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精选13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

泾源县黄花乡平凉庄小学——郑银淑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地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能停留在仅能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因此,努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在昔日的教学中,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一、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开设阅读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阅读课首先要选好课外阅读内容,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选择的方法:可以由老师来指定,也可以由学生来推荐。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②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③读书笔记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

三、开展读书评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三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可以促进与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很多,这里介绍二种:

①美文推介活动。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选取一篇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者可以对文章进行全面的介绍,也可以从某

一角度入手进行推介。这样,推介者为了向其他同学介绍该文,必须深入透彻地阅读,而其他同学如果听了介绍后,产生了兴趣,也会找来细细一读,即使不去读的同学,听了介绍,也对该文有了初步的涉猎与了解。活动促进了阅读。

②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还有诗歌朗诵、办手抄报等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在当今世界,学习大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来应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阅读能力,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有中外名著,科幻读

物、作文选、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全面。因此,授完新课,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读物、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阅读欣赏,从语言的准确性、合理性、审美性等方面体会语言之魅力,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专业阅读技能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由于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的发展阅读技能。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2

学习任何的语言都需要大量的阅读, 阅读对英语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大量的阅读, 是很难学好英语的。从近年来的各种考试来看, 重点已经逐渐地转移到了对阅读能力的考察, 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文章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阅读不同的文章, 并且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例如: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理解能力等。那么, 如何让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的阅读,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2. 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

坏的阅读习惯是目前学校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学生也经常阅读, 但阅读习惯不好, 虽然能够达到量的要求, 但是效率并不高。坏的阅读习惯不仅会减慢你的阅读速度, 而且降低你对文章的理解。因此这些习惯必须要克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用手或笔指着文章读。

在读文章时, 很多同学都喜欢用手指、铅笔、或其他别的东西指着单词读, 如果你总是用手或笔指着文章读, 边读边翻译、分析。这样做只会减慢阅读速度, 别人都读完了一篇, 你还在慢慢咀嚼。而且还会浪费许多时间, 影响你的思维。

2.2 依赖词典阅读。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成中喜欢查字典, 习惯阅读时手不离字典, 只要遇到生词, 都不假思索, 立马查字典, 找出意思。在阅读中, 一定要克服遇到生词查字典的毛病。因为这样不仅会使你的阅读速度大大降低, 而且还会使思维不连贯, 上句不接下句, 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2.3 出声读。

许多同学习惯阅读时读出声音, 以为这样速度会比较快。其实一个人的默读速度是朗读速度的2倍。过分依赖声音而非语意, 将会影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4 反复读。

对阅读内容反复重复, 这样阅读只会浪费时间, 并且容易使自己不停地怀疑所读的内容。其实对文章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只要达到相对的程度即可, 并不要求记住每个细节。

3.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就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在培养阅读兴趣时, 开始我们可以找一些有趣的小文章, 小笑话, 让他们在阅读时还能找到快乐, 让他们能够找到读文章的快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搜集搞笑的小文章, 拿到班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3.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为了克服那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 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3.2.1 克服出声音读的坏习惯, 养成默读的好习惯。

默读就是在心里默念, 边读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出声的阅读, 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一心一意, 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的写作意图。

3.2.2 养成用英语思维来处理信息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直接用英语进行处理。有目的性地带着任务去阅读, 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全面理解文章。这样会节省时间, 提高阅读效率。如果你读一句就翻译一句, 很显然会浪费很多时间, 而且还会降低对文章的理解力。

3.2.3 注重阅读量的积累。

学生要扩大阅读量。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短文、短文不必太难, 也不必太长。但要持之以恒, 坚持要天天读。在阅读时, 要注意积累词汇, 准备一个生词本, 将不认识的单词记在上面。这样坚持下去, 便可以积少成多, 提高阅读能力、增长知识、增加词汇量、增长阅读水平。

3.3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学生要达到阅读的精确性, 有效性, 必须以大量的词汇作为基础。如果单词都不认识, 再有好的技巧也是无济于事的, 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 阅读的前提就是增加词汇量。如何才能掌握更多的词汇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点方法。

