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疫情感人故事(精选9篇)
对于发热门诊,这一战“疫”的前沿,危险性不言而喻,大部分人是退缩的。当她知道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艰难并且缺人后,主动请缨,志愿加入全力以赴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面对高风险“地带”,没有丝毫退缩,勇于担当。发热门诊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病情复杂,医务人员全身穿戴防护用具,白班、夜班快速轮替,对体力、精力都是严峻的挑战,但是她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总是给人带来温暖和笑容。
在值守发热门诊期间,她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是医院里最亮丽的风景线。面对每个发热患者,她总能做到无微不至,细心询问患者接触史,给患者测体温记录并带患者做检查,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发热门诊工作紧张繁忙,有的患者不理解,她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保证每位患者就诊满意。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守夜的第一天,那天有一位从山区来的一对夫妇,丈夫疑似新冠病毒患者被收住入院,入院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她的妻子很沮丧的坐在发热门诊的休息椅子上,她发现了过去询问,对方回答:“这么晚了我住哪?这种情况亲戚家也不敢去呀。而且家里太远,半夜山路又不好,家里孩子要等到明天才有没办法来接我走。”这种情况,敏佳同志做好值守之余,一有空就耐心与病者家属交流谈心,又怕阿姨半夜太冷,给其送去泡面和开水,填填肚子暖暖心,惹得阿姨感动的直说“你真的是太好了,感谢你我的白衣战士”朋友们眼中,她是最可爱的人,朋友说:“敏佳你辛苦了呀!”敏佳同志是这样回答的:“为了抗击疫情,全院医护人员都纷纷请战。还有那些奔赴武汉支援一线抗疫的同胞,他们更辛苦、更危险。比起他们,我加点班守值夜,算得了什么。”
家人眼中,她是父母的乖乖女,是两位孩子的好母亲。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孩子的母亲,柔弱的她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疫情发生以后,决然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听从号令,冲锋在前。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下班后的敏佳同志是与家人分开住的,已经连续二十几天不与家人见面,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每天只能微信视频里给家里报平安,看看两位孩子,让家人可以心安一些。有人说这种情况你还参加抗击疫情一线,值得吗?敏佳同志坚定的回答:“谁都想陪伴家人和孩子,要是大家都这样退缩,那谁来抗击疫情?我只希望我的负重前行,能够给大家换来岁月静好。”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医生汪毓君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0多天。
“现在情况好了很多,我们的工作压力大幅缓解,大多数病人的情况也在逐步好转。”2月18日上午,汪毓君迎来一次轮休,接下来他可以在家休息。
“现在白班分上午班、下午班,分别是上午8点到下午1点、下午1点到下午6点;夜班从下午6点到次日8点。”汪毓君说,印象最深的一次班,他在ICU待了将近8个小时。“有的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我们必须时刻盯紧。”
汪毓君的妻子吕晓玉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工作。1月22日,吕晓玉主动申请到后湖院区支援一线救治工作。“我所在的普通隔离病房的患者病情相对平稳一些,但是有些年纪大的患者对病毒不太了解,存在焦虑情绪。”吕晓玉说。为打消病人顾虑,她和同事们反复进行科普,有时候还在手机上播放疫情防控的新闻,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咳嗽币丫晌歉桑ツ辏耐哦踊拐辛肆矫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战“疫”一线的青春身影】张京臣:一时的疼痛不值一提
“张京臣被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咬了!”2月7日,一个消息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开,大家的心都被揪了起来。
