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精选8篇)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篇1

必要性分析 来源:磁铁 http://

一、研究背景

1.中北房地产公司简介

中北房地产公司隶属于吉林省中北集团。中北集团具有22年历史,总资产达50亿元。是集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药品经营、金融服务、物业管理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集团成功地打造了中北大市场、中北生产资料市场、中北瑞家家居广场、中北新天地购物乐园、中北医药超市等十余家子公司,商业范围辐射吉林省。2007年集团进军地产领域,成立中北房地产公司。中北地产公司定位目标市场为三线城市,从建立伊始至今,在吉林市、通化市、松原市进行大量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独立成功开发、操作的集中高端住宅产品和商业综合体为一体的地产项目。成功打造了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家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新生活购物乐园。新生活购物乐园的运营填补了这三个城市综合性商业空白,同时中北集团地产品牌在异地落地生根,成为吉林省本土商业地产龙头企业,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实体品牌。

2.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1998年全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吉林省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投资以每年34.5%

速度递增,房地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受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严重衰落,房屋价格涨幅回落,商品房交易量持续下降,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规模缩减。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房地产行业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吉林省房地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知名品牌物业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规模日益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强劲,房地产信贷增长迅速,商品房价格逐渐攀升,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产生。

为了解决投资过热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经营不善的企业必将在竞争中出局。

在国家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中北房地产公司率先在三线城市成功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北房地产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经营,虽然已经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运营中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为依据。因此,科学系统的研究中北房地产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同类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对房地产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国外主要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着重研究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作为投资的一种,它在各种投资中所占的地位和与其他投资的相关度,二是房地产投资内部各种物业的风险散度和收益的大小,经过欧美国家诸多专家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即房地产的收益大于物价上涨率,并且,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与其他投资的关联度很小。

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房地产业的研究。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综合了房地产经营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两门学科理论,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因而针对房地产营销这一课题所进行的研究也处于初期阶段,尚未成熟。对全国性房地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的前期开发研究,企业融资研究,人力资源研究,以及国内知名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和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从网络搜索信息来看,主要有以下学者进行吉林省房地产业研究。以郄瑞卿为首的学者们在《长春市房地产运行机制分析》中通过研究长春市房地产运行机制以及房地产在长春的产业地位及供需结构和支付能力,提出了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并针对问题提出房地产在长春的发展机制。李成员在《长春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益研究》指出长春市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但是结构和空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合理调整商品房的供应结构,并加强经济适用房和集资性建房的管理。刘薇在《完善吉林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探讨》中,通过对吉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现状调查以及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和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使用、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运行中的成绩与经验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吉林省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提出可行办法。少有用本土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案例而进行的系统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吉林省中北房地产公司为案例,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工具,在调研基础上拟对其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进行

研究。主要分析中北房地产公司吉林项目营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在对中北房地产公司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其在营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将从通过不断渗透中北房地产公司强大的商业品牌优势的角度出发,旨在为中北房地产公司吉林项目制定科学系统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有效的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制度,用明确有效的市场战略保障企业在竞争中的立于不败之地。

本研究的重点有三:一是中北房地产公司营销环境分析;二是目标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特征分析;三是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制度的制定。研究组成员将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以确保本研究的有效进行和顺利完成。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用相关市场营销理论对中北房地产公司进行系统分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北房地产公司营销环境,准确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找到内部优势和外部劣势相匹配的契机。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特征分析,锁定目标客户群,进行产品定位。运用4ps理论制定中北房地产公司吉林项目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并运用营销战略管理理论制定营销策略实施保障制度。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预期形成《中北房地产公司长春项目营销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一份,并发表相关论文一篇。本研究能够有效促进科

研资源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实践意义。

第一,由于中北房地产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该企业市场营销有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该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确保该企业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中北房地产公司是吉林省本土商业地产龙头企业,具有行业示范作用。所开发的项目是该企业定位三线城市的成功案例。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目标市场为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第三,本研究可以促进更合适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和建设。使营销理论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篇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北京即将举行的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影响, 高校体育市场已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的高校体育市场目前发展的状况如何?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高校体育市场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二、高校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

自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以来, 给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模式向市场体制模式转轨。各行业都在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 如何发展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如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把体育划归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 这为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期计划的影响, 一方面高校体育市场发展滞后。而另一方面大批高校体育设施、人才、技术等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是一种变相的国有资产流失, 还有以下几种现状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市场的开发。

1. 发展模式较封闭, 形不成规模效益

高校体育市场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 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 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

2. 目标单一, 组织混乱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模式单一, 路子窄, 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靠“筹、要、靠”依附了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 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没有把自身体育市场的开发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挫伤了体育教师开发体育市场的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所组织的一些有偿健身锻炼和培训班, 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规模小, 短期行为成分大。

3. 缺乏经营体育市场的开拓性人才, 阻碍了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

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 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 积极进行体育市场开发。把能够纳入体育市场的经营成分推向市场, 进行综合性开发, 发挥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最大潜力, 避免大量设备闲置, 造成资源性浪费。

