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共8篇)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篇1

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 康春荣

全教会指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其中,教师的性格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性格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将人的性格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而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等品质。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富有同情心、热情而宽容、心情舒畅、善于与学生相处、对学生的情绪容易同感、有忍耐心、善于在偶发事件中镇定自若地处理问题并能以热情持久的情绪对待、处理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等都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研究表明,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碰撞过程。课堂上,教师的喜怒哀乐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记忆迅速,有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情绪不佳时,如焦虑、惧怕、反感等,思维则迟钝,记忆困难,不利于智力活动。而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氛围,是紧张愉快而生气盎然的还是沉闷压抑无活力的,教师的情绪可以说负有极大的责任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数学时,遇到学生不开窍就发脾气并大声训斥学生:怎么这么笨,你们从一年级开始上得了„„结果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这位教师在学习了有关性格教育理论后,遇到类似情况,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颜悦色地说:别着急,慢慢地想„„后来学生说:老师,只要您别着急,我们就不紧张,就能想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上常常有学生说:老师,您先别讲,让我们自己思考„„可以看出,教师的情绪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教师的思想、愿望、要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情绪表现领会教师的思想倾向。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并善于利用自己良好性格的情绪特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

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特征感染学生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这种感染作用,一是表现为“以情育情”,即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并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如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但教师对这一学科的执着追求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情绪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态度。二是“以情动人”,即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情感去打动学生,提高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接受性,这体现在教师富有感情地情绪稳定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自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

二、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它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包括先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与文化传统因素„„而学校教育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过程中,用自身良好的性格特征去塑造学生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个教师待人热情,开朗外向,这个班的学生也往往朝气蓬勃,助人为乐,积极向上。如果某个教师脾气暴躁,爱发火,情绪不稳定,他所带的班的学生也比较爱打闹、吵架,小干部在管理班级时也往往办法简单、急躁。如某班班长在课间操检查排队时,发现一名同学没站好,于是走过去,冲同学的脚踢过去,以示意他要排好队。事后问班长为什么这么管理时,他答到:我们班主任就是这样管理的。可见,教师的急躁情绪,粗暴的办法,无形之中成了班干部模仿的榜样。另外,在调查中,当问学生“你最不喜欢老师的哪一点”时,很多学生谈到:“最不喜欢老师发火、训斥我们,最不喜欢因一个人错就批评全班”等等,可见,教师的情绪稳定与否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的发展水平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所 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教师性格的影响。而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无数的教育实践向我们证明,教师用自己的宽容、富于同情心、情绪稳定持久使品行上有污点的孩子重放光彩,使自卑又怯懦的孩子昂起了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了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有了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的情绪不稳定甚至喜怒无常,脾气暴躁会使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学生写了错别字,老师一怒之下,罚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学生说:老师罚我写 100遍,我宁可写 99遍,写 101遍也不写 100遍··„尸,教师在盛怒之下,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以惩罚为目的,其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也降低了教育效果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有时教师一时的情绪发泄,缺乏教育的艺术,往往会对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例如,一位内向的小女孩由于上课走神而被老师提问,诚’惶诚恐地站起来而不知所答,被老师劈头盖脸地训斥而吓得尿了裤子。从此,这个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孤僻心理,而这仅仅由于上课走了一会神儿,仅仅由于回答不出老师的一个简单提问„„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是的,教师是学生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宽容、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的教师不会体罚学生,不会用学生的错误惩罚学生,也不会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学生。

