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精选9篇)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 篇1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请从以下各题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1、1999年7月1日开始的全国公安机关追捕在逃嫌疑人员专项斗争取得了辉煌战果。“追逃”专项斗争属于我国国家政权行使„„„„„„„„()A、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的职能 C、依法打击国内敌对分子破坏活动的职能 D、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2、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修改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3、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村委会干部直接选举,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

A、我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 C、我国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D、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4、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3千多个,各教都出版经典、书刊。这表明„„„„„„„„„„„„„„„„„„„„„„„„„„()

A、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B、宗教组织可以向社会宣传有神论

C、国家鼓励群众的信教活动

D、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

5、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约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

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

6、今年3月普京在俄罗斯大选中获胜,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俄罗斯实行的政体是„„„„„„„„„„„„„„„„„„„„„„„„()

A、总统制

B、议会共和制

C、议会君主制

D、多党制

7、一个社会采取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该社会„„„„„„„„„„„„„„„„„„„„„„„„„„„„„()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

B、政治、法律的性质决定

C、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

D、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 8、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GDP比上年增长7.1%。GDP是指„„„„„„„„„„„„„„„„„„„„„„„„„„„„()

A、工农业总产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9、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与再分配。财政收入只能源自于„„„„„„„„„„„„„„„„„„„„„„„„„„„„()

A、社会总产品中的补偿基金部分

B、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部分

C、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基金部分

D、社会总产品中的扩大生产基金部分

10、随着中美、中欧WTO谈判的成功,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战略方向应当是()

A、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

B、以纺织业、鞋类为代表的轻纺业

C、产量居于世界前列的钢铁业

D、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产业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我国„„„„„„„„„„„„„„„„„„„„„„„„„„„„()

A、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B、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C、国民经济的基础

D、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12、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将联手在今明两年内向美国出售“环球”个人电脑372万台。这属于对外贸易形式中的()

A、商品出口

B、“三来一补”

C、劳务输出

D、外汇买卖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它们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全部选对才给分,错选、少选、多选不给分

1、“越是改革开放,越要注意讲政治;越是发展经济,越不能迷失政治方向。”这是因为„„„„„„„„„„„„„„„„„„„„„„„„„„()

A、任何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

B、政治是经济发展的目标

C、政治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反作用于政治

D、正确的政治领导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成功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职能有„„„„„„„„„„„„„„„„„„„„„„„„„„()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制定法律

D、参政议政

3、国家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建立“三条保障线”制度„„„„()

A、是保证社会安定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人们发展消费的需要

C、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D、有利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4、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一方面是商品琳琅满目带来的欣慰,另一方面是商品卖不动造成的烦恼。这一现象说明------------()

A、消费市场具有对生产的检验和制约功能

B、启动消费市场必须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

C、既要重视“看不见的手”,又要重视“看得见的手”

D、居民消费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

5、近年来,下列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积极作用的有---()

A、发展对外贸易

B、刺激消费市场

C、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

D、降低存贷款利率

6、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消费结构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趋势的产业结构变化有-----()

A、发展住宅建设、家用轿车等产业

B、发展服务业,重视“假日经济”

C、发展农村的家庭农副业,提高自给程度

D、发展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小纺织厂、小造纸厂

三、简答题(共48分,27题8分,28-----31每小题10分)

1、(1)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的最重要素质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2)江泽民同志今年3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的“三个代表”是指什么?

2、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请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特色及其重要意义。

3、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完成包括台湾在内的统一祖国大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请运用国家主权的知识简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必要性。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包括国家的政治独立、经 济自主和领土完整。(2分)

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国家主权是不能分割的。(3分)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客观要求。(3分)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分)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4分)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4 分)

我国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 贡献。(2分)

5、近年来,市场上经常出现盗版的音像制品和书籍,政府有关部门一再予以打击,但是盗版现象屡禁不绝,而且仍然有人热衷于购买盗版制品。请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回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现象,并就如何杜绝盗版行为提出你的建议。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把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纳入法制轨道,是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制作、销售和购买盗版制品,是对市场秩序的 破坏。政府应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手段,对盗版市场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正常的 市场秩序。(4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重道德建设,使人们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 利益关系的高度,认识到盗版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自觉加以抵制。(3分)

对“有效杜绝盗版行为”提出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进入新千年,党中央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东部地区技术、人才、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以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要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既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又发挥好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请运用经济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以分析说明。

2、*WTO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我国加入WTO,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随着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美两国政府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一再敦促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他说,如果国会不批准,美国将会失去中国“入世”带来的全部利益,而欧洲、日本和其它竞争者则会得到美国通过千辛万苦谈判带来的好处。

*最近,美国众议院已表决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但该议案含有企图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的条款。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该议案支持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是明智的,但坚决反对和拒绝干涉我国内政的条款。