“还好,还好,就是有点瘀青,稍微有点出血而已。”面对大家关切的询问,仍然坚守在浙大一院隔离病房内工作的张京臣说。时间倒退回2月7日15:3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5号楼4楼ICU,集中收治了浙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做好全套防护措施,张京臣正在给一位危重症患者做治疗操作,“这个患者51岁,本来就长得壮,下午刚刚拔掉气管插管,精神状态还不是很稳定”。张京臣介绍,虽然患者病情已经向好,但还是有点意识不清,人有点烦躁,尽管操作时另外两个同事也在场照看,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可能是操作时他感觉不舒服,突然抬起头,朝着我右上臂外侧就是一口。”张京臣回忆,由于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视野受限,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当意识到被咬了之后,他马上把自己的手臂抽了出来。
“当时也没觉得痛,同事帮忙安抚患者后,还是继续顺利完成了操作。”张京臣说,做完操作后,他就退出隔离病房,脱下防护服,发现手臂上已经瘀青,还有点出血。
闻讯赶来的赵雪红和高春华两位护理专家,急得一边为他消毒处理,一边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没事,老师!我穿了两层防护服,本身暴露风险就不高,衣服也没有咬破。”他说,这个患者当天核酸检测已经转阴,“其实这个病人本身就在好转中,这一下说明他恢复得还不错”。他轻松地说。
1989年出生的张京臣,是浙大一院急诊监护室的一名医生,已经从医5年。今年正月初一上完一个大夜班,第二天一早就跟随大部队来到即将紧急启用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做准备,之后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战斗。
“其实这样的危险,我们日常工作中也经常碰到。”张京臣说,在给急诊监护室的患者做操作时,风险同样很大,曾经还有同事的指甲盖被患者咬掉过,但只要患者平安健康,这些一时的疼痛也就不值一提了。
现在,距离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周了,张京臣仍然奋战在监护室。“没事,事发后两位护理老师处理很及时,后面也连续做过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的。”张京臣说,自己目前身体很健康,事情发生后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发来很多信息询问。“本来也没打算跟家人说,爸妈都是看到新闻后才知道的。”他说,跟家里人做好解释,他们也就放心了,只是叮嘱他还是要保护好自己。匆匆结束了聊天,他走进房间做简单休整,当晚11点,他的夜班才正式开始。
这次疫情中,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为了更好地安抚患者,浙大一院早早关注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组建了心理救援工作组,派出了精神卫生科医生进入隔离病房,与患者谈心、交心,让阳光照进患者心扉。
【一线抗疫群英谱】佘沙:心怀感恩支援“抗疫”
前的汶川大地震让一个年仅12岁的汶川女孩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如今的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同事们一起来到武汉,奋战在抗疫一线。
每天清晨7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年轻护士佘沙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她跑上跑下,给各个病区核对分发药品和设备,工作仔细而迅速。出生的她是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里最年轻的一位护士,同时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汶川女孩。“5.12”汶川大地震时,她的家乡汶川县漩口镇受灾严重。
废墟中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生命的白衣战士让12岁的佘沙感动,从那一刻起,她的心中就埋下了从医的种子。从四川省护理职业学院毕业以后,佘沙进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组织医疗队支援武汉,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第一批医疗队佘沙没有被选上,但她没有放弃,坚持报名,直到2月2日终于如愿以偿跟随着第三批医疗队来到武汉。她说,这个时候她一定要挺身而出,因为她是汶川女孩。
来到武汉后,佘沙和同伴们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这所重症定点医院,佘沙负责协助总务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她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守门员,她要为大家把好这道门,守好这一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叶曼护士长每天指导和分配工作给佘沙,1个月来,仿佛师徒的她们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
12年前,叶曼正是佘沙现在这个年纪,也是刚刚入职医院的新护士,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她主动报名到科室成为一名志愿者,坚守在一线,护理因汶川地震转运而来的受伤患者。
