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教研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校本教研(推荐8篇)

浅谈校本教研 篇1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教研最致命的误区就是漠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倡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是校本教研中的主角,只有教师自己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校本教研中去,才能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从五个方面做好校本教研:

一、做好教研要多读书

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教好一门课。一般来讲,教师读书的面要广一点,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外,社会、历史、文学、语言、哲学、地理、天文等文理科均可涉猎,兼收并蓄,从中摸索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就教师读书治学的方法,我们这里强调两点:

1.多读专业期刊。专业期刊、报纸的文章专题性强,写作周期短,反映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状态。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经常研读、查阅专业期刊报纸,特别是自己所教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常阅读这些专业期刊、报纸,一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吸取别人的研究新成果、新知识;二是看别人怎样写文章,学习写作方法;三是看各家报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投稿做准备。

2.作好定向读书。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要选定一个专题作“定向读书”。要大体为自己列一个书目,首先要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步骤的搜集材料。最后,要对材料认真研读,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广博的基础上专攻,才能做到既有广博的知识面,又学有专长,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做好教研要多积累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而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重要和必要,这对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具有现实意义。积累资料的方法常见的有做卡片、做索引、贴剪报和记笔记。教师积累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育资料。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知识,而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应该在注重搜集研究教学教育资料。如:本学科的报刊杂志、论文集、剪报、各种教学文件、同行的经验资料等等。只有系统积累各方面的资料,你才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http://

2、教育科学理论资料。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但同时教学工作又有其特定的科学规律。教育理论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应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教育科学的最新动态,以使教师能够站在教育科学的前沿,高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育科学理论资料应该是教师积累的必备资料。

3、自己所写的教学资料。包括自己的教学笔记、教案、习题、各种计划、总结、教学小结。

4、积累相关学科的资料。凡是有用的资料,都应收集。积累资料的意义在于运用,对自己的资料要经常翻阅、勤于分类整理,不断思考,要善于分析综合,比较鉴别,一个一个问题地编提纲或列表格、写专题等,或运用到教学之中,或写成论文发表。

三、做好教研要多反思

教师要不断思考,才能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促使自己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写教学后记;2.做课后小结;3.搞课后专题研究;4.课后向学生征求意见,与学生座谈;5.用摄像机、录音机录下自己的一节课,课后反复“推敲”;6.写教学日记;7.同行共同研讨。神纹道http:/// 无论哪一种方法,教师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查找失败的原因;既要记教学活动,又要记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记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又要构想下一次教学。课后反思,虽然看起来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但它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出自自己深刻地思考,是教师真切的感受,非常珍贵。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及时、长期地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定能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教育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做好教研要多写作

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不少教师只重视口语表达,而忽视书面表达。“眼高手低”就成了教师的通病。严格讲,不会写论文的教师也同样不是好教师。有人说“搞教研写论文是不花钱的在职进修”,这是很有道理的。要写一篇论文,逼着教师带着目的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查找相应的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反复实践、思考、再实践,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对于不会写的教师要多留意论文的写作方法。一般来讲,教研论文不像科学研究论文严格,它是一个较广的概念。教研论文大体包括7个方面:1.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论文;2.教学理论介绍的文章;3.教材研究和分析;4.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5.教案和教学实录;6.习题分析和研究;7.科普知识和有关知识介绍。这7类文章中,第1类属于较高层次的科学论文;第2、3类相当于文献述评;第4、5类属于报告;第6、7类属于较低层次的文字材料。但不论哪一种文章,只要写得有理有据,都可称为教研论文。

在充分掌握资料和基本确定论文题目之后,可按下面的顺序进行写作:

1.拟订提纲。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列出提纲。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但不能没有。

2.撰写初稿。应表达清楚、推理严谨。如有可能,要一次完成。3.反复修改。初稿完成之后,可以放一放,等头脑冷静时再来审看和修改。同时,也可把初稿送请同行老师征求意见。这样反复修改,一可防止疏漏,二可充实提高。

4.定稿投稿。反复修改之后,用方格稿纸规范抄写,或打印清楚,便可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投稿发表。

