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用8篇)

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篇1

现状:我系建工专业专任教师只有5人,实训指导教师1人,实验室管理员2人,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工作,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系的长远发展。

建设目标:至2020年,力争教授达3人以上,“双师”型专任教师12人以上,实训指导教师6人,实验室管理员4人,使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及学缘组成更加合理、充实。

建设思路及措施:

1.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优秀人才的加盟,重点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2.在现有教师中,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部分教师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外出课程进修,加大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本专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3.在分配政策上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倾斜,使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使他们乐于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4.加大投入,扶持重点,全面提高,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继续深造学业,攻读硕、博士学位。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加强对外的交流合作。在全面提高的同时,重点扶持具有硕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使其在各自的领域里脱颖而出。

5.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努力创造条件,保证经费足额到位,不断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我校师资队伍建设。

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篇2

1 以技能大赛为推手,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尤其是“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积极宣传大赛、动员参赛, 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将技能大赛获奖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一线参赛队和二级梯队, 未在市大赛中获奖的专业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大赛, 争取在最近几年获奖。把大赛获奖作为职称晋升、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二是以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大力实施教师培训计划, 积极创造条件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三是建立名师工作室。学校设立专项资金, 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我校教师主持的省级课题“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通过省市校三级技能竞赛, 拉练教师队伍。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时间组织专业老师进行技能提升训练。学校统筹安排, 确定教练组和项目主教练, 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 保证师生技能训练的效果;组织教师选手到赛点学校参观学习, 熟悉技能大赛的设施设备, 学习他们的集训经验, 以此来促进教大赛教师选手的备战工作。在大赛中, 学校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优秀指导教师和省赛、国赛金牌教练。

2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提升教师课改能力

随着技能大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通过技能大赛就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教学方向的要求和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2.1 提升教师教材建设的能力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单单依靠现有教材来指导训练参赛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内容, 如最新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企业文化等才能满足比赛要求, 才能取得好成绩。专业教师要能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编写出既适合正常教学, 又能反映生产实际要求, 涵盖企业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技能、专用工具等, 特别是体现技能大赛特点的任务驱动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编订成功《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和《数控车校本教材》等十几本校本教材, 已在各工种的实践教学中使用, 并且在兄弟学校中开始试用, 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2.2 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各个项目的大赛比赛内容代表了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新技术, 比赛过程是企业工作实景的再现;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 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这引领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形成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共识。我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专题研讨为重点, 积极探索尝试多种教学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 形成了“感知-理论-示范-练习-反馈-强化-评价”的“技能教学七步法”, 授课地点由原来的理论教室搬到了实训车间, 教师站在讲台前手拿一支粉笔变成站到仪器设备旁示范操作, 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增加师生互动、深化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校内课堂, 还有校外企业工作现场课堂, 部分教学内容在企业工作现场开展, 把课堂“搬到”了企业的工作现场, 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零对接。

3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 提升教师团队研发能力

技能竞赛内容的设计, 就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 对教师要求的标准不但要达到“言传”, 同时还要“身做”。如制作一个产品或解决一道问题;学生选手的层层选拔和专业集训, 使得教师既是教练员、又是陪练员, 教师要从原来完成书本上的教学任务转向研读职业标准、参与工作过程、通晓竞赛规程。技能竞赛让教师们发出由衷感慨:现在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 还有我们自己。这就要求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来完成。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具有对产品设计、研发的能力, 鼓励教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产品研发中心开展教具设计、产品研发, 提升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 使教师都成为企业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宋志平, 李向东, 凌爱林.技能大赛引领办学质量的提升[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 2010年.[1]宋志平, 李向东, 凌爱林.技能大赛引领办学质量的提升[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 2010年.