三、发展高校体育市场的重要作用

1. 高校体育教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只靠上级拨款的纯福利事业

如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走产业化道路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 积极探索开发高校体育市场的途径,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举办高校体育活动,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高校体育中来, 在市场的开发中做好事业与产业和有机结合。强化市场观念, 引入竞争机制, 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还可引入公平竞争关系, 从而提高高校体育的办学效益。有利于体育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也可使教师结构, 师生比例合理化, 场馆得到有效的利用。

高校体育市场的建立, 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保证高校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解决长期困扰高校体育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2. 开发高校体育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余暇中有了更多的时间追求诸如体育运动这类精神文化的消遣。而高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交际、处事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健康的生活观念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高校体育只有向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加快体育市场的建设,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市场的社会效益, 应面向社会开发健身市场。“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13亿人身体建设的跨世纪工程。广大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最主要的困难是缺少活动场所和指导人员。相比之下, 这两点正是高校的优势之处。高校相对具有较多的体育场馆设施和高层次的体育师资力量。因此, 高校体育市场应以体育场馆为阵地, 以运动技术为武器, 面向社会建立完善的大众提示健身, 健美的综合服务, 为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小学提供比赛、文娱活动、表演活动的场所。通过教师队伍建立技术市场, 为社会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技术培训, 为社会团体开展各种竞赛、文体活动的技术信息咨询、策划、承办等有偿服务, 因此,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把握住高校体育市场的基本特征, 按照社会及高校本身对体育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努力开发市场, 显得尤为迫切, 它将对高校体育的改革与腾飞产生巨大影响, 并富有深远的意义。

3. 高校体育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 有较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和经济挂钩, 不但实现了高校体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而且还为高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 作为新兴产业, 一方面, 到目前为止,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了解和关注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高校也缺乏与企业打交道的成功经验。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和操作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值得广大有实力的高校和企业关注。从长远看, 随着企业高校双方合作的深入开展, 双方必将从实践中找到合作的最佳方式, 从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 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四、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前景

1. 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形势

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开发势在必行, 体育产业市场的实质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而出现的。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基本功能, 把体育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 建立体育经费的补偿机制, 形式体育事业良性循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体育产业的推进, 许多竞赛体育项目通过走向市场, 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 使群众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而且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潜力

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首先来自于其完备的体育设施。据初步统计, 全国近千所高校有室内体育馆的占60%, 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则达到90%以上, 部分学校甚至一校多馆;田径场拥有率达95%以上, 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的普及率者达到50%以上。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体育消费将出现持续增长的局面。此举措施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现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

3.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途径及成功范例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与企业合作, 发展体育赞助业, 成功的例子很多, 如2002年6月9日“中国人寿杯”亚洲男子排球赛在黑龙江大学新建的综合体育馆落下帷幕。而在这之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成功地承办了女排四国邀请赛。国际体育比赛在高校的成功兴办引发了人们对高校体育市场的关注。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就吸引了菲利普这样的知名企业的垂青;由摩托罗拉、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李宁服装、一汽大众、中国电信、威尔胜等企业赞助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NBA每年都非常热烈、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的关爱。通过企业赞助, 大多改善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条件, 在校学生在各项校运会和俱乐部赛事中, 也可积极地为各项比赛和各队赞助, 以增加筹备的活动经费, 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而且也减轻了学校的经费负担, 又能达到为赞助企业宣传形象和产品的目的, 从而实现又赢的目的。

五、发展高校体育市场的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高校体育市场亟待开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高校在搞好“体教结合”的同时, 应把握其发展的机遇, 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积极地发展健康的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过程中, 不但要优化高校体育市场的环境, 建立适宜的动作管理机制, 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1. 多渠道开展高校体育市场, 实现“多赢”

世界各国为争办各种大型运动会的主权展开激烈的竞争。运动比赛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特点, 通过现代化传媒的传播, 成为一种共识, 承办大型运动会比赛所获得各方面收益是无法估量的。1984年美国人尤伯罗斯首开私人承办奥运会的先例, 他通过29个大企业公司资助、门票、广告、转播等商业动作, 成功地举办了络杉机第23届奥运会。没花美国政府1分钱, 反面获得空前的利益, 光ABC放手公司约赚了35亿元。高校体育市场应主动寻找机会, 获得运动比赛的主办权。利用承办运动比赛的机遇, 精神运筹获取广告、捐赠、上级机关投入资金和物质来建设现代化的运动设施。通过承办各种大型比赛, 高校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全民健身网络

依据高校人才、物质等优势, 在确保教学、训练的基础上, 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周边事业单位、社会的街道连成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高校体育场馆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 使高校体育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吸引众多的团体及个人, 步入高校进行有偿健身与体育培训活动。

3. 加强体育科研的实用性

使体育科技成果得到及时开发利用, 以拓展高校体育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允许社会各界人士把体育当作产业, 当作“无烟工厂”, 从事体育劳务的生产和经营, 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取得合法利益。

