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代理合同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进出口代理合同(精选8篇)

进出口代理合同 篇1

签约日期:

签约地点:

委托人:(以下称“甲方”)

住址:

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编:电子信箱:

受托人:(以下称“乙方”)

住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传真:邮编:电子信箱: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代理进口本合同项下货物一事达成一致,兹同意按照下述条款签订本合同:

一、甲方委托乙方代理进口下述货物(以下称“货物”):

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品牌/商标其它

二、委托项目:

1、甲方委托乙方以乙方名义与(以下称“外商”)签订进口合同(以下称“进口合同”),向其购买上述货物。

2、乙方向外商购买上述全部货物的总价为(不含税款及代理费)。

3、进口合同中对货物的质量要求应为:

技术标准(标准制订人、标准名称、标准代号/编号等):

特别约定:

三、乙方义务:

1、根据本合同的有关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签订进口合同。

2、按照进口合同的规定,办理货物在中国境外的运输、保险事宜。

3、办理货物的进口报关、对外付汇手续。

4、按照本合同第六条的规定向甲方交付货物。

5、本合同规定的其它义务。

四、甲方义务:

1、按照本合同第五条的规定,及时将购买货物所需全部资金、相关税费及代理费付至甲方帐户。

2、按照本合同第六条的规定,及时提取货物。

3、应乙方要求,参加由乙方组织的有关货物技术标准、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对外谈判及有关活动;必要时,负责编制合同附件。

4、检验货物并及时对货物质量问题提出异议。

5、本合同规定的其它义务。

五、付款条件:

1、甲方应于前凭乙方书面通知,将进口合同所规定的全部货款汇入乙方帐户;甲方支付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为:。

2、甲方应于前,凭乙方书面通知及海关出具的有关单据,将因进口货物而应向海关缴纳的税款汇入乙方帐户。

3、甲方应于前,向乙方支付代理费,代理费金额为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进口合同总价的%。

六、货物交付:

1、货物进口批文由方负责办理。

2、乙方应于货物预计到达中国口岸前日内,书面通知甲方有关情况;并于货物到达中国口岸后立即通知甲方。

3、甲方应在乙方发出到货通知后日内赴交货地点收货。

4、货物在中国境内的法定商检由方负责,费用由方承担。

5、乙方应在将货物交给甲方,货物自进关口岸至的运输及保险由方负责,费用由方承担。

七、对外索赔:

如外商在履行进口合同时有违约行为,甲方决定向外商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应当书面通知乙方并提供所需费用及协助,由此而产生的损失或利益由甲方承担或享有。如甲方未及时书面通知乙方并提供所需费用及协助,乙方无义务对外商提起任何仲裁或诉讼。

八、违约责任:

、如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第五条的规定及时支付有关款项,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金额为逾期支付部分的万分之五/每天;逾期超过十五天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要求甲方赔偿因此而遭受的一切损失。

在甲方按照本合同第五条的规定支付全部款项前,乙方有权留置全部货物。

2、如甲方未能按照本合同第六条的规定及时提取货物,应承担延迟提货期间发生的货物仓储费及其它费用;逾期超过十五天不提货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处置未提取货物。

九、争议处理:

凡因执行本合同发生纠纷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它:

1、本合同自甲、乙双方代表人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效力均等。

3、本合同未明确规定的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对外经济贸易部1991年8月29日发布)的规定执行。

十一、特约条款(如本合同其它条款与本款的规定发生冲突,以本条的规定为准):

委托人:

代表人签字:

盖章:

受托人:

进出口代理合同 篇2

1. 代理进出口业务的概念与特点

进出口代理业务属于商业服务类, 主要是指在贸易往来中, 因委托人不熟悉贸易操作流程、规则, 或缺少相关资质, 而在商业往来中受到种种制约, 需要有专业公司协助完成对外贸易等相关商务活动, 使委托人能在贸易中得以顺利通行的业务行为。

在进出口代理方式下进行的国际贸易行为中,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不再是买卖关系, 而是委托代理关系, 是代理商与委托方对所代理业务达成协议的交易行为。

2. 代理进出口业务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 代理进出口业务为国内企业寻找、开拓并占领市场提供了方便途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为不具备进出口经营权或缺少某种产品资格、许可证的企业解决对外签订合同办理进出口手续的问题。

(2) 为资金不足、没有银行授信额度的单位解决融资问题。

(3) 为缺少外贸经营人才, 不懂国际贸易流程与规则的单位实现进出口业务。

二、代理进出口业务的主要风险

进出口业务代理不同于其他代理业务。在这一贸易行为中, 进出口代理企业不仅与国内委托方签订代理协议, 同时还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 进出口代理商实际上承担着委托方、国外客户两方的义务与风险。进出口代理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 所要面临的是双重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客户信用风险

在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乏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没有及时根据本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一套全面的, 正确的风险控制方案和措施, 就很可能面对因客户资信问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举例如下:

案例A:2009年3月1日, 某外贸A公司与外地B公司签订了一份代理进口协议书, 该协议书的关键条款为: (1) B公司委托A公司代理进口7万吨货物, 由A公司办理对外签约、开立信用证、对外付款、报关、报验、卸货及提货手续。 (2) B公司在协议签订后的数天内将总货款10%的保证金打入A公司账户。 (3) 其余货款提货时支付, 并不得迟于A公司对外付款前5个工作日将其划入A公司账户。 (4) 在未付清货款前, 货物的所有权仍归A公司所有。

2009年6月2日至12日, A公司代理B公司进口的7万吨货物全部运到B公司所在地港口, 并完成报关、报验及卸货事宜。根据协议, B公司必须支付货款2.8亿元, 但到8月30日止, 仅支付了8000万元, 还欠2亿元。9月18日A公司发现, 价值2.8亿元的货物在没有开具提货单的情况下, 被B公司从港口提走。11月5日, B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这意味着A公司最终将会有很大的损失。

分析上述案例, 不难发现造成恶劣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A公司仅凭借与B公司几年合作背景的经验, 便轻易签订如此大单的代理协议。在对B公司的资信情况、运营状况、管理水平、企业可持续发展趋势、融资情况、法人代表的背景及信誉等没有真正掌握的状况下, A公司掉以轻心, 贸然决策, 对自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 地方保护主义风险

同样分析上面的案例, 我们发现A公司把货物放在B公司所在地港口, 完全忽略了B公司可能与当地港口及相关机构存在特殊关系的可能性, 从而造成无法对B公司采取有效控制防范措施。

3. 合同风险

一般而言, 代理进出口企业订立合同时, 考虑更多的是合同利益而非合同风险。但合同在避免交易行为的不确定性的同时, 也可能由于合同约定的缺陷为代理进出口企业埋下新的风险。

