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通用9篇)
学校:幸福小学姓名:黄爱珍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拓宽小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对“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准确,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在课外阅读方面虽然下了很多功夫,而仍然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甚裨益。造成课外阅读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主要症结所在,还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不知不觉陷进了某一“阅读死角”,以致徘徊、困惑,从而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把这种状况姑且称之为 “课外阅读的误区”。
(一)、“偏食误区”
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比较淡化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 “颇具个性”的读书嗜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很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如偏爱漫画的学生,就以漫画独尊,其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童话故事的学生,对科学小品这类文章往往觉得不屑一顾;由于长期在接受“积累好词好句”的教育影响下,部分学生就认为文章不绮丽,不柔情,不浪漫就不够味。我们曾抽查过部分学生的读书笔记,发现了三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多是些古典诗词,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尽是些绮丽柔情的支言片语,还有一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摘取的大多是些险僻的词句。学生如此进行课外阅读,仅在课堂测试里边,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来。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一些类似的反映:写起记叙文来还比较顺手,写起议论文来却无所适从,如此等等。
以上情况显示,部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全面的,而制约这种能力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因学生阅读“偏食”而形成“误区”,有所偏废,导致“受力不均”,终至无所“增益”。
(二)、“求速误区”
“求速”,是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找到一条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以期“学以致用”、“现趸现卖”的一种表现。许多家长作文指导水平比较有限,孩子一旦求助他们有关作文问题,他们便引导孩子去模仿、抄袭现有的作文选。但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小学生写作大全”一类的文章也读了不少,可是写起作文来,眼前还是一片茫然。我们甚至发现,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或考试中,有些学生竟将所谓的“范文”照搬或“移植”。这类情况显示,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种“贪便求速”的心理,试图取那些“优秀作文”的“现成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于是就有一些学生竟像清朝的童生读“八股文”一样,捧着《作文大全》之类的书籍如获至宝,不管是与不是,硬是横念倒背,朝夕揣摩,而对其他优秀作品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古人说,欲速则不达。部分学生通过背几段“妙文佳句”,或者眼光只盯在一些“同龄人”的“佳作”上,来模仿套用程式,其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作文越写越别扭,越写越空洞。
这些情况表明,课外阅读“贪便求速”,势必导致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不但无益于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大大禁锢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清除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应
急需教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而“读什么”的问题是前提,只有先解决这个前提,才便于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一、精选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才会对书感兴趣。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2.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又可增加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亲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二、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接着介绍他的名作品及有关奇闻逸事,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有关知识兴趣,有可增加阅读量,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四、丰富情景,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设立班级“图书角”,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在本班设立了“图书角”,其中的图书都来源于班里的每个学生,有些是学生捐的,有些是学生定期更换借给班级的。下午放学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有时我也带领几个学生参观书城,温州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发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设立阅读交流沙龙
不少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就在于学生一读了之,或各人埋头读书“不相往来”。读书交流,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礼》)。英国肖大戏剧家肖伯纳这样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相,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两段话都说明了读书必须切磋的道理。读书交流实际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与检查,应该不断进行。教师可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形式。如:举行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等。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互推荐喜爱的读物,通过交流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也能促进友情。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的特长不同,阅读读物、交流方式等等诸多的差异,都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当然也不止几点,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
(三)重视阅读成果的反馈
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十分重视学生读完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利用活动课时间,我在期中举办小型的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交流会,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每学期将近期末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上台给大家讲一则这学期读过的最有意义的故事;给大家读一篇读后感,或进行一次演讲,然后给学生评上等级,奖励那些态度认真,博览群书的学生,封他们做“读书小博士”。
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在班级营造出了一个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锻炼他们动脑,动口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 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情意感召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 “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 组织参观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激发与书为友的强烈欲望。