浅谈校本教研 篇2

一、学校规模小, 分布散, 生源少的特点

西部山区学校规模小、生源少、分布散是农村学校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制约着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首先,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农村人口出生率在不断降低, 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有的学校只有几个学生。其次, 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剧了生源不断减少, 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将其子女送到城里或乡镇中心学校接收比较优质的教育。即使中心学校组织一些大型教研活动, 因学校规模小、教师少、交通不便等因素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少参加教研的激情

偏远的农村学校规模小, 从而导致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教师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将其主要精力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上, 很多教师都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态度, 缺乏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困惑不愿意和其他老师交流, 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看作是“作秀”, 在一些教研活动中, 部分教师为了不得罪人, 在一些教研活动中也是“水面上一棒”, 在交流中没有教师间的思维碰撞与交锋, 教研活动甚至成为某些教师的负担。

三、缺少教育资源, 缺少专业引领

农村学校严重缺少教育资源,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仅靠基本教材和教师用书是很难把教研工作搞上去的, 学校教研部门的亲临指导, 单凭学校自己开发教育资源和教研活动也只是形式化, 表面化, 在学校里只要做到“几统一”, 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作业, 备课统一。久而久之, 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其实, 增强校本教研的活力, 与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并不矛盾。一所学校的教研搞得有成效、有活力, 教学成绩和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作为农村学校和农村小学教师, 要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主动地和中心学校以及片区学校加强合作交流, 不断形成“同行互助, 校际联动, 片区合作, 资源共享”的合作研讨的教育观。

四、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措施

如何有效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扩大办学规模, 整合教育资源

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 逐步将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学点进行撤并, 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学校, 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寄宿学校管理。集中优质教育资源, 集中教师, 中心学校要努力构建教研平台, 充分展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让这种差异变成教研资源。在中心校构建一支互相信任、互相启发、团结协作的教研机构。教研机构要以课堂为主阵地, 开展听、评、说等系列活动, 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2. 学校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空间, 让教师尝到教研的乐趣

校本教研的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 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没有任何压力。因此, 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 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教师个体, 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 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生活, 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必要的, 但它们决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倡导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 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 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 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3. 创设人性化环境, 深化课堂教学, 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 加强学校科研室建设

在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中,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以“立足校本”, 要坚持“在学校中发展”“在教学中发展”的理念。为此, 我们把教研工作定位在服务教育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素质上, 重视科研工作从加强科研室建设抓起, 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室的工作职责:学校科研室不但要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参与校本研训, 而且要负责普及科研基础知识, 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创新, 还要为校长思考的问题寻求对策, 为校长的决策提供服务。这样, 教研室的工作舞台扩大了, 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 较好地发挥了教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 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学校从分析科研与教研的关系入手, 强调科研室与教导处、德育处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 加强有效的业务联系, 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3) 加强校本研训制度建设

学校加强校本研训制度的建设, 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专业引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检查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业绩档案制度等, 把校本研训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项工作和环节的管理中, 进一步落实了“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 篇3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以校为本”的价值要求日渐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视。所谓校本教研是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发展为需要,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目的教学研究制度。

二、农村小学为什么要寻求自己校本教研模式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不仅要让农村的孩子受到教育,而且要让他们也享受优质教育,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教育工作者身上,落在广大农村教师的身上。然而农村小学课改現状是:

1、观念陈旧。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改持观望态度。

2、资源短缺。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改设想也是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的。

3、设施落后。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教师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作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即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和落实。

4、评价制度落后。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评价标准仍然沿袭以前的标准。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农村小学只有寻求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探讨四种教研方式

我校属于农村小学,满足农村上学各项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的校本教研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结合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的情况,我思考了以下四种方式校本教研方式。

