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遗嘱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房产遗嘱(精选11篇)

房产遗嘱 篇1

立遗嘱人:姓名,性别,年月日出生,民族:汉族,现住,身份证号:。现因为立遗嘱人年事已高,为避免后人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争议,因此乘现在精神清醒特立以下遗嘱:

一、关于本遗嘱

1、订立本遗嘱时,立遗嘱人身体状况良好、精神状况正常、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本遗嘱中的所有内容均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未受到胁迫、欺骗;

3、本遗嘱所处分的财产为立遗嘱人的部分财产,是立遗嘱人合法取得的、有处分权的个人财产。

4、在本遗嘱订立前,立遗嘱人没有应本遗嘱涉及的财产与他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

二、本遗嘱所涉遗产

1、立遗嘱人于年月取得了位于房屋产权,房

屋建筑面积_平方米,房屋所有权证号:

2、自愿将该房屋赠与个人。

3、必须对尽到赡养义务,否则取消对本房

屋的继承权。

三、其他:

1、本遗嘱一式三份,由、、公证处各执一份。

2、上述房屋按本遗嘱所列明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他任何人不得

有争议。

立遗嘱人:(签字)见证人:(签字)

受益人签字认可本遗嘱及内容 :(签字)

同意按该遗嘱进行继承。(公证处盖章)

房产遗嘱 篇2

①在其去世后,将其A处房产全部遗留给其子王某所有,他人不得干涉;

②王某在取得上述房产后,只能作为其个人财产,不作为其夫妻共有财产。

李某去世后,王某持其母李某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证、李某死亡证明、李某遗嘱及继承权公证书、身份证明等材料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了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根据遗嘱要求,该房产登记为王某个人所有。

随后不久,王某就和妻子张某持王某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证、A处房产约定夫妻共有协议书、结婚证、夫妻双方身份证明等材料到我处共同申请将A处房产登记为夫妻共有。

对于该登记申请能否予以受理,工作人员意见相左,各持己见。

一、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的一般规定

为了便于阐述意见,在此首先列举出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的相关规定:

①《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②《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③《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二、不同受理意见及理由

第一种意见认为,对该登记申请不予受理。理由如下:

①申请登记共有房产为王某继承所得,该登记申请与遗嘱要求不符。

申请登记为夫妻共有的A处房产为王某据遗嘱继承所得个人财产,按照我国民俗,李某遗嘱第二条要求不同寻常,不仅排除了张某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在王某继承遗产时一并获得该房产的权利,而且明显排除了张某在王某取得上述房产后依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对其遗产的获得权。因此,该登记申请与被继承人遗嘱意思明显不符。

②该登记申请不符合《继承法》相关规定。

李某遗嘱第二条为该遗嘱所附义务。依据《继承法》第二十一条“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的规定,所涉房屋的处分权已受到限制,该房产只能作为王某个人财产,不能登记为其夫妻共有财产。

③该登记申请不能适用《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

因为上述两条原因,该房产的处分已不能适用《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王某、张某将A处房产约定为夫妻共有的协议不能成立。若将A处房产约定登记为夫妻共有,申请人应当提交与前述遗嘱内容不矛盾的材料。

根据上述理由,王某、张某申请将A处房产登记为夫妻共有的申请应不予受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对该登记申请应当予以受理。理由如下:

①王某合法继承已拥有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

李某遗嘱只是王某在办理A处房产继承转移登记时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根据李某遗嘱内容,第一条内容目的在于排除李某其他继承人对该房产的继承权;第二条内容目的在于排除王某妻子张某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对该房产所取得的共有权。在王某办理A处房产继承转移登记时,根据遗嘱要求,该房产登记为王某个人所有,遗嘱意思已得以实现,通过继承登记,王某合法取得了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

②王某有权处分A处房产。

《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王某对其拥有的A处房产可以行使处分权,包括买卖、赠与、交换与他人,当然也包括其妻子张某。

③遗嘱所附义务对王某并无实际上的约束力。

李某遗嘱只是明确了A处房产继承人,并未指定遗嘱执行人。如前所述,遗嘱第一条排除了李某其他继承人对该房产的继承权和对遗嘱的执行权,该遗嘱也未指定其他单位管理其遗产。即使王某不履行遗嘱所附义务也只有立遗嘱人李某和其妻子张某有权对其申请夫妻共有产登记行为提出异议。在李某已去世、张某为共有产登记受益人和申请人的情况下,遗嘱所附义务对王某已无实际上的约束力。事实上,王某可以任意处分继承所得A处房产。比如,王某可以将此房产出售,用所得款项购买其他房产并登记为夫妻共有。因此,虽然有《继承法》第二十一条“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的规定,但是登记机关不是李某遗产管理人,并无权干涉其继承人王某对继承所得财产的处分。登记机关不能据此不予受理王某和张某的夫妻共有产登记申请。

④王某和妻子张某提交了与申请登记事项相一致的材料。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交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等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房屋登记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三)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四)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五)其他必要材料。前款第(四)项材料,可以是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分割协议、合并协议、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登记申请符合下列条件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登记,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一)申请人与依法提交的材料记载的主体一致;(二)申请登记的内容与有关材料证明的事实一致;(三)申请登记的事项与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房屋权利不冲突。

在王某继承转移登记完成后,王某与妻子张某持夫妻双方身份证明、王某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证、A处房产约定夫妻共有协议书、结婚证等材料到登记机关共同申请将A处王某个人所有房产转移登记为夫妻共有。所提交材料与申请登记内容并无不一致。李某遗嘱已不是该登记申请需要提交和审查的材料,王某经合法登记的A处房产房屋所有权取得方式也不是该登记业务应审核的内容。既然如此,使王某得以取得A处房产的遗嘱当然不是该申请受理与否的依据。