3.3.1 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

在英语里面, 许多单词都是相互联系的, 都不是孤立的, 与其他的词有各种联系。我们在学习中, 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注意到词汇间的关系, 运用联想记忆, 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时, 要善于抓住规律, 找出它们的特点, 这样就会起到是到很好的效果。

3.3.2 采用情境记忆的方法。

在学新单词时, 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 利用语境记忆单词。例如, 学习了几个新单词, 我们可以用这几个新单词编一个小短文, 通过记忆短文, 来记忆单词。

3.4 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

要想达到高效阅读, 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 将这些技巧应用与阅读中, 也会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的帮住。

3.4.1 浏览阅读。

浏览阅读就是快速地浏览全文, 通过快速浏览, 抓住主题句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略读也要掌握一些方法, 略读时要把重点放在一些关键的位置, 包括文章的题目、主题句、索引、序言等, 通过对这些的分析, 了解文章的主旨。

3.4.2 跳读。

针对某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跳读的方法, 一目十行, 对于不相关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这样还能节省很多时间。

3.4.3 精读。

除了跳读、略读外, 精读也是非常必要的。跳读、略读要和精读相结合, 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对重点句, 重点段落要采用精读的方法, 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3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积累词汇。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比如订一份英语报纸进行课外泛读开始可订属中学生看的,因为它涉及各个方面,对扩在词汇量,获取信息很有帮助,也可以开扩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或选一本与教科书程度相近的带有英语练习的英语书。这类书的特点是书中的文章都是短小有趣,可读性很强,再者也可以让学生读所有是英语的东西。如:在吃食品时,包装上的英语说明、走进宾馆时所见到的英语提示……,实际上英语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要是你有心的话,你可随时学习。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

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得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

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也很重要,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或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三、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教给学生有关的学习策略。猜测和推理策略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被用到。许多单词学生并不能够见词知义,需要借助于字典,但是过多的利用字典一方面阻碍了阅读的速度,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学生在多次查阅之后便无法使上下文紧密的联系起来,因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结构或上下文等手段对词义进行猜测,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追求故事意义,并且寻求阅读的乐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4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众所周知,由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社会制度、文明礼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交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很大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各民族间人们交往时的许多困难与障碍。一个初到国外的留学生,往往感到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当地文化的不适应。而其原因就在于他虽然学习了不少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对于该种语言息息相关的背景知识,即载体于该种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政治结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都知之不多,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该种语言所附属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开启这一窗口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是他们学习外语最需要的技能。因为,他们中学毕业后,进大学深造,或从事口语工作,或出国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而阅读外文书报和杂志的机会却很多,因此可以说,阅读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

阅读分为精读,泛读,朗读,默读等几种。阅读可以保持学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阅读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面向世界,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包括大量的非语言性的知识,阅读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没有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对一门外语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牢固的,更谈不上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掌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查阅法。

查阅法是一种查寻式阅读,它是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即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

在考试中,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这一方法就可以应用,即学生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读一遍,看清每个题干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就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必要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弄清楚,而仅能回答问题即可。总之,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在不连贯的、跳跃式的阅读中能够迅速掌握所需信息。

二、猜测词义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既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

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测词义。

1、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例如:

The Biggest in the word

Peter dozed off while his teacher was talking.

Teacher: Peter!Tell us,what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Peter: Well,well ....eyelids.

Teacher: What?Eyelids?

Peter:Yes,sir Because as soon as I shut my eyes ,the eyelids cover everything of the world .

该短文中,“eyelids ”一词根据上文中的“shut eyes”档住眼睛的东西,猜出是“眼皮”之意。

2、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

例如:suffxes: such as _ ing 、_ed 、_s 、_ful and _less, may cause spelling changes when added to words .

句中给出了“suffixes ”的几个例子,_ing、_ed、_s 、_ful ,这些都有是常见的单词后缀。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便可知道“suffixes”的意思是“后缀”。

3、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

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 ,while ,however,yet ,otherwise...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词义。如:

( 1) The paint on the cottage had peeled in a few places,otherwise they looked well kept。

句中的“peel”可从“otherwise”后面对比猜出是“脱落”之意。

( 2 ) Jack was thin while his wife was really obese句中的“obese”通过while 与 thin对比那意思为“胖”

通过定义或同位语来理解词义

如:(1)Meterologists,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s still have difficulty predictly the weather.该句中“ 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作为“meterologists”的同位语,其实是对“meterologists”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可判断,“meterloogists ”的意思是“气象学家”。

(2)Acrophobia,or fear of height,can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tight rope walker who suffer from it.

