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篇1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以生态农业观光园、采摘果园、民族风情表演等为主导的产品,仅局限于观光层次,而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提供能满足游客观光、购物、猎奇、尝鲜、休闲、度假、参与等多种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的发展尚不成熟。同时,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较为粗放、景点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发展格局。

(2)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尚未确立。早期云南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低端产品,主要依赖省内游客的自给自足,省外客源较少。以致目前云南乡村旅游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乡村旅游形象较为模糊,没有形成对中、远程旅游者的吸引力。因而云南乡村旅游需要根据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乡村旅游形象建设,塑造云南乡村旅游品牌。

(3)乡村旅游建设投资乏力。乡村旅游开发一直以来被人们看成是一项低投入的开发项目,因而云南各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规模都不大,投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式单一,投资比重偏小,甚至没有任何投资。根据调查统计,各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投入少,乡村旅游大多是经朋友、回头客或口碑传播。因此,全省乡村旅游投资资金不足,项目执行力度不够,制约了云南乡村旅游资源向资本的转换。(4)乡村旅游未形成产品体系。云南省的乡村旅游没有形成由低至高各个层次有机衔接的旅游产品体系,还处在分散经营、自发发展、单打独斗的状态,因而旅游产品形象不鲜明,市场营销售零散,产品信息还难准确及时地传递到旅游消费者。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分析(1)优势(Strengths)

① 高品位和高丰度的乡村旅游资源。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多为原生态和原真性的资源,不仅资源赋存量大,品位高,而且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首先,乡村生产几乎涵盖了全国农业生产各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农事活动;其次,拥有各种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和生活习俗;第三,第四,分布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农耕生产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等等。这些都为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提供的坚实的资源基础,② 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客源市场。云南地处面向东南亚、南亚通道的重要通道“连接点”上,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主要门户。云南的乡村旅游既面临省内和国内庞大的客源市场,同时也面临海外和国外极具潜力的客源市场。云南乡村旅游在吸引省内客源市场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挖潜省外和海外客源市场方面仍然拥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尤其是以云南省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和本土文化吸引省外和海外游客方面尚未完全发挥应有的潜力。

③ 拥有较高的旅游产业势能。云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地位逐渐凸现,已经成为益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仅在云南省仅次于烟草产业。同时,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开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举办节庆活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实施依法治旅等发展旅游的丰富经验,不仅为乡村旅游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氛围,还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劣势(Weakness)

① 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云南省主要以山地地貌为主,虽然外部交通通过航空建设,其可达性和舒适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甚至在全国还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但是,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其基础设施条件和卫生条件已经成为制约云南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的瓶颈。结合云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三通”工程的契机,改善云南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条件是重要方向。

② 旅游项目投资过度依赖外来资金。乡村旅游发展的载体是农村和城市郊区,这些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此决定了乡村旅游目的地自身资金天生短缺。然而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它涉及产品开发、村容整治、基础设施、宣传促销等方方面面,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由于自身就属欠发达地区,也非外资非常关注的地区,未来云南乡村旅游开发对外来资金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③ 云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尚未树立。云南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已经树立,但云南乡村旅游形象并没有确立,乡村旅游在云南省旅游业中所占地位和应该形成的产品形象都还模糊不清。因此,云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基本缺失,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缺乏规划和投入,以致目前主要依赖省内游客的自给自足,省外客源较少。

④ 乡村旅游管理和保护能力欠缺。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还处于大力发展阶段,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规划、投资、开发和建设,而对科学、经营、营销和保护等能力的建设还相对滞后。目前一些地区偏重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管理,加之人才的缺乏和,乡村旅游管理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水平低,这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挑战。

(3)机遇(Opportunities)

①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乡村旅游发展可抓住国家政策扶持和优惠的机遇,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存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更好地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

②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带来的机遇。云南省自2005年启动旅游业“二次创业”以来,已确立了“富民为先”的发展战略,作为云南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拥有“富民”的特殊意义和实践“富民”的重要价值,乡村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深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突破口,乡村旅游将云南旅游“二次创业”获得空前发展的机遇。

③ 假日经济常态化带来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改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增长迅速,并呈现出国内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经济发达地区旅游需求强劲、假日经济常态化发展三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以承载城镇消费者的期望,而面临巨大的市场诉求和空前的市场机遇。

④ 云南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机遇。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能够为乡村旅游储备更多的客源,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甚至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极点”。目前云南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云南城镇化进程将会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使舒适恬静的田园生活更加让人的向往,也使乡村旅游的资源变得更加宝贵。

(4)威胁(Threat)

① 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面临遭受破坏的威胁。乡村旅游所依托的当地自然环境、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在旅游者大量来到地必定会给旅游地的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带来一系列影响。随着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大量游客将涌入乡村旅游地,各种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将成倍增加,农业生产将受到影响,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都会给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挑战。

② 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和经营方式同质化的威胁。随着各地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遍布云南省大大小小的县域及乡镇,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不同文化开发乡村旅游。但是也全省乡村旅游存在着形式趋同和产品同质,差异胸和特色性不足的弊端,没有完全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白花齐放的格局。因此云南乡村旅游就需要考虑开发的针对性,尽量使各地乡村旅游形成自己特色和品牌。

③ 乡村旅游对传统农业经济的替代威胁。传统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础产业部门,与乡村旅游业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弱质性,这表现在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利益低下。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益与旅游发展效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可能替代传统农业生产,进而造成农民“弃农从旅”,以及以土地为主的农业资源的荒废,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粮食安全。

表5-1 云南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策略

总体来说,云南省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共同决定了它的发展机会。根据SWOT分析结果,虽然云南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和不足,但云南省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发达的旅游业,将使云南省乡村旅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与效益

1、效益分析依据与假设

由于乡村旅游与整个旅游业相互交融,很难从旅游业中把乡村旅游剥离出来。但是为充分研究乡村旅游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与价值,本规划本着科学、稳妥、谨慎的原则,尝试将乡村旅游从整个旅游业中剥离出来,并对其进行三大效益的分析,力争较为客观地体现乡村旅游对云南旅游业的贡献。对乡村旅游剥离并进行效益分析的依据与假设如下:

一是参照《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云南省旅游局)的相关数据,借鉴和参考类似省份等旅游规划中涉及的相关关键指标;

二是在市场分析和预测中把游客按地缘结构分成云南省内的、省外国内的、国际市场的三部分; 三是结合规划编制中进行的抽样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在云南旅游的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消费量(相当于地方旅游收入)占调查总人次所有旅游活动消费量的23.35%,将该数据作为剥离的参照系数之一;

四是假设城镇旅游者也划归乡村旅游者范畴。

2、经济效益分析

(1)乡村旅游收入来源与结构。乡村旅游收入是以乡村作为旅游接待地所获得的旅游者在乡村消费支出的总和,包括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往返目的地的消费支出,在乡村所展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的消费支出出。具体可以将乡村旅游收入分为带动收入和直接收入,带动收入主要包括外部交通支出、电信支出等,直接收入主要包括门票、游赏交通、特色餐饮、娱乐消费、家庭住宿、购物消费等支出。(见表5-2)

表5-2 乡村旅游综合收入来源表

(2)乡村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从2010-2020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游客逗留时间将延长,消费支出将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将大幅攀升。根据市场预测可以获得云南乡村旅游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情况。预计到2015年乡村旅游上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值为18.7%,2020年达到35.19%,达到西方乡村旅游发达国家的结构比例。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系数由0.44增长到0.60,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明显增提高。

表5-3 2010-2015年、2020年云南乡村旅游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

除经济效益之外,乡村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减轻旅游热点的环境压力。广大乡村地区,旅游活动空间大,若能鼓励条件成熟的乡村地区开发乡村旅游,引导游客到乡村旅游,可以分流旅游者,减轻旅游热

点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类型。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省内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提供了可能,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乡村旅游的溢出效益。通过乡村旅游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效益的经验常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贡献进行分析。

① 对GDP的贡献。根据云南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相关预测资料中的有关数据,预测到2015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将达到5800亿元,2020年为8000亿元。以此计算,2015年云南省乡村旅游收入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2020年将达到5.8%,将为巩固云南省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及建设旅游强省作出重要贡献。

② 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由于各地区及其产业发展的差异,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水平有较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旅游直接总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水平在5%~10%。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的阶段和总体水平,乡村旅游对云南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贡献率定为8.5%左右,预计2015年云南省旅游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将达到18.1亿元,到2020年达到47.86亿元。