4. 资金风险

代理进出口业务实际是进口商对委托商的一种融资。如果委托商资信不良, 或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问题, 进口代理商将承担收不回货款的风险。此外, 若垫付资金的代理业务较多, 也会加大代理进出口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5. 货权风险

进口代理商没有国内销售渠道, 即使货物所有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难于变现, 如果被迫让委托商销售, 还将承担收不回货款的风险。举例如下:

案例B:2009年5月15日, A公司与某物资公司B公司签订一份进口代理协议。协议主要条款为A公司代理B公司从国外C公司进口1000吨化工原料。A公司对外签订进口合同、开立信用证、办理海运保险、付汇取单、核销等事项;B公司办理报关、报验和卸货手续, 并在A公司对外开证前支付总货款的10%作为保证金, 同时开具90%货款金额的90天商业承兑汇票;A公司在收到保证金和承兑汇票5日内对外开立信用证;B公司按进口合同总金额的1%向A公司支付代理费。协议签订后, A公司与C公司签订了进口合同。B公司向A公司支付了保证金并开具90天商业承兑汇票。当年6月23日所进口的1000吨化工原料办理完进口报关及报验手续, B公司提取了货物。但B公司开出的远期承兑汇票到期未能兑现。此时双方又签订了一份还款协议, 其内容为B公司保证还清货款850万元、代理费10万元、货款利息10万元, 共计870万元, 并于10月15日前分期付完所有款项。B公司将未销售的800吨货物交A公司监管, 货物所有权归A公司所有。同时A公司与B公司及仓库方签订了三方协议, 规定任何人提货必须凭A公司提货单提货。由于A公司没有销售渠道, 后又不得不通过协商, A公司同意B公司在价格合适时代为销售, 其货款及时汇入A公司账号。结果B公司很快把货全部销售完, 但直到2年后还欠款270万元。此后, A公司只有上诉到法院解决。

本案例中双方签订的进口代理协议存在较多的漏洞与风险:

(1) 协议中规定委托方负责报关、报验, 这就意味着B公司报关、报验后就可以提货, 事实等于是A公司没有收到全部货款, 就把货权放给了B公司。

(2) 协议中规定委托方开立远期 (90天) 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并非是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商业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 所以收款是没有保证的。

(3) 进口代理公司把未售出的800吨货物所有权收回后又放权让其代销, 在明知对方不讲信用的情况下, 又一次把货权放给对方, 致使货款两空。

三、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代理进出口企业除了面临以上种种风险外, 还承担着被海关、银行、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相关机构监管审查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加强代理进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 强化内部控制是代理进出口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代理进出口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企业层面控制

1. 建立适应外贸企业业务特点的组织结构

适用的组织结构要与业务配合, 体现授权适度, 权责分明。大多数代理进出口企业的业务线条以合同或项目为基础, 更适用项目型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要求合同或项目信息在项目小组内充分沟通,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合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同时还便于按项目执行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业绩评价。但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下, 人员要随项目聚散, 员工心理容易不稳定。因此, 企业可视自身管理水平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 人员管理机制灵活健全。项目经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可选择项目型组织结构;业务类型单一、激励机制比较健全有效的企业可选择矩阵型组织结构。

2. 梳理业务流程, 强调规范经营

风险存在于外贸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所以尽可能固定和规范业务流程操作程序, 能有效规避违规风险。企业应当自觉将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落实在业务流程中, 使流程的上下环节互相制约, 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内部约束。

3. 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 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 加强人员流动性管理, 并对每位派驻人员的离岗强化离任审计, 加强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业务层面控制

1.客户风险控制

(1) 重视新客户的资信调查。其主要途径有:聘请资信调查机构进行资信调查, 对客户的资信和履约能力情况, 不能停留在询问、考察上, 还要增加其它指标, 加以综合考虑。例如要求提供下列相关材料:1) 经过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2) 银行资信证明;3) 2个以上的用户证明;4) 质量认证体系证书;5) 其它有关材料。

通过以上材料, 可以对经营伙伴有个充分的了解。对于要占用大量资金的项目, 必要时需要求第三方担保。

(2) 定期跟踪老客户的资信状况。客户资信是动态发展的, 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老客户, 也要动态跟踪资信, 不可因双方有多年良好的合作纪录而麻痹放松, 盲目信任, 忽略了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动态跟踪了解, 疏于必要的防范监督。

(3) 在以前欠款尚未付清之前, 不应继续给客户信用, 采取停止发货, 或要求预付全部货款, 或要求其开信用证。

(4)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评级制度。

2.合同风险控制

(1) 先应仔细审核对方是否具备签约权。对于第一次签约的客户, 要通过银行、工商或其他机构进行资信调查, 取得资产结构情况、负债情况、对方的营业执照、与其他公司的贸易方式、信誉程度等书面材料, 方可签约。

(2) 合同正本必须条款完整, 文字明晰, 表面整洁。涂改处须加盖校对章。由若干页组成的合同, 必须在每页上签名, 盖章, 并在整份合同上盖骑缝章。

(3) 在争议解决的问题上, 订立仲裁条款除应明确仲裁地点、机构、程序规则、效力和费用外, 还应注意选定的仲裁机构必须明确、具体、唯一, 表述准确。

3.加强信息系统控制

加强内部信息的充分披露。信息化建设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内部信息的强制流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控制效率, 企业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 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 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如ERP系统虽然为生产企业设计, 但充分发挥其对业务、财务、人力等资源的整合优势, 可满足外贸企业对客户信息评级, 合同的签订评审, 进出口货物物流信息, 付款审批, 资金控制, 财务分析等各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内部信息报告和稽核制度, 如财务部门、经营管理部门要定期向管理层提交财务和经营分析报告,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报告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稽核, 建立一种内部信息披露制度, 形成信息控制体系, 降低虚假信息流通的可能性。

4. 资金风险控制

进口代理商实际上是对委托商的一种融资。目前我国大部分进口代理都是先收10%到20%的保证金, 便在银行开立信用证。为保障资金的安全回收, 应当要求委托方提供保证担保或实物抵押。如果采用保证担保方式, 应先明确担保人的资格问题。

5. 货权风险控制

一般情况下, 进口代理商很难行使对货物的所有权。案例B中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代理进出口企业在合同订立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通过资金或实物担保以降低此项风险的发生。

进出口代理合同 篇3

摘要:代理出口是外贸企业(受托企业)受客户委托,代办出口销售的一项经营活动,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经营方式之一。