4. 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 推行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或俱乐部教学或体育社团制也可吸收社会人员参加并收取适当费用, 实行有偿服务。建立各种形式的体育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机构, 对校内学生适当或优惠收费标准, 敞开对社会开放, 对体育劳力商品交换提供政策支持。

5. 努力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

每年高校体育竞赛接连不断, 从经济效益上讲, 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许多高校因经费欠缺, 只能放弃参赛。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是值得尝试的。笔者认为,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具有以下4个条件:提高高校竞技运动水平;依靠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 成立竞赛管理机构;通过体育广告经纪公司或体育经纪人的中介作用努力拉赞助, 使高校体育竞赛走向市场, 体育赞助是高校体育市场运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和各运动的市场经营有巨大的资金保障作用。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高校体育如何进入市场经济, 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 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归类比较、逻辑分析法从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背景和目的出发, 阐述了高校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 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体育市场发展的形势、特征及开发中的成功范例, 从而论证了开发高校体育市场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一些管理策略;为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及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市场,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启明: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9, 3

[2]蒋玲: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IMI,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7

[3]王涌涛等:高校体育产业化亟待开拓大市场, ntitled Documtnt网, 2003, 3

[4]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5]张玉芬:对体育院校场馆的经营性管理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

开发农村汽车市场的必要性 篇3

关健字:农村经济;农村汽车市场;汽车工业的发展;农村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与城市汽车市场不同,中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强调汽车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其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广阔农村市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深远,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拉动内需成为了当务之急。所以,发展农村的汽车消费可以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

一、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经历了一个在波动中上升的动态演变过程,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在经历了由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和转移的空间演变过程后。空间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原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进程中产业聚集、效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等经济规律的作用。

(二)农村信息化的提高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影响

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农村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

(三)农村公路网完善蕴育着巨大市场

联结交通隔绝地区、农户与销售市场和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市场之间的农村公路是自给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农民需要进入当地的市场或公路、铁路、水路的集散点,也需要进入学校、医疗及其它社会服务的中心,这些都离不开相应的运输工具。按照2005年2月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计划建设农村公路约113万km,其中改造沥青水泥路73万km,建设通达工程40万km。

(四)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使汽车消费成为可能

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农村汽车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农村的人均年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4000元。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5800元,这些地区的农民对汽车的需求较多,一些小型汽车已经在这些地区流行起来。

(五)农村汽车市场与城市汽车市场的差异

与城市汽车市场不同,中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汽车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其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如价格、载运量、耗油量等因素远胜于噪声、乘坐舒适性、操控方便性、安全性、排放污染等因素。这一特点与农村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相适应。因此,广大农村普遍欢迎的汽车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国际化进程。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在汽车金融领域,一批批独资及中外合资的公司已经开始运营。国际化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要跟上世界汽车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就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探讨,汲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并不断拓展与世界同行的交流

领域。

(二)自2001年底加入WTO后,我国经历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01 至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22.80%和 22.55%,并于 2009 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1 年,受宏观调控、鼓励政策退出、北京等城市限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 0.84%和 2.45%。自2012 年起,我国汽车市场逐渐回暖,至 201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 2000万辆,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第一,产销量同比增速均回升至 15%以上。近年来,乘用车产销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三)分析目前国内十大轿车品牌,前三名仍全是合资企业,而我国自主品牌:红旗、夏利、奇瑞等都在五名以后。从外国人那分得加工组装的少量利益,还不如加速国内企业的合作,打破区域限制,集全国的资源为一体,即使利润分配不平均,至少都是在本国人的口袋里,不会被外国人瓜分。此外,自中国入世后,一些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物价飞涨,很多跨国企业为了寻求低价劳动力,纷纷把目标投向内陆,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人力资源这样的生产要素也没有办法自由流动,限制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外资企业占尽各地优势资源。

三、结语

“中国最大的潜在汽车消费市场就是农村。”在“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十分严峻,到“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因此,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是当务之急。

“谁能赢得农村市场,谁就能真正意义上赢得中国市场。”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而这高达1亿多的潜在客户,主要为现在汽车保有量还远未饱和的城镇和农村,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也是微车发展的终极市场。

参考文献:

[1]杜萍,浅谈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5):198

[2]刘淑华,农村市场开发情况现状与对策[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2(4):68-69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篇4

——广西诚信达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徐管康提供

从目前我区保险市场尤其是保险中介市场上保险公估机构所发挥的作用看,保险公估机构只是保险行业内部批准设立的专业鉴定机构,它不为广大公众认知和主动利用保险公估为自己维权、护利,只有国家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司法鉴定机构方能更显其公正之效。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保险公估机构

保险公估是从中立的角度专门研究和处理保险事故中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问题的机构。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行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WTO的加入和改革开放进入我国。保险公估机构在国外被称为保险公估行或者保险理算局等。按照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第二条的解释:“保险公估机构是指依照《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规定,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接受保险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保险公估是保险当事人中的“第三者”,保险市场上的“裁判人”。它凭借熟悉保险业务、保单条款和评估专业的技术优势,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与鉴定,有效维护保险当事人利益,加快保险赔偿速度。从2001年底广州、大连、北京等保险公估公司的相继开业,至今全国的保险公估机构已达280家。保险公估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保险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促进了保险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在保险理赔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许多的理赔大案、要案、疑案、难案都是通过公估机构处理结案的。

