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与领导艺术(精选9篇)
课程总结:管理学与领导艺术这门课程主要围绕“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中心议题对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基本问题和如何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地论述,培养投资创业者所需要的远见,开发优秀企业家应有的才干,塑造卓越领导人应具备的魅力,提升组织领袖不可缺少的情商。
怀着收获的心情结束了这个学期“管理学与领导艺术”的学习,一路学下来,自己在思想和处事能力上都有非常深刻的提高,在个人素质,修养,知识储备方面更是有很多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学生生涯难得的系统知识,更是一次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管理的定义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而在其中,可以看出,管理者则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简单而言,管理者是组织中那些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换句话说,管理者是组织中有下级的那些人,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不论出于何种职位,拥有何种头衔,他们都是通过协调他人的努力来使组织活动更加有效并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学习管理学,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也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管理学也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住真正实践的考验。
管理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是由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特征所决定的。人们的共同劳动与大生产不仅产生了对管理的需要,而且推动了管理的发展,今天,管理业已成为现代生产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可以说,没有现代管理,就没有现代的生产力:没有管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呢,管理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管理学来源于实践。管理学中的大师都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法约尔是法国一个煤矿企业的总经理,出身于工程师;泰勒从工人干起,成长为工程师,通过动作研究开启了科学管理时代;吉尔布雷斯是建筑商;巴纳德是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斯隆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这些大师都是从实践产生了理论总结的冲动并最终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和兴盛。可是管理学进入象牙塔之后,和实践越行越远,以至于以造模型为乐事,这是东西方现在都有的倾向,然而尤以中国为甚。离开了实践的土壤,管理学的研究如无本之木。缺乏扎实地治学方法,缺乏认真研究实践的习惯,必然造成管理学的止步不前。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没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含其影响。
一、准确工作定位
对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工作过的党务干部来讲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笔者的工作体会是有以下几方面。
1.观念要更新。在实行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项工作全面负责的体制下, 中学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由领导地位转变为政治核心地位, 按党章规定履行职责, 配合行政领导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即由原来的领导地位要有意识地转变为配合地位, 这个转变特别关键。如果这个观念转变没有完成或者错位, 按惯性思维去工作, 不是影响党政班子的团结, 就是弱化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校长承担了全部行政管理, 学校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应主动地多承担些思想政治工作, 要多为校长分忧解愁, 这样更能维护党政班子团结, 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
2.在学校新的管理体制下, 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要淡化权力观念, 强化非权力意识。在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不再领导的情况下, 它自身的行政权威角色也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 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就需要及时地转变观念, 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为工作方向, 努力创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具体途径。
3.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精神作用的同时, 要尊重群众合法的、合理的利益要求。我们要把理想教育与现实利益结合起来, 把对领导干部、党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与非党非干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区别开来, 树立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
二、共性的领导艺术
党务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领导艺术, 是在实践过程中, 在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方面的领导才能, 是在其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 处理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在这一思维方式支配下独具匠心的技巧。笔者认为共性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主要有四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 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它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 包括一切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然也是学校领导活动的根本方法。
2.相信和依靠群众的管理艺术。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工作的经验时, 阐明了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 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他认为, 凡是正确的领导, 必须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意见, 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 并在群众运动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如此循环往复。
