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常态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把握新常态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精选4篇)

把握新常态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篇1

2015年07月16日 08:04 生意社

18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生意社07月16日讯

2015年7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广宁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及下半年行业面临的形势及重点工作,现将报告主要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粗钢产量近20年以来首次下降,产量消费量进入峰值平台区。1-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3.4亿吨,同比下降1.6%,这是近20年来首次下降。目前,我国人均粗钢产量超过600千克,按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推测,我国粗钢产量在2014年很可能已进入峰值区,之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1%,2014年同比下降3.29%,2015年1-5月份同比下降5.1%。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

钢材(1891,-17.00,-0.89%)价格持续创出新低。2014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而且2015年以来,下跌趋势更加剧烈,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有指数记录以来的低点,降幅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6月末平均价格与上年末相比,冷轧薄板每吨下降853元,镀锌板每吨下降851元,热轧卷每吨下降704元,螺纹钢每吨下降595元,高线每吨下降564元。

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背离。4月份以后,铁矿石价格快速反弹,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已经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美元,上涨到6月末的每吨59.19美元,涨幅高达26.37%,而同期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10.21%,矿价与钢价趋势背离。通过研究部分会员企业铁矿石库存与矿价的相关性,发现矿价下跌,企业库存下降,矿价上涨,企业库存上涨,反映了买涨不买跌的采购心理。钢铁企业的集中补库、集中采购对矿价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加剧。1-5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同比下降16.9%;实现利税322.21亿元,同比增长1.1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为5.28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164.81亿元,增亏103.61亿元;亏损企业40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39.6%,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35.99%;亏损企业亏损额149.59亿元,同比增长40.45%。

企业间效益分化加剧。今年上半年东部沿海沿江企业的效益好于内陆及西部地区企业,在当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东部沿海沿江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企业间效益分化加剧,一部分企业在当前最困难的时期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有一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少数企业生存难以为继,面临出局的危险。1-5月份,盈利前10名企业合计盈利123亿元,同比增长130%;亏损前10名企业合计亏损116亿元,同比增长71%,企业间的差距正迅速拉大。效益越好的企业提质增效力度越大,效益越差的企业提质增效力度越小。仅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一项,企业间的差距每吨就高达500-900元;效益好的企业吨钢盈利超过200元,效益差的企业吨钢亏损超过1000元;在劳动生产率方面,部分企业年人均产钢量在1000吨左右,年人均钢材销售收入高达三四百万元,而有些企业年人均产钢量不足200吨,年人均钢材销售收入只有四五十万元,5-10倍的差距反映出很多问题。纵观效益好的企业,有的是品牌及质量优势明显,单品售价可以高于其他企业2000多元,有的是经过长期的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进入行业困难时期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是持续降本增效,取得了全生产要素效益最大化。

钢材出口面临巨大的贸易摩擦压力。1-5月份,全国出口钢材4352万吨,同比增长28.2%;进口钢材549万吨,同比下降10.3%。1-5月份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3961万吨,同比增加1063万吨,增长36.68%。保持这样的出口量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在贸易摩擦方面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下半年形势分析及重点工作

总书记最近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以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经济增速触底即投资增速触底,可通俗地描述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只“靴子”落地。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相继落地,当房地产投资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成功触底。但从钢铁产品PPI连续43个月下降来看,钢铁行业触底回升仍需时日。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产品价格跌跌不止、企业大面积亏损等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中游经济带建设的有序推进,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转型机遇。5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结构优化、强化战略支撑和保障等五大战略举措,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五项重大工程。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品种质量持续改善。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钢铁行业要加快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争取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走在前列,这既是制造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关键。

钢铁行业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就要积极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要主动调、主动转,早调早转早受益。钢铁企业领导不要过多纠结于短期的困难与得失,要认识到结构调整必将伴随着痛苦的探索和挣扎过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棒接一棒的持续推进,直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为此,钢铁行业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行业要把防风险、控产量、稳市场、增效益作为首要任务。

当前,全行业处于盈亏边缘,企业经济效益分化明显,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特别是资金风险更加突出,多数企业还面临着银行压贷、抽贷、限贷等困难,资金链异常紧张,因此,防风险首要的就是要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现在企业要渡过难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产量,认真遵守“不给钱不发货,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成本不生产”的行业自律要求。控产量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有效益的生产,不要再搞“失血性”生产。只有通过行业、企业自律把控产量工作做好,稳市场、增效益的目标才能实现。另外,协会也会积极呼吁政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维护守法企业利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行业自律不仅是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要严格自律。目前,行业面临很大的贸易摩擦压力。加强行业、企业自律,有序出口,是维护行业、企业利益的唯一有效措施。呼吁企业领导在这方面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自觉实现自律和自律协调的要求。

第二,要深入推进扩大钢结构应用等重点产业联盟工作。

目前我国钢结构推广应用进展还较慢,虽然在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业厂房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是在住宅、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钢铁行业要依托已建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协同,继续推进钢铁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着重扩大高端产品的应用范围,提高钢材产品的应用效率,推进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量化与绿色化。可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解决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模式与方法,通过产品研发与应用的协调,从源头破解恶性竞争的难题,通过产品的评价规范,引导产品的应用。

第三,积极促进相关财税政策落地实施。

上半年部分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仍有部分政策调整正待研究,协会将继续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促使相关政策尽快调整到位。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政策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对相关税费调整等提出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问题也请及时向协会反映。

第四,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形成一批具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和一流管理的世界一流企业。协会将积极配合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快钢铁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企业要绷紧环保这根弦,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抓紧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设施,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另外,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与国外先进钢企还有差距,协会也将积极组织行业力量研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技术和措施,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与城市共融发展。

