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课时计划
乒乓球研发课时教案(一)
乒乓球 项目研发课时教学案(第 1 次) 学习内容设计:1.熟悉球性:握拍、颠球 2.游戏:颠球比多 重点:熟悉球性 难点:能准确做出每一个动作练习场地器材:乒乓球台8张,乒乓球拍、球若干 学习目标 达成内容 学法指导 学练方法 课的组织形式与流程 安全教育 实施说明 知识、 技能掌握: 认识乒乓球,知道握拍的两种方法 准备 介绍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辉煌历史 语言讲解法 听介绍,讲一讲自已知道的乒乓球方面的知识 密集队形 体操队形 体操队形 体操队形 分散练习 体操队形 直拍和横拍的握法,每人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握法 基本 握拍方法 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看示范、听讲解。模仿横拍和直拍的握法 结束 体能发展与学练能力: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熟悉球性。 准备 乒乓模仿操 教师引导 学生认真学、动作规范 站好,安静 每一动作练习时间视学生练习效果再定 基本 托球练习、持拍向上颠球 讲解、示范,提示要求 观察示范,用自己习惯的握拍方式做颠球模仿练习;分散做原地颠球动作练习 结束 心理发展:体验用拍打球的.乐趣 准备 基本 游戏:颠球比多 认真学练 参加游戏,调整用拍颠球时手上的上的感觉 结束 放松自编操 教师评价 集体、小组、个人评价 课的密度 学生练习密度达40% 生理负荷 130次每分钟左右 心理负荷 注意: 听从指挥 情绪: 踊跃参与 意志: 以苦为乐 课后反思一、集思广益,统筹规划
“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第一次承办面向全国体育教师的大型评比活动,杂志社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好此次评比活动,社内多次开会组织探讨、统筹规划、集思广益,在制订评比规程前曾多次向各省市教研员、“学体部落”成员及一线体育教师征求意见,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现状和体育教师的切实需求,以保证此次评审活动更加全面客观且富有实效。
综合多次意见反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应坚持以先进性、操作性、专业性、简约性、多元性为原则,并分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或中职院校)3个学段对不同项目进行教学课时计划征集。其中,小学学段涵盖基本身体活动类(如:走、跑、跳跃)、球类(如: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体操类、武术类及新兴项目等若干大类,要求从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初中学段是从田径类(如:跑、跳)、体操类、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高中学段(含中专或中职院校)是从大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小球类(如:羽毛球、乒乓球)、操类(如:啦啦操、健美操等)、田径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总体上看,3个学段的内容均基本涵盖了当前各自学段所开展的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出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反映出了各自学段的教学热点。
二、报送火热,内容集中
本次评比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参评课时计划2165篇,其中,浙江、辽宁报送数量最多,均超过了300篇;河北、天津、新疆、江苏报送数量约为200篇,安徽、山东、山西、湖北、重庆约为100篇,云南、贵州、青海、四川、内蒙古、甘肃、北京等省市报送数量相对较少。本次评比活动收到的参评课时计划中的内容分布见表1。
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地域、场地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参评课时计划的内容和数量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出各地中小学校开展各项目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此次评比活动面向全国,参评的课时计划对于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受重视程度和开设情况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表1可知,小学学段中,三大球类参评221篇,占18.8%;田径类参评523篇,占44.7%;小球和绳类参评63篇,占5.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评67篇,占5.7%;操类参评231篇,占19.7%;其他课时计划有68篇,占5.7%。从参评数量来看,在小学学段,田径类、操类、三大球的课时计划最多,其中三大球中的篮球、操类中的技巧类动作、田径类中的跑和跳等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反映出这些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普及程度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内容的基础性和受欢迎程度;而小球、绳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参评课时计划相对较少,一方面说明这些内容开设得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绳类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无论从其健身价值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都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
初中学段中,三大球参评203篇,占30.4%;田径类参评270篇,占40.5%;小球、绳类参评17篇,占2.5%;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54篇,占8.1%;操类参评106篇,占15.9%;其他课时计划有17篇,占2.6%。从初中学段参评的课时计划来看,总体上和小学学段保持一致,田径类和三大球的课时计划最多,其中三大球中篮球项目和田径类的跑是此次初中学段参评课时计划的集中内容,反映出田径项目和三大球项目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受关注程度;绳类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参评数量仍然相对较低,说明初中学段这些项目的开设情况仍然相对较差。
高中学段中,三大球参评150篇,占46.1%;田径类参评69篇,占21.2%;小球、绳类参评10篇,占3.1%;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评49篇,占15.1%;操类参评39篇,占12.0%,其他课时计划有8篇,占2.5%。从参评数量来看,与小学和初中学段相同,高中学段三大球和田径类的课时计划仍然占据了较大比例,但三大球参评比例进一步提高,而田径类则相对有较大幅度地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中阶段球类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甚至田径项目,受关注程度和课程开设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评审严谨,成绩优秀