2. 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一定要让他们进行交流展示,如课前的“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定期召开读书汇报成果展示课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捕捉到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 其次通过读书成果汇报展示课,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优美句段、专题手抄报、读书笔记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展示,并且给予评价激励。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增加现有阅读量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俗话说: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一个人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技艺,就要多读书,读百家书,学百家艺,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学会收集书中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应以童话、故事、军事、科技、文学、名人传奇等方面书籍,这是因为“童话”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懂得故事中的寓意,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故事”中一些情节可打动孩子的心灵,进而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故事特点容易口述,这样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军事、科技方面书籍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进步有所了解和认识; 文学类书籍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如名家名作被选入语文教材中《匆匆》《春》《海上日出》《鸟的天堂》《落花生》等一些文章,读后就能着实让人感受一种美,一种快乐。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实效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量太少是一个, 阅读不得法尤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 “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辅之以方法的指导与点拨。古人云: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孩子到了中年级段,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专门的读书笔记本,如“采蜜集”“小组日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圈、划、点、注、评、摘等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有深度的阅读,懂得如何去品味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
阅读时读书方法有多种,但最为常见的是精读法、浏览法、速读法、选读法及批注阅读法。
( 1) 精读法,即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 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 2) 浏览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 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 3) 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 4) 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 5) 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四、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统一指导读物。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二是可以到学校阅览室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籍,或从图书馆统一借阅一种图书,做为统一指导的读物。我们也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要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阅读。
总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积极拓展渠道,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及时推荐阅读书目、适时指导阅读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阅读能力就逐步得以培养了。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保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主要阐述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黄金时间。学校应该将课外阅读指导,作为具体的语文课程,编排进学校的课程表,让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提高师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教师除了自身要热爱阅读,做好学生的榜样外,还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步入课外阅读殿堂。
一、读前:引发阅读期待
进行阅读推广,第一件事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教师推荐作品时,可以运用如下一些方法:
1. 推荐同一系列的作品。很多课外读物,都有完整的系列。当学生阅读完其中一本,表现出强烈的阅读兴趣时,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个完整的系列。让学生对同一类作品的各种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 推荐同一作者的作品。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语言风格。大量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对于学生感受语言风格,读懂作品背后的“人”的特点,是很有意义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篇带一本,一本带一套的方式,推荐学生进行阅读。
3. 推荐同一题材的作品。在儿童文学的天空里,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作家,他们写出了很多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但表现手法大不一样。比如,我们在学习“人类与动物”的专题时,就可以将中国沈石溪、日本作家椋鸠十、加拿大作家西顿等作家的作品推荐给学生。
二、读中:策划系列活动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精读和浏览,都非常重要;浏览,是寻找和辨别的过程;精读,是欣赏和品味的过程。教师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专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之中。
1. 梳理主要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集体的力量,制作人物图谱。根据自己的理解,勾画出每一位人物的肖像,注明主要特征,梳理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读《水浒传》的时候,就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分工合作,画出一百零八条好汉,写出他们最关键的事件,最后集中展示。
2. 梳理主要情节。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故事与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最主要的故事情节逐一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作者的写作框架和思路。
3. 梳理主要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炼最主要的信息,然后牢牢地记下来。例如,在阅读《昆虫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书中的昆虫名单列出来,将图片打印出来,用一两句话,写出这种昆虫最有趣的地方。
三、读后:分享阅读收获
真正的持久的兴趣,来源于成就感,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教师要积极搭建平台,让爱读书的学生,分享读书的收获和阅读的快乐。
1. 知识点问答。每过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在班级中,举行一场课外阅读知识问答。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对抗赛的方式,进行阅读知识PK,让热爱阅读、认真阅读的孩子,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2. 读书会分享。课外阅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师要满足学生愿望,从近期共同阅读的作品,选择几个具有开放性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甚至是激烈的辩论,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3. 读后感交流。学生读完一部作品,总会有自己的感受、感想、体会、思考等。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更要让他们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说与写,有一定的关系,但效果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发表和演说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朗读自己的阅读收获,或者在教室里开辟一个专门的栏目,张贴学生的阅读卡、读后感等。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悉心指导,将教师的阅读指导,贯穿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全过程,采取引导和强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由扶到放的目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科学的方法,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
