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精选8篇)
一、主讲教师:王雪玲、刘欣文
二、课程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教学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读本
四、授课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五、授课时间:一学年。
六、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七、活动安排: 在活动形式上,低年级同学主要是游戏活动为主,辅以讨论,高年级同学则是谈话,交流感受和内心体验的方式,让成员共同分享快乐和分担他人的烦恼,辅以游戏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问题。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可以利用班会或校会时间来进行,其内容应针对本班或本年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必须去做相应的调查,有这方面的工作记录和总结。
2.开办校园广播心理健康专栏。心理咨询室、校团委、学生会成立心理健康栏目组,完全由学生采稿,学生编辑,学生播音主持,任课教师担任顾问,提供参考意见。3.制作板报和宣传展板。每学期都会出若干次心理健康知识板报,制作成宣传展板,充分发动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受到教育和启发,培养爱心,增强责任感,同时又服务于广大学生。这样无疑可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自我调节方法。4.组织心理互助小组。主要是针对有共同性问题或疑惑的同学,心理咨询辅导老师根据学生自愿,不定期组织相关学生开展互助咨询活动,小组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例如:保密、成员平等、活动时间固定等。5.创建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八、课程实施:
1、追求与挫折
2、端正学习态度
3、学会说“不”--人际交往技巧之一
4、学会倾听
5、超越自我
6、诚信与我通行
7、烦恼来了怎么办
8、理解他人的情绪
9、学做自己的主人
10、异性同学交往之道
11、学会创新
12、大声地说:“我行!”
九、对学生的评价: 以实践、面试成绩为主,笔试为辅,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遇花季雨季 吴家山二中 李洪玉 活动目标:
1、了解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心理特点。
2、引导学生学会大方得体地与异性交往。活动准备:
1、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与异性交往心理状态,分析调查结果。
2、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活动目标。
3、制作心理健康教学网站。活动过程:
一、心有所动 学生踏着音乐《栀子花开》走进教室。
1、猜一猜。(男孩和女孩)
2、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异性是什么样的?
3、画一画。
二、请你参加
1、同学们,我们已经踏入美好的青春时代,进入了美丽的花的季节、雨的季节。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吧。(请同学们打开首页,找到调查,投票并查看。)
2、不约而同的,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否”。那今天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大家的热门话题了, 就是男女生在初中阶段应该怎样和异性同学相处呢?同学们,你是怎样与异性交往的呢? 让我们再来做几个调查吧。(请同学们不断刷新。)
3、说明: 请同学们在心里暗自数数选了几个“是”? 请同学们听好了:如果你选了1~2个“是”,那么你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羞怯、退缩、害怕的心理;如果你选了3~6个“是”,那么你与异性的交往都是男女之间工作学习上的正常交往;如果你选了7~10个“是”,那么说
明你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如果你选了11~12个“是”,那么你则有已陷入“青春期恋情”的可能。
4、同学们,想不想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了解同龄人啊?那么请看看下面两篇文章:《少男少女的青春期心理》,《青少年的“异性好感期”》。通过看这两篇文章,我想我们定会更好的了解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心理特点的哦。
三、情感分享
1、心灵求助。同学们,是不是很有收获呀?现在我们该明白了吧: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正在长大、我们正在成熟啊。不过呢,除了高兴,是不是有点尴尬、不自在、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去应对啊?总之,有点忧喽?哎,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自己的忧写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承担怎样?
2、心灵导航。啊,看看,我们的心是多么的累呀!其实,我一直都认为你们很优秀,可我一直不知道原来你们的心里是这么苦啊。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时间留给你们,请求你们来帮帮这些身边的朋友们,行吗? 不如让我们自由浏览后再说,好不好?看看对我们有没有启发和帮助呀?(你也可以在你看过的文章下面留下你的足迹,发表几句评论,发发你的感触哦。)
3、心灵药方。浏览了文章,让我们看段录象怎样?(录象)噢,录象看完了,看了这录象,有什么想法呀?“处理不当”,换个词来说,他们应该是“交往过密”,是吧?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行为是“交往过密”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呀?哦,有„„ 那么,反过来,什么样的行为不是“交往过密”,而是“正常交往”呢?能不能写出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好点子呀? 在浏览的时候,我发现下面几篇文章还不错,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好不好?(《异性青少年交往三宜三不宜》《男女学生正常交往必读》„„)
4、心灵救助。
是不是感触很深呀?让我们再回到《让我欢喜让我忧》好不好?因为我们亲爱的朋友们还在翘首期盼着我们的帮助呢。
四、情感升华 相信同学们现在一定感慨万千,有很多话要说,是吧?要对他/她说;对我说;对你亲爱的同学说或者是要对自己说。那么请你们将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写在留言本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受好不好?„„最后衷心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美丽的花的季节。(活动在歌声中结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东西湖职校
熊燕红 活动理念: 认识自我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并认真解答的问题,能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客观而恰当的评价,对其能否接纳自我,形成良好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兴趣不足,缺乏动力,职业认知程度不高,他们在某种程度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有明显的自卑情绪,对自己的将来感到迷茫。那么这节课“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就是力图让学生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能够愉悦的接纳自己的优点或缺点,认识自己是一个有独自特点的人,别人不能代替的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或缺点,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悦纳自己。活动准备:
1、准备录像资料
2、准备音乐,准备卡片
3、制作课件
4、小盒子 活动形式:师生交流
情绪体验 活运过程: ▲暖心活动、引出主题
1、播放录像 提出: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多的抱怨和不满?