本次课时计划的评审,总体上要求严格执行初评、复评、终评三次评审,并要对所有参评的课时计划进行学术不端查询,一旦存在抄袭情况,将取消参评资格。在各评审环节中,初评评委是从杂志社编辑、社外编辑、部分名师工作室,及“学体部落”骨干成员中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一线教师;复评评委为市、区(县)教研员、地方名师;终评评委为正高级中学教师、特级教师、高校专家、省或市业务能力突出的教研员。同时,要求所有课时计划在评审之前全部删除作者信息,按照学段重新进行编号,在剔除个别存在抄袭和不符合投稿要求的课时计划之后,按照编号随机送审至各评委。
在各个评审环节的过程中,要求各位评委严格按照“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审规则”进行评分,评分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单元计划维度。针对参评单元计划主要从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内容进度、模块评价等5个方面分别评分;二是课时计划维度。针对参评课时计划,主要从内容设计、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外锻炼作业、课后反思及教学安全、练习密度和场地设计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一轮的评审得分均按照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分值比例为1:9进行分数的折算,最终经过3轮评审后取平均分,并按照不同学段进行分数大排名,分别评出各学段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4个奖项。
本次评比活动,总计评出特等奖61名、一等奖443名、二等奖738名、三等奖792名,以及优秀组织奖28个,获奖比率高达94%。其中,特等奖获得者所占比率约为2.82%,特等奖的获奖地域分布情况为:上海2人、重庆1人、浙江12人、江苏10人、黑龙江1人、辽宁13人、河北2人、山西4人、湖北1人、山东1人、安徽8人、新疆4人、广东2人;内容涉及篮球、足球、武术、排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内容。而此次评审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覆盖了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2),其中,一等奖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数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辽宁、浙江、天津、江苏、新疆、河北、湖北、山东、广东、重庆;二等奖覆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辽宁、浙江、天津、江苏、新疆、山西、广东、山东、湖北、安徽;三等奖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浙江、江苏、辽宁、新疆、天津、广东、山西、山东、安徽、湖北。
从获奖情况来看,辽宁、浙江、江苏三个省份在各奖项上均排在前列,紧随其后的分别有天津、新疆、河北、山西、广东、山东、安徽、重庆等省市。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相对更加注重教学科研与教学的规范。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区的参评数量、获奖数量等基本与日常来稿和录用稿件的作者区域分布情况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参考价值。
四、优秀教案,亮点频频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优秀的课时计划宏观上体现为教学理念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设计意图明确,内容进度划分合理且有梯度,构成要素完善,教学结构完整。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比较准确,能够较好地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2.教学目标制订能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有序、紧密衔接,能清晰地呈现设计意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山东省参评教学设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多采用分层教学,并且各环节紧密衔接(如热身部分的“蛇形跑”和“极速大逃亡”为后续学练作好了铺垫);主教材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摸索尝试后,引导学生自我体会得出击球的正确部位,并用彩色胶带做好标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接着运用游戏“迎面传接球接力”进行巩固提高,由此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时学习内容明确具体,教学预设合理、细致,教学环节设置合理,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术。如,上海市参评教学设计《快乐武术健康第一(武术:弓马步组合)》中,授课教师设计了“准备操”(马步冲拳)—“功夫小子学本领”(由弓步、马步游戏化练习“剪刀石头布游戏”到复习弓步、马步冲拳练习)—“功夫小子练本领”(弓步马步转换和格挡冲拳练习)—“功夫小子亮本领”(弓步马步转换格挡冲拳展示)等环节,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同时教师通过语言调动、激励手段的巧妙运用,营造了生动活泼的练习场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4.能够充分结合学情,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富有趣味性、创新性,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能够有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启迪学生思维。如,江苏省参评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四年级),投稿作者匠心独运,从有创意的专项准备活动“隔墙看花”、“双飞比高”等小游戏,层层递进,不着痕迹地切入到技能学习的主题,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处理核心技术,通过系列创新游戏达到了学生掌握技术要领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智慧;设计紧紧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思考、观察、自练、模仿、巩固、游戏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让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将“育体、育人”与其相结合,充分彰显了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教具—短绳的功效,人手一根短绳贯穿全课,从准备活动的绳操到技能学习的辅助练习,再到游戏活动的象征性器材等,通过短绳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技术掌握,也通过一物多用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辅教材搭配合理,并合理设计专项准备活动及针对性的“课课练”等环节,针对性强,可起到补偿效果,并且运动负荷预设科学,练习密度安排合理,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如,新疆参评教学设计《支撑跳跃—分腿腾越山羊》,投稿作者针对主教材安排了双手撑垫往两侧滑横叉、分腿坐顶肩推手提臀、分腿跳等辅助练习,为后续教学作好了专项准备;并在主教材后设计了“拼图折返跑”游戏,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能。
