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课题研究总结(精选10篇)

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篇1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13年9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小学语文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半年来,课题组共召开多次会议,即于2013年9月10日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全校语文教师第一次会议,讨论申请课题的提出,完成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师生问卷调查及分析。2013年9月,问卷调查负责人设计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师生问卷调查,对全校30名任教的语文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汇总并完成了调查及分析报告,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就自己所任教年级的内容选定课文,上好研究课,所上课例均有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等。三年级李荣老师和五年级连静芳老师在全校语文老师公开课例展示,并拍摄成录像。课题组每月组织不小于一次研究活动。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通过研究我校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评课说课中能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点评,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2、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的教学水平。学校将科研成果积极地推广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体语文教师上课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在反思探索中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这样使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3、整理形成了主要理论材料(1)教学反思 6份。(2)教学随笔 2篇。(3)小专题论文 6篇。(4)录像课例 2个。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全局考虑,半年多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2、还有少数的老师对课题研究重视不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及探索中去,对教学的反思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

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篇2

一、重视积累, 循序渐进。

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如果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首先, 日常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进社会, 走进大自然, 开放自己的视野, 领悟生活, 用自己的眼睛拍下一幅幅的生活画面, 在生活中找素材, 这样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生动、更逼真。其次, 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 把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写成随想等;我要求学生不必天天写, 周周写, 只让他们什么时候有感悟, 有灵感了就记下来。字不在多, 写不在勤, 而在坚持!光写也不行, 我还要求学生时常看看自己以前写过的东西, 有什么感悟就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 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作时也不会因为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思路而提笔不下了。再次,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可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对剖析, 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 也充实了学生的作文素材。

二、精批细讲, 反复指导

好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备要素, 然而一篇作文完成的好与坏是需要老师合理的批改点评的, 批改作文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写作能力、思想水平的途径, 更应是老师积累素材, 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基础。在批改的时候, 一定要肯定学生的付出, 找出他们作文中值得表扬的地方, 圈出它们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并给出修改意见, 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作文评讲应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 老师的厚积薄发, 高屋建瓴, 往往能起到开拓思路、激发兴趣的效果。反之, 如果仅寥寥几句评语, 而不认真进行集中评讲, 区别对待的话, 批改和写作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学生也许只看看等次就不再多想了, 对于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肯定不能及时改正。比如考试作文, 许多老师不细批, 评讲时也就泛泛而言, 效果往往不佳。其次, 在作文讲评课中, 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 有技巧地进行点评, 该表扬的表扬, 该批评的批评, 做到“赏罚”分明。在作文批改的同时, 老师也要及时记录下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上作文评讲课的时候, 老师可以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每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一些。然而, 只有理论的知识是不行的, 老师在作文讲评中可以选出作文质量比较好的做为例子, 一边讲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文章好在哪里, 大家应该怎样去学习运用这些亮点, 一边指出有些作文中的存在的错误, 这样一来, 使写的好的学生有成就感, 写的不好的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下次写作中也会避免类似的错误, 并把别人的亮点据为己有。然而对一些局部有闪光点、总体不好的的作文, 老师也要一一分析, 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写作

不管是哪个学科, 固守于惯性思维是不可取的, 在作文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的时候, 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掘题目的内在含义, 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 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 寻找突破口, 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更浓的兴趣。其次, 老师要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课文是写作的范例, 在上课时, 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给学生创造情景, 精心启发, 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写, 续写课文。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想别人不敢想的, 拓展自己的思路。如看了南郭先生, 一般都想到弄虚作假不可取, 但从另一面想, 也可以从齐宣王的角度出发, 写用人制度, 写为君之道;还可以从竽士的角度, 批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再次, 培养学生抓住写作灵感的能力。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 抓住灵感, 就会文思泉涌。然而灵感不会主动出现, 需要建立在积累之上。所以, 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 培养灵感。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使思路畅通, 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随时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

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小学语文课题总结 篇4

——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海阳一小 胡国英

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依然严重。所谓“高耗低效”现象,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而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仍居高不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识字能力的影响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识字水平,改变“高耗低效”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势在必行。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的运用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教育学基础

1、课件主要采用声音、图片等导入机制,并同时利用动画效果,集中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注意力。一般而言,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行识字,将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及识字效果。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所动的画面,克服了分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能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2、课件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欢庆》的课件中,等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天安门前,人山人海,礼花齐放。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

(二)心理学基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提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他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这也就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记忆效果。由于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是知识信息从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语言学基础

