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精选8篇)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 篇1

节目主持人金星的老公是德国人。金星说:“在德国,虽然大家开车的速度都很快,但很少很少发生车祸,原因很简单,德国人非常讲规矩,严格按照交通法规开车,大家都在执行交通法规这个标准,因此车速快而不发生车祸。

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交通法规,而且考交通法规不少人能考出100分的成绩,但就是习惯不按规矩办事。经常在双黄线上倒车,经常变更车道不打转向灯,经常看到行人走斑马线时急促地鸣喇叭。我们有严格的限速标准,但车祸不断。很显然,中国不是没有行车标准,也许这个标准比德国人写得更细致、更周全,但我们就是不喜欢执行。

有人说:“二流的企业卖产品,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超一流的企业卖文化。” 我的理解就是“卖技术标准”,如果连管理制度都拿出来卖的话肯定不值钱。很多企业都有自己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谁还来买你的?即使买来也没派上用场。因为大多企业很难真正去执行。

结合我在企业标准化岗位上干了10个月的肤浅认识。首先,我以为标准化管理永远是相对的。比如,企业标准文件的格式的要求,要有一个大致的标准,但没必要对一个记录表格的字体大小及类型都必须去界定。如果不影响标准的具体内容,格式相对美观协调就行。如果老是在一字一符上反复纠结,那就变成钻牛角尖,很浪费时间,也很累,而效率低下。

有时,一个大点的标准文件有几十页长,即使粗略去阅读也很难短时读完,何况细致探究文件里的实质内容了。当然,标准里的关键条款是必须去反复推敲的,确保没有歧义后才能定稿。否则,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标准的起草人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想达到怎样的目的,不要在文字上含糊不清,然后糊里糊涂地交给部门负责人大致瞟一眼就送到标准化归口管理的部门来审核。

因为标准化管理部门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不可能在企业的方方面面都能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否则,就变成理想注意了。一方面,总是对企业各项标准不满意;另一方面,但却又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然后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最终怪这怪那,怪标准化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不作为。当然,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及经验是有差距的,但能力与经验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其次,标准化是一个很大的体系,涉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又大致上包括基础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这么大的一个体系,要想开展好,并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能力再强,也需要企业这个团队来配合。因此,实施标准化管理必须要全员参与,并不是某人单独就能完成。说白了,要有标准化的文化注入企业上下,让全员自觉去拟定标准、学习标准、执行标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会停留在标准格式美观大方、标准文字很简练,但一发布就没人真正去关注了。

通过传统的查学习记录的方式去强化标准化的有效落地能达到目的么?记录可以作假,再好的记录有何用?很显然,想用查记录的方式去验证标准是否被相关部门真正贯彻学习了,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我们在推进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主管部门的几次检查,各部门的记录越来越全了,但大家都知道在作假。既然是作假,那又有多大意义?难道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外审?显然不是,既然不是那何必在做无用功。这也许是整个公司的通病,明知故犯,劳民伤财。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 篇2

1 手术室按IS O9000族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1.1 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s orgenization) 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 是指“由ISO/TC176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族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1]。

1.2 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0族标准, 可以促进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水平。

1.3 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有重要意义

手术室按ISO9000族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 为了检查其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 必须对该体系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可分为内审和外审, 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1) 评价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2)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应用情况; (3) 检查对预定的程序和规范的遵守执行情况; (4) 确定对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做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1.4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就是“管理”的系统方法, 它包含了系统地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为帮助组织致力于质量管理, 建立一个协调的、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而提出一套系统而严谨的逻辑步骤和运作程序。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 它包含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定性的———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要求医护人员面带微笑。定量的———在患者入院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在新加坡医院, “临床路径”已被确认为一种有效的临床病案管理工具, 它既能为有着相类似问题的病案提供一个系统的医疗及护理流程, 同时又确保所提供的医疗及护理达到一定的水平。“临床路径”或称“同案管理”, 应用在一组同类病案中, 其特点是将护理、医疗以及其他专职医疗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 按治疗过程中应有的进度组织起来并编制成流程, 也就是一个规格化的治疗护理流程, 这种临床管理工具运用于需手术治疗的外科患者效果更为显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路径”应用时使用的记录文件设计包括:患者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和住院天数。这种严密周全的计划医疗护理方案, 事先集合了各级经验丰富的医护保健人员, 经过深思熟虑计划而成。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的意义在于鼓励组织分析患者的要求, 规定满足患者要求的实现过程及相关的支持过程, 并使其受控, 以实现并提供患者能接受的服务。如畅通手术绿色通道, 满足手术需求。