6.评价标准制订合理,评价考核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设计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江苏省参评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四年级),作者从运动知识、情谊合作、运动技能(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等方面制订的评价标准,彰显了人文精神及教师对学生的浓浓关爱。
7.课后反思撰写认真细致,既有亮点特色呈现,又有不足的总结与思考。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评比活动的参评课时计划中,在呈现出诸多亮点的同时,也有不少教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或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其中,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
1.课时计划的基本要素不全面,有不少参评课时计划未附单元计划或缺少课后反思,单元计划或教学计划不完整,尽管本次活动的评比规程中已经对此作了明确要求和提醒,但该问题仍然是本次参评课时计划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也因此有很多课时计划尽管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但仍然没有获得较高的分数。
2.设计意图不明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不准确,未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导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出现偏差,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3.教学目标较为笼统,存在课时目标单元化的现象。
4.学习内容方面:单元计划的内容设计上较为混乱,学习内容层次、进度等不合理。
5.内容设计方面:教学过程繁杂,逻辑性、可操作性较差。
6.重点与难点方面:动作要领描述欠准确,未能紧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解决不到位。
7.教学实施方面: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未能有效体现现行课程标准理念,缺乏创新设计,课时计划与单元计划缺乏联系,且课时计划未针对教材内容有效设计教学。
8.教学安全、练习密度和场地设计方面:缺乏安全预案和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练习密度计算错误,运动强度不合理,不符合相应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9.个别课时计划存在抄袭现象,参评教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部分参评教师存在将教学进度与单元教学计划混为一谈、对于练习密度和强度的理解模糊、将教案中的练习时间与课的时间对等、不会计算练习密度等常识性问题,有的甚至出现课时计划标题和内容中相关练习内容不一致的现象,如,课时计划的标题是原地肩上投篮,而课时计划中练习内容却是行进间投篮,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知识欠缺的问题,更多的是态度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撰写课时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端正教科研的态度,自觉抵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2.准确理解课时计划的相关概念,包括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练习密度、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量等,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3.正确认识课时计划的重要性,课时计划的要素应完善。
4.课时计划应符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
5.课时计划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笔者以为,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后,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单元设计)作论述,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在《Curriculum inquiry》(课程探究)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一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专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重建新的组元方式,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系统)的存在,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政治等)比较,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或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组织单元,或按能力(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组织单元,或按主题组织单元,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什么体裁,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可称之为“主题单元”,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一学习板块一专题一模块”的结构方式,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即单元(专题)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可以参考,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标准)。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事实、概念、原理)?