【摘 要】由于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加强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加强阅读效果检查,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检查;阅读能力
现阶段很多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以文章语言作为实体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尽管在学习英语中,课文是最重要的语言素材,是学生接受语音、语法、词汇与各种惯用法等的最重要来源,但只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文章是不够的,那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和知识的巩固、掌握。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才会去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充实、提高自身,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存在价值。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因此,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老舍、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让名人的魅力感染学生。同时,及时表扬班里喜欢阅读、阅读能力提高快的同学,让班级中一些爱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带动全班。再次,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组织学生参加完成任务的活动。如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描绘一年四季的诗歌、散文等,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开展作文比赛,进行辩论赛等活动。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体味到收获的喜悦,又能进一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时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统盘考虑,要从学校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知识水平、阅读实际等情况出发,才能行之有效。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的阅读概况,包括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所在、阅读过哪些书籍、教学急需填补提高的知识、从长远的教学实际及发展来看自身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的办法等。其次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分类,区别哪些是必读的,哪些是参考的,哪些是精读的,哪些是泛读的,哪些要先读,哪些要后读。这样全局地读,读起来才能有条不紊,针对性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次是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在时间上,既要有一定的安排,又不能与课堂学习相抵触,要利用课余时间。从长远看,要有阶段性。应分短期阶段和远期阶段。急需的先安排,暂缓的后安排。这样,便于执行,便于自我检查完成情况。
2.帮助学生精选课外读物
选择课外材料应注意: 材料要有趣。兴趣是行动的最大内驱力,故可以选择英语笑话、幽默、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传记、脍炙人口的名人演讲、童话故事、短篇侦探小说以及著名小说的英文简写本,也可以选择“书虫”或“轻松读经典”等梯级系列简易读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字通俗、?显、优美并且稍简短一些的英文原著。有趣的读物会让你爱不释手。语言要容易。具体做法是:从书中随便翻一两页,如果不用字典能看懂大意,那就说明语言难度适宜。容易的读物容易培养语感,也容易提高阅读速度。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一开始就去读大部头的原著,那样,读书的热情会很快被满眼的生词所淹没。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语言学家的“输入假设”,应该选择难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这样最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习得,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又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因此,选择英语课外读物应先易后难,多易少难。书要薄,文章要短。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则容易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形成正反馈,进一步强化阅读的兴趣,从而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想读。阅读量要大,即读得多,读得广泛。要读得多,所选材料就必须容易;要阅读内容广泛,就要选薄书、短文章。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推荐的英语分级读物就有一定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就必须切实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不妨一试:
1.摘读法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读一篇文章,把它优美的部分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打好语言基础。
2.精读法
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
3.浏览法
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4.跳读法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课外阅读如能做到这些,学生就能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加强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查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目的是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课外阅读是否完成了计划,达到了目标,必须由检查来验证。当然,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查,要有别于课内学习成绩的检查,因此,检查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1.学生自查
学生统计自己的读物,对照计划检查完成情况,翻阅自己的笔记、检查自己读书的质量、收获;进行自我书面测试,如用课外阅读过的知识来完成一篇小论文,看能否充分运用读物中的知识、观点。
2.学生互查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介绍阅读经验,通过提问、讨论、互看阅读笔记、名句竞赛等方式进行互查。这样,既可以达到检查的目的,又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教师检查
教师检查具有相对的权威性。教师检查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如可结合阅读教学检查,也可结合写作检查,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查阅学生的学习笔记等方式加以检查。
4.活动检查
也就是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作文竞赛、阅读笔记展评、读书心得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以达到检查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它与课内阅读紧密配合,成为其延伸、补充和扩展;另一方面它是课内阅读实践的综合运用。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历程,只有不断地、长期地坚持,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组执笔:刘清霞
自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来,一学期已经过去了。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科研成效,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总结如下:
一、调查询问,发现问题
