选择“曲阜师范大学”。其他考生以报考点所在省级招办的网报公告为准。
我们免费提供我校的招生简章。欢迎访问我们的招生信息网yjs.qfnu.edu.cn,往年考研试题我们已经公布在我们的招生信息网上,考生可免费下载。请考生及时关注我们的招生信息网,我们将在上面公布最新考试动态。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博仁教育】推荐阅读: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9-26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招生简章新09-20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12-26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信息》第二期06-09
河南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02-09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届摄影大赛策划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