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推荐12篇)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1

解读研修日志

丁天焕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帮助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让我们感到紧迫和迅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建设和谐社会构想的实施,世界风云变幻,社会实践不断地出现了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情况„„。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老是固守已有的专业知识知识,满足于现有的经验、止步于现成的模式,墨守成规是不可想象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教学不断革新的社会,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掌握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

教师职业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21世纪是知识信息发展的世纪,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强调对教师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懂得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并尊重这些规律,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第二教师要了解有关教育法律、政策、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三强调师德,把师德放在专业发展的首位,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爱表现在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能成才。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善于和学生沟通;第四突出生命教育,要求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打击、歧视差生,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第五教师要具有全面性,专业性,通识性的知识结构。第六强调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的典范。

总之,活到老,学到了,学无止境,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2

《专业标准》开门见山指出:“《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三基本一依据”,鲜明地确立了《专业标准》的基础性与重要性。

一、“基本理念”的排序凸显生本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第一部分“基本理念”共有四条,分别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从排序上看,《专业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摆在了首位,体现教育的“目中有人”,尊重小学生的权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关注教育对象的成长需求,将小学生学习状态的主动、高昂,身心状态的健康、快乐视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要达成这样的教育教学效益,教师自身要做到“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目中有人”的教育,需要的是“心中有德”的教师,教师应恪守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规范,把塑造学生健康向上、阳光朝气的人格作为育人的关键,要视班级里的每一位小学生都“如同己出”,呵护、引领、指导,作表率、深爱生,以崇高的师德浇注小学生健全的人格。“理念一”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理念二”便是达成终极目标的必要条件。

崇高的师德为小学教师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尚师德的炳照下,发展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成为了必然。因此,“理念三”提出“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能力是需要发展的,当你停滞不前时,教师同伴已经在前行,此时停滞的你等于是在倒退。教育教学是需要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想依靠固有固着的那些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来应对发展中的小学生,显然是不合拍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更无法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小学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唯有立足实践,坚持反思中改进与提高,才有望让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与专业能力与时俱进不落伍。除了实践反思这一途径外,更关键的是要吸纳与学习。知识更新迅猛,今天不学,明天就会跟不上知识发展的脚步,因此,“理念四”承接能力发展的需求,直指“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要求小学教师要有国际视野,不只局限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要博观约取,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要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学习。譬如,向优秀的名师学习,向书籍学习,向具有优秀文化内涵的网站学习,向身边的教师同伴学习,常怀一颗谦逊的学习之心,博采众长,方能愈来愈知不足。小学教师就应该具有书卷气,会学习、常学习,时时散发出书香的魅力,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垂范。总之一句话,学习要成为小学教师职业生活的优美姿态。

四条“基本理念”打造了这样一位合格的小学教师形象——他(她)发自肺腑地爱小学生,真正地懂并尊重小学生,时时处处做小学生的爱与善良的表率,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能常教常新,能够艺术地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激情,与书为伴,锐意进取,视野开阔,专业发展后劲十足。

二、“基本内容”的条款呈现精细与全面

《专业标准》的第二部分“基本内容”分三维度十三领域五十八条款。分别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涵盖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十三个领域。在各个领域后,又细化成五十八条“基本要求”,最多的是“组织与实施”领域,共有八条细化、具体的基本要求,最少的三个条款,其余领域一般都是四五个条款。

细读这些“基本内容”,它与“基本理念”一脉相承。“专业理念与师德”是首要必备条件,一位小学教师只有萌生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真心,才会在这颗真心的推动下,将小学教育这份职业耕耘成终身挚爱的事业,才会不断地保鲜自我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方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因为爱小学教育,所以才会心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地调整并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不断地加强个人的修为。这些作为全是在发自内心的师德修养的观照下展开的,正所谓“理念指导行为”。

知识不等同于能力,但知识绝对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因此,“基本内容”将“专业知识”摆在了第二维度。小学教师施教的对象是小学生,所以必须对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了然于胸,必须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这是小学教师的专业性与独特性的体现。其次应该熟稔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知识,拥有比较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设计知识。这些知识主要依靠学得,未入岗的教师在院校求学期间,就应该将主要精力安放在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已入岗的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吸纳,让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努力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完善、充实自我的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这是小学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