在心怀感恩支援湖北的四川队员中,既有像佘沙一样自告奋的年轻一代,也有“才下火线又上战场”的医务工作者。45岁的刘之超1月底刚结束在海拔4000米地区的医疗扶贫工作,还没回家,就立即请战前往武汉抗疫战场。
从1月25日到现在,四川省迅速集结1459名医疗卫生人员支援湖北,科学开展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目前,医疗队共收治病人169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276人,治愈410人。
【一线抗疫群英谱】携手抗疫 一起回家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白衣战士用行动传承前辈精神,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而在防控任务繁重的基层社区,社区干部们主动担当,帮助居民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携手抗疫 一起回家
广东医疗队是最早抵达武汉支援的医疗队之一,他们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汉口医院最大的一个重症病区。重症患者离不开氧疗,身高不到1米6,只有90斤的何丽娜,摆弄起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氧气瓶一点也不含糊。除了护理工作,何丽娜还要照顾患者的吃喝拉撒,这对刚工作不到两年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面对困难,这个24岁的姑娘硬是凭着肯吃苦的劲头挺了过来。
大年三十的下午,看到报名支援武汉的通知,何丽娜报了名,除夕当晚就跟随第一批广东医疗队抵达武汉。何丽娜出生于医生之家,有六位长辈都是医务人员,医者仁心是长辈们经常谈及的话题。在武汉的这一个月,何丽娜真正理解了被需要的感觉。
何丽娜相恋两年的男友张煜在荆州的洪湖市人民医院支援已经半个月了。同为同事,如今又成了战友。两位恋人约定,携手抗疫,一起回家。
守好社区的门 赢得胜利
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患者生命,社区干部也在想方设法解决居民困难。今年33岁的彭婧是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道水岸星城社区书记,前几天,武汉市结束集中拉网式大排查后,彭婧所在的水岸星城社区实行了24小时封闭管理,为了让小区居民正常生活有保障,她承担起了帮老人买药的任务。药终于买齐了,没想到刚回到小区门口,又来事了。
安抚好居民后,彭婧和同伴赶紧把买到的药分好,挨家挨户送药上门。
彭婧所在的社区一共有4383户,11028人,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1名。彭婧一天大约要接打上百个电话,一天只能睡5个小时。但她和同事们通过组建网格群、业主群、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扩大了为居民服务的队伍。
操持着社区的各项工作,彭婧住在隔离酒店里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
【一线抗疫群英谱】火神山医院感染二科医生王毛毛——新增的38个微信好友
“咱们加个微信吧!”
2月19日,火神山医院感染二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王毛毛拿出手机,通过“扫一扫”添加了一位50多岁患者的微信。他说:“以后叫我毛毛就可以了。我要是下班不在病房,有什么问题发微信就可以。”
到达武汉抗击疫情不久,王毛毛就发现,由于管床医生不固定,虽然面对面接触,但都是全副武装,患者看不清脸、叫不上名,很难跟同一名医生持续交流病情。
“怎样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了与患者建立稳定、连续的沟通,他添加了所负责的38名患者的微信,方便他们及时找到自己。
2月10日,转院至火神山医院以来,虽然得到了精心治疗,但患者文女士还是时常有些焦虑:病情到底如何?什么时候能做核酸检测?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毛毛教授在微信中耐心地为她分析病情,解答了她的疑虑。
“毛毛教授,我昨晚有点冒冷汗,今早起来还有点头晕……”他赶紧回信息:“轻微头晕不要紧张,我昨天夜里看了下,你的生命体征都挺平稳,安心治疗啊……”
微信里的好友越来越多,王毛毛下班后花在看微信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有文字留言,也有语音留言。上下班往返途中,毛毛教授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微信仔细看一遍,并耐心回复。“我希望患者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我。”他说。
“一些村民觉得我们是小题大做,反复追问,到底疫情有多严重,过年这么久了还不让出门走动? 村民对疫情认识不足,很有可能放松警惕,造成不良后果。” __说。