请运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五、论述题(22分)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 篇2

一、试卷特点

1. 稳中有变, 稳中求新

2011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与2010年相比, 总体结构、题型、所占分值、题量等基本保持稳定。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构成, 涉及四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

各模块的具体赋分情况及其在总分值中的比例稳中有变。试题总体结构和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三个选修模块的具体赋分及其在总分值中的比例保持稳定, 仍占8%。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四个必修模块的具体赋分及其在总分值中的比例, 稳中有变。但是大致维持在经济生活模块占27%、政治生活模块占23%、生活与哲学模块占27%、文化生活模块占15%左右。与2010年相比, 2011年经济、文化两个必修模块的分值各增加2分。对具体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根据问题情景的需要来确定。

难度和题型稳中有变。比如, 第Ⅰ卷选择题仍为22个, 但选择题难度和生成性题比率上升了, 总体难度增加了。第Ⅱ卷各模块题型和分值分布稳中有变。第Ⅱ卷主观题题型基本稳定, 但主观题设问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8个;经济生活模块主观题近四年来第一次以表格题形式呈现;辨析题近四年来第一次不在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呈现。

考点分布稳中有新。近两年高考试题共同涉及的知识点就有16个, 这表明, 两年中所考查的主干知识基本稳定。但从考查的主干知识的具体内容来看, 稳中有新。今年新考查的知识点有21个, 约占所考查的主干知识的57%。

2. 立足基础知识, 彰显了能力立意的方向

2011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 大大增强了对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卷22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中几乎每一道题都是遵循能力立意的思路来设计的, 即在情境中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理解和运用中体现考生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筹形式, 充分、全面和有侧重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凸显了能力立意的方向, 强调对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具体地说, 在设问方式上强调灵活性, 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综合性, 在考核方法论上强调思辨性。

从选择题上看, 全卷22道选择题中几乎每一道题的题肢都是生成性题肢, 很难找到教材中的原生态语言。解答这些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准确地提取学科知识, 而且还必须具有融事理于一体的能力, 注重运用学科知识结合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每一道选择题都得通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才能做对, 没有一道题是能直接选出答案的, 单纯考识记部分的知识基本上没有。比如, 选择题第5、16、3、9、1、14、20、13、7、17、19题。这些题在设计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迷惑性, 解答这些题需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 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辨别。若考生不能将材料信息正确转化, 就难以捕捉命题者的意图, 也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从非选择题上看, 2011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都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设问考查考生对考点知识的理解运用, 都渗透或体现了对《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第23题辨析题“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 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此题难度系为0.28, 属较难题。答好此题的关键在审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知识的灵活运用, 着重考查学生审题能力、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第24题材料二在呈现上用了表格的形式, 比较直观明了。在设问上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方面设计三小问, 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严密, 层层深入, 彰显了试题的综合性, 学生的解答体现了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和迁移, 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实现高校的选拔功能。第25题第三问从辩证否定原理角度, 要求考生在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基础上, 调动和运用批判性思维, 注重研究新情况, 寻找新思路等方法论知识进行事理交融的分析。另外, 选修模块第26、27、28三道题与上述题目一样, 都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双基”掌握程度, 同时注重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过程。涉及的知识点不多, 但分析与论证的深度和力度要求很高。要答好这些题目, 需要考生正确解读和获取材料提供的信息, 并与相关知识点准确对接, 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并运用学科知识给予充分地论证, 从而突出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心理, 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3. 洋溢时代气息, 注重价值导向

面对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既是高考的一个能力要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201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 (海南) 贴近时代, 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问题, 时代气息浓郁。如第4题阶梯水价调整;第5题通胀压力与利率调整;第7题网络反腐与廉政建设;第8题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第9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第13题博鳌亚洲论坛;第19题核电生产与安全;第24题我国“十二五”规划与中共执政方式、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26题促进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等。试题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 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为背景, 以小见大, 不仅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 也突出了时事热点, 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关注我国的国情和社会进步, 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体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要求。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体现思想教育性和国家意志, 是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如第7、9、10、24题 (1) 问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要求;第4、5、6、24题 (2) 问、25题 (1) 问体现了经济发展价值要求;第1、2、4、5、8、24、26题体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要求;第14、15、23、28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文化传播和影响、弘扬科学精神的文化基本价值要求;第21、22、25题 (2) (3) 问体现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价值要求。同时, 全卷凸显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如第16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第23题要求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 重视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核;第1题考查制造业竞争力提高, 第2题考查居民储蓄, 第4、5、6、8、24题 (2) 问、25题 (1) 问、26题考查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7、9、10、24题 (1) 问考查民主法制建设, 都大大强化了学生竞争意识、投资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与公民意识;较好地实现了考查意图。