2、案例分析 介绍:张海迪、吕燕、潘长江、马云、韩红 问题:他们都有什么不足?但为什么没有因此产生烦恼和痛苦呢?
3、引出课题?爱自己——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优点轰炸:
1、鼓励几个同学争先恐后表现自己(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5—10句话)。
2、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表格中填出自己的长处进行自我欣赏(放音乐)。
3、学生将自我欣赏公布于众,让学生倾听及评价。
4、几位同学“表现自我”特别请有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爱好,其他同学对其做肯定的评议。▲快乐行动:——“别人眼中的我” 引语:同学们进行了自我认识的优点轰炸活动,感受到自己是最优秀的、最棒的,那么你想知道“别人眼中的我吗?” 展示: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期, 他们的身心发生着重大变化, 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困惑, 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 广泛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这是最佳的辅助方式。
二、本校学生心理社团的探索与实践
1. 精心策划, 认真筹措
社团的初期策划和组织对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为此, 笔者精心准备了社团策划方案, 经德育领导的批示, 心理社团的性质确定为:是在德育处领导下的发展性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防御体系, 是激发兴趣、锻炼能力、展示特长的个性化社团。各部都有自己的分章程、活动条例, 明确各部职责, 保证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通过开展各项心理互助活动, 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积极拓展心育课堂。
2. 组建团队
团队精神是学生在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一个社团要不断向前发展, 就必须形成强烈的凝聚力, 只有具备了精诚团结的精神, 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长盛不衰。2009年4月,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 在广大教师的帮助下, 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聆心社。通过建立制度、定社团名称、纳新和推干、建立QQ群、征集社徽、选定社歌、定制社服等一系列活动, 进一步完善了社团的组织机构,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高中生进行团队意识教育和培养的目标。
3. 实践活动
心理社团竭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社团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思考力、热情、勇气、坚强等特点,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校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星空》报、黑板报等媒介为启迪学生心理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 通过心理电影展播、开展心灵标语设计大赛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播放《当幸福来敲门》、《美丽心灵》等影片。定期举办心理征文活动, 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进行团体辅导, 注重体验感悟, 组织与外界联动, 一起合作开展活动。
三、本校心理社团的发展与展望
1. 校园情景心理剧的开展
2010年, 心理社团内部尝试性地排演了一部心理剧, 效果较好。但仅是在社团内部排演, 辐射范围小。今后, 应举办全校型的校园心理剧大赛, 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 希望能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平实、生动来演绎校园生活, 积极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 增开课题组
本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 能够积极进取,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笔者通过上心理健康课了解到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方面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 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是可行的。
3. 增设职业辅导方面的活动
多数高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模糊不清, 再加之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就业压力大,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现象的存在, 使在校高中生陷入困惑中, 由此引起了一系列诸如注意力不集中、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为此, 心理社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增设职业辅导方面的活动, 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4.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一些学校已经实现了民、汉合校, 而本校也开设了双语班,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本校就读, 如何在少数民族、汉族学生共存的学校里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加强民族团结, 也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
总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专、兼职心理教师上心理健康课、做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全校各部门上下齐心协助, 积极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实效。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期, 他们的身心发生着重大变化, 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如何创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德智体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就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开展活动, 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索。实践证明, 学生心理社团是促进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课外活动;网络
现在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然而,初中学习是集体活动,学生所存在的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他们不习惯老师关注其他学生等。再加上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在初中阶段发生重大改变,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情绪。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疏导他们的负面心理,就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学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帮助初中生获得健康发展。本文从深入了解、开展课外活动以及利用网络技术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浅谈在初中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发生身体变化,性发育也逐渐成熟,这使得他们在外形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这种变化会让学生希望摆脱家长与老师的管束,他们渴望被当做一个成年人来对待。然而,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这种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使得他们出现情绪偏激、叛逆等情况。如果老师无法深入分析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在指导学生时就会不得其宗,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因此,老师要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心理指导与帮助。如果老师不是真正关爱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能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无法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有一段时期,我们班有两位学生总是顶撞老师,违反课堂纪律。在了解之后,我发现其中有一位学生因为压力过大,从而出现这种反叛心理,另一位学生则是因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受到老师的轻视。于是,我帮助前一位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另外一位学生,我会多关心他,不仅在课堂上为他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还会对他进行课外辅导,并在生活中帮助他。如果老师无法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就无法帮助他们真正解决问题。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新课程强调要让初中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初中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并且会让学生感受到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调查初中生的特长,并根据他们的爱好设计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老师可以为具有书法才能的学生设计一个书法友谊比赛,让这些学生通过书法竞赛来发展自己的特长;老师还可以鼓励一些具有辩论才能的学生加入学校的辩论社;让一些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明白除了学习,他们还能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可以让他们在选择未来的学习方向或者职业规划的时候做出更好的判断。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工具。网络中包括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及时、最广泛的资讯。因此,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未成年人遭到拐骗等的案例,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另外,现在初中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在面临学业压力或者是人际交往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告诉老师或者是家长,甚至是无法对自己的同学表露情绪。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老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一个班级群,鼓励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或者是与老师单独聊天,把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抒发出来。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平时十分安静,不爱说话。有一次通过微信与我聊天,倾诉她的心事。原来,她与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和解。我为她提供了一些建议,鼓励她主动找她的好朋友进行沟通,如果是自己的错误,就要主动认错,还可以为她的好朋友准备一份小礼物。这位学生采取了我的建议之后,与朋友和解了,我对她保证会保守
秘密。
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且利用网络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芬.教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34).