综上,王某夫妻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与申请登记内容一致,登记机关应当受理其登记申请。

房产遗嘱 篇3

秘密遗憾:防止子女推诿责任

[案例]郭九清夫妻生有一儿一女。早在5年前,时年70岁的夫妻俩便立下书面遗嘱,把一栋2层楼房交由儿子继承,并把该内容告诉了儿子和女儿。不料,自那以后,原本孝顺的女儿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仅对老人不闻不问。甚至常常恶语相向。即使郭九清因病住院半年,女儿也未打个电话问候,更不要说上前照顾或承担费用。究其原因,是由于女儿认为父母不仅偏心,而且毫不掩饰,既然父母只要儿子,把房子全部给了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所有赡养义务也就应由儿子承担。

[点评]尽管《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且他人无权干涉,尽管子女是否继承遗产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尽管女儿的做法错误,但老人立遗嘱时,最好应当考虑到其他继承人的感受,至少别让人伤心。郭九清夫妻虽有将房产交由儿子继承的想法且不违反法律规定。但如果注意保密,去世前不让子女知道遗嘱内容,效果可能会更好,且可以采用公证方式。因为公证遗嘱的效力最强,自书、代书、录音、口頭等遗嘱,都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公证机关的保密性也很强。

附加条件:戴上一顶“紧箍咒”

[案例]现年72岁的姚永涛、71岁的李紫萍夫妻有两个儿子,也拥有一套价值百万的房产。2009年8月,夫妻立下书面遗嘱,将房产交由平素偏爱的小儿子继承。不料,自此两人的赡养问题却因此逐渐陷入困境:原先两个儿子为获得房产尚能围着二人爸爸长、妈妈短地转个不停,成天嘘寒问暖。现在,大儿子因明知无望便不管事了:小儿子认为反正房产都是自己的,不会再有人跟自己争了,也慢慢变得无所谓,不仅不再主动照顾他们,而且对他们提的一些合情合理、举手之劳的事情,也常常推三阻四。

[点评]《继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遗产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三条也有类似规定。造成本案后果的原因在于小儿子认为有遗嘱在手,已是功德圆满、稳坐钓鱼台了。如果姚永涛、李紫萍夫妇能在遗嘱中根据自己的需求。明确小儿子继承房产的条件,既给其以压力,也给其以动力,或许不至于如此。

遗赠协议:化解“养儿不防老”

[案例]陈立明、姜春兰夫妻早年用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购买了一套房屋,现在价值已超过百万元。儿子仗着自己反正是唯一继承人,无论怎样,房产迟早都是自己的,故虽和媳妇的居住地点与老人相距不过数百米之遥,也几个月难得去看望一次,甚至三四个月也不打个电话去问候,更不用说对老人给予关心了。2010年元月。儿子为将老人居住的房屋出租赚钱,干脆将时年分别为73岁和70岁的他们,赶入一家偏远且条件较差的敬老院。两位老人对儿子绝望至极,终日以泪洗面。

[点评]针对这类情况,老人完全可以通过诉讼,要求儿子交回房屋、承担赡养义务。同时,基于儿子不尽赡养义务,意味着“养儿防老”的愿望无法实现,老人还可以与儿子之外的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因为《继承法》第三十一条已明确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涉及房产的遗嘱公证需要多少费用 篇4

遗嘱公证费用各地不尽相同,遗嘱公证收费大约在100元-400元之间。遗嘱属于一种个人声明,不发生财产转移的效力。遗嘱在立遗嘱人去世后生效,继承人需凭遗嘱办理继承权公证,凭继承权公证书到房管局转名。继承权公证费按办理继承时房屋价值的2%收取。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

(1)办理遗嘱公证,每件收费150―200元。

(2)保管遗产,由双方协商收费。

(3)确认遗嘱效力,每件收费200―300元。

(4)证明财产继承,赠与和遗赠,一般接受益额的2%收取,最低收取200元。

房产遗嘱公证后如何过户

继承房产,应当持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权公证书”和房产所有权证、契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经公证证明后需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变更登记手续的,应当在出具公证书之日起二个月内,到房地产管理机关申请。

到房产局过户

继承房产,应当持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权公证书”和房产所有权证、契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遗嘱人死亡后,遗嘱受益人须持公证机关出具的“遗嘱公证书”和“遗嘱继承权公证书”或“接受遗赠公证书”,以及房产所有权证、契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处分房产的遗嘱未经公证,在遗嘱生效后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受益人可根据遗嘱内容协商签定遗产分割协议,经公证证明后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对遗嘱内容有争议,经协商不能达成遗产分割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房地产管理机关根据判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办理房产公证事项,除证明遗嘱、赠与书或委托书等单方法律行为,可以在遗嘱人、赠与人或委托人住所地公证机关申请办理外,其他应在房产所在地公证机关申请办理。

经公证证明后需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变更登记手续的,应当在出具公证书之日起二个月内,到房地产管理机关申请。逾期提出申请者,应向房地产管理机关说明理由,房地产管理机关视情况予以办理。

1.房产遗嘱公证费用是多少

2.房产证上加名字需要多少钱

3.领取房产证需要多少钱

4.办房产证需要多少钱

5.买二手房交什么费用

6.专利申请需要多少时间

7.房子过户需要什么手续

8.办房产证需要交哪些钱

9.安置房房屋过户需要哪些手续

遗嘱格式 篇5

立遗嘱人:

我因,特立此遗嘱,对 作如下处理:一、二、三、本遗嘱一式 份,由 各执一份,存 公证处一份。

本遗嘱由 监督执行。

立遗嘱人

证明人

代书人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一、首部

制作遗嘱应先写明标题:遗嘱或 遗嘱。

二、正文

第一部分写立遗嘱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等。

第二部分写立遗嘱原因,就是为什么立此遗嘱。这是遗嘱的前言,用几句概括性的语言叙明立遗嘱的宗旨即可。在我国目前,常见的立遗嘱的原因是:“因年老多病,不久于人世,深恐去世后家属子女为继承遗产发生纠纷”;“因子女较多,遗产散存各地,为妥善安排继承事宜”;“因生前受好友(或邻居、远亲)体贴、照顾,为报其深情厚意”;“因命旦夕,为表眷子之心(或为表恋故土之情)”;“因毕生致力于 专业,为发展祖国的 事业”等。在制作时,一定根据立遗嘱人的具体情况,以能表明立遗嘱人立遗嘱的真实意图为准。

第三部分写遗嘱事项.就是立遗嘱人对处理遗产或(和)其他事务的具体意见。这是遗嘱的主要部分和中心内容,一定要写得清楚、明白、具体。如系处理遗产,应将财产的名称、数量、所在地及由谁继承(或遗赠给谁)等写明,可以按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顺序写,也可以按遗产项目顺序写,可以分条写,也可以不分条写明处理其他事务,如丧葬事宜、遗体处置、生前未完之事承接、死后所欠债务由谁偿还等,应将与这有关的事项一一写明。如在将遗产指定某一人或数人继承时,或在将遗留财物遗赠给国家、集体或个人时附有条件,可将条件逐项写明。

第四部分写结束语。主要是写明遗嘱份数、在何处保存、由何人或何机关监督执行等,也可以写立遗嘱人对家属、子女的希望和要求等。

三、尾部

上述四部分内容写完后,下面由立遗嘱人签名盖章。如有证明在场,证明人也应签名盖章。如系请人代书,代书人应签名盖章。如系请律师代书的,应将代书律师单位和姓名写明。然后再注明立遗嘱的年、月、日。如果有书证、物证和需要附带说明的问题,可以附项内注明。

遗嘱格式

1、本人身份的说明;(身份证号码、住所、近亲属情况)

2、本人委托的遗嘱执行人的说明;(身份证,授权委托书,住所、指定遗嘱执行人与本人的关系,如有任何利害关系应注明不影响其执行人效力,指定后备执行人,确认的签名包括各种签名字体的示范)

3、本人遗嘱法律效力的说明;(法律依据,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行为能力,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未受胁迫、欺骗所立,遗嘱内容要真实、合法,所处分的财产为个人所有,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了必要的份额,遗嘱人所提供的遗嘱或者遗嘱草稿的形成时间、地点和过程,是自书还是代书,是否本人的真实意愿,有无修改、补充,对遗产的处分是否附有条件;代书人的情况,遗嘱或者遗嘱草稿上的签名、盖章或者手印是否其本人所为)

4、本人财产的说明;(基准日,项目-房产、存款、股票、汽车、现金、、投资、所内、债权等,相关合同、产权证及凭证,以前是否曾以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等方式进行过处分,有无已设立担保、已被查封、扣押等限制所有权 的情况)

5、本人保险的说明;(收益人基本情况,监护人,遗嘱执行人、相关合同单证理赔方法)

6、本人相关事务的执行;(债权债务、财产分配、个人用品:汽车、电脑、书籍、信函、照片、给相关人员的信函呈送)

7、以前订立遗嘱的情况,数份遗嘱,而内容有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有效的声明

8、签名及日期

四、当事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提供那些证明材料?

当事人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1、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已出境的,提供护照或有效旅行证件、通行证的复印件,已注销户口的,应提交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记载情况的证明;

2、遗嘱涉及的财产清单及财产的所有权证明;

3、遗嘱书。

4、遗嘱公证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应包括:遗嘱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居所地、家庭状况、工作单位、遗嘱涉及的财产状况等);

5、其他认为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五、遗嘱书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遗嘱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立遗嘱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

2、立遗嘱人的家庭情况;

3、订立遗嘱的原因;

4、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名称、数量、所在地点以及是否共有、抵押等);

5、处分财产的种类、名称、数量和所在地等;

6、遗嘱受益人姓名、性别、年龄等;

7、对财产及其它事务的处理意见;

8、遗嘱的份数、保留以及是否有执行人执行等;有遗嘱执行人的,应当写明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9、遗嘱制作的日期以及遗嘱人的签名。

六、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还应注意的其他一些问题:

1、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有困难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请求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指派公证人员到其住所或者临时处所办理;

2、遗嘱中一般不得包括与处分财产及处理死亡后事宜无关的其他内容;

3、遗嘱人未提供遗嘱或者遗嘱草稿的,公证人员可以根据遗嘱人的意思表示代为起草遗嘱,公证人员代拟的遗嘱,应当交遗嘱人核对,并由其签名;

4、公证遗嘱采用打印形式,遗嘱人根据遗嘱原稿核对后,应当在打印的公证遗嘱上签名,遗嘱人不会签名或者签名有困难的,可以盖章,遗嘱人即不能签字又无印章的,应当以按手印的方式代替;

5、公证遗嘱生效前,遗嘱公证卷被列为密卷,不得对外借阅,公证人员也不得对外透露遗嘱内容;

探析公证遗嘱的若干问题 篇6

近些年,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遗嘱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现实中, 我国存在着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与公证遗嘱五种遗嘱形式。由此可见, 遗嘱与公证遗嘱是一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公证遗嘱作为一种重要的遗嘱形式, 在维护遗嘱当事人权利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 目前, 我国的公证遗嘱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 严重影响了公证遗嘱价值的发挥, 是亟需改革的。因此, 如何完善公证遗嘱立法, 如何发挥公证遗嘱的功效, 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点课题与难点课题。