③ 经济乘数效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总收入1万元,将带动相关产业创造4.3万元的增值效益。根据云南省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系数,2015年乡村旅游直接收入与间接收入可以确定为1:1.935的比例进行预测,2020年该比例为1:2.58。以此计算,预计到2015年我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生的相关产业带动收益将超过412亿亿元,2020年将达到1452亿元。

3、社会效益分析

(1)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经济转型等作用,而成为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

(2)拓宽农村扶贫解困新形式。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居民直接利益紧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采取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配合、群众参与的多层面旅游扶贫模式,可以扩大扶贫的内涵,就地消化劳动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奔康的步伐。

(3)提高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蔬菜、家禽、水果、奶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带动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为的发展,从而加速地区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4)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贡献。一是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通过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等的消费,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高农村老百姓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四是有利于促进观念转变,提高当地居民的文明意识,促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4、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对乡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迪。农村的自然特色和淳朴民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开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唤醒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科技提升。开展乡村旅游需要多方面引进现代科技手段,以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接待设施和基础条件,从而从生产、生活、接待和服务等方面大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篇2

本课题以云南省旅游市场中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本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化的民族资源为研究基础,以最终制定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文献资料为目标,以此为云南省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一、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数量规模

据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的抽样结果,在2011年,我国城镇的各个年龄段的国内旅游出游者中,25-34岁出游人数最多,占出游总人次的32.6%,14岁以下占4.6%,15-24岁占14.5%,35-44岁占20.9%,45-64岁占21.1%,65岁以上占6.3%,到2012年城镇居民出游65岁及以上所占总人数比重是6.8%,与2011年相比提升0.5个百分点。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2011年45岁及以上出游人数占总人数的总和达到27.4%,这部分群体已经成为主要的出游群体,并且相信之后这个群体比例还会逐年增高。

(二)消费水平

据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的抽样结果,在2011年,城镇居民游客每次出游人均花费情况,按年龄分,25-34岁的游客人均花费高达1311.5元,35-44岁的人均花费1288.7元,45-64岁的人均花费1115.1元,15-24岁的人均花费908.7元,65岁及以上的人均花费706.1元,总的看来45岁及以上的人均花费总数已达到1821.2元,这个数额还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虽然老年人对旅游产品价格敏感,旅游花费精打细算,但老年人的旅游消费潜力不容轻视。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 年就增加到8353 亿元,2020 年为28145 亿元,2030 年为73219 亿元。所以许多经济基础好的老年人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作为出游方式,从而给旅游业带来高额利润。

二、云南省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云南旅游市场发展火热,云南省老年旅游市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海外老年旅游市场和国内老年旅游市场。

(一)国外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人数规模大、收入增多

目前西方许多国家都进入到老年型国家,西方老年群体自我养生、休闲旅游意识比较强,喜爱自己组织旅行。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4)统计可知,2013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构成中65岁以上占总人数的5.9%,45-64岁占36.2%,可以看出2013年入境外国游客中45岁以上这个消费群体大概占总人数的42.1%,其中2012年-2013年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中,2013年昆明市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0338万美元,相比2012年的33863万美元,增长了19.1%。

(二)云南旅游市场对国内老年旅游市场吸引力大

为了这次课题研究,前期通过发放问卷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一部分调查问卷发放到云南省省外,面向的问卷调查人群是郑州市老年退休职工艺术活动团体的老年人,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所得:其中近期有出行计划的总共是126人,这126人中愿意来云南旅行的有73人,有出行计划的是167人,其中愿意来云南旅游的有85人,没有出行计划的是33人,其中询问想到云南哪些地方进行旅行,主要选择的是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主要出游目的,他们选择的是休闲娱乐、感受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通过对这200位老年人的调研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是全面性、总结性的结论,但是基本上可以看出省外的老年群体是对云南有所了解的,很多人是愿意到云南来旅游休闲度假的。因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有着独特的环境优势能够吸引外省的老年群体来云南旅游的。

三、云南发展老年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云南省发展老年旅游市场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禀赋好、多样性强、聚合度高。在云南这片海拔从76.4米到6740米的地域上,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在人文资源方面,云南有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节日、民族服饰和村舍建筑。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为云南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资源基础。

(二)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与全国许多地方因气候制约,在一年之中只有半年或者几个月适宜发展旅游业不同,云南可以全天候地发展旅游业,这是云南一个很大的优势。云南生态条件很好,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是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此外云南还有大片的天然湿地、草场。这样优越的气候条件会受到更多有养生康健、躲避北方冬季严寒需求的老年人喜爱。

(三)发展基础好,软件和硬件都有明显改善和提升。云南是旅游业发展最早起步的省份之一,截至2009年,云南机场数量达到12个,航线达到236条,并初步形成了辐射国内大中城市的干线网络和以昆明为中心、连接省内与周边省际的支线网络,以及面向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和地区的航线网络。云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12公里。此外,云南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接待服务体系较为完整,为新时期云南旅游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良好的旅游设施建设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优越便捷的旅游环境。

四、老年人旅游的消费特征

在这次问卷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年人的交谈,发现老年群体有着这些显著的特征,首先,进行问卷询问时,老年人开始时都会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跟你交谈,但是通过你的细心解释和说明来意之后,一旦取得他们的信任,老年人就会很容易信任你,并且很愿意跟你多交谈,其实这一点是在说明老年人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比较丰富,他们会对你开始时产生防备,但是通过他们的判断之后发现你可以信任,那么他们就会喜欢跟你进行交流。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年群体其实是喜欢与人交谈的,但是平时可能子女工作忙陪伴的时间少,自己退休之后又不能很快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因此慢慢地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但是一旦有机会让他们打开心扉,他们就会很快的融入进来。这样就显示出老年旅游的一个特点,作为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必须能够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让老年人慢慢地适应,不要让老年人有陌生的感觉,不要有孤独感,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其次,在进行问卷调研时,笔者发现有些老年人他们的眼神已经不好了,或者听力不好,这些都是由于上了年纪之后,老年人身体的自然表现,这时就不能因为老年人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放弃一个调研对象,那么将会怎样做呢,这时就需要慢下来,我会坐在他们身边,看不清的我会给他们读其中的内容,听不到的,我会大点声慢慢地同他们交谈,这种效果是很好的,他们会感觉到你的亲近,同时又会很愿意同你进行交谈。因此,发展老年旅游市场的时候,一定要有周到的服务,一定要分析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旅游产品。

老年人消费的特征来自自身的生活经历、心理、生理状况、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旅游消费相关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实性消费特征

求实性消费特征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产品的适用性;服务的可靠性;价格的合理性。在日常生活中尽管老年人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有很大差异,但求实消费是多数老年人的基本心态,老年人消费一般要求方便适用、安全舒适、有益健康等,而对新颖性、趋时性无过高要求。对服务的求实性表现为对服务要求可靠、及时、方便,能消除不安全感。对价格的求实表现为要求物美价廉,在我国节俭传统的影响下,老年人对价格一般较为敏感。

(二)补偿性消费特征

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在消费中表现为用现代消费水平对过去消费的一种追忆和比较,比较的结果大多是对过去生活某些方面感到不足和遗憾,而当生活水平较高或时间充裕时,对过去遗憾和不满的补偿往往成为他们的消费追求,这部分消费者基本上是老年人。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巨大变化,所以老年人补偿性消费特征在现阶段表现最为明显。

(三)怀旧性消费特征

老年人怀旧性消费特征既是对以往的追忆,又是对新生活方式较少了解和难以接受的反映。人到老年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其生理和心理基础在于:老年人学习能力弱,对过去的远期追忆深刻,而对当今的近期记忆弱化。因此在消费中,老年人往往对传统产品、怀旧产品情有独钟。

(四)安全性消费特征

老年群体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体质、体力相对要弱一些,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因此,对于组织者来说,单单是给每位游客购买保险还远远不够,还应对他们予以多方面的善意的安全提醒,并且在旅游的过程中,对于他们的食宿、行程都必须做出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安排,防患于未然。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篇3

关键词 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对策研究;浙江省衢州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95-4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实施“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即培育百个旅游强镇、千个旅游特色村、万个旅游特色经营户)。浙江省衢州市生态优良,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已有一定基础。通过实施“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加强规划和示范,突出衢州特色,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实现科学发展,完全可以将衢州市打造成为乡村休闲旅游乐园。