4. 贴近生活, 凸显课改理念

贴近生活, 凸显课改理念, 是2011年高考政治试卷的一大亮点, 也是高考政治试卷的生命力所在。201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 (海南) 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第4题以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水价为背景, 考查水务管理办法的意义;第15题以各地民居建筑为话题, 考查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地理环境的关系;第22题人们以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的激烈争论为素材, 考查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特征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25题以某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芭比娃娃”由滞销到畅销的素材, 考查该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和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第28题以某著名大学改变以前本科毕业设计“一人一题, 一个导师”的个体培养模式, 实行团队合作培养模式为素材, 考查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作用。上述这些试题的选材和情境设置都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点。关注现实生活, 利用时政热点设计试题, 把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学生身边, 既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强烈的现实性, 又使试题本身增强了生命活力。同时, 试题以不同的方式渗透着情感体验的内容, 彰显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特色。

5. 发掘本土资源, 展现海南特色

发掘本土资源, 针对海南实际, 注意选取海南具有经济和文化特色的素材, 积极反映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是今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的又一特色。例如, 2011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第6题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三亚的免税店试点实施为素材, 要求学生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 理解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第13题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会为素材, 考查“博鳌亚洲论坛”的性质;第14题以庆祝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公期”为背景, 考查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和传统文化的特征;第16题以诞生在海南的红色娘子军光辉事迹为素材, 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试题注重开发和利用海南地方课程资源, 选取海南地方素材, 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具有浓郁的海南乡土气息, 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二、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 2011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特点鲜明, 但也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

1.试题的难度系数偏低, 区分度小, 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教学。2010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难度系数为0.439, 2011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难度系数为0.414, 与去年相比难度增加了。其中, 选择题的难度系数为0.47, 非选择题的难度系数为0.36。近三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难度系数分别为0.49、0.44、0.41, 尤其是今年的试卷难度更大, 全卷难题、中等难度题和较易题没有按合理比例呈梯度分布, 区分度不明显, 很难有效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考生的能力高低, 有失高考测试与选拔的公平性。比如, 今年全国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中部分选择题 (如第5题) 和非选择题 (如第23题辨析题) 的难度甚至超越了全国卷和四个直辖市以及部分教育发达省的试题难度, 脱离了海南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薄弱的省情学情。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 学生成绩没有合理拉开档次;从教师教学情况来看, 活教死教差别不大, 教好教差不明显, 导致教学导向不明确。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也不利于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这样不能有效区分和甄别不同层次、不同考生的能力高低, 也就难以充分保证高考竞争的公平公正, 使高考更好地为高校选拔人才和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个别试题的命制超出了《2011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海南) 》和现行使用的高中政治教材范围。例如, 第5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第五款规定, 央行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而考纲中则没有这个考点, 现行教材中也没有这一方面的内容。该题的难度系数为0.135, 是全卷22道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题。大多数学生由于未接触过这个知识点, 误认为只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才是金融债券的发行者而导致失分。

3.全卷的阅读量过大, 参考答案的文字书写量增多。同时, 个别非选择题的参考答案在设计上脱离了现行高中教材相关内容。例如, 今年高考政治试卷 (海南) 全卷的阅读量大约5720字, 比去年高考政治试卷 (海南) 全卷的阅读量4530字多出了大约1200字;今年高考政治试卷 (海南) 参考答案的文字书写量大约1040字, 比去年高考政治试卷 (海南) 参考答案的文字书写量860字多出了大约180字。过大的阅读量和参考答案文字书写量的增加, 会大大挤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不少学生答不完试卷,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效果和质量, 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特色鲜明的浙江高考政治试卷 篇3

自2009年浙江高考开始采用新课标自主命题以来已整整五年,搜集整理近五年来全国高考浙江政治卷的主观题设问我们不难清晰的发现,浙江试卷已以其特定的设问模式给人以深深的印记:本文主要从主观题设问的角度,整理浙江课改以来高考试题。截取设问中明显以“运用某某知识”为限定的设问,以试图探析其主观题命题思路从而为高考复习提供有益借鉴。

一、依据呈现:用事实说话

5年来浙江高考政治直接以:“运用某某知识”的设问汇总如下:

2009年:第40题第(2)问设问为: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10分);第41题第(3)问设问为: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2010年:第40题第(2)问设问为: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第41题第(2)问设问为: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14分)

2011年:41题第(2)问: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便于叙述以下描述省略设问其他方面)。

2012年:40题第(1)问: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41题第(2)问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第(3)问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

2013年:40第(2)问: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3)问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41题第(1)问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第(2)问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特色分析:焦点访谈