[2]陈浩.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三) [C], 2009年.[2]陈浩.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三) [C], 2009年.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95-1998的萌芽期;1999-2002年的成長期;2003年以后进入创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的白皮书《(2006-2007)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在行业应用进一步普及,从交易额来看政府网上采购达19%,流通行业(包括各种零售、批发贸易)占18%,制造业、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占6%-10%,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建立将使国家和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上的竞争。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更快地缩短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电子商务提供的强大的平台和服务体系,使电子商务必将成为未来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学历教育和培训是加快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2001年首次批准对外经贸大学等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招生。截止到2007年6月底,教育部批准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学校达323所。

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发展更快,目前已有1000余所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学历教育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专业定位多元化、办学层次多样化。总体上来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重点高校多定位于研究型或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通高校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

2003年起,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进行国家资格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目前,劳动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均推出一系列的电子商务师认证体系。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全国300多家高等院校发起大型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计划,目标是在未来数年内为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培育1000万人“明日网商”,致力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总之,全社会形成了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但是,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始终还在摸索之中,电子商务人才在企业电子商务中发挥作用的比例不大,企业拥有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比例低,更多的企业电子商务人员是由企业原有的销售或管理人员转变过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供给如何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是电子商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从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来说,在企业背景和企业工作经历方面还需进一步积累,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

2.兼职教师资源不足、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证,对专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使得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从政策上鼓励和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必须制定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最后,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师资队伍资源的储存、使用、考评管理。

四、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一)数量方面

2001年本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专业教师只有5名,主要是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构成。经过几年的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学生累计618人,在校学生规模280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7人,兼课教师3人,兼职教师9人,保证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学历和职称方面

学历和职称数据统计见下表(表中统计单位为人)。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建立和培养教师良好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双师素质建设方面

通过学历进修、短期业务进修以及和行业开展的培训团队的建设,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专职,兼课教师10人中,有9人成为阿里认证讲师,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和企业提供培训认证服务提供了保障;2人获淘宝特聘讲师称号,为在校学生的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8年已有2名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2009年有4名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加大了教师和社会融合的程度,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效果改善方面

1.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力度加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目前已开发课程2门),引进行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

2.实践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8.5%。而在专业学习领域,实践学时的比例占86.8%。由于专业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尝试推广“教学做”一体、案例教学、虚拟平台使用和项目实施、真实网络购物和推广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反应良好。

4.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师注重和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和配合,利用专业调研、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网络创业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全国e路通大赛、全国明日网商大赛、大学生在校网店的开设、暑期专业社会实践、请进行业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等,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意识和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6-2007)中国电子商务报

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篇4

一、调研背景

根据毕节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化战略”的布署,毕节试验区到2020年城市化率要达到45%,我校通过对毕节市及周边区域卫生系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调查发现,目前无论人才总量还是专业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我省、我市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支优秀教学团队是培养这类专业人才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发展中职教育的迫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在管理上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从宏观上、从管理层面上建立一支职称、学历、年龄、专业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应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自觉地在成人教育活动中开展学习、研究、反思,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

为此,对毕节卫校医学影像专业,就师资队伍的状况做了专题的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我校医学影像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如何加强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建议。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二、调查目的与范围

(一)调研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对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摸清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我校医学影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对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师资队伍进行了调查,对教师来源与结构、“双师型”教师、外聘教师等情况,从职称、年龄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对调研结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查阅资料、个别调查等形式(三)研究样本

毕节卫校医学影像专业,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

三、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一)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1.在编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

由于在编教师数量不足,学校这几年开始到校外聘请兼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在职专业教师。

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8人,医院兼职教师2人,专兼职教师比例14:1。其中高级讲师16人,讲师7人,实验实习指导教师5人。

2.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中,31-40周岁的教师比例最高,占46.10%;其次是40周岁以上教师,占45.39%;30周岁以下的教师占8.51%。可见中、老年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年龄结构

30岁以下31-40岁40岁以上

3.职称结构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占21.79%、中学一级教师占35.90%、初级教师占42.31%。如下图所示

职称结构

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初级教师

4.双师资构

在专任教师中只有25.43%是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掌握高深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深奥的理论和尖端科学问题,而是运用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去从事一线生产。所以,在总体教师的比例中,专业课教师占大头。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应达到60%左右,兼职教师比例一般不少于10%。这就体现了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的重要性。

但目前我专业,在有限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当中,有一部分教师所教的并非是他所学和所擅长的专业,这或者是因为从前所教的专业已经为社会所不需要,就“改行”教其他的专业;医学影像专业是我校于2009年开设了新的专业,相匹配的专业教师不足,只有让与此专业毫不相干的教师来代课。而所教的是自己所学专业的教师中真正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专业课教师力量太过薄弱,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那么学生遭遇就业难也是理所当然。