1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和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所以,需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该市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来培育。近年来,加大乡村休闲旅游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从注重数量型向量质并举型转变,乡村旅游取得了快速发展。市农办、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通过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出台“农家乐”系列标准,以实施浙江省旅游“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开展万名都市市民游农家、万名城区居民亲近农家和万名大学生感受农家的“三万工程”等活动,并积极帮助拓展客源市场,有力推进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衢州市共有省级旅游经济强县2个,省级旅游强镇1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3个;251个乡村休闲旅游村(点),经营户近1 500户。柯城区七里香溪休闲旅游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3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点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此外,衢州市每个县都推出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采摘游特色线路,采桔游、采茶游、采猕猴桃游、挖笋游等旅游线路广受各地游客喜爱,七里乡的“托老型”乡村休闲模式受到上海市场的认可,有的已成为跨市、跨省区域旅游合作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旅游市场上的新热点。

2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开发不够科学,存在开发的无序性 

目前,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依然存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缺乏资源论证、规划与策划。特别是由于乡村旅游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有许多乡村旅游项目仅对原有乡村资源稍加景观修改加工,就盲目上马、批量开发,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

耗损。

2.2 项目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不足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层次较低,没有真正针对旅游资源特色开发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仅仅满足于招揽游客前来食宿,休闲娱乐项目开展少,旅游项目普遍停留于吃农家饭、喝茶、聊天、打牌等常规活动;开发深度不够,文化元素不足,忽视了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休闲项目缺少,参与性健身项目开发不够,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参

与性。

2.3 关联产业发展不足,旅游的带动功能发挥不够

该市乡村旅游大都是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单兵作战,空间布局混乱、分散,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加上娱乐效益不明显,没有充分和其他旅游实现资源互补,旅游收入几乎只来源于餐饮服务、住宿,没有完全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

2.4 经营管理较为粗放,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经营户的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够稳定、服务水平显得参差不齐,乡村旅游的特色服务也体现不出来。

当前,全国各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迅猛,北京、杭州等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已经向跨区域、国际化发展,浙江省内湖州、丽水、金华等地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影响也不断扩大,而衢州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正处在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只有量质并举,不断创新、特色化、优质化,才能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3 衢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对策

随着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的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也要因时而变,提升质量。结合衢州市旅游实际,乡村休闲旅游在发展思路上应坚持科学发展,注意把握4个要点。

3.1 加强政府主导和科学规划,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

为丰富乡村旅游活动、规范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从资金的投入、乡村休闲旅游地方标准的建立、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人员业务培训等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各地各级政府的主导。加强政府主导,对乡村旅游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既可减少乡村旅游的投资失误,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又可以实现区域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乡村的健康、稳定发展。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在下一步具体规划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一是乡村休闲旅游布局区位的选择。乡村旅游开发一般应选择在城市近郊或旅游区的周边地带,以及农林水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由于交通便利,客源稳定,区位优势明显,因而适宜发展乡村旅游。而在旅游区的周边地带,由于有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有风景区大量的客源为基础,因而也便于发展乡村旅游。二是乡村休闲旅游的产品设计。三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容量确定。四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特征与需求的分析。五是乡村休闲旅游地形象的确定。

3.2 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坚持品牌化特色发展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始终保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的特殊风貌,防止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异化。只有乡村休闲旅游得到了科学发展,其促进农民就业与创业的作用才可能是长效机制。要尊重农耕渔牧等传统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以乡村休闲旅游来挖掘和培育传统农业的附加值;尊重农民生活文化,以乡村旅游来展示农民生活的独特风貌,在凸显和展示城乡生活差异中实现城乡文化的和谐交流;要尊重农村生态环境,以乡村休闲旅游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良和发展。衢州市的山水生态优势明显,从两子文化到边际、畲族等地方民俗文化,还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都应充分挖掘,融入到项目中,展示给游客,才能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

3.3 坚持产业化集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向高级休闲与度假旅游转变

要科学把握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在“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思路的引领下,乡村旅游应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向集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和内涵,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品位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探索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和联动发展模式。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在参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近年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出现的诸如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企业与农民的分配机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转变,与农民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要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支持、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农口和旅游部门,一定要加强部门联合和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此外,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优势竞争力量,主动吸收和消化现代企业生存机制和管理模式,将新的经营方式与农村经济环境加以结合,建立农家乐、农业庄园、生态农园、休闲农庄、旅游劳动服务公司、旅游股份合作社、公司加农户、景区加公司加农户等经营实体,培育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力量。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为加速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端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要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3.4 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来推广衢州的乡村旅游

首先在衢州的乡村旅游定位上要突出原生态之旅的概念,突出衢州的特色。可以开发钱江源乡村旅游作为衢州乡村旅游的代表,让游客意识到衢州原生态之旅的独特地位。之所以用钱江源代表衢州,主要是考虑衢州的客源目前大部分在长三角及周边,对钱江源有很高的认知度,且现在生态游也比较受欢迎。发展起来后,要面向全国和全球另行

定位。

其次要借力宣传,四两拨千斤。比如借新闻热点宣传衢州好山水,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层出不穷的局势下,以衢州典型山区的好山水来进行宣传;还可以借电影、电视剧进行营销,请相关影视剧来衢州拍摄取景,进行植入营销,衢州虽有周迅代言,但与旅游未能很好对接。

第三,寻访衢州的莫斯利安村,光明莫斯利安酸奶借此长寿概念获得巨大成功,衢州旅游同样可以借用。

第四,做好网络营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与天猫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来推广衢州生态

旅游。

第五,通过营销调研,数据挖掘来分析来衢州旅游的国内、海外游客中参加旅行社和自助游的比例,详细客观地分析:各国和各省市人数,游客的年龄、职业、学历、收入的大体分布,人均消费中饮食、住宿、交通、景区、礼品支出的比例。通过详细的数据挖掘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方案。

第六,做好区域协作,搞好线路规划。与安徽黄山、江西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福建武夷山、太姥山和浙江西湖、千岛湖、双龙洞、仙都等著名旅游景点连接起来,构筑一个跨越四省的“2小时旅游圈”。与周边著名景区合作设计旅游线路,并对其他景区带业的客源实施半价优惠,吸引游客在衢州留宿,延长在衢时间。

第七,针对旅行社,重点突破。与大型旅行社合作,旅游局提供精美宣传册,使前来咨询的游客人手一册,精准对接目标消费者。旅行社组织的来衢游客,每带来一人给旅行社一定金额的奖励,住宿天数越多,奖励越多。宣传册可向社会征集在衢旅游的开心时刻、精彩瞬间、优美风景,一经采用给予适当奖励。

4 结语

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衢州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发优势。过去乡村旅游发展以“农家乐”经营为主,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外向型扩张和辐射,很难大规模拓展外地客源。面对存在的问题,衢州乡村旅游应顺势而为,从品质、档次、特色入手,发展成为集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为一体的外向型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乡村旅游的关联度、带动力,使之成为镶嵌在衢州这个国家休闲区版图上熠熠发光的珍珠项链。

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和思考 篇4

5月29日至6月6日,中央党校省部B班5名学员组成调研组,赴云南省进行了乡村旅游情况的调研。先后听取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保山、大理、丽江等地乡村旅游情况,与当地干部、农民座谈交流。我们认为,云南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起步早、工作实、效果好。尽管有些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但他们“以旅助农”的基本做法和成效,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给“三农”带来的主要变化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三农”问题突出。近十多年来,他们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旅助农”战略,使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地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1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富裕了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目前,云南省凡是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旅游。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客人吃一餐饭只收10元钱,但是源源不断的游客,日积月累的收入,使经营的农户很快富裕起来了。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丽江市有些乡镇旅游收入已占GDP50%左右。过去,束河古镇一直靠种地为生,村民人均收入只有七八百元。开展束河茶马古镇旅游项目以来,收入迅速增加,2005年该镇旅游总收入达到2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4000多元。