(心理健康专职辅导教师
吴晓璇)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给学生的心灵“加钙”,提高耐挫能力。【活动内容】
初中生意志品质心理辅导。【活动形式】
游戏、小品表演、讨论。【活动对象】
初中二年级。【活动时间】
40分钟。【活动准备】
1.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
2.准备好活动的道具。
3.布置好教室。
4.全班分为八组,每组六人并指定一位组长。【活动设想】
初中学生正跨入青春期,其生理上的突变,引起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以心理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看课件、录像、讲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挫折,体验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耐挫力。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很坚强”着重树立学生正确的挫折观和培养学生的耐挫力,需用两课时。【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观看《狮子王》的片段。)
主持人:同学们,片段看完了。在这个故事中,小狮子辛巴遇到了哪些的困难呢?我们请同学们来谈谈。
生:小辛巴的爸爸死了,它很伤心,往后的日子它只能靠自己了。
生:小辛巴的爸爸为了救它,掉到山崖底下摔死了,它很伤心。
主持人:小辛巴似乎有些绝望,它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重创,它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挫折。
(点评:通过剪辑录像资料达到创设情境、延伸学生的视觉,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二、经验分享
主持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
生:小时候,我爬楼梯,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脚摔断了,那时我心里很难受,自己站不起来。
主持人:那时谁帮助你呢?
生:爸爸
主持人:以后你该怎么做呢?自己摔下来是不是应该自己站起来? 生:是,下次我要自己站起来。
生:平时我成绩还可以,可是有一次我因为贪玩,成绩考得很差,回家后,被我妈妈训了一顿。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感到受到很大的打击。可我妈妈告诉我不要怕失败,以后要坚强起来。
主持人:你妈妈的话说的很对,我们应该坚强起来。
生:小学时候,认为自己写了一篇好文章,就急急忙忙跑到报社去投稿,结果却让我很失望,很伤心。我爸爸妈妈鼓励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这次失败不会成为我的绊脚石,我要把这次失败作为起点,继续努力。
生:我读四年级的时候,刚转学到厦门,那时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好,与同学的沟通有些问题,他们都很瞧不起我,但是我还是认真学习普通话,最后我与同学们的交流就比较正常了。
生:有一次,我在饭店里吃饭,不小心从三楼摔到了二楼,在我眼角这个地方留下了一块伤痕,心里负担一直很重。
主持人: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挫折吧。
师:其实我和同学们一样,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也遇到过许多的挫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那时应该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同学们都知道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的学习是不同的,由于自己在方法上出了一些问题使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自己很难过也很伤心,从没有感受到那么大的压力,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绩终于有了进步。
(点评:多角度揭示挫折对人产生影响及具有的双重性,深化对挫折全面、正确的理解。)
主持人:同学们和老师都谈了自己的挫折和困难,可见挫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日常的生活中,谁都不愿遇到挫折,谁都愿意听祝福的话吧?
生:(全体)对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请一些同学来说说祝福的话。
生:心想事成。
生:万事如意。
生:一生平安。
生:天天开心。
主持人:那你天天开心吗?
生:是啊。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所说的这些祝福的话都会实现吗?
生:(全体)不会。
(点评:巧妙引导学生通过“说祝福话”来学会关心他人。)
主持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时会不尽人意,下面请看小品《没劲和真烦》。
旁白:一天,在上学的路上。
甲:晦,没劲,真没劲。我干什么都没劲,所以大家都叫我没劲。
乙:晦,真烦,我什么事都烦,大家都叫我真烦。
甲:真烦,好久不见了,最近到哪里去了,瞧你,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乙:晦,昨天新学期第一单元考试,我爸叫我一定得考90分以上,今天发考卷,不知到能考几分,晦,真烦。
甲:悔,我就更倒霉了,下午全班班委选举,同学们叫我也参加竞选演说,真没劲。时间不早了,祝你好运吧。
乙:晦,真烦,我也祝你好运吧。
旁白:这天下午放学后,两位老朋友又见面了。同学:老师,是小明。
师:小明,怎么又是你,这些天你是怎么了,你以前上课不是这样的,放学你到办公室找我。
旁白:“叮叮”放学的铃声响了,同学要约小明一起走,小明:真讨厌。甩甩手就走了。小明心情很不好,自己一个人走在街上,他已经被挫折所压倒。这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小明被一辆飞奔的车撞倒了。小明被送进了医院。过了一些天,同学们和老师到医院看望他。小明坐在轮椅上。老师和同学都鼓励他,并且帮助他来练习走路.小明一次一次地跌倒,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最终站了起来。小明终于挥去了心中的阴影,战胜了挫折。
主持人:故事中小明终于战胜了挫折,那么他是如何战胜挫折的呢?