知识只有经过内化与实践,才有望转化为能力。因此,“基本内容”将“专业能力”定位第三维度。专业知识进入教育教学实践,不可能实现百分百的能力转换,这还要依靠小学教师的实践体验、用心领悟与锻炼提高。小学教师当得好不好,受不受小学生的欢迎,关键取决于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于是,《专业标准》在“组织与实施”领域列出了八项要求,内容分别为——师生关系良好、教学情境创设适宜、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发挥主体性、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说写当小学生表率、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关注思想与良好行为的培养等。

由此可见,《专业标准》在“基本内容”的呈现上体现了精细化与全面性的特点。在五十八条的基本要求中,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新内容要引起小学教师的高度关注。

1. 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小学教师的首当职责。

在条款中,有关学生安全的描述有——“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小学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知政策、明法律、晓规律、讲策略、会应对。这是《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在安全方面的新规范,也是应对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将犯罪的魔爪伸向弱势群体——孩童的现实需要。这就昭示着小学教师在校内外都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生命安全,要将自护自救等知识、策略、方法等教给小学生。小学教师不仅自己要会应对,还要倾满腔的责任感来做好这项工作,将安全教育的弦时时刻刻都绷得紧紧的。同时,在危难关头,小学教师要做好小学生的守护神,将小学生的群体生命看作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在任何危机情况下,都不能脱离小学生,当“逃兵”。

2. 关爱、尊重、信任是小学教师职业词典中的三大关键词。

“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等等。这五条内容点击了小学教师职业的三大关键词“关爱、尊重、信任”。

关爱是目标,尊重和信任是“两翼”,是基础。爱小学生就要从真心尊重和信任小学生做起。小学生与小学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人格与尊严,小学生来到学校与小学教师结成了师生关系,小学教师就应摈弃“师道尊严”的架子,用平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小学生,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小学生,不以分数论成败,而是以培养小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为重点,首先要帮助每一位小学生“成人”。只有小学教师真诚地尊重与信任孩子,才能产生教育的“反作用力”,小学生才会真心地喜欢小学教师,并喜欢上小学教师所教学的课程。

3. 扩充了小学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外延。

《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沟通与合作”的外延进行了拓宽,不仅包括小学教师与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还包括小学教师与教育教学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包含了小学教师与家长及社区的沟通与合作。这对小学教师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还要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同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还要“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这也体现了家、校、社一体化,共育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时代需求。能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是小学教师必须练就的“吃饭本事”,能与教师同伴沟通合作,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需求”,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要求小学教师不以“告状”为唯一诉求,而是以一位专业工作者的视角,寻求家长的共同合作,共商教育的新途径,目标共同指向小学生的有效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增强自己与不同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小学教师拥有社会大视野,积极寻求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互助,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在校当好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社区当好公民”。

4. 强化了小学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要求。

小学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开启者,因此,小学教师的知识来源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凝固僵化。为此,《专业标准》从“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方面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小学教师要成为“T型专业人”——有较为广博的通识性知识,有艺术方面的“细胞”,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能较为“时尚”地紧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方面,要能往“专、精、深”方向发展,不固化自我的知识,要“海纳百川”不断“刷新”自我的知识界面。在不断丰实自我的专业知识同时,致力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愿景、有规划,要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探索与研究,不满足于原先驾轻就熟的“教育教学套路”,要乐于创新,乐于进取,让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

三、“实施建议”的层次分明充满期待

“实施建议”共有四段话,分别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小学、小学教师提出了言简意赅的建议。该“实施建议”对小学教师群体拥有了热切的期待——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严把小学教师的入口关,实行聘任与退出机制;师范院校加强小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小学强化校本研修,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小学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敢于创新,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专业标准》对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小学教育的小学教师而言,是一份新规范,彰显着这份职业的专业性与挑战性。特别是已经在小学教育岗位上工作的小学教师,逐条对照自我如今的状态,到底这五十八条的“基本要求”你能达标几条?对照标准,也许今天的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要以“谦卑而不自卑”的心态来对待这份《专业标准》。“谦卑”就是要谦恭地学习《专业标准》,从中查短,制定相应的“补短时间表”,通过学习来“内增素质,外塑形象”;“不自卑”就是不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还有不少条款不达标,整天提心吊胆——想被“退出”。大可不必这样,既然我们已经从事了这份职业,我们有基础,我们有经验,我们不愚钝,有《专业标准》的提醒,只要我们立足岗位,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向网络、向书籍、向优秀教师同伴、向教育经典学习,敢于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突破自我”,每一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位小学教师都全力以赴地发展自我,假以时日,形成不断进取的良好态势后,在岗在职的每一位小学教师就都有望达成《专业标准》的期待,成为一位新时期合格的小学教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3