第五,要紧紧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规划6大经济走廊,投资规模可能高达6万亿美元,钢铁行业要高度关注、做足功课、积极参与。在国际化经营合作方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经常遇到对当地市场规则不熟悉,法律法规不了解等问题,从而产生法律纠纷或贸易纠纷,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方面的风险。二是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的需求状况,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系统梳理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及参与方式,研究参与其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不仅能够提供相关产品,还要能够在技术、资金、人才、设计方案、工程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把握新常态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篇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广宁讲话。题目是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常态, 努力促进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共讲了四个问题, 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一、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粗钢产量近20年以来首次下降。1-5月份, 全国粗钢产量3.4亿吨, 同比下降1.6%, 这是近20年来粗钢产量首次下降, 而去年同期为同比增长2.71%, 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的标志。目前, 我国人均粗钢产量已经超过600公斤, 按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推测, 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 将在峰值附近波动, 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会员企业粗钢产量降幅小于全国降幅。1-5月份, 会员企业生产粗钢2.68亿吨, 同比下降1.3%, 小于全国1.6%的降幅。这反映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会员企业减产、限产动力仍然不足。

———钢材消费进入峰值区。2013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1%, 2014年同比下降3.29%, 2015年1-5月份同比下降5.1%。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 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

———钢材价格持续创出新低。自2014年以来,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一路下跌。2014年, 从年初的99.14点下跌至年底的83.09点, 降幅16.2%。进入2015年, 下跌趋势不但没有减缓, 反而更加剧烈,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去年底的83.09点跌到6月末的66.69点, 降幅19.7%。今年以来钢材价格指数降幅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降幅。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有指数记录以来的低点。6月末平均价格与上年末相比, 冷轧薄板每吨下降853元, 镀锌板每吨下降851元, 热轧卷每吨下降704元, 螺纹钢每吨下降595元, 高线每吨下降564元。

———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出现背离。4月份以后, 铁矿石价格快速反弹,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已经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美元上涨到6月末的每吨59.19美元, 涨幅高达26.37%, 而同期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10.21%, 矿价与钢价趋势背离。近期协会研究部分会员企业铁矿石库存与矿价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 即矿价下跌, 企业库存下降, 矿价上涨, 企业库存上涨, 反映了买涨不买跌的采购心理。钢铁企业的集中补库、集中采购对矿价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加剧。1-5月份, 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 同比下降16.9%;实现利税322.21亿元, 同比增长1.1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为5.28亿元, 而主营业务亏损164.81亿元, 增亏103.61亿元;亏损企业40户, 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39.6%, 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35.99%;亏损企业亏损额149.59亿元, 同比增长40.45%。

———企业之间已出现明显分化。今年上半年, 东部沿海沿江企业的效益要好于内陆及西部地区的企业, 在当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 东部沿海沿江的企业优势更加明显。同时企业之间效益分化加剧, 一部分企业在当前最困难的时期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也有一部分企业资金短缺, 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少数企业生存难以为继, 面临出局的危险。1-5月份, 盈利前10名企业合计盈利123亿元, 同比增长130%;亏损前10名企业合计亏损116亿元, 同比增长71%, 企业间的差距正迅速拉大。仅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一项, 企业间的差距每吨就高达500元-900元;效益好的企业吨钢盈利超过200元, 效益差的企业吨钢亏损超过1000元;在劳动生产率方面, 部分企业年人均产钢量在1000吨左右, 年人均钢材销售收入高达三四百万元, 而有些企业年人均产钢量不足200吨, 年人均钢材销售收入只有四五十万元, 5-10倍的差距反映出很多问题。

———钢材出口面临着巨大的贸易摩擦压力。1-5月份, 全国出口钢材4352万吨, 同比增长28.2%;进口钢材549万吨, 同比下降10.3%。1-5月份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3961万吨, 同比增加1063万吨, 增长36.68%。保持这样的出口量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但是从现在已经了解的情况看, 在贸易摩擦方面已经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二、广大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紧紧把握新常态下发展新机遇

在新常态下, 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 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需求下降和供应过剩矛盾的压力前所未有, 但动力亦前所未有, 钢铁企业积极应对挑战, 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同时紧紧把握发展新机遇,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努力寻找差距, 聚焦改进点, 在主要钢铁单元之间开展跨厂际同工序对标竞赛, 引导各单元生产经营和操作维护指标不断优化提升。

———在降成本、增效益方面。华菱钢铁开展全方位对标, 动态找差距、系统推进挖潜创效, 1-5月挖潜创效9.4亿元。山东钢铁对外与行业平均水平、先进企业对标, 对内建立内部对标机制, 使生铁成本保持下降势头。太钢加强采购价格对标, 创新采购模式, 提高直接采购比例, 降低采购成本。渤钢集团深入开展全系统、全要素、全方位的“对标提质增效”活动, 1-5月份, 实现吨钢增效100元。建龙集团通过“定目标分责任建机制”降本增效, 达到激励员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加强资金管控, 确保资金安全方面。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在困难时期尽量不失血或者少失血是企业渡过难关的关键。河北钢铁建立内部网银系统,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加强对资金的刚性管控, 确保全年融资总额压缩100亿元以上。沙钢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综合金融服务功能, 创新融资手段, 积极推进资本运作。酒钢强化筹融资、投资现金流的统一运作, 实现集团内资金供需平衡、资源多样化和效益最大化目标。马钢加大清欠力度, 应收账款降低50%。普阳钢铁2014年至今年4月累计归还银行贷款24亿元, 到今年4月末, 财务费用出现负值。