通过以上依据呈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浙江高考政治试卷在设问模式上以强烈信号传递着:重主干知识的同时把握要点内容,设问范围、知识切入点等于细微处见实力,知识范围限定更加明确,同时这种设问频率大幅提升,從原来的基本上两道题到2012年的3道题,尤其是2013年的四大设问均以此模式进行,分别考察必修四大模块的内容,且分值较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即便在2011年只有一个但是在当年的40题第(1)问中明确了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第(2)问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知识。如此具有针对性的设问在其他省市是不多见的。

从设问的数量上及内容上看浙江高考政治卷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由单一知识的限定到单元内部的逻辑剖析进而达到模块内部知识的整合,再到模块间的跨越,最后又回到单一知识的过程:如从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到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再到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还有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最后又回到单一知识的设问上,似乎有千帆过境,万木争春,曲折回荡,流连忘返之感觉,让人一言难尽。

在笔者看来浙江试卷的如此设问模式必将得到大力弘扬,这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客观公正的考察了学科知识,在有利于高考的公平竞争的同时更富梯度和区分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命题行为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可操作性强,同时从浙江高考政治试题的选材背景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立意深远以求情感升华,考察知识到位旨在能力提升的命题范式并不是简单的命题模式套用,而是彰显学科情怀。如2013年浙江高考政治卷主观题在选材中把生态文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梦想中国有机结合,设问用辩证的哲学思维(对立统一的观点)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与综合国力)然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彰显政治学科精神,大器天成、浑然一体,回味无穷。

三、价值引导:中国好声音

浙江高考政治如浙江卫视一样传来了美妙的声音,这种声音少有因设问范围的定位引发广泛争议,给一线教师基本指明了教学的“边界”。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改革路径让人们看到了“迈小步、不止步”的革新思维,“用知识、考知识”的能力要求。选材和教材只是一种载体,用“材”才是真正的目的。针对浙江高考政治试题的这种命题特色,在复习备考中,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个个方面。

1.精心织网,潜心打渔

在过去的试题命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运用《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认识的反复性等类似于这种模式作为范围限定,而且限定相对宽泛,而浙江卷则不然。针对浙江政治试卷的这个设问特点,要想从容应对高考试题,精心织网,潜心打渔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网看做是教学大纲和考纲,那么这里的“渔”就是教材知识和考点。要处理好网与渔的关系,就必须做到疏而不漏。至于如何织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我看来,模块内部知识整合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或缺,务必做到在模块内部把微观知识点形成知识板块。如图1所示,以“宏观调控”为中心形成网状知识,同样我们可以以“市场调节”为中心,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价格、消费、企业、就业等等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与考纲中可能成为命题兴奋点的知识要点;至于模块知识之间:我们也必须找到内在的联系:如能将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与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能将经济生活的经济全球化与政治生活的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生活的文化多样性等有机结合(如图2所示);把政治生活中的群众路线与生活与哲学的群众观点等知识有机结合,全面把握命题可能出现的交叉点,构建一个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网络,做到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必能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左右逢源。

2.看云识天,埋头赶路

目前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熟悉的问题不得分,会做的问题得低分,拿到参考答案学生一看就懂,老师一讲就会,但是高考时同学们往往跳进了美丽的陷阱,一做就错,似乎高考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知识不到位,基本规范、学科思维品质不到位,学生不能做到理据有效对应、事理交融、论证得力。

纵观浙江高考政治试卷,大有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答”不同之特点,题型基本一致,设问形式十分相似,甚至把重点、难点作为常考考点,如2010年第40题第(2)问与今年40题的第(3)问均考察了 “对立统一”的观点,但答案略有出入,如何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看云识天,埋头赶路,要知道高考考了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正确的处理解题套路与思路的关系。高考是命题者与一线教师及广大考生之间博弈的一个过程,任何一方都不能简单的以不变应万变,但命题立意肯定是“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材料选取肯定是折射“时代精神、彰显学科特色”的,答案设置也必然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所有考核必将围绕高考政治的四大能力展开,这无疑要求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以“政治人”应有的民生情怀理性看待社会问题,从而回归教材,能对教材重点内容准确完整识记、简洁流畅复述并与具体情境有机对接,进行论证描述,既要牢牢把握答题套路,更要彰显解题思维,在深入挖掘教材知识深度的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命题模式套路的宽度与跨度,有所同必有所不同,同中求异,异种求同,从而达到异曲同工。

2018年高考政治模拟测试卷 篇4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进入2017年6月,高温来袭,适合凉拌的蔬菜价格走高。下列(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变化前的均衡价格、E′为变化后的均衡价格)能够反映凉拌蔬菜6月市场变化的图形是()

2.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而不正当竞争、擅自挪用客户资金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国务院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拟规范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业务旨在()A.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B.通过行政手段的主要运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C.拓宽大众融资渠道,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D.减少互联网金融竞争,促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3.税制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不仅在当今世界,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税制改革从来都是与人们如影随形、亦步亦趋且常话常 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税制改革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因为()①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税收与我们息息相关