1、专业引领的教研方式。专业引领的教研方式不能少,它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研研究的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的形成正确的人生和职业价值观,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效果。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可以听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观摩教学录像、教学现场指导、参加片区教研活动以及自我学习引领等。的确,由于地理条件和学校档次的局限,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培训的机会比城市学校教师少很多,但专业引领的教研方式不能不搞,而且专业引领是农村小学的教师们十分渴望的,校本教研就是要创造这种学习的机会。不能听到专家现场的学术报告,我们可以广泛地收集教育杂志上、教育专著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一起来学习讨论和实践:没有优质课教学录像,我们可以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内在资源……。在不久的将来,我区即将实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旨在解决西部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差、教师培训不够不水平不高等问题。有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方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2、集体研讨备课式教研。集体研讨备课式教研是由三步进行:第一步:任课教师提出研讨课的课题,自己首先设计出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案:第二步:任课教师在教研组上进行说课;第三步: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听取说课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围绕本课题寻找到的相关资料,共同修定完成教案。第四步:任课教师进行按照修定的教案上课:第五步:教研组对课例进行点评,共同分享得与失,进一步完善课案。通过一堂课的教研,带动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活动。

3、问题讨论式教研。问题讨论式教研是指教研组的成员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提出来,可以教育某个特殊孩子时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道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主要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此种教研活动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通过问题讨论式教研,不仅有问题的教师可以得参与的解决方法,而且其他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吸取一些经验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少走弯路,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问题讨论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加深同志之间的感情。

4、主题探讨式教研。主题探讨式教研是指每期提出一个主题,如:“在课堂上如何如何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如何在课堂上让孩子得到成功的感受”;“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准确评价学生” ……,这些主题实际上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研组长可以先让大家听一听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可以听一听这些优秀教师是怎么做,再让大家相互交流,通过对一个主题的探讨,教师们加深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又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

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方案 篇4

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教育“三个面向”方针,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培训和教研要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二、学校校本培训与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张永红

副组长:孙文红赵宽业王金红

组员:全体教师

三、工作的整体思路

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是教学科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培训及科研,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学习课改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要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体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专题研究。

四、校本培训与教研的主要内容

校本培训

1、长期培训内容:①《基础教育科研改革纲要》②《新课程标准》③新教材体系研究④评价体系研究⑤综合课教师的培训。

2、中、短期培训内容:①新的课程理念②专题研究讨论③经验交流④对策研究。

校本教研

1、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实际问题学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讨论,加强教学反思,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

3、教研组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重实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率做为主要标准。

4、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5、重视校本教研,综合实践等薄弱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我校课改的新亮点。

6、加强学科评价研究。

五、主要措施

1、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组本培训和教研计划,计划要突出实际研究。

2、教师本人要突出本学期个人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确定自己自学的新课改著作1—2本,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定自己本学期教研的主要活动。

3、学校要研究制定出校本培训及教研制度,以规范学校的校本培训以及校本教研活动,使校本培训与教研纳入教师的业务考

核中。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①实验课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示范课;

②每个学科教研组每月上一至二节研究课。

③每个教研组每月观看研究优秀课堂实录一次。

④对优秀示范课,问题较多的研究课作详细记录,以供今后对比研究。

5、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研活动,加强信息交流,取长补短。

6、每月由学校组织一次全体实验教师的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开展全方位的学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学科小组要认真总结以往的学科评价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改进学科评价方案,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努力弱化评价的鉴别功能,强化改进功能,本学期的学科评价研究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个体评价研究上,尽量少用统一的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长宁镇上鲍小学2009年9月6日

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方案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 篇5

教 育 经

大 安 中 心 学 校

2012-05-09

验 材 料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 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众所皆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开发,强化他们的进取行为,引导他们“自我实现”,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1.依托校本研修,强化全员培训

我校一直以来将全员培训纳入培训的重中之重,每个学年初首先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学期选取校内优秀的教师对全员进行培训,同时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每学期至少组织五次以上师德培训,分别由学校领导和学校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从不同的方面主讲。年终评选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号召全校教师学习。学校每学期组织面向所有一线教师的三次业务考试,督促所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按照教育局要求,人事科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过教师反馈,我校组织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系列培训”活动,聘请校外优秀的专家和校内教学成就突出的教师做了系列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我校共组织六次打造高效课堂校内培训活动,分别由我校优秀班主任谈如何带好一个班级,优秀学科教师讲注重教学细节,优秀青年教师谈成长,资深老教师谈反思等,因为这些教师所讲的都是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所用事例又都是身边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个人资源的共享。一时间学校掀起了打造高效课堂热,课堂内外到处讨论的都是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话题,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同伴互助是我校开展的非常有特色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让同学科教师或三或俩组成一个同伴互助小组,每位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相互补充、彼此合作互助中成长。学校还选取开展同伴互助卓有成效的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使得同伴互助的思想深入人心,教研风气日渐浓厚。目前我校教师同伴互助方法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观察法。