关键词:山寨版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0引言

提到“山寨”一词,在当今媒体中炒作最为热门,很快成为了模仿、翻版、仿真的代名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外贸企业竟然伪造“山寨版”《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达到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

1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如何被“山寨”

代理出口是外贸企业(受托企业)受客户委托,代办出口销售的一项经营活动,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经营方式之一。按规定受托企业收取一定代理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价格和其他合同条款的最终决定权属委托企业,出口盈亏和履约责任也最终由委托企业承担。自1995年7月1日起,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在委托方退(免)税。受托企业在出口货物实际结汇后,凭据相关单证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以下简称证明),并交由委托企业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免)税。然而,这种代理出口的经营方式很容易被外贸企业当作偷逃税款的工具来利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第一条规定,对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增值税的货物;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货物……等,应当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部分外贸企业为了避免上述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而增加的税收费用,将明明自营出口的上述货物伪造成代理方式,凭空借用一些“受托企业”名义开具出了“山寨版”的《证明》以虚当真,掩盖真实业务而达到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主要情形有两种:“山寨”情形一:不予退税改代理。为了偷逃征税义务,部分外贸企业故意将不予退(免)税的自营出口货物,伪造成受托代理其他企业的出口货物,将征税目标转嫁到下一个虚设的委托企业。因为按现行政策,受托企业代理出口的不予退(免)税货物是不需视同内销征税的,而委托企业是承受征税的主体,其经营性质由质变转入了量变,承受主体变为了过渡主体。其造假之处在于,将虚设业务(假受托真自营)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证明》时,故意提供外省市的与之没有代理出口业务的“委托方”企业名称、税号等资料,其代理协议是虚假的,往往这些“委托方”也不具备出口退(免)税的资格,甚者是直接编造委托方企业名称、税号。如果税务机关具体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或把关不严,很容易使编造的《证明》蒙混过关。税务机关所开具的虚设《证明》信息最终会上传至国家税务总局,并按税号的区域码逐级清分传递至“委托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形成垃圾信息。如果“委托方”所在地税务机关的税收评估、预警系统不健全,是很难查清《证明》中虚设业务的真伪的。“山寨”情形二:不齐单证改代理。按照正常出口退(免)税的操作流程,外贸企业在自营货物报关出口并结汇后,凭据取得的国内供货方开具或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但是,往往有些供货方为了少缴税,不愿开具或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外贸企业,而是许诺给出一定的让利,如果在让利多于有正式发票取得的退税款时(如征、退税率之差较大的),其外贸企业也就不向供货主索要发票。这种形式既利于供货方偷税,也利于购货出口方实现无票入账。但是,出口货物在规定的申报期内不申报退(免)税,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第一条规定,是应当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的。由于该笔业务出口报关单上经营单位是外贸企业,税务机关能通过出口退税评估、预警系统根据报关单电子信息查询到该外贸企业未按期申报的出口货物。所以,为了达到上述偷逃税款的目的,规避未按规定时限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无法取得正式发票视同内销征税的风险,不法企业采取在申报开具《证明》的规定时限内,伪造成受托代理其他企业的出口货物,其手法与“山寨”情形一相仿。

2应对“山寨版”《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手段

有利防范山寨版《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开具,加强出口退(免)税征退税衔接管理的手段,关键在管、重点在防、目的在严:一是严把企业身份关。主管税务机关在为受托企业开具(证明>时,应严格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1077号)等文件加强审核,对受托企业提供的委托方税务登记证、代理出口协议(合同)、《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申请表》等纸质资料要与申报数据逐一核对。除此之外,还应要求提供委托方的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复印件;对委托方的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应提供委托方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书面证明。特别是对代理出口货物退税率为零、征退税率之差较大的,应要求受托企业提供与委托方资金往来帐等资料,必要时去企业实地调查。二是严把征退衔接关。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出口退(免)税审核系统中,超过国家规定期限未使用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信息的清理工作。对清理出的“委托企业”本地根本不存在的,应一律函告受托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对其核查,并及时进行处罚;对“委托企业”虽存在但经调查与受托企业没有业务往来的,应及时将本地对“委托企业”的调查情况书面通知受托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要求对方对受托企业的代理出口业务进一步核实并反馈结果,必要时联合取证,从而堵塞管理漏洞,减少税款流失。三是严把信息沟通关。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征退税衔接管理,进一步开发完善出口退税评估、预警系统的功能设置,对出口退(免)税审核环节中发现的疑点或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征退税部门之间要及时进行联系,及时传递反馈有关信息,及时核实委托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收缴纳等情况,防止偷逃国家税款现象的发生。

代理出口合同范本 篇4

出口代理合同范本一

委托方:

代理方: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签约双方就委托代理出口业务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委托代理出口商品名称:

出口口岸:

总金额:万美元,在 年年底前履行完毕。

具体型号、规格、数量、金额在每批出口前另行确认。

二、双方权利义务:

(一)代理方:

1.代理委托方办理有关货物出口报关、报检、托运手续及结汇、退税事宜,但因出口合同及其附件的瑕疵所产生的一切责任由委托方自行承担。

2.因委托方原因致使出口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或迟延履行的,代理方有权解除本代理合同,委托方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和后果。

3.因外商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或延迟履行,代理方应及时通知委托方采取补救措施。如委托方在诉讼时效内书面要求对外索赔的,代理方应根据其出口合同,积极协助委托方对外索赔,委托方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和后果。并应在索赔前,依据代理方书面通知将预付费用划至代理方帐户。若委托方未支付有关索赔费用,而由代理方先行支付的,则委托方丧失享有索赔产生的权利,但不免除因索赔而产生的义务。上述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承担代理方先行代垫的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差旅费、通讯费等。反之,如外商索赔,由代理方应诉/应裁,但委托方应无条件协助并承担应诉/应裁的一切费用和后果。

(二)委托方:

1.应提供以下有效证件复印件:

①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含非法人营业执照);

② 组织机构代码证;

③ 税务登记证(国税);

④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或申请认定表(正在申请一般纳税人的企业);

⑤ 如是外商投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还需要提供:港澳台侨企业批准证书。

若以上证照到期后,委托方在年审后半个月内应提供上述资料复印件给代理方。

2.保证所委托出口的货物符合出、进口国的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并保证委托出口的货物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3.负责组织出口货源,并根据出口合同的规定按时将委托出口货物运至出运口岸及承担运费,并保证所委托的实际货物与报关品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等相符。若委托方违反本条规定,则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对外及对代理方的赔偿责任。