②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③税制改革是否科学,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

④初次分配领域必须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城市病”的是()①尊重城市运行和发展规律,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小城市规模 ②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环节 ③加强对城市文脉延续性的管控,原封不动地保留城市文化 ④搞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近年来,体量庞大的中国网民迈入了微时代的门槛,各地领导及党政机关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与普通网民进行“指尖”上的交流,参与留言回复的领导人数越来越多,回复量也越来越大。这种“指尖”上的交流()①扩大了公民行使权利的范围 ②密切了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③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 ④调动了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等7个决议草案。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充实61处,“打破地方保护”、“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等写入报告。材料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对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负责

③政治协商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④人大和政协对政府权力构成了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16年7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华欧盟领导人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这表明()①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②中国主张以是非曲直来处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问题 ③我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④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可以不受国际法约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文化自信是传承创新中国舞步的关键。我国的舞蹈从萌芽到鼎盛,从简单的模仿狩猎、战争形态到艺术家的加工创新都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都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有关。下列最能体现文化自信的是()A.充分研究和总结中国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规律 B.深刻认识中国舞蹈艺术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C.主动担当起发展中国舞蹈艺术的历史责任 D.汲取中华传统舞蹈艺术精华,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9.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提取备份指纹忙活了大半年,年底发放时却遇到了尴尬。原来,干了一冬天农活,很多村民手指裂开了口子,明明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手指头,就是通不过指纹机的验证。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尴尬”表明实践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②“尴尬”源自于决策者没有立足客观实际

③“尴尬”启示人们应准确把握事物的规律

④“尴尬”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因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一旦在分子层面控制了运动,就为控制其他各种形式的运动提供了可能。该研究成果佐证了()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运动规律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变 ④运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只需要从被克隆的动物身上取一个普通的体细胞,甚至可以只是一根毛发上的毛囊,就足以获得全部的遗传信息,然后将该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再将该卵母细胞移植到代孕母亲子宫内,就可以培养出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克隆技术的运用体现了()①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动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曾国藩家书有言“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做人的道理重在敬、恕二字”、“须用志于道义身心之学”、“一定要经风霜磨炼”等。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必须()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17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该方案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人才保证。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提出制度建议。

14.(2017·贵州黔东南州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科技创新 超越梦想”为主题的团队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将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5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一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二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三要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四要放宽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准入,加大税收、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措施是如何体现“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的。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形式上偏向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受到年轻网友追捧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上的争论,究竟网络语言能否进入正式的书写体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反方:网络语言是一种带有随意性的、不规范的口语形式,源于网络聊天,存在于口语交流中,不适合进入正式的书写体系。过多、随意地将网络语言使用在日记和作文中,对于正处在规范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混乱。对他们的汉语言学习以及将来在中考、高考的作文,都有害无益或弊大于益。一些网络语言昙花一现,而进入书写体系的词汇应该具备长期传播使用的能力,很多网络语言只流行了一阵就“销声匿迹”了,显然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正方: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如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应该允许网络语言存在,能够在使用中引导其走向规范,合理吸收其新颖的表达方式。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官方的媒体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语言,像“囧”、“伤不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等。并不是所有网络语言都能进入书写系统,能进入书写系统的多是经过筛选、大家普遍认可、流行度较高的网络语言,这也是语言的社会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不必担心网络语言破坏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破坏传统的词汇和语法。(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和对待网络语言进入书写体系问题?(12分)

(2)如何允许部分网络语言进入书写体系,你认为可能的文化原因有哪些?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8分)

(3)如果你准备就网络语言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拟出撰写要点。(要点要求言简意赅,每个要点不超过15个字)(6分)

模拟提升(七)1.D 高温来袭,适合凉拌的蔬菜消费需求增加,推动其价格走高,符合题意的是D。A、B需求不变,C需求减少,不符合题意,排除。选D。

2.A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B不选;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会导致融资渠道减少,B不选;D说法错误,竞争是市场的内在要求,要减少的是不正当竞争。选A。

3.D 公民都是间接纳税人,但不一定是直接纳税人,①说法错误;税收属于再分配调节范畴,④表述与题意不符,不选;②③是关于税制改革重要性的正确表述,与设问构成正确的因果关系。选D。

4.C 城市规模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定,①说法不科学;③说法错误,否认了文化继 7 承基础上的发展;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选C。

5.C 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互联网问政并不能扩大公民权利,①说法不正确;在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④表述“公民”有误,排除;②③是通过互联网问政的积极意义。选C。

6.B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全国人大表决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根据全国人大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修改,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①可选;根据全国政协委员意见修改体现了协商民主的作用,③可选;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但不包括全国政协,②表述不当;在我国,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并非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④说法错误。选B。

7.B 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问题,②不选;遵守国际法是主权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④说法错误,排除;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选B。