四、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更好地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尸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重要的一点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教师热情、宽容、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善于理解学生等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情绪特征,教师具有这些特征,首先为师生交往创设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身心愉悦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在心理上产生了“亲其师”,必然会出现“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具备这些情绪特征,能使教师更客观地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信服。再次,教师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也能使教师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并以自己良好的情绪特征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方。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键在教师的性格。例如,一位班主任老师虽然课讲得不错,对工作也很认真负责,但脾气暴躁,不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学生写不完作业就罚抄书 10遍,抄不完第二天乘 2,第三天乘 3.··„甚至罚跑步 30圈、50圈„„学生有了错误,老师不是当着全班讽刺挖苦、骂学生是猪,就是罚站、写检查,致使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跟老师对着干,师生关系僵化、对立。而新的班主任居然在一个星期之内使原来顽皮捣蛋的孩子顺从了。他有什么魅力呢?学生们说:“他从来不在大庭广众批评人,你犯了天大的错误,他也不点名,只是走到你的座位旁,用手指在桌上敲三下,提醒你..„他批评人的时候都是讲道理,从来不会骂你、侮辱你„„课下和我们打羽毛球、聊天„„完不成作业一定要补,但不会罚你,把你赶出教室„„老师对我们好,就一定要报答他,不能给他捣乱..„尸学生们不仅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了,而且在学校里,这位老师的自行车最干净,不停地有学生去擦„„

两种不同性格的老师面对同样的学生,教育的效果却是惊人的不同,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差异。有人通过调查上千名学生,发现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是: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性格的要求。

五、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教育学生的效果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情感丰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有理想,有抱负,有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育他们是一「〕深奥的艺术。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其实,教师的情绪特征反映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技艺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喜怒哀乐要掌握分寸,高兴时不能得意忘形,生气时不能横眉冷对,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善于识别、体察和感受学生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使面临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教师也要注意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自觉控制情绪的波动,力争将每一事件变成教育学生的契机。尤其当教师面对的是后进生时,教师的宽容、热情、善于与学生沟通、富有同情心等良好的情绪特征,再加上教师公正公平的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往往会使后进生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而有的教师不能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把严厉的训斥,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甚至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即使教师是为了教育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但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差,处理问题感情用事,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相反,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总之,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某些教师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性格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自己良好的性格感染学生,同时努力克服自身性格中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性格的自我完善与调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加强性格修养是每一位教师终生的课题,教师注意用自己良好的性格影响学生,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篇2

一、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内涵

1. 父亲元情绪理念的概念

元情绪理念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Mayer和Gaschke在关于情绪、情绪调节的研究中提出了元情绪的概念, 元情绪是指在情绪体验中, 个体不断地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监控、评价、调节和反思的过程。[3]受元认知的影响, Gottman等人在1996年的研究中指出, 元情绪是对某种情绪产生的感受和情绪。[4]国内还有人指出, 元情绪理念是个体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累积, 在面对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时产生有组织的反应与感受, 它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地使用, 从而形成一套特定的、固定的思维模式。[5]Gottman等人则将父母对自我与幼儿的情绪反应的一组感受和观念界定为父母元情绪理念。[6]综合已有研究, 人们倾向于将父母元情绪理念看做是父母对幼儿情绪表现所产生的一组情绪、行为、态度与理念等反应模式。文章的父亲元情绪理念是指, 当父亲面临幼儿的情绪行为时, 父亲的元情绪理念便会被启动, 透过这个诠释架构, 可以了解幼儿表现此行为的目的或背后的需求, 评估幼儿的情绪表现, 它具有觉知以及指挥情绪运作的功能。[7,8]

2. 父亲元情绪理念的维度

台湾学者叶光辉根据Gottman等人的研究, 提出可通过察觉面、接受面、沟通面、原因面、处理面、教导性等六个向度来评估父母元情绪理念, 并将父母元情绪理念划分为情绪教导型、情绪不干涉型、情绪摒除型和情绪失控型四种类型。[9]本文在考察幼儿的实际互动情形时, 认为父亲在觉察性、接受性及教导性这三个维度与幼儿的情绪调节具有紧密的关系。察觉性是指父亲能否敏锐地察觉出自己与孩子的情绪反应, 并且能够正确地描述这些情绪的相关经验, 此外, 父亲是否表现出对这些情绪的关注;接受性是指父亲依照自己与孩子情绪世界的感受、想法, 能否表现出尊重自己和孩子所释放出的各种情绪, 承认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上的意义, 并愿意在亲子关系中营造出一个有安全感、可预期、接纳及回应的环境;教导性是指父亲是否教导孩子如何适当地展现情绪行为, 在孩子产生情绪时, 和孩子讨论他的感觉并帮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感受, 对孩童的负面情绪会关注、尊重, 教导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面对负面情绪并采取正确的解决策略。[10]