为此,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实践课堂观察法,由校领导做了数次培训,选取化学、生物、历史作为试点学科组,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行。通过课堂观察,使得教师学到了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拓展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野,并且反观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探寻到了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使课堂教学日益科学化,使得学校教师的听评课更加专业化。

2.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我校骨干教师是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探索,拥有成熟经验和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学校工作中需要开发的重要的人力资源,充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把骨干教师均衡地分布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中,给他们压担子,建立责任制。每学期骨干教师都要上一节示范课,平时教学中要求骨干教师率先讲课上好引领课,让骨干教师在学校课题中担任课题组长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几年来,我们采取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教对子,签订帮教协议,共同研究制定成长计划,定期总结反思回顾,不断调整新内容。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理论,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共同备课,骨干教师也在“传帮带”活动中,业务日益精进,给教师的培训活动增添了活力。学校定期检查帮教活动,跟踪考核,并把他们的教学成绩与各校成绩进行对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鼓励,发现不足立刻改进。对于骨干教师队伍,学校一直坚持保持动态平衡,建立评选机制,一些已定完高级职称的教师也都行动起来,不甘落后,使这部分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努力抓好新教师培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每年都有新教师充实到工作岗位上,这支队伍有着巨大的未被开发的潜力。年轻教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可塑性较强,正确引导他们进入角色,为学校教师队伍提供后继力量。近六年毕业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新教师中的大部分人现已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正工作在重要岗位上,学校针对年轻教师的特点,制订了《培训计划》,学校选取优秀的骨干教师与他们结对子,举行拜师会,详细制定帮带计划,确定提高目标,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大胆启用年轻人,给他们压担子,挑选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安排在初三毕业年级的重要工作岗位上,用压力促进他们业务上的早日成熟;对未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给他们安排做副班主任工作,并相应拜师,有一个锻炼的机会,积累教育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学校有关领导亲自参与他们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中,打破层级领导界限,个别备课组的备课地点设在副校长室,“备课——听课——评课——二次备课”循环进行,使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较快,使得所有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都胜任了高中教学,以至成为教学骨干。

4.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为发挥学科组的作用,我校实行了学科主任负责制。学科组建设,学科内教研,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由学科主任负全责。学科主任每月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会,了解、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通过学科主任制,有力的加强了学科组的建设。由学科主任负全责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动员,针对本校的教学实际,把“教学现象行动研究”作为岗位培训的选修部分,整个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反思调整计划——总结„„”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然后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反思逐步调整计划,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都在教师的身边,是日常教学所发生的,故而教师有兴趣,也乐于展开研究工作,全体教师都参与了进来,人人都精心挑选自己的研究题目。通过校本教研使每一名教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率,也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为教师的自我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重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 为确保我校远程培训的顺利开展,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校制定了《大安中心学校教师远程培训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按时完成作业及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学校成立远程培训领导小组,对教师参加远程培训进行督导检查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教师考核,并作为教师晋级的重要依据。并按照通化市培训部门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项培训的统一考试。对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做到了学分登记规范及时。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使广大一线教师得到了实惠,从中吸取的教育精华运用到教师日常教育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学校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使得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成绩在通化地区一直名列前茅,近几年高考更是年年取得喜人的成绩。以2010年为例,李铮、翟乐两位同学被正定中学录取。

浅谈校本教研 篇6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

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校在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两项工作的汇报。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种做法

(一)、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以辅差培优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课堂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骨干教师。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高一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室每月召开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科周活动;同时又派出许多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我们与山东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结对子,邀请了佳木斯一中校长到我校讲学,淄博三中为我校赠书,派部分教师到郑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诱思探究”研讨会,并在我校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三是狠抓高