(小组讨论,老师到各个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
主持人: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小明战胜挫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他本身很坚强,另一个是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小明也许无法战胜困难。
生:小明在受伤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打击,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挫折。
生:小明自己也许不会战胜挫折,他的成功是有他人帮助的,因此我们在自己战胜挫折的时候,也要帮助他人。
生:遇到挫折,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目标,我们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勇于进取。
生: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不被挫折吓倒。
生:挫折是短暂的,人生是美好的,不要被挫折吓倒,勇于战胜挫折。
生:在以前没有看到这个故事,我对挫折并没有那么强烈战胜它的欲望,现在我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能够战胜挫折,我相信我也能行。
主持人: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认识到什么是挫折。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呢?让我们期待下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给心灵加钙”的来临。
(点评:再次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寻找一些战胜挫折的办法,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专家点评】
“挫折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培养耐挫能力两部分,需要用两课时完成,本案例主要完成整个专题的第一部分。活动中,通过体验他人与自我的挫折经历,体验榜样的挫折观,从而感悟体会、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挫折观。通过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经受挫折,挫折是把双刃剑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杭挫的愿望。整个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目标。
——初中生励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呈贡区第一中学
余亭蓉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促进自我认识,展望自己的人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远大的理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脚踏实地的学习、充实而自信地成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激发学生为了实现远大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脚踏实地的学习、充实而自信地成长。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探索中有所触动,进而点燃学生内心立志进取的火花,脚踏实地,自信学习,超越自我。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多媒体、用彩色卡纸自制的“墓碑”。教学形式:
团体心理游戏、自我思考、分组讨论、团体辅导。教学过程:
一、团体心理游戏导入 可怜的小猫
1、活动目的:
活跃班级团体气氛,降低防卫心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活动流程:
⑴各小组(6-8人为宜)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站在中间。
⑵“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喔!可怜的小猫。”但是决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⑶若抚摸者不笑,则小猫要叫第二次;仍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二、自我探索(我的墓志铭)
1、活动目的:
促进自我认识,展望自己的人生。
2、活动准备
准备已经印有墓碑图样的彩色卡纸或者白纸,每人一份。
3、活动流程
⑴教师引言:古今中外,墓志铭都是对一个人的人生写照和评价,它们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既有武则天的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也有斯蒂芬·金所写的小说《黑暗另一半》中的乔治·斯塔克在墓碑上写的“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家伙”——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总结。
墓志铭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写照,不同的墓志铭的主人会有不同的性格。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说“这里躺着一个曾经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人”——你就可以看出他很开朗;比如说:“我告诉过你我生病了”——你就可以体会到这人的幽默感。所以墓志铭会给予每个人一个机会,一个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审视别人、了解别人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梦想,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做成什么事情,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上一笔,让后人记住这个名字,今天这个游戏就给你一个设计和预见自己人生的机会。
⑵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已经设计好的墓碑纸,让学生将姓名写在墓碑的上半部分,最好是绰号或昵称(尽量不用真名)。
⑶让学生在墓碑的下半部分写上他们将来的墓志铭,形式、内容不限,但应该是对他们一生的精炼描述。
⑷让大家彼此参观一下各自的墓志铭,评判出一个最好的墓志铭,给获奖者以奖励。
4、活动讨论:
⑴在设计自己的墓志铭的同时,你是否也在设计者自己的梦想? ⑵相互观赏墓志铭的时候,是否也加强了你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 ⑶什么样的墓志铭最吸引你的注意,这个墓志铭想告诉你什么?
5、教师总结:
看见一个人的墓志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这个人;彼此参观一下各人的墓志铭,会有助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我的学习„„我的生活„„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六个同学一组,全班分为十个组)
比如:我为什么来上学?我每天再学校里都做了些什么?我努力了吗?我尽力了吗?我准备考哪所学校?等等。
讨论2-5分钟以后,每个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分享。最后教师总结。然后教师引入: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部尔卫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奥斯特洛夫斯基
四、我的梦想在哪里?
