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推荐12篇)
先介绍一下吐鲁番吧。同样是在新疆,同样是最热的8月份,昭苏的气温只有18,而吐鲁番却是40。我想,这可能就是吐鲁番的葡萄特别甜的缘故吧。每逢收获的季节,家家都会把晒葡萄的架子摆出来,请太阳打工。阳光下,那叫一个壮观!这个时候,来葡萄园观赏、摘葡萄的游客也特别多。
下了车,我们直奔葡萄园。葡萄园里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许多当地人都在吆喝:“卖葡萄喽!卖葡萄喽!”游客熙熙攘攘,笑语之声四溢,空气中充满了快乐。看见葡萄架子上的葡萄,我恨不得现在就咬一口。弟弟也等不及了,说:“我们现在就去摘葡萄吧。”
我们来到一个私人葡萄园,主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热情地对我们说:“欢迎你们!你们可以到那儿采葡萄。”说着,向一个小山坡上指了指。我们看去,上面已有很多人,看来这里的葡萄肯定很好吃。走上山坡,放眼一看,满架子都是金黄的葡萄,颗颗匀圆饱满。我和弟弟相约,比谁摘的葡萄多。
我来到一株葡萄前,一束阳光透过叶缝射在一串葡萄上,使原本就金黄的葡萄闪耀着迷人的金光。我想,用相机拍下这串美丽诱人的葡萄,一定是一幅不错的摄影艺术作品。一阵暖风吹过,葡萄浓郁的果香刺激着我的嗅觉。我挡不住诱惑,摘一颗尝一尝,一股香甜的果汁流进我嘴里,更流进我心里。
沉醉间,弟弟对我说:“哈哈,你要输啦!我已摘了半筐了,你一串还没摘呢。”我这才手忙脚乱地摘起来。爸爸看了我摘的,说:“嗯,不错,颗颗珠圆玉润。”接着,他看了弟弟摘的,顿时大笑起来:“你摘的小了些,是可爱了点儿,但还没成熟呢。让哥哥陪你去摘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鲜美的葡萄装了满满一筐,堆得上面加了尖,像粮囤似的。
关键词:吐鲁番葡萄,GDP,投资,产业
一、吐鲁番葡萄概况
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 提高葡萄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吐鲁番加大了鲜食葡萄贮藏保鲜以及葡萄干加工力度。目前, 吐鲁番的冷库的保鲜已有规模, 可以满足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事及内地和周边的部分城市元旦、春节的市场需求, 价格、货源也比较稳定。葡萄干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进入市场的葡萄干品种已达十多种。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大力监督下, 被硫磺熏染的葡萄, 在市场几乎消失。吐鲁番现有葡萄初加工企业30多家, 葡萄酒厂32家, 产量达4100多吨, 产值2600多万元。
二、葡萄产业对GDP的影响
葡萄是当地产量最高、占地面积最广的经济作物。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原因, 有70%的农户都会选择种植葡萄作为主要的农作物。近几年来, 随着资金的投放、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创新。使葡萄的产值逐年的上涨, 在此同时吐鲁番的国民经济也在迅速的增长。可见, 葡萄产值的增加与吐鲁番经济的增长有着一定的关联。
三、葡萄产业对旅游业的贡献
随着日益提高的生活条件和工薪阶层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去享受生活和释放压力。近几年, 旅游业应对大众的精神需求, 收入十分可观。
吐鲁番是新疆重点的旅游景区之一, 以其自然气候、民族风俗、香甜瓜果, 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吐鲁番的气候炎热, 夏季比较长, 整个夏季当地的葡萄长廊和葡萄沟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如图2从2003年到2007年旅游收入稳步上涨, 2009年由于“七五”事件的影响, 旅游业收入跌入低谷, 在2010年快速回稳。国内外游客的消费, 拉动了当地的GDP数值。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葡萄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一个社会经济能够得以发展, 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吐鲁番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维吾尔族人占很大的比列。由于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低, 就业能力有限。葡萄种植业和葡萄相关的产业能给当地带来许多的就业岗位。
(一) 季节性劳动力
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 需要劳动力, 从事体力劳动, 进行葡萄的采摘、装箱和运输等, 在鲜葡萄上市结束后就开始晾晒葡萄干和对葡萄干的人工色选和简单的包转。葡萄对劳动力的需求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是:成熟→采摘→鲜葡萄上市→葡萄干晾晒→人工色选→包装运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临时性劳动力。为当地众多学历低、依靠出卖体力赚取生活费用的人, 提供了就业岗位。
劳动的天数=5×30-5×8=110 (天)
从每年的7月份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有5个月, 每个月按30天计算, 一个月休假8天 (临时工没有按时的上下班休息时间, 8天内包含身体不适或没找到工作等可能原因) 。