开学初(2010年3月份),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下发问卷270份,其中一年级48份,由课题组杨学琴老师负责,二年级52份,由课题组范秀红老师负责,三年级110份,由课题组刘清霞、田莉梅老师负责,六年级60份,由课题组田红梅老师负责收回50张。共收回270份。我们对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分年段制定出本学期的阅读指导计划。
二、让家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010年三月中旬,我们课题组由负责人刘清霞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本学期第二次课题研究会议,讨论本学期各成员所带年级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落实课题研究的内容,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好,家长的支持、配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议讨论决定,各课题组成员要在三月份抓紧做好两件事,一是尽快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讲解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让家长认识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既是为了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也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他们与书为伍,与书同行,做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二三年级向家长提出倡议,在家中开展“亲子阅读”,以家长的阅读行为影响孩子,最终使孩子爱上读书。二是利用校本课在学生中大力宣传,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三、制定措施,积极实施
通过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的书目种类少、数量少,因此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创设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创设读书氛围,建设书香班级。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读书伴我成长”班级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学生们纷纷畅谈了读书的乐趣与收获,号召大家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书籍的魅力。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组织学生出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黑板报,办以“我与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手抄报。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栏上有同学们的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
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
本学期,在学校规定的借书日,让许多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而没有书看的学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还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一至两本书,聚少成多,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班级图书角就有60~100本书了,并选择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出借、归还登记工作,班级同学之间互相换书看,这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面大大增加了,同时也没有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课外时间,同学们也经常捧着书,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读物。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经典名著阅读、教材拓展性阅读、科普等其他方面的阅读的书目,如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十万个为什么》、《昆虫世界》、《鸟类奇观》、《歇后语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华上下五千年》国际大奖小说等。
2、选用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课题组教师还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充分汲取知识的营养,陶冶情操。
五、整合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本学期,我们将班级读书活动与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因此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同时又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讲。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好书推介会”、“主题阅读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深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2、展。在教室的一角,班级精心设置“书香园地”、展出学生制作的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写下的感想体会。学生时常抬头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3、评。通过学生评、自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书香少年”、“故事大王”、“诗词小擂主”等,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六、增强课题意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如何实施,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通过讲座、查阅资料、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等,深刻认识到:古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课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正逐渐养成,读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快乐成长。
2010年8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验。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已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榜样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二)、赏析片段,激发兴趣。
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三)、活动激趣。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四)、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学生中流行口袋书、漫画书。这些书中,有些充斥着暴力、色情,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书时的正确价值取向。
(2)、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3)、趣味性原则: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遵循以上原则,我们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
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神州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一)、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一张表格,请家长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学生姓名:▁▁▁▁▁ 班级:▁▁▁▁▁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读物名称:▁▁▁▁▁ 字数:▁▁▁▁▁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世界名著 □历史地理 □科幻小说 □卡通故事 □自然科学 □学习辅导材料 □其他