三、初三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夯实了基础。面对高中考,我校采取高三月考、联考,高考、中考直通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抓特征,找差距;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刚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诱思探究教学论”这一课题。校领导结合“课改”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提倡精导巧练,优化教学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开学初,学校公布了《骨干教师评聘条例》,将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的把关教师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师的敬业奋进的士气和为教育事业拼搏的热情。“青蓝工程”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青年教师接上班,学校工作才有后劲,教育、教学才能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校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定期组织全校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有许多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成为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

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___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学校调整教科研体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导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各教学班为教改基地的实验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通过听课交流、听课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2)合作交流的几种方式

浅谈校本教研 篇7

关键词:校本教研模式,骨干引领,同课异构,微型课题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常规教研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需要校本教研有效跟进, 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丰富教研内涵, 从单一常规教研向多元化校本教研转化。

一、“骨干引领”式教研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学校教师面对很多问题, 迫切需要专业引领和骨干引领。虽然教研员是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 他们专门研究课程、教材、教法, 时常接触新课程的先进理论, 处于研究和交流的前沿, 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专业引领更显亲和力、更具操作性, 学校最希望得到教研员的帮助, 给予一定专业引领和理论支持。教研员也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投入全部精力, 长年深入基层, 满腔热情的为一线教师服务,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但是, 教研员辐射面广, 要深入到每一所学校, 时间毕竟有限;而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 进行专业培训的机会又少。这就要求学校挖掘内部能源宝藏, 倾力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给骨干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让他们活跃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例如, 一所学校针对历史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 忽视能力培养问题, 提出了“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的教研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让骨干教师做了一节示范课, 课后作课教师针对本节课, 谈了认知能力的三种不同层次:一是培养学生知识层次的能力。即识读、记忆、体验、表达、归纳、比较等能力;二是培养学生技能层次的能力。即正确计算历史年代, 正确识读图表, 阅读各类材料, 搜集整理文献资料, 判断、推理, 根据材料做出结论, 及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等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运用层次的能力。即依据有关史料, 通过个人思考产生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得出结论并能进行知识迁移, 对其他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正确观察、分析、认识判断等能力。实践证明, 如果没有骨干引领, 校本教研很难上升到一定高度。

二、“教学反思”式教研

反思就是研究, 就是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按教学进程, 教学反思应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的反思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个阶段同等重要, 应该体现在教学活动始末。但是, 在常规检查中发现, 一些学校备课本“教学设计”一栏, 只记录教学流程, 不注重科学预设;“课后反思”一栏, 只是轻描淡写地总结几句, 缺少深刻反思, 甚至让反思栏目空着, 根本不作课后反思。

“反思”式教研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方式, 学校要把它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重点强化。一是强化“课前反思”。课前反思就是对教案科学预设, 使教案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 以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测能力。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创造力, 强化集体备课, 集体磨课, 共同探讨预设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科学预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科学构想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探究问题、探究活动;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进行提前预测等等, 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准备条件。二是强化“课中反思”。课中反思,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自动反思, 并使课堂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运行, 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迅速提高。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 对课堂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 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灵活应变;对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 能及时捕捉, 抓住生成契机, 及时调整预案, 采取有效策略, 激活创新思维, 这是课中及时反思才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三是强化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就是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批判性研究, 以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 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做出理性分析。课后反思不仅是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 对教学价值的沉淀、过滤、剔除和保留, 而且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过程。在一节课结束后, 教师必须认真审视本节课的预设和实施效果。及时记录应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及时总结教学成败与得失、收获与顿悟。反思预设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 各种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训练, 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 教学中生成了哪些新资源, 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拓展等。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 为下一节课或下一轮教学准备条件, 这是教师在课后必须认真完成的教研功课。例如, 一所学校语文年级组集体帮助一名教师预设了《山中访友》一课,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美读中进入情境, 走进文本, 体味文中“人物”感情;在欣赏、研讨时借助联想和想象, 体会作者与大自然的情感, 实现情感教育。共同构想设计了“歌曲渲染促想象”———“美读课文明大意”———“品味语言悟主旨”———“拓展思维展联想”几个重要环节。在预案实施中, 这位教师力求用“美”的歌曲、美的自然风景, 美的图片、美的课件、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但是, 由于学生参与不充分, 情感体验不到位, 思维没有拓展开, 想象和联想不丰富。课后经过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修正了预案,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重新设计了“美读活动”———“多角度品析活动”———“自读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完善了课前预设不足, 弥补了课中遗憾, 提升了教案的设计水平。