葡萄产业的季节性劳动力的工作时日占一年工作时日的53%, 可以看出葡萄产业的运作解决了当地大量临时工的就业问题。
(二) 长久性劳动力
随着葡萄生产的标准初具规模, 当地有许多葡萄相关的产业链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只需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就业如葡萄干加工厂、葡萄酒厂、葡萄收购公司、干果销售公司等。以上都需要长期的劳动力来协助公司长期有效发展。当地相关葡萄的企业众多, 但是对长久劳动力需求量有限, 当地是葡萄初级加工、收集的场地, 除了葡萄酒厂外再没有任何深加工产品, 葡萄初级加工厂一直扮演着客体的地位。
五、促进吐鲁番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促进吐鲁番葡萄产业的高效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进步, 根据分析结果, 结合吐鲁番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 资金方面
由于农业具有高产出、高投资、集约经营的特点, 没有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启动就难以见效。资金存量的上涨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吐鲁番葡萄产量的增长, 一部分来源于生产要素投资的增长, 有60%的葡萄种植农户是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由于习惯上的原因, 在农产品丰收后, 会把大量的资金消费, 很少有农户会储存资本。为下一年种植的需要和化肥种子等生产要素的投资做合理的规划。所以, 政府应该搞好合作社, 服务产前、产中、产后的工作。指导好农户种植业的发展。
政府应实行优惠政策为葡萄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支持, 协助相关企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招商引资, 降低对农产品企业贷款的利率, 降低资金断链现象, 鼓励葡萄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力争灵活利用资金, 积极引导农户把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葡萄的产业化经营中或扩大种植规模, 合理的运用。
(二) 技术方面
按照市场的要求, 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 使当地品种多样化。推广国内外先进的保鲜技术, 使吐鲁番的鲜葡萄销售的更远。在葡萄干的加工上需要进口国外先进的机械。鼓励支持科研单位、高校、行政单位参加到葡萄的研究, 增加葡萄单产值。引导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以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对接, 实行技术承包。以技术资金入股。使得研究人员根据事实情况研究, 加大创造力。
六、结语
通过对吐鲁番特色种植业葡萄对当地经济贡献的研究, 得出葡萄是当地农业的支柱性产业, 对当地国民生产总值有着巨大的贡献。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就要鼓励技术研究和提升资本投资。
参考文献
走进吐鲁番,就像走进了甜蜜的世界,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关于葡萄的话题。
“紫浆凝处似琼膏,玉露垂涎马乳高。风味宜人留齿颊,即随桑落酿仙醪。”这首诗说得就是吐鲁番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一首歌唱红了全中国,也道出了吐鲁番是葡萄的故乡,是中国真正的“葡萄王国”。
葡萄在医药上也很有价值。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肌防风寒……可做酒。”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千余年来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业久盛不衰。1979年,吐鲁番被国家确定为葡萄生产基地,吐鲁番市现已规划为中国第一葡萄旅游城。葡萄生产已成为吐鲁番农业的支柱。
吐鲁番盆地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稀少,高温干燥,极其适宜葡萄生长。吐鲁番葡萄的产量、质量,远远超过它的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葡萄树在吐鲁番的寿命长达数十年,亦有达百年以上的。在吐鲁番,一望无际的古老的葡萄园随处可见。
葡萄也是吐鲁番人的骄傲。在吐鲁番的大街小巷,农民的房前屋后,遍布着葡萄架葡萄园,葡萄串串,喷香溢蜜。每当葡萄成熟的季节,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醉人的甘甜。来到吐鲁番,游人吃的是葡萄,看的是葡萄,听的是葡萄,抬头是葡萄,低头还是葡萄……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已经种植了葡萄。
十六国北凉时,吐鲁番就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阿斯塔那墓葬中就出土了浇葡萄地官吏的文书。《北史·高昌传》和《梁书·高昌传》也有吐鲁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记载。