(二)、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三)、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高家店小学林云平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观测与分析》中的问题,我开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好作品推荐会等。这些做法,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一刻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内容,在班上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三)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习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篇以后,可以布置学生找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和其他名篇名句去读、背;读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来读。如读了《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如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前指导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学习《窃读记》
之后,让学生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
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第四,要有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4、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可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一、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 小学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当前我国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由于当前应试模式的影响, 当前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 基本上没有自主的学习时间, 他们的所有时间不是在上课, 就是在写作业、补课, 没有时间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很多家长也过早地位孩子设计了将来的道路, 课外培训一个接着一个, 补习班充斥着孩子的课外时间, 自由的课外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梦想。另外, 当前即使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也都是带有功利性的阅读, 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作的课外阅读, 他们非考试内容不读, 并且阅读走马观花, 并没有进行丰富多彩的进行课外阅读。此外, 由于考试压力过大, 一有时间, 学生们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 其实更愿意挤出时间去看一些娱乐性的书籍, 比如漫画以及通俗读物。[2]
2. 小学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 在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过程中, 和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首先, 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现实中, 由于受到考试压力以及学校、老师、家长的强制, 学生一般没有和谐、宽松的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本来就很少, 在现实的压迫下, 又大大约束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使得学生阅读的空间逐渐狭小, 学生在阅读之前受到教程和老师的暗示, 产生了思维定式, 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难以发挥课外阅读的乐趣, 使课外阅读走向了尽头。其次, 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宽知识面,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审美情趣, 享受人生, 但是现实中, 由于应试的诱导, 使得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变成了学生提高考试成绩的机器。这样的课外阅读对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生并不能从课外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放松, 反而感到无助与疲惫, 造成了阅读目的与结果的强烈反差。再次, 教师与家长采取阅读双重标准, 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般来说, 教师及家长对学生的阅读期望值很高, 希望学生能抓住一切课外时间进行阅读, 并且在阅读后收获良多。但是教师和家长却在学生阅读时对自己要求甚低, 他们往往在孩子阅读时做着与阅读无关的事情, 这对于孩子的阅读产生不了示范作用, 能与孩子进行阅读心得交流的就更少了。[3]
3. 小学课外阅读还有很多方面缺失
根据调查显示, 当前, 我国缺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外界环境。教师和家长虽然表面上很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但是他们内心在应试压力的影响下, 只是把课外阅读作为学习的从属, 他们会将学业看得更重, 认为学生应该把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巩固好。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外, 学生的课外阅读多集中在家庭中, 都是靠家长提供课外书籍, 许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没能得到充分使用。比如学校、社区的图书馆, 都有大量的图书, 但是并没能对学生广泛开放, 学生的课外阅读仅是依赖于自家的有限藏书是远远不够的。此外, 学生在科学阅读方法上严重缺失。我们发现中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一般都是独自静读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很少摘抄读书笔记或写心得体会, 基本上没有与同学和家长进行主动交流。这样的阅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 不能焕发出思想火花。
二、小学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l.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不能让人满意, 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很差。因此,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其次, 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的方法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再次,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之余进行思考、交流, 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2.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是小学课外阅读的目标之一。首先, 要养成学生惜书的习惯。教导学生爱书的重要性;其次, 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挑选课外阅读读本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 有目的的进行阅读, 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再次, 要培养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掌握各种方法, 善于写心得体会, 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4]
3. 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努力激发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 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活跃思维进行课外阅读,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使课外阅读更有效果。
总之, 小学课外阅读要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适当阅读方法, 产生浓厚阅读兴趣, 只有这样, 我国的小学课外阅读才能走上良性发展。
摘要:课外阅读对于学好语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小学课外阅读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并提出今后我国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希望能对小学课外阅读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解决路径。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谢学宏.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1) .