1.5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所谓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即: (1) 以患者为关注焦点; (2) 领导作用; (3) 全员参与; (4) 过程方法;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6) 持续改进;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八项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是组织管理的普遍原则。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同时它也为从事质量工作的审核员, 指导组织建立管理体系的咨询人员和组织内所有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理解、掌握ISO9000族标准提供帮助[1]。

总之, 手术室按ISO9000族标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不仅能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而且能帮助我们消除风险, 减少护患纠纷, 避免差错事故, 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帮助我们下定决心去决策、去行动, 从而提高手术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思考与体会

2.1 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先决条

件是: (1) 领导重视; (2) 全员参与; (3) 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该体系的内部审核员。

2.1.1 领导重视

手术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需要通过内核工作, 必须有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是搞好内审的关键, 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持续改进的关键。

2.1.2 全员参与

各级护理人员都是手术室之本, 只有她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发挥她们的才干, 为手术室带来收益。因此, 应进行全科总动员, 让每位护士了解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认识、理解、实施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优越性, 使全体人员共同参与, 密切配合。

2.1.3 挑选一支合格的内审员队伍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需要一批合格、称职的审核员 (内审员) 。因此, 应在医院内与质量管理有关的部门中, 选择一批熟悉本院手术室的业务、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学历、工作经验丰富、对ISO9000族标准有兴趣的人员进行培训, 使之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的方式可以“派出去”, 也可以“请进来”。经过培训的内审员须经考试合格后, 由医院领导正式任命, 授予进行内部审核的权力。

一位合格称职的内审员, 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正直诚实, 客观公正, 平等待人, 冷静坚毅, 勤奋学习, 行为正当。其次内审员应做到注重客观证据, 实事求是, 耐心虚心, 彬彬有礼, 善于沟通, 不卑不亢, 以事实为根据, 全神贯注。

2.2 ISO9000族认证为三甲医院的顺利评审奠定了基础

2.2.1 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 如《护理质量考评规则

及评分规则》、《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护士手册》……使护理管理制度化, 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2.2.2 各种护理记录表格化, 如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患

者交接查对表、手术室护士交接班记录表、手术室信息反馈表等的使用, 可节省护理人员大量的重复书写时间, 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手术护理配合, 满足手术患者的舒适需求。

2.2.3 手术费用清单的设计与应用和专人进行各项费用的输入记账, 保证了护士有足够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2.4 实行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1) 减少手术室护

士的工作强度, 提高接台手术效率; (2) 满意的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了医院感染; (3) 器械性能严格检查保养, 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提高手术的护理配合质量; (4) 器械、敷料直接送供应室打包, 减少污染, 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

2.2.5 按职称上岗, 职责分明, 引入竞争机制, 竞聘上岗,

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 优化专业队伍, 持续质量改进, 有效质控管理, 可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在人们呼唤诚信, 社会需要诚信的今天, 为使手术室护理工作适应形势, 按ISO9000族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 篇3

郧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任务目标,组织有关部门和示范区乡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大宣传力度,落实配套政策,强化责任管理,加强技术措施,使项目建设起点高、技术规范、整体推进快。2008年6月中旬,国家标准委员会委托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成考核组,依据国标委制定的考核细则,对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考核,示范区各项示范任务全部完成,达到预定目标,通过了验收。

1基本概况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东经109°25"~110°49",北纬32°47"~33°16",西、南、北与陕西省接壤,东南与本省郧县贯通,是湖北进入陕西的门户,位处秦巴余脉。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溪谷交错。全县18个乡镇(场、区),358个行政村,2 221个组。总人口50.89万人,其中农业户11.53万人,版土面积3 509km2,其中耕地总面积2.59万hm2,可利用山场19.73万hm2,有利于发展山羊等草食家畜。

郧西属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耕地相对缺少,自然环境恶劣,旱涝灾害不断,经济发展滞后的山区农业县。马头山羊是郧西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它吃的是天然野生牧草,饮的是无污染的优质山泉水,采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于一体,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滋补性强。

2005~2007年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建立了13个标准化“1235养羊模式”(一家农户建1栋标准化羊舍,饲养20只能繁母羊,种3亩优质牧草,年出栏50只商品羊)养殖小区,培植标准化生产示范户4 610户,马头山羊饲养量达到23.2万只,占全县山羊饲养量的65.5%,选育种羊1.56万只,出栏山羊10.42万只,山羊总产值达到2 594.4万元,经济总收入5 224.8万元。

2008年全县畜牧总产值50 9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4%,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 531元。