2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了

由种粮为主转向种养植业全面发展。由于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以及花卉有了销路,农民瞄准市场,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出现了许多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罗平县由于连年举办“黄花旅游节”,带动该县成为“三黄”、“三白”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三黄”是指菜油、生姜和蜂蜜,“三白”是指白薯、百合和白萝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一般是当地有什么,游客买什么,村民就生产加工什么土特产品和工艺品。有的加工业已经形成村镇及县域产业经济。大理市新华村是一个白族村落,村民有加工银器传统工艺。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艺、户户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艺品加工销售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村民们说:“小锤敲过一千年,一品富裕千万家”。在这里,农业已经成了农民的副业。

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现代农业。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有些乡村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出现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3富余劳动力就业离土不离乡了

乡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人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像大理、丽江一些村镇的农民,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的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并且大量吸纳了附近村寨和外地劳动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农村妇女劳动力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农家乐”餐馆,多数都是“老板娘”支撑门面,而工艺品加工和经营,以及店铺、餐饮服务人员大约70%是女性。

4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改善了

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有了钱,首先就是造房子,这使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当

地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一些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应运而生。不仅像束河古镇、和顺古镇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城古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缮,还出现一批新建的民族村镇。

发展乡村旅游,也调动了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农民主动配合政府修路、改水、改电、改厨、改厕,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有的还集资办教育、办医疗。丽江、大理的一些旅游村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达到95%。

5农村文明程度提高了

农民素质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在给农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他们从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少数民族村民学起了普通话、外语和电脑。和顺古镇的百年图书馆焕发了青春,重新成为农民学习的场所。互联网也已进入一些农民家庭,成为他们收集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乡风民俗更加文明。乡村旅游的发展,按照一种新型的生产形式把村民联系起来,既有公平竞争又有相互合作,传统道德的约束和行政、行业组织的管理交互作用。农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观念和习惯得到强化,丽江古城、束河镇等地方,每天游人如织,但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农民有了热爱家园的自豪感。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传承文化的意识日益增强。在一些旅游村镇,流过乡间的水系都是清澈的,路边、庭院的花草树木都是经过精心呵护的,人与自然显得非常和谐。

二、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做法

1着眼全局,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

云南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快省份之一,资源优势、产业体系和客源市场都形成了很好的基础。省委、省政府较早地认识到,用城市和重点景区的旅游,带动乡村旅游,是破解 “三农”问题、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1992年,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2000年,还专门召开了全省乡村(民居)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后,云南省再次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把发展旅游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确定了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和农业生态旅游示范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战略。

省委、省政府“以旅助农”的指导思想明确,上下认识一致,也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逐步在全省形成了省、州(市)、县,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凡是有条件搞乡村旅游的地方,普遍做出了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政策,党委、政府统一谋划,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保证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2分类指导,打造不同发展模式

云南省农村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发展乡村旅游的情况不尽相同。他们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依托客源市场发展“农家乐”。这种模式,主要是地处城市或景区周边的村镇,利用交通便利、客源稳定等条件,引导农户按照管理规范开展旅游食宿接待服务。这种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的形式,深受农民欢迎。

第二种类型,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当地生态、民俗、建筑、人文等旅游资源,由政府主导,按市场化运作,用多种投资形式,依照政府规划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有组织、有规范地进行旅游经营和服务,形成旅游景点。

第三种类型,依托大型景区开展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关联度强、产业链条长。一般大型

景区的服务都要辐射较大区域。景区周边的农民有的可以参与接待服务,有的可以加工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比如,丽江的石鼓镇、黄山镇,大理的新华村、周城村等,都是靠加工旅游商品发展起来的。

3规范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乡村旅游是对农民和基层组织有巨大吸引力的新生事物,很容易出现遍地开花、良莠不齐、资源破坏等问题。云南省在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就着眼解决“农民不会干、干部不会管”的问题,把“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管理起来”一并进行。明确提出要把管理和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前提,并作出多项硬性规定,制定了《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先后多次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管理和规划方面的会议。目前,基本做到了:每个地区的乡村旅游,都有布局合理、开发适度的总体规划;每种乡村旅游的类型,都有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标准;每个资源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都有生态、文化、环保等方面的把关部门。使乡村旅游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云南省在对乡村旅游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总结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为农民树标杆、教方法。他们把景区周边、城市近郊以及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古村古镇等不同的乡村旅游活动,大致分成十种模式,省市(州)县共同培养一批示范点,组织干部和农民就近现场观摩,并在同一类型中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有效地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4整合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云南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种组织联手的办法,协调一致地助农兴旅,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党政组织的主导作用。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一直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昆明市团结彝族白族乡,过去是典型的“生产靠救济、花钱靠补助”的山区乡,市、区两级政府从扶持农民办“农家乐”起步,到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该乡已自建景区景点8个,其中:“滑草场”被评为全国20大健身景观之一。全乡83个自然村,55个开通了程控电话。发挥社会组织的助推作用。云南省注重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各级工、青、妇组织,以及一些协会、文联等社团组织,在促进乡村旅游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妇联系统在旅游行业开展了“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实施“巾帼旅游产业项目”,组织妇女就业培训,为妇女发展乡村旅游协调小额信贷项目,先后有5700多名妇女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为妇女参与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并涌现出了一批农村妇女创业能手。

发挥村民组织的自治作用。开展乡村旅游的村镇,普遍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协会等各种农民自治组织,有的村镇还成立了旅游公司。腾冲县和顺镇与一家大型旅游公司进行合作,由于投入管理到位,特色鲜明,去年被中央电视台遴选为全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

三、对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1要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涉农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乡村旅游也必须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轨道,这样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要让新农村建设目标覆盖到乡村旅游。“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既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也是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功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供服务,常抓不懈。

要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惠及到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央和地方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性措施,乡村旅游要涵盖在大农业之中,使其享受必要的优惠政策。比如,有些扶持“三农”的资金,应允许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生态、文化、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应制定

鼓励政策,使农民切实能够得到政府支持,政策扶持,提高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和能力。要让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兼顾到乡村旅游。各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可以把旅游型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一种模式,积极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留有余地。这样做,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要形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靠市场自然发育,靠农民自发行动,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一领导,完善机制,依法管理。

发展乡村旅游也同其他“三农”工作一样,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各级政府要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战略中,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机遇,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并用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力量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发展乡村旅游还必须重视农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各级政府对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成立的新型组织,要加强引导,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使这些组织真正起到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当地基层组织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3要重点解决发展乡村旅游的瓶颈性问题

下大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这是发展乡村旅游普遍遇到的问题,很难靠基层组织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去解决。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政府应帮助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利用旅游项目的牵引,调动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着力解决农民创业资金的问题。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多数是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较好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进入乡村旅游产业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资。各级政府除实行政策扶持外,还要帮助农民疏通小额信贷渠道。对于一些较大开发项目,还要由政府帮助招商引资。

重视解决从业人员培训的问题。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从事旅游行业,无论是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加工,都需要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不断的学习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想办法解决培训场所和渠道问题。4要重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

旅游小城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点,也是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云南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了60个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最近,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在云南省召开了旅游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云南省的经验,对全国加强旅游小城镇建设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应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统筹考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合理安排旅游小城镇的布局。应着重处理好城镇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既要切实体现城镇建设的各项指标,又要使其具备旅游服务的各项功能,切实防止乱开发、乱建设。

突出特色,提升魅力。这是建设旅游小城镇的灵魂。旅游小城镇与其他城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是一处民居,而且还是一个旅游产品,具有吸引游客的特色和魅力。

强化保护,持续发展。发展旅游小城镇,并不是都要建新城,主要是对旅游资源较为富集和独特的村镇,进行改造完善。要把保护和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建设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利用性保护,使历史文脉得到延续,民族文化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5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虽然具有普遍意义,但

不是普遍推行。所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

要因地而宜。发展乡村旅游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不是什么地方和什么条件都可以搞,就全国广大农村而言,能够形成乡村旅游产业的地方只是部分地区,主要是在有资源、有财源、有客源的地方先行发展起来。

要因人而宜。即便是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或已经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也不是人人户户都要从事旅游。这既有村民自身素质及偏好方面的原因,也是农村经济的多元性决定的。一方面,要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不应该强求一律;另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调剂劳动力资源的规律,不应有更多的行政干预。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篇5

▄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报告信息

•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文章来源】http:///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旅游行业概述

第一节、旅游行业概念阐释

一、旅游行业的定义

二、旅游类型的划分

三、旅游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旅游行业重要地位

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三、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