《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应保持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并强调,教师要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该标准强调,小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该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标准提出,小学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标准还具体要求,小学教师应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标准指出,小学教师要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实施建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观点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终身铭记。”江苏南京游府西街小学辅导员郭莉,很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意见稿叫好,对小学教师来说,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教育的唯一途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4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修日志

学习了曾晓东老师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曾老师通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功能和怎么做等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的讲解中,曾老师明确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3个领域、以及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涵盖了作为教师所必须的知识、态度和能力。而13个领域的讲解也是非常的独到,从各个维度中包含哪几个领域给我们做了充分的解读。当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的人是有形的知识、能力与无形的态度和精神的精神的结合。另外,曾晓东老师在解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前做的引言当中,也使我认识到了我国为什么要出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她从我国教师队伍的变化、教师队伍的规模与分布和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涉及的机构多、时间长)三方面给我们讲解了为什么要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无论是学校或是教师个人,有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就能更好地去执行、落实好教育教学工作,建设好一个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5

兰西县长江二中 苗井翠

这个假期利用了课余时间,我认真的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看完之后,想法很多。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2017f教师网络学习研修日志 篇6

通过这些天网上学习,我感悟颇深,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这些天里的学习感悟。

这次学习,让我拥有机会能够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教诲,看视频、听专家的讲座,与众多教育同行交流思想、一起成长,专家老师们高屋建瓴,指导教师诲人不倦,激发我探讨教育规律的热情。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学习,我还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喜爱孩子的心。其中包涵着尊重孩子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时刻注重为人师表、自尊自律、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入手,在活动中尊重每一名学生,要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善于学习、反思、总结。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及时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后再次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使自身的教研能力不断的得以提升。

21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学习,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潜下心来学习,通过这次学习,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7

高级技能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面对挑战和高期望, 有很强的动机和热情, 并积极地响应, 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

标准二:优秀的学科或专业知识

高级技能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 更新学科或专业知识;理解相关知识和新成果, 而且把它们运用到教学中, 能从学生的问题和反应中很快地了解到学生的领悟和错误概念;了解本学科或专业教学中的信息和信息技术。

标准三:优秀的计划能力

高级技能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来准备和安排课程顺序, 以确保所有学生的有效学习;在他们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中, 对学生怀有持续的高期望;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计划教学。

标准四:优秀的教学、管理和维持纪律的能力

高级技能教师必须理解和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在参与、管理学生时表现出天赋与创造力;发展学生相对应的读写、算术和信息技术能力;能够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少数民族的、缺乏自信的、行动困难的或对你不满的学生提供直接有目标的支持;必须尊重别人和维持纪律。

标准五:优秀的评估和评价能力

高级技能教师应该把评估作为教学中诊断学生需要的一部分, 设立一个现实的、具有挑战的目标来提高和计划将来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进步、学校的目标和实际情况来评估自己的实践, 提高自己的教学。

标准六:为其他教师提供建议和支持的能力

小学教师培训研修日志 篇8

通过近几周的网上研修,学习,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一些发帖,回帖等交流,虽然每天学校教学任务重,社会事务又多,杂七杂八的,忙,但也感到很充实。主要有如下收获: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篇9

范文一: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受教育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增进让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而要给学生未来打好基础,就必然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幸福的生活、愉快的学习。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协调的人际关系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之一。在校园里,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关键在老师。民主进步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一种宽容的精神,需要一种理解的意识,更需要师生在观念上相互认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相互关系达到和谐的境界