这个句子中“fear of height”是对“acrophobia”的解释是“恐高症”之意.

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有时,我们在阅读中会遇到 一些似曾相识的词。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遇到 这类词不必去查字典,我们可利用构词法知识推测其词义,掌握了这一技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词的数量。

英语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构成新词,即转换、派生、合成。

1、转换: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转换后的词义与转换前有密切的关系,例如:

(1 )The sick and wounded were to be taken good care of by the nurses.

(2) These clothes are intended for the old .

以上两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是由形容词加定冠词转化而来的名词,表示一类的概念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不是指个别人。(1)句中的“the sick and wounded ”意为“伤病员”(2)句中的“the old ”意为“老年人。”

2、派生: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叫派生。

词缀有前缀,后缀两种,通过加前后缀派生的新词,在意思上与原来的词相关。但前缀改变词义,例如:happy(高兴的)-unhappy(不高兴的 )、like(喜欢的) -unlike(不喜欢的) 、regular(规则的)-irregular(无规则的) 。后缀改变词类,例如:kind(adj和蔼的)-kindness(n和蔼);、help (n ) - helpful (adj),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或由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由此可见懂得前后缀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便于我们阅读的进行。

3、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作合成。合成的词义也很容易从每个词原来的词义中推测出来。

例如:You can buy such things as toilet soap toothbrushes and toothpaste.

句中的“toothbrush and toothpaste ”是合成词,分别由tooth(牙齿)+brush(刷子);tooth(牙齿)+paste(糊膏)构成;由此可猜出“toothbrush”为“牙刷”,“toothpaste”为“牙膏”之意。

四、理解句义的技巧。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

例如:Edisson planted vegetables/ in his garden/ and sold them to buy / what he needed for his lab .此句共有十七个词有些学生往往看一个词想一个词,逐词注视,阅读速度既慢而且不易掌握全句的意思。如按上面的斜线处停顿时,则全句只要“注视”四次即可。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几倍而对句子的理解也要完整得多。

五 、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有些难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仍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一篇短文,如果我们能看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意思容许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误差,这是正常的现象,例如下面一段:

The two largest islands of Great British Isles are the Great British and Ireland .There are three regions in Great Britain.They are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se.

此段中“regions”一词未学过,但通过上下文中所提供的线索以及学过的地理知识,不难猜出它的词义是“地区,行政区”。

六、利用标题猜测

我认为,当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不要急于通读,更不要放弃,而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最后弄清一些指代关系,尤其注意文中的斜体或黑体的醒目的部分,因为这些可能是文章的重点之处或关键词语。如果做到耐心、冷静地去阅读一些新材料,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而且要靠课外辅导。目前中学教材后都有补充读物,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但课外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很多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如办手抄报,或成立课外阅读小组等。

做到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我就在课下收集了大量的幽默,笑话,谜语,谚语,成语,小故事,加以精选 改编。如在一张卡片上编了这样一个谜语:

I do not have a mouth,but I can blow things away

I do not have legs, but I can run quickly

I always shout loudly while I am moving

But when standing still I am nothing.

在卡片反面印上谜底“风”

灵活的取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多数人来说,它本身也是一个目的。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中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更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原作者: (刘学红、鹿传宝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5

巢湖市湖光小学 程艳萍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究其源,从学前教育已经开始,究其实,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具体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

撇开每个孩子的家庭影响因素,这些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影响是最大的,小学生一入学就已开始,一边学习字词句等语文知识,一边开始范读与精读、感悟与记忆的综合学习。现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浅显认识:

一、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课堂开篇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有时也是猜谜、讲故事导入。

如我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东方之珠》,随着“小河弯弯,向南流„„”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

念:“东方之珠在哪儿?它的风采是什么?想不想去欣赏?”学生们高兴地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积累