二、父亲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

父亲元情绪理念来自于亲子互动经验中对幼儿情绪的观念、行为等反应模式, 主要关注对儿童情绪表现的反应行为。亲子互动关系中有大量的情绪反应, 幼儿会根据父亲所释放出来的情绪信息来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1. 父亲的情绪反应影响幼儿对负性情绪的处理

有研究者发现 (Carson&Parke, 1996年) , 当父亲较常使用负性情绪来回应幼儿的负面情感时, 那么幼儿就会缺乏社会技巧, 会出现较少的亲社会行为, 而表现为较多的攻击行为。还有研究 (Boyum&Parke, 1995年) 证实了父亲的生气情绪较能预测幼儿的同伴接受度。[11]从亲子的互动角度来看, 父亲情绪的呈现, 对幼儿从中学习到的情绪经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亲对幼儿的情绪表现给予支持、安慰, 那么幼儿就能更好地处理负面的情绪, 更能觉察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以此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研究指出, 对情绪调节强度高的幼儿容易出现害羞、退缩的行为;而情绪调节强度低的幼儿常常会出现攻击行为, 只有中等调节水平才是最佳的调节模式。[12]而父亲则会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 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13]其中, 父亲的情绪行为反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功能日益显著, 如果儿童缺少父亲的支持, 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对于儿童的社会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2. 父亲的情绪敏感性影响幼儿对情绪的反应态度

幼儿作为亲子互动中主动的一方, 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出信号。有研究发现, 在生命的第一年, 父亲对孩子的意向较为敏感, 能对幼儿的活动做出反应;在生命的第二年, 幼儿更需要父亲把他们引向外部的世界;之后, 幼儿开始对批评较为敏感, 如果这个时候父亲只看重幼儿的外部行为, 而不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 那么他们将会感到挫折感, 他们的自我概念、反省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 当一个孩子情绪发作时, 如果父亲在这个时候通过自己的情感关怀幼儿,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 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自我调节的方式。反之, 如果幼儿的情绪发作往往是在最顶点时才被父亲注意, 那么最终会使幼儿对环境失去信任感, 产生怀疑。[14]因此, 父亲对幼儿的情绪敏感性会影响到幼儿在处理情绪时的反应态度, 父亲应该更加积极地同幼儿进行互动与交流, 消除父爱缺失、父爱不敏感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3. 父亲的情绪表达影响幼儿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父亲在幼儿面前起着榜样的作用, 影响着幼儿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态度。[15]如果父亲经常表达正面情绪, 幼儿在以后的同伴活动中就会出现较多的亲社会行为, 他们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也有好的转变, 反之, 幼儿则会习得攻击性行为, 不利于调控他们的情绪。另外, 父亲的情绪表达有助于幼儿形成了解他人情绪的技巧, 包括识别情绪、觉察情绪, 以及拥有较高的情绪调控能力。因此, 父亲负性的情绪表达会影响幼儿的社会能力、同情心, 并缺乏对情绪的了解。

三、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形成

1. 合理的家庭教养

父亲的作用是由父亲、妻子、家庭等诸多因素共同协作, 交叉影响的, 不同类型的家庭模式要求父亲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而良好的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形成正是基于此。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认为, 民主型的父母对幼儿具有回应性, 他们会关注幼儿的需求, 设定幼儿合理的行为范围, 而非强制幼儿听从父母的要求。基于长期的研究发现, 在民主式教养风格生活下的幼儿身上可以看到正向的结果;而接受权威型和放任型教养风格的子女在社会关系和认知上趋向于负向的结果。[16]父亲对孩子的情感的发展是重要的, 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依恋, 也因为他们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专长。成人指导他们的孩子情感标签的使用, 用以评估, 表达, 调控策略。此外, 父亲也将教予孩子情感的文化和亚文化的规则。[17]以此, 幼儿可以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 得到父亲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这对于他们情绪调节的发展至关重要。