3.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管理艺术。
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 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 争取落后分子。65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方法, 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也是一个成熟领导者必须遵循的工作方法。
4.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艺术。
民主集中制既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 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作为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 它能较好地解决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
三、学校党务干部的管理方法与领导艺术
(一) 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1.处理“职”、“位”的方法和艺术。
校长书记作为学校的党政一把手, 在班子成员“职”、“位”的关系和谐上, 起着总开关的作用。特别是在与副职的关系上应做到“四不”。一是决断不独断。当好决策的把关人, 但在决策时广泛听取副职的意见, 集中大家的智慧, 不搞“一言堂”。二是统揽不包揽。做到管全局、定原则、抓大事, 学校的德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分工交给副校长, 让副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放手不放任。放手放心地让副职去干工作, 但不松懈必要的约束, 不放松应有的要求。四是团结不结团, 团结每一个班子成员及其中层干部, 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不搞小团体、小圈子。
2.团结方法和领导艺术。
从全局看, 团结是班子的要害, 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基本保证。从局部看, 班子团结和谐, 大家齐心协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无往不胜。一是书记校长要以身作则、自警自律;牢记自己的主导作用、主要责任。任何一个学校的领导班子出现不团结问题, 主要原因和责任都应该在一把手身上查找和追究。二是正视矛盾。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班子成员的个体差异是矛盾, 认知不同也是矛盾。书记校长要承认矛盾, 认识矛盾;对症下药, 化解矛盾, 谨言慎行, 防微杜渐。三是民主集中。集思广益, 择善而从;严重分歧, 下次再议;沟通协调, 增进感情;换位思考, 互相尊重;做出决定, 保证执行。四是一视同仁。作为学校正职对班子成员及其下属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五是大度容人。作为学校的正职在遇到他人冒犯时一定要做到冷静制怒。忍耐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软弱无能, 而是一种坚强、智慧、豁达, 是顾全大局。六是勿信传言。听信传言往往会破坏同志间的关系。作为一把手更要谨慎对待传言, 做到不听信传言, 不人云亦云。七是关怀同志。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对班子成员及其下属要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既表扬鼓励又批评教育。八是用好干部。主要是用好副职:因才适用、因事适用。多看优点、善用长处。看清摸准、用人勿疑。胸怀宽阔、气度容人。
3.授权方法和领导艺术。
授权就是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 以便被领导者能够相对独立、相对自主地开展有关工作。一是以“能”授权。二是责权统一。只有权责统一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增强下属的责任心, 使其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三是有效控制。正确的授权, 不是放任不管, 而是保留相关控制权, 以及时发现下属在履行职责时的偏差和问题, 并及时调整与控制。四是信任下属。“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信任是相互的, 领导对群众信任, 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二) 处事方法和领导艺术
1.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核心是“度”。
“度”的把握是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 同样的管理思想, 不同的管理者在实践中对“度”的把握不同, 就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 在管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原则性与灵活性都是美德, 坚持原则是领导者的本色, 是对上级政策坚定的依赖性, 对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管理实践中, 只有原则性是远远不够的。书记校长的管理方法和领导艺术更多的是体现在灵活性的掌握中。灵活性是在特殊情况下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艺术,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灵活性, 谁去实施灵活性, 灵活性对原则性有什么样的影响, 教职工对灵活性的实施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等都是领导者必须要掌握的“度”, 掌握得好是对原则性的补充和完善, 掌握得不好, 就会冲击原则性, 贻害正常的管理。
2.统筹全局、分清层次。
统筹全局是领导者的灵魂, 分清层次是管理者的精髓。书记校长要统筹全局, 顾全大局。管理要分清层次, 要深入下去, 掌握学校目前的基本情况, 洞察可能出现的情况, 掌控发展的基本态势, 防止事必躬亲, 架空其他的管理者。
3.合情合理、以理为先。
相对社会其他地方, 学校是最讲理的地方之一, 书记校长应该是学校懂理最多、最讲理的人, 但书记校长也是有感情的人, 也有可能感情用事。书记校长的角色要求坚持理性, 避免精神变态、感情用事;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格魅力同步;坚持“人人有感情、事事讲理智”的哲理;做到处理任何问题都要合情、合理、合法。
4.自信有为、敢于无为。
书记校长必须有所作为, 有大作为, 才能担当起领导教职工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但校长应大胆“无为”, “无为”是“无为而治”, “无为”是一种自信, 是一种豁达, 是一种胸怀, 是一种远大, 是一种引领, 是一种自觉的“有为”。
5.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方向、原则、政策问题必须一清二楚;非原则、非政策问题应当模糊处理。模糊不是愚昧无知, 模糊是科学, 模糊是更高级的领导艺术。
(三) 人际沟通的方法和领导艺术
[关键词] 管理领导差异结合
在推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或管理与领导不分,或有管理无领导,或以领导代替管理,都是常见的偏差。对它们进行较为清楚的辨析,以启迪实践,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载体是组织;其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资源;其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资源;包括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等一系列职能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引导人们行为,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的艺术过程。这是美国管理学家韦里奇等人给出的定义。这一定义揭示了领导的本质:以一种影响力引导人们行为;指出了领导是一个艺术过程:领导者要面临变化着的内外环境,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身份不同,经历、教育、文化背景不同,进入组织的目标和需要不同,所以越是高层的领导行为,其所面对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就越高,艺术的成分也就越高;也点明了领导的目的:使人们心甘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努力,让人们情愿而非无奈、热心而不是勉强地进行自己的努力,这体现了领导工作的难度、水平和意义。