一、公证遗嘱的基本概述

简单地说, 公证遗嘱就是指由遗嘱人订立并由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目前, 我国存在着五种遗嘱形式, 公证遗嘱是其中法律效力最高的一种。与其它遗嘱形式相比, 公证遗嘱具有以下几项显著特征:首先, 它必须经过有认证资格公证机关的证明方能生效;其次, 它必须遵循直接办证的原则;再次, 它必须采用公证书的形式公证;最后, 它必须通过再次公证的方式变更或撤销原遗嘱公证。

遗嘱生效的前提条件就是立遗嘱人死亡。也就是说, 只有当立遗嘱人死亡时, 遗嘱权利人才能履行财产处分权。同时, 在履行财产处分权时, 权利人必须严格地按照遗嘱的内容以及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公证遗嘱作为一种重要的遗嘱形式, 其必然符合这些基本要求。除此之外, 公证遗嘱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 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到公证处办理而不允许他人代理;其次, 立遗嘱人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而不允许有胁迫或诱骗的情形;最后, 受遗赠人必须在知道受遗赠后二个月内到公证处办理接受遗赠声明书的公证。

二、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分析

通过公证遗嘱的概述, 我们不难发现, 遗嘱公证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严肃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 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成败。具体而言, 它不仅关系到公证机关工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问题, 而且关系到遗嘱人所立遗嘱是否需要办理公证的问题。

对于为何公证遗嘱法律效力具有优先性的问题, 其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与其它遗嘱形式相比, 公证遗嘱需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遗嘱形式和遗嘱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 以绝对保证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 它还需要国家机关通过法律文书的形式进行确认。而这些内容, 是其它遗嘱形式所不具备的。换句话说, 公证遗嘱比其它遗嘱形式更能体现遗嘱的公正性与合法性, 更能保障遗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 在司法实践中, 有些审判人员经常将公证遗嘱与其它遗嘱形式等同起来。在公证遗嘱出现分歧以后, 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证人员办理公证遗嘱的程序上, 严重干扰了公证遗嘱真实性的判断。审判人员的这种做法是严重错误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 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它混淆了公证遗嘱与其它遗嘱形式的区别。在现实中, 审判人员对公证人员以及公证行为产生了严重的错误认识, 将公证人员看成是一般的无利害关系人。殊不知, 公证人员的行为代表着国家, 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的遗嘱公证, 与一般的中证人见证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 它与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相背离。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 有七种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然而, 公证证明并不在这七项证据之列。为此, 我国《民事诉讼法》又进一步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说明, 在一般情况下, 公证证明不需要查证属实就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因此, 这些审判人员的审查行为, 严重背离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相关规定。

三、公证遗嘱的价值与缺陷分析[2]

从哲学的角度讲,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公证遗嘱具有自身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遗嘱事业的发展。但是, 公证遗嘱也具有自身的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遗嘱市场秩序。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本文对其进行了以下的论述:

在现实中, 公证遗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总体而言,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公正上, 通过公正获得人们对法律正义与公证结果的认同感。具体而言, 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它有利于实现公证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保证公证结果的准确性;其次, 它有利于实现公证程序的公平与正义, 保证公证程序的合法性;最后, 它有利于实现公证遗嘱的公信力, 保证公证遗嘱的权威性。

然而, 目前我国的公证遗嘱立法尚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 还存在着一些的缺陷。概括起来讲, 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它的效力优先性有悖于遗嘱继承立法的目的。在我国, 遗嘱继承的立法目的在于彻底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所有权。遗嘱是一种单方行为, 在遗嘱订立人死亡之前可被随意地更改, 这也体现了我国遗嘱继承的立法目的。然而, 公证遗嘱具有效力优先性。除非公证遗嘱被撤销或无效, 其它遗嘱形式才有可能生效。有些时候, 其它遗嘱形式的内容比公证遗嘱的内容更能符合遗嘱人订立人的意愿, 这有悖于遗嘱继承立法的目的。其次, 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立遗嘱人权利的发挥。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 遗嘱人有撤销或变更自己所立遗嘱的权利。换句话说, 在立遗嘱人死亡之前, 他们的这些权利可以任意行使。然而, 公证遗嘱却设置了许多局限, 要求立遗嘱人必须通过再次公证的形式行使权利, 这严重限制了立遗嘱人权利的发挥。最后, 它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公证遗嘱生效以后, 受益人要到公证机构申请办理继承公证。在这个过程中, 受益人与公证人员以及公证机构之间很难保证不会产生各种矛盾与摩擦。在有些情况下, 这些矛盾与摩擦会进一步激化, 使公证遗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四、公证遗嘱立法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分析

现如今, 在所有的公证事项中, 公证遗嘱的市场份额最大。但与此同时, 公证遗嘱也面临着众多的争议。在现实中, 这些争议主要体现在公证机关的录音取证、见证人不合理等方面。

概括起来讲, 我国公证遗嘱立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它规定的内容不够系统, 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不便于公证遗嘱当事人的权利保护。[5]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因为公证遗嘱既涉及财产的归属问题, 又要以立遗嘱人死亡为生效要件。所以, 公证遗嘱立法仍然需要设立一些形式要件, 以充分地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次, 它没有明确地规定公证遗嘱被撤销或者无效的构成要件, 使公证遗嘱继承纠纷缺乏必要的保障。在司法实践中, 公证遗嘱被撤销或者无效的情形会经常出现, 会导致一系列公证遗嘱继承纠纷。在这种情况下, 因为没有相关的成文法规定, 当事人容易钻法律漏洞, 不仅任意地践踏了财产合法继承人的权利, 而且严重扰乱了公证市场秩序。最后, 它没有对公证遗嘱见证人进行科学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 公证遗嘱见证人是保证公证遗嘱依法履行的重要保障。但是, 见证人的合法权益也需要得到切实的维护。如果公证遗嘱立法对其不加以科学的规范, 就容易导致见证人不敢作证、不愿作证、作假证等诸多问题的发生。