2. 提高幼儿情绪理解能力

在引导幼儿接受、理解自身情绪的基础上, 成人还要提高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是对所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 是个体认识他人及自己情绪状态的过程。[18]成人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命名和认识自己的情绪, 以便他们可以感受某个时刻自己正经历的情绪, 能够把它作为一种能被观察和认识的对象去理解。比如在帮助孩子准备饭菜的时候可以对他说:“宝宝饿了, 所以宝宝着急了。”而且还要引导幼儿尽力理解别人的情绪, 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们对同一种情绪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其中有些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快乐, 交到更多的朋友, 而有些则让我们感到糟糕。当幼儿学会了在特定的情境下如何正确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那么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际冲突行为的发生。

3. 帮助幼儿掌握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音乐教育对幼儿情绪的影响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健康情绪,发展

刚刚入园的幼儿经常因为听到一些音乐而身体不自然的扭动起来,和一些其他伙伴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拉着手跳舞歌唱,音乐也会对身体器官带来不同的反应。随着音乐的响起,唱歌和舞蹈的进行,幼儿能通过音乐将一些自发动作变得协调,在一些动作中感知快乐。一些歌曲、音乐游戏使得孩子之间变得亲密,没有陌生和恐惧感,在他们高兴活动中培养了他们乐观心态。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为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自信

意志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激发、维持、抑制等调节的一种心理过程。自信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能使人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一个人有自信,他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意志行为中去,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被困难和挫折所压倒。

但是,在过去的幼儿教育中,“听话教育”是教育的基调之一,“乖孩子”是评价幼儿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种观念扼杀了幼儿自我认知发展,压抑了确立健康人格的潜能,同时也造成了幼儿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而独立性差,面对压力时难以应付。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得到发展的潜力,因为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学习唱歌,还是学习乐器,都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的行为。尤其是对于初学音乐的幼儿来说,没有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和学习的意志,就无法达到确定的目标。同时,音乐教育所蕴涵的养成教育及一系列的兴趣引导,能够从多个角度陶冶幼儿的性情,帮助幼儿克服冲动、任性等不健康的心理,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众多学科中,都是针对幼儿的德智体美等进行教育,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的教育。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响,以抑扬顿挫的音高,张驰变化的节奏,扣人心弦的速度,线条明确的力度以及色彩多样的音色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信息。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能直接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产生有效的生物电,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音乐审美感觉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从而认识到事物的美与丑。音乐艺术不是讲道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体会教育作用及感触教育内涵。如在欣赏活动《数鸭子》时,先让孩子欣赏一段动画:大桥下面游来游去的鸭子,孩子们在岸边嬉戏玩耍。伴随着画面的交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孩子不仅能体验到和鸭子游戏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理解。这种教育比言谈说教更加有效,孩子也更能理解与接受。在音乐教学当中,不管是进行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体验、道德的教育,还是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锻炼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三、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众所周知,撒谎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带来矛盾,造成彼此之间的信任危机。所以,为了人们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教育幼儿从小成为一个诚实善良的好孩子很重要。比如,教师用一曲《好孩子要诚实》的音乐来教育幼儿,首先欣赏歌曲并讲解和启发幼儿善恶正误,在幼儿的内心深处可以对美好和谐的一面产生向往,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接着,教师再带领幼儿深入地学习歌曲并表演歌曲,让这种音乐的引导更直观更深刻还有趣,在潜意识里去接受并意愿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于我们共处的社会生活关系,教师要让幼儿去融入并关爱彼此,做到相亲相爱、互助互爱。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篇4

【摘要】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情操和品质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指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关系等。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是教师崇高精神的人格特征。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承担者,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执行人。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教师的情感、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提高幼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升幼教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幼儿教育 教育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3-01

一、热爱幼儿,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地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更是一种专业态度。幼儿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热的时期,处于脆弱特别需要保护的特殊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心呵护。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容博爱的心,心中要有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细心呵护,耐心教导。这一时期的孩子情绪会变幻无常,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现象,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呵护。