2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成立专班

马头山羊标准示范区项目下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畜牧局、县质监局、县农办、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等单位和示范区乡镇参加的专题会,强调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举措,是服务全县经济建设、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地方品牌、优化特色产业、包装名牌商品、加快全县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按照建设要求,迅速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太宁为组长,相关责任单位参加的郧西县《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督办领导。项目实施期间,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产区与示范户和羊农就示范区建设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专题调研。2007年6月,原湖北省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亲临郧西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马头山羊资源保护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后,决定将山羊产业作为省政府扶持郧西经济建设的重点,形成了省政府52号专题会议纪要,决定由省财政连续4年,每年扶持山羊产业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2007年7月,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山羊产业推进会,出台了西政发12号《郧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配套措施和奖励标准。2008年又下发了西政发【2008】13号文件《郧西县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保证了产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各标准化示范区乡镇采取定领导、定目标、定责任、定技术、定考核。县政府年终组织考核专班,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行专项考核,使项目建设领导有力、组织得力、政策激励、示范高效、干群协力。

2.2明确目标,制定方案

根据项目要求,由县畜牧局、县质监局组织一批业务技术熟练、工作能力强的技术骨干成立了《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领导小组,结合任务目标、制定了郧西县《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案》,将建设内容和任务目标进行量化、细化,分阶段检查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一是按照湖北省“1235养羊模式”在羊栏建设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选址、统一建筑材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一个班子、一把尺子、实地检查、逐项考核;二是强化领导,实行县分管领导包乡镇,项目区领导包村到户,县畜牧局班子成员分工包片、联村到户;三是通过现场会形式交叉检查,定期检查督办,注重实效;四是技术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实地蹲点示范、抓栏、草、羊指导落实“两防四驱”、强化配套建设、严格技术把关;五是积极配合华中农业大学、十堰市畜牧局《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新技术利用中试与示范》、《马头山羊种羊》国家标准研制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将所制定的地方标准一方面交给示范区干部、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讨论并收集意见,另一方面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市课题组专家审核论证,然后修订完善。真正使所制定的标准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且有很强的推广性。使示范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超前性、重实用、增效益”的原则整体推进。

2.3大力宣传,干群联动

示范区建设以来,为了使广大干群了解和掌握标准化生产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县电视台、周末“党员电教”栏目将录制的标准化“科学养羊实用技术”进行播放和示范区巡回展播28次,通过《郧西周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示范区建设62次,科技宣讲、现场辅导82次,技术咨询服务1 200人次,发放“种草养羊技术要点”、“种草养羊实用技术”手册及标准化“1235养羊模式”简介等3.5万份,受培训人员3.2万人次,基本实现了户均培训一个标准化养羊生产能人。使干群对标准化生产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调动了养殖户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与配合。

2.4政策扶持、加大投入

在省政府52号会议纪要精神指导下,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坚定信心,把发展山羊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作为新阶段农村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作为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出台了西政发【2007】12号文件,规定从2007年起,县财政建立畜牧产业专项基金,每年注入资金20万元以上。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一是对养羊规模达到100只以上,年出栏50只以上的大户,无偿扶持优质种公羊1只;二是对县定标准化山羊养殖小区养殖规模达到200只以上,扶持小区饲料加工机1套,优质种公羊1只,户扶持建标准化羊栏和种草资金500元;三是县直单位在包联扶贫村建设中每年帮扶12个规模养羊大户;四是信贷部门为山羊产业提供相应的发展资金。同时还加大了奖励力度。对示范区年实现人均养羊1只以上的乡镇年终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人均养羊实现2只以上的村,一次性奖励5 000元;对示范区建设突出的乡镇畜禽服务中心一次性奖励2 000元;对养羊在全县排名前5名的大户各奖5 000元;对发展养殖大户综合排名位居全县前3名的乡镇分别奖所在乡镇领导2万元、1.5万元、1万元。

2005年,全县按照标准化生产共兑现山羊考核扶持资金70万元。2006年全县有山羊标准化示范小区5个,选育种羊9 830只,当年投入山羊产业专项资金140万元。2007年,县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6个,落实专项奖励资金27.3万元,全县山羊产业扶持、选种、引种各项专项资金共达150多万元。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有力的推动了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充分调动了示范区乡镇、养羊小区、基层技术人员和示范户的积极性。2008年全县新建标准化山羊生产示范小区13个,落实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07.2万元,引种选育各项专项资金共计160多万元。