为了更好做好宣传,让全村群众都了解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她亲自带头贴标语,挂横幅,每天拿着大喇叭走街串巷,科普疫情,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出门,记得戴口罩。为了排查武汉及湖北返乡人员,她又在全村东奔西走,逐户登门调查,亲自沟通,劝导返乡人员自觉在家隔离,并组织村委会工作人员每天对村民进行体温测量,做好消毒,筑牢疫情传播屏障。
村口卡点值班是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雪,村口疫情防控指挥部里总能见到__的身影,劝返外来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在册。二十多天来,__和村两委班子一起恪尽职守,坚守岗位,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懈怠。为了激励全村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在防控前线重温入党誓词,他们在党旗下宣誓的身影,成为这个寒冷萧瑟的冬季最美丽的风景。
可是这次病毒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在得知武汉疫情极为恶劣的时候,许多白衣天使立刻放弃假期,请命前往武汉,选择做一个逆行者。钟南山就是其中一个,他临危受命抗击非典,时隔,他再一次来到前线抗击新型肺炎。他已经84岁了,本应欢乐的在家享受生活,却仍坚守抗疫一线。其他医护人也像他一样,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与病魔作斗争,吃的是最简单的泡面,累了随便一个地方就能睡着,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正如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可是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当然除了他们,志愿者们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有本事的人向武汉捐款,捐口罩,防护服等。大批救援队前往武汉,投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24号,某镇的一家无纺布企业内灯火通明,企业正开足马力投入口罩生产。为了疫情需要,本该休假的工人们放弃了春节假期,毅然回到工作岗位。厂长表示,工人3倍工资复工复产,确保日产24万只口罩,为医护人员供给物资。
20非典,中国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医院,此刻,中国将在七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增加1300张病床,为医院供给服务。
20的春节,因为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打乱了家里本该有的团聚时光。
正月初二,当好多人还在梦乡的时候,作为承德市宽城县亮甲台镇疫情防控小组包村干部的大哥和年岁已大的婆婆(承德市宽城县双庙村疫情防控小组值班值守人员)就已经开始了防控疫情的工作。面对疫情防控形势,放弃了与归乡的我们短暂的团圆,婆婆说:“你们自己照顾自己吧,我得去村部开展防控工作,管控期间天天值班值守,不能松懈。”
在接到正月初三上岗的通知后,我们连夜从老家赶回唐山,经确认过节期间未去过公共场所、未乘坐公共交通后,老公迅速投入到路南区疫情防控工作督导落实中。
老公是路南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督导落实组成员,每当有事情给他打电话,不是没空接就是只得寥寥的几句,我知道他在疫情防控的路上奔波,每天奔走在各乡镇、街道、小区之间,检查各小区出入口封堵、小区人员出入管控、体温测量及出入登记情况,督导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打造疫情稳控的坚固防线。回到办公室,还要加班加点整理统计当天的疫情防控督查情况,梳理发现问题,发布督查通报。每天到家都已是深夜,但仍会有好多工作要忙,为了不影响我们休息,他都在客厅悄悄的工作。
偶尔我也会有抱怨,但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这是我的责任!”但是我必须做好他的后盾,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每次出门时,我都会嘱咐他:“老公,你也要做好防护工作,戴口罩,勤洗手”。“这么晚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又加班呢吗?”每当女儿这么问我,我都会坚定的告诉她:“爸爸在工作,在抗击病毒,只有把病毒打败了,我们才可以出门玩,出门上学!”
弟弟是唐山市路南区稻地镇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全镇物资发放的工作人员,不仅每天深入村庄做防疫知识的普及,深入群众做防控宣传工作,发放群众所需物资,我还看到了他因每天高频次的洗手消毒、戴防护手套而变得异常粗糙的双手,在搬运物资时手也碰出了伤口。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的忙碌,每天的晚饭也就只有泡面。
作为一名规划建设领域的工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是震惊的。10天,别说是建设好,就算是出个方案总平面、渲染效果图,紧赶慢赶也要花费好几天时间,更别说完成整套施工图,更是一项大工程。何况,适逢春节,大量建筑业从业者已经返乡,人力物力如何保障?