———在市场开拓方面。宝钢聚焦于国内汽车市场, 通过深入开展EVI、VAVE技术营销服务、推进大客户总监制管理以及加强超高强钢、高精度产品及电镀锌油箱专用钢等产品的开发应用三个方面的系统推进, 实现50%的市场份额目标, 并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先期介入EVI模式从汽车板业务拓展到22个非汽车板项目。武钢依托钢材深加工产业园, 积极构建国内首家钢材深加工电子商贸平台, 与客户实现双赢。河北钢铁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和营销模式转型, 品种钢比例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 其中冷轧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比提升50%以上。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现在每个企业的做法都各具特色, 有的是多产业聚焦发展, 有的是打造品牌和区域竞争力, 有的是大力推进产融结合, 有的是把效率作为优先突破的重点, 发展出了各种模式。新的发展定位和模式变革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鞍钢着力打造智慧矿山, 构建了以ERP为核心、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特别是在矿山企业率先实现了“云计算”, 具备了大数据的加工处理和传输能力, 促进了整体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河北钢铁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 6月25日正式完成德高公司股权交割, 成为全球最大钢铁贸易综合服务商的控股股东。山西立恒、建邦等钢铁企业开展区域合作, 统一原燃料采购, 采购价格互认, 议价能力增强;河北武安地区钢铁企业加强区域市场自律, 在积极探索钢铁企业合作共赢, 促进市场稳定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冀南钢铁与原燃料供应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 测算出每一阶段最佳配料方案, 降低铁前成本。河北瑞丰钢铁、东华钢铁坚持低成本、高质量、专业化发展战略, 保证了产品销售市场的顺畅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石横特钢经过持续创新, 生产要素达到最佳排列组合, 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大力推进多元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 多元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随着钢铁主业效益下滑, 多元产业盈利能力更显突出。武钢多元产业发展效果明显, 有力的支撑了企业整体利润。宝钢非钢产业的利润大幅提升, 非钢盈利占到利润总额1/3甚至更多。首钢大刀阔斧地进行钢铁板块调整, 力促减员增效, 同时利用搬迁调整之后北京区域技术、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鞍钢着力推进非钢产业改革, 出台一系列支持非钢产业发展的政策, 激发非钢产业自主创业的活力, 1-5月, 非钢板块实现利润20多亿元, 同比增加超过13亿元。渤钢集团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 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多元产业集群, 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上半年, 多元产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集团整体规模50%以上。山东钢铁今年1-4月份金融板块盈利获得了大幅增长。河钢唐钢公司与惠普合作打造钢铁企业通用备件平台, 计划开展智慧城市工程, 加强医疗、教育等资源整合, 扩大效益增长点。

———在改革创新方面。许多企业把改革创新瞄准在触痛点、撬难点上, 取得了较大成效。过去我们研究如何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在就要研究如何减员增效。部分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盈利水平仍能保持一定水平, 关键是经过多年来坚持转型发展所培育出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显现。兴澄特钢按照“精、细、专、强”的战略部署进行转型升级, 实现了由资源要素投入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的转型, 在轴承钢和汽车用钢的市场开发上, 获得了系列高端用户认可, 高端用户群体现了品牌价值, 大客户直供订单量占到订单总量的80%以上, 开始收获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

———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方面。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 广大企业主动增加环保资金、技术投入,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全方位建立环境监控体系, 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逐年下降, 吨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企业在充分竞争、供大于求的市场中求生存靠什么?应该靠的是整体效率、品牌、质量、服务、成本、附加值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的能力。

三、钢铁协会积极维护行业、企业利益, 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 钢铁协会积极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 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一些长期积极呼吁反映的问题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在这里只讲4个方面。

第一, 围绕行业重大问题, 向政府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一些采纳。

4月8日,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第一次专门将铁矿石资源税列入常务会议议程, 决定自5月1日起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减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 据测算每年为矿山行业减轻税费负担达90亿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下调对国内矿山特别是大批中小矿山减负效果明显, 为保障我国钢铁行业原料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为正在进行的从价计征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促成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下调, 协会领导多次带队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等国家部门进行协商研究, 积极为国务院及财政部、工信部等提供相关材料, 钢铁行业老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也是协会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有力体现。同时, 协会组织的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专题研究取得成效, 取消加工贸易项下免税进口钢材的优惠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 优化钢铁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取得明显成绩。在参加有关部委定期召开的运行分析会中, 多次反映钢铁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 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以及国有企业负担重等问题, 得到了高度重视。

第二, 大力开展市场分析研究, 积极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维护企业利益。

近两年,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略有增长,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钢材出口数量增长较快, 引起有关国家和地区钢铁同行对我国钢材出口的普遍忧虑, 也直接导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仅今年上半年, 针对我国钢铁产品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就多达8起。协会克服相关工作人员少、资金有限等困难, 加强重点地区对话与磋商, 预防及化解贸易摩擦, 取得一定成效, 部分案件成果显著, 维护了钢铁行业和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 获得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认可, 使协会在钢铁产品国际贸易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内市场协调方面, 面对下游用钢需求下滑的严峻市场形势, 协会大力加强下游行业生产运行分析与相关调研工作, 通过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下游行业协会等渠道搜集整理机械、汽车、家电、造船、集装箱、铁路、电力、石油管线、房地产等相关下游行业数据信息, 为企业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区域协调和品种协调机制, 加强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生产、经营、管理经验, 探讨扩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途径。

第三,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 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近年来, 对标已经从国内对标发展到国际对标, 从成本对标发展到产线对标, 从采购对标发展到营销对标, 从一条产线、一个工序、一个单元, 发展到生产、管理、人员等全方位对标。对标已经成为企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主要方法。对标也不仅仅局限于国有大型企业, 不少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入到对标队伍中来, 而且呈现出企业与企业间持续性、不间断对标, 对于企业管理提升、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起到了显著作用。对标挖潜活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找差距、强管理、提效率的方法, 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第四, 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 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