2.5典型示范、推动区域发展

标准化生产是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山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动生产要素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的重要措施。根据现阶段农村特点,把标准化生产与培植养羊大户、大村、大乡镇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乡(镇)一品的规模化、区域化特色经济。湖北口回族乡根据全乡回民多、山场大和养殖习惯,抢抓省、市、县重点扶持的机遇,紧扣山羊产业,狠抓示范小区建设,积极培植养羊大乡和大村。该乡坎子山村175户,653人,2007年饲养山羊2 360只,牛674头,实现人均1头牛,4只羊。该乡小新川2组王兆全当年养羊468只,出栏200多只,收入10万多元,成为全县第一养羊大户。全乡养羊50只以上大户60多户,成为全县人均养羊1只的乡镇之一。

2.6狠抓加工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链条

以县“天源畜产品开发中心”进行马头山羊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生产的“源元”牌涮羊肉、马头羊珍、羊肉串、火锅羊肉、羊肉馅、红烧羊肉等系列产品,通过农业部、食品药品检疫局检验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质量标准化认证,多次在省、市举办的大型产品展销会上参展,属同类产品中的名牌,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十堰、襄樊、武汉、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被确定为省内肉羊规模加工的主要厂家。县“益群”羊肉系列食品加工厂,产品及生产效益、市场极为看好。示范区成立山羊协会3个,会员160余人,年山羊交易量10余万只。产、加、销逐渐完善,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保证。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山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使山羊生产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饲养习惯向科学化、标准化、优质高效推进;从家庭副业式的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从山羊出栏销售的初级化、无序化,缺乏市场竞争力向精加工、深加工、系列化生产,品牌标准化、特色升级和延伸,充分发挥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作用。

3存在的问题

一是示范面不广,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还没有在全县形成整体效益和大气候;二是各项技术标准还不健全和完善,还需不断研究、充实、提高;三是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科学性极强的工程,当前专业人才少,知识结构老化,工作后劲乏力;四是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服务性强,但专业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五是加工企业仍显龙头作用不大,生产量小,加工季节性突出,产品开发和市场潜力有待拓展;六是宣传面不广,对标准化实施认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今后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

4.1工作目标

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全县到2015年建成全国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立山羊生产、栏、草、加工系列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工序,全县山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出栏30万只,山羊产业收入1.8亿元,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4.2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为主导,以培优地方品牌为目标,以提高养殖效益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突破加工“瓶颈”,加强体系建设,做大郧西山羊产业。

4.3具体措施

(1)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科技水平。一是要对在职在岗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进修,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二是要吸收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加入到标准化队伍和体系中来,到一线工作和服务。三是要继续培养和扶持一批专业养殖大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使之成为当地的科技能人和技术尖子,通过示范推广,为标准化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效益。

(2)完善技术标准的修订。技术标准要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较强的推广作用。当前,仍需研制修订的相关标准有:马头山羊强度育肥技术、马头山羊杂交改良技术、马头山羊冻精配种技术等。通过相关标准的研制,逐步完善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3)加强技术配套和实用科技推广,建立标准化生态体系。一是加大退耕还草,林、草间作,抛荒地种草,专用牧草基地建设力度。2009年,全县安排新增牧草面积666.67hm2,牧草总面积达到4 000hm2,到2015年实现人工牧草面积

6 666.67hm2,建立以马头山羊为主的草业配套基地;二是大力推广、普及饲料青贮、氨化技术,开发饲料加工技术,实行栏、草、加、畜配套,为山羊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均衡的饲料保证;加强“两防四驱”,在全县18个乡镇全部配齐冰柜和冷链设施,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疫病防治体系。四是推广舍饲圈养,割草养羊,放牧加舍饲补饲结合的生产技术,实现“林—草—加—羊—沼”的养殖工序。五是积极开展山羊疫病防治的新机制,发挥中兽医的作用,采用中草药防治,减少和杜绝化学药品的使用和药物残留,实现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到2015年力争使全县山羊生产全面实行标准化、生态化、效益化的生产目标。

(4)加大马头山羊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当前,亟需解决山羊活畜出售,附加值低、加工量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窄、养殖户效益低的问题。一是2007年县已建日屠宰加工4 000头(只)屠宰场1个,加工储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县天源食品开发中心已开展新型马头山羊即食用“羊肉汤”系列产品的研发,以超市和百姓餐桌为目标,加大产品创新和生产规模,全面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政府扶持,实行产业补贴和加大政策奖励力度,使山羊养殖户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羊农生产积极性。

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学习心得 篇4

1前言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效益,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和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给工农业用电和人民生活需求带来了有力的保证。但与此同时,一、二次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现代化检验、检测设备的使用,以及鼓励开展状态检修和综合检修,这些都对标准化作业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影响作业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设备的型号繁多,重使用、轻管理,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设备的正常管理、维护和操作。在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工作前准备

(1)工作器具、备品准备不足;