二、保险司法鉴定机构

保险司法鉴定是指保险案件在诉讼过程中,保险公估机构对案件中有关保险方面的专门性问题依法进行鉴定。依法成立的保险司法鉴定机构在诉讼过程中接受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自身掌握的有关的保险知识及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械、建筑、桥梁、机动车、电力、船舶等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就诉讼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保险仲裁、保险调解、保险公证工作中需要就科技、专门性问题作出鉴别、判断的,如委托法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出具鉴定意见,也应当适用司法鉴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所以,保险公估司法鉴定不仅仅是技术活动,还因其服务于保险诉讼活动而有超出一般技术活动的法律要求。保险公估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机关为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业务的委托、受理、实施都必须按照法定的司法鉴定程序进行。保险公估司法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证据形式,是诉讼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估司法鉴定机构对其鉴定行为和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三、保险公估与保险司法鉴定的区别与联系

保险公估机构是根据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工作。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保险公估人员资格证书》并持有《保险公估人员执业证书》才能执业。

保险司法鉴定是保险公估机构根据司法部颁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对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组织或当事人委托的有关保险事务提供有偿的司法鉴定活动。同时,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必须在取得《保险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后方可具备司法鉴定人身份。

保险公估机构是保险行业内的评估与鉴定机构,不同于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因此保险公估机构的《保险公估报告》“只作为保险公司理赔参考之用,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一旦发生诉讼或仲裁,其出具的《保险公估报告》不能作为法定证据,而只能作为一般参考。但只要保险公估机构依法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就有了保险司法鉴定资格,《保险公估报告》也就可视情况需要以《保险司法鉴定书》的形式出现,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司法效力,实现《保险公估报告》到《保险司法鉴定书》的无缝对接。

四、保险司法鉴定的现状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许可共保留了500项,其中司法鉴定工作保留了2项: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审批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执业核准,其主管部门为司法部、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司法部颁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司法鉴定是指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法对诉讼或仲裁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作出结论的活动。司法部规定的司法鉴定种类有16种,如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司法会计鉴定,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痕迹司法鉴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等,但并没有保险司法鉴定。

在此种情况下,发生诉讼或仲裁的保险事故的司法评估与鉴定就处在了真空状态。但国内保险市场在飞速的发展,保险纠纷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这些纠纷中,不少纠纷诉诸法院,需要对保险标的的损失进行司法勘验、评估等工作。因此,保险公估机构进入司法鉴定领域已是必然之势。

河南省2005年通过《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规定:“依照法律、3 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行业鉴定机构面向社会服务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可以从事相关的司法鉴定活动”。因此,河南省司法厅根据郑州神舟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的申请和河南保监局的推荐,为支持河南保险公估业的发展,经过认真研究,特在司法部规定的16种司法鉴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保险公估司法鉴定”。据了解,除河南省外,我国的许多省份如辽宁、贵州、重庆、山西、安徽、广东等都依据司法部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对保险公估司法鉴定采取了准入制度,取得司法鉴定资格的保险公估机构具有了准法律地位。但是,目前广西尚未有一家保险公估机构取得保险公估鉴定资格。

五、保险司法鉴定的市场需求

由于保险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公众保险知识缺乏、保险公司规范经营水平不高等原因, 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的惜赔、无理拒赔,被保险人的欺诈、虚报或与保险公司雇员、代理人串谋骗保事件时有发生,带来了保险业经营的混乱,造成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矛盾与冲突,保险合同纠纷也迅速增加,有关保险的诉讼也在逐年上升,在诉讼过程中,对《保险司法鉴定》的需求正日趋增加。具体表现在:

(一)被保险人的需求

1、投保时产生问题的需求。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往往不向被保险人做真实的信息披露,条款解释隐晦不清,故意规避敏感问题,恶意承揽签单,出险时导致纷争产生。

2、理赔时产生问题的需求。多数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的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客户服务的倾向。保险公司各级机构的工作重点在抢占市场、做大业务规模、超额完成展业任务上,理赔工作流于形式,拖赔、惜赔等情况严 4 重,滋生许多纠纷。另外,在有业务就有一切的指导思想下,部分核保人员缺乏责任心,缺少科学的核保技术,引发了许多理赔纠纷问题。再有,保险公司理赔专业人才缺乏,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且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理赔知识和能力,办事效率低下,每当出现复杂赔案时,往往判断错误引起矛盾。

(二)保险人的需求

从保险人方面,由于客户缺乏必要的保险知识,也滋生纠纷。1.客户认为发生事故应该马上理赔,对所需提供详尽的单证、材料不与配合,反告保险人拖赔。

2.有些客户认为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就要对损失进行全额赔付。其实,如果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属于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或是在缺少必要的索赔单证等情形下,保险公司做出拒赔决定,客户就不能纠缠不清,一味要求保险公司赔付。