1、小学汉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字型的辨析与掌握。汉字的字型可分为三层: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或独体字的笔画;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顺序。运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别演化,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顺序演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的字型,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

对于汉字结构的掌握,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熟字学习生字,或进行比较。再以“蓝”字为例,进一步巩固该字,教师可用“篮”字与之比较。课件展示时,两字偏旁“艹 ”和“ ”分别用红色显示,并要求是动态“监”字用蓝色显示,用于学生区分比较“蓝”和“篮”。这种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知识的系统化。

2、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对识字教学的辅助功能

(一)弥补教师师范技能的不足。

教师的师范技能对于识字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师范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识字效果的质量,将直接对学生的识字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师范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普通话和三笔字。而普通话和粉笔字对识字教学至关重要。由于多媒体的运用中,采用了声音导入机制,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声音来代替老师的读音,这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地方口音浓重地区更有意义。在利用粉笔进行板书时,教师的字体端正与否,笔画笔顺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因为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自己没有主见时,一般视老师为权威,特别是少数低年级学生,所以用计算机代替师范技能水平略差的教师将有助于提高整个识字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虽然整个多媒体教学设计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对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代替部分老师用手写手画的内容。例如本课“船”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先选好的实物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若教师用传统的手画法进行教学所要花费的时间肯定比计算机操作所花多许多倍。其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加快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等形式找到急需的教学材料,也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效率更高,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的学习。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师生之间唯一的媒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多媒体也成为师生之间的媒介之一。然而就这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部分职能亦可以由多媒体来代替,即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来完成学习。例如课件中的练习部分,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来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且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亦可由计算机来代替,只要学生自己会控制计算机,便可自己进行汉字的学习,自己检测学习效果。计算机这种交互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可以解决由识字量少,识字时间晚而对阅读造成的影响。

语文课题2012年总结 篇5

课题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11年3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创新策略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两年的时间,为了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水平,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识字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成效显著,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完成了棉宠小学识字教学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识字教学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识字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介绍几种成功的识字教学方法》等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两年来,课题组共召开8次会议,即于2011年3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次会议目的明确,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3、在学校进行学生识字问卷调查及分析。

2011年1月,问卷调查负责人设计出“xx小学识字效率问卷调查表”,于3月,分别对本校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于3月下旬,由刘老师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识字效率调查及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4、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课、识字教学论文、优秀教案、课件展示活动。课题实施以来,每学期让实验教师准备一节识字教学优质课,课题成员集体备课、评课,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识字教学创新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5、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送交上级课题组验收。

四、取得的成绩: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课题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区、市、县级各类评比中多篇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语文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6

一、比较成功地培养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人文因素,只有对这门学科怀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自发地去学,也才能学得有效。这一年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地让学生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感受语文课堂的轻松和快乐,体验语文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和成功,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持久地保持下去。

1、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每一位学生的心。

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语文老师。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征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认为,我最大的武器是语言幽默、睿智。在课堂上,我既把自己当做老师,有时又俯下身子,做孩子们亲密的朋友。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我经常会说出一些让学生开怀大笑同时又受到教益的话。在课堂上,幽默、睿智的语言除了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还能于不动声色之中鼓励或提醒学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乐观、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此外,我还勤奋工作,创新工作,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高尚的师德。另外,我还时不时地在学生面前露一手,唱一首歌,朗诵一首诗,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优秀的新新教师形象,让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崇拜的对象。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吸引每一位学生的心。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高中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活动中学习,在“玩”中学语文,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这一年来,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20XX年4月,我以学校岗位练功课为契机,发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走近李白”。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搜集整理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活动报告。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初步体会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有很多同学还在周记中写了赞美李白的小诗。

在这之后,学生们自发的对宋词单元做了名为“走近宋词,品读苏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0XX年5月,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主题为“梦古曲今、激情飞扬”课本剧大赛。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热情空前高涨,大家群策群力,积极的选剧本、选演员、彩排、定服装。这不仅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也更使他们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

20XX年8月,我尝试利用每周五下午的自习时间,给学生开设“影视艺术鉴赏”课。现在的学生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时间对经典的影视作品进行观看。而且,对于很多文学名著,他们也没有时间去仔细品读。因此,我结合课本上的“名著导读”部分,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们播放电影,并让他们在观看之后完成“观后感”。通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学生们完成了对《巴黎圣母院》、《高老头》、《雷雨》、《老人与海》等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这样不仅完成了书本上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也因为电影本身的魅力,让学生产生了品读原著欲望。同时,因为电影的直观性,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在上交的观后感中有很好的体现)。真可谓一举数得。