4.协助代理方办理报关、报检、制单、结汇等具体业务,保证从代理方处取得的所有单证的安全,不得挪作它用。

5.代理方原则上不接受拼柜货物。若确有必要,委托方应于货物报关出口前一周书面通知代理方,由代理方决定是否接受。

6.委托方应如实申报,不得虚报数量,高报价值。

7.如委托方指定货代以及需异地报关出口的货物,委托方应通知代理方其货代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传真等详细资料,并允许代理方与货代直接联系,在货物正式报关出口前,由货代将装箱单、发票传真给代理方确认。

8.保证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真实、有效、合法。

9.未经代理方同意,委托方不得擅自更改确认后的合同条款,不得对外商作出合同之外的承诺。

10.承担因委托方原因致使本合同及与外商签订之合同不能履行的一切责任。

11.对外商资信负责,承担因外商原因致使与外商签订之合同不能履行或与外商签订之合同已部份履行但无法收汇核销的责任。前述外商违约导致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不影响本协议项下代理方收取代理费的权利。

12.保证在报关日后30日内将报关单、核销单等退税单据交还代理方,并保证报关单、核销单的所有内容与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内容一致。

13.因委托方的原因,导致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未能退税时,代理方有权向委托方追索该部份退税款。委托方应在收到代理方书面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将该部份退税款,付到代理方指定的银行帐户上。

三、费用与代理手续费结算:

1.代理出口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除退税外均由委托方承担,如因需要由代理方代为缴纳的,委托方应在每笔费用实际发生前转入代理方帐户,代理方也可直接在货款中扣除。本合同项下的出口费用包括:保险费、港口码头费、装运港市内短途运杂费、仓储费、出口检验费、检疫费、报关费、国内银行费用等。

2.a.代理方负责接收国外客户t/t货款,该货款应于60天内汇到代理方指定的银行帐户)在代理方收到委托方国外货款,先按1美元:8.26人民币元将货款汇入同增值税发票上相符的银行帐户,在核销单、报关单退回后,并收到委托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收缴款书后 3个工作日内将外汇货款按1美元:9.14人民币元的比率,扣除已按1美元:8.26人民币元支付的货款,将剩余货款按委托方的通知汇入同增值税发票上相符的银行帐户,其余部分(包括不低于 13%的退税款额)作为代理方的代理费用。

3.如出口合同外商付款期至时,代理方未实际全部收汇,代理方对委托方就该笔货款保留追索权。如代理方在委托方开具增值税发票和缴款书二个月后在国税局依然查无增值税发票和缴款书的相关信息,委托方有责任协助代理方向当地国税局查询。

四、违约责任:

1.在本合同项下,如一方违约,除依法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及赔偿责任及赔偿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外,还应承担守约方为实现债权而支付的费用,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用、诉讼费用、差旅费、通讯费。

2.自违约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及法定义务之日起,其于后支付的任何款项按以下顺序清偿:

(1)守约方为实现权利支付的费用;

(2)利息或违约金、损失赔偿金;

(3)货款本金。

五、争议解决方式:

1.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我国对外贸易代理的有关规定。

2.委托代理过程中发生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由合同签订地法院裁决。

六、其他:

1.上述结算价双方将根据20xx年度实际退税时间及市场行情协商调整。

2.委托方或委托方指定的工厂若需要代理方提供“产品购销(买卖)合同”,该合同仅限于开具增值税发票用,其内容若与本协议有矛盾,以本协议为准。

3.如中国人民银行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发生变动,高于或低于1:8.26(不含本数)时,则代理方与委托方另行协商该代理合同中第三条第2点中结算比例,以保证代理方不发生代理业务亏损。

5.如国税局对该产品出口退税比例进行调整,高于或低于13%(不含本数),则代理方与委托方另行协商该代理出口合同中第三条第2点的结算比例,以保证代理方不发生代理业务亏损。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

如有未尽事宜须补充或修改的应以书面提出并经双方签章后生效,并与本代理出口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委托方: 代理方:

(盖章)(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合同签订地点:

合同签订时间:

委托代理出口协议书二

委托方: 代理方: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委托方与代理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经协商一致,就委托代理出口商品订立如下协议:

一、代理出口的商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代理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委托方提供的货物数据及时制作出口报关运输及随寄需要的发票、装箱单、货运委托书、保险单等单据。

2.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需办理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等的货物,在受到委托方委托后应该积极予以办理各种手续及时取得有关单证,但免除不能及时取得有关单证的责任。

3.货物若需代理方负责商检,代理方则应及时认真作好商品的商检通关工作,以免延误通关等后续工作的进行。

4.在代理方负责报关运输的方式下,积极联络货运代理公司进行定仓保险等事务,保证出口货物安全、及时顺利的出口清关,不延误指定装船日期,但对货物的真实性由委托方负责。

5.及时做好货款在各种方式下的结汇工作,按约定的结算方式同委托方进行结算并规定比例收取代理费。

6.作好货款的核销工作,催促委托方在指定的期限内收到外汇货款,及时收回外汇核销单及出口报关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外汇核销。

7.若货物需退税的,在收到委托方提供的按退税机关规定的完整的退税凭证后应及时完成退税工作,按协议的结算款项同委托方结算。

8.积极协助应由委托方完成的各项其他工作,在外贸上给予能力范围内的各种支持。

三、委托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与外方及供货方签订的协议内容负责、承担其法律责任,并承担不能完成协议的一切后果。

2.按时、按量、按质准备货物,货物备妥后及时把规格、数量、质量、包装、毛净重等数据告诉代理方,以便代理方及时制作各种单据。

3.对需要出口配额及许可证的货物,应办理相关的申请手续,代理方予以协助完成。也可以委托代理方在能力范围内予以全权办理。但承担代理方不能及时取得该些单证的后果。

4.若由委托方负责货物的商检、订仓、保险及海关清关等工作,委托方应同时承担由此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并保证报关单据上的货物与实际装船出口的货物在品质、规格、数量上的完全一致,负责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5.应积极催促外方在指定的期限内(出口报关后三个月内)将货款汇入代理方的指定账户,并承担不能收到外汇货款和收汇晚于规定期限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6.按协议规定与代理方进行货款计算和支付出口代理费(结算方式单独列项)。

7.在出口清关后的收回出口外汇核销单和出口报关单(核销联)并交于代理方。

8.对于要出口退税的业务,委托方必须在出口后_1_个月内保证代理方完成出口核销。

9.积极协助代理方办理其他需代理方完成的工作,协调好中外各方的工作情况。

四、结算约定条款

1.纯代理方式:

(1)委托方按货值的2.5%支付出口代理费,最低不少于人民币70元/吨。

(2)委托方同时承担货款在结算中所产生的银行费用和清关费用及运输费用。

(3)对于外汇折人民币的汇率按代理方在银行结汇时提供的结汇汇率为准。

(4)具体资金支付:

A.T/T方式下:代理方在收到外方的外汇货款后,按汇率折算人民币后两个工作日内将该笔货款扣除代理费后汇入委托方的指定帐户。

B.在L/C和托收方式下,代理方将全套准确有效的单据交到指定的议付银行后,在外汇货款进帐后,按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后两个工作日内将其扣除代理费后汇入委托方指定帐户。代理方交给银行的单据不管是代理方还是委托方制作的必须通过委托方确认,同时委托方将对由于单据不符等原因造成不能得到银行偿付的情况承担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2.在出口退税的方式下:

(1)对于外汇折人民币的汇率按代理方在银行结汇时银行提供的结算汇率为准

(2)委托方同时承担货款在结算中所产生的银行费用和清关费用及运输费用

(3)代理方按照委托方出口货物价格_____RMB/USD收取代理费;在扣除双方约定的杂费后(如银行费用、利息、办证费等),代理方帐面余额凭委托方开具的等额发票支付给委托方。

(4)代理方支付货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及时收到委托方开给代理方规定数额的经税务部门验证通过的增值税发票(委托方必须在货物出运清关后_____天内收回)和在收到国外的外汇货款之后才能支付给委托方。否则代理方有权拒付该笔货款。

(5)具体资金支付:

A.T/T方式下:代理方在收到外方的外汇货款后,按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后在符合上述结算条件下在两个工作日内将货款支付给委托方。

B.在L/C和托收的方式下,代理方将全套准确有效单据交到指定的议付银行后,在外汇货款进帐后,按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后两个工作日内将其扣除代理费后汇入乙方指定帐户。代理方交给银行的单据不管是代理方还是委托方制作的必须通过委托方确认,同时委托方将对由于单据不符等原因造成不能得到银行偿付的情况承担责任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3.不管何种结算,若需代理方返还利润部分的,委托方都必须开具合法的发票后,代理方才能返还利润部分。

4.但委托方将承担增值税票由于存在各种错误记录、未通过退税部门的验证及该发票和全套出口报关单未能按规定期限及时交给代理方从而不能进行退税的责任和后果,同时委托方也必须及时退还代理方之前所得到的大于收汇的那部分金额的货款。

五、其它约定条款

1.委托方保证出口的货物是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合法的货物,否则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2.代理过程中货物的质量问题由委托方全权负责,发生质量问题时由委托方全权处理,代理方协助委托方处理各种索赔、赔付等事宜。

3.代理方保证委托方的商业秘密,并保证不以任何形式擅自利用委托方的客户渠道及商业资料,否则将赔偿委托方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及法律后果。

4.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产生各种双方无法预料的问题(如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等),双方将及时进行协商解决,合理调整本协议的有关内容,或拟订补充协议加以规定,该补充协议也将视为本协议的有效部分。

5.甲乙双方需终止本协议的,必须提前________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且之前所签订对外及对内合同必须执行完毕。

6.若产生一方违反本协议条款或产生了争议和分歧,都应本着友好的态度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向代理方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7.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正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二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进出口代理协议 篇5

甲方:

乙方:

一、甲方责任义务:

1、甲方有义务根据乙方的要求对外签订外贸合同,对内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即时将合同副本送交乙方。有效期:2011年07月01日至2012年06月30日。

2、甲方将无偿为乙方提供谈判场所;提供通讯便利,但其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在乙方业务收入中扣减。无偿提供出口业务及法律法规咨询;按时提供全套公司单证;在乙方指定地点办理海关、商检备案手续。

3、甲方保证维护乙方的商业秘密。并通过自己的渠道协助乙方扩大业务。

4、甲方保证乙方运用资金的安全,承诺不挪用,不拖付乙方资金往来,并在安全收汇后2--3个工作日,按照当日牌价结算人民币货款给乙方或由乙方指定的生产厂商。甲方保证乙方的利润所得,并根据双方商定的时间方式,向乙方支付。

5、甲方提供乙方进出口免费提供的货样、广告品(无需收付汇)的相关关务所需的单证。

二、乙方责任义务:

1、遵守法律和国家外贸、外汇、海关方面的政策。

2、维护甲方的声誉和利益,遵守甲方及其它双方商定的工作程序。

自行承担自身业务的所有费用。

3、乙方提供给甲方的相关出货资料必需真实,有效,并具有合法性。

4、单单结汇。乙方愿意支付甲方每笔转帐或货值金额的 千分之1,但每票不低于(RMB)350元整,不高于(RMB)3000元整 做为手续费,如在转帐过程中(非甲方操做失误)产生的银行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进出口货样广告品除外)。

甲方:乙方:

货物进出口运输代理协议 篇6

甲方:

乙方:广州XXXX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地址:

电话:传真: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进出口货物运输业务委托乙方代理运输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委托乙方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人,将其进出口货物交给乙方代理承运,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承诺尽力确保甲方货物安全、准确、及时运抵甲方指定地点。

二、出口货物运输

(一)、甲方责任

1、货物装运前天向乙方提供托运资料并确认运价,以便乙方及时向船公司预订舱位及安排拖车。

2、及时办理报关报验手续,以确保货物按时装船。

3、办理货物运输保险。

4、按规定时间向乙方结算有关运费及一切垫支费用。

(二)、乙方责任

1、在接到甲方托运单证后,乙方应提前将柜号、船期、船名、截数期及到达目的港通知甲方,按时拖柜前往通知地点装货,并确保货柜适货和适航。

2、乙方自接受订舱日起负责跟踪货物出运的全过程,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甲方。

3、乙方代为从船公司拿取提单交给甲方,并先代向船公司支付一切相关费用。

三、进口货物运输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起运港货物装运前天向乙方提供托运资料,以便乙方通知船公司在起运港安排预订舱位及货柜。

2、书面向乙方指示提单上的发货人名称及办理起运港的货物出口手续,以确保货物按时装船。

3、甲方需提前天向乙方提供有关进口货物的详细、准确的资料(甲方客户所提供的资料经由甲方确认后,应视为甲方提供),以便乙方办理相关的运输、报关、报检等手续。

4、由于甲方提供的资料不正确或甲方其他原因造成货物不能及时装船、清关所而产生的所有费用由甲方承担。

5、办理货物运输保险。

6、根据双方达成的支付条件按时支付运费(甲方已确认的运费不论乙方是否已向承运人支付,甲方必须按所确认的金额和时间付给乙方)及乙所有垫支费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在接到甲方的托运单证后,按甲方要求向船公司预订舱位及安排货柜给甲方的发货人装载货物。