协会不断深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 依托已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发挥联盟成员各自优势, 合理配置创新资源, 开展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 促进了重点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四、2015年下半年形势分析及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同时指出, 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 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常态, 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 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 以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 经济增速触底即投资增速触底, 可通俗地描述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只“靴子”落地。目前, 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相继落地, 当房地产投资回落到位, 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 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 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成功触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1-5月份,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 增速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5.1%, 增速同比回落9.6个百分点;全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3%, 增速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 已连续39个月下降, 而钢铁产品则连续43个月下降, 钢铁行业触底回升仍需时日。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产能严重过剩, 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产品价格跌跌不止, 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

另一方面,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实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中游经济带建设有序推进, 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转型机遇, 钢铁行业要牢牢把握这次机遇。5月19日, 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标志着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序幕全面拉开, 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结构优化、强化战略支撑和保障等五大战略举措, 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五项重大工程。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 品种质量持续改善,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 钢铁行业要加快改革创新, 迈上新台阶, 争取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走在前列, 这既是制造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也是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关键。

钢铁行业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常态, 就要积极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不得、熬不得, 也等不来、熬不起, 要主动调、主动转, 早调早转早受益。钢铁企业领导不要过多纠结于短期的困难与得失, 要认识到结构调整必将伴随着痛苦的探索和挣扎过程,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一棒接一棒的持续推进, 直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为此, 钢铁行业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努力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全行业要把防风险、控产量、稳市场、增效益作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

当前, 全行业处于盈亏边缘, 企业经济效益分化明显, 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特别是资金风险更加突出, 多数企业还面临着银行压贷、抽贷、限贷等困难, 资金链异常紧张, 因此, 防风险首要的就是要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加强行业自律我们已经提了多年, 也做了许多工作, 但坦率地讲, 效果并不理想, 大家都希望别人自律, 自己却不自律。现在, 企业要渡过难关,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产量, 就是要认真遵守“不给钱不发货, 没有合同不生产, 低于成本不生产”行业自律要求。控产量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有效益的生产, 不要再搞“失血性”生产。只有通过行业、企业自律把控产量工作做好, 稳市场、增效益的目标才能实现。针对企业反映的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协会将积极呼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维护守法企业利益。

第二, 要深入推进扩大钢结构应用等重点产业联盟的工作。

在这方面协会依托已建立的几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就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需要来讲, 还要进一步深化。以钢结构的推广为例, 目前我国钢结构推广应用进展还较慢, 虽然在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业厂房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但是在住宅、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钢铁行业要依托已建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协同, 继续推进钢铁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着重于扩大高端产品的应用范围, 提高钢材产品的应用效率, 推进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量化与绿色化。可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解决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模式与方法, 通过产品研发与应用的协调, 从源头破解恶性竞争的难题, 通过产品的评价规范, 引导产品的应用。

关于创新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 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 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 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第三, 积极促进相关财税政策落地实施。

上半年部分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 但仍有部分政策调整正待研究还没有到位, 协会将继续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促使相关政策尽快调整到位。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政策研究工作, 一方面要对相关税费调整等提出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问题也请及时向协会反映。

第四, 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7) 》要求, 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形成一批具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和一流管理的世界一流企业。协会将积极配合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 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加快钢铁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经过不懈努力, 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建设绿色钢铁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企业仍要绷紧环保这根弦, 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抓紧落实环保责任, 完善环保设施, 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另外, 我们的能源消耗与国外先进钢企还有一些差距, 协会也将积极组织行业力量研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技术和措施, 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与城市共融发展。

第五, 要紧紧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 规划六大经济走廊, 投资规模可能高达6万亿美元, 钢铁行业要高度关注、做足功课、积极参与。本次会议安排了国际化经营专题研讨, 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经营合作方面有成功案例,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我在这里谈三点建议:一是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 经常遇到对当地市场规则不熟悉, 法律法规不了解等问题, 从而产生法律纠纷或贸易纠纷, 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方面的风险。二是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的需求状况,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系统梳理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及参与方式, 研究参与其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 不仅能够提供相关产品, 还要能够在技术、资金、人才、设计方案、工程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做协会工作报告。该报告在详细总结回顾协会今年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半年的6项重点工作。

第一, 要突出做好防风险、控成本、增效益工作。

下半年要特别把防风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引导企业大力降低财务费用和经营成本, 盘活资金存量, 去除低效率的附加成本。引导企业注重现金流管理, 注意资金、汇率风险, 防止出现失血性经营;控制贷款规模, 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加强市场风险预期分析, 充分发挥钢材、铁矿石价格指数的作用, 引导企业理性采购、销售。加强企业效益结构变化的分析。重点是对企业利润结构、成本费用结构和资产结构等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加强专题调研, 选择经济效益变化较大的企业 (如盈利大户、亏损大户和负债较高的企业) 进行调研或组织专题研讨, 同时继续做好对标挖潜工作以及《钢铁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编制、发布和推行工作。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调整对行业带来的影响, 特别要加大政策落地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预测分析。

第二, 推进行业自律、法治钢企建设, 努力做好稳市场工作。

进一步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完善行业自律规约, 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在当前困难的形势下, 要继续把控产量, “不给钱不发货, 没有合同不生产, 低于成本不生产”作为行业共同应对严峻形势的重要举措。做好专项产品市场、区域市场的协调和自律, 避免恶性竞争。通过法治钢企建设, 着力加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促进企业合规管理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不断提升, 使钢铁企业真正成为依法治理的企业法人, 诚信守法的经营实体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

加强原料、钢材市场和主要用钢行业市场的趋势性、倾向性问题研究, 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进行信息引导。加强铁矿石市场供求分析和进口铁矿石预警工作, 关注铁矿石依存度和供应集中度发展动向, 继续做好建立公平透明铁矿石市场环境的相关工作。