三、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分析

四、云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社会环境分析

一、云南人口环境情况

纸介+电子:7500元

二、云南旅游资源情况

三、云南旅游消费特征

四、云南生态环境状况

第三节、交通环境分析

一、云南旅游交通网络构成二、云南旅游交通网络布局

三、云南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

四、云南旅游交通网络的优化

第四节、产业环境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迈入新时代

二、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现状

三、中国旅游消费价格现状

四、中国旅游环境状况概述

第三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旅游业政策背景分析

一、近年旅游业重要政策

二、旅游业重点政策解读

三、旅游业相关政策分析

四、我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二节、云南旅游业的法律体系

一、旅游综合立法

二、旅游配套法规规章

三、与旅游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重点政策动向

一、国家政策对云南旅游业的支持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重点政策回顾

三、2014年出台旅游业监管新措施

四、2014年云南旅游条例正式实施

五、2014年云南旅游业迎来新政利好

六、2015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第四节、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二、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四、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

五、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

第五节、云南旅游业法治建设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旅游法律制度

二、及时废止和修改现有法规

三、及时制定和完善配套制度

四、建立旅游业发展补偿机制

第四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总体现状分析

第一节、2014年云南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旅游经济运行指标

二、旅游市场发展特征

三、旅游行业亮点分析

第二节、2015年云南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旅游经济运行指标

二、旅游市场发展特征

三、旅游行业亮点分析

第三节、2016年云南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旅游经济运行指标

二、旅游产业发展形势

三、旅游行业亮点分析

第四节、云南旅游业与其他省市的差距

一、入境游客量

二、入境收入

三、海内外游客总量

四、旅游总收入

五、综合指数

第五节、云南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发展质量方面

二、政府主导力度方面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四、旅游者满意度方面

第五章 2014-2016年云南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节、云南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入境旅游市场所处地位

二、入境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三、主要客源国的发展形势

四、各州市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第二节、云南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周边邻国市场

二、主要大客源国

三、数量增长型为主

四、市场消费特征

第三节、云南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比较优势

二、竞争优势

三、影响因素

四、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14-2016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节、2014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运行回顾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第二节、2015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状况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第三节、2016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状况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其他小长假旅游市场

第七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主要细分产业分析

第一节、文化旅游业

一、产业基础分析

二、总体现状分析

三、SWOT分析

四、产业前景分析

第二节、乡村旅游业

一、总体现状分析

二、主要特点分析

三、发展模式分析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节、会奖旅游业

一、资源优势分析

二、总体现状分析

三、主要特点分析

四、产业前景分析

第四节、古镇旅游业

一、总体现状概述

二、古镇建设模式

三、成功模式实例

四、存在不足及建议

第五节、温泉旅游业

一、产业形势分析

二、开发优势分析

三、制约因素分析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八章 2014-2016年昆明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年昆明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总体情况

二、旅行社接待情况

三、景区接待情况

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节、2015年昆明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旅行社接待情况

三、景区接待情况

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五、市场特征分析

第三节、2016年昆明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旅行社接待情况

三、景区接待情况

四、旅游市场特点

五、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第四节、2014-2016年昆明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三、其他小长假旅游市场

第五节、昆明旅游产业面临的形势及规划

一、面临的新形势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战略

五、核心工程

第九章 2014-2016年丽江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丽江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总体现状综述

二、旅游经济指标

三、假日旅游市场

四、信息化的建设

第二节、丽江主要旅游景区发展分析

一、丽江古城

二、泸沽湖景区

三、玉龙雪山景区

四、东巴万神园景区

第三节、丽江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四、挑战分析

第四节、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一、问题和不足

二、政府主导方面

三、民间参与方面

四、营销手段方面

第十章 2014-2016年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西双版纳州旅游业总体分析

一、产业体系逐步成形

二、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三、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四、推进边境旅游圈建设

第二节、2014-2016年西双版纳州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三、其他小长假旅游市场

第三节、2014-2016年部分县(市)旅游业分析

一、景洪市

二、勐腊县

三、勐海县

第四节、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存在问题分析

二、主要优势分析

三、制约因素分析

第五节、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三、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云南其他市州旅游业分析

第一节、迪庆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亮点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二节、大理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亮点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三节、楚雄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四节、红河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五节、曲靖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六节、普洱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七节、保山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八节、昭通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亮点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十二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标杆企业运营分析

第一节、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云南民族村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建设发展特色

三、业务运营状况

四、企业发展规划

第四节、其他旅游业企业概况

一、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二、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三、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四、云南恒业古镇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五、云南心景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云南旅游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投资机遇分析

一、国际化机遇

二、市场需求机遇

三、交通支撑机遇

四、转型升级机遇

第二节、云南旅游业投资软环境分析

一、鼓励外资及民资进入

二、改善投资法制环境

三、完善鼓励政策及措施

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第三节、2014-2016年云南旅游投资市场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旅游重大项目投资状况 三、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投建情况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第四节、云南旅游市场投资机会分析一、十大旅游项目

二、自驾游相关领域

三、邮轮游市场

四、旅游地产

第五节、云南旅游业的投融资瓶颈分析

一、投融资模式单一

二、投资效率不高

三、投资主体小而散

四、投资结构不平衡

五、对投融资的建议 第十四章 云南旅游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旅游业壁垒分析

一、技术壁垒

二、品牌与网络壁垒

三、行为性壁垒

四、退出壁垒

第二节、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风险

二、国内经济风险

三、云南经济风险

第三节、项目投资开发风险

一、决策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区位选择风险

四、政策风险

第四节、自然等外部因素风险

一、自然灾害

二、人为灾害

三、安全因素

四、生态风险

第五节、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有效控制决策风险

二、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三、正确进行区位选择

四、正确面对政策风险 第十五章 云南旅游业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云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云南将建成中国旅游强省

二、云南旅游产业步入升级期

三、云南大旅游产业的发展蓝图

第二节、2017-2021年云南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一、2017-2021年云南国内游客人数预测

二、2017-2021年云南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三、2017-2021年云南入境游客人数预测

四、2017-2021年云南旅游外汇收入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附录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 附录三:《旅行社条例》 附录四:《云南省旅游条例》 附录五:《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 图表目录

图表:2006-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

图表:2015-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图表:2015-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2015-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速(累计同比)图表:2015-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图表:2015-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图表:2015-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图表:云南省六大旅游区域基本情况表 图表:云南省旅游航空网络布局图 图表:云南省旅游公路网络简化图 图表:云南省旅游铁路网络分布图

图表:昆明至云南各旅游城市的航空网络可达性分析 图表:昆明至云南各旅游城市的公路网络可达性分析 图表:昆明至云南各旅游城市的铁路网络可达性分析 图表:本轮《旅游法》立法大事件

图表:云南省旅游产业国际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图表: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云南旅游市场数据统计 图表:2014-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 图表: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6年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4-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 图表: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4-2015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6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7-2021年云南省国内游客人数预测 图表:2017-2021年云南省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图表:2017-2021年云南入境游客人数预测 图表:2017-2021年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预测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

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乡村旅游培训总结 篇6

王彬彬商学系11级旅游管理2班 王彬彬1101402045 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调查与理解 关键字

休闲乡村旅游 乡村发展 绪论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在这个寒假里,我自己学习和了解有关休闲方面的一些内容,选择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和调查对象。在半个月里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数据,终于有了较为深入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收获。

大量的资料和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可见,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最终解决办法,是资金 农村流动,无论是政府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无论是建设资金还是消费资金。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的最好载体。目前中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除了小型农家乐是自身投资外,城镇的民间资本是投资主体,也还有少量政府投资建设的基地。这些投向农村的资金,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是农村的农民而是城镇的市民,促进了城镇的资金到农村休闲、旅游、购买农产品等等,活跃了农村经济。