1、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国内及世界著名大学的图片,一边在幻灯片上展示,一边讲述这些大学的相关知识,比如所属国家或地区,培养出了那些著名的人才,人文氛围等等。
2、教师举出近些年由呈贡及地州考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出国留学的一些同学的例子,目的是有榜样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踏实、努力学习,使学生看到希望,激发他们对为来的憧憬。
同时,强调这些榜样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的,教师着重指出:光是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还不够,最重要的还有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其中,有一点是前提:那就是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把握好眼前的每一天,充实而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五、我画、我写我的梦
1、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
2、活动流程:
发给每个学生一份“我画、我写我的梦”活动单,样式如下:
姓名: 班级:
本学期我要做到: 初二年级我要做到:
初三年级我的目标是: 两年后我的目标是: 我的梦想:
学生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通过画画、用文字表达或者图文并茂的方式完成。作品完成后可以作为礼物送给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父母等。
六、结束语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巴斯德
柳州市景行小学 许颖
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交往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2、懂得交朋友应注意主动大方,有礼貌,并能记住新朋友的名字。
3、在活动中,享受交朋友的乐趣,并知道和朋友相处的初步原则。
活动形式:
故事情景剧、表演、游戏
活动准备:
童谣、头饰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初步结交朋友:
1、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背景音乐)下,学生进场。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往身边看看,认识你周围的小朋友吗?
师:大家是从我们这个年级十个班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孩子。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认识新朋友。
师:许老师先来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二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大家可以叫我许老师,也可以叫我大姐姐,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师:谢谢你们!许老师觉得很高兴!你看,由于我热情大方,小朋友都愿意和我做朋友,那么现在,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准备,等一下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大家了解你。
师:(随机采访)你是怎么和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呢?(及时点评: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你真善于和朋友相处······)
师:我想请一些小朋友上来,把他们介绍认识的情景展示一下。
二、体验友情快乐
师:有朋友真是太快乐了!课间的时候,许老师看见同学们都在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可是许老师看见一个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干什么呢?(学生表演一:学生A自己一个人在拍手,觉得没意思,说:“真没意思!”
学生表演二:学生B自己打乒乓球,左手打完右手接,刚开始很高兴,玩着玩着,就看见他坐在台阶上用手托着下巴看着天空,说:“要是有人和我玩,多好啊!”)师:小朋友你们怎么了?刚刚还挺高兴的,怎么玩着玩着就不开心了呢? 师: 小朋友们,这个时侯,他们需要什么啊?
师:是啊!一个人玩多没意思啊。谁愿意陪他一起玩呢?(生一起做游戏)师: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啊?你是怎么想的?
师:生活中有了朋友,我们多开心呀!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当我们遇到有些小朋友孤单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他,他因为得到我们的帮助而感到高兴,我们也会感到快乐的。可是小朋友们,如果我们在交朋友时不注意,我们很可能交不到朋友呢。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故事启发:
(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师扮演兔妈妈)
白兔妈妈:“我可爱的孩子,今天就是你的生日了,你想怎么庆祝啊?”小白兔:“妈妈,妈妈,我想请小伙伴为我庆祝生日,好吗?”白兔妈妈说:“好啊,你去请吧!”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出门了。
她来到草地上,看见小羊和小牛在吃草。小白兔:“喂,喂!头上长两个角的家伙,今天是我的生日,快去我家!”小牛、小羊:“对不起,我们不想去。”小白兔继续往前走,看见小熊猫在吃竹笋。小白兔:“喂,喂!黑眼圈,今天是我的生日,快去我家!”小熊猫说:“对不起,我不想去。”小白兔继续去找小伙伴,看见小鸭在草地上捉虫子,小兔子:“喂!翘屁股的小鸭,今天是我的生日,快去我家!”小鸭:“对不起,我不去。”
小白兔请不到朋友,伤心地回去找妈妈。小白兔:“妈妈,我请了很多小伙伴,可是他们都不愿意来呀!”白兔妈妈:“小鸭,你为什么不愿意帮小白兔庆祝生日呢?—小熊猫,你可以来帮小白兔庆祝生日吗?—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白兔庆祝生日吗?—为什么呢?—请不到朋友,小白兔很伤心,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帮小白兔想想办法吗?”兔妈妈:“小白兔,你听到小朋友对你提的建议了吗?交朋友的时候啊,要注意礼貌,这样大家才喜欢你,你再去试试!”小白兔听了妈妈的话,又出门了。这一回,她吸取了教训,对每一个小伙伴都非常有礼貌。最后,大家都答应为小白兔庆祝生日。大家一起为小白兔唱生日快乐歌。(伴奏音乐响起,全班齐唱:生日快乐歌)
师:小白兔在大家的帮助下,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应该像后面的小白兔这样热情、大方、有礼貌,我们就会拥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四、学会选择真正的朋友:
(一)、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你们看一看。出示一张很可爱的孩子照片(小红),再出示一张外貌不怎么好的孩子的照片(小明)师:孩子们,你们想和谁做朋友啊?为什么呢?
师:我们都喜欢干净整洁的朋友,那么我们自己就要注意了,可不要脏兮兮的。师:小红和小明是同桌,有一天,小红自己把书包弄掉了,可他偏要说是小明弄掉的,还要小明帮她捡起来,和她道歉,小明没有做声,默默地帮小红捡起了书包。师:这个时侯,你又想和谁做朋友呢? 师:为什么两次的选择会不一样呢?