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产地。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王朝时期的《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账》和高昌延长六年(566年)《吕阿子求买桑葡萄园辞》就是有关葡萄园租种账籍和买卖葡萄园的契约。这两个文书说明,当时吐鲁番种植葡萄已很普遍。
明代,甘甜无比的无核白葡萄在吐鲁番地区广泛种植,《农政全书》记载:“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刺蜜、无核、则异品也。”清代对吐鲁番葡萄的记载更屡见史料。著名诗人肖雄在《果瓜》诗中写道:“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络索圆。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诗中的“络索”即指葡萄串。肖雄在诗注中解释说,葡萄“有数种……一为白葡萄,即汉时所进之绿葡萄也……其甜足倍于蜜,无核而多肉”,故有“大宛风味汉家烟”之说。诗注中还提到吐鲁番盛产的马乳葡萄、梭梭葡萄等品种,但堪称上品者首推无核白葡萄,它“大逾蚕豆,滴溜珠圆。色在碧白绿之间,宝光晶莹,与玉无辨”。
其实,吐鲁番之所以广泛种植葡萄,得益于无霜期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等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还因为它处于丝绸之路要冲,东来西去的商贸交流,使波斯、埃及种植葡萄的技术传向东方,这就给吐鲁番带来优化葡萄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的时机和条件。
吐鲁番的葡萄品种很多,是我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葡萄总产量约占新疆的一半以上,葡萄干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吐鲁番的葡萄色泽光亮,粒大味美,香甜润喉,至今已开发出500多个优良品种。其中,名气较大的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葡萄和以药用为主的梭梭葡萄,此外还有红葡萄、黑葡萄以及从国外引进的艾表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白布瑞克、喀什哈尔等品种,可以说,吐鲁番是中国的一座“葡萄博物馆”。
早春三月,新疆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葡萄沟里的杏花就绽开了笑脸。而这个时节,葡萄沟是没有游人的。游客们到吐鲁番是奔着葡萄来的,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天的吐鲁番也是姹紫嫣红的,杏花在热闹地盛开着,美得那样灿烂。
夏日的葡萄沟就不一样了,它成了人们争先前往的地方。葡萄沟沟谷狭长而平缓,沟谷两侧却是悬崖对峙,陡峭的崖壁上长满了野葡萄、野蔷薇;沟底溪流环绕,流淌着天山雪融水,溪流两侧遍布葡萄架,藤蔓交织,树影婆娑。拨开藤蔓,能看见泉水滴答着从崖缝、苍苔间溢出,一点一点地流入崖下的池塘里。
宽阔幽深的甬道,清雅玲珑的亭榭别墅,掩映在葡萄架的浓荫之中。无核白葡萄、红葡萄、马奶子、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梭梭葡萄等,从葡萄架上垂落下来,伸手可及。
进到葡萄沟,游人的眼睛都会被染成绿色。坐在葡萄架下,尽情地品尝着葡萄和哈密瓜,畅饮精酿的全汁葡萄酒,美得赛过活神仙,更有维吾尔族歌舞让人陶醉,让人激情四溢。
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葡萄沟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层层叠叠的绿色中,一幢幢粉墙花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晾制葡萄干的“晾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
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使吐鲁番的葡萄名扬四海,尽人皆知,葡萄沟中,这熟悉的旋律不知道唤起了多少人心底温馨的记忆。由老革命家彭真题写的“葡萄沟”三个大字镌刻在葡萄沟口,现在已成为葡萄沟游乐园的标志,游客们最喜欢在这里邀上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合影了。盛夏的葡萄沟犹如一位体态丰盈、风情万种的美妇人,风姿绰约中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在大葡萄沟的两旁,又分出来许多小葡萄沟,整个呈汉字的“非”字。葡萄沟内栽种的近百种葡萄,形成了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馆。维吾尔族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
晾制葡萄干的晾房也很有特色,是一幢幢与大地同色的建筑,错落有致,每个方向都有许多长方形通风孔,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深邃。
葡萄沟内除了栽种葡萄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葚等,各种花果树木点缀其间,令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葡萄沟中居住的维吾尔族老乡演绎着古朴的民俗民风,诉说着古老悠久的文化。