有爱心的教师,会把孩子时刻挂在心上,不容易受个别情绪或困难的干扰。在工作中,她们不仅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还会不断调节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耐心、细心,会运用鼓励表扬、关心支持,激起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幼儿的评价也是积极的倾向,使其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个性品质,身心在教师爱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爱事业”是一种专业态度,热爱自己的职业,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也能让幼儿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人如果是因为爱这行业才选择它,才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孩子爱护有加,在这份职业上会走得长远。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爱事业爱孩子的情感,会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依赖爱戴、真情相报,师幼在这种令人心怡融合的和谐土壤里互爱共享、健康成长。为了把孩子教育的更好,要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好各种教具玩具,以最佳的状态走向讲台,向幼儿传授知识。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

三、重视师表,是教师展示给幼儿的道德水准

教师保持适当的仪表、健康的身心、适宜的谈吐举止,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信任、言行一致的楷模。

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感性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很多学生都曾有这样的感想:“我特喜欢某科目,因为我喜欢听这科目老师讲的课。”或:“我某科目特差,因为我讨厌这科目的老师,不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身体力行、善心爱心和责任心,甚至其兴趣、个性与穿着打扮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楷模可能会在某个孩子幼小心灵里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

四、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教知识和经验,我们责无旁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作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让家长多了解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联合起来。

为了让家长能更多地掌握幼儿情况,我们借助利用发校信通这一平台,每天发信息,让每位家长都能收到今天所教的教学内容,以便及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复习。另外,我还对每位孩子的在园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我让家长也把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告诉我,让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为我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进行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最大化的利用了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人格魅力,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升华

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是睿智崇高的,充满爱心、富有幽默感的,是为多数幼儿所喜爱的;在能力上,是以其优秀的教学技能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品质上,则是以光明磊落的做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品德,并使其受用终身。在教师的自然、幽默里,孩子感到亲切温和;在教师的亲切温和里,孩子们感到亲和力;在教师的亲和力里,师幼都体验到和睦幸福。幸福的幼儿教育一定是能够激起幼儿的幸福感的。所以教师要加强人格修养,提升生命境界,为实现教育幸福创设条件。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幼儿教师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去履行教育的使命,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并将自己的职业价值与教育意义联系起来,以敬业为起点,以乐业为归宿。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道德责任,都会对幼儿尽心尽责,对教育一丝不苟,使自己的职业更加有价值,使幼儿教育更加有意义,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蔡迎旗.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J].幼儿教育,1993年09期

[2]张青允.幼儿教师倾听行为探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7期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篇5

我园地处农村,这里的人们习惯用方言交谈,是个地道的方言区。近年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幼儿的语言很重要,但毕竟处于方言区──环境的限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幼儿规范语言(普通话)的习得。显然,能清楚地表达、“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教育就更多地落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肩上。

为此,我园曾致力于语言教育方面的探索──农村户外大自然情境讲述的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以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语言功效:从室内到室外,园内到园外,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以及良好语言环境的营造等,可以说,这些实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冷静回顾与审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老师们努力地从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这些更多的是外在的教育,而对于隐性教育的探究较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缺失,这种缺失无形中削弱或抵消了外在的教育功效,如教师的语言态度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与潜心于语言教育研究的幼教同仁共同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面对幼儿没完没了的发问、告状,教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以回应,即使回应态度也是冷漠的、语言也是消极的:“老师正忙着呢,别烦老师!”这样的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情急中的表达更是语无伦次,半天听不懂意思来,老师更是无从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我说了老师也不爱听,说了也没用。”等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运用的频率也因此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故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自身积极的语言态度影响幼儿,并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不断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情感,强化积极的语言行为,从而加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