20XX年11月,我做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对选修教材中的指定篇目进行讲授。学生们起初有畏难情绪,怕自己讲不好。但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放开包袱,紧锣密鼓的组织起来。有的是独立作战,有的是二人组合。即使是那些不登台讲课的同学也都积极准备,为其他同学找材料。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们因为有了充分的“备课”,虽然教学方法上有些青涩,但是却也能将教学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触颇多。在总结会上,很多同学都说,这次活动使他们重新对语文学习有了认识,经过自己的充分准备,这些看似深奥的古汉语诗文也是可以解决的。

20XX年11月,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沧海一粟,杏坛听雨”的诗朗诵大赛。

我所任教的班级,在报名初就竞争激烈。由于学校名额的限制,每班只能有3位选手参赛,所以同学们都积极争取机会,互不相让。于是我组织了一次班级的“海选”,通过学生评委们的投票,选出得票数最多的选手参加学校比赛。这样我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朗诵的热情。最后我灵机一动,组织了一个集体朗诵节目。虽然仅仅是做为“友情表演”,可是学生们还是兴奋异常,积极排练。比赛结束,一等奖的两组选手均出自我所任教的班级,而且我的集体诗歌朗诵也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二、立足课堂,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告诉我,教师是教学全场的设计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设计师,是自我教学生命的设计师。好的教师要读学生、读教材,要努力建设开放和有弹性的课堂。在设计每一堂语文课时,我都会问自己:学生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既关注人文性,又关注工具性;既关注训练,又关注感悟,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上完每一堂课后,通过下列方式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方式之一:目标实现了没有?资源利用好了没有?问题设计得有效否?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是什么?对策我以后上课该怎么办?

方式之二:我关注了吗?知识性;我关怀了吗?情感性;我关联了吗?思维性。

方式之三:解读文本了否?解读学生了否?达到目标了否?节奏把握了否?后续研究了否?

方式之四:我知道自己教什么吗?我能肯定自己教对了吗?我发现学生学会了吗?我明白为何教这些吗?每一堂课,都努力上得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真实有缺憾。总体目的: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对高中语文课改的回顾和总结 篇7

1. 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历来, 我们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只局限在语文教科书上, 而生活才是真正的教科书,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 只有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体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才能让教学“活”起来, 才能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下广告牌中所出现的错别字, 或分析电视广告中吸引人的广告语。有学生举了“激光仿伪”这一例子, 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 区别了“仿”与“防”的意义。有人对“鹤舞白沙, 我心飞翔”这个香烟广告语作了精彩的分析。“鹤舞白沙”是描写, “我心飞翔”是抒情。“鹤舞白沙”是一个美妙的意境, 晴天丽日下, 洁白的沙滩, 蔚蓝的大海, 轻盈的白鹤在翩翩起舞, 此情此竟, “我心”当然随之“飞翔”, 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高雅的享受。这就是这则香烟广告的成功之处。

2. 指导社会调查实践, 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出一个题目, 或写一则材料, 就让学生闭门造车, 而学生往往会因为没“米”下锅而咬烂笔头。不如让他们走出去, 到大自然中去, 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生活, 汲取写作营养。

写作实践也表明, 只有广泛地占有材料, 才能保证选材的质量, 生活空间狭窄, 生活内容单调, 选材单一这些似乎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压抑, 学校和社会活动的苍白单调, 逐渐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 情感的激发缺少特定的契机, 导致了思维的单一, 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所以, 要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 让他们的感情与炽热的现实相连, 使作文能真正表现青春的热情、社会的变化, 就必须创建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 拓宽素材来源。

3. 熟悉高考大纲, 做到课标与考纲双挂钩。

课标是平时教学的依据,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 二者不可忽视。2012年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都完全符合《2012年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大纲明确了语文高考的范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这个规定明确了课标与考纲的关系, 实际上也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和备考的方向, 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础, 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 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

4.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往的语文大纲在讲到课堂教学时, 基本的表述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本轮课改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呢?首先看这句话, 它的中心语是“学习方式”, 而不是“教学方式”。不要小看一个词语的变化, 实际上预示着课堂上师生角色关系的转变。“教学方式”, 主体是教师, 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虽然也强调要运用启发式, 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没变,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掌控下、在教师的预设中“戴着镣铐”学习。“学习方式”, 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哪去了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怎样组织和引导?这要涉及段落开头那句话的修饰语――“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由此可以确定, 所谓组织和引导,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引导;二是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各抒己见, 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引导他们形成合作意识, 富有团队精神;三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重新审视、探究解决疑问的途径和办法, 从而让学生能够自我构建知识和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必然伴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 新知识新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为此,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具备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才能让他们自如地应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只有这样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兴趣, 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动, 充满激情和智慧。