3.客户投保环节不谨慎,签约时草率,对条款理解不透彻,为日后理赔埋下隐患;对理赔程序及事项事先不太明了,或存在误解,也极容易在出险理赔时产生争议,引发赔偿纠纷。

4、赔案中并存着诸多的道德风险,骗赔情况日趋严重。使得保险公司在处理赔案时不得不小心谨慎,客观上造成理赔时间较长让被保险人误认为惜赔而打官司。

(三)弥补法规空白的需求

由于目前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很健全,保险理赔所涉及的很多机构、部门,如法院、公安、医药、卫生等部门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保险专业义务和专业责任,为保险理赔提供证据和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 5 赔调查取证的难度,拖延了理赔时间而产生纠纷,保险司法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四)保险纠纷审判的需求

由于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纠纷案件占商事案件的比重日趋增大,而保险实务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专业性,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即使法律作了相关规定,但在保险实务中却错综复杂。审判人员对保险实务接触不多,缺乏相关保险专业知识,因此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于较复杂的实务性较强的保险纠纷案件,需要保险司法鉴定的介入。

六、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有相关规定——为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鉴定结论经法庭审查属实后作为定案的依据。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侦查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3、《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许可保留500项,其中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执业核准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审批的主管部门为:司法部、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4、《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应取得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司法部监制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在从事鉴定活动时有权 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询问当事人、证人等,履行依法回避、保守秘密隐私、出庭作证等法定义务。

5、《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必须统一编入名册并公告。在诉讼活动中需要鉴定的,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应当委托列入名册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6、《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依照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行业鉴定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具有行业鉴定资格的执业人员,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七、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可操作性

1、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活动已从执法机关、审判机关分离出来,执法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独家垄断并缺乏监督的局面已经改变,传统的鉴定“权力”已经转化为鉴定“服务”。这是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基础前提。

2、对需要进行保险司法鉴定的保险纠纷案件,委托既有懂保险、经济、金融、法律、财会等各类相关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又有熟悉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的专家还有多种专业设备的保险公估机构,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是保险公估机构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基础性条件。

3、当事人从被动接受司法鉴定,转为主动启动司法鉴定。即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整个诉讼活动,当事人双方都可以启动司法鉴定,以保证鉴定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保险公估人本来就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保险合同双方提供查勘、检验、评估、理算服务的机构。保险公 估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出具的公估报告能为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所接受,那么由其延续保险诉讼的司法鉴定工作,完成《保险公估报告书》到《保险公估司法鉴定书》转变是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根本保证。

4、探询社会上的各类评估与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不难发现,价格鉴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工程造价公司等,仅对本专业事务予以评估或鉴定,都不能满足保险事务的专业需求。价格鉴证中心只能对物品的价格进行鉴定和认证,会计师事务所只能对财务问题进行鉴定和认证,资产评估事务所只能对某一资产进行鉴定和认证,工程造价公司只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和认证。保险事故中的出险原因、事故责任、损失程度等,只有精通保险专业且具有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团队方能有效解决。

因此,创建保险司法鉴定机构,既有理论和法律依据,又有市场的需求,加之外省的实践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是切实可行的。

广西诚信达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提供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篇5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我国现今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往往还要沿用旧体制的办法来解决,而旧体制某些方面的弊端未能彻底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反映和表现为道德严重滑坡的各种行业不正之风,无不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有关。因此,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施“三项工程”,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很多,主要有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3个方面,亦称“三项工程”。;

(一)制定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是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决定了现阶段的警察职业道德具有不成熟性。高尚的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来逐步实现。要把职业道德规范的制订与完善建立在牢固的思想基础之上:组织警察共同讨论,共同制订职业道德规范,使集体主义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体现在规范之中;坚持从警察职业具体实际出发,做到制订的规范有警察岗位特点,简明适用;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制订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尽可能达到法规性与道德性的统一;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制订和完善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及时检查、总结实施情况,并根据警察职业情况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组织人员不断修订补充,及时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二)开展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长期任务。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道德理论以及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民警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配合落实岗位责任制进行教育,提高履行职业责任的自觉性;与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民警的业务能力;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三)搞好警察职业道德评价,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第一要充分认识警察职业道德评价的地位和作用。警察职业道德评价是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裁判、教育、调节作用。没有警察职业道德评价,也就无所谓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第二,要掌握警察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客观标准。一般说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是道德评价的根本客观标准,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警察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应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行各业的共同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繁荣,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组织好警察职业道德的社会评价活动,及时将社会评价结果传递给警察,从而规范、约束和引导警察的道德行为,提高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第四,要抓住自我评价这个重点和关键,推进警察自主管理,要引导和组织民警对自身行为得到的价值进行善恶判断,及时调节自身的道德行为。第五,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三、开展做人民满意警察活动,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形式;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必须着重抓好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形式。笔者认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应着重抓好“三个结合一个基础”:

(一)与警察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持久、深入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警察精神,是警察在保卫国家、集体、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等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形成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以强烈的群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坚定的共同追求、鲜明的社会职责,形成公安队伍巨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把警察职业道德同警察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广大警察在职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经常用警察精神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蕴含在警察精神中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以主人翁态度在本职岗位上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与“三讲”、“三项教育”、“三个代表”等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通过学习,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统一认识和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广大民警增强“三个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实现“两个提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即公安工作与经济建设、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公安工作自觉服从于经济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三)与警察民主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人民满意警察考核评定工作。人民满意警察考核评定工作,实际就是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的一项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结合点之一。搞好这项工作,就是要求以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为考核评定标准,通过民主生活会、民主管理会的形式,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进行。考核评定对象是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警察。做好人民满意警察考核评定工作,为完善警察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领域。;

(四)坚持开展科、所、队、室创人民满意警察活动,把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科、所、队、室是公安队伍的细胞和基础,公安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基层抓起,否则,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抓不上去,要提高整个公安队伍工作水平也将是一句空话。;

四、发挥党组织在加强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抓好。各级警察部门的党组织具有做好警察中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其作用不可低估。同时,各级党组织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通过民主渠道和社会调节作用,把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五、在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教育中还要处理好以下5种关系

(一)权与责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原则,也是从业人员终生修养的课题。警察的职业道德都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道德准则具体展开,“人民警察为人民”就是党的宗旨在公安行业中的体现。警察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职能权力,理应用这种权力服务于人民,其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义务也就越多,越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要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办好事、办实事。;

(二)虚与实的关系;警察职业道德既要务虚,也要务实,既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也要注意关心和解决民警的实际问题。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除一部分纯属认识和思想意识问题以外,在很多时候都与本人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际困难有关。如学非所用问题、岗位分工问题、奖金福利问题、子女上学就业、住房分配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难以处理的矛盾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解决程度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民警的思想变化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开展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贯彻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分析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在解决民警实际问题时,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尽量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同时要注意不能把对个人利益的关心绝对化,要引导民警正确对待实际问题,体谅国家和单位的困难,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利与名的关系;职业道德教育与物质利益都是针对某种需要起作用,它们可以互相结合,但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必须正确贯彻职业道德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对于那些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其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社会的承认,从而释放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但是,单凭物质或奖金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是不稳固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如果没有精神鼓励,失去精神支柱,就会诱发狭隘的利已主义。所以,只有建立在较高思想觉悟基础上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才最可贵、最可靠。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四)褒与贬的关系;职业道德教育是联系实际讲道理、论是非的工作,在教育中难免涉及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对值得提倡的典型给予表扬,对错误言行提出批评,褒贬分明,一针见血,这样才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但在实践中要注意三点:一要正确对待先进和后进,对民警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决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专找对方缺点和错误上。二要与人为善,表扬和批评都要实事求是,从团结和爱护同志出发,不带个人恩怨。三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场合,注意权衡各种关系,做到细致周到,恰如其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市场营销重要性 篇6

“市场营销”意味着什么?许多人以为这和面对面销售差不多,有些人以为市场营销就是个人销售加上广告,还有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把产品送到商店,摆上货架,保证一定的库存量。实际上,市场营销是上述这些活动的总和,而且内容更丰富。市场营销有两个层面:首先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观点,一种管理方式,它把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其次,市场营销是一系列的活动,是对上述理念的实施。

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营销出发点和归宿,准确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合理的分销渠道方便购买;制定适当的价格策略,运用有效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市场营销理解为销售。销售和营销有本质的区别。推销是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生产出了产品,然后由业务员或者代理商推销出去;而营销是以市场为向导的,企业,首先了解到市场的需求,然后组织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市场营销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解决企业成长和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为企业成长提供战略管理原则和完整的策略方案。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营销以满足需要为宗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不断从根本上以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关键问题,使企业明确满足消费者哪些方面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营销还能提升企业文化,不仅让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加深,更塑造企业文化魅力。

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诚信、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做生意”,肯定无法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通过学习市场营销,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市场营销学,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环境改变的需要。

姓名:甘秀勇

学号:201013005412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篇7

一、宏观经济方面的需求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实现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的宏伟目标, 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亚洲各经济体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驱动力。据开发银行测算, 未来十年, 亚洲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巨大, 需求至少8万亿美元的建设资金, 但是目前只有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及成立亚投行注资的500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 使得海丝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大需求大资金缺口”的困境。目前亚洲基础设施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海南航运设施落后及船舶陈旧严重阻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作用的发挥。海南经济正处快速发展的时期, 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资, 而有限的财政支出难以支持航运业的发展, 故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融通资金, 融资市场化则应运而生。

二、海南经贸发展方面的需求

海南目前肩负建设国际旅游岛以及将海南建设成为区域性航运枢纽的重要使命, 而航运业对海南经济发展起着支撑性作用。海南进出岛货运量的98%以上通过水运完成, 就外贸而言, 据海口海关统计, 至2014年10月, 海南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进出口额达480.3亿元, 同比增长46.4%, 占海南对外贸易总额的44.9%;海南自阿曼、阿联酋等西亚8国进口额为263亿元, 占海上丝路沿线国家进口总额的70.8%;对东盟出口94亿元, 同比增长54.3%, 占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出口总值86.1%。然而目前海南航运企业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外则有大吨位集装箱船舶抢占航运市场, 航运巨头马士基提供的定点定时服务垄断亚洲航运市场;内则有为发展绿色航运的需要, 要求企业技术改造致使经营成本增加, 货主船队大型化的运力结构改变对传统航运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转型的关键时期, 为帮助航运企业渡过难关, 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港口及船舶的改扩建, 但仅仅有政府政策和财政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需要主导搭建融资平台, 借力海上丝绸之路大力发展航运, 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三、航运业发展方面的需求