为了有效果表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步骤、策略、方法)?
4,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和经验)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为简明起见,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一眼便知这个专题
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纵观20个专题名称,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还有百字导语,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字数在三五百字,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像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陈述相关标准,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或表现目标)。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有价值的成人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包括口头呈示(如演说和辩论)、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制订评分标准,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包括:(1)评价什么(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2)收集哪些证据(表现/任务/作品/作业);(3)怎么评价(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解分规则);(4)预设的修正措施(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五)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助学生成功),因此,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即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这样的操作,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学生在进行旅行,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围绕目标与评价,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总目),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特点,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可以包括:(1)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2)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
有效更有趣);(3)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4)每课时安排的任务(课时教案的总目)。
(七)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一生互动课堂时间内,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也可以整合体现,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综合三种学习方式,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人文内涵突出,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珍视历史)、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欣赏文学作品)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1)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2)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从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3)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语文基础专用本)。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的资料,写在“语文园地”上,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独立、快速阅读后,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从物描述。
2,整体研习,个人评点/小组交流,写200字的颁奖词,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20字内)的内容提要,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安妮日记(节选)》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展开合理想像,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1)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2)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节选)》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1)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2)“二战”人口损失情况;(3)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4)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9月——10月:
1.颠球10分钟/天;正手动作练习50次/10组; 反手动作练习50次/10组。
2.正手攻球练习300次/天;反手攻球练习300次/天; 发球练习5分钟/天;练习比赛(擂台制2胜/3局)3.正手攻球练习5分钟/天;反手攻球练习5分钟/天; 下旋球练习10分钟/天;练习比赛(擂台制2胜/3局)10月——11月:
1.正手动作练习50次/10组;反手动作练习50次/10组; 正手发球练习5分钟/天;并步步法练习5分钟/天。2.正手攻球练习300次/天;反手攻球练习300次/天; 发球练习5分钟/天;练习比赛(循环制2胜/3局)3.正手攻球练习5分钟/天;反手攻球练习5分钟/天; 下旋球练习10分钟/天;多种步法练习10分钟/天; 12月-1月:
1.阶段性比赛及评价。(分组循环制2胜/3局)单球训练计划
1,正手位/侧身位直、斜线攻球
要求:动作完整、协调,练习在近台,中台的控制球能力 控制回球落点 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可在1/2台范围内进行2定点或不定点的练习2,直拍反手推挡/横板反手攻球
要求:动作完整、协调,熟练控制回球的路线、力量
3,左推右攻
要求:正、反手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熟练控制回球路线 4,正手位/反手位连续拉弧圈球(高吊弧圈球或前冲弧圈球)
要求:拉弧圈球动作协调,出手速度较快,爆发力较强,旋转质量较高掌握在不同时期(上升期,高点,下降期)拉弧圈球的要领
注意击球点,步法移动迅速、准确 5,正、反手搓球
要求:动作完整、协调,控制回球的落点、旋转的变化注意长短结合,转与不转结合 6,搓中侧身突击/拉弧圈球
要求:突击动作速度快,爆发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击球质量拉弧圈球动作协调,出手速度较快,爆发力较强,旋转质量较高练习起板后连续击球的能力横板选手应注意练习反手起板(拉/打弧圈球)
7,比赛
具体训练要求:
一、训练目的任务: 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及我校体育竞赛水平,迎接吴江市的乒乓球比赛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二、基本情况: 由于我校乒乓球队处于初创阶段,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理论知识缺乏,因而面临重重困难。其优点是学生积极性高,运动兴趣强烈、能吃苦耐劳。综合去年在怀柔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的实践中各校的运动水平,特制定主要训练。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天下午第三节节课开始训练,每次1小时左右,每周训练5天。
四、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梯队的学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球性和基本功,比赛队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竞赛水平和心理素质。
准备期:
1、召开动员会、招运动员。
2、召开全队队员会议,制度训练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一阶段:: 恢复性训练阶段,以乒乓球球性训练为主。
1、教师陪练,学生反手推挡。
2、教师陪练,正手攻球。
第二阶段::巩固基本功球性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学生的相互推挡,及正手攻球。
2、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球性练习,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三阶段::专项技术、发球和接发球练习。
1、主要讲解发球的技术动作。
2、发球包括下旋、侧旋、以及奔球。
3、接发球要求站位正确,注意力集中。
第四阶段集中训练::以赛前训练为主
1、由教师陪练打比赛。
2、学生队内的比赛,可和去年的男队队员比赛,以提高比带成绩。
3、训练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
2015.9
附:小屯中心乒乓球社团名单:
小屯小学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通过半年的业余训练,现就我校乒乓球队的训练情况总结如下:
环节。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责任心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然存在着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的思想,这为我们乒乓球训练工作带来许多认为的困难。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来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作出应有的贡献。当然,我们也不的不承认,我们的学生年纪还年轻,不可能只通过我们这些简单的理论、说教就让他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产生足够的兴趣来自觉练习。于是通过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想我们的学生战士一些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的精彩片段,感受我们的国歌在世界各地奏响,国旗在各国的土地飘扬的激动场面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节,从而达到让学生热爱“国球”的目的。
要让学生知道,乒乓球运动作为我们的国球,的确值得让我们去自豪,但乒乓球运动的本身也有很多的好处。现在的人们称乒乓球是“聪明人的运动”,因为根据心理学家的测试,我国部分省市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们的智力水平,操作能力均优与普通学生,自信心、独立性和思维敏捷性均较强。又因为乒乓球运动属于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打乒乓球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大大加强,并能改善心肌供血功能,不仅使的心肌变的发达、有力还能使心脏容量和重量都增加。同时还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在日本的一些医院,就是把打乒乓球作为对大脑康复的一种疗法来使用。
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严格训练的目的,并按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训练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的反馈的意见。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训练时,总是要注意教师的,因此,训练教师必须从自己的言行、训练表现给学生一个好榜样,严格的说,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作到的,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同时,我在训练中还经常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例如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增光的事例。使学生树立起认真训练,位校增光的信念。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练能有效的利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训练。训练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在真正的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新的学期,乒乓社努力在工作,活动上都有新的发展和进步。本学期乒乓社主要围绕着社员的社团活动,以社团纳新,趣味乒乓球比赛为重点,选出优秀的大一新社员,让全系同学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以及系里乒乓社有更好的认识。
一、 乒乓球社纳新工作:
首先做好对大一新生的宣传工作,让乒乓球社的社团活动及注意要点有所了解。再从新声中挑选若干优秀的乒乓球爱好者成为社员,并及时召开乒乓球社的社团会议,具体告知本学期的社团活动,以及社员需遵守的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二、 社员社团活动:
平日社团活动上,我们设将继续续承多年来的传统 ,根据社员人数合理安排,贯彻好每周两次的社内活动。定时召开社团会议,与社团共同交流近段时间乒乓球社的情况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详细告知社团将要与办的活动,让社员对社里活动完全了解,积极参与进社团举办的活动中来。制定奖惩制度,对整个学期表现优秀的社员进行奖励,激励所有社员更好的参加社团的活动。
三、 趣味乒乓球比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促进全院乒乓球爱好者的交流,更好的增加同学们对乒乓球的兴趣,,乒乓球社策划在本学期十一时举办一场由大一大二学生参加的趣味乒乓球比赛,为大家展开不一样的、趣味横生的乒乓球比赛。
四、 与其它社团进行联谊:
加强与其它社团的联系与交流,并配合学校社团部和其他社团做好各项工作,争取在各方面展示人文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新的学期,乒乓球社一定会带着永不言弃的国球精神、求实务实的工作风度,开展更多更精彩的生活,为大家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
乒乓球协会工作计划 篇2
xx-xx学年上半学年是乒协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乒协实现了调整确立和制度构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并用引入先进理念武装头脑,取得了一些突破。
xx-xx学年下半将是乒协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上半年更是决定乒协走向的重要时期。为了能够抓住机遇、强化建设,乒协决心利用半年的时间,通过自身建设、理论探讨和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乒协的各项工作水平,将乒协建设成一支素质过硬的团队,一支富于活力和创造力而又卓有成绩的团队!