我从教十几年,常常忆起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那件事。那时,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担任初一的班主任。一天,女生刘燕哭哭啼啼闯进我的办公室,“老师,祁东又欺负我了„„”我不由的生气了。刘燕和祁东本来是亲戚又是前后桌,可是这个小男孩功课差不说,还太调皮,总爱捉弄他座位前的刘燕,要么在刘燕背上粘小纸条,要么在衣服上画小动物,为这些琐碎的小事,刘燕几乎天天找我诉苦,我隔三差五的给他做一回思想工作,可是收效甚微。这次我再也压不住火了,安顿好刘燕,把祁东叫到办公室,小男孩一脸的不服气,“为什么又惹事?”我压着火问,他满不在乎的说:“她是我表妹,你管不着。”看着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是老师就有权管你。”说着,我照着他的肩头捶了一下。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尽量躲我,身子向后一仰,脚不由自主的抬了起来,却恰恰踢到了我的腿上。这一下,办公室其他老师纷纷说:“太不像话了,竟敢踢老师。”“找他家长来好好谈谈。”“报到学校里给他一个处分。”祁东的脸也吓白了。面对尴尬的场面,我心知他不是故意这样做的,也懊悔刚才没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一下,我没有说什么,让他去上课了。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我观察他变得安静了,不再惹事了。但见到我时,眼睛里总是充满怯意,失去了少年人应该有的纯真。我知道为那件事他的心结没有打开,他怕我给他处分。怎么样帮助他卸下心上的负担?该怎么样拉近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呢?我在寻找着恰当的时机。一个自习课,我照例在班内巡视,经过他身边时,我发现他衣服上蹭上了很多土,我停下来。这时候,他的脸色异常紧张,我抬手给他拍去尘土,边说:“这么大孩子了,玩的时候也该注意卫生和安全嘛。”就这轻轻的一句话,他的神情立刻放松了下来,看着我笑了。我也报以一笑。我知道横在我们师生之间的隔膜没有了。我又找回了那个调皮的孩子。

这件事尽管过去十几年了,但在我的记忆里从不曾抹去。我常想:越是觉得学生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越需要我们去爱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多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搭建一座师生间友爱信任的桥梁。遇到学生的顶撞,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正如前苏联赞可夫说的:“教师也是人,但同时他又是教师。而教师这个行业又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自控。”当情绪激动时不宜处理问题,否则容易把师生间的矛盾激化。对学生应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且不可斤斤计较。因为,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

范文二: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历史教学就应该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相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在此,求教于广大教育同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10

一、园本研修内容与主题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精心设计园本研修内容是有效开展专题研究的保证。园本研修内容的设计力求从教师需要和感兴趣出发, 关注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满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研修内容的选题要有价值、要小而有层次性, 逐渐深入。在教师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学会学习与反思的目标引领下, 研修内容都是通过细心考虑、精心选择的。比如:在园本研修活动中对《指南》的学习和贯彻, 注重先从自学、外出学习、专家讲座等理论学习到理论考试, 再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上研讨课、集中交流讨论、课后分析和反思等, 边学边研, 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多问、多议、多讲, 积极思考, 从而加深对《指南》的理解, 使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又如在《幼儿园活动区课程的研究》专题中, 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研究内容:“如何合理设置区域”、“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如何对区域活动进行指导”、“如何培养幼儿的活动常规”、“活动区活动如何与课程整合”及“如何评价”等, 使教师多途径地发现问题, 学会同种类型合并问题、分类分层聚焦问题, 联系实际确定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就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二、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园本研修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研组活动是园本研修的主要培训模式。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教研, 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参与的时间比较充分, 机会较多, 比较愿意提出想法和观点, 是积极主动的受训者。

1. 连环跟进式教研。

在教研活动中, 由同一位教师接连上课, 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 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 提高教学水平。比如:新教师周云飞, 她对小班故事《可爱的小动物》活动就上了多次, 从第一次的老师讲幼儿听到后来的幼儿积极参加活动, 每一次都比上次有进步。实践证明, 大部分老师针对故事都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 我国就抓住这个问题, 开展幼儿故事教学研讨, 通过不同模式的教学活动的比较, 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2. 案例式的园本研修。即以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教学为素材, 以教研组或全体教师为主体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存在共性, 又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特点、进程、速度等都会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园本研修在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别化要求。如何满足教师的各种有差异的需求, 让教师在园本研修中都能获得发展,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问题为核心, 开展案例式研究。