(二)、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基本上是选择乡村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开发出来的,但并没有现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整修、硬化或建设了乡村干道,有的还进行了山地护坡、水渠改造等其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千龙湖开发格塘水库就修建公路近30公里,对格塘病险水库进行了基本整治,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了这些景点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周边农民都以平均每天有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游客加员工)消费的休闲农庄为市场,相应种植蔬菜、西瓜、果木,养殖鸡、鹅、鸭等,有的休闲农庄旁边还开起了农家土菜饭庄、卡拉ok。有些大的休闲农庄还自身建设了配套的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腊制房等,吸引和方便城镇游客进行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并购买农副产品。这些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用当地的劳动力建设的,这些劳务收入都留在了当地。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员工至少60%以上(有的达90%)是当地农民。不但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平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休闲农庄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租赁农民的,如千龙湖在周边农村共租流转土地达2700多亩,而被租土地的农民基本上又在这些休闲农庄工作,这些农民能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双份收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是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五)、带动了农民素质提高。胡锦涛总书记讲,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型农民。休闲农庄对当地农村的带动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农民素质。凡是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农民都经过了专业培训,他们不但学到了一门专业的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礼容、礼仪、礼貌等文明习惯。同时,他们在休闲农庄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和与游客及外界的交往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而这些员工在回家、回乡的过程中,又给家人和农民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这大大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六)、带动了当地民风改善。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点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休闲的公园,同时,这些农庄的许多项目如卡拉ok、运动设施、娱乐室等等,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活动和业余生活,对当地民风的改善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已经通过了这么多的实例和论证知道了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所具有的意义重大,我们便应该考虑该怎么发展和想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了。在这半个月里,我先后几十次出入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在网上浏览了大量数据,还认真分析了二十多篇具有高质量的论文,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观点,我以为这些是我们今后发展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方法:

(一)确定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发展形式。旅游主体活动分为视觉审美和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观光性旅游产生的动机是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农业旅游资源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虽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但以农作物和农村环境空间作为景观对象进行农业观光,其审美价值有限,差异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旅游者重复构买愿望不强。因此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要避免开发成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形式,应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而为一的集观光、娱乐、健身、科普等为一体,使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休闲活动为主要形式。

(二)注重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规划。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向旅游展示的是一个农村地域生产和生活的时空整体,它凭借的是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模式,要想很好地把握并驾驭这一基础系统,避免重蹈乡镇企业无序发展的复辙,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从一开始就应作出整体发展规划,并且要与大范围旅游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以便在旅游项目的种类、规模、形式上相互协调,各具特色。同时,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也应当在旅游部门与农业部门层层沟通的前提下来进行,以使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阶段、开发模式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三)明确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和布局区位。我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分布也非常广泛。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同时被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各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资源所面对的目标市场层次不同,因此,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在开发时序和布局区位上一定要有针对性。一是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域,由于条件成熟,其目标市场可以是全方位的;其次是风景名胜区周围,可根据资源优势开发多种参与性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配合“大旅游”延长旅客滞留时间。

(四)分清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主题。对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应重视自然生态,避免过分依赖非自然的科学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乡村特色大受影响,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游乐场”,甚至乡村城镇化。注意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乡里乡亲、乡里亲情对城市居民精神的愉悦和净化作用,把乡村旅游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精神乐园”才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正确方向。

通过这次自己的一个深入阅读和学习,我对休闲方面的认识篇二: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2010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实施总结

依据黔开办发【2010】252 号、黔农财【2010】271 号文件及《铜仁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该项目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苗王城旅游公司和薅菜村干部群众经过为期半年施工,基本完成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苗王城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部,东接湖南省凤凰县阿拉镇,南接松桃县大兴镇,北接松桃县盘信镇,西接松桃县牛郎镇。距迓大二级公路4km,距大兴机场11km,距铜仁火车站33km,距县城30km,距铜仁凤凰机场10公里,苗王城旅游区区位优势良好,交通便捷,是凤凰古城至梵净山黄金旅游线上亮丽的明珠。

(二)社会经济状况

苗王城旅游区各古寨人口情况:苗王寨(新寨)235户1120人;薅菜寨105户560人,合计人口1680人。

苗王城村现有村级活动室70平方米,进入盛果期的经果林面积500余亩,农田基本由沟渠灌溉,柏油路直接到村,村内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到户,广播、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村卫生室建设已经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人均纯收入1418.41元,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三)旅游发展概况

苗王城,是一座苗疆古军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苗王城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苗王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巧借湖南凤凰古城、南长城和贵州的梵净山、九龙洞等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已具影响力的旅游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积极运作,2008年3月成功与湖南凤凰奇梁洞开发商签订了投资3000万元的苗王城旅游文化开发项目,成立了苗王城旅游开发公司,开发项目涉及苗王峡谷观光、拦河抽水坝、人工瀑布、特色苗族建筑群落、苗族传统民间文化、地方特色产品和扶持村民进行与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开发等建设内容。通过逐年建设,苗王城景区于2008年10月黄金周全面对外开放。由于实行了“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苗王城村可获得15%的门票利润,成为了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苗王城旅游景区的声名鹊起,古朴的苗家山寨和苗族文化走出了深闺,电视剧《边城汉子》、《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惠》等剧组慕名而来进行拍摄。2009年8月,经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省旅游协会等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松桃苗王城景区荣获“2009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

(四)项目实施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苗王城采用集中供水,水源距苗王河近,苗王河涨水要影响水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加,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农民房屋不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群众素质需要提高。

二、目前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一)供水工程。

(二)农房改造。

(三)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三、目前完成项目建设规模(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实施截污设施防护栏1500米、防护墙500米和截污沟500米,修建防护墙100米,保护水源警示标志2个,有效防止雨水冲蚀和垃圾进入饮用水水源;

(二)农房改造

实施340户农房改造,农民的房屋条件得到改善:

1、购木材400立方米。

2、青瓦850万张。

(三)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原计划完成,农户(苗王河垃圾打捞)→垃圾桶(箱)→垃圾收集车→垃圾池→垃圾运输车→乡垃圾集中处理场;旅游公厕建设,建设模式;目前完成:

1、垃圾桶(箱)120个。

2、垃圾车1辆。

3、旅游公厕建设蹲位24个。

(四)旅游服务队伍建设

1、导游培训10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40人。

2、购买苗族服饰50套。

3、购买苗族花鼓10面。

四、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一)项目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工程建设分为 给水工程:建设防护设施2000米,投入资金12万元,修建截污沟500米,投入资金4万元;建水源地警示标志2个投入资金0.3万元;修建防护墙100米,投入劳动力1109个;农房改造项目投入资金42万元,根据农户房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设施改造,投入劳动力411个,投入20万元资金组建了表演队,购买表演服装和设施;投入19万元建设了旅游公厕。

五、建设进度情况

(一)2010年7月—2010年10月准备工作,完成截污设施(防护栏及防护墙)和截污沟工程。

(二)2010年8月—2010年9月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三)2010年10月完成饮用水源地警示标牌及界桩工作。修好建防护墙。

(四)2010年11月—2011年3月完成旅游公厕建设。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保障

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成立县、乡两级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监管职责

县扶贫办负责日常监管,苗王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县财政局负责资金审核管理,正大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和宣传动员,并负责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进行施工。

3、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环境治理和旅游开发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七资金到位及拨付情况

实际到位资金50万元,待项目验收可拨付,在实际建设中我乡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及施工建设队伍,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通过施工方垫资,群众集资,赊销等方式,采取“五+

二、白+黑、雨+晴”,完成了项目建设,篇三:学习汇报20131112乡村旅游培训 乡村旅游培训汇报

为期三天的江苏省乡村旅游管理培训包括两天的讲座培训和一天的现场考察培训。讲座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案例与运营模式,乡村民宿和客栈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创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与客房服务的关键点。几位专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渊博的理论知识结合,以平实易懂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印象深刻。讲课纲要和大概内容在课件中都有体现。现场培训考察了南京市江宁区的四个乡村旅游景点,虽然时间紧迫,走马观花,但也有些许收获。

江宁区乡村旅游景点由政府主导出资进行基础建设,统一外观风格,由村民自主经营餐饮、民宿、商店等。汤山街道的汤家家温泉村,依托汤山的温泉资源,在普通的农家乐基础上,加入温泉元素,如免费的公共温泉泡脚池,民宿中建有露天或室内温泉池,售卖温泉配套产品等;谷里街道的大塘金是面积较大的丘陵山地,分为7个功能区,以其中400亩薰衣草为招牌,推出休闲养生养心游等;江宁街道的黄龙岘茶文化村,以当地特产黄龙岘绿茶为主打,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需求;横溪街道的石塘竹海除连片翠竹之外,还有一条各色各香的商业街很有特色,街道石板路的中间有一条人工溪流,沿着山坡石阶潺潺而下,给原本静止凝滞的街道点上了灵动自然的一笔。