2.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考虑到年龄结构的问题,教师的年龄大体上应该有一个匀称的结构,才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从专任教师年龄结构饼图可以看出,我专业教师队伍中老年趋势明显,青年教师数量不足,出现头大尾小的现象。头大指的是中老年教师多,40周岁以上教师占了约总数的一半,尾小是指近几年教师队伍中的年轻教师严重不足,缺少新鲜血液,中职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问题。一般来说,在一所成熟的学校,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一般在15%-25%左右,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一般为40%-60%左右。在目前我专业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占8.51%,严重不足,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比例很不协调,可见,我专业教师队伍正面临“断层”危机。

3.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基本上能反映出教师总体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师资队伍在职称上要高、中、低相结合,并有合理的比例,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师资队伍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从而带来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目前我医学影像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呈现倒T型,高级职称相对偏少,只占21.79%,而初级职称的教师占了近一半。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历不免、年限不够、论文不合格、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过关、普通话未达标、教学能力考试不合格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教师职称的晋升。

4.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据杭教职研〔2008〕2号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应为18:1。而目前我校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为22.4:1,超出了文件规定的范围。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一些对策。一是增加在编教师的工作量,使一些专业课教师的任教课时数严重超标。

一般来讲,为保证教学质量,中职教师适宜的周工作量一般为10-12课时,而目前我校医学影像的专业课教师的周工作量普遍都是16-18课时,个别的每周20课时以上,有的甚至每周24课时。如此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已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学习提高,更不用说去搞教科研了。

5.“双师型”教师紧缺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有具有某职业资格证书或在企事业工作多年的教师。据杭教职研〔2008〕2号文件精神,高技能“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应占35%以上。我专业离这个要求还差很远,尚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师还达不到“双师型”教师要求,这些未达到“双师型”的教师有的是因为操作技能不过关,有的是因为没有取得一级及以上的职称。中职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技术人才。但现有的中职严重缺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技术素质教师。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50%以上。这种师资现状,必然影响中职的特色发展,也必然影响到中职为社会输送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功能。如果这一现状长期不改变,必然导致中职毕业生毫无自身的特色,而同一层次、同一类型人才过剩,以致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师资队伍的强弱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就在教师。然而,在目前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一)教育部门加大对中职投入

为了切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议当地教育部门加大中职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教育投资重点应该从基础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转到 “软件”建设上来。同时,尽可能从资金上给中等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使学校有资本吸引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建议加大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的比例,在某些政策上向中职倾斜。建议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列入奖励资金、课时津贴、教师培训经费等专项资金,加大教育专项资金投入,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作为学校本身,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而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当地企业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高级技师和熟练工人等为学校培养人才,从而缓解师资的不足。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培训提供教材和师资,或者向企业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双方互惠互利。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各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切实推进教职工全员聘用(任)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聘任的时间长短和在聘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则可由各学校自己决定。教师在聘任期内,如果出现严重错误等情况,可以随时对其解聘。同时,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起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就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的用人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薪,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终身制”,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引进力度

结合课程结构调整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增大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引进力度。经过努力,使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要制定相应政策,广泛吸引和鼓励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的待遇同校内其他教师待遇,对兼职教师则可以灵活处理。在面向社会招考专业课教师时,取消“具有教师资格证”这一条件,增加“具有技师或工程师职称”的条件。引进教师除由学校毕业直接任教这一主渠道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转变观念,按照“规范制度,确保质量”的原则,扩大由企业引进教师的比例和数量。其重点是,通过改变教师来源结构,建设一支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

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中职师资队伍的特色,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出中职特色的关键,也是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校企、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实习,或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建议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或到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的制度。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将教学与生产、新科学、新技术与新工艺的推广、嫁接和应用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出明确要求,各校应制定具体规划和计划并加以考核。

(五)对教师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

铺设教师发展的道路,搭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人的最高需求。因此,学校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道路,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

1.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提供机会。

2.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学,以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3.为教师的工作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教师能够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以创造最佳教学业绩。