(1)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即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使用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授课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 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教学, 全体教师在听课后进行比照、交流、分析、总结, 从而帮助授课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 直观展示不同的教师在执教风格方面的个性化差异, 有助于授课教师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要注重引导授课教师分析问题存在的成因, 让教师在质疑中学会反思,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断地解读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 一课多研

针对同一活动内容, 由不同的教师或者同一教师进行三次以上的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 为教师解决某一问题寻求行动策略, 获取实践智慧。在实践中, 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每月选定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实施→交流研讨→再教学实施的方式进行教学观摩。在这样一个边讨论、边修改、边实践的过程中, 切切实实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实践证明, 教研组是开展园本研修的实体,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 能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要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 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重视园本研修过程的实效性, 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注意园本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教师在园本研修中主动参与、共同学习, 体验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园本研修的过程是关键。

1. 组织保证。

园本研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园水平的提高。要优化园本研修, 健全组织是最有力的保证, 也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现。为此,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担任主要负责人, 副园长、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园本研修领导小组, 并制定培训制度, 使得园本研修组织机构呈网络管理, 培训成员职责分明。

2. 倡导互动。

我园在园本研修中尊重教师的人格、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探究, 促使他们在培训中感悟到主动学习的真谛, 增强自身反思实践的能力;我国采取专家与教师、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互动的形式, 倡导教师多向交流———讲困惑、讲心得, 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评课, 在浓烈的研讨氛围中、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顿悟, 促使教师学得活、用得活。

3. 考核激励。

完整的园本研修活动, 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其既是对园本研修结果的检验, 更是对园本研修实施情况的调控。在园本研修中, 我园注重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坚持平时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奖金与分数相结合, 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与培训。

4. 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我园教师都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把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表现、业务素质和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个案加以分析研究, 引导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 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11

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1、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4、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我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和发展追求,可能是问题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内部因素主要有:

1、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普遍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能力结构不合理;教师对于教育规律的缺乏认识,教育方法单一,未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等。

2、缺乏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来做的时候,它的意义就会超越职业所限,超越人的得失困扰,让平淡焕发出新的光芒。因此,教师在自觉提升本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炼和完善。

3、对教育产生倦怠和冷漠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是摧毁教育工程的很可怕的内部因素,更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有人力上的,有物理上的,有校内的,还有校外的等等。由于体育课基本上都是在校园里进行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对开发与利用校园资源的几点认识。

一、开动脑筋,挖掘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

记得在学校评课议课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节施宇教师的《跨越式跳高》优质课,在课中施老师运用可拆装的彩色泡沫板为器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运动的兴趣,同时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当时我心想如果有这样的器材我也能上出这样的效果。经过研修,让我知道学校没有这种专门的器材,但我们可以从现有器材中寻找这样的功能。投掷课上,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合适的位置处系一条长绳,让孩子站在绳子后面,进行出手高度的练习,让孩子对出手的高度有个明确的定位;跳高课上,两个同学拉起一条小小皮筋,可以当做跨越的横杆,既有利于操作还能降低孩子的恐惧心理;游戏课上,栏架可以当做小足球门,小体操垫可以当做障碍等,增加学练的兴趣。

二、合理、充分利用体育场地

我校的操场是标准的田径场,上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它。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喜欢新事物,在走跑练习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充分利用了跑道线。我告诉孩子,今天我们去‘抓鱼’,脚下的白色跑道线就是窄窄的‘小桥’,红色区域是浅浅的‘小河’,当老师说前进时,四列横队在‘小桥’上慢走,当老师说‘抓鱼’时,每队到规定的跑道内边慢跑边做抓鱼的动作,整节课其乐融,井然有序。

在弹跳素质练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足球门,让他们有秩序的利用蹲跳起,用手够足球门上方的横杆,如果教的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个子矮,可以在上面塔上一件衣服,让还子触摸衣服,来降低难度。我们还可以利用塑胶场地中间的绿色区域的隔断进行跳远练习,场地自然地隔断避免了组与组之间的相互碰撞,确保了安全。