从管理和领导概念的定义对照中,二者异同已初见端倪,下面将做仔细分析。
(二)
管理和领导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可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能否认的。
首先,管理与领导的对象越来越趋于相同,只不过各有侧重罢了。领导主要是对人的引导、激励和鼓舞,但也涉及资源和利益的分配。管理是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程序性操作,自然也少不了对员工的合理配置与恰当激励。
其次,管理与领导在理念层面有诸多一致:目的都在于实现组织目标。管理需要一种理性的结构和过程,充满了知识和心智的努力;领导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包括特定的要素,要素之间的组合肯定应该是理性的、优化的。衡量管理优劣的标准是效率、效益;衡量领导高下的基本价值和关键指标同样是效率、效益。管理是组织的根本;而领导则是组织的灵魂。另外,二者都遵循主客体模式,管理者通过管理技术、制度、理性的结构来控制和约束管理要素;领导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以达到目标。正因为理念上的一致,所以中山大学王乐夫教授认为,“从广义或外延层次看,领导与管理具有相等性”。
再次,管理与领导在工具层面有部分的吻合。其工具都是为了实现相同的理念,如: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需要一定知识作基础;而管理的理性结构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结构。
最后,从哲学的层面来说,管理与领导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三)
然而,管理与领导的差异甚至对立必须要区别开来。从理论意义上说,这是它们学科建设的基础课题;从实践意义上说,这有助于克服各种偏差。下面只是一些基本的归纳。
首先,从方法论来看,管理强调“机械的效率逻辑”,而领导强调“有机的情感非逻辑”。 虽然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都必然追求效率、效益的提高。但前者更注重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工时研究和正式的规章制度,强调刚性;后者多注重对人的影响和引导,重视人的需要、情感、兴趣和人际关系,强调柔性。换一句话说,管理偏重科学化、制度化;领导偏重艺术化、人性化。
其次,从功能上看,管理重在维持秩序,而领导重在推动变革。良好的管理能在企业的主要领域如产品质量和效益能力上,形成特定的秩序和规律。其核心方法与过程有:计划和预算,即为未来(一般是下一个月或下一年)设立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详细步骤(包括日程安排和指导方针),进行资源分配;企业组织和人员配备,即为完成计划而确立企业的组织体系、进行岗位设置,为岗位配备称职的人员,并告知他们计划,由他们自己负责执行,建立监测体系监督执行情况;控制和解决问题,主要是对计划执行情况通过报告、会议等方式正式或非正式地进行监控,找出偏差点,再组织力量解决之。所以,无论其精力是集中于目标、资源、组织结构还是人员,管理者都是问题的解决者。领导者则截然不同,他不是带来秩序与规律性,而是带来组织的运动,是促成目标实现的实践者。领导的核心方法与过程至少包括:确立远景目标,即对未来(通常是较遥远的未来)高瞻远瞩,制定远景目标及其变革战略;激励和鼓舞,即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却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带领群众战胜阻碍和困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联合群众,即对需要与其合作的人讲明既定方向,以形成联盟,对远景目标形成高度共识,并共同投身于这一目标的完成中。
相比于管理的计划和预算,领导过程中确定的方向其时间范围更长,且这种长期战略也不是对原有计划的渐进性修补,而往往是提出一揽子具有高风险的新方案。领导过程中的激励、鼓舞与联合群众,在和下属的交往方式上将体现出与管理的不同:管理者依据自己在事件或者决策制定中的角色与人交往,他们关心的是事情该如何进行下去;而领导者多以一种直觉的更富于情感的方式与人交往,他们关心事情以及决策对参加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再次,从行为方式上看,管理和领导虽然都涉及决策、执行、评估,但却各有不同。对于决策和制定议程来讲,管理是计划、预算过程;领导是确定长远的方向、战略,实行变革的过程。对于执行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来讲,管理是根据完成计划的职责和权利,制定政策和程序对人们进行引导,并可能采取一定方式或创建一定系统监督计划的执行;而领导则是联合群众,进行宣传和鼓动,形成影响力,使认可远景目标和战略的人们形成联盟,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对于具体执行过程来讲,管理重在控制和解决问题;而领导却重在激励和鼓舞。对于执行结果的评估来讲,管理旨在维持已有成果和既定秩序;而领导则要引起变革,打破原有格局,使组织创新,更加适应环境。
最后,从所要求的主体素质来比较,管理与领导也有差异。由于领导与管理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功能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区别,因此二者所要求的主体素质也有不同。这些素质涵盖了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各个方面,但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最为明显:如管理要求正确地做事情,知道做什么,有对任务的看法,习惯从里向外看世界,喜欢高高在上,知道说什么,喜欢得过且过,行动保守,受约束驱动,关注做错的事情等;而领导要求做正确的事情,知道如何做,有关于任务的愿望,习惯由外向内看事情,喜欢深入第一线,知道如何说,对生活充满热情,受目标驱动,关注做对了的事情等。
另外,管理与领导在对待目标、秩序的态度,各自发挥最佳作用的时间、场合,与组织成员的共事特点等诸多方面皆有区别,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四)
在相当长的时期直到现在,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都比较偏爱管理。这里面大概有两层原因:第一,有力的领导可能扰乱有限的计划和预算体制,甚至导致状况失控,从而削弱管理的基础。第二,企业组织一直都处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结构中,加强管理被实践证明是有利于企业减少内耗提高效益的;行政组织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缺少制度创新的驱动能量。
应该指出,组织为了求得自身有效运转、获取生存条件,而注重维持秩序、青睐管理是无可厚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有可能从组织发展的推动器转化为组织覆灭的罪魁祸首。过分强调管理而忽视领导将出现如下情况:对管理者来说,强力管理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其独到见解会越来越少,办事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对被管理者来说,管理过程强调控制会扼杀其非常宝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影响管理效果;除极短期的计划外,企业发展的详细规划特别是财务规划,即使做得出来,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可见,管理与领导是存在冲突的,根源就在于管理维持秩序,领导推动变革,两者的功能背道而驰。但无论是过分强调管理忽视领导,还是过分强调领导忽视管理都将带来严重后果。