第三, 坚持问题导向, 涉及行业、企业重大利益方面工作要务求取得新进展。

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企业反映资金严重紧张,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协会将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同时呼吁减免各种不合理的基金和收费项目, 减轻企业负担, 努力为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继续做好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定期汇报工作, 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联系沟通, 反映会员企业的诉求。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城市钢厂搬迁问题, 协会要抓紧调研, 形成行业的意见提交政府部门;针对企业反映环保设施改善方面存在的政策、标准问题继续向有关部门反映。

抓紧完善铁矿石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方案建议并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使钢铁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实现对接, 促进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的顺利实施;协助做好第二批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的产品清单相关工作, 促进其尽早公布实施;继续研究进出口关税退税政策, 细化钢铁产品进出口税目, 进一步完善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和退税政策建议, 特别是研究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财税政策和进口免税政策调整建议。

第四, 进一步做好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

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改造制造业、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的政策, 重点做好《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7) 》和《钢铁产业调整政策 (2015年修订) 》等重大产业政策在钢铁行业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工作, 研究行业两化融合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 组织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先进技术交流, 着手进行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和先进工程示范。积极建议政府设立相关科技专项, 通过国家科研资金引导, 带动共性技术的研发, 同时做好已有项目的组织工作, 继续就重大共性技术问题, 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技术推广。

继续推进上下游战略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钢材产品制造技术与标准、用户应用技术与设计规范、产品加工与服务多环节的有效衔接, 推进跨行业开拓市场, 跨行业联合协作。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落实钢铁与下游用钢产业战略合作, 加大高强螺纹钢筋推广应用;推进船用耐蚀钢、海洋工程用钢、高性能电工钢、钢结构房屋用钢等上下游产业创新联盟、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组建和培育工作。

重点研究加快钢结构应用的相关建议, 加强对用钢结构、用钢量及需求结构升级的调研分析;在标准修制订、组织联合研发、推广使用方面加强组织协调。

第五, 认真总结、交流和宣传企业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常态, 坚持改革创新, 建设绿色钢铁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

总结企业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以及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的成功经验。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 积极促进国有、民营钢铁企业全面深化改革, 重点就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股权多元化开展调研;大力宣传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促进企业间交流;及时就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继续加大力度开展行业正面形象宣传。当前要重点结合新《环保法》的贯彻实施, 增进社会公众对钢铁工业发展和进步的了解。要重点宣传城市钢厂与城市融合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充分发挥中国冶金报、协会网站、协会微信等媒介的作用, 大力宣传会员企业建设绿色钢铁取得的成绩, 这里我也呼吁会员企业积极参加这项活动。

第六, 继续推进国际合作, 落实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工作。

及时与企业沟通, 推动有关项目进展;调研了解沿线沿路国家钢铁市场和投资合作项目信息, 为企业牵线搭桥、做好咨询;梳理国际交往渠道, 重签合作备忘录, 启动同南美、中东、印度和俄罗斯钢铁协会的对话;加强企业外事和国际合作部门人员联系, 酝酿成立行业单一服务平台的可能性;认真完成商务部委托的东盟、欧亚两个发展援助培训项目, 做好2016年项目申请工作, 为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氛围;组织好第十五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炼焦技术及焦炭市场国际大会、第九届上海国际不锈钢展览会、哈萨克斯坦国际矿山和冶金大会及展览会、印尼国际采矿、选矿及冶炼设备展览会等国内外会展活动, 促进钢铁产品和冶金技术装备出口,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与此同时, 协会机关的其他各项工作, 也将按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要求认真完成。衷心感谢会员单位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真诚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企业法律事务分会会长刘新权作专题报告。该报告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当前钢铁企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主要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二是钢铁企业今后一段时间面临哪些风险, 其中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环境责任风险、劳动用工风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风险、境外投资项目落地后存在问题和运营风险、重要子企业相关产业发展中的风险、网络环境下伴生的相关风险、诉讼风险等。三是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法定代表人的法律风险。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防范措施:第一, 在现有管理基础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从法定代表人到具体岗位的法律风险防范责任体系;第二, 法定代表人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第三, 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社会法律资源和钢铁行业法律人才队伍的专业优势, 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加倍珍惜自己多年打拼获得的成功, “把对法律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这既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出资人 (股东) 、社会的一种法定责任, 也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一种社会责任。

《201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及后期走势分析》的专题报告在总结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后期行业运行走势和今后行业经济运行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后期行业运行走势分析

1. 稳增长政策逐步显现, 市场形势会有所好转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国家从去年四季度就陆续出台稳增长措施: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大棚户区改造, 保持水利建设、铁路投资在较高水平 (各8000亿元) ;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预计后期钢材需求形势会有所好转。

2. 支持实体经济政策频出, 部分企业经营环境有望改善

央行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11月22日、2015年3月1日、2015年5月11日、2015年6月28日各下调0.25个百分点。央行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015年2月5日下调0.5个百分点, 2015年4月20日下调1个百分点, 2015年6月28日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财政部、国税总局将铁矿山资源税征收比例由80%降低到40%;工商业电价4月20日起每度降低1.8分等。

3. 恶性竞争加剧, 钢材价格难以大幅回升

钢铁产能过剩明显, 在国内钢材表观需求和粗钢产量双下降的影响下,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增加。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仍在下降, 恶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价格竞争仍将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最有效手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铁矿石等大宗原燃料回归旧常态, 铁矿石、煤炭等钢铁生产用原燃材料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价格正在回归过程中。

4. 资金紧张延续,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钢铁行业已连续三年经营困难, 企业造血功能相对薄弱, 银行系统仍然会严格控制钢铁企业和钢贸行业的信贷规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已出现下降态势, 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仍会持续。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涉及到企业生存, 保证资金链安全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要做到没有现金流不生产, 增加企业自身造血功能, 其次应加大降低产成品库存、严控应收账款的工作力度。