阅读中的语文知识,主要包括标点符号、词语句子、修辞以及基本的文体常识等。语文知识需要从一年级的精读课本中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而获得。词语是存在于句子或文章中的,因而文章的上下文就隐含着词语的解释。很多时候我都是利用此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推敲词意。如《开天辟地》一文的学习,盘古的行动使学生很轻松地感受了什么叫“顶天立地”,再体会它的引申意思就很简单了。

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我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有几个孩子就急着举手说出理解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说是从李时珍师徒的投宿古寺和煮泉水啃干粮中体会到的。

三、阅读方法指导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是学习并获得间接知识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每个学期我都有一些书目提供给学生参考阅读,有时是结合单元内容布置,有时与课文相关。如本学期在第二单元学习时安排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有时我也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读书的内容。他们也想有人分享读书心情、读书收获以及解决其中不解的部分,特别是想获得老师的评价,如周恩来的外交机智,齐白石的淡泊名利„„“你读了哪些名

人故事,还有趣吗?” “你对主人公的评价是什么?” 从这样的闲聊中,偶尔加入我的个人想法,其实不是“标准答案”,不过维持了孩子的阅读热情。

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既是重点句又是过渡句,揭示了文章主旨。我以此为突破口,精心设计研读问题:“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引导学生研读上下文理清条理,体会内涵,感悟徐悲鸿为洗尽国耻、励志学画的言行可敬和精神可贵。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学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爱读书写笔记的习惯,就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四、阅读能力展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小学中年级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更是阅读能力的一次展示,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日记和一篇小作文。这些是孩子心灵放飞、心花绽放的见证。

今年暑假学校安排学生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一开学我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在全班中评选前三名由学校发奖状。这三名学生在热烈的掌声中喜滋滋地上讲台领奖,又骄傲地读出自己的习作。对他本人来说这是展示的机会,对全班来说是学习分享的时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定会坚持广泛地阅读。这是很好的良性循环!

本学期我还发现班上一些同学的变化。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提到主神宙斯,我随机一问:“宙斯是谁?”一向沉默寡言的葛天成高举右手,我有些吃惊。不用说这都是课外阅读的功劳。就此事我着重表扬:他课外爱读书,课堂有出彩!我想这也是对全班同学的一次阅读激励吧。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课堂积累不一定记在书页内。我反复提醒学生准备“好词好句本、古诗本”,除了课本学诗之外,黑板报会出现一首古诗,要求抄录并背诵,每月一换。校园内悬挂着许多“古诗”,学校也布置了四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保持习惯,常诵古诗。另外黑板拐角每天出现两个成语,随时读读,积累词汇,待他们小学毕业时,许多词都曾呈现在眼前,当然也会出现在“有心人”的笔下。这些虽然只有一半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做好,其他的多是勉强应付,可

我依然很高兴,至少还有一些成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要将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落实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并在基本阅读材料——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课内外相结合,大量阅读,做到取法课内、得益课外。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篇6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摘 要:随着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社会发展越来越稳定,但是想要长期这样高速地发展,教师就必须要把人才储备好,而人才的派场关键就是教育。在这样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所以,针对的就是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题分析,希望能够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研究做出一些贡献,为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发展有所促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篇7

首先, 在课文教学进行到阅读这一环节时, 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地挖掘, 进入精读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地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 是理解中的难点, 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 甚至理解错误。我结合语法教学,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 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尽地说明, 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从整体上加以理解, 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 帮助学生搬开了这些阅读理解中的绊脚石。

其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上的意义, 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 理解作者从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思想, 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对所述事物的态度。除此之外, 比较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 介绍各种修辞手法, 都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 我还把教学要求从理解提高到欣赏的高度, 特别是学习经典篇目和文学作品时, 指出文章的精华所在,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 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 才能读得流畅, 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 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 我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 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 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 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 我要求学生背诵, 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第四, 仅仅精读课文还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英语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使他们看得明白, 读得有趣。可以建议学生订阅英语课外辅导报, 推荐他们阅读《快乐英语》等课外书籍, 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 学生们增长了知识, 拓展了视野, 提高了人文素养。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8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激其趣。2002年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曾经说过:“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呢?首先,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注重课堂教学,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并且课后作业从精务实,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拓展视野。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底蕴,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达到文本语言与情感相通,让学生由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从心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此时他们就会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兴趣在,对阅读就会有持久的热情,阅读水平也会提高,更会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二、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使孩子们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1、选好一本书,一定要看完,不能半途而废。2、坚持每天看课外书,决不能想起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不读。3、制订看书的计划,每天定量。4、遇到生字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边读边思考。