对儿童而言,眼下不仅各种纸质版本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电子读物也纷纷进入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但是,网络作品一方面异彩纷呈,另一方面也良莠不齐。如果学生不加选择,见有吸引力的东西就读,杂学旁收,则会有开卷并不一定有益;影视作品情节丰富,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抓住学生眼球,但画面读物观看过多,又会阻碍孩子对规范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积累,进而影响自身语言的生成发展;网络游戏精彩刺激,适当涉及,可以愉悦身心,发展智力,但沉迷其中,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弊大于利。还有听广播里讲的书,观看碟片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现代传播手段所发出的信息,在为学生打开一个个广阔天地的同时,也都存在着干扰学生涵泳文字、潜心会文,影响学生选择读物,降低了阅读有效性的隐忧,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因为,成年人的阅读多以休闲为主,而学生在成长阶段的阅读,从教育的角度讲,显然需要在激发其阅读兴趣的同时,多落实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激励奋发、提升语文素养和人生勇气的功效,通过阅读这个途径,让学生积极、优雅、幸福地成长。所以,现代传媒环境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干扰,对于学校语文教育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本文拟对现代传媒环境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做一简单探讨。
一、多方面拉动内需、激发动因的策略
阅读课外书,兴趣诚然是最好的老师。但阅读电子读物方便快捷,观看影视作品轻松休闲,操作网络游戏精彩刺激,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却因之而大大削减。所以,让课外阅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阶段身心成长需要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选择读物的指向,看得到阅读课外书的近期作用,增强阅读的目的性,不失为一项好举措。
(一)课内学习的张力
1、内容延伸。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经典名篇。学生在新学了一篇课文后,往往意犹未尽,若能借此机会,趁热打铁,推荐相关读物,往往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2、主题拓展。即引导学生寻找或由教师推荐主题相同、相似或其他形式关联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
3、作家系列。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作家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作家本身的代表作品往往有着迷人的魅力。以作家史铁生为例,他“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精神标志”,他的作品,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哪怕是对小学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启发性,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课外活动的引力
阅读是具有高度个性化而又情感色彩鲜明的心灵体验过程。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需要外在的引力加以鼓励和巩固。
读书报告会就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手段之一。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阅读讲演者自己的独特体验通过表达获得成就感,使倾听者得到吸引和感染。其他的像举办讲演会、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的活动、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等,都能起到这种作用。
(三)生活需要的动力
语文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校内写请假条、借条;家里写书信、生日祝语;社区里写倡议书、招领启示……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不但能获得精神愉悦,还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和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提供有效条件保障的策略
(一)读物的提供与推介
为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我们在班级中发动学生成立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并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通过对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断,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停止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二)切实有效的引导机制
课外阅读,如果完全听凭学生“跟着感觉走”,那学生看书就可能要么“饥不择食”,即使真的是书读得很多,也收获不大。因此,建立有效的机制对学生进行约束、激励,让学生明白阅读不仅靠兴趣驱使,更需努力才能完成。
三、示范指导的策略
俗话说,读书与作文,皆是有法而无定法。无定法不是无方法,在无定法之前,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之法,不失为知道课外阅读的有效之法。但推介读书之法也不能为方法而教方法,寓方法推介于活动之中,能受到较好效果。
(一)开展班级读书会
课题组提出了“5+1”的构想,即利用每周六节语文课中的其中一节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这堂课可名著赏读,可推荐好书,可制作读书记录卡,可进行读书交流,在各种形式的聊书活动中,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达到“5+1≥6”的目的。
(二)每月班级共读一本书
为让读书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保证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便于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落实教师的指导,课题组在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读物的同时,指定每月班级共读一本书,让聊书有共同的话题基础,或者说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小书虫,大擂台”赛
为了扩大读书活动的影响,让尽量多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题组还借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方式,开展深受学生喜爱的“小书虫大擂台”赛活动。活动时,邀请嘉宾对对垒学生关于阅读理解感悟的正确性和深刻性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学生观众来评判谁获胜谁被淘汰,这样使全体学生都成为了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活动兴趣更加高涨。然,后在更大范围的学校和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的课外阅读擂台活动,以促进更多的学生更广泛地读书,更好更有效更持久地读书。
(四)开展百部名著漂万家活动
“让书漂起来”,意思就是让书籍流动起来,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书看,只不过换书的范围扩大了,由本班内部换到年级间换,再到跨学校换书,最后可以是跨区域的换书看。课题组设计了精美的扉页卡和尾页卡。扉页卡即 “读书推荐卡”,设有“捐书人姓名”、“捐赠时间”、“捐赠寄语”,向受书人说明推荐理由;尾页卡设有“书人姓名及所在学校班级”、“ 阅书时间”、“我的读书感言”,有创意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内容,把所读的书推荐给别人,同时也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真正把读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课外阅读的效益就远不止在语言文字本身了。
(六)建读书博客
现代传媒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这可以从建立读书博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的方便中看出来。在漂书活动中,读书博客就充分利用了网络的方便快捷,不仅让学生足不出户不花一分钱就能了解到哪些是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而且避免了学生被网上良莠不齐的读物干扰。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应对策略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强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课内外衔接、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然而,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我在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 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三)造成现状的原因
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如下原因造成了“农村孩子课外阅读”不良现状:
1、课业负担过重。虽然“减负”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教师、家长、学生都把分数和成绩看作教学评价唯一标准。有些教师甚至为了自己的教绩,除了教材内容和教学辅导书以外,不让学生去读任何书籍,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常常波及和影响到学生的家长,这样的“双管齐下”情况导致的学生想读书也无从读起。最终导致学生用大量的重复练习去换取高分数。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下时间,活动时间都很少,更何况是读书乎!