(2)资料、图纸不全;

(3)工作手续未办理齐全;

(4)试验仪器不合格;

(5)技术规程、标准不明确;

(6)对新技术、新标准掌握程度不够;

(7)人员或工作量估计不足等。

1.2 其次是现场作业

(1)现场安全措施不全面;

(2)作业中跳项、漏项;

(3)处理现场异常情况无措施;

(4)工作进度安排不合理,浪费人力财力等。

1.3 再次是作业结束

(1)资料、数据的收集不规范;

(2)收尾工作不严密;

(3)作业结果的确认依据不统一,对完成情况没有评价。

实行标准化作业并严格执行,可以克服以上弊端。

省公司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指导书编制导则》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全面推进公司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强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管理,规范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准备、执行和考核,制定了《湖南省电力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今年5月,省公司出台413个现场标准化作业范本。全面覆盖

了变电、线路、配电、信息与通信,运行、检修与试验等相关专业。充分发挥《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规定》和指导书在作业中的作用,可以确保作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2标准化作业

现场作业程序的标准化(即目前提倡的标准化作业理念),保障每一个作业工序到位,注重作业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注重重要工序的作业质量。

现场作业工艺的标准化。追求每一道工序的作业质量,使每一道工序的作业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相应设备的作业工艺规定。它是作业者上岗前必须具备的技能素质。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应突出安全和质量两条主线;做到安全可靠、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能保证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和能控;达到事前管理、过程控制的要求和预控目标。

3心得

标准化作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规范作业人员行为,以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对象,培养标准化人才。明确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明确相关专业技术配合和业务流程,明确实施程序和监督方式,以标准流程化作业确保现场作业质量。其目标为管理——安全——质量——规范。通过标准化结构和体系的建设,促进企业标准化作业,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纳入技术管理中。在满足现有检修制度下,不断创新确保作业安全和检修质量,控制作业标准和流程,实现工作效率的突破。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规章制度、管理方法、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综合概括和集中体现。通过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使各项作业都按一致的程序进行运作。通过指导书的运作,使作业人员行为规范化,提高作业的控制水平和作业质量;对设备设施的配套和定置标准化,保障了安全作业和作业效率;通过程序化培训,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按同一作业标准要求,提高了员工的作业安全、技术水平。通过程序化指导监督运作,形成多层次安全、质量控制,全面落实了各级安全生产质量保证体系。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执行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处处体现着技术为骨干,管理为灵魂,专家把关的理念。成员对目标理解应当清楚清晰,勇于承担责任,完成在项目中的任务,建立良好的服务理念,相互协作保证团队稳定。

目前标准化作业的执行也并不完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书作业、有书不执行、书与作业内容不相符,执行过程中的虚假签字。因此,标准化作业的全员

培训势在必行。概念的讲述是入门的指导,使受训者对作业指导书有总体的概念。确定学习计划,根据大多数员工的不同情况,安排集体学习和个人辅导。重点讲授则针对难点、共性问题及需要强化的问题。

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人的因素,确保作业人员数量、组成的合理性。二是物的要素控制,保证作业必要的安全设施、工器具及专用仪器。按标准、规范对现场安全设施、仪器进行布置,提高作业安全环境和检修质量。第三为技术要素的控制,作业符合各项标准并有所提高和细化,对技术措施符合实际,且有针对性。采用文字、图表或流程框图等方法,对作业中的危险点及危险工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控制,从技术的角度来保证作业的安全和质量。第四则为标准化要素。指导书的编写格式规范统一,语言表达通畅。编写、审批、执行、修正、监督体系管理职能明确。

标准化作业是国网公司、省公司的要求,也是现场作业人身和设备安全、提高作业质量的根本保障。这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作业的多变性,特殊事例的出现都是需要通过作业指导书的不断修订进行完善;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的进步,也将逐步实现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为了解决目前开展标准化作业采用纸制文件,用纸多、成本高、签字造假等居多问题。省公司组织研究了标准化作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标准化作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了签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这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湖南电力的一名职工,应当积极配合发展趋势,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标准化作业的真谛;熟悉作业信息管理系统以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规范作业行为,不断减少差距,将“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贯穿工作始终。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体会 篇5

在假期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结合管理标准原文其中几条实施要求,阐述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部为什么要给学校管理工作制定标准?