三、引导阅读探究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推动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先有了主动阅读的欲望后,便能渴求读书,潜心读书,并能认真思考,提出疑问。针对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常常启发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质疑、争论、各抒己见,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种自主探究性阅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主动求知欲望,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而自主合作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探究、质疑和相互解答又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可谓是一举数得。

四、创设阅读环境

学生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会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有独特见解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求知热情。如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后,先让部分有疑问的学生提出问题,再让能解答的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其他学生去讨论。讨论的形式多样,可通过邻座、小组、竞答等方式进行。此间,我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在学生讨论后,再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批判性阅读,这样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

五、教给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的语言材料将成为学生终身的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能,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基本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书可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还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倡导学生在读书时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六、检测阅读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更要关注阅读的效果。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那么如何检测阅读效果呢?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还有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评,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使阅读活动步步深入。

总之,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便能有所得,有所乐,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篇9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作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强调的也就是写作教学应让学生自由表达、快乐习作。”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多读书,重积累。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第一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要只局限于读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阅读,多方吸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而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针对他们年龄比较小,见识的东西比较少这一情况, 推荐学生读连环画、带图的拼音读物、低幼版的小学语文报。读完后,要求学生摘抄10个好词,2个好句,写一句自己想说的话。到了三年级,推荐学生读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简易的《十万个为什么》。读完后,要求学生摘抄20个好词,3个好句,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写一段自己想说的话。运用“以读引读”的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所谓“以读引读”就是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习引进书的海洋。如学完有关自然知识小昆虫的文章,就让学生找一些昆虫的资料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如学完一个成语故事,就要求学生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在班上举行一个读书汇报会。采用“以读引读”,以一篇带动多篇的方法,这是保证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二、勤思考,深琢磨。

在读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注重书中的情节,囫囵吞枣地看过就算了,在这时候,作为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遇到疑难之处要精思,解答不了的,或查资料或请教他人,遇到精彩之处要精思,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相同的地方也要精思,同一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答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注意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1)点与面的结合。阅读的面要宽,书刊、杂志、报纸都可以去接触去浏览,拓宽知识面。点

要突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有重点的去读。(2)读与思的结合。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如低年级在读中划出优美词句和段落,并且学会思考,想一想读了文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要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3)读与写的结合。“不动笔画不读书”就是强调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动笔是思考的结果,又能促进思考,所以要勤写。如中年级,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几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三、勤记录,多背诵。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勤记笔记,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通过圈点、勾画、摘抄,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要把自己摘抄的名言佳句、精彩片段等内容多看、多回忆、多背诵。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每周背几句优美的句子。中年级可以让学生每周背一段优美的文段。

四、善运用,勤练笔。

我国的大文学家茅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所以说,好的文笔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

(1)利用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例如学习古诗时,同学们可以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丰富诗中的细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古诗扩写成一个故事,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2)利用续想激发起学生的联翮浮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就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这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3)利用假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情或东西,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

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0

天桥中心小学----张秀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是重头戏。作为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改变阅读教学观念、开拓阅读教学资源及阅读教学种种误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海底世界》,描写了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植物和蕴藏,可以让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同时在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下海底的景象,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有阅读的指导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检验成功与否的秘诀就是看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猫是怎样钓鱼的?最后有没有钓到鱼?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况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猫钓鱼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蚕姑娘》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蚕姑娘是怎样慢慢变成蛾姑娘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蚕姑娘的变化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盖间新房”、“开了窗”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蚕姑娘的变化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 《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 《大象博士请助手》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大象博士请助手》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布告”椅子等各种道具,还把小猴、小兔、小猫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小猴、小兔的言行不够文明,要像小猫一样做个言行文明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五)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学画》一课时,我就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荷花”。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如果让他们去画湖中千姿百态荷花,效果可能差了一点。于是我干脆绘制了一幅荷花图(只是简单的荷花、荷叶的轮廓),复制后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第二段后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阳光照得满湖通红”表现出来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画出来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也栩栩如生了„„看着一幅幅色彩缤纷的荷花图,我真为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六)在读中结合写作训练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虹》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雷雨后的美丽景象,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要求去表现美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用带有激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言语,鼓励学生:“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把这美景转化为文字,把它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夏天,一阵雷雨之后,田野里的禾苗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柳枝像长发在风中摇摆。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歌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富有想象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五、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2.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3.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二、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①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③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④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⑤背诵,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