5. 市场竞争更加残酷, 企业间分化将加剧

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 既有我国经济增速调整的影响, 更是多年来行业快速无序发展矛盾积累的结果。目前钢铁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受改革力度、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制约, 钢铁企业之间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部分先进的民营企业更多是靠低成本战略, 部分先进国有企业主要靠独有和领先的产品战略。钢铁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是在竞争中获得新生, 还是被淘汰,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6. 进口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走势出现背离, 后期运营压力继续加大

进口铁矿石垄断地位仍在不断增强, 4月-6月钢价继续下降了10%, 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反弹了35%, 进一步蚕食了钢铁企业盈利空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 环保成本将大幅提高;国家将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民生工作, 企业人工成本也将是上升态势。企业运营压力继续加大, 经济效益增长困难。

二、行业运行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结构调整, 经济下行, 钢材需求受抑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明显放缓, 一季度GDP增长为7%, 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水平, 1-5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1%、工业增加值增长6.1%, 环比、同比增幅均有所回落。

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钢材需求继续下降, 1-5月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2%。

2.集中度低, 价格下行, 盈利水平低

2 014年, 我国粗钢产量前10家占全国比重36.6%, 今年1-5月份占比34.4%, 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60%相差较大。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致使市场竞争激烈, 钢材价格走低。2014年钢铁企业钢材结算价格同比每吨下降358元, 降幅10.4%;今年1-5月份同比每吨下降703元, 降幅21.74%。

钢材价格不断下降, 给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困难, 行业盈利水平逐年走低。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5.91%, 会员钢铁企业0.59%;今年1-5月份全国为5.38%, 会员钢铁企业为0.04%。

3.融资难, 融资贵, 企业资金紧张

由于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规模, 以及钢铁企业盈利困难, 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亏损企业, 遇到银行抽贷、限贷经营更加困难。2014年下半年以来, 会员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呈逐月减少态势, 今年5月末, 银行借款同比下降5.6%。2014年会员钢铁企业财务费用支出达938亿元, 同比增长20.6%;今年1-5月份财务费用支出391亿元, 同比下降7.19%, 主要是银行借款减少影响。

4.环保压力大, 成本上升, 企业经营困难

2015年新的《环保法》实施, 提高了排放标准, 加大了处罚力度, 促使钢铁企业普遍加大了环保投入, 相应环保运行成本增加几十元到上百元,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困难。尤其一些省市地区环保不达标, 企业面临减产、停产的危险。

5.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进展慢, 产能化解困难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钢铁企业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钢铁行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兼并重组。由于钢铁企业资产规模大, 人员、资金密集, 对地方经济、就业稳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影响大, 退出意愿不强, 退出难度大。缺乏政策支持和平稳的退出渠道, 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异常困难, 过剩产能化解进展缓慢。

6.准确判断市场形势, 踏准原燃料采购节奏

去年以来, 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是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今年以来, 国内粗钢产量出现近20年来首次下滑。铁矿石已进入买方市场, 供大于求局面不可逆转, 进口铁矿石价格正处于合理回归状态, 少买、勤买, 踏准购买节奏, 是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

这次会议改变是了过去只安排领导讲话、专题报告以外, 还重点安排了三个阶段的专题点评交流互动。主要由企业家结合企业实际介绍经验重点发言, 同时由钢协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组参加点评互动, 集思广义, 力争把经验讲透、问题找准、改进措施具体到位。

专题交流的第一阶段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分别由3位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成绩显著的企业领导作中心发言和主讲:河北钢铁集团管理创新部总经理李毅仁介绍了河北钢铁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中信泰富董事长俞亚鹏介绍了坚持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加快提升企业竞争的事迹;马钢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苏世怀介绍了马钢收购法国瓦顿公司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现场嘉宾、专家组作了点评和交流互动。

专题交流的第二阶段是同业者变革。分别由三位在这方面工作突出、体会深刻的企业家介绍经验和主讲: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介绍了共建共享, 重构生态———关于打造互联网钢铁服务平台的思考与探索;南钢总经理黄一新介绍了用创新和转型打造南钢产品的“金字招牌”的做法;柳钢总经理甘贵平介绍了柳钢转变经营观念, 不断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的经验, 然后专家组点评互动。

专题交流的第三阶段是深化钢铁行业产融结合。分别由沙钢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沈彬介绍了沙钢搞好资本市场运作助推企业稳健发展的经验;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总裁高级助理张少梅介绍了尊重规律、顺势而为———钢铁行业的特征及我们的优势。

促进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篇3

当前,我省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保增长促转型落实得力有效的工作举措。总体上看,我省工业经济在新一年乃至更长时期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预测全球经济2010年将增长2%和3.1%,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回升将带动国际贸易的增长,这无疑有利于我省增加外贸出口,逐步改变金融危机以来外需拉动乏力的状况;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省工业企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发展的内生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中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回升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改观;长期制约我省工业经济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在继续保增长的同时,着力在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见实效,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0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要更加自觉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坚持一个方向,即推动工业经济向创新型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两个重点,即继续保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平稳较快增长,巩固工业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局面;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抢抓后危机时期产业创新发展制高点。抓好三件大事,即围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围绕提升新一轮发展竞争力,着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实现四个目标,即增长指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传感网这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2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投入指标实现工业投入和技改投人“双超万亿”,其中:工业投入1.2万亿元,技改投入过万亿元。效益指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以上。节约集聚指标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超额实现“十一五”期间目标任务;超百亿大企业大集团120家: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3.6万亿元,超百亿产业集群60个。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促进平稳较快增长为重中之重,切实打牢工业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及时分析、准确掌握企业、行业和地区发展情况,跟踪落实国家和省“保增长、促转型”的各项政策。二是加强生产要素服务保障。完善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应急保障预案,确保特殊时段生产运行平稳。三是加强对不同运行主体分类指导。细分行业、地区、产品和市场,提出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分类实施推进。