三、“问题解决”式研究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就是在教学研究中解决教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真实、具体和个性化的问题。诸如“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维目标如何有效达成”、“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情境如何创设”等等。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诸多个性问题, 学校领导要多听推门课, 了解“原汁原味”的课堂, 从课堂中发现潜在的真实问题, 作为校本教研活动主题, 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追踪解决。不仅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问题, 还要以学科教研组为核心, 梳理和汇集在教学情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筛选出有解决价值的个性问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例如, 一所学校针对一些教师讲课不注重导入设计和情境创设, 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展开“强化导入设计, 注重情境创设”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各学科共同寻找研究点, 最后对导入目的、作用、效果、方法及策略有了明确认识。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 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通过巧妙构思导入, 能够达到“集中注意, 酝酿情绪, 激发兴趣, 唤起动机, 带入意境, 切入主题”的作用, 好的导入能够激起学习兴趣, 架起教和学之间的桥梁, 打开情感交流的通道, 从而达到由情入理、情境交融的学习效果。这种教研, 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 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同课异构”式教研

“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 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连续上几次。它的基本研究方法, 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看待“同”中之“异”, 侧重点是研究“异构”, 它是连环跟进式教研, 对比操作性强, 能够有效激发教师自我提高需求。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讲课教师会更深入地思考, 深化和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 构想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表现出不同的教学个性;听课教师会从中学习和感受不同教学艺术魅力和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这种教研方式最适合在研训基地、学校与学校之间、年级组与年级组之间开展。例如, 在一次研训活动中几所学校的思品学科开展了八年级“严也是一种爱”的“同课异构”式教研活动。各校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一位教师查找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影象资料充实教学内容;一位教师通过歌曲渲染创设教学情景, 组织开展辩论、演讲活动;而有一位教师别出心裁, 赋予静态教材以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力, 通过情景剧创设活动景情, 由学生自编自演景情剧串联教学内容:情景一:“风雨欲来”。父亲、母亲和儿子出现了认识上的分歧, 争吵起来;情景二:“狂风暴雨”。由于认识的分歧, 导致了矛盾加剧, 父亲大打出手, 母亲为了护儿子和父亲打了起来, 儿子离家出走;情景三:“血浓于水”。父亲、母亲急的到处找儿子;情景四:“相亲相爱一家人”。父亲、母亲和儿子倾心勾通、交流, 互相理解, 呈现出了相亲相爱的场面。这一教师更好地诠释了新课标理念, 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同课异构”活动更好地比较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大家博采众长, 为自己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提供决策。

五、“微型课题”式教研

“微型课题”式教研是课题研究类型的一种, 它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校本教研形式。这种教研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切口小, 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它是新课程理念激发出的产物, 也是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 它以小型课题研究为载体, 在一个阶段, 围绕一个专题, 以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小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方面, 一些学校存在着种种误区:有的学校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机构的任务, 与我无关;有的学校对研究课题贪大求洋, 动辄花钱引进省级课题、国家课题, 但是对课题只引不研, 既不开题, 也不研究, 更不结题, 形不成教研成果, 对教育教学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有的引进课题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而是为了年终考核加分, 为了评职加分, 只是挂个金字招牌。这些课题研究游离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之外, 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而且使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 也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力和责任。