8.D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A、B、C均体现文化自觉,只有D符合题意。选D。

9.C “尴尬”的出现是由于决策者不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状况,因此这启示人们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④正确;实践的初衷和结果未必总是对立的,事与愿违的,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把握事物的规律,③排除。选C。

10.A 分子机器的制造以及三位科学家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合作,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符合题意;分子机器的制造实现了分子层面的运动控制,并为控制其他各种形式的运动提供了可能,这体现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①符合题意;规律不能被改变,③不选;运动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说法错误。选A。

11.A 克隆技术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以体细胞或毛囊中遗传信息为基础和前提,即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克隆技术的运用佐证了联系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①②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克隆并不涉及动物的发展,④不选。选A。

12.D 材料引用曾国藩家书的内容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信念”和“个人素质”,③④入选;①②材料未体现。选D。

13.意义:①有利于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有利于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③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创新水平;④有利于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建议:①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发挥其对产业工人的激励作用;②完善有关劳动 法律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4.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立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密切联系,从而推动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正体现了这个观点。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化定制新模式体现了消费者的特殊性需求,满足市场需求,才能顺利销售产品,实现利润。③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打造新模式。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试点示范体现了二者的关系。⑤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打造新模式。(或者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解析: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鼓励地方和国家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发展个性化定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措施——树立创新意识。

15.(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一分为

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进入书写体系的影响,既要认识其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消极影响。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网络语言能否进入书写体系,必须针对特定的网络语言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积极引导网络语言走向规范,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作用。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待网络语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健康积极的网络语言可以考虑纳入书写体系。

(2)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网络语言,合理吸收其新颖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不断丰富我国的书写体系。②文化创新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创新我国书写体系,可以吸纳健康规范、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网络语言进入。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实践的主体和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对于经过筛选、大家普遍认可、流行度较高的健康网络语言可以纳入书写体系。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 篇5

高会丽

郑志平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2010年试卷结构与去年基本一致。选择题12道,每题4分,共48分。12-15为经济生活,其中12题仍然是计算题,16-18为政治生活,19为文化生活,20-23为哲学。主观题共2道大题,其中经济生活14分,政治生活12分,文化生活12分,哲学14分。各模块所占分值与预期一致。

2.试题难度

经济生活的计算题,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这一时政热点,综合考查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汇率、关税等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既需要熟练理解和掌握相关政治学科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难度较高。

其他11道选择题,毫无例外的是“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且明显错误、可轻易排除的选项几乎没有,教材中有原文明确表述的题肢也没有,任何一道题都需仔细琢磨、认真思考和比较。

而且选择题文字量和阅读量都明显大于往年,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题的难度。所以今年的选择题难度仍然很高。

主观题共五道大的设问,但基本每一个设问下都是带两个小问,分解开来共有11个小问,题量很大。答案给的也不够合理,脱离高三学生的实际,脱离教材。尤其是38题关于煤炭行业重组的意义和措施的答案,基本没有教材知识,若干答案要点也甚至超出了材料之外。

综上,今年的政治题,没有一道是白给的,综合难度超过去年。3.背景材料

以往政治试题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能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今年的政治题,结合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军舰护航、选举法修改、道德模范评选、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文化产业等社会问题进行考查,但是似乎刻意回避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时政性不是很强。

二、备考总结 1.经验

(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要常抓不懈。

(2)矢志不渝地提高学生的四种能力: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关注社会生活,不仅局限于重大时政。(4)加强研究高考题和考试说明,高考题反复做。2.教训

(1)平时练习难度不够,高考中遇到难题难免手忙脚乱。

(2)平时练习题与高考题在设计思路、难度、高度上相差甚远,无法与高考题模拟,练的太多反而误导。

(3)教育学生不能死搬书本,务必活学活用。3.建议

(1)狠抓基础,不能满足死记硬背,必须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2)时刻牢记并训练学生四种能力,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指导,要根据材料和实际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切忌思维定势。

(3)平时练习要少而精,应适当提高难度,提高练习题的思维含量,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考试时间,避免答不完卷。

(4)从高三开始反复做并研究各地高考题,努力研究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和思路。

(5)日常学习和教学中必须始终关注社会生活,打开思路,力求见多识广,以防见到新材料发慌。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 篇6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27.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意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灌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

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29.北京市某区政府把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络,为每个网络配备若干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络),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了手机、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优化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一举措有助于

①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③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接连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央民族的百年梦想,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成功举办这两次社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治制度能够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④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关系。回答33、34题。

33.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状况从B点到A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A.提高个人所得说起征点 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D.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实施限价

34.基于图9所示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 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35.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第一产业