2、乙方应及时准确地同甲核对提单,如有不符甲方应当立即向乙方提出。

3、头程船开船后,跟进船公司代理将全程提单尽快交给发货人,并协助甲方在目的港提货。

4、货物到达中转港后,乙方必须立即安排从船公司或空运公司提取货物,并代甲方垫付提货所需的一切费用。并安排船公司或空运公司将甲方的货物从中转港运抵甲方指定的收货地点。

5、乙方须谨慎处理,保证甲方货物的安全及时运抵目的地,如属于乙方的原因造成货物延期到达、货损货差的,乙方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和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如属于其他责任人的原因造成货物延期到达、货损货差的,乙方尽力协助甲方向责任方进行索赔。

四、报价及支付条件

1、运费及其他费用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报价单作为合同附件与合同具有同样法律效力。

2、月结30天,每月的20日前乙方将货运发票送交给甲方,甲方于每月20日前将运费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账号上。

3、由于甲方不能按时支付运费,乙方有权留置甲方其他还处于乙方控制下的货物直到甲方付清应付的费用。

五、争议

1、本协议除本文内容外,记载于提单背面的内容均为合同组成部分。

2、适用法律:除适用中国法律外,还包括国际货物运输惯例和国际公约。

3、本协议的规定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按法律的规定处理。如本协议未作规定的,而法律对此有规定的,则按法律的规定处理。

4、如有纠纷,双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败诉一方还应承担另一方因聘请律师而支付的律师费。

六、有效期

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为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协议结束后,双方表示愿意再合作的话,则重新签订合同。

2、本协议未尽事宜请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

甲方:乙方:广州XXXX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盖章:盖章:

进出口合同订立的风险及规避研究 篇7

《Incoterms 2010》实施在即, 取代实施多年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新规则的实施, 必将加剧复杂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的难度。因此, 研究进出口合同订立中的风险的种类及其具体的规避措施, 对减少进出口贸易纠纷, 实现贸易双方共赢尤显重要。

1 进出口合同形式上的风险规避

在此, 进出口合同形式上的风险的规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购销双方合同形式不一致所致风险的规避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 买卖双方虽然表面上订立了合同并且开始履行, 但是各方设想的条款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旦出现纠纷, 就以各自提出的条款进行抗辩。面对格式合同不一致所引致的争议, 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方法一是判定合同不成立;方法二是“最后一棒”规则, 就是看哪一方最后发出格式合同书就以这一方的条款作为双方合同的最终条款;方法三是排除法, 通过比较两份格式合同。找出其中实质上相同的内容, 把它作为合同的最终条款, 而那些实在无法调和的部分就被删除, 不生效力。方法三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

尽管排除法是通行的做法, 当事人双方只要愿意, 还是可以自行约定其他处理方法的。比如, 先发出格式合同的一方可以在格式条款之外加上一条:“任何条款如与本合同书有任何不符, 均不生效力。”这样一来合同的最终规定就只能以这一方提出的条款为准了。真可谓“先下手为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排除对方差异条款的说明必须写在合同书的正面, 不能作为背面条款印在背面, 不然的话, 很可能会被排除法排除掉, 失去意义。

1.2 合同法律形式不完整所致风险的规避

合同形式应该符合法律对合同形式的规定。一般的涉外经济合同大体上包括商务条款 (包括技术条款) 和法律条款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又是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所以, 在使用时, 应注意保持合同的完整性, 不应为了在某些条款 (如价格条款) 上的讨价还价而放弃或忽略其他重要的条款 (如解决争议条款) 。常见的进出口合同形式不完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文本内容过于简单, 致使双方产生贸易纠纷; (2) 合同中仲裁条款缺失; (3) 以FOB成交的合同中未签订有关滞期费条款, 将会出现利益不平等; (4) 检验条款缺失等。

目前ICC (国际商会) 制定有一系列示范合同, 示范合同不基于任何特定的国内法, 而是以国际贸易中的惯例以及全世界通行的法律原则为管辖法律, 增强了各方当事人对各自权利义务认识的确定性和争议解决成本的可预见性, 因此, 使用示范合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来说, 可以增强自己的谈判能力, 避免因考虑不周而留下条款漏洞隐患, 为谈判对手所利用。

2 进出口合同条款本身之风险的规避

条款构成合同的主体, 进出口合同条款本身的风险主要是条款本身不完整、不准确或添加了一些约束条件所致的风险, 其规避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合同条款本身不完整所致风险的规避

洽谈阶段的细致工作是签订完善合同的前提, 但具体的缮制工作更是不容忽视。要求合同具体条款的措辞必须完整、准确和严谨, 这样才可以减少不少的潜在风险, 增加交易中的安全性。常见的条款不完整所致的风险多在支付、品质和商检条款。

支付条款风险主要出现在信用证支付方式条件下。在国际贸易中, 如果以信用证方式结算的话, 为避免因进口商不及时开证导致出口方受损, 一般在贸易合同中都明确规定几个方面:买方开立信用证的时间、信用证种类、汇票付款金额和期限、信用证议付有效期和地点。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明确了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但没有规定买方开立信用证的时间, 出口公司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该公司应在催促对方开证的同时, 采取更多的补救措施:比如推迟租船订舱等。

品质和商检条款的风险主要源于措辞不严谨, 规定有漏洞而引发的争议。如在一单服装生意中, 品质条款“说明了规格、质料、颜色”, 商检条款规定“货到港30天后买方有复检权”就有空隙, 存在容易使对方利用的缺陷。一般来说, 合同中品质的表达方法有凭说明和凭样品表示两种, 对于有的商品的品质, 合同中须写明一个机动幅度, 即允许卖方所交物的品质指标有一定幅度的差异, 尤其对于“凭卖方样品成交”, 若制造技术上确有困难不能做到与样品一致的商品, 卖方应该在合同中保留类似的描述:“交货与样品近似”等;而商检条款除了规定检验时间、检验地点、检验机构外, 还应该将规定该时间地点和机构给双方人看看。但在上面的案例中, 在品质条款中, 只简单列明商品的名称、商标/牌号、规格、型号等必要项目外, 没有明确成交样品的情况, 如是凭卖方和买方的样品、样品的编号、寄送样品的日期及有关寄送样品的函电等, 更没有标明“允许有色差”字样;在检验条款中只规定买方有复检权, 并没有指明检验机构的名称或者必须经由卖方公司同意等。