葡萄沟里还有一眼泉水叫做千泪泉。千泪泉水清凉甘甜,在山脚下汇成千泪湖,成为火焰山下一处令人神往的景观。
品完葡萄,拾级而上,一栋充满浓郁民族气息的建筑映入眼帘。矗立在火焰山麓的民俗馆,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是新疆绝无仅有的集展示维吾尔族建筑特色、民族风情、民俗民风为一体的家居式小型民族建筑群。民俗馆共有6个展厅,建筑风格和装饰格调不一,房内采用维吾尔族建筑传统和现代布置形式,分别陈列民族衣饰、民间乐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人们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试着动手织上一梭布,做一个陶罐。那一座座彰显古老宗教图腾文化的木屋,通过民间收藏的展示,浓缩延伸着维吾尔族宗教、婚俗、饮食、服饰等文化,充分
体现了吐鲁番的风土人情和民间风俗。
沿着千泪泉上的木桥缓缓而行,穿过珍珠玛瑙装扮的葡萄长廊,一座色彩淡雅、线条粗犷简洁、外观古朴雄浑的建筑西部酒城展现在眼前。
《魏书·高昌传》中曾说高昌“多葡萄酒”。在公元640年,高昌国被唐灭后,高昌地区酿制葡萄酒的方法也被带回了长安。据说李世民曾把葡萄种植在宫廷苑囿中,亲自酿制了八种成色的葡萄酒,“芳草酷烈,味兼促盎”,自此中原便以饮西域葡萄酒为时尚。
葡萄酒,对许多人而言,算得上是舌尖上的丝绸,那应该是绝色、醇香、不太甜、有点酸,带着一层层旋转下去的花魂味漕……
在吐鲁番,当地的许多老人很小的时候就会酿酒了。他们认为,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所以,不用清洗,可将葡萄自然发酵成酒。而有些人把葡萄洗净去皮去籽后再酿造是错误的,正好把酵母菌都洗掉了,因此那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
这种自酿的葡萄酒被称之为“慕萨莱思”。据说,如果掌握了技巧,慕萨莱思是非常好做的。制酒者首先将摘好的鲜葡萄放在绝干净的案板上,之后用洗干净的骆驼刺敲打葡萄,让葡萄皮和核都留在案板上,让葡萄汁流进盆里,再用纱布过滤后倒进锅里煮,这时候,加水可就凭得是功夫了,要加得恰到好处才行。最后,把熬好的葡萄汁倒进缸中,加盖密封后放在向阳的地方,大约半个月左右,“慕萨莱思”就可以饮用了。在西域葡萄酒的故乡葡萄沟,喝一杯醇香的农家葡萄酒,是人们来到吐鲁番一定要圆的一个梦。
吐鲁番坐落在巍峨天山的怀抱中,有着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因此这里最适宜种植葡萄。它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西域葡萄酒的故乡,史料记载:“唐太宗破高昌……并得其酒法,酒成绿色,芳香酷烈。”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阳光和水的结合,是大地的恩赐。一串成熟的葡萄是那样的精致与完美,只有品尝过吐鲁番的葡萄,人们才会读懂吐鲁番的热,吐鲁番的旱和吐鲁番的甜,才会真正读懂那一片神秘和甜蜜的地方。
葡萄使人们懂得感恩。
穿过葡萄长廊,远远看到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前的青铜塑像时,“在那遥远的地方”想必会回荡在每一个人耳旁。
站在一望无际的葡萄架下,好似头上有一个巨大的遮阳棚,透过浓浓的葡萄藤射入的点点光线,闪闪烁烁,金币一般,看着就觉得凉快。
秋日的吐鲁番,无论是葡萄沟,还是普通人家的小院、摊铺、葡萄一条街,葡萄美景举目皆是。马路边、庭院里到处都搭有风格各异的葡萄架。
吐鲁番有连绵不绝的葡萄园,不光田地里是葡萄,就连宅前屋后、渠旁路边都栽满了葡萄。在几乎不漏天光的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的葡萄闪烁着玛瑙般的光泽。
每逢春季,人们便把埋在地下越冬的葡萄藤挖出牵引上架。春风吹拂,发芽抽枝,渐渐地,葡萄叶变成了浓郁的葱绿色,泛着一种浅白的油质光泽。很快,葡萄藤就枝繁叶茂了。七八月间,葡萄成熟的季节来到了。如同一股绿浪从天山上滚下来,泻满吐鲁番盆地,泻满家家户户的院子。
看吧,绿色的葡萄像翡翠球,深红色的葡萄像玛瑙,白色的葡萄像珍珠;有圆的,有长的,还有椭圆的。成熟的葡萄点缀着吐鲁番,也迷倒了游人。
吐鲁番当地人的旧式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生土筑墙或土坯砌墙,用草泥涂抹屋顶。许多百年泥土房屋能保存至今,都是因为吐鲁番盆地很少下雨。他们在盖房时一般采用拱形平面屋顶,这样便于空气流通。在庭院里大都挖有宽敞的地下室,或建成地下地上两层住房储藏瓜果物品,也是人们夏季避暑的好去处。这是古已有之的传统建筑格局。有的家庭,还把晾制葡萄干的晾房建在屋顶上,搭个梯子上上下下,既便于管理,又节省地方,无形中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夏日炎热的午后,在葡萄架下,坐在摇椅上,喝一杯清茶,阳光从葡萄叶的间隙中斑斑驳驳地洒在身上,那一份温馨真是千金难求。可能正因为如此,在吐鲁番,人们屋前只要有空地,一定会有葡萄藤摇曳的身姿。这样一家又一家,一片又一片,连成了一道道葡萄搭起的长廊。
在西部小城吐鲁番市,建有一条葡萄步行街。在葡萄街上,你会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灵动的氤氲之气始终笼罩着这里。等你把这长达2000米的葡萄步行街走完,你的身上将沾满葡萄的甜蜜气味,这一生,只要想起葡萄街,就如同想起自己的初恋,除了甜,还是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
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坐车来到大姑家的葡萄园,大姑高兴的递给我一个塑料筐和一把剪刀,说:“你可以随便摘随便吃。”步入葡萄园,映入眼帘的都是一串串绚丽多彩,晶莹剔透的葡萄。有的像水晶和玉石雕成,有的像一串串紫红色的琥珀和无暇的翡翠……人走在葡萄架下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珠宝的世界。