在跑步频率练习中,高抬腿、小步跑的作用往往比较小,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操场看台处的台阶进行交换腿跳、跑台阶、跳台阶的练习。只要我们善于研究,就一定能发现某个器材的多个功能。

三、巧把学校‘垃圾’变为宝。

学校垃圾箱里少不了学生用完的本子、喝完的奶盒,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变成我们的体育器材。引导孩子用用完的本子制作小纸球进行投掷练习,做成小纸棒进行接力练习,做成转到的小飞盘进行上肢练习;足球游戏课上,小小奶盒可也取而代之,即降低了难度,又激发了兴趣;投准练习时,可用废弃的纸箱当篮筐等。

四、充分利用学校的建筑设施,定形地貌

在昨天的研讨中,有位来自莱州市夏邱镇中心小学的姜老师发了这样一条评论,他说“我们要从生活中去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灵感。例如,学生们都感觉乏味、枯燥的耐久跑。我通过电视的寻宝比赛节目得到灵感。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然后制作一张学校的简易地图。让学生在学校里通过地图来进行寻宝比赛,这样学生在快乐中发展。”看完他得评论,我恍然大悟,对呀,这不就是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的典型例子吗?

体育课可以利用的校园资源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具有伯乐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研究,我相信它们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让孩子自觉的去学,去锻炼

体育锻炼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学生的主观努力是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 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用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

体能训练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的训练转化为兴趣,再由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自主的训练,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提高学生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完成训练目标和任务。如跑的练习,学生对长期的跑就会感到厌恶,所以教师在训练跑的时候可以适时改变策略,设计情景,开展各类的跑的游戏,如追逐跑,自然地形跑或者踢足球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训练也更有成效了。

3、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竞赛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课堂,促进了凝聚力。

4、用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

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

5、用身边的榜样鼓舞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员颁奖;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每年一届的“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学生”的评比把“体育新星”专门列为一个表彰系列。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教师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每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都要举行师生同乐的教师接力跑比赛和拔河比赛,把运动会推向高潮,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6、用无私的关爱呵护学生

现在家长喜欢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一些家长说起“这孩子功课都好,就是体育差点”来都有那么美滋滋的感觉,好像体育不好竟成了智商高的证明。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为此,体育老师在课余训练中,在生活上竭力体贴关心学生。每次训练结束,又集中运动员补习文化课,促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和文化成绩同步提高。他们以满怀挚爱的感情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虽然也要提倡刻苦训练,但训练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体育运动的兴趣变为痛苦的负担,严重的还会造成身心伤害。

总之,在学校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中来。

你在组织教学中最有效方办法是什么?如何运用?

我认为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游戏形式千变万化。有不少是传统的游戏,如“丢手绢”、“叫号赛跑”等;有的是带情节的游戏,如“迎面接力”、“穿过小树林”等;也有竞赛性较强的游戏,如“接力跑”、“障碍跑”等。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游戏教材也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支援同伴,屈不挠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2、游戏必须有趣,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优秀运动员事迹来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对游戏比赛的渴望。

3、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做高年级的游戏难度太大会让学生失去乐趣;反之让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游戏难度太小同样会让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4游戏要制定简单的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教学,才会提高游戏教学效果。

4、教师的示范要准确、美观、富于表情尽量用学生感兴趣和诙谐的词组合语言,调动学生情绪。有时可以边讲解边示范,有时可让学生示范,教师加于讲解。总之在组织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浅谈在小篮球教学中,如何体现目标统领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水平二运动技能方面中的所提出的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小篮球等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在四年级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的一节篮球课“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本课切实体现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这一特性。本课一开始我首先用篮球操作为热身活动,然后散点运球和变线运球作为熟悉球性的一个专项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球感度,最后慢慢延伸到双手正面胸前传球,学生先自己体验各种传球,教师再集合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动作的准确性,我在这一环节加了几个小游戏和比赛,比如:学生原地自抛自接球练习、两人一组传接球练习、为了能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性我用呼啦圈作为器材,让学生传球时穿过呼啦圈,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学习情况逐渐加大难度用小一点的铁环作为器材来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性,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很高,效果也不错,为了能让学生对篮球运动更加喜爱,我设计了投篮的小游戏,也是这节课的一个延伸,学生用我自己做的篮筐练习投篮扣篮,兴趣很高,效果也不错,作为体育教师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生活化”的故事和物品,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运动器械,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我是如何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体现目标统领内容的,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老师们给予指正。