4.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工作,采用“结对子、压担子、引路子”办法,使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学本领,练功夫,迅速成长,增强教师队伍后劲。5.启动校级名师工程。广大教师要自觉借助当前有利契机,不断吐故纳新,只有以科研为先导,培训和自学为途径,以交流和合作为手段,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目标,才能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形势的新型教师群体,真正造就一批名师。学校要建立健全校级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名师)评选体系。要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名师)履职考核工作,真正发挥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名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中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结束语

国家的兴旺发达,人才是关键。学校的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才会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振兴中等职业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落在教师身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建工专业班级管理规定 篇5

中专部

2011级1104班班级管理规度

一、制度构建,“知识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1104班通过全体同学,依据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中专部《学生手册》、《安全教育手册》制定了涉及学习、纪律、出勤、卫生等诸多方面,以此为依据,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

二、班风

三个学会:学会做人;道德上做个好人,学习上做个能人。学会处事;学会处理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听从老师的安排。学会学习;学习上不段进取,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班级精神:团结、合作、奋进

三、平时分加分、扣分制(课堂内外)

1、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否则扣出平时分5分并附加检讨书,罚扫教室三天。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不与老师同学发生争执。违反者扣除平时分2至5分。

3、上课扰乱正常上课秩序,影响上课进度起哄者扣除平时分5分。

4、不得上课区间看小说、电子书、杂志、报刊等与课无关的书籍,否则没收该书籍,并写500字说明书。扣平时分2分

5、不得穿拖鞋或只穿坎肩进入教室,违反者扣除平时分2分。

6、班委不得滥用职权,违反者扣除平时分10分

7、违反学校纪律并通报批评者扣除平时分10分

8、座位旁边有垃圾算座位者,如不及时清除者扣除平时分2分。

9、卫生打扫不干净或不及时打扫者扣除平时分3分。

10、随手丢垃圾者吐口痰者扣除平时分2分

11、坐姿端正,对号入座,不睡觉、不吃东西、不影响他人学习,否则罚站一节课。扣平时分5分。

12、不讲话,勤洗衣物,不在宿舍及走廊来回走动,以免影响他人睡觉。按时、按位如睡,不无故迟到、掉换床位等。否则写500字说明书并扣除平时分分3分。

13、早操时,衣着整洁,不得穿拖鞋,第一次罚俯卧撑50个,第二次100个,第三次200个。递加处罚。

14、宿舍打扫不清洁者或不接受分配打扫者扣5分。

15、学校如有活动积极参加,认真落实并在活动中表现积极或起得优异的成绩(积极参加者加2分,获得优秀奖加4分,获得三等奖加5分,获得二等奖加8分,获得一等奖加10分。)

16、教室是上课的地方,如有自愿参加打扫者并使班级卫生获得最清洁者加2分。

17、不得在教室或宿舍里抽烟、喝酒、打牌、打麻将,否则收缴器具,不得打架、赌博,否则写1500字说明书,并交给学校处理。视情节严重扣平时分10至20分。

18、在学习、睡觉时间内,不得打游戏机、放收录机、收音机、手机音乐等,以免影响他人,否则收缴该物品,并写700字说明书。扣除平时分5分,如有知情者不说按同谋扣除平时分10分。

19、遵守课堂纪律,依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课堂活动,做好应做笔记,并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不打断老师的上课。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作业要及时收交,不抄袭。由各学习委员负责,把作业交到老师手中,课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学会提问,向老师或同学虚心请教。做到以上的同学可按平时考核给以加10分。

20、上课期间,但必须保持声量不影响别人,不得讲话,不得胡言乱语,不得谈论与课本无关的内容。否则扣除平时分4分。

21、坐姿端正,对号入座,不睡觉、不吃东西、不影响他人

学习,衣着整洁,不得赤膊光身,坦胸露背,违者扣除平时分5分。

以上条例自公布之日执行

每位同学平时分共100分

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篇6

XXXX公司成立不久,在全体员工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市场环境是随时变化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就其体形式而言,从产品竞争,到技术竞争,到品牌竞争,再到战略竞争,其手段日益向高级化和综合化发展,而最终决定竞争成败的,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队伍的建设已经越来越突出地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制胜的根本。公司的长远发展,员工至关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把“员工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做为公司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何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综观同舟企业员工队伍,其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XXXX下属50个分公司,地处20个省,地域差异产生了文化差异,各厂有各厂的特点。