作为一支刚健全起来的学生组织,乒协将保持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协会的工作内容,将在校团委领导老师和学生会社团部的关心下,搞好建设,积极完成和配合好各方面工作,使我院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享受一套质量高、品位好的第二课堂大餐。同时,乒协对内外宣传不断锐意进取,寻求创新,力求使乒协的工作呈现更新的局面。本学,乒协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与建设
3月份
人事方面:
1、纳新和调整,补充新鲜血液及选拔教练员
(1)开学初,将举行我协会的纳新工作。通过纳新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为乒协招募良才,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乒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是乒协保持良好发展的必须途径。根据人员构成的特点,乒协将随院社团部统一完成纳新和人员补充工作。
(2)乒协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在全校内挖掘出了若干名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并邀请其加入协会,他们的加入,将使得乒协的总体实力大幅度提高。
(3)纳新结束后将对新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逐渐成熟。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充分激发新成员的活力,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4)本次纳新将采取多方种方式,广开思路,广纳贤才。除了主动报名和面试的形式之外,乒协还将采取推荐、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
2、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方面,铸就精锐之师:
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流动性大的学生团体特点来说,培训更是一件保持稳定和创造成绩的保证。培训工作是乒协的一个重点工作,培训的质量关系到乒协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本学期的培训计划以“组织能力培训”为主,并努力推陈出新,真正从成员的需要入手,对成员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增强针对性。
二、组织多种形式活动,打造乒协品牌形象
乒协除了做好本职的训练工作之外,还应该抓住机遇,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乒协的品牌。本学期,乒协将重点推出以下几项活动:
4月份 策划举办“全校学生会‘乒协杯’乒乓球友谊比赛”
本次活动是全校范围内开展的较大规模活动,为了培养我院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各系学生会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各系学生会之间的友谊,特此举行本次友谊赛。
5月份 承办教职工乒乓球比赛
为了更好的宣传我协会,体现我协会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能力,在各系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乒协,关注乒协,特此承办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同时也为我部新成员组织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乒乓球协会工作计划 篇3
本学期内,我们乒乓球协会将在不断总结上学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本学的工作计划,争取在本学期把本协会办的更加出色,现对本学期作出如下计划:
第一,纳新后集体会议。
我们将在纳新结束做好会员的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社团联合会,然后及时召集会员开集体会议,对新会员进行编制,向会员发放会员证并对会员进一步讲解入会后的相关事宜,让会员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观看xx比赛视频。
我们将收集xx乒乓球比赛视频资料在合适的时间播放给新会员,让会员再次欣赏今年××会国球给我们带来的激情,同时增长会员的乒乓球技能,增加新会员的乒乓热情。
第三,举办××级乒乓球赛。
我们将计划在xxxx年十一月份开展16级乒乓球对抗赛,这是新会员入会后的第一次比赛,届时我们将奖励男·女比赛名列前茅者,争取通过比赛提高广大会员的比赛热情,把新同学的乒乓热情推向一个高潮,同时也能通过比赛让会员结识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使会员可以不断学习、进步。
第四,日常训练。
我们将继续开展我们协会的日常活动,在周末将带领会员到训练场地训练,届时将请到相关老师以及会内球技较好的师哥师姐对新会员进行培训,提高会员球技。
1、速度快、变化多,素有“聪明人运动”之称。2、在室内外均可行,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限制。
3、经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可以全面改善神经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通过乒乓球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
4、特别对学生从事乒乓球运动,可提高视力,预防近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吃苦耐劳品质。
教学目标:训练初级阶段基本掌握乒乓球基本站位、基本姿势和基本技术动作,训练中级阶段主要技术动作要熟练,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能较顺畅,整个动作较自然、协调。
教学重难点:脚步的灵活移动,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组合技术动作的练习。措施:抓好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就进行轮流打比赛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学进度安排表:
五年级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