2.2 软条款风险的规避

软条款多用于信用证条款的描述, 而在进出口合同的订立中引用软条款意指某些合同条款属于限制性条款, 其履行的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中, 己方无法控制, 或者意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条款, 或者约束了第三方行为能力, 甚至有限制国家主权行为的冻结条款。因为在合同履行中难以满足这种条款, 有的根本不能满足 (如与外汇管制国家贸易商设置自由兑换外汇条款等) , 往往会给日后履行该条款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和风险。所以, 面对这么多的风险, 应认真审核合同, 及早发现软条款。

3 合同条款间关系之风险的规避

合同是一个有机整体, 合同规定的每一条款, 采用的每一惯例, 都有其具体内容, 都是日后履约的依据。而各条款之间以及条款和惯例之间又常有内在的联系。合同条款之间关系上的风险主要来自所设置的合同条款相互之间以及条款与惯例之间不配套, 不协调。

3.1 合同条款之间不一致所致风险的规避

合同条款既包括如品质、数量、包装、价格、支付、违约和不可抗力等基本条款, 也可以根据不同货物和不同交易情况, 加引如保值、法律适用条款、许可证条款和设备等进口合同中的安装调试条款等。相关条款之间应该保持协调一致。

商品作为进出口合同的标的, 其品质的约定是整个合同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确定卖方所交货的品质、数量和包装, 涉及合同中的商品检验条款。在商检条款中, 商检机构和检验期限的科学合理的约定不但是对买方的复检权的保证, 而且也是一个限制;再者, 复检权及其行使期限也是卖方对自己商品品质实行有效保护的有效途径。如果在同一合同中条款的设置, 尤其是如价格条款、装运条款、支付条款等各独立条款之间不协调、不配套, 将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风险, 因此在订立合同时要注意合同各个条款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衔接, 不可出现彼此矛盾的内容。如某出口合同:价格条款:CIF伊斯兰堡, 装运港:上海……提供港至港已装船海运提单……。根据常识, 我们知道伊斯兰堡是内陆城市, 而CIF只适应海运或内河航运, 这就出现了价格条款和运输条款间不协调、不配套, 若改为CIP伊斯兰堡, 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3.2 合同条款与国际惯例不一致所致风险的规避

在外贸实践中, 与合同条款相关的国际惯例主要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即Incoterms和《跟单信用证统一使用规范》即UCP。前者主要规范统一了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 2011年1月1日起实施《Incoterms 2010》;后者则界定了信用证业务中所使用的概念、做法。两者都针对贸易术语或信用证使用而产生的纠纷,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作用巨大。

合同条款与国际惯例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条款本身设置与惯例要求不符。如合同规定:付款条款为凭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 并规定付款后买方在货物不能及时抵达目的港的情况下, 卖方须应买方要求退款。条款这种规定这一要求与付款条款的规定 (凭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 相矛盾。

另一方面的不一致主要体现在合同相关条款内容与国际惯例矛盾。如合同签订以CIF贸易术语成交, 装运条款规定卖方必须保证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 这种规定方式就与INCOTERM2000中对CIF术语的风险划分的规定相矛盾, 该惯例规定CIF合同属于装运合同, 其风险划分点为装运港船舷。按照CIF术语成交, 卖方只要在装运港船舷交货, 不必保证货物抵达目的港, 如果这样的条件为卖方认可的话, 那卖方就有可能因跨国运输中的以外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这两方面的不协调、不一致使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承担很大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被动情况, 规避由此类状况带来的风险, 外贸公司应吸取这次贸易的教训, 在今后交易中尽力避免制定此类不切实际合同, 保证合同条款与相关条款规定一致, 避免合同签订时就存在的潜在的风险或陷阱;

在日常合同签订中, 为规避条款之间关系上的风险, 需要做到七个一致: (1) 成交条件与保险条款要一致。CIF条件成交的应当是我方保险, FOB或CFR条件成交的应当是对方保险; (2) 成交条件与交货港口一致; (3) 单价和总值要保持一致, 在币别的使用上也要一致; (4) 包装条件与刷唛标记要一致。散装货不能有刷唛的要求; (5) 付款方式与装运期限要一致。 (6) 合同总数量与分批装运的数量要一致; (7) 交货期与信用证开到日期要一致。

总之, 国际贸易合同商谈中, 条款的订立会直接影响到买卖双方的利益, 而在合同订立中蕴涵诸多风险, 其规避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一是立足企业实际;二是严格审查, 把握好合同形式与条款;三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四是严格履行合同, 不给对方可乘之机。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完善的国际贸易保险体系, 适时转嫁风险。从而可以为相关外贸企业提供借鉴, 使之在稳步拓展业务的同时, 规避合同订立的风险, 获得贸易利益。

参考文献

[1]秦定主编.国际贸易合同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

[2]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译.国际商会国际商业代理示范合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合理设置条款减少出口结汇单据不符点》, http://www.gy16.com/CG/info/18773-1.htm, 2006-6-11.

处理进出口合同纠纷的几点经验 篇8

笔者在多年的外经贸实践中,经历和参与了一些国际贸易争议、纠纷的处理工作,现将一些体会归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尽最大努力,友好协商将争议消除在萌芽阶段

友好协商解决贸易合同纠纷是最好的选择,但前提建立在买卖双方重合同,守信用,并且通过协商能够对违约责任及损失的程度达成一致认识的基础上。在一方不能很好的信守合同,或者是对于损害补偿的认定不能达成一致时,协商就变成又一次复杂和艰难的商务谈判。此时由于合同一方的违约已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双方的谈判地位优劣分明:往往是受损害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违约一方反而主动。当违约方信用差或是备尝能力有限时,协商就很容易陷入僵局。面对这种情况,受损害方审时度势和打破僵局的谈判能力就受到考验。实践中若能注意到下述几点,则会有利于争议的协商解决:

法理上讲,贸易合同纠纷中受损害一方有向对方请求损害补偿的权利,但能否使自身的利益损失真正得到补偿,却取决于违约方的态度。违约损害一旦发生,受损害方所主张的补偿的实行权往往百分之百地掌握在违约的一方,受损害方可能因已完成交货(或付款)而完全失去了对违约方的控制。

买卖合同履行中,许多违约事件在初始阶段是有可能通过双方努力来消除的,或是通过调整各方的履约行为以减少违约损害。例如迟期开证、迟期交货、迟期付款等,若当事人能随时关注合同的执行过程,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及早发现问题,提出异议,将违约及损害控制在初期,一方面通过协商使违约方尽快实施补救,同时调整己方的履约步骤,控制损害的扩大,除非主观故意,违约方就会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例如;出口业务中及早发现买方货款支付的违约,卖方就可调整己方的备货时间;机电设备进口业务中,及早发现卖方交货违约,买方就可在提示卖方的同时,调整己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进度及其它配套设备采购合同的执行等等,这样就可降低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害,减少争议索赔金额,异议的处理协商就较容易达成一致,使损害得以及时补救,使双方合同的履行重新回归到正常轨道。