2、书籍来源少。这也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书籍来源少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也是最让农村教师头痛的。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有不少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数量太少。加上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的课外书“应该”是作文书、教材辅导书、配套习题册,其它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考出高分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在看到孩子在课余时间看“闲书”时,他们就会反对,取而代之的是让孩子帮忙干农活。再则大多字数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是很充裕,没有太多的钱用来买课外书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源匮乏,当然就影响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
3、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干扰。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镇上也开设了不少游戏室、网吧。电视的直观性和电子游戏对小学生充满了诱惑,自制力差的他们面对这些常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看从小摊买的廉价低质的漫画等通俗读物上。作家徐小斌曾十分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
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文弃”,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成了占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最大干扰项。
4、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导致教师队伍严重缩水,这种情况导致本就师资水平较差的农村教师队伍更加的参差不齐。很多教师选择农村教学是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本身素质就不高,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都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不能让学生的读书成为“放羊式”,任期发展,不管不问。但在如何指导上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农村学生读物极少,要想有效指导学生阅读需要全班学生同时拥有同一本读物,这一点在农村小学很难做到。
5、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不够重视,组织不力。在知识经济的冲击影响下,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递增。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逐年增强,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室)的大量藏书给学生开拓了一片摄取知识的新天地。但是部分学校,对图书馆(室)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量图书没有及时借发给学生,无形的影响着知识的有效传播,造成了文化知识的浪费。有的学校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只限于口头提倡,很少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学校少之又少。有的学校不但不提倡课外阅读,反而担心课外阅读的增加影响学生的成绩分数反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限制。
6、小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农村家庭环境的影响,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也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本身就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一旦有了空闲时间,就会泡在电视机前,或者沉迷于电子游戏。
二﹑应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呢?通过几年的农村基层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借助各种方式比如开家长会、发校讯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给学生营造更好地家庭阅读环境。因为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学生读书的指导意识不强,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从家长入手,教师要积极耐心的做好家长的工作。再者,家长都能认识到学生成绩的重要性,教师可从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综合能力的益处入手,开展对家长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涉及,阅读面要广。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
(二)阅读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首要条件是有书可读,其次是方法指导。首先是教师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沉下心来搞教学,掌握系统的阅读方法,然后就可以授之以渔了。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转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在阅读方面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走边读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工具书或资料;对文本中的疑点、重点、难点、特点展开思考;划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知识,如街上的标语、精妙的广告词、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商场中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及春节的对联等。平时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生活环境中出现的字、词、句,让学生记在脑海里,“边走边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其次,课外阅读笔记指导。作阅读笔记,一可帮助记忆,二可锻炼思维能力,三可做资料积累,四可引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创见。常见的对小学生适用的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圈点式。碰到重要的观点,精彩的描绘,关键性的词语,精辟的论述,发人深省的警句,或是有疑问,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标示出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划线,可划单线、双线、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疑问处可作问号,赞叹处用叹号,特别引起注视处可作圆圈、着重号等。画记号,要告诉学生不要过密,过多,如果通篇都是圆点或线条,会使人眼花缭乱,而且也看不出重点来。
卡片式。对于好词好句、重要的资料、观点、心得等,可指导学生及时抄在小张的纸片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习作极为有用。卡片有词语卡片、知识卡片、心得卡片等。教学生注明资料的出处,书名、篇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日,页码,期数等,歌德说:“我在这一点上就象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提高,到了最后,青年时代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了。”
心得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体会、收获、感想、疑问、评价,成篇地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这是提高认识,强化记忆、提高习作能力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心得笔记最常用的就是写读后感,即写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要求学生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要做到有感而发,突出重点。
剪贴式。把在报纸刊物上读到的好文章、好图片及剪裁下来,分好类,粘贴在过期的杂志上或本子上,前边写上分类目录,后边注明出处。经常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资料,也是一种有趣的工艺劳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作者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营养。略读是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只有略读才能增加数量,扩大视野,丰富见闻。指导略读,第一要培养阅读时先看序文、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的习惯,以了解全文性质、内容和规模;第二要掌握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的方法;第三要学会浏览全文,综观大意的阅读。速读也是能表明课外阅读特点的阅读方式。一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限内,能够用高于他人的速度阅读同样的内容,那么他一生的阅读量就会大得多。因此,作为教师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训练速读,使阅读方式趋向科学化。
书海,犹如一座光辉灿烂的圣殿。作为教师,应该以引领学生敲开书海之门,去尽情阅读为己任,使我们农村的学生也能亲近书本,乐于阅读,让阅读也能伴着学生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岁月也会因书的陪伴而书香萦绕,雅致温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表》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邳州市八路镇中心小学 李秀平
4、《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浅论》/ 教育学院 胡丹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学记》
5 、《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6、《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周艳霞
7、《由一份“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想到的》/溧水县和凤小学 刘 花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11-1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10-14
基于文体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06-28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11-14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09-11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11-0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11-05
小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籍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