二、以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工作主线,着力培育我省主要行业的比较优势。一是制定实施产业赶超计划。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找准位置,提出产业、行业的赶超目标。二是明确重点产业主攻方向。正确把握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并确定发展重点。三是深入分析产业行业现状找准差距,落实产业克弱固强措施,尤其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竞争力。四是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在各行业中排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集成组装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产出规模大、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龙头企业,指导其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其重点发展项目予以倾斜支持。五是加快培育增长链、增长片、增长带和增长点。着力强化全省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

三、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引领举措,带动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加快向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一是立足省情,深入研究分析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走势,在此基础上会同各有关方面,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充分体现省情特点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坚持务实真抓,具体制定工业领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年度行动计划。三是着眼于长线安排,着力构建以组织领导、统计监测、政策支持和目标评价考核为主的工作推进体系。

四、以推进“两化融合”为工作取向,提升信息化推广应用的整体水平。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优先推进工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以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为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引导推进。二是落实责任主体,积极推动“两化融合”重大示范工程。三是突出信息惠民,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四是坚持攻防并举、平战结合,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五、以持续实施技术进步为推动力量。切实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一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的“短、平、快”优势,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力开拓项目源,确保技术改造投资稳定增长,实施百项竣工、百项开工“双百项”技改工程,确保年度投入总量过万亿。二是加快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企业、行业技术中心,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项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四是着力提高节能降耗技术水平。以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节能技改重点工程。适应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启动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

六、以竭诚服务企业为责任使命,为微观经济运行环境的不断改善多办实事。一是为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服务。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企业在兼并重组方面的信息和需求,积极主动牵线搭桥,推动优势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二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建立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制度,共同努力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涉及行政事务的实际问题,尽心尽责提供发展要素的支持。为中小企业改善运行环境服务,重在搭建融资担保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大力推进其集聚、集约发展。三是为驻苏军企央企联系地方、加快发展服务。建立促进央企、军企在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的辐射带动和吸纳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四是为企业横联协作和开拓市场服务。配合企业的市场行为实施必要的行政推动,积极打造品牌会展,多管齐下地扩大苏货的市场占有,强化地方名牌名品的影响力。

(作者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把握新常态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篇4

1 建筑施工分会换届组成第九届理事会

换届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理事长黄强主持, 参加会议的嘉宾主要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顾勇新、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毛方益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副院长刘子金、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剑等, 来自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大专院校、地方建筑学会等的代表共2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毛方益总工程师分别代表协办方和地方政府致辞。刘子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表第八届理事会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开创分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汇报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四年来的主要工作、工作体会和工作建议。刘子金秘书长在报告中指出,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强化行业自律, 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 加快政社分开, 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责权、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随着学会协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 建筑施工分会和施工机械化分会要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积极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动态、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工法学术交流活动, 促进建筑施工技术的繁荣和科技进步与创新, 加强行业诚信自律建设, 发挥学会协会在建筑施工企业与施工设备建材生产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开创分会工作新局面。

建筑施工分会第八届理事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 在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 在全体理事的积极支持配合下, 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现已届满四年, 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章程》规定, 今年将换届产生第九届理事会。黄强理事长介绍了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组成方案, 大会对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组成方案进行表决, 选举出新一届建筑施工分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长。选举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担任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随后颁发了建筑施工分会正副理事长、常务理事证书。

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主要领导: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任理事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任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副院长刘子金,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剑,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杨健康, 北京建工集团总工程师冯跃,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蒋立红,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贾洪,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煜, 河南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泉,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祖新, 天津市建工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叶重农,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甦,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侯海泉等13位领导任副理事长。

另有来自国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 (含国有及民营企业) 技术负责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等大专院校领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院专家的业界精英组成的常务理事45名、理事88名。本届理事会成员涵盖科研、教学、施工、管理等多个领域, 施工企业包括央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等。分会理事会阵容较上届明显扩大, 代表的企业范围大大增加。

分会秘书长由刘子金副理事长兼任,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分院/建筑机械化杂志社执行主编吴学松任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总工程师李景芳任副秘书长。

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聘请3位业内知名资深专家为顾问, 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建工集团顾问总工程师叶可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肖绪文, 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杨嗣信。

中国建筑学会顾勇新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建筑学会, 向新当选的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向新当选的毛志兵理事长以及各位副理事长、秘书长等分会领导表示祝贺并感谢第八届理事会过去四年来为建筑施工分会的发展所做的卓有成就的工作。顾勇新副秘书长表示相信新一届理事会在建筑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一定会越做越好, 并预祝新一届理事会在毛志兵理事长带领下坚持改革和创新, 为促进建筑施工技术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毛志兵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本届理事会任期正处于我国建筑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完成“十二五”、迎接“十三五”的承上启下阶段, 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蓬勃发展, 建筑施工分会作为行业进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有责任有义务为促进行业的改革发展、深入交流、凝聚智慧、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提升技术水平、引领行业发展开展工作。毛志兵理事长结合当前和今后建筑业发展趋势,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筑施工分会今后的主要工作: (1) 加强绿色建造技术研究和推广; (2) 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 (3) 积极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 找准学会定位, 突出工作重点, 引领行业发展。毛志兵理事长最后指出,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衷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去谱写建筑施工分会发展的新篇章, 为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做出更大贡献。毛志兵理事长的讲话紧紧抓住了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趋势, 提出了建筑施工分会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得到与会嘉宾和代表的广泛认同。

2 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会精彩纷呈

当前, 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已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施工发展方向。其中构件部品化 (采用装配式结构) 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 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 管理信息化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证。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施工企业转型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明朗。建筑施工分会换届会议之后, 随即进入主题为“发展建筑工业化,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交流。