为了使教科研一体化, 学校不仅要大力提倡开展应用型的“微型课题”式研究, 而且还要在措施、方法、手段上加强对课题的管理。一是选好研究课题。确立一个好的实验课题, 需要学校教师“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入手”, 以新课标理念为切入点, 围绕本学科, 植根于本课堂, 提炼出教学中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然后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审视问题, 以深度介入的态度, 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进行实验研究。二是制定好研究计划。实验研究要拟定好实验方案, 在一段时间内, 经过严密的思维过程制定出研究计划, 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螺旋式渐进过程进行研究, 进入研究状态。采取多种方法, 广泛查阅资料, 收集信息, 做好笔记, 撰写实验报告, 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刻观察、反思, 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分析、验证和改进, 使课题研究得到不断总结、提炼和升华,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最后形成规律性认识, 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模式。三是推广实验研究成果。学校要督促课题主持人按时开题, 按期结题, 总结并展示实验研究成果, 在学校乃至全县学习推广。例如, 一位语文教师把“创新语文教学设计”作为自己的微型课题加以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与提炼, 最后形成了“语文创新设计”模式, 即“从整体上注重宏观构想设计”, “从结构上注重教学环节设计”, “从内容上注重探究问题设计”, “从形式上注重学生活动设计”。这一教研成果发表在《教学实践与研究》刊物上, 在全县乃至全省学习推广。“微型课题”式研究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 而在于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育沙龙”式教研

沙龙式教研是一种有利于青年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模式。这种教研形式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问题的澄清, 在澄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参与式、互动式、实战式的教研活动, 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 以一个问题为切入点展开研讨, 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 以引起教师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让青年教师在各种思想碰撞中, 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促进教师个人反思与领悟, 发展教师潜力, 挖掘教师成长内核;在沙龙活动中, 让青年教师感受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快乐与收获, 体验不断探索新课改带来的欣喜, 体验合作与研究的喜悦, 达到双赢的效果。通过大家“品一品、聊一聊”, 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例如, 一所学校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大家谈”的沙龙式研究活动中, 数学年级组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营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 参与“沙龙”教师畅所欲言, 献出了很多金点子: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或体验, 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在组织教学时不是让学生“听数学”, 而是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数学”, 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 从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运用发现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策略,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在“沙龙”活动中, 数学教师深刻地理解了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及价值, 形成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策略, 提高了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七、“资源共享”式教研

随着教育现代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网络资源日新月异, 丰富多彩, 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谒的素材库, 同时也为创新校本教研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 由于一些乡镇校受条件限制, 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资源匮乏, 教学信息量不足, 教材预留空间难以拓展。为了满足新形势下教师教学需求, 学校必须构建良好的教研信息环境, 营造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教研氛围。一是加强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学校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 加强对学校资源库管理, 满足教师资源需求, 把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信息资源库, 尤其要建好各学科课件库、试题库、教案库等, 汇聚全县和学校资源精华, 把评比的优秀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以及历年试题、试卷分析、教材培训等极具利用价值的资源, 加入到学校资源库中, 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二是建立教师个人资源库。鼓励教师建立个人主页, 引导教师精心收集教学资源。例如, 教学图片、备课体会、教学偶得、教学札记, 课后反思录、复习专题和期中、期末、升级、升学试题等教学素材, 上传到个人主页, 以实现教师优质资源的积累与共享。三是提倡教师电子稿备课。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劳动强度大, 写教案频于应付。电子稿备课, 它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上网查找有关教案资源, 整合充实自己的预案, 也有利用于以后教案的修改和补充, 使教案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电子稿备课模式是:“个人主备, 集体辅备, 资源共享, 个人加减, 个性复备”。具体做法是:在备课前教师上网收集网络教案精髓, 开阔备课思路, 对空间资源进行加工、改造与整合, 形成自己的备课电子稿, 然后分发给其他教师。学科组针对个人电子稿教案, 相互学习、各抒己见, 专业切磋, 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想融进教学设计中, 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到学校网, 为他人共享。个人在综合大家智慧的基础上, 再对自己模板教案作进一步修改, 作个性化增加或删减, 重组或再创造, 最后改造成适合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预案。完成备课任务后, 上传到个人主页, 以供学科教师共享。这样, 不仅使显性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而且使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也得到共享, 使优秀教学设计得到宣传与推广, 使备课者与共享者建立广泛的联系, 既提升了备课水平, 又提高了共享水平。四是下载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学校要鼓励和督促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把网络资源变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素材, 下载、裁剪网络资源, 充实教学设计, 丰富教学内容:1.选取视频资源。比如, 物理学科, 有许多电影、电视或其他的视频镜头会给学生以全新的物理感受, 特别在物理课引入时, 可将一些精彩的视频片段展示给学生, 激起学习热情, 吸引注意力。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 有的随堂实验演示很难成功, 教师可以把网络成功的实验演示资源裁剪下来充实教学内容, 这样既有实验的可行度, 又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 (但绝对不可以实验视屏取代实验) 。2.选取Flash动画资源。Flash在动画制作方面非常优秀, 网上有大量的物理教学积件, 有些网页可以打开浏览并下载。3.选取PPT课件资源。PPT课件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课件资源, 可以下载、剪切、整合, 汲取他人经验, 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真正形成优势互补、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