面对危机,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有那么一群逆行者,他们不畏艰险,会往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地方去。5个小时出方案,24小时出设计图,60小时交付全部施工图,700名管理人员,4000名工人。数字的背后是让人日以继夜的疲惫与艰辛,更是体现了中国强大的建设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说,中国人是“基建狂魔”,用神一般的速度,把一座医院拔地而起。作为中国人,我深知,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为了心中的那一点爱,暂时舍弃小家,为了拯救更多的同胞不眠不休争分夺秒罢了。那个前所未有的除夕夜,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建筑业工作者,放弃了期盼已久的年夜饭,逆向而行,只为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忙而不乱稳如泰山。这个春节,“围观”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成了一个时髦的举措。视频里,各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工地面貌也是一天一个样,让众多网友直呼惊讶。现场施工,千头万绪,没有过多的时间开会沟通,只能在现场见招拆招。我们的建设者们,用稳如泰山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终将这一座崭新的医院如期交付!
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作为一名规划建设领域的从业者,我深知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任务紧急加上春节假期这两个背景下,实际困难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困难从来都压不倒勤劳勇敢的中国工程师:春节期间来不及制造医用电梯,设计师根据实际需求临时改了方案,在建筑外围增加了一条长坡道,用于病人的运送;年底物资短缺,大家就把附近已经建成的板房拆除再利用,既免去了生产周期又免去了长途运输;整个医院建筑均采用架空处理,一方面有利于防洪,另一方面可在架空区域埋设管线,大大减少了土方工作量。我佩服于项目参与者的丰富经验,更惊叹于他们的勇于创新。
春节,应该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20的春节,却与往年不同。当我们还和往年一样,一家人围在饭桌前,一起说说笑笑,吃着年夜饭的时候,我们的英雄——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只能吃着快凉了的盒饭,远离他们亲爱的家人,奋战在一线,与病毒顽强斗争!疫情如洪水般越来越严重,各省市不得不延期开学、延期复工、商场停业、交通停运 ……
但我们的英雄一直坚守在岗位,不分昼夜。为了减少医用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等)的使用,白衣天使进入病房就开始不吃不喝,忍着饥渴,在一线救治病人,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等他们从病房中拖着劳累的身子出来,摘掉口罩那一瞬间,我看到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深深的“沟壑”,甚至还磨破了皮;还有一些护士,为了穿衣戴帽方便,他们把乌黑亮丽的长发剪成了寸头,甚至剃成了光头;到了晚上,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随便躺在地上休息,一有情况,立马跳起来奔赴现场。每每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画面,我鼻子一酸,眼睛通红通红的,心里便想着: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最伟大的英雄!
在新闻里我还看到我们的白衣天使也有被病毒传染的,人数达到了1700多人,更可怕的是有几名英雄已经远远离开我们。比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于1月25日感染去世;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也不幸感染抢救无效于7日去世……我大声地说:“你们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是我们最耀眼的明星!”我祈祷着:保护我们的白衣天使,健健康康去,平平安安回!
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中国军人、人民群众……成千上万的一线工作者,你们永远是最可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是你们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安全,你们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防控期间,该同志牺牲春节假期,大年三十仍坚守在镇党委收发文件,为防疫工作统计信息。接到提前上班的通知后,该同志服从安排,初二一早便来到单位报到。初二到初七期间,几乎夜夜加班至凌晨。因前期统计表格众多,且样式不固定,统计起来比较困难,连续两个白天都没顾上吃饭,做到了生活让步工作、假期让步疫情。
该同志积极沟通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我镇9个社区和2家卫生院等多个单位,排查汇总全镇疫区来安人员,每天接打电话200余个。面对数据核查中时间紧,任务重,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困难,该同志坚持标准,毫不退缩,对接收到的表格仔细研究,对下发的表格认真讲解,对上报不及时的部门耐心催促,对不理解的群众耐心解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核实动态信息,显现出了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线疫情感人故事】推荐阅读:
疫情防控一线入党申请书10-31
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总结09-09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05-27
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作文05-28
疫情感人主题作文800字06-02
抗击疫情英雄人物故事_抗击疫情英雄真实故事202007-11
扎根一线老师06-02
一线员工奖励制度10-30
一线员工表扬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