27.1%

15.1%

10.2%第二产业

41.3%

45.9%

46.8%第三产业

31.6%

39.0%

2014年海南历史高考试卷分析 篇7

一、试卷的特点

1.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高校选拔新生的命题原则,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全省参加考试人数23371人, 全卷平均分44.55分, 最高分89分。90-80分数段的人数为19人, 79-70分数段的人数为467人, 69-60分数段的人数为2519人。及格率为12.9%。60-45分数段的人数为8517人, 45-30分数段的人数为8599人, 29分以下分数段的人数为3114人。

2. 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加大了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考查力度, 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全卷有三处涉及了这一热点问题。如:21题就考查二战后美日关系, 27题考查了抗日战争中的文化统一战线, 31题考查《旧金山和约》。28题用意在于广泛借鉴, 吸收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29题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能体现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3. 试卷注重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考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历史试题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势。非选择题部分更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对所预设的问题根据材料提供的史实, 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概括、说明、分析、理解、比较等。如选择题第2、3、5、9、13、15、16、19、20、21、24题为“反映”类, 第6、12、18、22题为“表明”类, 第10、14、21、2 3 题为结果、作用类, 第8、25题为原因类。非选择题第26、2 7、28、29、30、31、32、33题主要考查特点、原因 (背景、历史条件) 、影响 (作用) 等, 尤其侧重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两大能力。

4. 命题角度贴合海南学生和教育水平的现状。首先, 表现为材料的呈现不采用全文言文材料, 没有出现晦涩的长篇外文翻译材料。其次, 设问充分体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结合, 所有的历史主观题, 几乎都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字样, 说明今年高考题较之往年更注重所学知识与所给材料的结合, 让学生在理解与思考方面不觉突然与陌生。其三, 设问的关键词比较明确,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解答, 减少了审题理解的模糊性和难度。今年的历史高考题关键词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一谓语用词有“概括”、“简析”、“指出”、“说明”, 二宾语用词有“背景”、“原因”、“历史条件”、“影响”、“特点”、“历史作用”、“变化”、“影响因素”。体现了历史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更贴合了海南学生和教育水平的现状。

5. 试卷的不足。 (1) 试卷内容的设计上看, 整张试卷都是文字材料, 材料呈现形式单一。 (2) 没有体现海南特色的试题。

二、考生答题情况

1. 客观题考生得分情况。

2. 必答题26、27、28题考生得分情况。

呈现的特点: (1) 本次评卷通过评分细则的制定和各题组长的努力, 基本界定全抄材料和摘抄材料的区别, 评分尺度的把握比较准确, 使考生的得分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2) 问题的设置均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 (背景) 、影响、概括特点, 学生无理解障碍, 容易作答。 (3) 27、28题只要恰当地摘抄材料就可以获得4-5分。 (4) 26题比27、28题平均分稍低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有部分文言文, 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3. 选修题29、30、31、32、33题考生得分情况。

呈现的特点: (1) 选择33题作答的考生人数第一次超过29题。说明更多的考生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 摆脱教师讲授的固有模块, 懂得“趋利避害”, 理性思考, 独立判断。 (2) 从各题平均分来看, 32、33题得分最高。主要原因是32、33题第一个设问为“根据材料作答”, 直接从材料可以找到4、5分, 其他选修题目两个设问均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命题人在选修模块试题部分, 企图实现形式和难度上基本保持一致的意图还尚未达到。 (3) 29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文材料呈现, 结果平均分之低出乎意料, 经过分析发现该题是所有选修题当中唯一没有办法直接从材料找到得分点的。其次学生思维层次较为单一所致。 (4) 30题平均分最低是意料之中。原因是相对于中国史, 学生认为世界史更难掌握。其次从该题问题设置看, 第一问历史条件要求学生的思维跨度要大, 第二问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设问比较拗口, 学生审题不到位, 解题乏力。 (5) 31题平均分为近几年以来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得分最高的一次。主要原因是第一问可以从材料中完整地得出答案。

三、从学生答题情况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时间错乱, 史实混淆, 概念模糊。

2.对材料没有任何加工和整理, 照搬材料原句来撞分的情况比较严重。3.思路单一, 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特点类、影响类答题时, 单纯从一个角度写三四点, 不会考虑从其他角度作答, 答案普遍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感。

四、教学策略建议

1. 教学中要降低难度, 提高灵活度。注重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综合素养的长期积累和培养。

2. 针对历史卷中出现的关键词, 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3. 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呈现材料的历史大背景, 尤其是时代的主要矛盾, 高屋建瓴地审视材料, 学会用比较史观、整体史观去分析运用。