既然管理无法创造出重大改革,领导也不可能使活动年复一年地按照预算保持运作,那二者有机结合就是唯一选择了。如果管理与有效领导相结合,将能创造出更加有序的改革过程;如果领导与高效管理相结合,将会有助于开拓视野,开创新局面,创造出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也会使混乱的局面易于控制。很自然,组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也就要合二为一了:管理者必须同时是领导者,他不仅需要深谙管理技巧,还必须具有卓越的领导风范,高超的领导艺术。
至于怎样进行有机结合,管理与领导的权重该怎样确定,这可是一个在实践中需要仔细拿捏的极端重要的问题了。
现代组织的发展既需要管理也离不开领导,而且已对管理和领导都提出了更广泛更精细难度更大的任务。可以预见,管理与领导的巧妙组合,二者内涵与外延的日趋一致(侧重肯定是有的),管理者与领导者合二为一所要求的更高、更全面的素质,都将是一种铁定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二版),第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
[2]徐文苑、贺湘辉编著: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第218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3]王乐夫著:管理、领导概念异同辨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118-121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轮经济转型升温已经开始,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时下,当多数企业家埋头于企业具体事务管理并局限于行业红海的恶性竞争中无法自拔时,只有少数商界精英在仰望经营方略,不断转变与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动向,转变企业经营模式,从行业红海中脱颖而出。企业靠什么掌控发展的航向?只有正确的判断!在发展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汇聚在中国思想策源地的百年名校——北京大学,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导,倾听多位专家对当下时局的剖析以及企业应对的良策。
【课程特色】
1、课堂特色: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企业应该采取的整体对策,是动态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包括国学智慧、经营方略、管理纵横、领导魅力、实战案例五大课程模块即相对独立,又具有北大特色,同时课程在编排上融汇东西方文化精髓,贯通人文。
2、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实时分析经济形势、政策形势、为企业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
3、实战多赢:充分利用北大平台的技术、市场、产品、人脉、学习资源,整合高端资源,智慧、资本有机嫁接;实战、实用、实效。
4、管理专家对接:从实践角度讲述如何运用管理的杠杆,提升企业综合管理,促进企业平稳增长。
5、高端论坛:每年不定期组织大型论坛,与地产、国学、管理、养生、女性等班级进行同台交流,最大限度扩大人脉关系,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圈。
6、同学联盟:以高级研修班同学为基础,组建班级同学联盟。打造最具活力、契合点的同学经济体,成立总裁联盟,以“学习、提升、合作、共赢”为联盟宗旨,增进学员交流、提升企业竞争力。
【师资组成】
1、政府相关部门主管官员。
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所等国学大师联袂讲授。
3、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金融投资机构、实业集团、高层管理者。
【招生对象】
1、各行业领先的国有及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执行董事、控股股东、高级经理及志于从事企业经营的投资人与管理者。
2、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及各级事业单位负责人。
【学习时间】
本期上课时间:2013年4月19日。学制一年,每2个月集中周末学习5-6天;全年滚动开班。
【学习费用】
人民币59800元/人(含学费、教材费、论坛、证书费用;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商务沙龙、联谊酒会、高尔夫球赛、商务考察、沙盘模拟。启迪学员深入思考。
【学员收益】
全面系统地提高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实战能力;在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的解析与运用中提高学员对企业宏观和微观的把控能力;在国学的大海里翱翔;在玄学之中寻找科学的管理规律;在灵性火花的碰撞中思索;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深广的人脉资源;分布不同行业的高端同学联谊;终身免费学习。
4.【增值服务】
伴您一生的服务:加入班级同学会,获得最新各种财经资讯,使您运筹帷幄,把握先机;展示风采的服务:搭建展示各个学员企业风采的平台,创造合作商机,获得共赢;
终身学习的服务:专家委员会不断地研发符合现实需求的课程,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建立学员档案,并纳入校友会成员; 免费参加大型企业或政府高层的论坛;
对每期优秀学员进行人物专访,在科学说网设个人专栏和免费参加北京大学总裁班类课程; 并赠送价值59800元的普巴管理软件代金券一张。
【上课地点】北京大学校内【入学程序】
将报名表填好后传真至:招生办公室。经审核确认后发送“入学通知书”,学员收到入学通知书后办理汇款手续,并将银行汇款底联传真至招生办公室。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高腾老师
联系电话:010-51617451*** 传真:010-516174
51高端论坛:
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氛围创建主题“经济论坛” 每2月定期一次。让学员终身学习,感受北大高端学术氛围!(官、产、学)。
论坛主讲嘉宾:厉以宁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林毅夫教授(世界银行副行长)、樊纲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刘伟博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史美伦女士(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沈联涛博士(前香港证监会主席)、刘永好(新希望投资集团懂事总经理)等。
拟定部分师资:
◆ 普巴北京大学企业精神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管理科学工程博士后 ◆ 雎国余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 魏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于晓非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国学大师 ◆ 韩元茗中国易学风水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健钧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副处长
◆ 张志刚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温元凯著名经济学家、资本市场运作专家
◆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李玲瑶北京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 姜彦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剑中国最早的领导力训练导师◆ 普颖华我国著名孙子兵法与商战研究专家◆ 王志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宋洪祥我国著名税务专家、中国纳税筹划网总裁 ◆ 钟朋荣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 刘玲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