这美丽的景色让我目不暇接,都不忍心去采摘。妈妈每个品种都摘了一串,大姑拿着一串和黑珍珠一样的葡萄说;“这是咱们这里历史最悠久的品种,叫做“黑鸡心”,还出口呢!”我摘了一颗放人口中,柔软平滑,又香又甜,像吃了蜜一样,回味无穷!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北的白杨沟。绵延数十公里的白杨沟两旁,是葡萄的海洋。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下,葱龙翠绿。成申成串的葡萄晶莹透亮。已是初秋时节,热浪依然袭人,可站在葡萄架下,却明显感觉到秋的凉爽。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葡萄沟田园风光成了当地政府独辟蹊径的旅游避暑胜地和繁华的集贸市场。高高的葡萄架下,并列的一个个小摊,新晒的葡萄干、巴旦木、无花果和新摘的哈密瓜、酥梨、鲜桃,仿佛置身于香飘四滋的瓜果之乡。代表维族同胞聪明才智的新疆帽、英吉利小刀,全部由能工巧匠手工制作,件件精美绝伦,游人爱不释手。具有浓郁地域风味的民族餐厅,滋出喷香的烤羊肉味。还有拉条子在案板上撞击的“嗒嗒”声,令游人驻足不前食欲顿开,而最为吸引人的仍属当地特产葡萄了。
适逢午餐,我们在葡萄架下的吐鲁番电力局餐馆落座,漂亮的维族姑娘盛情地端上一盘剪下来的葡萄,并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同我们“亚克西”的寒暄一阵。天山消融的雪水从眼前泊泊流淌,一个个穿戴各异的国内外游客来来往往,耳际萦绕着热烈奔放的“我们新疆好地方”的乐曲,津津有味地品尝鲜甜香爽的葡萄。阳光下炙热难忍,绿荫下快意淋漓。那份感觉,那份惬意,令人陶醉,让人难以忘怀。午餐后,游览葡萄沟庄园。宽阔的葡萄架下,碧绿成熟的葡萄密密匝匝缀满在游人的头顶,颗粒上面蒙一层细细的白霜,被透过绿荫的光雾照耀,天地造化。漫步于葡萄沟的游人如织,个个忙不迭地端起相机“咔嚓”几下,留下这难忘的瞬间。葡萄沟庄园没有“请勿摘折”的警示牌,这儿的维族同胞可没那么小气。想吃葡萄伸手可得。我看到前边一位姑娘顺手摘下一串葡萄在吃,旁边一位维族老人笑容可掬地点了点头,没有阻挠也没有批评。那悄形那笑容,饱含了维族同胞的宽容和淳朴,折射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亲情友情。我们在彭真同志书写的“葡萄沟”石牌前摄影留念,并在不远处的舍货厅买了几斤葡萄干和鲜葡萄。徜徉于生机益然的葡萄沟,运望两边褐色石块堆积的光秃秃高山,天地回异,多少带有一种神秘色彩。
活动主题:葡萄熟了
活动目标:
1、以手工的方式来作画,激发孩子绘画兴趣与创作想象力;
2、通过学习此类课题的学习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3、学习排列、搓的技巧。
:
1、葡萄一串
2、范画
3、黑色、绿色卡纸、固体胶、彩色皱纹纸、剪刀、黑色描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问候语
二、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出示葡萄并引导孩子说出它的形状和颜色
三、出示范画并示范作画步骤
(1)幼儿看范画,教师出示范画中使用到的材料并说明用途;
(2)示范一:教导幼儿“搓”葡萄,运用陶艺的基本法来搓葡萄
示范二:教导幼儿用排列法贴葡萄
示范三:教导幼儿在绿色的卡纸上画出葡萄叶子的形状并剪下来贴在葡萄上示范四:装饰背景
四、辅导幼儿作画并展示优秀作品
发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葡萄主产区, 现有葡萄种植面积3.07万hm2 (46万亩) , 占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的16%, 占全疆的53%。葡萄是吐鲁番的支柱产业, 占农业收入的46%。具有丰富的葡萄藤条资源。每年农民要对葡萄藤条进行6~8次修剪, 成年葡萄树年产8 400 kg/hm2 (560 kg/亩) 葡萄藤条, 全地区年产葡萄藤条达26 t。葡萄藤一般是被农民当作柴火烧掉, 如何把葡萄藤条转化成当地农民喂养牲畜的饲草料成为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 主要技术方式
2.1 主要技术参数
研究开发新型、实用、易操作的葡萄藤制粉机, 填补葡萄藤再利用的空白。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细度在20~325目, 产量300~2 000 kg/h, 主机转数3 200 r/min。
2.2 主要技术及创新点
机器要有粗粉和细粉, 风力输送, 由引风机、揉搓刀、粗粉室、旋切刀、风流室、圆锥筒等装置组成。以高速撞击、旋切形式达到粉碎之目的。利用风能一次成粉, 取消了传统的筛选工序,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产品细度可在20~325目任意调节, 是一种多功能制粉机械。创新点, 主要为气流旋切、无需筛片。
2.3 工作原理
该设备分为主机和辅机。其中, 主机为葡萄藤条制粉机包括揉搓刀、旋切刀、气流室, 辅机包括气流分离器、引风机、集粉器、除尘器等。制粉机主机采用双层机体, 注入冷却水确保使用时机体内不产生高温。引风机、旋切刀、揉搓刀与主轴连接, 主轴连接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与动力源连接。物料从入料口进入, 经过揉搓刀进行第一次粗加工后随着气流进入气流室, 再经过高速旋切刀 (可根据需要调整旋切刀间距) 进行第二次深加工。将符合制粉要求的粉状颗粒随引风机气流通过风管进入集粉器。
2.4 适用范围
设备生产的粉碎物细度可在20~325目任意调节, 是一种多功能粉碎机, 适用面广, 可对植物枝条、秸秆进行加工。此外, 还可以对小麦、黄豆、玉米、高粱等农副产品进行粉碎加工。