航运业的循环性、周期性、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等行业特征决定了其融资特征有别于其他行业,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航运业是资本密集的产业, 需求资金巨大, 融资比较困难。二是投资后回收期比较长, 风险相对较大。在正常情况下, 船舶的投资回收期在10年以上, 如果航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会需要更长时间, 而且, 容易受到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风险加大, 资信能力经常受到质疑, 更加大了融资难度。三是融资渠道多元化, 融资决策效率较低。这些行业特征就决定了航运企业很难通过企业自身积累的资金来支持船舶及港口的建造, 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尤其对资金需求巨大的航运业而言, 发展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就需要到资本市场上寻找外源融资。海南航运业由于其自身的特征, 多为政府主导下的投资, 而且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 股票和债券融资所占权重甚少。航运业的回收期长和风险大导致银行也不愿意为其放贷。因此, 完善融资渠道, 进行融资体制改革, 使融资规范化、市场化, 不仅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是航运发展的需要。

四、航运业风险防范方面的需求

航运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融资风险问题最为突出。从企业方面来讲, 首先, 航运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差。海南航运业企业平均规模小, 每个省际企业平均拥有的船舶数为2.23艘/1.88万载重吨, 省际船舶的平均吨位是8495载重吨, 而且船舶老龄化严重, 占到省际沿海总海运力的38%。规模小, 自有资金不多, 固定资产相对较少, 导致经营业绩不稳定, 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其次, 管理水平低, 缺乏创新。海南中小航运企业多为民营企业, 主要经营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小型货船。再次, 财务管理不规范, 信用风险较高。大部分航运企业财务体制不健全, 信息披露水平低, 导致信用水平低下, 融资风险增加, 从而加大了融资的难度。而且, 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 地方政府有种天然的投资冲动, 以地方财政为众多的财政项目做担保, 而忽视对自身风险的评估。因此, 创新融资渠道, 科学管理融资项目, 建立融资市场化机制, 降低航运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势在必行。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中国航运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航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加快航运要素的集聚, 这给中国航运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伴随“一带一路”的提出以及国际旅游岛的战略部署, 海南被赋予建设区域性航运枢纽重大使命。但是面临海南航运业金融刚刚起步这个现实, 海南应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 抓住机遇, 促进航运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融资市场化的实质就是引入竞争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 以追求效益为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航运业融资市场化就是引进社会资金, 适当减少政府借贷的需求, 实施“用者付费”制度来收回营运成本。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南航运业,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丹.行业收益、国际航运业、IPO与船舶融资选择—基于1984~2007年数据分析[J].经济问题, 2012, (3) :86.

[2]何建文.英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 2005, (2) :21-24.

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 篇8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越发展,会计与法律的关系也就越密切。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越来越健全的法制国家,会计也将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的法律环境。会计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会计,会计人员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从事传统会计工作的人员。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法律来调节经济活动中的所有行为已成为所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特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正在努力争取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反映、监督、控制经济运行的主体——会计与会计人,则更应承担起越来越多的法律责任;尤其是近几年“中农信”倒闭、株洲“有色”巨亏、红光实业、银广厦和郑百文等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相继发生,更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与法律融合的重要性骤然凸显。由此也不难发现,在经济越来越发展,法律越来越健全的今天,加快会计与法律融合的步伐,不论是对国家、对企业,甚至是对会计人员自身,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会计与法律的融合,是国家规范经济秩序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主导经济主体的国家,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经济秩序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当今财务舞弊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害的时代。因此,借助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借助法律的威慑力来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从国外看,安然的分崩离析,安达信的迅速倒闭;从国内看,上述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相继发生,都证明了只有加速会计与法律的融合,才能更有效、更全面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真正切实地贯彻《会计法》。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制经济,也由于会计天生具有的与市场经济的密切联系,所以会计解释上的法律争端也成为法律界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诉讼将成为每一个企业和个人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凡牵涉到市场经济的几乎所有经济行为都与会计有关。而在诉讼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许多与会计相关的法律问题。由于会计知识的过分专业化,使普通公众甚至是法官在缺乏会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往往难以理解这些用复杂会计语言表达的经济行为,从而为进一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增加了障碍。因此,面对这种现实,只有加强会计和法律的融合,才能妥善解决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经济问题,甚至法律纠纷。如红光实业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就有上海浦东的一位投资者向法院起诉,要求红光实业公司及有关中介机构赔偿损失。但法院如何来认定虚假财务报表的责任,如何确定投资者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解释,故法院不得不以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为由将此案驳回。而在震惊全国的琼民源公司舞弊案中,尽管已对相关的责任人员作了刑事及行政处罚,但在民事诉讼中如何确定有关人员的过失责任,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很明显,在这些经济案件中仅凭单纯的会计知识和单纯的法律知识是难以应对的。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加大会计打假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全面快速推进会计与法律的融合,以弥补单纯的会计知识与法律知识的不足。