◆ 吴新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刘杰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李明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 翟山鹰颐和资本(集团)的主要创始人 ◆ 孟祥青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国际战略学博士 ◆ 郭丽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班主讲教授 ◆ 洪兵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室博士生导师◆ 张建华中国企业组织建设专家、管理学教授
◆ 于长滨清华大学主讲教授、南开大学戈德学院副院长、是中国著名的“《孙子兵法》与营销实战”研究专家
备注:因老师的时间安排变动,课程及讲师顺序可酌情排列,调整后的师资将保持同一级别和水平。详细资料请以学员手册具体安排为准。
北京大学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总裁班报名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在我不长的十几年的艺术管理实践与短短7年的理论传授的职业生涯中,我多次自问自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可能总结出的理论到底会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在2002年就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答案并且逐步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验证。
1.我认为,不论您从事任何一种职能工作,只要它与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视觉,影视等)发生某种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可以被称之为艺术管理行业中的某一种职能工作,所以当我们大家今后在自己的简历中还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时,我们就可以选择“艺术管理者”这个行业名称来称谓自己了。当然在艺术管理行业中我们还可以细化为“表演艺术管理Performing Arts Management―音乐、舞蹈、戏剧等”、“视觉艺术管理―Visual Arts Management”等
2.艺术管理是为艺术自身的发展需求所提供服务、协助、帮助的一种工作。它不能压制、遏制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模式。如:艺术家的经纪人,交响乐团的管理者, 音乐家协会的管理者,音乐艺术院校的管理者,琴行的经营者,演出公司的管理者, 艺术刊物的经营者,电视台的策划、制作者等。这些不同的职能工作其实都是运用不同形式,在不同的舞台上传播艺术。
3.了解艺术是由什么样的形式可以体现出来,首先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视觉),当然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能够体现艺术表演的形式越来越多,影视,设计,摄影,朗诵,诗歌,文学,甚至是人类的“行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体现形式了。
4.艺术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标准的事物,所以,我们在过去如果可以认为音乐、舞蹈艺术是满足某人自身情感需求的话,那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当代的艺术的体现是一定要满足他人的审美标准与需求,而不能停留在满足自身的需求的层面上了。
5.了解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组成部分,如果需要得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其实最最重要的就是把行业结构进行分析,看看到底我们需要与他们发生什么样的工作关系。那么什么是音乐表现形式的组成部分呢?一场音乐会中是由哪几种部分组成的呢?显而易见的是由(1)表演者;(2)创作者/作品;(3)乐器;(4)场地/舞台设备等组成。那么这也就告诉我们,在一个表演艺术的行业的工作中,其实最需要关注的部分就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这些,其中表演者,创作者,乐器,场地等也就成为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最需要关注的部分。
6.艺术管理工作流程,无论您是从事在艺术管理行业的任何一种职能工作,他们的基本流程通常就是“挖掘发现――策划――制作――宣传/推广――销售――保护”。
7.什么是我们这个行业中任何一种职能工作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我在2002年就提出是实现“三个价值最大化”即“体现并实现艺术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并实现艺术价值之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并实现艺术价值之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回首细想,在我们生活过的岁月里,从“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到我们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的每一场音乐会。从我们付出或多或少的心血与汗水,来揣测要达到的目的是不是相同的呢?答案是一样的,无论你是以学校作为一个舞台,还是以国家作为一个舞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工作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实现“三个价值的最大化”。即“体现艺术之自身价值,体现艺术价值之社会价值,体现艺术价值之市场价值”。
8.艺术管理的工作职能,在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艺术管理工作,无论你是全世界最赋有声誉的导演,制作人,还是学校的传业授道的老师,我想我们在针对艺术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都是一样的!“挖掘与发现,策划与制作”是在艺术传播中经常使用的两个重要的职能手段,从一个表演形式的创意,到一个表演人员的发现;从一段音乐的创作,到视觉美术效果的配合。我想无论我们怎样进行工作,总是从这样的一个工作态势来展开自己的艺术传播之路,别无其他的捷径可言。
9.宣传推广,是传播之路的必要选择和工作手段,无论是奥运会的开幕式,还是学院的音乐节,能否创造全球注目,或社会关注,肯定是艺术价值体现,并转化为社会价值的MIX化学反应的结果。想象奥运会有13000多名注册记者的出现,全球200多国家进行电视转播,这样的宣传推广的组织与媒体的运用,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使用最大力度来体现“体育之美”,最大范围地传播“奥运理念”去影响这个世界吧……
10.销售, 对于艺术传播之路的行走来讲,大多时候都是被行走的人所绕过,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买卖”,人们对艺术的接受可能更快,更容易!但是这样做是错误的。从原始社会到当代社会的进展过程中,人类生活从“物物等值”的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的商品行为,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某种物品的从产生到自灭是因为没有“等价衡量”而存在这社会中的。相反,如果对这个物品进行“等价衡量”形式的销售与社会推荐,将会推动这类物品在社会中的流传与存在。艺术,作为满足人类对“美好事物”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存在,自然是赋有“等价衡量”的商品属性的。所以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赋予适当的“价值衡量与市场价值的体现”是绝对有助于艺术的传播效果与影响的范围的。如“奥运会”的门票销售,100―200元的价格是远远不能体现其自身所能体现的“运动价值”的。但是为什么还要进行销售,而不免费赠送呢,为什么开幕式的门票是5000元,而不涨到50000元?这样的情景出现只能说明在艺术的传播中,销售价格应该是艺术自身价值的忠实体现。任何的价低质高,或质低价高都是对艺术传播效果的一个重大影响。