(二)50个分子公司在人员结构上也不同,既有老厂又有新厂,老厂多为正式员工,受到多年大唐文化的熏陶,而新厂多为外聘员工,思想还没有统一到公司的文化中来。

(三)专业的复杂性问题,我们的收入来自市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市场是客户,服务好客户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要统一文化,统一行动,统一服务标准。

(四)销售环境随时变化,在这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要能生存

念、文化、政策、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可以在员工进入公司一定时间后,进行集中培训;职务阶层培训,主要对不同职务阶层的人、依据职务内容,分别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担当职务的能力;职能培训,主要是对公司中不同职能资格的人,依据其职能资格水平,分别进行培训。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队伍的教育培训,要形式多样,紧密结合公司工作的特点,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有声有色,在员工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从点滴做起,力戒形式主义。企业也可以利用社会性的专业培训教育机构,为专业的培训提供服务。

二、激励员工,提高效益

一个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员工队伍中来,并且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提高,但如果企业不能给予有效的激励与鞭策,那么企业对这类员工的投资与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效益则不能成正比。

(一)创设有利于员工发挥所长的文化环境。一个企业能否真正发挥员工之所长,与公司的文化气候关系密切。企业领导要带头在公司里树立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的良好风气,并制定员工成长的各项政策。要多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员工忠于自己的工作。

(二)要为员工设计好一个完善的事业发展阶段。一个优秀的员工对于自己在一个企业长期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如果他看不到自己的职位与责任的提高与发展,那么他在这个企业的工作热情不会很

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篇7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贴近实践、贴进职业、“教、学、做”相统一的教育。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专业水平的根本保障。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好坏将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培养的是适应保险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依靠一支综合实力极强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

专业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者与实践者, 他们最了解高职保险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专业技能与实践等教学环节,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险实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少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 师资力量稀缺, 由为数不多的几名教师承担专业建设任务。一位教师同时上多门专业课的现象很普遍, 繁重的备课与教学任务使教师们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整天忙于应付上课。

(二) 教师缺乏保险行业从业经历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教师一般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 没有在保险行业从业经历;或者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经过短期跨专业学习走马上任, 未受过系统的保险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 仅仅在保险公司有过短期从业经历。教师们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认识不深刻, 对保险实务和保险公司业务不熟悉, 实践经验不足, 进行保险教育时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际问题, 直接带来教学组织上习惯满堂灌, 重视理论与专业知识传授, 弱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教学基本上就是纸上谈兵, 远离实际, 缺少生命力。

(三) 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教师队伍底子差, 教师中具有保险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仍然相当奇缺。大量繁重教学、科研和课题任务挤占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 教师们难以集中精力了解保险业界状况, 改进教学内容;无暇主动进行业务学习与学历进修, 继续教育不够, 教师们不能及时补充新知识, 直接造成观念落后, 知识面窄, 接受新经济形势和新技术能力弱;没有时间参加实践锻炼, 也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深入保险业界进行实践学习与实战训练, 实践能力缺乏,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四) 兼职教师数量与质量不足

兼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师资队伍组成部分, 也是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学校与其他单位对员工要求、薪酬方式、工作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校外兼职教师来源不畅, 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兼职教师有的技术过硬, 但理论水平不够或表达能力不强, 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正常工作与教学安排无法协调, 对学校兼职工作积极性不高, 甚至只受聘不授课, 走形式。这些情况都对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兼职教师的聘任与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一) 多方联合提高教师素质

优先支持保险实务专业发展, 采取引进、外聘等多种渠道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保险专业能工巧匠任教, 增加教师队伍数量, 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支持和鼓励保险实务专业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充分利用校际交流、出国访问、讲学和进修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 优先支持保险实务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和到先进保险集团考察, 了解最新保险行业发展动态, 提高新技能, 掌握新知识。