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表达上起到了准确传递信息──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的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效应是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我们的教师有为幼教事业而奋斗的奉献之心,也有热爱本民族语言的赤子之心和教育幼儿的爱心,这种情怀很难得、很高尚、也很珍贵,但它只能与能力并存而不能替代能力,“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教师的语言素养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言教育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如何“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优美……(选自新《纲要》)”……上述内容不仅说明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幼儿教师肩负语言教育的重托,也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发挥语言魅力的教育影响功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多:多阅读,多阅读一些散文,如《圆圆的春天》、《秋天的色彩》等等,欣赏与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丰富自身的语言养料;多朗读,在阅读时若能读出声则效果更佳;多看,多看一些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正确用法,努力使自已的语言更规范、更具魅力,精益求精,富有吸引力。

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的使用赋予语言生命,使用在语言生活圈里具有重要作用。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实践中发现幼儿不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各种语言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更多的是根据教师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理解其含义。因而,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言的逻辑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如幼儿参观春天的花园时说:“我看到红的花”、“我看到黄色的花,好漂亮”“我看到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教师不妨也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真美丽。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篇6

1. 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将不良情绪带到课堂。北京市朝阳区一幼儿园多名孩子遭女老师长期殴打,造成孩子不敢上幼儿园,晚上经常做噩梦。经调查后发现,该幼儿园不仅拖欠老师的工资,而且办学资质也在进一步申请中。这样老师心理素质较差,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将不良情绪带到了课堂,以至于做出了过激的行为。这些不良情绪使幼儿对老师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幼儿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变成一个“坏脾气”。

2. 秉持旧的教育观念,忽视幼儿发展能力。把旧知识看作客观不变的真理,对于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辩证地看待幼儿给出的答案。

某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教幼儿认识“8”的时候,提问幼儿“8”的一半是多少时,绝大多数幼儿都回答说是“4”,可是,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却告诉老师: “8”的一半是“3”也可以是“0”。然而,这位老师不知道是受权威理论的影响还是受自己所设计的课程结果的影响,她没有理会这个小男孩给出的`答案,还批评了他不按老师的思路走。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个幼儿从数字的形状方面给出了答案,却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甚至是被老师批评。这个答案或许是他几经思考的结果,可是,却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即使有了答案也会害怕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胆小,不善言辞,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3. 持有“小大人”的儿童观。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不顾幼儿自身发展特点,追求所谓的智力开发,让幼儿过早学习小学知识。

教师认为儿童能够接受不属于他们年龄段应该接受的知识。过早教授幼儿小学知识,盲目地让幼儿学英语,学数学,学国学。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差,学得费劲,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逼着孩子学习,甚至训斥孩子。在这种压力下,给孩子带来了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快乐,压抑了天性,甚至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4. 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幼儿。一些老师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幼儿面前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幼儿园穿不符合规定的服装,染上五颜六色的头发,甚至在幼儿面前大声说笑喧哗等。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三、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举措

( 一) 政府方面

1. 政府必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免费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让幼儿教师的工作付出和所获报酬成正比。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文化媒体要加强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要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 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提高办园准入门槛,对那些不符合办园资质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建立和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对于那些招聘没有教师资格教师的幼儿园,要严厉打击。

( 二) 幼儿园方面

1. 幼儿园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幼儿园必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杜绝教师无证上岗。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教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 鼓励教师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鼓励幼儿教师积极进行素质培训,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完善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尊重老师,对老师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还要给予物质上的鼓励。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要定期进行评估考核,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4. 利用竞争机制,激励幼儿教师。通过竞争机制,能让老师们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5. 开展心理讲座。经常给教师开展心理辅导的专题讲座,及时疏导老师的心理问题。

( 三) 教师自身方面

1. 热爱幼教事业,提升责任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爱孩子,发现工作中的乐趣。教师要始终提醒自己,自己所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所承担的是奠定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教育。

2. 要不断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必须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的理论成果,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要知道自我成长,自我更新,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始终明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淘汰。