浅谈校本教研 篇8

一、放低着眼点,立足教学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新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新教材,采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实际问题。诸如:新课程三维目标如何凸显;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大班额下如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新课程与现代技术如何整合;面对层层选拔考试如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这些教学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犹如新课程推进的绊脚石,困扰着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些问题又因各校、各班以及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差异而不同。切合实际的校本教研则是最佳的解决途径。因此,校本教研应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学过程为依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研究,去实践。如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可选择如何让学生巧妙识字;担任高段数学教学可探究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担任科学教学可探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等等。选择的问题要从小处着眼,有什么問题就选什么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脱离了教学实际的校本教研无异于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教师要树立“问题即研究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努力做到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个个有研究目标,形成“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良好研究氛围。校本教研的开展,改变了以往教师所认为的教学研究是教研室的事情、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改变了教师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被动局面。教师成了研究的主体,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目标,规划研究思路,总结研究结果,推广研究成效。

二、聚焦课堂教学,注重观摩研讨,做到示范引领

课堂是教学基本功,基本理念、教学方法手段集中展现的场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培养的切入点,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活动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培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去上好每节课是校本教研的又一重任。一是立好样板课。如在每学期初,我就组织全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围绕各自教学目标,研究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方向,选出一位教师执教“样板课”,全教研组教师跟班听课。随后,组织教师评课、座谈,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收获得失,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认识到新课改的课应该怎样上,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二是抓好家常课。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借鉴“样板课”的教学模式,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以“样板课”的标准上好每节课,不能是听课新模样,不听课又回到老样子。三是上好汇报课。学期末,我都要安排全校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上汇报课,展示交流一学期来课堂教学成果,全组教师进行听课,并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打出分值,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四是抓好观摩课。教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尤为重要。每学期我都组织观摩研讨课,既安排校内教师互相观摩,又注意请进来、走出去。从外校聘请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供教师学习借鉴,也把校内优秀教师推出去,将取得的教学成果推广普及。

三、紧扣课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学者、研究者。教师不仅要能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承担起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这也是校本教研的又一目标。课题研究要与课改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与提高质量务求实效相结合。课题研究的选题要结合实际,符合学校的校情、教情、学情。如在新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我们选择了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总结梳理自己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摸索探究有效地解决策略,促使了新课程在我校的推进。在新课程推进阶段,我们又确立了市级重点课题“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快乐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去创新。在新课程推进几年之后,新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已深入人心,评价体系的改革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又选择省级重点课题“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元化研究”,该项课题的研究,改变了教师以往的单纯分数评价的终结性评价,而是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也由原来的教师一人评价变为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方参与的综合性评价。各项课题的研究,使教师从平时教学中零散问题点的研究,上升到系统性的普遍问题面的研究,历经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成效推广的实践过程,亲身体验了“学——做——思——评——写”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研究历程,深层次的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坚持教学反思,搭建互动平台,推进校本教研纵深发展

《论语》中有论述“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这些格言都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完善提高。有专家认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上完一堂课或搞完一次活动都要进行反思,反思其中的成功之处、失误之笔、创新之点、点滴体会或者心灵感悟,只有通过对自己所做出的教育教学行为、决策及结果进行不断审视分析,才能发现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弥补不足,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所以说,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是教师蜕变与超越的过程。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经常安排教学反思论坛会,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随笔展示会等等,促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持之以恒。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扬长避短、去粗取精,才能为我们的今后教学积累经验,为教学研究奠定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一篇:环保局投诉信范文下一篇: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