3 市场需求和效益分析
3.1 市场需求
吐鲁番地区葡萄产业发展迅速,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葡萄藤条产量是逐年增加。当地农牧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葡萄藤条粉碎机, 对葡萄进行粉碎加工成牲畜饲料,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避免从外地购进饲草料而成功研制并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气流旋切葡萄枝条粉碎机正好填补此项空白, 市场需求广阔。
3.2 经济效益
葡萄地可产葡萄藤条5 250~6 000 kg/hm2 (350~400 kg/亩) , 0.067 hm2 (1亩) 地葡萄藤条直接喂养可以育肥2只羊。经过精细加工粉碎后, 提高了牲畜的食用与消化, 营养全面, 可供4只羊饲用。
1只羊育肥每天需食用饲草料2 kg, 购买价格为1.2元/kg, 整个育肥期间 (90天) 需投入资金216元 (2 kg×1.2元/kg×90天=216元) , 而葡萄藤条加工费0.5元/kg, 可节约育肥成本126元 (每天节约 (1.2元-0.5元) ×2 kg=1.4元;一只羊一段育肥期间节约90天×1.4元=126元) 。
通过成本比较分析, 使用葡萄藤粉碎饲草料可大大节约饲草料成本, 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气流旋切葡萄藤条粉碎技术, 全地区每年可直接产生2 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3 社会效益
使吐鲁番地区的葡萄藤条变成饲料, 在葡萄藤条饲草料加工机械化技术研制推广实施过程中, 形成了一整套的葡萄藤条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草饲料的配套技术, 辐射推广面积大, 帮助发展畜牧业养殖户解决了强大的劳动力, 能达到市场对接。通过推广新型环保气流旋切葡萄藤条粉碎技术, 全地区每年可节约劳动力约5000人, 这部分人可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 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 而且拓宽了增收渠道。可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3.4 环保效益
博格达山脚,解开坎儿井之谜
探索坎儿井之旅始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公路一侧。从乌鲁木齐划出的公路切开天山山脉,路灯一侧是人类用炸药切割出的裸露山崖,另一侧是深壑的白杨河,它发源于博格达山脉深处。国道沿河床边蜿蜒而行,河水舒缓,白杨河畔没有白杨,河床上散落着大如车斗的巨岩和无数的鹅卵石。我的新疆向导买明江告诉我,这地方,每年融雪形成的山洪势不可挡。十年前,河边所有的房子和老国道都被冲毁。现在的国道就是大水过后在高处重新修的。天山融雪,水的力量,和想象中干热无比的吐鲁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少有游客会来靠近吐鲁番盆地一侧的博格达山脚,但这里是坎儿井之谜的第一个线索。买明江把车停在路边,带着我钻进数十米高的石台间。山洪在这里冲刷出迷宫一样弯曲交错的隙壑,狭窄的地方只能侧身挤过,身子贴着洪水切割剥离出的大小乱石。石缝里呼啸着风声,我们手足并用,往石台顶部爬去。
下雨天是绝对不能到这里来的。被岁月压实的石台不会吸水,奔腾而下的山洪会在瞬间淹没我们刚才穿过的那些石缝,陡峻的山势和地形,让里面的人绝无逃生之路。从石台的顶部,我们可以看见这是山体的最后一点延伸。这里寸草不生,站在台顶,可以放眼从山脚一直铺去天边的戈壁。戈壁滩上尽是山洪带下的鹅卵石,松垮地散落在大地上,洪水到了这里很快就渗入地下,吐鲁番盆地的大部分地方,是找不到地面的流水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人类的体力和智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林则徐与吐鲁番
1842年冬。这一年,虎门销烟后的名臣林则徐因得罪权贵,被清廷流放千里,跋涉到了新疆。幸运的是,伊犁将军布彦泰慧眼识英才,在他的支持下,钦犯林则徐“西域遍行三万里”,查勘垦地,翔实地写下了记载新疆天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乙己日记》。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林则徐在吐鲁番写下的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里许,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
在葡萄满架的吐鲁番坎儿井民俗村。林则徐的文字描述,生动地展示在这里的立体沙盘模型上:借助着山坡地势,用长可达十数公里的横井从戈壁下取水,是坎儿井最大的特点。开凿完成后的坎儿井水顺着地下暗渠流淌,在百姓居住的村落露出地面成为明渠。无论是家用还是农田浇灌,坎儿井都比传统的竖井提水效率不知道高了几倍。不可思议的是,漫长的地下暗渠的开凿,依靠的竟然只有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些极其简陋的铁镐和油灯。用一眼眼相隔不远的竖井运出开挖出的土石,也为开挖者提供新鲜空气,则是工程上的一个伟大发明。
民俗村里有一段依然使用中的坎儿井,铺着石板和水泥砖的小径从坎儿井各个组成部分蜿蜒而过。然而为游客而设的展厅,无论多逼真也无法真正展示出坎儿井的规模:那动辄数公里长的暗渠,上百个连绵不断,深可逾百米的竖井,怎能用博物馆的形式表达出来?