师:是啊!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不能光看外表,而应该看他的行为品质。这样我们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师: 小明心地善良、大方,大家都想和他交朋友,那么小红身上有缺点,我们是不是就不和她交朋友,让她很孤独呢?
师: 身上有缺点的同学,她的身上也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通过与她交朋友学习她的优点,帮助她改正缺点,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二)、师: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许老师和大家介绍几个新朋友,你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
师:小林性格开朗,喜欢和同学开玩笑,最爱拿同学的缺点做笑话,你愿意和小林做朋友吗?为什么?
师:小丽不小心把小方的墨水弄掉了,墨水撒了一地,小丽很害怕,急得哭了,小方连忙安慰小丽。你愿意和小方做朋友吗?为什么?
师:小刚学习不认真,考试的时候不会写,小东和小刚说:没关系,我让你抄。你愿意和小东交朋友吗?为什么?
师:从刚才许老师给大家介绍的几个朋友,你们想说什么呢?
师:对啊!我们都需要朋友,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进步的朋友。
五、对在交朋友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
师:小朋友们以前在交朋友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师:谁来帮帮他?(师进行引导,帮助他解决问题)
六、游戏:找朋友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谁在3分钟之内,认识的新朋友最多,你要记住他的班级和姓名,你是怎么记住她的?但是要注意,不能是自己班的同学哦,还可以去认识一些老师朋友。
师:(采访一些同学):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师:许老师也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展示交朋友的过程)师:许老师想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把你怎么交朋友的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啊?
七、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也知道了如何和朋友相处。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许老师今天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心里特别高兴,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和新朋友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吧。
关键词:有效设问,心理课堂,策略分析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开放性的课堂, 以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主,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成长。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的设计上有别于一般学科。其问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不纠缠对与错, 注重的是学生真实的情感、实际的需求、发自内心的话语, 有效的提问更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手段之一。
笔者根据平时的观课、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现, 心理课堂教学, 关于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引起注意并有效改进。
一、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误区实例
1、过于简单, 问题封闭
“这样做对吗?”“这样处理好不好?”“是不是”……这种封闭式的提问, 表面上会得到同学们积极整齐的回应, 看似热烈, 但根本没有任何思考价值。更有老师一节课十几个“是不是”, 其实并不需要学生回答, 只是老师的口头禅罢了, 未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2、重复罗嗦, 问题繁琐
一个情境在同一环节, 提问的绝对数量多, 不但会给学生造成思维负荷过重, 还会影响学生对问题核心的把握和感知。
有《我宽容我快乐》一课, 老师首先展示了情境“善待他人”, 然后向学生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是小刚, 为什么听了小丽的话你觉得不快乐?小丽自己快乐吗?如果你是小刚, 为什么听了小圆的话你觉得快乐?小圆自己快乐吗?”先不说学生, 即便听课的老师也会感觉眼花缭乱, 质问问题的核心在哪?这样细碎的问题, 学生以一般的经验和知识便能解决, 并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提升。
3、价值模糊, 问题歧义
心理活动课离不开心理知识的融合和渗透, 授课老师必须有过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在处理一些问题的价值判断上要科学, 不能让学生产生误解或者负面影响。
如《情绪红绿灯》一课, 其中“心理透视”环节, 老师设定了以下四个情境:1你被人冤枉时;2与人吵架时;3上台演讲时;4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画出情绪脸谱。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那些情绪反应是合适的?那些情绪反应是不合适的?为合适的情绪反应开绿灯, 不合适的情绪反应开红灯。”由于问题本身的歧义, 学生为了配合老师, 纷纷把“愤怒、气恼、愤愤不平、慌乱、痛心”等情绪反应认为是不合适的, 而“开心、兴奋、激动”等情绪反应才是合适的。情绪本没有对与错, 只是情绪的管理需要适度。由于问题设计歧义, 课后有学生提出疑惑, “难道被人冤枉时感觉气愤不正常吗?难道与人吵架感觉愤懑不可以吗?”所以, 授课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科学, 价值取向要正确。
4、脱离实际, 问题偏难
一般情况下, 心理课堂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而且必要时有一定的深度。但有时候问题过难, 或者让学生过于自我暴露, 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或抑制心理, 课堂的“阻抗”现象就出现了。
有《学会放弃》一课, 老师列举了四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思考选择。其中一情境是“父母离异, 选择跟爸爸经济无忧, 但妈妈更懂得关心你。”其余三个问题均有同学发言, 唯独这一问题学生拒绝回答。原因在哪?父母离异的情况大多数同学不会存在, 脱离了学生实际, 而有真实情况的学生也绝对不愿意回答此类问题。因此, 教师对问题要有预见性, 对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冲突的问题, 要慎重处理。
二、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误区分析
1、问题设计的依据不足。
有一项调查发现, 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前进行问题设计, 但设计问题的依据却各有不同。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比例最高, 占85.7%, 远远超过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也超过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无可厚非, 一节课要成功, 问题设计上要结合本课目标, 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但过度的照本宣科, 忽视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 就相当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情分析。因此, 在一些课上, 我们看到, 有些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对问题本身的预期, 老师又不善运用现场知识的生成, 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因此, 教师要善于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 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让问题问得有效, 答得生动。
2、问题设计的能力不足。