基于以上这些不足, 本文建议从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公证遗嘱立法。首先, 要明确规定公证遗嘱具有法律效力的构成要件。在公证遗嘱订立的过程中, 我们先要明确公证机关的审查职责。在现实中, 这种审查主要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两部分组成。如果公证机关没有履行好这些职责, 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公证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另一个是公证机关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我们要想充分保证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 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 为了减少或消除公证遗嘱的争议, 我们要将录音、录像、提取指纹等内容引入到公证遗嘱立法中, 从而保证合法公证的绝对权威。其次, 要明确规定公证遗嘱被撤销或无效的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公证遗嘱纠纷, 我们应对公证遗嘱被撤销或无效的符合条件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例如, 在公证遗嘱有需要补正的情形时, 我们可以规定该公证遗嘱能够申请撤销;在公证遗嘱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时, 我们可以规定该公证遗嘱无效。最后, 要明确规定公证遗嘱见证人的资格。为了防止因见证人资格不当而引起各类公证遗嘱纠纷的发生, 我们要对见证人的资格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 我们明文禁止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的利害关系人、公证人员及相关人员等为公证遗嘱见证人。

五、公证遗嘱效力的实现方式分析

为了充分保证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 本文对其实现方式做了以下几项分析:

(一) 要切实实现公证遗嘱的有效价值

在司法实践中, 有效价值是公证遗嘱能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为了切实实现公证遗嘱的有效价值, 可以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 要进行严格的公证审查。在接受立遗嘱人的申请以后, 公证机关可以采取询问证人、调取书证或物证、鉴定等方式, 对其提供的材料和申请内容进行严格的公证审查。其次, 要严格地遵循法定程序。在审查结束以后, 公证机关要充分履行职责, 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公证, 以充分保证公证遗嘱的合法性。最后, 要进一步规范公证遗嘱的办证流程。公证机关要认真遵循公证遗嘱的办证流程, 在各项内容审查齐全以后方可进行公证, 这样可以保证公证书的内容合法, 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二) 要充分实现两种遗嘱形式的有效互补

在现实中, 我国存在五种遗嘱形式。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看, 可以将其划分为公证遗嘱和自行遗嘱两种形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发现, 这两种遗嘱形式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不可偏废其一。长期以来, 自行遗嘱的方式备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 这是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养成了遗嘱私密性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 这种遗嘱形式比较便捷, 便于人们的操作。然而,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 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优先于自行遗嘱。而且公证遗嘱可以通过其权威认证, 充分保证遗嘱的证明力和公信力。由此可见。两种遗嘱形式各有千秋, 都是我们遗嘱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在司法实践中,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充分实现两者的有效互补, 从而保障我国遗嘱市场秩序的稳定。

(三) 要加大公证遗嘱风险防范和控制力度

在各项遗嘱活动中, 遗嘱风险无处不在。为此, 我们只能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 从防范和控制两个角度来降低公证遗嘱的风险。对于公证机关而言, 它们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办事, 充分履行好职责, 要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国家立法机关而言, 它们要完善立法, 以保证公证遗嘱有法可依, 为公证遗嘱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对于国家司法机关而言, 它们要严格执法, 以保证公证遗嘱执行必严、违法必究, 打击各类扰乱遗嘱市场执行的行为。

六、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 公证遗嘱立法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 就要重点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 要对公证遗嘱的价值与缺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 要对公证遗嘱立法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分析;最后, 要对公证遗嘱的实现方式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地发挥公证遗嘱的功效, 才能真正地实现公证遗嘱立法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 各类遗嘱纠纷层次不穷。公证遗嘱作为一种重要的遗嘱形式, 在稳定遗嘱市场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其它遗嘱形式相比, 公证遗嘱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和价值。然而, 目前, 我国的公证遗嘱本身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同时, 公证遗嘱立法也存在着诸多亟需完善的问题。为此, 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以充分实现公证遗嘱法律效力。

关键词:公证遗嘱,法律效力,价值,问题,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莼.对公证遗嘱若干问题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09 (11) .

[2]高雪蕾.对公证遗嘱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1 (07) .

[3]王亚明.公证遗嘱法律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J].2010 (03) .

[4]其坤, 有为<遗嘱公证细则>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司法, 2006 (06) .

房产遗嘱 篇7

关键词:中华遗嘱库;遗嘱公证;特点

2013年3月21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联合发起,全国第一个遗嘱登记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作为中国首个民营关注遗嘱的项目,中华遗嘱库将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办理遗嘱的登记、保管和传递服务。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分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五种类型。这五种遗嘱的效力有所不同,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虽然目前我国法律并未赋予通过“中华遗嘱库”这种形式订立的遗嘱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但是“中华遗嘱库”的中立性、公益性、便捷性,无疑会在不久的将来对遗嘱公证产生强有力的冲击。为应对冲击,就要对“中华遗嘱库”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充分研究“中华遗嘱库”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法律赋予公证遗嘱的更高效力性,从而发挥遗嘱公证的自身优势,实现遗嘱公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中华遗嘱库”的特点

“中华遗嘱库”特点鲜明,它不仅适应了群众的需要,在提高群众的遗嘱订立意识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公益性。中华遗嘱库目前声称不以盈利为目的,对老年人提供的各项服务均为免费。中华遗嘱库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迅速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广大中老年朋友对订立遗嘱的认识和了解。