会议主题报告阶段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蒋立红主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顾勇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郭正兴教授、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祖新分别作了BIM及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展望、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新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主题报告。4位专家的主题报告结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推进, 有宏观发展分析, 有实战经验介绍, 给与会代表带来启发和收获, 赢得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与会专家认为, 建筑工业化是今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要方向。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建筑工业化以其绿色、节能、环保、优质、高效等集成优势, 必将成为提升建筑工程精益建造水平, 推动建筑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转型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明朗, 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是需要全行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毛志兵理事长指出, 建筑企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 必须从两方面做好准备, 一是要掌握工业化的建造技术, 这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研究和建立企业自主的标准体系和建造工法, 这是转型成功的核心, 未来谁掌握了标准和工法谁就掌握了市场, 谁就能在新一轮变革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在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时一定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 从房屋建造的全过程、全系统的角度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要建立全产业链集成管理模式, 重点推进工程总承包, 通过整合、优化产业资源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 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前提下, 只有按照这种模式, 才能把整个产业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固化下来。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 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 就抓住了工作重点, 坚持下去, 就能够实现发展的目标。

会议围绕建筑工业化及施工技术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远大住宅工业 (上海) 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毅、北京住总设计院总工于劲、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石风暴、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公司总工朱毅敏、中建四局科技部副经理晏平宇、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张云超、中建一局三公司项目总工邓委、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凯博公司副总经理王振丰、中建四局六公司总工助理吴新星分别作了技术交流报告。主要交流题目及发言人见下表。

大会技术交流发言后, 刘子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做了会议总结。

会议期间, 由吴学松副秘书长主持颁发了2014年度全国优秀项目总工证书、中国施工机械专家 (第2批) 证书以及2014年会优秀论文获奖论文证书。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 并报分会理事长会议通过, 确定岳林等90人为2014年度中国建筑施工优秀项目总工人才库成员, 这些项目总工在最近几年的项目总工工作岗位上坚持创新, 成果突出, 效益明显, 符合优秀项目总工条件。

2014年共收到45篇征文, 有37篇论文入选《建筑机械化》2014年增刊 (论文集) 。经有关专家、分会秘书处等从论文的技术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论述逻辑性、表达条理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共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9篇、优秀论文22篇。

3 启动建筑施工科技进步奖申报

2014年建筑施工分会开展了一项重要活动, 配合学会在建筑施工领域启动了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 (建筑施工) 和中国建筑设计奖 (施工组织设计) 的推荐评选工作。申报工作得到各主要施工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申报工作已基本结束。初步统计, 收到来自中建股份各下属公司、中国中铁各下属公司、河南建工、山西建工、陕西建工等施工单位的建筑施工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90余份, 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奖申报材料20余份。秘书处将这些申报项目汇总制作成彩色宣传展板, 在会议期间展示, 吸引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

10月份分会将组织评审工作, 优秀者推荐给中国建筑学会进行终评, 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举行颁奖大会。希望经过努力, 把这两个奖项打造成建筑业有广泛影响的、得到各级管理部门认可的重要奖项, 不断提升学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为建筑施工技术进步和行业人才培育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中国建筑学会关于组织编写《2014-2020建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通知要求, 2014年建筑施工分会承担了“建筑施工学科专业发展研究报告”编写工作。结合建筑施工领域行业与技术发展, 建筑施工分会组织各相关单位分别撰写, 目前《报告》部分初稿已经基本形成 (部分正在抓紧撰写) , 会后将征求有关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 最终将提交中国建筑学会形成《2014-2020建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上报中国科协、住建部以及相关部门, 并公开出版发行。

4 参观贵阳双子塔施工项目

8月23日会议组织参观贵州第一高楼——贵阳双子塔 (也是目前全国最高的双子塔建筑) 施工项目。这个由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的406m高的双塔大厦, 正以超强的技术力量, 构建贵州第一高楼, 目前施工高度已达170m左右, 该工程在施工中创造了四个“全国首次”:首次在房建工程中一次性浇筑1万m3的山砂混凝土底板, 且无裂缝;首次将C60高强山砂混凝土泵送至170m;首次在规范出台前, 系统完整地进行超高层结构健康监测;首次采用北斗卫星监测房建主体结构位移、沉降。贵阳双子塔项目施工创新还体现在空气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自制洒水车、可拆卸铁板围墙等一系列环保设施, 移动式电梯井内架、可拆卸式钢结构安全通道等设施, 也被赞为安全文明施工的典范。

参观当日, 贵阳中雨;参观行程不改, 大家热情不减。大家非常珍惜这次近距离体验中建四局超高层施工现场的机会, 针对双子塔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与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了多角度的交流, 收获颇丰。在秘书处和项目部的精心组织和周密策划下, 四辆观摩大巴车开进施工现场, 并逐一将代表引进施工楼层, 实地查看了项目的绿色施工、科技创新以及新机具、新材料的应用。还冒雨参观了项目的建筑垃圾回收制砖厂、安全教育体验馆、新型铝合金模板支模体系等, 专家和学者纷纷对双子塔施工技术创新给予肯定和赞扬。

地标性建筑已不单单是一个建筑, 更是一种信心, 一种风貌的展示。贵阳双子塔无疑刷新了人们对贵阳的以往认识, 更有人说, 这是我国西部崛起的一个标志。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业届精英云集, 规格高、规模大、参会人员近230人, 创历届年会之最。希望为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为大家日后工作拓展更大空间有所贡献。本次会议得到协办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支持单位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和协办媒体建筑机械化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在此向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建筑施工分会将按照毛志兵理事长提出的一年一个年会主题、一年一个举办城市、一年一个协办单位, 筹办、组织好未来几年的年会活动, 为各位理事、行业企业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与发展空间, 增强建筑施工分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考前心理辅导下一篇:一年级《十几减9练习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