江宁区近年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推出“五朵金花”和“新五朵金花”,重点打造几个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美其名曰“一村一世界,十村十画卷”。每一个村落以一种花为象征,并挖掘其文化内涵,统一包装宣传。整个江宁区由政府统筹布局,同中求异,追求自然美,个性美,整体美,形成风格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链。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篇7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随着一座荒芜的古堡被改造成为简单的农舍, 并规定农庄和农村也接待游客, 乡村旅游拉开了序幕。20世纪70年代后, 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 乡村旅游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以及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 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很快,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将乡村旅游作为自己外出游玩的首选, 这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 金华市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且初具规模, 满足了很多城市游客返璞归真的要求, 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发展形势良好, 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与实践基础上, 通过探讨乡村旅游业的有关理论与乡村旅游的内涵, 总结现今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经验, 对金华市的乡村旅游进行具体问题分析, 就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为当地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类型和特点

叶斯源 (2006) 指出, 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较晚, 从20世纪80年代深圳举办荔枝节开始,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才20多年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乡村旅游逐步兴起。目前, 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 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 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诱因的不同, 各地乡村旅游内容各有侧重。主要分布在景区边缘地区、边贫地区、都市郊区。较为突出的类型有: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基地、农家乐民俗旅游等。

2 我国乡村旅游业现状分析

2.1 发展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 1996年到1997年之间, 我国涉及观光农业的投资多达30亿元。目前, 全国乡村旅游每年接待人数超过3亿人次, 总收入超过400亿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已占到了全国旅游收入总额的11.6%。

2.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动因及主要分布地区

由表1可见, 主要分布在景区边缘地区、边贫地区、都市郊区。

2.3 乡村旅游业的存在形式及主要类型

由表2可见, 乡村旅游的存在形式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修学旅游以及购物旅游为主, 不同形式的旅游有其相应的特点。

2.4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是极大地丰富了就业岗位, 且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旅游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4个, 间接相关的有124个。一旦旅游业得到发展, 有利于带动各行业各方面的发展, 受益面积之广将超过人们的想象。二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农民可以直接受益, 收入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民也将在产业结构的转型之中获得好处。三是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一旦经营起乡村旅游业, 有利于农民接触新的思想观念, 摒除其落后的思想观点, 从而加快自身的觉悟过程, 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从表3中可以看出, 旅游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 该地的经济也在逐年增长。

3 金华市“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 是浙江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同时, 金华市也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城市, “一山领衔, 五游跟进”的旅游观光格局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

到2005年底, 金华市已经具有各种类型的“农家乐”1200多家, 年接待游客370多万人次, 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0多人。由于金华市的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早, 且经济基础良好, 因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其“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 并呈现出了消费群体大众化、经营形态多样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的特点。

表4是截至2009年金华市各县市已开发旅游资源的乡村的汇总表, 由此可看出, 截至2009年8月, 金华市已有多个村庄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规模最大的武义县已有10个村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4 金华市发展“农家乐”取得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4.1“农家乐”给当地发展所带来的效益

4.1.1 经济效益。

当地政府开发旅游资源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其核心在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 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以磐安尖山镇管头村为例, 2005年该地开办了乌石农家乐, 该行业在当地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3年之后, 当地村民的人均收入是之前的3.75倍, 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美丽富饶的村庄。

4.1.2 社会效益。

有利于乡风建设与村容治理, 对民主管理也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当地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延缓了它们的衰退。

4.2“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府正确的领导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经济等优势, 因此金华市的乡村旅游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乡村旅游业对推动金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是, 不能否认的是, 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开发盲目、缺乏引导、各个村庄“农家乐”千篇一面等“农家乐”旅游的通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金华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

4.2.1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基本上每个乡村都在提供着类似的服务, 如吃农家饭, 睡农家床, 干农家活, 钓鱼搓麻等。一开始可能对于来自城市的游客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久而久之, 人们会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农家乐”厌烦, 不愿意再花钱尝试第二次。

4.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卫生条件较差, 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长期二元城乡结构导致我国农村的发展一直远远慢于城市的发展, 因此农村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较差的卫生条件使其很难再吸引城市的回头客。农村的电路较为老化, 随着“农家乐”规模的逐步扩大, 用电量逐步增加到现有电路难以维持的地步, 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卫生条件不够完善, 脏、乱、差可能让很多城市居民难以容忍。

4.2.3 销售网络欠健全, 宣传力度不足。

当今社会一种流行的营销手段是网络营销, 但这一营销手段并未普及到乡村旅游业当中。很多农民固守着原有的销售模式, 在家中等着顾客的到来, 缺乏主动推销出自己的意识。且“农家乐”的销售网络较为松散, 缺乏一定的正规性与模式性, 很多发展思路来源于当地村民的主观意识而缺乏一些科学的研究理论。

4.3 导致不足之处的原因

凡事必有因果, 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大概地归纳如下: (1) 导致特色不够明显的因素是较为复杂的, 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释, 一是刚开始发展是就欠缺明晰的发展思路, 因此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目标从而导致了发展的盲目性。二是农户本身的行为特征所导致的, 在中国, 农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长此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的思想观点较之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农民开展“农家乐”一般都缺乏经验, 可能单纯地靠模仿周围邻里的发展模式, 而缺乏自己的独创性。农民的资金也不够充足, 因此很可能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等现象从而导致“农家乐”无法正常营业。 (2) 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 使农民在国家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与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 导致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别;政府的投资项目基本上集中在乡村政府, 因此一些细节的东西注意不到, 使农民最终无法成为受益者。且投资基金缺乏统一的规划, 较为分散的投资基金是很难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的。投资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够健全。 (3) 导致销售手段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的原因是农户自身不高的素质和落后的观念造成的, 且政府在促销上缺乏正确的引导。

5 对金华市“农家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明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遵循应有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经济利益上, 要从长远角度看问题, 注重长远角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当地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相结合,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地该行业的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 尤其应当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其次要遵循特色原则, 由于“农家乐”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因此很容易导致发展模式的重复, 树立属于自己的特色“农家乐”是很有必要的,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等优势, 合理规划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5.2 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引导以及增加投资

对于农民来说, 政府的投资与引导会对“农家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地政府应当考查当地该行业的发展现状, 了解清楚当地的资源等优势, 请相应的专家为当地该行业的发展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且在每个设有“农家乐”的村派一些专家进行不定期指导, 为当地村民答疑解惑。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是设有“农家乐”的乡村的卫生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 并消除当地的安全隐患。争取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让“农家乐”的旅游形式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5.3 重视对农民的教育, 提高乡村旅游业从业者的素质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篇8

摘要:“芳香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其特点是低碳、高效和无污染。本文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细述和概括了“芳香旅游”的本质和特点,在整合云南省“芳香旅游”资源的框架下,分析和探讨了在云南开发和发展“芳香旅游”产业的前景和意义。

关键词:“芳香旅游” 旅游发展方式 云南省

一、“芳香旅游”产业的内涵

“芳香旅游”产业是指从“芳香植物”种植到观光旅游、特色餐饮、休闲养生,再到将“芳香植物”萃取加工提炼成香料、香精、精油等,并将香料、香精、精油等应用于医疗、美容、保健、日用化工、心理治疗的一个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它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生态旅游发展形式,不仅能形成庞大的就业市场、培训市场,甚至还能催生一些新的行业[1,2]。“芳香旅游”是通过“芳香植物”的特殊功用使人达到五感愉悦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与其它旅游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可以更多的享受原始植物给人类带来的震撼,感受“芳香植物”给予人体感官的愉悦。而这种震撼和愉悦包括“芳香植物”给予的视觉上的美感,“芳香产品”(香料、精油等)带来的嗅觉上的刺激、触觉上的舒适和味觉上的体验以及旅游者在消遣时触及到的相关文化的传达[2,3]“芳香旅游”及产业都是建立在“芳香植物”资源这一桥梁之上的。

二、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支撑背景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更是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排名一直处于全国前几位。其中,国际入境旅游的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一直排名全国前10强。2005年至2010年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外旅游人数保持着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2010年云南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430.1亿元增长到1006.83亿元,突破了千亿元大关。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云南旅游业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发展速度快但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不如人意,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和认知不足,产业内、外部结构不合理且存有明显矛盾等[4]。因此,2006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实施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要求的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决策。“芳香旅游”及产业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绿色的旅游方式和产业,将它们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推动剂将会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三、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政府政策环境