结合某一运动项目谈谈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去体现目标统领内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以目标统领内容,不再刚性地规定体育教学的内容,而是规定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透射出两种思想: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校为本。所以,课程标准这种目标统领内容的好处,就在于提高课程标准对全国各地的适应性,使所有的学校都适应这个课程标准,从而达成国家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均要为达成目标服务。既然你依据上一级目标确定了本课时的目标是改进跑的动作和方法,提高协调性。那么你安排的内容就应该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而不应该都是一些发展速度的练习。

其次是要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只要是能够为完成目标服务的,就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比如说篮球,我原地运球就是为了达到掌握篮球技术的目的。为了篮球技术的掌握、基本技术的掌握,我在小学低年级是采用原地运球这个内容来为这个篮球技术这个大目标来服务。一年级可能拍球,二年级可能就是运球,然后加上一定的难度等等,三年级运球跑、传球,四年级各种形式的运球包括背后运球、跨下运球、后转身运球等,跑动中的传球,投篮,五年级才能接触一些技战术打法。这也是目标引领内容。再次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我们首先从当前所教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身体发育的特点,包括体能、技能形成的规律,体能、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等等,还有兴趣变化的规律,还有他的认知、身体认知的特点等等方面,来确定在这样一个相应的他最容易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最近我们在学习理论里边有一个叫做最近发展期,就是通过适度的努力,他能够完成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然后才来选择相应的内容。比如:一二年级的篮球单元,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去打全场,因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选择一些小游戏,比如原地拍球、拍球接力等等符合水平一的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球感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三四年级的篮球单元我选择各种形式的运球、传球、投篮来发展学生的球感,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五年级便开始学一些技战术,可以打全场了。

最后是根据项目的特点。篮球是要靠五个人来完成比赛的,因此就要求有团队合作精神。考虑到学生的这个篮球技术发展、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在这一段的要求,比如说他是一年级,我就会对他进行一种行为训练,要求一些教学常规,一些纪律等等这些东西。要求他们去形成一种规范性的东西,一种常规,那么在这样一个阶段,我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就是集体的这种练习,就是比如说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练习。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纪律性,让他们形成这个一种好的教学常规。这种教学常规实际上不是说千篇一律,每个人一样,就是你可以根据这个你自己的特点,可以形成不同的常规。在二年级来教这个篮球单元,学生己形成了一定的教学常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再来学习篮球,我就更有意识地去发展比如说动作技能,就是基本技术或者基本战术,或者就是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同学之间团结合作不是太好,那么我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干预,希望培养他的合作精神。

武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武术是我国的国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作用,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体育课上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学生又没有武术基础,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本功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应根据中小学教材武术套路中出现的手型、步型、腿法等,反复练习,严格要求。也可以先进行单个动作练习;然后再进行几种步型和手法的组合练习;也可以采用武术操的形式等等。如: 拳法、掌法、步型步法和腿法

二、利用方位定向,提高教学效率

在集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练习的方向位置,尽量做到定向。定向教学,能使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背景有一点的印象,能在头脑中留一下一定的痕迹,加之教师的口令控制提示和学生们的相互观看,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效用

在课堂上根据教师个人能力应先展示一下武术套路,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起着无声的动员和鼓舞作用,也让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武术教学中口令效用

教师在示范时,尤其是分解示范和领做示范都伴有口令,而且让学生一起跟随老师喊,要有气势,使学生练起来更有力。

五、发挥学生中的骨干作用

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不容易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同学。那么需要发挥学生中的骨干作用显得及其重要了,利用学生中骨干爱好武术,武术素质较好,在学生中威信而有责任心的学生。

总之,在武术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向性的基础上发展。

在新课标下,教与学的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创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体育兴趣是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他影响着人们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大量的观察和已有经验告诉我,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有强化作用。所以新课改下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过程。

一、内容、形式多样化

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如果老是做那几节徒手操,学生会厌烦的。我们应根据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把关键的动作编成模仿操,把几节模仿操串成技术动作情节,再加上一些相应的音乐,学生做起来情绪就很高,这样做,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做得才带劲。