11.保护,在我们行走在艺术传播之路上,看似是毫无联系的一种职能工作。但是保护是对于当今从传播艺术之路的开始所形成的“主意”能产生作用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著作权,版权的产生与保护,从根本上可以证明世界上聪明智慧的人所制定的传播手段与产生的结果是可以受到公平的待遇的。从这一方面证明“保护”这种职能工作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是具有积极引导,是对艺术传播过程中投入产出相等的一种“保险金”。
艺术管理行业在中国的大地上的形成与发展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年,在中国的艺术教育领域中还没有超过10年。今天,作为一个艺术管理行业的从业者与理论的传授者,感谢《人民音乐》这本杂志让我说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用一些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告诉大家,您是一个艺术管理者,而艺术管理行业中各项职能工作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艺术传播的道路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的。
宗晓军 美国迈阿密大学音乐商业与娱乐工业管理硕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讲师
一、单选(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将宜五德备也。”这句话是以下哪位人物讲的?
A.孙子 B.孔子 C.曹操 D.孙膑
2.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哪一年?
A.1975年 B.1977年 C.1979年 D.1982年
3.根据薛国安教授所讲,彭德怀曾经建议毛泽东把朝鲜战争的战线稳定在()一带。
A.平壤 B.三八线 C.仁川 D.汉城
4.“三令五申”最早出自于哪里?
A.《史记·吕不韦列传》 B.《史记·伍子胥列传》 C.《史记·淮阴侯列传》 D.《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根据薛国安教授所讲,建国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绝大多数集中在()。
A.西南地区 B.东北三省 C.陕甘地区 D.岭南地区
6.“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这是以下哪位人物的观点?
A.蒙哥马利 B.艾森豪威尔 C.麦克阿瑟 D.克劳塞维茨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薛国安教授所讲,以下关于“三八线”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三八线”是南北朝鲜的政治分界线 B.“三八线”是南北朝鲜的地形分界线 C.“三八线”以南是以平原为主 D.“三八线”以北是以高山沟壑为主 2.薛国安教授从哪些层面来分析“勇”?
A.匹夫之勇 B.固执之勇 C.无畏之勇 D.大智之勇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条令是什么? A.警备条令 B.纪律条令 C.内务条令 D.队列条令
三、判断(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薛国安教授认为,领导干部要学习毛泽东战略家的胆魄。
正确 错误
2.薛国安教授认为,领导干部不需要培养无畏之勇。
正确 错误
3.“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这句话是孔子讲的。
正确 错误
4.根据薛国安教授所讲,“为将五德”确实应该具备,“为将五危”确实应该避免。
正确 错误
5.薛国安教授认为,领导要想得到下属的服从,首先自己要能够率先垂范。
正确 错误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坚, 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班级管理要依靠班主任, 更要依靠良好的班集体。通过集体来教育集体当中的每一位成员, 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
班主任应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 让学生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和责任心, 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二、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 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 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集体奋斗目标可以是某一方面的 (如学习、纪律、劳动、体育) , 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 (如月、学期、学年) 。
班集体奋斗目标的提出应尽可能来自学生并且是他们可以达到的, 以让学生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目标, 而不是老师的命令”。共同的奋斗目标一旦确立, 就有了维系全班师生为之努力的共同纽带, 这有助于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形成, 促使班集体不断前进。可以这样说, 班集体形成发展的过程, 就是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的过程。
三、制定完善而切实可行的班规, 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真正优秀的班主任, 应当是“法治者”, 而非“人治者”。就班规而言, 班规可由学生自己制定并由学生自己执法。由学生讨论, 并最终通过的“班级法典”一旦正式生效, 就成了“班级法律”, 班级里的每一个人, 包括班主任, 必须全力保证其严格执行。面对班规, 人人有权利, 同时人人都没有特权。通过班规, 使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为管理者, 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 班级管理也就从“人治”走向了“法治”。班级“法治”管理不但能使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 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和熏陶。
四、创造健康的班级集体舆论,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集体舆论, 是指在集体中占主导地位的、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遏制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意见和言论。健康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衡量良好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每一个学生的言行, 对于学生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班主任应关注并善于引导班级集体舆论, 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 感受到自己与集体不可分割的联系。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一个班级如果除了上课就是考试, 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因此,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 以使班级成员始终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 要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 从而极大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当带头组织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中去, 并且要想方设法让全班学生参与。班主任应明确的是, 结果有时并不重要, 活动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凝聚全班成员的过程。在集体活动中, 每一个学生投入越深, 体验就越深;体验越深, 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归属感越强, 集体凝聚力也就越强大。