(2)中立性。中华遗嘱库是独立的中介机构,和遗嘱人并无利害关系。中华遗嘱库采用登记流程软件,借助指纹扫描、现场影像、电子扫描、文件存档和密封保管等方式,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遗嘱的客观真实性。

(3)便捷性。中华遗嘱库对于有订立遗嘱意向的当事人,可以在该网站上申请进行预约登记,通过网站信息了解到相应的办理流程。中华遗嘱库起草了14个免费遗嘱范本,涵盖了遗产安排中的大部分内容,基本可以满足订立遗嘱的需要,在程序上为老年人书写遗嘱提供了便利。

在具有显著特点的同时,中华遗嘱库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

(1)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中华遗嘱库刚刚成立,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遗嘱人在订立遗嘱后将遗嘱存放于中华遗嘱库内,主办方能否有充足的空间和地点及专业性的人员对遗嘱人的遗嘱进行保管,能否有充足的安全措施保障遗嘱人的信息不被泄露、遗嘱不被丢失或损坏,能否作为一个常设机构持续存在,这都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2)存在年龄性、地域性限制。目前遗嘱库仅仅针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订立遗嘱提供帮助,尚无法为其他年龄段、区域的遗嘱人提供相应的服务。现在订立遗嘱出现低龄化的趋势,更广泛的遗嘱需求暂时无法通过中华遗嘱库得到满足。

(3)缺乏法律、法规、政策支撑。目前我国尚未有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对中华遗嘱库的相关运行进行直接规范和管理。中华遗嘱库的遗嘱从法律上也并没有直接赋予其相较于自书遗嘱更高的效力,与公证遗嘱的效力更是无法相提并论。如果遗嘱人在遗嘱库订立了一份遗嘱后,自己私下又写了一份遗嘱,根据现有的继承法的规定,在没有订立公证遗嘱的情况下,遗嘱人订立的最后一份遗嘱效力高于之前订立的遗嘱。从而,通过遗嘱库订立的遗嘱并不能为解决最终的遗产继承问题带来更为直接而准确的定案依据,仍需要继承人或者审判部门对遗嘱人自己订立的最后一份遺嘱的真实性进行实质审核。

二、遗嘱公证的特点

通过综合分析中华遗嘱库的优缺点:

1.遗嘱公证具有公益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六条的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在这一点上,公证机构和中华遗嘱库的公益性质是相同的。虽然公证费极少,公证机构对家庭确实困难无力支付公证费的情况会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减免公证费,充分体现了国家法律制度的人性化设置。

2.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遗嘱公证细则》第三条的规定: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法律赋予了公证遗嘱最高的法律效力,即使遗嘱人在公证机构订立了一份公证遗嘱后又在中华遗嘱库订立了一份遗嘱,在中华遗嘱库订立的遗嘱也不能推翻公证遗嘱。

3.遗嘱公证的办理程序更加规范和完善

公证遗嘱是方式最为严格的遗嘱,较之其他的遗嘱方式更能保障遗嘱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的过程中,要经过申请、初审、受理、打印遗嘱、制作笔录、录像、审核、质检、出证、归档等多重环节,确保遗嘱人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公证遗嘱的保管更加严格、安全和保密

根据司法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和《公证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遗嘱公证的卷宗保存期限为永久保存。遗嘱卷宗同时也是保密的卷宗,除遗嘱当事人或者法院以外的任何人不得私自进行调阅,承办的公证人员也有为遗嘱人进行保密的义务。

三、遗嘱公证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遗嘱公证作为一项基本的公证事项,如何学习和借鉴“中华遗嘱库”的优点,如何应对“中华遗嘱库”产生的机遇和挑战,是全体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1.加大遗嘱公证的宣传力度

中华遗嘱库成立之初就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成立了专门的网站,不但引起了老年人的热烈追捧,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相比而言,公证遗嘱的宣传力度较小。对公证界来说,可以借着“中华遗嘱库”成立的东风,在社会关注“遗嘱订立”事件的同时,大力宣传公证遗嘱,达到提高群众认识、普及法律知识的双重效果。

2.加大遗嘱公证的公益性

依照现行的公证收费标准,遗嘱公证在公证的业务当中只占微小的部分,收取的费用较低,减免遗嘱公证费用对公证机构的运营影响很小。下一步,公证机构可以依托法律援助,将遗嘱公证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扩大遗嘱公证的公益性。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免费办理。

3.采取高科技的手段,完善公证遗嘱订立的程序

公证遗嘱虽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订立程序,但还不能完全跟上信息社会的发展形势。在程序的完善方面,公证遗嘱的订立可以借鉴中华遗嘱库如采用更不易损毁的专用纸、指纹扫描等多种手段,积极采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影像资料保存的安全性,实现永久性保存。在完善服务方面,提供网络网址远程预约登记业务等便捷的形式,方便群众办理公证遗嘱。

4.搭建公证遗嘱库,实现国家层面的公证遗嘱登记信息联网查询

遗嘱继承书 篇8

(1) 将坐落在浑源县永安镇东关街石灰窑巷44

号正房三间房产归三儿刘国林所有并继承;

(2) 浑源县永安镇东关街石灰窑巷44号南房三

间是四儿刘太林自建,归属四儿刘太林所有并继承。

以上所立遗嘱为我的真实意愿,其他子女无权干涉,由我一人承担。

立遗嘱人签名手印:

中证人签名手印:

20**年3月18日

遗嘱公证办理 篇9

遗嘱公证是指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分为自书、代书、口头、录音、公证遗嘱五种形式。遗嘱公证办理材料