基本部分的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带有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非常想学的欲望,老师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好懂易记,最好采用顺口溜。如“跑”,用的顺口溜是“两臂弯屈,前后摆动,抬起腿来向前跑”,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跟着做,这样,儿童注意力集中,容易学会。

课上总是让学生做各种动作练习,这时组织不好,学生注意力也会分散,学生是好动的,所以在练习动作时,要尽量让他们集体做,需要轮流练习时,等待的时间也要尽量缩短,避免学生思想松懈,注意力分散。最好采用游戏、竞赛等方法,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关心活动的进展,这样注意力就集中了。如教快速跑,开始学习时可以采用发给学生一张A4纸,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么做才可以让纸贴在身体上时间长不掉下来,学生就会快速往前跑,这样纸就会贴到身体上,当速度慢下来时,纸自然就掉下为啦,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后,再采用分级比赛的方法,在操场上放障碍物,让学生做障碍赛跑,或放上小物件,让学生换物赛跑等方法,一节酷燥的快速跑课就会变得生动起来,效果要比传统教学高很多。

二、放手让学生自编活动内容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三、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

结束部分,要放松些,注意力不必高度集中,表情既轻松、动作又要统一,能起到调节整理作用。可以听音乐做一些放的的韵律操或利用意念放松的方法,给学生一种意境,例如:听着鸟的叫声,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感觉到风从脸边吹过,踩在松松的沙滩上,有一种回到大自然的感觉,这样的放松远胜于传统的放松操的形式。

下课前,小结很重要,我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指出哪些人任务完成得好,哪些人纪律、团结方面表现最好,哪队站得最好,进行具体的表扬。这些话学生最爱听,于是注意力就集中了,同样也可以采用让学生来做总结,说说自己在这一节课中有那些收获,然后老师再针对性的给与鼓励和总结。

正面表扬,鼓励,树立好的榜样是组织教学集中儿童注意力的最好手段,不仅在小结时表扬,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时,都要这样做,应当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切忌压服,以力服人或责骂、处罚,如果那样,即使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他的兴趣也会大大地降低。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致意”,这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乌中斯其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老师应当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才能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更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在新课标下,教与学的互动 在新课标的理念引领下,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我认为这些变化可以归结为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要围绕着学生展开。

1、教学内容的由依照大纲转变为根据地区特点和学校实际条件选择。过去,体育课教什么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师没有选择权。课改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地区特点或者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而选择的内容必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这个班的学生肥胖的人数较多,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就要侧重于有氧运动多一些,无氧运动少一些。

2、教学方式由“输”变为“导”。过去的体育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将正确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再由学生练习,巩固提高。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以引导为主。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讨论、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逐渐找到问题的正解,从而获得正确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再通过身体练习,巩固提高动作技能。以投掷教学为例,过去教师会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投掷动作方法、出手角度,再让学生练习;课改后,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动作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的动作要领。为了解决出手角度问题,我曾经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景,为学生设置一个投掷目标——两层楼的楼顶,在投之前,我问大家“我们的目标是——?”学生们齐声回答我:“楼顶!”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学习投掷的兴趣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3、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标准化转变为多元化。过去体育教学的评价仅限于对体育成绩的统一标准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课改以后,不仅仅是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优秀”,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进步大的学生也可以得到“优秀”的评价。同时,教师更注重课堂中的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使学生通过多种评价获得自信心和努力的动力。

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围绕学生展开的同时,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1、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获取。体育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动因有外因转变为内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例如耐久跑一课。耐久跑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的课。过去往往采用50米往返跑或者800米、1500米跑得形式,围着操场或跑道跑,学生们感觉很无趣,所以排斥。课改后,教师的思路活了,我将“旅行”这个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轮流担任小导游带领小组的同伴“旅游”中进行耐久跑练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发散开来,不再局限在操场上,带着同伴乘坐“飞机”、“轮船”、“高铁”等交通工具,到达“北京、伦敦、南极„„”,品尝“北京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学生们都忘记了疲劳,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原来的模仿学习转变为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 篇12

2012年的国培已经开展有一段时间了,本人在研修的过程有不断有所思有所想,与《新课程标准》相比,觉得新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上一篇:银行现金盘点报告表下一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