六、努力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
虽然同为组织,但非营利与营利的本质区别注定了两种管理模式的巨大差异。例如,营利组织关注的是如何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赚取利润;而非营利组织显然不是这样,它更关注使命和责任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有捐赠者的贡献,它有时不用太关心财务。又如,在营利性组织中,领导的关键往往在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但在非营利性组织中,其关键则在于使命。根据德鲁克的看法,只专注于个人魅力将使领导者走上歧途。“身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领导者,其职责就是要将使命中的口号转换成更精确的目标,因为使命是永存的,甚至负有神圣的任务,而目标仅是暂时性的。”此外,在市场细分、目标群体、营销宣传、管理运营等具体环节上,非营利性组织与营利性组织都有很大不同。于是,基于经验的管理、管理的实践都告诉我们,我们迫切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资料,包括它本身是什么、可以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与此同时,非营利性组织也面临着巨大而且不同以往的挑战。德鲁克指出,这种挑战首先来自如何使捐赠者转变为奉献者;其次,挑战也来自于实现社区的共同目标。特别是后者,对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美国的社区,它赋予并增强个人履行公民义务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问题恰恰就在于这里。一方面,非营利性组织在市民社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另一方面,如何管理非营利性组织并取得成效,成为很多人关心和讨论的话题。然而,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世之前,当时几乎没有专门为非营利性组织量身定做的领导和管理理论。大多数管理理论都是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发展而来的,很少关注非营利组织与众不同的特征或特殊的关键性需求,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如何卓有成效地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尚属空白,没有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的系统性理论。
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中,德鲁克从确立使命、从使命到成果、绩效管理、人力资源与关系网络和自我发展五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问题。其中,就“你对世人的贡献是什么”(这也是区别于营利组织最本质的一点)这一核心理念,德鲁克论及了组织使命和目标的确立及领导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和诸如职员、董事会、志愿者和社区一类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组织中各管理层级人员的自我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独立性,这就使得他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超越了“美国经验”的狭隘而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论。
当然,德鲁克对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只是一个持续运动的号召,只意味着开始,不代表着中止或结束。
特别推荐
《OFF学——会玩,才会成功》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7月
推荐理由:什么是“OFF学”?作者认为就是学会成为“人生的达人”,不只在工作领域游刃有余,也能创造出丰富的人生。每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应该对于“on”(工作)与“off”(休闲)同样地关注,并且设法创造出时间、金钱、悠闲的心情,尽情地享受人生。作者一直在游玩,这不但没有成为他工作的阻碍,反而还有助益。
《不对称创新》
作者:吴振海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7月
推荐理由:以弱胜强,是多数中国企业都面临的一个战略困境。然而,在敌强我弱之下,挑战者如何实现对领先者的赶超?行业的后进入者又如何才能找到生存的立足点,进而不断发展?作者基于对战略、创新和营销理论的跨领域研究,在对全球近百个以弱胜强的商战案例系统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是以弱胜强、后来者居上的惟一途径,但要想成为成功的创新者,挑战者的战略思想必须有别于市场领先者——这就是不对称创新。不对称创新立足于强大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既注重创造与其没有竞争互动、具有“温水煮青蛙效应”的不对称局势,同时也关注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新书推荐
《福特帝国》
作者:理查德·巴克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8月
推荐理由: 本书将为你揭开福特帝国创造者的神秘面纱。亨利·福特,作为天才的机械师,头脑简单,想法单纯,虽然获得了财富,却远不是伟人。他终生都没有意识到作为世界上曾经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汽车需要更为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而作为知名的家族企业,福特公司的“继任者”——埃兹尔·福特,则一生都纠缠于和父亲的博弈。他本人并不像外界所猜想的那样孱弱无能、人云亦云,反而具备了一流商人的头脑,了解市场和管理,因此福特公司才有幸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同时,本书也将展现一个传奇商业帝国的真实一面,除了机遇、实力和运气,它同样也避免不了劳资矛盾、公司政治、人员流失……
《小就是大》
作者:赛斯·高汀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推荐理由:作者是雅虎前副总裁、高产的国际畅销书作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本书首次将作者近10年来最优秀的博客文章、杂志专栏和电子书内容结集出版,这些内容都是最富爆炸性、最有启发性、最具传播性和操作性的商业思想。
《成功长青:谁都可以拥有意义非凡的人生》
作者:杰里·波拉斯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推荐理由:杰里·波拉斯是《基业长青》的作者之一。本书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向传统意义下的“成功”发起了挑战,认为“成功”并非是指“金钱、名誉、权力”,而是“从事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毕生投入其中,创造恒久的影响力”。这并不是一个空洞乏味的世纪宣言,而是作者在10年的时间里,对全球几百位持久成功人士访谈后得出的结论。你将发现,这些受访者大多出生平凡,一些人有着天生的缺陷,还有一些人甚至终身残疾,但他们却缔造出了一个个传奇,造就了恒久的影响力。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最大启示是:你之所以创造了旷世奇功,并不是因为你尽善尽美或者异常幸运,而是因为你有勇气坚持做对于自己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