☆申请人为境内的,应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境外的,应提供护照或其他境外身份证件;☆立遗嘱涉及的财产凭证(如:房地产权证、存款证明、股权证明等);☆立遗嘱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及相关的婚姻状况证明;☆立遗嘱人若已写好遗嘱(草本)的,也可提供。遗嘱中指定遗嘱执行人的,应提交执行人的身份证明。

遗嘱、遗体与医学 篇1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任以沛同志因患肺癌逝世。他在遗嘱第一条中就嘱咐:“遗体交北京医院或北京医学院作科研或教育应用,其中脏器如眼睛等如可移交其他病人,乐于奉送。”全国政协委员何惧的遗嘱说:“我死后请将尸体献给医学院,作为教学分段解剖研究之用,并可减少火化时对空气的污染,也减少一点浪费,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贡献”(均据《人民日报》)。他们虽不是医学界人士,却很懂得遗体的作用,乐于把遗体献给医学事业,供教学、科研和器官移植使用,为人类作出最后的贡献!这是何等坦荡的革命胸怀,多么彻底的献身精神!

尸体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很大,一些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使用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多来自人体。特别是解剖学所需的尸体更多。日本的教学尸体都是自愿捐献的,每4个学生就有一具尸体进行解剖实习。在日本,全国宣传捐献遗体的民间团体就有44个(1982年),他们组成了“笃志解剖全国联合会”,并受到政府大力协助。我国医学界也在大力倡导捐献遗体,并有不少医学前辈做出了榜样。如青岛医学院沈福程教授就曾立下遗嘱:“我将遗体献给我亲手创建的解剖教研室,希望从这具多病的躯体上,再获得一点资料。”他的事迹已拍成电视剧。蚌埠医学院原院长谢断副教授也将他的内脏献给了他亲手创建的学校作教学标本。在医学院校中自愿捐献遗体的事例还有很多。他们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

尸体还是宝贵的科研资料。人体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就是建立在大量尸体解剖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的。摩尔根尼(意大利人,1682~1771)根据700例病人的生前症状和死后解剖所见,写成一部《疾病的部位和死因》,首创器官病理学。奥地利的病理学家洛基坦斯基(1804~1878)根据多年大量病尸解剖(3万例)的观察,写成第一部巨著《病理解剖学》。我国清代王清任(1767~1828)著成《医林改错》,也是剖验许多尸体的结果。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中包含丰富的尸体剖验经验,至今天,病尸剖验仍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疑难和罕见病例的尸体检查,可能为医学提供新的知识,留下宝贵的教学或研究标本。一些疾病新单元的建立,也是以尸体解剖为基础的。至于古尸的综合研究,更为医学增添了宝贵的资料。如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的研究,证明我国2100多年前已有蛔虫、鞭虫和血吸虫等。而胆石症、子宫肌瘤的历史,通过古尸可以追溯到明代。

死者的遗体还可用来拯救活着的病人。美国《读者文摘》曾报导,芝加哥一位16岁的姑娘在一篇关于器官移植的学术论文中,曾经谈到愿把自己的各种器官以任何方式用于帮助别人。1979年4月,她不幸遭到车祸。根据她的遗愿,医生将她的两只角膜、两个肾脏。以及肝脏、骨髓、垂体、内耳组织、皮肤等,在35小时内移植给了许多患者。近年,器官移植发展迅速,肾脏、肝脏,乃至心脏和大脑移植均已获得成功。

试论遗嘱公证的风险与防范 篇11

一、遗嘱公证面临的风险来源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尤其是能够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有的是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 有的是行动主体在行动过程中不恰当的行为造成的。当前, 公证从业人员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 客观风险

遗嘱公证面临的客观风险是不以公证从业人员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公证员不能掌控的。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公证会产生较高的风险。如, 公证申请当事人存在虚假公证的故意, 由于当事人的合谋, 辅之以高科技伪造的证据, 使公证人员在公证过程中已经超出了个体本身的鉴别能力和思维水平, 从而出具了与事实有出入的公证结论。二是公证遗嘱立法不健全。遗嘱立法“对公证遗嘱的规定较简单, 不便于操作, 也不利于对当事人遗嘱继承利益的保护。”[1]如“无须见证人出席和公证遗嘱效力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1]再如, “对遗嘱公证无效或被撤销的条件没有加以明确规定, 不利于处理公证遗嘱继承纠纷。”[1]遗嘱公证无效及被撤销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 但司法经验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导致公证遗嘱的一些典型案例不能发挥普遍的指导作用, 也不利于规范公证市场秩序。三是公证员判断与法官判断的冲突, 公证员判断是公证员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事实的认定, 当公证事项发生诉讼时, 由于时间、地点、背景的不同, 学识、素养的差异, 极易出现公证员判断与法官判断的冲撞, 影响当事人对公证的信任和公证的公信力。

(二) 主观风险

主观风险是由于公证员主观故意所引起的风险或者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懈怠、马虎大意产生的风险。部分公证员缺少严谨的执法态度和责任心, 轻视了告知义务和核实程序, 或者利害相关人告知不全、事实核实不彻底导致无效证、错证, 给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本人带来了风险。二是违反保密原则导致的风险。根据我国《继承法》及《遗嘱公证细则》第21条的规定, 遗嘱公证卷宗应当列为密卷保存, 遗嘱人死亡后, 转为普通卷保存。公证遗嘱生效前, 遗嘱卷宗不得对外借阅, 公证人员也不得对外透露遗嘱内容。在实践工作中, 由于公证员违反保密原则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事件时常发生。三是主观的故意导致的违法、违纪风险。公证机构存在省、市、区县多级单位, 各单位负责区域相互重叠, 在当前许多地方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财政制度下, 公证员的营收压力大, 任务定额相对重, 往往会出现公证业务的竞争, 在降低收费标准承揽业务的同时, 遗嘱公证中也会产生按照继承人的思路要求公证的情况, 尽管很少出现违规造假、无中生有的情况, 但也会发生暗示、引导继承人向其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来陈述事实和经过, 从而引起公证结果的偏差。