即使遇到有故意违约意图的合作伙伴,早期发现也有利于当事人在采取防范措施的同时向对方发出警示,告知违约的严重后果等,迫使其改变想法,继续履约。

二、讲究洽商策略,协助违约方寻求补偿措施

作为受损害的一方,要实现自身利益的补偿,需耐心与对方进行充分交流,有时甚至需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理解对方,给对方以信任感,替其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交货或付款的困难,诚心加耐心往往会得到较好的结果。而受损方过激的则往往会使协商陷入僵局。

曾有这样的案例:某公司一笔玻璃器皿出口业务,合同额10万美元;价格条件CIF HONGKONG;支付条件:D/A 60天远期。买方在办理了承兑交单并提货后,却未能在60天汇票到期时付款。对此,我方业务员保持冷静的态度,经与对方沟通及侧面了解,得知对方逾期不付确是由于经营困难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所致,在对买方信用进行分析后,我方对其表示理解,主动提出给买方30天的宽限。结果,在第31天,买方向我全额汇付了此项货款,问题得到了解决。我方虽然损失了30天的银行利息,但却由此得到了买方的极大信赖,于是双方的合作日益扩大,稳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长期利益。

有些情况下,违约一方既有客观原因,亦有主观故意,受损害一方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气力去解决,如给对方一些更优惠的承诺,甚至牺牲部分利益来满足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如允许违约方在一定时期内分批偿付的方式,以取得损害的补偿。例:我某公司出口欧洲一批玻璃器皿,凭卖方样品成交,合同总价为3万美元;付款方式为装船后20天T/T支付,我方装船交货并交单20天后,外方却以种种借口拖延付款。经多次协商,外方再三推诿不付,同时又要求继续向我订货。经了解得知,买方为一新设立经营玻璃制品业务的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经慎重考虑,我方提出由外方在后续一年的业务中分批摊付此项货款的建议,外方即表示接受。这样我们不仅在一年多的业务中陆续收回了此笔款项,还使得其与我方玻璃器皿业务继续开展多年,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此例说明只要受损害一方利益能有所补偿,则协商妥协都应是首选的路径。但对这样的客户,在后续合同的支付条款约定及执行中务必严格防范和控制新的违约发生。

三、申请国际仲裁必须谨慎行事

如前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通常都会约定仲裁协议(条款),当协商无法解决争议时,受损害的一方必然会想到将争议提交仲裁。此时须注意到,选择仲裁(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时,仲裁案的申请人(原告)即受损害方是需要先行投入财力(仲裁费、律师费等)、人力的,而这些投入只有在仲裁案取得胜诉并顺利执行后才能得到部分补偿。

一定要研究仲裁(诉讼)条款,重新审视其中约定对己方的利弊,主要是分析仲裁机构、仲裁地点(诉讼的法律管辖地)是否有利于己方的仲裁活动。如:地点关系到费用投入的大小;使用的语言文字关系到资料的准确性,陈述答辩抗辩的效果;人际关系则直接影响仲裁的结果。

笔者曾经历过违约性质相同的两例仲裁案,同一卖方不同买方的两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均由于买方违反支付条件协商无果,卖方将争议案提交仲裁。结果斯德哥尔摩的国际商会仲裁院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大相径庭,前者利于卖方,后者却明显有利于买方。所以,一定要认真研究造成损害的大小及胜诉可能得到补偿的数额,计算仲裁须投入的费用成本等,仔细权衡,谨慎行事。

还要研究被申请方的商业信用及赔偿能力,这一点直接关系到仲裁(诉讼)裁(判)决的执行问题。受损害一方所希望得到的当然是实际的利益补偿,而不止是一纸裁(判)决书,而败诉方主动执行裁决的可能性大小,是受损害一方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对方为重商业信用的大公司,具有赔偿能力,双方协商未果的原因

是对违约补偿的责任、利益不能达成一致时,则通过仲裁来解决是最为合适的。公平公正的裁决一经做出,对方会主动执行,使受损害一方得到补偿。反之,若违约方是商业信用差的小公司,赔偿能力有限,则一定要慎重考虑,更不可轻易将争议案提起仲裁或诉讼。

四、申请强制执行裁决不能盲目行事

在对方不主动执行仲裁裁决时,胜诉的受损害方只能通过败诉方所在国家(地区)的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此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

1.违约方所在国是否为相关国际公约(1958年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只有违约方所在国家为公约的缔约国时,强制执行国外做出的仲裁裁决才有可能。否则,执行几乎没有可能。

2.受损害一方在违约方所在国的诉讼能力。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是需按法律程序进行的,虽然按公约法院承认国外仲裁裁决,但其有权对仲裁的程序的呵护规则予以审查,以决定接受执行申请,这就需要申请人再做工作。是否有能力在对方所在国家(地区)打一场执行官司,受损方要有自知之明。笔者曾自任律师,诉美国某公司的仲裁案就是很好的例证:一项进口业务,外方提交的设备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造成我方巨大损失。双方协商一年多未果后,我进口商将此争议案提交仲裁(仲裁费为12万元人民币),后经中国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合议庭裁定:美方应补偿我方损失计约40万美元。由于外方拒不执行裁决,我方便投入两万多美元在新泽西州申请执行,美国法院根据“纽约公约”对该案的仲裁程序进行审理,结果一方面由于费用原因,代理律师不力,又由于在国外执行,我方法律文件的补交难能及时,导致执行案初审败诉。而上诉的困难更大,此项裁决终未能执行。此案中,我方委托人虽赢得了仲裁裁决,但却不仅没有拿到任何损害补偿,反而又增加国内仲裁费、律师费、资产调查、差旅费等支出计约二十五万元人民币;国外执行申请花费两万美元。

另一则案例:2002年,笔者曾得到韩国某知名企业请求:协助其仲裁裁决在中国某地的执行,得知该韩国企业作为原告,历时一年多取得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裁定我内地某企业应偿还其货款余额及利息等费用等计约270万美元。但拿到胜诉裁决的韩国企业委托了当地知名的律师申请裁决的执行时,却发现由于被申请人的地方政治、经济背景原因,使得裁决执行申请困难重重。据了解,该韩国企业最终放弃了该项270万美元胜诉裁决的执行申请。国际仲裁裁决的执行难由此可见一斑。

对商业信用极差且再无合作可能的违约方,仲裁的后果很可能会是受损害方损失的加重或是得不偿失,这时放弃索赔也许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上一篇:交通专业介绍下一篇:校园的秋天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