《商业情报密码:看穿混乱、失真、谣言和烟幕》
作者:伦纳德· M.·富尔德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9月
1、篇幅在800字左右;
2、统一用A4纸打印,统一封面;
3、论文标题:3号黑体居中;正文:4号宋体;
4、电子文档交给辅导员
滁州
课程报告题目
管理方法与艺术
迪克•卡克森说:“管理技巧是所有技巧中最大的一种技巧。”如果想做一个管理者,我们就要掌握管理技巧,学会管理。
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粗放管理到细节管理,从权力管理到制度管理,从组织管理到程式管理,从管人到管事,具体情况复杂而多变。能否熟练掌握管理科学,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灵活而高效地运用“管理”这门艺术,并随着改革的推进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理念,对于能否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恰如其分地使用人才,实现管理的最理想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门艺术里,对管者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时间的安排,信息的处理,对管理者都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把管理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是管理者和管理学者的共识。从一般意义上说,管理艺术,是管理实践的产物,是管理者在随机和不确定的条件下,熟练运用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及时、恰当、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所达到的境界。
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
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新概念、新知识正在逐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因特网、全球一体化等概念无所不在,以人为本的观念大行其道,这对管理者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创造卓越的工作业绩,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管理者面对的员工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经济人”,而越来越多的是“社会人”。因此对于管理的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对于管理的艺术要求会更高。
“社会人”在“经济人”重视报酬的基础上,会具有强烈的社会心理需要的特点,他们在完成工作拿到报酬的同时,需要有参与感、认同感、成就感。笔者拟从适应“社会人”的角度出发,就管理方法做些粗浅的探析。
一、沟通的重要性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者需要协调上下关系,不管是与上、下级的沟通,还是制定各种计划,都是属于沟通协调的范畴。同样,我们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由于管理很多时候是需要与人沟通,而面对由林林总总各色的人组成的组织,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使用不同的形式将管理方法,以大家能够接受并顺其自然的得以实施的过程,叫做执行力的艺术。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会影响团队的整体绩效,包括氛围、执行力等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沟通是双向的。
1、管理者应增强沟通的意识,积极主动与部属沟通。通过沟通,管理者可以了解和掌握成员间和成员内心的情况变化,加深员工对自己的信任感,增强感情上的融洽度,进而产生强大的非权力影响力。
2、管理者还必须意识到,沟通不是高高在上的简单的布置任务,而要以平等、真诚而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在沟通中,不仅需要摆事实、讲道理,更要有真情。只有当对方感到你是出于真诚的、真正与人为善时,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必须营造一种环境,激发员工与管理者主动沟通的愿望,使他们缩小自我形象与自我认知之间的距离,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增强职场抗压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管理者因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
二、个性化管理
对于现代的“社会人”而言,一般组织都是由个性非常鲜明的成员组成,每个人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现在大家提倡人性化管理,也就是说制度可以是灵活的,不再是老古板一成不变,按章办事。
我们知道哪怕是制度执行的再好,而企业没有达成经营目标,结果等于白搭。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也就是目标责任制,对于员工的管理而言,只要是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大前提下,对于一些管理细节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而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在非常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制度下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识人,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了解、掌握每个员工的不同特征,并按照员工的人格特质,将他们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让他们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使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三、领导艺术
优秀的管理者往往具有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也就是为什么说管理是一门艺术的最佳诠释之一。作为管理者,其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下属的心理走向和行为走向,亦影响着自身的威信。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影响力和威望是凭借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是从团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中体现出来的。
管理者具有了“领导艺术”以后,才能更好的建立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强的团队。从而更好的达成企业的目标。
【管理学与领导艺术】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艺术与技巧06-18
领导科学与管理决策07-17
浅谈管理与领导07-19
护士长的管理策略与艺术10-28
艺术管理学概论大纲12-06
公共管理学领导力07-18
管理的艺术07-24
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班级管理06-27
企业领导依法管理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