管理标准的出台,是必要的,及时的。当前,一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问题突出,2014年5月,北师大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显示我国11%的中小学处于“心理环境预警线”之下,在学校纪律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发展等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基本管理的各个方面急需指导和改善。

制定管理标准,基本可以回应解决学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二、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

管理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三部分组成。

一是基本理念,是管理标准的总纲。确立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的32字基本理念。

二是基本内容,是管理标准的主体。基本内容立足学校管理工作实际,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设置了六项管理职责,分别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项管理职责下设22项管理任务,管理任务下设92条管理要求,力争涵盖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

三是实施要求,是对管理标准如何使用的说明,为管理标准的落实指明了方向。

三、学习管理标准的几点心得

首先,从整体上看,管理标准中92条管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了36条,以教师为中心制定了13条,这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真的令我非常感动。通读标准全文,公文体的文字中间,流淌的是党和政府对孩子炽热的关爱之情,做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体会到国家高层的良苦用心,认真做好管理标准的实施工作。

下面,我对其中三条管理要求,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1、第一大项“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第5条管理要求“执行国家学籍管理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我的建议:利用学籍系统内“计划招生”和“自主招生”的功能,设立各所初中的招生权限。考虑到家长择校的迫切需要,公办学校能否实施计划招生和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私立学校当然是以自主招生为主,但能不能对招生人数设限。

2、第二大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第23条管理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使每位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我的建议是:能否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制定管理标准实施意见时,应该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能够掌握哪些体育运动技能,并制订相应的评估标准。

3、第四大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第51条管理要求“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

我的建议:我们的一线教师对于职评条件的第一项“优质课”第二项“综合表彰”都比较明白,对于第三大项的相关内容,如素质教育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发等内容缺乏认知;管理标准又把这些内容做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建议教育教学业务部门加强指导、明确任务,开展相关活动,发放此类证书。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利于老师的进步。

4、通过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熟悉,教书育人,要从关爱学生开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步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新情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进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帮助教师牢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促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多年的教师生涯,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神圣工作,就必须从关爱学生开始。作为一位教师酷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也是做教师最最少的道德,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进步师德水平。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对待事和物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乐于助人,能识大体,顾大局,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对学生的关爱要从尊重和信任学生开始,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要用无私的爱赢得学生的爱,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他所教学科的知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为原则,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才能成为一位高素质的教师。

质量标准化心得体会 篇6

在2015年6月4号学习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使我有了很大的感悟,感觉施工现场距离标准化的质量差的很远,鉴于我们工地现在主体已经完工,二次结构也已经完成了一大部分,但是既然学习了质量标准化就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施到具体施工中。我个人根据学习的质量标准化学习到的几个方面说一下:

一: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要求图文并茂,提前向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交底,项目部对劳务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过后必须交底人及接受交底人签字,并把交底内容落到实处。

2、施工现场设置讲评台,通过讲评台向工人宣讲好的施工做法及新的施工工艺及常见问题的防止措施,这个很有作用,可以让工人从自身上去了解去提高,管理人员帮助他们去提高,但是我感觉既然做就应该起到它拥有的作用。

3、技术交底及作业指导书应挂牌,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采用挂牌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质量要求及施工标准让每个工人知道。

二:资料

1、首先施工过程中资料给现场工程进度一定要同步,签字不得早签迟签代签。

2、影像资料,影像资料能全面的反应单位工程中主要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及控制情况记录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情况,完成后应制作图片文档存档。在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都要有影像资料,以便于新技术新工艺及QC等申报。

三:样板

1、材料样板库

由建设单位负责一经选定某种样品,立即封样,并作为以后进货检验单的依据。单体建筑面积20000²以上的项目必须建立样品库。

2、实物样品

现场设置样板集中展示区,包括:墙体、楼梯、梁柱节点、洞口、构造柱、模板固定、装饰、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水电安装等。装饰样板应做到逐层解剖、层层外露。

3、工程样板

在建筑物内,选取标准户型做装修样板,至少做到一面墙体一个天棚,经过验收的工程样板作为施工的质量标准。,应逐层分解,层层外漏,还应在样板对应的部位粘贴标识牌及工艺做法,让人一看到就能直截了当的了解。