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篇7

一、体育教师的教态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正负效应

教师的教态发自教师的主观因素, 但传递和影响到的是教师的教学对象, 也即客观对象——学生。教态是无声的语言, 不管教师的主观想法如何, 客观上它必定是对教师授课过程中有声语言的补充、配合、修饰和内蕴, 学生必定会通过教师的教态来感受到教师的情绪,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 教师对自己的情绪的影响。所以, 教师亲切、鼓励、赞许的目光, 期待而专注的眼神, 饱满而愉悦的情绪, 规范而优美的动作, 都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 消除恐惧感和不自信的情绪, 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弱化学生对某项体育技能一时掌握不好的紧张情绪。特别是对于担心因自己的体能和技能不如别的同学, 怕在体育课上被老师瞧不起挨批评, 被学生耻笑的学生, 可以化解他们对上体育课的焦虑心理。正因为如此, 体育课上, 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确实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教师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 无时不在感染和鼓舞着学生,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习练、记忆, 增强上好体育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由教师良好的教态带来的效果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上, 激活和调动学生体能和技能中接受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动力成分, 刺激和诱发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 跟随教师学习的好奇心和内驱力, 激起求知、探究、合作、反复练习等学习意愿。尤其对于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 特别是一些藐视或惧怕上体育课的女学生, 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安全心理”。他们可以放松神经地学习和表现, 因为老师的可亲可敬从教态上已经被他们感觉到了。那么, 即便自己的技术动作不够好, 教师不会刁难自己, 自己也不会感到紧张, 可以通过体育课玩个乐乐呵呵。教师通过教态让学生感到亲切, 没有距离, 在教师拉近与学生的感情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 教某项体育技能的技术要领, 自然会引起学生集中精力的听讲, 放松身心的表现, 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就会愉悦起来。

相反, 教师的教态是过于严肃或过于冷漠的, 教师的技术动作也比较僵硬和随意, 学生听课和学练体育技能的情绪一定不会好。生活中,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如即便是某人发出的莫名的哈哈大笑, 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好笑, 甚至于也会跟随其莫名发笑;若自己身边的人愁眉苦脸, 自己一定会感到心情不好。那么, 教师的不良教态会感染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害怕老师, 害怕被老师点名做某项动作, 就会采用消极的办法来抵触, 学习的精力不集中, 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会好。本来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特点就是不相同的,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水平特点。学生对符合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而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 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 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 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多。若教师再将自己的不良教态加入到体育课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进一步低落, 并形成一上体育课兴趣低落的恶性循环, 最后导致敷衍性的不得不上体育课的消极情绪。

二、体育教师良好教态的养成与向学生的传递

(一) 体育教师良好教态的养成

体育教师良好教态的养成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有意修为和表现。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教态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首先要以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每个学生负责的精神, 积极加强个性修养, 使自己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 积极向上的精神, 关爱每个学生,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来投入工作。其次, 能够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 进行备课和授课。也就是说, 教师的授课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 带给学生兴奋的学习情绪, 有利于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学生在接受或者学习一项课程内容时, 教学的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要求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集体中, 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分组教学。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了两个角色, 既是教师又是学生, 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与学生同乐, 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互动式”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视老师为同学、朋友, 与老师交流, 将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或者上课方式告诉老师,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就是在掌握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性材料。再次, 教师不能把自己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一时性的坏情绪带进体育课堂, 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要自觉在生活和教学中约束自己, 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到亲切, 愿意和自己接触, 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诲。

(二) 体育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传递良好教态

首先, 教师良好的教态是通过表情、姿态、动作、衣着、气质传达给学生的。那么, 教师就应该在这些方面留给学生良好的印象。在先入为主的印象能够获得学生好感的基础上, 要注意到教态与语言的结合, 以学生愿意接受的语言来充实和表现自己的教态, 使自己的教态能更悦服和征服学生。如教师在讲课中的语言要精练、生动活泼、幽默有趣。在整堂课中多一些鼓励, 多一些赞美, 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如在比赛中, 经常使用语言的调动法, 使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如在学习广播操“青春的活力”中, 教师的优美动作, 能激发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看示范, 如乔丹的投篮、小罗的盘带等。正确的示范, 往往能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 就像教师给学生做示范, 做得优美, 做得标准, 学生暗地里肯定在说:“老师真帅, 老师真棒。”还有学生会说:“老师再来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会给学生带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跟老师较量。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所运用的语言和其他的学科有着相同之处, 但也有其专业特点。同时,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精练, 不能总用一个音调、一个节律讲课, 口令的运用也要有音调的高低、节律快慢等变化。课堂上的提示性语言要精练, 把握住提示的时机, 及时提示, 语气果断并肯定。

参考文献

[1]魏晓红.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8 (02) .