试想一下, 如果问题脱离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漫无边际;如果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问题提出不契合时机;如果问题不能帮助知识的展开……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因此, 老师务必加强问题设计的能力, 认真思考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是什么;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提;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提出的问题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等。从而避免盲目性, 使课堂有深度, 有启发。
3、问题设计的理念模糊。
以“积极心理学之积极情绪”为主题的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来说, 几乎绝大多数教师都运用了情绪ABC理论来建立“积极情绪”, 问题设计都围绕如何转换想法“B”, 结果课听起来都大同小异。究其原因, 在于老师对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没有研究清楚, 导致问题设计理念上有偏差。
三、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策略
1、问题设计内容准, 学生有话可说
“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水平和认知特点来设计, 问题太多、思考时间太长、偏难、深涩等, 都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懈怠等心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其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均有所差异, 因此设计问题时, 要体现年龄特点性。
(1) 小学课堂, 宜动不宜静。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事物吸引, 问题设计时教师适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手段, 辅以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为主,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积极性。
有一节小学心理课《聆听你我他》, 为了践行“积极倾听和热情有礼”, 教师让学生带着“怎样做到热情有礼和积极倾听?”的问题, 邀请在座的听课老师一同加入到自己小组的话题讨论中。学生们纷纷主动邀请老师, 饶有兴致地聆听老师的分享。讨论一结束, 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分享自己刚才如何做到热情有礼和认真聆听。因此, 对于小学生而言, 问题设计不宜“思考”太多,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实验, 效果会超出预期。
(2) 初中课堂, 宜动静结合。
初中生较之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他们善于思辩, 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 思维特点与小学五、六年级更有类似之处, 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 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机械、封闭, 应该形象、生动、逐步推进、层层深入, 激起学生回答的欲望和无限的兴趣, 而问题设计的递进性就好比如“跳一跳, 摘桃子”,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从而使问题圆满解决。
有《当怒火来到时》一课, 教师首先展示了一段关于“愤怒”的视频, 根据视频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 然后把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团体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
问题一:故事主要表现了哪种情绪, 从谁开始, 经过了哪些人, 最后又到了谁那里?这个故事, 让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二:价值澄清———一个人有愤怒情绪正常吗?当愤怒来临时, 是压抑好, 还是及时处理好呢?
问题三:管理有术———小欣可以怎么想, 让自己没那么气愤呢?
问题四:管理有术——— (角色扮演) 你对小欣表达愤怒的方式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怎样的表达会更好?
问题五:管理有术——— (制作“情绪魔方”) 你对小涛以踹桌子、踢凳子的方式来宣泄愤怒有什么看法?像这些特别容易激动的同学, 他们可以做些什么, 把怒气消解掉呢?
以上五个问题贯穿于整节课, 对情境的问题挖掘做到了最大化。问题的设计严密周全, 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从不同的角度,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既有思辨的过程, 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主动探索;也有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 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高中课堂, 以思辩为主。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逻辑抽象思维更具优势, 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其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走向成熟, 是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因此, 问题设计应更倾向于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提问为主。通过启发式提问,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提问, 让学生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产生独到的见解, 提出新颖的想法。
有《“秘密”引发友谊危机》一课, 教师出示了情境“好朋友静静和朗朗闹矛盾了, 因为朗朗把静静的秘密泄漏了。”接着让学生探讨“1、静静要和朗朗绝交, 是谁的错?错在哪里?2、所有的秘密都不能泄漏或分享吗?为什么?”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 却包含了要学生判断、分析、探究的过程。学生需要探究秘密的级别 (轻度、重度、特殊秘密) , 判断哪些可以分享, 哪些需要保密;还要了解分享秘密的对象;最后还要学会正确分析情况, 为自己的秘密负责。“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此问题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调动了学生的质辩思维, 从而明确是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计启发巧, 学生主动去说
有些老师喜欢直截了当, 单刀直入, 这种开门见山式的直接提问, 实在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不妨采用启发性提问。如《当幸福来敲门》一课, 直接提问学生“什么是幸福”, 不如把问题稍作变换, “知足常乐是一种幸福;每天品尝到妈妈为自己准备的可口饭菜是一种幸福……对于你来说, 你的幸福都在哪里呢?”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启发, 写下最真实的幸福体验。
3、问题设计变化妙, 学生愿意去说
相信不少一线心理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话题比较敏感, 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或需要学生自我暴露时, 学生往往不敢或者不愿意说。当然, 这可能会跟课堂的安全性和开放性氛围的营造有关。此时, 我们不直接提问, 可以采用迂回战术, 尝试着变一个角度提问, 打破僵局。如《当花季来到时》一课, 老师首先通过图片呈现了一些性意识觉醒的表现, 如做性梦、幻想、看与性有关的杂志……然后提问“除了这些, 你认为性意识的觉醒还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性意识活动的?”问题一出, 大部分同学羞于启齿, 或不好意思, 或担心被同学笑话, 课堂处于胶着状态。老师与其鼓励学生“没关系, 大胆说”, 还不如巧妙变化问题设计。我们暂且把情境的主角称为“小明”, 问题可变为“小明表现出哪些性意识觉醒的行为?你觉得可能还会有哪些?你如何看待小明的性意识觉醒?”问题从暴露自己变成了探讨他人, 心理防御会降低, 而且通过他人反思自己, 教学效果一样可以达成。
4、问题设计追问到位, 学生乐于去说