根据云南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云南省旅游产品开发的目标是:在进一步发挥观光旅游产品优势和丰富游览内容和文化内涵下,提高产品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做强观光旅游产品系列;提高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针对性和开发层次,丰富适应大众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做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提高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的创意水平和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做精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系列;构建适合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做响六条个性化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云南“芳香旅游”及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正是顺应云南省“十一五”旅游产品开发的目标而阔步前行的。它的开发和发展势必将会得到云南省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护航。

(二)自然环境

云南省气候类型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同时还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原气候特点,这些气候特点为“芳香植物”的种植和培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及河谷地带,那里气温较高,雨量充足,是众多芳香植物的适宜林地。据统计,云南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香料植物360多种,常见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20余种,野生观赏性植物2500多种[5,6]。可根据这些“芳香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性,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相适应的“芳香旅游”线路。

(三)文化环境

云南省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芳香植物”及产品的应用早已深入当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甚至是宗教信仰层面[7,8,9,10]。云南各民族在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出香料在食用、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创立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云南民族用香文化。

(四)旅游资源环境

云南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也包括相当规模的“芳香旅游”资源。本文试着将“芳香旅游”资源融合到云南“六大旅游区”中,谋求发展相适应的“芳香旅游”产品(见表1)。

四、云南省“芳香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前景

(一)开发

云南省的“芳香旅游”及其产业在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背景下正处于起步阶段。“芳香旅游”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现阶段尚不能从事其高端产业链的开发。但可以凭借云南丰富的“芳香旅游”资源,一方面将“芳香植物”作为景观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另一方面将“芳香植物”应用于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为目的的生态旅游。此外,还可以进行“芳香植物”的初级产品加工和开发。最后,还可以发展以“芳香”饮食和“芳香”文化体验为目的的“芳香旅游”。

台湾的“芳香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很好的启示。台湾民众爱好休闲,尤其是田园之乐。因此,台湾将“芳香植物”与休闲农业有效的结合,创建了药用保健植物试验研究园区、休闲药用保健植物种园示范圃、香草科技园区、生态教育农园等。将“芳香保健植物”融入休闲农业中,既保存了本土的珍贵自然植物资源,又创造了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台湾的一些县、镇还建立了集休闲、餐饮、保健、养殖、购物于一体的香草园区。由于采取了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台湾的休闲农场和香草园不但有良好的园林规划和休闲设施,而且还种植了具有观赏、药用和保健作用的特色“芳香植物”。游客在游憩、参观的同时,不仅可享受药草浴、药草水疗、药膳,还能购买到保健植物农特产品。[11]这样,不仅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该地区农业的发展也找到了新的契机。此外在欧美发达国家,“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开发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如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的北海道,仅因为薰衣草就成功地使经济发展了一大步。endprint

所以,在拥有得天独厚丰富资源的云南发展“芳香旅游”及其产业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把它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势在必行。

(二)发展前景

中国的“芳香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在“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方面。将“芳香植物”加工提炼成“芳香产品”(主要是香料、香精和精油等)以及将加工好的产品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芳香”保健、理疗方面,每年消费额已达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5]。2006—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7.5%。其中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达到了357亿元,实现了30%的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2%。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全国香料植物还不到600种,云南就占到了近400种,可利用的100余种。云南的多种香料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它的桉叶油占到世界贸易的95%,香叶油和香茅油的天然香料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多。[12]然而,云南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却仍处于初级原料加工、供应这个全球香料产业链的最低端位置。以上仅是“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一个支脉,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并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葛国保,李鹏(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旅游业对云南各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13]。据统计,旅游业总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将带来7.308个单位GDP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14]。“芳香旅游”及产业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产业链长,兼顾第一、二、三产业,而且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见图1)。因此,发展“芳香旅游”及产业对云南省各产业以及云南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五、结论

以“芳香植物”资源为依托,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低碳、高效、无污染的“芳香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云南旅游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方式,将使云南旅游业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对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

[2]刘鹏,姚一林,陈立人.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56

[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1—7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6—91

[5]柴东方,裴凌鹏.浅谈云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26—27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方铁. 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8]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8—32

[9]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10]杨丽.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129—134

[11]冯兰香,杜永臣,刘广树.蓬勃发展中的台湾芳香植物产业[J].中国蔬菜,2004(2):40—42

[12]邹贺文.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概述[J].经济管理者,2013(4):258

[13]葛国保,李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7—12

[14]胡声浩,孙云帆,罗艳蓓.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现实旅游经济格局出发[J].经济师,2009(12):195—196

〔黄琳,1972年生,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实验员,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休闲旅游。邹敏(通讯作者),1987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发展〕endprint

所以,在拥有得天独厚丰富资源的云南发展“芳香旅游”及其产业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把它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势在必行。

(二)发展前景

中国的“芳香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在“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方面。将“芳香植物”加工提炼成“芳香产品”(主要是香料、香精和精油等)以及将加工好的产品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芳香”保健、理疗方面,每年消费额已达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5]。2006—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7.5%。其中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达到了357亿元,实现了30%的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2%。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全国香料植物还不到600种,云南就占到了近400种,可利用的100余种。云南的多种香料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它的桉叶油占到世界贸易的95%,香叶油和香茅油的天然香料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多。[12]然而,云南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却仍处于初级原料加工、供应这个全球香料产业链的最低端位置。以上仅是“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一个支脉,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并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葛国保,李鹏(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旅游业对云南各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13]。据统计,旅游业总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将带来7.308个单位GDP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14]。“芳香旅游”及产业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产业链长,兼顾第一、二、三产业,而且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见图1)。因此,发展“芳香旅游”及产业对云南省各产业以及云南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五、结论

以“芳香植物”资源为依托,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低碳、高效、无污染的“芳香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云南旅游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方式,将使云南旅游业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对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

[2]刘鹏,姚一林,陈立人.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56

[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1—7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6—91

[5]柴东方,裴凌鹏.浅谈云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26—27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方铁. 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8]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8—32

[9]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10]杨丽.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129—134

[11]冯兰香,杜永臣,刘广树.蓬勃发展中的台湾芳香植物产业[J].中国蔬菜,2004(2):40—42

[12]邹贺文.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概述[J].经济管理者,2013(4):258

[13]葛国保,李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7—12

[14]胡声浩,孙云帆,罗艳蓓.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现实旅游经济格局出发[J].经济师,2009(12):195—196

〔黄琳,1972年生,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实验员,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休闲旅游。邹敏(通讯作者),1987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发展〕endprint

所以,在拥有得天独厚丰富资源的云南发展“芳香旅游”及其产业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把它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势在必行。

(二)发展前景

中国的“芳香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在“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方面。将“芳香植物”加工提炼成“芳香产品”(主要是香料、香精和精油等)以及将加工好的产品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芳香”保健、理疗方面,每年消费额已达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5]。2006—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7.5%。其中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达到了357亿元,实现了30%的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2%。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全国香料植物还不到600种,云南就占到了近400种,可利用的100余种。云南的多种香料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它的桉叶油占到世界贸易的95%,香叶油和香茅油的天然香料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多。[12]然而,云南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却仍处于初级原料加工、供应这个全球香料产业链的最低端位置。以上仅是“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一个支脉,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并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葛国保,李鹏(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旅游业对云南各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13]。据统计,旅游业总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将带来7.308个单位GDP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14]。“芳香旅游”及产业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产业链长,兼顾第一、二、三产业,而且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见图1)。因此,发展“芳香旅游”及产业对云南省各产业以及云南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五、结论

以“芳香植物”资源为依托,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低碳、高效、无污染的“芳香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云南旅游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方式,将使云南旅游业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对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

[2]刘鹏,姚一林,陈立人.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56

[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1—7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6—91

[5]柴东方,裴凌鹏.浅谈云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26—27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方铁. 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8]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8—32

[9]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10]杨丽.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129—134

[11]冯兰香,杜永臣,刘广树.蓬勃发展中的台湾芳香植物产业[J].中国蔬菜,2004(2):40—42

[12]邹贺文.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概述[J].经济管理者,2013(4):258

[13]葛国保,李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7—12

[14]胡声浩,孙云帆,罗艳蓓.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现实旅游经济格局出发[J].经济师,2009(12):195—196

上一篇:小岗村参观感悟下一篇:我与小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