四、检查、验收

1、验收记录

每施工完成一段,都应进行实测实量,并将结果如实的公示检查部位及检查结果,并保存记录。

2、主体验收前准备

①房间墙上弹出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地面距墙体200mm处弹出平面控制线。

②线管,开关插座等安装完成。③完成工程样板的施工

④完成剪力墙上对拉螺栓孔防水封堵及加强网片的铺设

五、成品保护

1、在主体结构

柱角、墙角、楼梯踏步等定木板条,或成品的护角,刷警示漆。

2、二次结构

施工二次结构时注意对主体结构的保护,对加气块及提前预制完成的过梁及过门砖进行成品保护,避免未施工就损坏现象。

3、装修阶段

对安装完成的窗户、门、预留管道、地漏及管道用美纹纸或塑料布进行保护,通过这次的质量标准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也知道质量标准化水平永无止境,永远有发展空间,还可以进步,这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每天要有一个新的起点,每天的起点都要在提高自我的身上下点功夫,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执行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工作点点滴滴做起,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每一件小事,每件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把强烈的责任心融入到工作中去,我们做每一项工作都要有布置、有措施、有步骤、有落实、有总结、有效果评价,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有很大提高。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 篇7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增多,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排泄物 (粪尿) 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少数规模猪场因选址不合理, 资金短缺, 加上对粪污处理设施没有配套完善, 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我县部分生猪规模场在粪污处理、环境控制方面,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选址随意, 未经养殖用地审批

2011年以前兴建的猪场, 在选址、布局上没有征求县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就随意兴建, 有的甚至在居民区兴建了猪场, 根本不符合动物养殖用地条件。

1.2 逐步扩建、布局不合理

有些常年存栏300至1 000头左右的规模猪场, 往往是通过5~8年的不断扩建后才达到如此规模。在不断扩建过程中, 没有统筹安排, 往往是有多少钱做多少栏, 有的猪场受地基条件所限, 栏舍方向很不科学, 如座西朝东或座东北朝西南。尤其是排污系统无法统一安排, 对环境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虽建沼气池, 配套设施未完善

绝大多数猪场虽然都建有沼气池, 但有部分猪场未能真正实现“猪-沼-鱼”、“猪-沼-果 (稻、菜) ”的循环利用,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养殖场的沼气池容积过小, 即对废渣、废水的处理能力小于动物的排泄量。二是养殖场建筑不规范、栏舍地势高低不一, 有的栏舍低于沼气池。三是动物废渣入沼气池前和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未入沉淀池沉淀而直排, 即未进行固液分离, 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1.4 只注重规模, 不改善栏舍条件

据调查, 有的生猪养殖场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建设栏舍面积, 以求得最大养殖规模, 而忽视对栏舍夏秋防暑降温和冬春防寒保暖配套设施的建设。畜禽在经过炎夏酷暑或三九严寒时, 降低了畜禽群体免疫力, 常常发生应激反应, 导致了疫病频发。

1.5 滥用抗生素, 未把住“入口”关

近年来, 生猪高热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频发, 并常呈地方性流行, 造成了很大损失。很多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诚惶诚恐, 谈“疫”色变, 为防疫病发生, 在饮水中、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做保健。这样一来, 大大增强了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同时削弱了畜禽群体的免疫系统, 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2 体会

针对养殖业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 根据本县实际情况, 近年来, 我县大力推广了科学饲养新技术、新产品, 对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根据各规模养殖场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并结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 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一是2011年, 对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378个规模猪场都配套建立了无害化处理池, 避免了过去随意乱丢病死猪的现象。二是县能源局的沼气项目尽量向畜禽养殖场倾钭, 全县共建沼气池5 300余个, 为各养殖场对粪尿的处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在动物废渣、废水入沼气池之前和沼液排出后建立了两级澄淀池, 先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或排出, 这样既提高了对废渣的利用效率, 又减少了直排造成的污染。四是对简易猪舍用保温泡木板吊顶替换编织布顶, 用铝合金窗替换木窗, 用水帘降温替换电扇。这样大大改善了栏舍环境, 提高了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能力, 减少了猪群应激和疫病的发生。

2.2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到目前为止, 我县不存在没有沼气池的规模猪场, 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猪-沼-鱼或猪-沼-果等形式的生态养殖模式。首先进行固液分离, 即将猪粪入池发酵后肥地种果种树, 然后废渣、废水入沼气池产气, 沼渣、沼液又可肥水养鱼或回地种菜、种稻。

2.3 推广新型生态饲料

生产实践证明, 用益生素、中草药制剂做保健效果良好。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后, 可大大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抑制消化道病原大肠标菌的繁殖, 提高猪群免疫力, 减少50%的氨气排放量, 减少了猪群的应激, 降低了粪尿中的含氮量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如黄沙镇建设猪场, 于2010年对本场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改造。一是对排污系统进行了全面整改, 使全场污水全部排入到新建的4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 避免了粪尿直排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对栏舍进行了改造, 安装了水帘降温设施, 改善了栏舍温度和空气条件。三是连续4年来从未间段地使用了产酶益生素, 产生了“听不到猪叫、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死猪”的良好效果。