课堂上免不了老师的追问和对回答的评价。评价更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层面。老师追问合理, 评价到位, 可以很好给予学生激励和期待, 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比较完美时, 老师不妨说:“你的回答很到位, 能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的吗?”;当学生回答有所欠缺时, 可引导:“这位同学提供了一点不错的建议, 还有其他同学需要补充完善吗?”当学生回答完全偏离时, 老师可引导“看得出你经过了一番思考, 可能否结合问题从另外一角度探讨呢?”当学生不愿意回答时, 老师可鼓励:“我们一起分享, 交换想法, 互吐心声, 这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不是吗?”积极的评价, 合理的追问, 相信学生会乐于与老师一起享受课堂, 深入课堂。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心理活动规律 学生积极性
体育教学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实现的,互动的前提一定是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之下,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激发技巧,因此,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帮助体育教学,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尝试。
一、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激发
任何人的行为背后都是心理上的动机。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分析一个人的目的,常常是从动机角度入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掌握学生的动机,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析体育学习的动机,大致有两个方向: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表示学生是真正热爱这门课程,发自内心地愿意学好这门课程,由直接动机激发的兴趣是最持久的动力。例如,有的男孩子喜欢观看足球比赛,这会使他们在足球的学习中发挥自发自觉的愿望,但是,足球的学习是非常艰苦的,要想坚持学下去,只依靠直接兴趣,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捕捉到这种直接的兴趣,将其转化为间接兴趣,例如让学生认识到足球运动对于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足球训练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磨炼意志,这样学生再学习的话,直接兴趣就会沉淀为间接兴趣,将从前的我想学习变为我要学,这种动力会帮助学生发挥重要作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学好体育。
二、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兴趣与持久注意力紧密相连
注意力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学生的心理指向的集中性和集中程度。注意力越好,对于事物的感受、思维的灵敏度就越高。其实在室外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到注意力。例如,每节课的上课铃、下课铃。再如,课间操时教师的指挥和音乐的伴奏,这些都是注意力的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灵敏度和持久度。
注意力是认识事物的起点。这句话也适用于体育课的教学。一个人对于课程的注意程度决定学习的目标达成度。同样,注意力在心理学中也被分为两种: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被动的注意是生理属性,它发源于本能,没有明确目的,也没有明确指向,所以不需要个人意志控制,只是外部刺激和无意识反应之间的一个连接。例如做操时的哨声、跑步时挥动的红旗等。可是,主动注意则需要学生的意志力去控制,当学生对某项事物不感兴趣又不得不关注的时候,主动注意就要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过程持续下去。例如中考的八百米长跑,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由不得学生喜不喜欢,而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学生为了中考,就要每天进行训练,这需要学生强大的意志控制实现。因此,教师在面对需要学生运用主动注意的运动项目时,一定要向学生讲明所有教学目的,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动作的要求,都要讲明要点、重点与难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例如立定跳远作为男生的中考项目,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训练重点,肌肉如何发力,让学生自己寻找爆发力的感觉。
三、加大意志品质的培养力度,倡导体育精神
兴趣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明确,有无兴趣会使做事的效果大不相同,兴趣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被教师好好利用。但是兴趣并不是学习效果的唯一。体育课在整个中学的课程体系当中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体育课上,还是在体育赛事上,体育精神都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被歌颂。其实体育精神中就包含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意志品质。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决定着做事情的耐力和成功的概率。在体育课上也是如此,作为一项室外课程,有更多接受大自然锻炼的机会,而且随着初中生的身体变化,有些训练的确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化课很好不把体育当做一门重要的课程学习,常常有事没事请假,造成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学习品质不良的现象。体育作为德育课程体系的一种,应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内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传输体育精神,比如在奥运会、世锦赛时,组织学生观看赛事直播,发现体育的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通过体育课改变自己,改善自己,这样体育课就会变成学生主动训练自己意志力的途径,教师的训练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有依有据。
总之,在大课程观的指导下,现在已经很难有哪一门学科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了,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互相助力实现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模式。体育教学主动运用心理学的活动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助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锻炼学生的主动注意力,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体育中的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都得到充分发挥,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科体系中的一颗明珠。
参考文献:
[1]马攀,陈清华.初中体育课趣味性与学生积极性提升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09).
[2]韦可喜.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1(73).
[3]孙建忠.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中学体育课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及改进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55).
[4]杨海峰.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推荐阅读: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1-08
初中生心理健康讲座11-19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06-24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全学年)07-01
家长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10-14
初中生产生的心理问题11-17
初中数学心理健康教案09-17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1-15
初中健康安全教育教案11-29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