与保险业界有效沟通, 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安排有一定保险从业经验教师在保险公司挂职锻炼, 深入了解行业现状, 积累教学素材, 提高业务水平;安排缺乏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寒暑假到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实践, 丰富保险业务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二) 发挥专业教研室功能, 提高教师技能

教研室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引导保险实务专业教师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学习, 将教学理论与职业教育理论相结合,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聘请保险师资培训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报告、讲学, 拓宽教师专业视野;组织现场教学、观摩教学,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积累专业教学经验;安排教师参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 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数字化, 信息化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 提高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参加课件比赛、公开课等校内小型竞赛, 提高教师的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师进行业界调研实践, 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保险公司进行实训, 提高业务实践技能, 取得实务案例资料,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课堂生命力。

(三) 保校联姻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保险公司为保险实务专业提供了天然师资培训基地。通过“保校联姻”合作, 保险公司广泛参与办学, 接受教师进行专业实践, 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实践技能;安排教师顶岗工作, 全面了解和掌握保险公司业务开展与经营管理流程, 提升教师的保险实务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从保险行业内挖掘出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增加师资队伍数量, 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 带动教师队伍迅速提升实务水平;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 聘请保险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授课, 保证学生能够得到“一体化”教育;从公司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岗位管理与实践经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增强实训教师队伍, 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效果。

(四)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统筹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与专业发展需要, 制定教师长效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等基础要素, 从提高教师素质、学历、职称、实践技能等方面入手, 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进修和实践计划计划, 高标准、高起点、严格要求教师成长。

新进保险专业教师在正式走上教学岗位之前, 必须到保险企业实际工作一段时间, 积累管理及服务经验, 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掌握保险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强化专业技能, 提高教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到老牌保险高校脱产进修, 提高学历;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到联姻保险企业挂职锻炼、合作研发, 提高实践技能;创造条件优先安排保险实务专业教师进行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 拓宽教学空间, 丰富课堂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规定保险实务专业教师每2~3年参加至少一次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学习, 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 (27) .

[2]刘涧秋.探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3]李明, 李丞北, 付荣辉.保险市场人才需求与保险教育问题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12) .

建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大学科平台;新专业;师资队伍

车辆工程专业是我校2003年设立的新专业,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则具有较长的历史,拥有丰富的师资教学资源,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如何充分利用相关专业优势,根据新专业师资情况的特点,协调解决大学科建设与新专业建设同步发展之间存在的师资队伍及资源矛盾问题,促进大学科平台下各相关专业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合格教师——成熟教师——研究教师”的教师发展目标,是新专业建设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我校学科大平台建设中新老专业协同发展的实践,对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与途径进行了研究。

一、专业师资发展历史与问题

新专业设立之初,车辆工程专业少量师资力量来自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已有师资。为加强新专业的建设工作,后期在内部培养的基础上,主要以外部引进为主。经过7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车辆工程专业专有教师15人,以青年教师为主。其中博士学位14人,占93.3%;高级职称9人,占60%,45岁以下8人,有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二、三层次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可见,现有车辆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具有较好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队伍中有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为车辆工程专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现有师资队伍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有师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缺少中青年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专业的几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特色不明显,学科队伍不均衡等。如何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仍是一个长期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1.完善和强化中青年教师培训是实现合格教师目标的重要保证。①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车辆工程专业近年师资引进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对新引进教师尤其是新接收的毕业生,应结合其专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岗前培训。在这方面,根据以往新教师培训经验,机械工程学院在全校性教师岗位培训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加强新进教师的“导师制”方法,在大学科范围内,对新进青年教师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以较快的速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发挥其自身特长,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师德修养与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树立其爱岗敬业精神,掌握教学的基本业务知识。②强化内部交流和模范示范效应。青年教师在独立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尤其是在本学科内部的横向交流和学习,更能有效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此,机械工程学院充分发挥机械大学科内老专业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科内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程的传带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公开课交流学习活动,进行精品课程群内和教学效果好的示范课交流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学院教学质量。③积极开展在职进修和培训。学院鼓励教師提高学历、进修访学。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尽可能为科研和教学骨干提供国外深造和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交流的机会。具体包括学历学位进修、课程进修、访学、对外交流培训等,实施期限上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利用国家、省及学校计划进行出国进修访问,与机械工程学科平台课程群建设和精品课程相结合,进行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进修和培训。