走进生活,才能体会坎儿井的伟大。
我们的车驶离了国道。路侧依然是戈壁滩,但地表少了乱石嶙嶙,多了舒缓起伏的沙丘。吐鲁番盆地的风沙很大,沙丘里有植被,高不足膝地紧贴着地面。脱下鞋,光脚走在沙丘里,沙热得烫脚。看不见任何水的迹象,想不出这些植物如何生存。“听说过骆驼刺吧?” 买明江问我。我低头仔细琢磨,才发现茎秆和叶片上的锐刺。他继续说:“这是我们新疆最有名的抗旱植物。根能扎到10多米深汲水。骆驼在沙漠里靠吃它活着,而我们就是靠它的分布来决定在什么地方挖坎儿井。有坎儿井的地方,一定有骆驼刺。”
竖井口上大多用木板子或树枝盖着,防止人畜不小心掉下去,也防风沙。我们踏着松软的沙土爬上一个挖井堆成的土山,高高的环形土堆,中间是井口,一座座堆过去,好像一串火山口。买明江告诉我,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通过的地方。我放眼努力去寻找,风沙翻滚间,却没有找到想象中那样两条平行的、深深的车辙,蜿蜒着消失在戈壁中的场景。
脚下这口井的盖板塌了,露出深不见底的竖井。买明江扔了一块石头下去,侧耳听了一会儿说:“干了,没水了。”自从上世纪中期有了造价便宜的电泵和机井,吐鲁番坎儿井这些年的消减速度惊人。“拼命发展耕地,坎儿井的水量跟不上,机井越来越多,水位越来越低,平均每年都有几十条被废弃。按这样的速度,现行的保护措施改变不了坎儿井的命运。用不了50年,新疆就只剩下给游客看的坎儿井模型了。”他脸上满是遗憾。
钻到坎儿井下面去看看
说来也巧,想下竖井看看,居然就碰上路边民工们正在掏井——那眼井口上架着个简陋的木架,拖拉机改装的卷扬机正从地心深处拉出一袋袋淤泥。听我说想下井看看,汉子们立刻答应了。于是脱下鞋,学他们光脚钻进齐胸高的橡胶防水服,用刚才吊淤泥麻袋的绳子从一条腿下绕过,晃晃悠悠地向地心沉下去。
借着井口最后一点光线,能看见井壁上松松的沉积土,里面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抓住绳子让自己保持平衡,每次蹭到井壁,都会擦下几块碎石坠落。到一处略为宽敞的地方,抬腿撑住井壁,背脊靠住另外一侧,将自己固定在半空之中。掏出相机,仰拍,调整曝光,再次按下快门。等收好相机,准备继续下降的那个瞬间,忽然意识到,那根绕在腿上的绳子脱钩了:半空中的脱钩或绳索断裂,是修坎儿井的人最怕的事情,经常伴随着严重的伤亡。
修井的汉子们经验老到,强力电筒光里看到依然支撑在井壁中的我,飞快地把回弹的绳子又放了下来。我双手抓紧救命绳继续下降。黑暗里,时空忽然凝固,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眼前忽然有一点光亮。那是正在地层深处暗渠里掏泥的乌斯曼头灯上的亮光。暗渠的尺寸出乎我的意料,宽仅双肩,高不足一米五。乌斯曼在前面引路,惨淡的头灯照在土质疏松的井壁上,如一只大虾般弓腰侧身慢慢往前移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场景应该和百年前没多大区别。吐鲁番人是怎样在油灯昏暗中,用最简单的镐头和双手一寸寸在地层深处挖出这几千米长的暗渠?
回到地面,继续沿着土路走进原种场村,这是为数不多的依然使用坎儿井的村落。绿树掩映的溪水流淌,暗渠里流淌的坎儿井水不见太阳,少了许多蒸发的浪费,地下水温度低,在夏天就是村民的天然冷气。树下几只鹅正低头梳理羽毛,石桥栏杆上坐着一溜老人家。历史在这样的生活里都放慢步伐,林则徐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场景?
坎儿井的龙口是块风水宝地,刚露头的水质最佳,在过去,这附近一定是巴依老爷的地盘。民居都是沿着明渠而建,离开龙头越近,主人的自豪感也就越强。没什么雨水,村里的房子多是用干打壘的方法建的,院墙也是土墙,总有着讲究的门楼和木门。随意推开一扇走进去,院子里两张灿烂的笑脸。来的季节有点早,葡萄还没熟透,女主人好客,迫不及待地摘下一整串让我品尝,还让腼腆的丈夫翻出个玻璃瓶去门前的龙口打满水给我带上。买明江说,你从城里来,不怕这么吃闹肚子么?我笑而不答,吃着依然略有酸味的葡萄,喝着甜甜的水,一路晃悠着走去,一天下来什么问题都没有。坎儿井的水和这水浇灌出的吐鲁番葡萄,一定是有魔力的。
卡井,就是我们现在的坎儿井,最早见录林公之前千余年的汉代。因了林则徐的推崇,和步林公后尘而来的清朝名将左公权为抗击沙俄在此屯兵所需,坎儿井于百年间在新疆遍地生根,从军事到民用,成为当地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也因此,得以名列“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成就”之一。
行走书
路线: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一带。探访坎儿井,可以从乌鲁木齐开始,也可以从甘肃走河西走廊的火车线路到达。吐鲁番火车站离开市区有一定距离,如果自由行坐火车前往,可以在车站找到往返市区的交通车。吐鲁番市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的葡萄沟和坎儿井民俗村两处景点可供对坎儿井有兴趣的普通游客观赏。
向导:真想了解坎儿井的规模和现状,那最佳的办法是找一个当地向导,安排一次戈壁滩和坎儿井村落的综合行程,不仅可以亲身体会一下戈壁滩和天山山脚的苍凉地貌,也可以在当地村落里感受一下新疆百姓好客的豪爽性格。
推荐当地旅行社:新疆国际文化国旅 (http://www.xjethnictour.com) 可以为你安排从乌鲁木齐起,在新疆的地接和普通话/维语向导,食宿和车辆服务。
住宿推荐:可以请旅行社安排住宿民居。吐鲁番地域不大,大部分景区和村落游可以当天来回。吐鲁番市内餐馆很多,当地的手抓饭不可不尝。
吐鲁番,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镇,现在又是闻名遐迩的葡萄城,吐鲁番是有古代的文明和现代的风采,是一所古老而年轻的旅游城市。为了纪念丝绸之路开通2100周年,吐鲁番地区从1990年开始举办葡萄节这个节庆,在节庆中向国内外经贸团体和游客搭建了一个丰富的旅游资源平台和项目开发洽谈商贸平台。.1990年首届葡萄节接待了国内外宾客11200人次,其中副省级以上干部40人次,厅局级干部190人次,国内外记者85人次,以及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达1413人次。节日期间前淡定各项协议共11项,成交金额665万元。
2011年19届葡萄节共邀请到自治区领导,专家学者,区内外经贸团体500多人,期间接待游客110000人次,签约了19个经贸项目,签约金额达17.15亿元,此外,通过葡萄节的充分展示,一些客商对吐鲁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多个经贸项目正在洽谈当中。
20年期间,吐鲁番景区游客接待量以每年超过9.7%的速度增长,各类经贸投资团体数量逐步增加,成交额度也年年攀升,俨然成为知名的一线品牌节庆活动。