4. 培养学生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逻辑思维能力。

涉及背景、原因、特点等考查项目, 一定要在平时的高三复习课堂上专题专练。高考仅有90分钟, 但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师要注重平时严格细致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的训练, 注意纠正学生在主观答题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并告知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如: (1) 忌脱离材料与时代特征, 天马行空式地空发议论; (2) 忌挂一漏万, 宜点到为止; (3) 贯彻论从史出的原则, 答史实比空发议论更有得分力; (4) 有意识地模仿和记忆关于背景、原因、作用、影响、特征的概括性词句、动词。体会其层次和逻辑关系; (5) 学会抄材料:要摘抄而不是整段抄, 找标点、分层、写序列号, 最好对材料有稍微地变化或调换位置; (6) 强调答题规范:提示语、序列号, 重要答题要点写前面, 补充要点写在后面。

5. 对学生而言, 背书不是万能的, 不背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该背的还是要背。

五、对命题者的一点建议

201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篇8

相比以往,今年命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图文阅读量减少,能力要求有提高。选择题中的图表明显减少,复合式的选项也只有4小题,综合分析题的阅读量也有所下降。虽然图表与文字量减少,但更加精致、简练,蕴含的信息更加丰富,同时,对考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今年的试题将以往“据图”、“据表”、“读文字材料”的检索路径的明确提示删除了,而需要考生自己考虑从哪些信息源去检索解决问题的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更高的信息获得与处理的能力。

2问题更加清晰,试题保持梯度。试卷避免问题的含糊性,让考生更加明确问题的指向,例如,汽车工业布局一题中“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要求回答的问题更加聚焦了。同时,注意保持问答题的难度梯度。每一大题中,一般第一问的难度相对低一些,然后逐步提升。这样,考生在答题时就容易上手,然后由浅入深地思考与回答问题。

3“地球”知识缩水,分数比重降低。以往,考查晨昏线、时区、太阳高度角等一类试题偏难偏深。今年试卷将地球知识的考查从“综合分析题”中移入“选择题”中,仅有一大题,只占4分,而且在命题中注重了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考查,避免考生“钻牛角尖”。

二、试题主要特色

2014年试卷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创设试题情景化,让教材蕴含的知识活化在新情景之中。新情景试题有利于考查考生灵活解决问题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迁移能力。试题在新情景创设上,凸显了更大力度,90%的试题的背景材料均是教材以外的。例如,杭州湾两岸地貌与城市空间拓展的关系、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工业布局的变化、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分析等试题,多为情境性颇强的试题,都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个别案例出发,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靠死记硬背书上结论去套所能得分的。在创设试题情景方面,主要体现在:

1运用重要时事“热点”,创设试题情景

选择题的第一大题以“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为新闻背景命制的,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国际友好交往与经济共赢方面取得的外交成果。其中第1小题是“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A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B热情奔放的探戈舞;C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D风车乳牛田园风光”,该题通过提供中荷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情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西欧文化圈特征的掌握。第2小题为“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A法国;B荷兰;C德国;D比利时”,该题通过交代“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事实背景,考查学生对世界能源发展的地理事实的了解。这样的试题对于引导学生关心时事,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国际政治热点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联系经济发展“动向”,创设试题情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汽车制造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产业链。试题提供了反映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工业最新发展动向的鲜活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密度分布变动示意图,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该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动向;通过阅读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阐述汽车制造业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的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试题的解答没有现成的结论,因为教材中没有汽车制造业的案例分析,所以需要考生迁移关于产业区位方面的地理原理与方法。这样的试题有利于考出考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实际水平。

3依托地理研究“成果”,创设试题情景

试卷中的不少题目都是以地理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背景,经过提炼与转化而命制成功的。有一道试题,根据地理研究专业杂志一篇文献,创设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的真实情景,要求考生从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与华北某山区A-B剖面示意图中获得众多的地理信息,从而“说明该山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及原因”“判断该山区的高危区及理由”。考生如果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图中坡向、坡度、断层、碎屑物等信息,并能联系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的时间规律及夏季风风向等知识,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会迎刃而解了。可见,解答这类情景题,不靠复习中的机械记忆与训练,而是要靠考生的智慧发挥、思维推进、知识迁移与信息加工。

三、地理复习应关注分析热点时事,加强学以致用

我喜欢纯粹的东西,我不喜欢酒里掺水。我也这样对待我的生活。——杜尚

重要的是与世界保持距离,不再观察本来的世界,而是幻想他它,并在幻想中自得其乐。——皮埃尔·玛里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 篇9

2.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起源于“游戏”的审美发生学说被称为“游戏说”,其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5.人的外在美体现在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三个方面。

6.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画面运动性、时空自由性、心理真实性.7.在审美文化中,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审美生产、审美调节、审美消费. 8.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和普遍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10.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体的。

对。审美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以感知因素作为基础,审美中的情感活动通过想象因素自由扩展和抒发,审美中的情感最能在感性里表现理性。情感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优美的美学特征。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3)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1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

答:(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五、论述题(共30分)14.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3)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4)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上一篇:五水共治作文700字下一篇:网上教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