3.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朱自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

三、启发质疑,调动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如何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等问题,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鼓励争议,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有创见的思维,培养他们多元的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提高。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自信地说:“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阅读难,难阅读”也会离我们而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2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 言传不如身教

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 以身作则, 并且在课堂上能恰到好处地谈古论今, 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 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 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

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 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 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 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

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 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 以便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当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 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读物呢?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 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学习了《惊弓之鸟》后, 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华成语故事》。

2. 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 识字少, 阅读能力低, 但富于幻想, 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 阅读能力有所增强, 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 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 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 同时, 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十分重要, 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 而且会读, 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

2. 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 就是对重点文章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 指导学生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 不发音, 不转移视线, 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 快速将信息处理和消化。

4. 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 作注释, 写评语。

5. 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 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并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听、说、读、写紧密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3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兴趣

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喜欢用手和笔指着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行分析,等别人早已读完,他还不知文章所云。要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非易事,为此,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短文、可以少读,但要天天读。平时时间紧,少读点,假期多读点。总之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久而久之,便可积少成多。不但能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而且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给予阅读指点,堤出不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相信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有利于学生阅读。

二、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课上阅读训练是不够的,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尽量选择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在七年级阶段,要求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较少,篇幅短小适当,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的特点。在较高的八、九年级阶段,可让学生读一些科学性较强,含异国文化的文章,有利于他们了解国外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英美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阅读新鲜有趣,感到学习英语有用武之地,寓学习于趣味中,日复一日,每天坚持阅读,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就会得以提高,阅读能力也就得到增强。

三、掌握适当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阅读方法,好比送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每篇文章的大门。指导即指点迷津,引方法,导思路。因此,要不断改进阅读方法,讲究阅读技巧,争取每次阅读在方法和技巧上有所收获。教师要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技巧、细读技巧、猜测推断技巧、归纳综合技巧等。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1、快速阅读快速阅读主要是为寻找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并能基本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快速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跳读和掠读而获得。跳读是为了获取特定信息而进行的阅读。教师可让学生带着某个问题进行搜寻式阅读,培养学生捕捉关键句的技能。掠读旨在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细读

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及主要信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细读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解决语言难点,注意与主题有关的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的信息,并加以分析推理,理清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3、猜测推断

在阅读训练中,正确猜测文字含义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单词或句子,查阅字典固然是个好办法,但因此学生应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通过对文章整体的分析,再联系语法、构词法、逻辑推理、词的搭配等方法猜测其意义。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不必遇到生词就查词典。如果逢生词便,就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使大脑容易疲劳,增加了阅读障碍,降低了阅读效率。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猜测词义的能力,又有利于适应中考阅读题。

同时还应了解文章体裁。在记叙文章中,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

在史地知识和科普文章中,应注意人名、地点、年代等。在阅读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尽量避免手忙脚乱、随随便便。要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题句,通过主题句来了解该段的中心意思,通过主题句的组合来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4、抓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学生阅读时,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避免指读、声读、心读、唇读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使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还不知文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要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而非每个字的位置上,要善于抓句子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

四、读以致用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读到不少的好词好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记录。最好整理编写成册,不仅积累知识,还能激发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写日记。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虽然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少的困难,但是如果他们都能学会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那么每天几句话,天天下来慢慢的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也会用到日记上来的。比如你喜欢书中的谁,为什么?或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加强。对学生写的日记要及时收回并认真批改。每次都要写上评语,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把他们的优点发掘出来,并给予帮助,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毅力。同时通过谈心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动态,保持学生阅读英语的热情。要及时定期召开阅读经验交流会,把读书遇到的困难及经验在班会上和学生一起探讨,从而让学生阅读的信心得以增强,并且通过交流,学生阅读的面也会更广泛。

上一篇:高三家长会数学教师发言稿下一篇:律师教育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