3 建议

养殖业污染已被公认为是继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 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居民身体健康、新农村建设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根据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现状, 结合我县对规模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的体会,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制订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各县 (市) 实际情况, 尽快制定本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以达到从制度上制止无绪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行为的进一步恶化。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促进畜禽养殖向土地资源丰富, 防疫屏障良好, 距离居民区较远的丘陵地、林果地转移, 从而实现畜禽养殖“林中建场、场在林中、畜禽上山、粪肥育林养鱼”的生态化发展格局。

3.2 改造养殖场的排污系统

实行清污分流, 污水都集中到沉淀池沉淀后再入沼气池, 排污应实行隐蔽式管道排污沟。

3.3 配套栏舍防暑降温设施

木窗改铝合金窗, 天棚用保温材料吊顶, 安装水帘降温设施, 从而达到夏秋能降温、冬春能保暖的目的。

3.4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实践证明, “猪-沼-鱼”、“猪-沼-果 (树) ”、“猪-沼-菜 (茶, 稻) ”等养殖模式既能变废为宝, 使废弃物资源化, 又能大大减少规模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 应大力推行。

3.5 提倡使用产酶益生素

浅谈大豆标准化管理 篇8

【关键词】大豆;标准化管理

1.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3599平方公里,素有“大豆之乡”的美称,并以东北“四大粮仓”之一而闻名遐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162万亩左右,在大豆生产实践过程中,开展很多生产实验、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活动,凡是获得成功的,往往不单纯是技术的功劳,而是管理和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成绩越大,管理所占的份额也越大,即呈正相关。在讨论大豆生产时,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着眼于播种面积,总产量与出口量。为达到这个目标,探求突破技术与创新技术固然重要,但运用科学管理手段,把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过程中去,在大范围内用好这些技术同样重要。

从生产力观点来看,科技成果只能说明生产能力含量的多少,还没有变成技术和产品,即没有变成模式技术和果实大豆。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完成这个质变和量变。

在与先进国家比较时,管理学者有一种提法:说技术落后,不如说管理落后,技术落后十年,管理则落后二十年。当论及技术与管理的相互作用时,常常提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它是智能化农业一个操作要点。

2.标准化管理在大豆生产中的作用

标准化是一门横向学科,既有管理属性,又有技术属性。它是组织、实施、考核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大豆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中离不开标准化。

大豆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和科研、生产、流通等方面,涉及农业、粮食、外贸、生产资料等部门。为使各方面、各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保证生产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必要发挥标准的纽带连结与标定作用。

大豆农业生产中,也是一个复杂的农艺过程,种、管、收都对最终产品发生影响。为使这些生产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使各项技术切实实施,也需有标准做为依据。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的桥梁,用统一标准的形式予以固定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就能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在大豆农业生产组织中,农业机械是单独管理和使用的,过去是机耕队,现在是承包户。农机承包户与土地承包户是两种关系形式,两者直接与间接利益不完全一致,如何协调矛盾,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就是依据。

大豆种子做为商品,生产、经营、使用不是一个单位,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必须加强种子标准化工作,在“四化”中,种子标准化是其中重要“一化”。另外,种子生产本身也包括许多环节,即科研、区域、繁殖和生产,还包括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检验等环节,哪个环节不按标准进行管理,都会使种子质量下降。要组织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实行全方位科学管理都离不开标准化。

3.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生产中的体现

开展大豆农业标准化同其他标准化对象一样,在制订技术标准时,要反映标准本身是科技成果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是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在确认技术标准时,要运用统一、简化、协调等基本原理,符合农业标准的有关大的原则;在执行技术标准时须经有关规定,规范、规程。

大豆的标准体系里主要有种子标准、农艺标准、产品标准。在种子标准中常用的有品种标准、区域试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种子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种子分级和检验标准等;在产品标准中,常用的有质量、卫生、储运及检验方法标准等;农艺标准主要指栽培技术标准。目前,虽已有许多标准,但还有待于不断配套完善。特别是农艺标准,正在进行探索。

贯彻标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农业标准,多为指导性标准,综合性强,生产地域性强,周期长,面向千家万户,生产者、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薄弱,这些给农业标准的贯彻增加了许多难度。

在大豆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中,采取的方法和侧重点与其它作物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来说可经过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运用多种形式(资料、广播、电视、电影等)进行宣传,生产者、管理者掌握标准。兴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进行典型示范,使人们看到贯彻标准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施肥制度、种子繁育制度、农机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监督检验制度等,保证标准的贯彻实施。

三是加强组织管理。首先是加强领导,标准化是一个管理过程,没有领导的重视,标准就难以实施;其次是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发挥其职能作用;再次是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密切协作,保证标准的全面贯彻。

上一篇:高英第三册课后答案下一篇:怎么查人行征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