2.强化要求教学质量,整合优化学科师资力量,是实现成熟型教师目标的重要手段.①加强教学质量,推进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并按照学院制度进行检查,将结果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之一。此外,学院还大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平台课程群建设工作,将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统一纳入大平台建设,以核心课程为单位建立完善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度,由课程负责人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落实。在学科平台课程群建设基础上,学院大力推进各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的建设工作,从而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并鼓励教师采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提高教师跟踪国际前沿教学的能力。目前,车辆工程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一门课程已列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并出版了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测试技术基础》。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在不断加强,“热工基础”等课程作为双语课程的培育重点,并与国外大学相关课程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其优秀课件和教材部分引入我校课程实际教学。②有效整合大学科师资力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其中部分教师也长期从事与车辆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因此,在车辆工程专业建立初始,对原有师资进行调整和重组,首先将这部分教师作为新专业专任师资队伍的基础,并结合后期引进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此后,还成立了机械设计与车辆工程研究所和车辆工程教研室,对车辆工程专业专任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在人员重整和优化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关教学科研和实验资源、实验师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中成立了“车辆构造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工作。在学科大平台建设中,学院对原有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进行了优化整合,将“车辆构造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实验室”纳入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并作为浙江省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综合实验中心”的组成部分,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此外,还实行了理论教学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的工作制度,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3.探索科研创新工作机制,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教师队伍研究型目标的重要措施。①鼓励科研创新,提高师资科研水平。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对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实现教科研一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引入教学,使二者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提高。在教师科研方面,主要按照研究方向将教师自然形成不同的学术团队,并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团队学术,高级职称教师在梯队建设中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非常显著。车辆工程专业作为特色明显的机械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在多种学科和技术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如机械工程学院目前承担建设的“海洋机电装备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浙江省船港机械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项目,都是机械工程大学科下各专业协同合作的典范。在这些项目的建设工作中,多名车辆工程专任教师作为骨干人员参与了项目,实现了大学科平台上的人员交叉整合,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对师资水平的提高有明显效果。目前,专任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等重要的科研项目。根据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目前在船舶发动机、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设立研究方向。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出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引进,普遍在新建专业中还处于薄弱环节。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现有师资仍以中青年为主,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较多,缺少中青年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内部培养作为最有生命力的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工作。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立成为关键的人才会聚机制。领军人才的会聚效应和良好的人才引进、成长机制,可以吸引大批具有相同学科背景与爱好的高层次人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培育高水平学术团队。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教师科研工作中,与我省及国内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对教学的提高和加强。目前,已建立了十余个实习基地和合作单位,并积极利用浙江省在汽车及零配件制造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的工作。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的参与,将极大地改进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④产学研有机结合,推行工程教育模式,促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代表性的工程类学科,机械工程学院将推行工程教育模式,促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作为十二五规划工作的重点之一。车辆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也具有一定的工程工作背景,目前的师资中,20%以上教师具有汽车行业的企业工作背景和经验,为推进工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国内、国际教学和科研平台及人员配置,成为推行工程教育,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在车辆工程新专业的建设工作中,机械工程大学科的发展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扶持作用。专业建设初期,由于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专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又抑制了师资水平的提高。在度过以教学工作为主、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达到合格教师化的第一发展阶段后,通过大学科平台内师资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车辆工程专业现有师资队伍已向成熟型教师阶段转变,并取得一定成果,这直接表现在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条件和师资队伍水平的发展对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支撑和研究领域的有力补充上,在省重中之重学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重要工作中,都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进步也直接促进了车辆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迅速壮大和人员的快速成长。然而,在由成熟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发展阶段中,仍需要强有力的中青年教授、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汇聚作用和拉动作用,并将作为在机械大平台建设进程中,车辆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从而实现机械工程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松.加强高等学校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9,(7-8):119-121.

[2]秦宗会,胡武洪.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之一——师资队伍[J].中国西部科技,2008,(7):64-66.

上一篇:对班子成员的意见清单下一篇:导游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