二、多管齐下, 防范和减少遗嘱公证风险

在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变化的新时期, 面对迅速发展的公证人员面临的主、客观风险, 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要从制度建设和个人素质建设入手, 提高公证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多管齐下, 防范和化解遗嘱公证中的风险。

(一) 公证机构及公证员要从制度和自身自觉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 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完善公证制度规范体系。随着《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及《物权法》的出台, 要“建立健全以《公证法》为核心,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行业规范为配套的公证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办理遗嘱公证的办证细则和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要建立能够涵盖行业准入、执业活动、责任追究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监督管理体系, 形成分工明确、职能互补、运行高效的体制。”[3]健全完善公证执业保障体系, 健全和规范公证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公证赔偿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公证执业风险保障体制, 增强公证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 要认真提高公证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如何去伪存真, 减少执业风险, 对公证员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因此, 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 提高广大公证员职业道德素质、执业态度和执业能力, 尤其是新形势下鉴别真伪的技术能力, 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风险。

(二) 强化遗嘱公证程序, 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首先, 公证遗嘱必须反映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我国《继承法》第22条规定,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 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 篡改的内容无效。因此, 公证员在审查遗嘱内容时, 一是必须要求受益人回避, 其他当事人也应离开, 由公证员两人在场单独与遗嘱人进行谈话, 并做笔录, 启发遗嘱人讲真话。二是遗嘱内容应要求遗嘱人自己写。公证人员应详细向遗嘱人说明遗嘱须注意什么事项。如遗嘱人不识字, 可由公证员代为执笔, 但必须要有另一公证人员在场。其次, 公证遗嘱必须符合遗嘱公证的程序要件。公证遗嘱的程序要件主要指在遗嘱公证的过程中, 公证处从事的公证行为要完整、真实、合法, 没有明显瑕疵。我国的《遗嘱公证细则》中对遗嘱公证的程序要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如《遗嘱公证细则》第12条规定, 公证人员询问遗嘱人, 除见证人、翻译人员外, 其他人员一般不得在场。公证人员应当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第24条的规定制作谈话笔录。谈话笔录应当向遗嘱人宣读或者由遗嘱人阅读, 遗嘱人无异议后, 遗嘱人、公证人员、见证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第三, 公证遗嘱要排除合理的怀疑。除了公证遗嘱需要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公证程序合法外, 公证遗嘱应当排除合理的怀疑, 即公证遗嘱不是继承人与公证处恶意串通制造的, 否则公证遗嘱只是继承人与公证处共同牟利的工具, 尤其是在立遗嘱人年老体弱的情况下。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明确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

(三) 公证机构应对遗嘱公证进行严格审查, 规避风险。

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 公证机构应当履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职能。具体来说, “公证机构的形式审查, 是指公证机构依据职权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形式要件进行的审查。即通过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是否完备齐全真实有效、是否符合法定形式、与请求事项是否有关联、公证机构是否有管辖权、是否享有程序意义上的请求权等事项的审查, 确定当事人参与该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资格是否适格, 其目的是公证机构对受理条件的确认。公证机构的实质审查, 是指公证机构依据职权对证明对象 (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 的实质要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即通过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的审查, 综合判断当事人是否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4]公证机构之所以要对公证事项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也是法律责任的要求。根据《公证法》第13条、第31条的规定, 公证活动的程序事实失当或者错误, 公证机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样, 根据《公证法》第30条的规定, 公证活动的实体事实失当或者错误, 公证机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 修改完善《遗嘱公证细则》

《遗嘱公证细则》是2000年3月24日司法部发布的, 其诸多内容已与《公证法》及《公证程序规则》规定不一致。建议在修改时, 可以将遗嘱公证的业务管辖进一步明确。实践中无法确认当事人用于遗嘱继承的公证遗嘱是否为被继承人所立的最后一份有效遗嘱, 其主要原因就是立遗嘱人申办公证遗嘱的业务管辖可以是任何一个公证机构, 所以建议确定统一的公证遗嘱管辖地。《公证法》第25条规定了立遗嘱人“可以”向其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 而不是“必须”或“应当”向某地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因此, 在修改《遗嘱公证细则》时, 可以考虑进一步明确规定“公证遗嘱应当由立遗嘱人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或者补充“立遗嘱人向其住所地以外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时, 该公证机构受理并出具公证书后十日内, 应当将该公证遗嘱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邮箱或其他方式, 向立遗嘱人住所地的公证机构登记备案。”这样, 如果受理遗嘱继承公证的公证机构与立遗嘱人住所地的公证机构和其申办公证遗嘱的公证机构不是同一个公证机构时, 就可以很方便地向被继承人住所地公证机构查询到被继承人是否立有最后有效公证遗嘱, 从而能够规避遗嘱公证的风险。

摘要: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最基本也是受理最多的一项传统业务。近年来, 由于公证遗嘱是否真实合法、是否为最后有效遗嘱、遗嘱继承公证是否要核实所有法定继承人等原因带来的公证机构与公证遗嘱受益人或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逐渐增多, 致使遗嘱公证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才能有效保障立遗嘱人和遗嘱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风险, 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遗嘱公证,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王亚明.公证遗嘱法律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 :61.

[2]魏小军.我国四法域遗嘱方式立法比较研究[J].政法学刊, 2007, (1) :8.

[3]李海燕.浅议如何防范公证执业风险[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23.

上一篇:精彩生活初中作文下一篇:职工全体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