二、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言,会计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可以运用法律知识防范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有效地

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单纯的会计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大提高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但一涉及到民法通则、税法、经济合同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规定时,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本身的局限性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司空见惯的票据欺诈、合同欺诈案例等。不法分子常常利用作废支票、空头支票、过期支票、印签不符的支票等实施诈骗而屡屡得手,或者构筑一些合同陷阱而引诱企业上当,企业躲之不及,却又避之不开。如银广厦、渤海集团、亿安科技等诉讼案件都反映出这一问题。这就非常需要会计人员能结合《合同法》、《票据法》等法律知识,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样,练就一套识妖精、灭妖精的本领,如此则上当的企业会越来越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好。如发生在2003年的华信事件,令人触目惊心,折射出某些会计人员法律知识的缺失。案件起因是在2003年初,珠海一家企业开出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和8000万元的两张商业承兑汇票,并由农行河南方城县支行出具担保函,中国建行拱北丽景支行为这两张商业承兑汇票作贴现。4月,建行拱北丽景支行将这两张商业承兑汇票拿到工行华信支行转贴现,并承诺8月底该票据到期后再向华信支行回购。在扣除转贴现利息后,建行丽景支行获得了全部资金。然而,9月两张票据到期后,建行丽景支行并未实现回购承诺,工行华信支行向其催款也无功而返。随即,华信支行向工行总行举报。于是,1.3亿元票据大案被揭开大幕。原来,当初两笔合计1.3亿元的票据拿到工行华信支行再贴现时,建行丽景支行行长在两张汇票背后的背书是“假背书”,因其使用了私刻的公章和不合法的账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票据法》的司法解释,签章不正确的票据当视为无效(摘自2005-05-23 慧聪网《票据危机:1.3亿元票据大案》)。

一张小小的票据,竟能在中国金融市场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截至2003年9月末,中国票据市场融资余额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17.3倍,占同期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规模的5.9%。票据业的高速成长在不断考验着企业会计的业务水平。从中也不难看出,会计人员掌握法律知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法律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执行情况必须通过会计信息和会计证据来具体量化和证明。由于会计基本原则和方法与法律规定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管理实践中会计工作与法律执行的偏差。随着经济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新型经济业务的不断产生,隐形经济业务的不断增加,会计理论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麻烦。在我国,随着《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合伙法》《票据法》《证券法》等的出台、完善和实施,迫切需要加强会计领域与法律之间的融合。基于此,北京大学在2006年5月26日开设的“企业法务会计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所设置的课程就有《民法实务》《合同的风险及陷阱防范》《法律实务与会计业务的比较》 等等,其目的便是要打造一批既懂法律又熟悉会计实务的复合型顶尖人才,为企业捂好“钱袋子”。

三、从会计人员自身利益而言,在精通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再熟悉各种经济法规,对其发展将会有很大帮助

现在,会计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会计市场也越来越饱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2006年3月26日《青岛早报》报道:国家人事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分析显示,2006年大学生需求总量下降了22%。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遭遇到了“雪上加霜”的严冬——在人事部发布的今年热门专业排行榜上,会计专业已位居第十,“敬陪末座”,差一点就榜上无名了。

形势虽然是严峻的,但是前景仍然是乐观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过去会计工作中一些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法律问题已初露端倪,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人才已成为企业最缺乏的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这种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我国现在的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等人才,多数是“单一型”的,只掌握了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现实形势需要既懂得会计知识能甄别假账,又懂得审计技术能进行案件审查,还能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究法律责任的复合型人才。回顾一些经济案件的查处,深感我国综合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已经成为人才供给的一大缺陷。

目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将触角悄然伸进了内地市场,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日益活跃起来。他们正是瞅准了内地市场会计人才与法律人才的截然分化而来的。明眼人不难看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知识又熟悉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作为会计师而言,熟悉法律法规做一个会打官司的会计师;作为律师而言,掌握会计知识做一个会算账的律师,其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国际国内的经验早已证明,只有那些既精通会计又熟知相关法律规定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那些日益增多的特殊的经济业务。

2005年的某一天,《华尔街日报》对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了一次独家采访,其中涉及到中国的一个问题是:“从现在算起,75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可能是美国、欧盟,还是中国?”其中七人肯定地回答是“中国”。罗纳德·科斯甚至说:“中国将在75年后超越美国和欧盟,我对此深信不疑。”(摘自《读者》2006.6)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将毫无疑问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在这场中国崛起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懂法律、会记账的人才将是其中的弄潮儿;拥有这样高水平的综合人才的企业将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将不可阻挡地跨上世界经济的巅峰。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如何助力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下一篇:化学磨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