新疆吐鲁番盆地,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75公里,四周围绕着高山。这里的`夏季,白天长达15个小时,温度升高很快;由于受四
周高山的阻挡,高温无法扩散出去。每年有三个月气温在40℃以上。盆地内没有河流,平时很少下雨,被蒸发了的水分得不到补充,便
形成了一种又干又热的“焚风”。高温有利于棉花和瓜果的生长。葡萄沟一带,农民在这里开掘了许多水渠。气温高,而植物生长的水分
本刊讯2011年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46.44万亩。近期鲜食葡萄开始上市,上市价格初期达到8-10元/公斤,明显高于2010年。截至7月22日,全地区共销售鲜食葡萄4917吨,平均价格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高出1-2元/公斤。其中吐鲁番市3000吨,销售价格5-6元/公斤;鄯善县1900吨,销售价格5-5.8元/公斤;托克逊县17吨,销售价格7-8元/公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浙江等地。
今年鲜食葡萄价格较高,行情较好,主要原因:一是农民从源头上提高认识,在年初种植栽培技术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精心管理;二是各乡镇政府部门组织专人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要求统一行动,不允许无故压价销售,影响整个市场行情;三是去冬今春气温较往年偏低,部分葡萄受冻,导致部分区域减产。
广西巴马建设年产20万头香猪养殖基地
本刊讯 7月27日,第一个年产20万头以上巴马香猪生产基地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开工建设,“巴马香猪”品牌加快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据介绍,巴马香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珍稀品种,长期以来多以农民自然散养方式为主,饲养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生产供不应求。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巴马香猪20万头,年加工肉制品7000吨。项目占地面积200多亩,总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建设工期10个月。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巴马至少350户农民养殖大户和1000户零散养殖户进行香猪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饲养。
重庆市开发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平台
本刊讯“重庆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是重庆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项目急需开发一套重庆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系统,方便集中管理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克服资源数据的个人或单位占有、相互保密封锁的状态,使分散在各个单位的种质资料变成可供迅速查询的种质信息。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在葡萄园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蝉在吐鲁番地区1年发生4代,1代高峰在5月中旬,其余各代世代重叠.其空间分布和温度变化关系密切,在春季平均气温20~30℃之间,种群趋于分布在藤架的中、高部位,而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种群向中、低位较荫蔽的部位转移,并通过在遮蔽物下躲藏或在阴凉湿润的土壤表面停留降温等措施度过极端温度.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表明,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发生活动期为聚集分布,并且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呈现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聚集的变化规律.
作 者:栾丰刚 郑伟华 李芳 热孜万古丽・加马力 米日古丽・热合木都 马德英 LUAN Feng-Gang ZHENG Wei-Hua LI Fang Reziwanguli JIAMALI Miriguli REHEMUDU MA De-Ying 作者单位:栾丰刚,LUAN Feng-Gang(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843300;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郑伟华,ZHENG Wei-Hua(新疆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52)
李芳,LI Fang(新疆分析测试中心,乌鲁木齐,830011)
热孜万古丽・加马力,米日古丽・热合木都,Reziwanguli JIAMALI,Miriguli REHEMUDU(新疆吐鲁番市农技推广中心,新疆吐鲁番,838000)
马德英,MA De-Ying(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刊 名:昆虫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49(3) 分类号:Q968 关键词:葡萄斑叶蝉 种群 发生规律 空间分布型 温度【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推荐阅读: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初中优秀作文12-09
吐鲁番市政协民主监督11-05
葡萄的施肥方案10-14
葡萄酒的营销10-19
描写家乡的葡萄的作文09-07
葡萄酒的运作模式05-25
写葡萄的作文400字06-26
葡萄的水果说明文07-13
新疆的葡萄沟作文11-20
巨峰葡萄有什么种植的技术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