[3]赵宏宇.从培养运动兴趣入手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02) .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8

关键词: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心理研究发现:五成的办公室坏情绪都来自同事间的相互传染。如同感冒一样,愤怒、悲伤、忐忑不安等常见的职场负面情绪可通过人与人间的心电感应迅速传播,气温越高,传播速度越快,这也是为什么夏天常有“无名火”产生的原因。这也被专家称之为“坏情绪传染症”。

技校学生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而他们

的情绪则是特定环境下的整体,每个成员都受到整体情绪的影响。这些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杜绝

坏情绪传染给学生及带来的危害。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低落,会不自觉地把低落的情绪带入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情造成消极影响。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因素。

记得以前,我在家里也尝试教小孩英语,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很简单,当小孩学不好时,我就会着急,往往很容易发火,最后的教学效果不用说也能想象得出,我不得不放弃。于是,我带着小孩去一家英语培训中心报名。第一次试听她的课后,儿子回来就跟我表态,他要上Yuki老师的英语课。我在惊讶之余,试着去寻找其中的答案,我发现:Yuki老师上课对背不好书的小孩从来不发火,只是瞪大眼睛,表情很夸张地呈现为“哦”,这种态度让这些小孩很放松,但并不是没有惩罚,她的惩罚就是摸摸孩子的头,“下次不能这样了,Yuki不高兴了”。这样,这些小孩的学习积极性挺高,儿子由一个不太爱学习英语的人转变成热衷于英语的人。

由此,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当我对小孩发火时,他就会表现得紧张、焦虑,这只会给他的学习带来心理阴影,使他越想学好越学不好,甚至因讨厌我的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以后,当我想发火时,我就会在心中默念,压住火!压住火!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愤怒的情绪反应不发生。后来我发现,当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话时,他多数情况下是配合我的,而且他越来越乐于向我讲述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的这样一件事情,同样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发生了。

在一次计算机课上,我没有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声呵斥,冲他发火,导致班级的学生对我产生不满的情绪。这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多,但至少有十几名同学是不学习的。刚开始我讲课时,这个同学就表现得很活,随着讲课的深入,他开始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有时还故作怪态、挑逗他人……“太不像话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呵斥了这个学生,并让他站在我的身边听课。他刚开始很是抵触,反问我说:“为什么要站到你的后面。”我怒气冲冲地告诉他:“因为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必须听我的。”还好,这个学生还算配合,站在我的后面听了一节课,没有给课堂的教学造成严重后果。

事后,当平静下来的时候,我认真地想了想自己当时的状态,其实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因为如果学生真的跟我敌对起来,自己下不来台不说,要想再一次进入教学内容是十分困难的,而让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再回到课堂也不是易事。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关系就会很僵,自己想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能了。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和学生难免有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表现在教师费尽心机、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却无动于衷,茫然无知。此时教师往往沉不住气,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这种情绪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影响,甚至破坏师生感情,给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这种“教”与“学”的“磕磕碰碰”的小事是屡见不鲜的,既然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了。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破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循循而善诱的关系,无论如何教师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当发现学生抵触你的教学时,你应该保持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懂得克制,用淡定和欢快的心情去面对学生,用微笑照亮整个教室。

总之,课堂教学的情绪控制,需要每个教师长期去修炼。对于我而言,要时刻记住: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我一定注意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好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性,不是压抑,不是屈服。这种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为了求得师生关系的一种和谐。因为只有这种友好的气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自己驾驭整个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堂的违纪,不能简单表现为怒发冲冠!从我们出发,用一种好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技校学生的情绪培养找一个突破口。

(作者单位 扬州太平洋重工技工学校)

上一篇:影视公司广告词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