5. 不断学习, 不断研究, 变“教书匠”为“学者型”的教师。

提高学生语文的总结能力 篇8

一、抽象概括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比如《风景谈》一文,主题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通过六幅风景表现出来。如何通过阅读抓住其主旨呢?如果仅凭借语言文字逐一讲解分析,最后点明主旨,学生固然也能接受,但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未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图画教学,即选其中两三处风景制成图画,只是减去原文中人物活动部分,上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翻看原文,两相对照,找出自己描绘的风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韵味的原因,除语言不够准确精美外,主要是缺少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类的活动",因而缺少了那份鲜活的神韵。这时文章的主题已揭去朦胧的面纱,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之所以伟大,风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这一主题。

再如教材中的文言文,句法词法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来。就拿名词活用做动词这一词类活用现象来说,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很多例子:"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察今》)、"客将至,不冠不袜"(《大铁椎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等等。我们仔細研究这些加点的名词所处的位置,会从具体句子的分析中找出它们活用的条件和规律,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抽象概括,为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

二、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首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以文体组织单元,按难易排列顺序,划分系统而科学,每单元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结合单元知识进行概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有四篇散文《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虽然这四篇文章在时间上、地域上跨度很大,在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但它们都紧扣题眼写景状物,《雨中登泰山》围绕一个"雨"字大作文章,《长江三峡》写出了"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难老泉》突出"难老"二字,《我的空中楼阁》抓住"空中"的特色,于是我们归纳出这一单元散文的一个特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然后,对所学文章定期做整体的归纳概括,从单元括展到一册书再到全部课文,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比如,课本中的散文,纵贯古今、各具情态,分布在各册书之中,把它们集中起来仔细分析比较,则能找出很多共有的特征。仅就文章的结构技巧而言,无论作者如何与众不同、匠心独运,都要归于"形散而神聚"的原理,像《土地》由对土地的热爱、保卫和建设这一思想为纲,纵横驰骋,展开丰富的联想,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这就概括了散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色--形散而神不散。再进一步进行同类归纳:记游的散文,一般以作者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咏物的散文,一般以咏赞并赋予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为线索,如《灯》、《荔枝蜜》;叙事的散文,往往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猎户》、《娘子关前》;写景抒情的散文,常常以某种情感为线索,如《荷塘月色》、《绿》。

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阅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工作。

三、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能力的提高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观察。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时时加以总结。第二步是体会。观察生活并亲身体会才能丰富自己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把丰富的人生体会积累起来,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作品。第三步是挖掘。挖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刨根问底,这是一种极为值得提倡的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可以带来伟大的发明,同样也能探究出深刻的哲理,给人生以重要的启示。举个例子来说,暑假里到一位住在偏僻农村的同学家去玩,一到那儿,就被他家人和邻里的热情与真诚所感动,你在觉得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同时开始思索:他们的热诚与质朴是因为你从城里来所以仰慕你吗?也许是较城市这里贫穷而落后所以相互依赖保持着原始的品格吧?这些想法较狭隘;但当你和同学一起离开那里回去上学时,看着一张张亲切平和的笑脸,透过相拥送别的人群,你再深深地思索,你会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庞大的力量,它就是中国人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民族的精魂。

初中语文精读课文研究总结1 篇9

基于对我校学生学力的分析,我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语文的一些基本学习能力上,与兄弟学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起来,学会学,喜欢学,从而养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成了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再者,精读课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中极大的难点,如何让我们的精读教学能够走出学生念经这样的氛围?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对于精读课文教学,我们应该做到:

①促进教师更深入的解读精读课、吃透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实施教法。

②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设置能够为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创设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程度的学习过程,设计学生能够参与的学习活动,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一种合力,教师更多的以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

④更好的设计作业,注重教学反馈,以及时的教学矫正,帮助学生形成课后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话我们不仅能够愉快的教授课文,而且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课例研究既是教师合作完成的,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这种持续的教学研究,而能够相互了解,从而使学习关系、教研关系变得更融洽,并取得更大成绩

突泉三中语文课题小组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小课题个人总结 篇10

江南初中 古家兴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大、空”;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本学期九年级语文组结合教学实际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在作文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充分认识到“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计划进行了多次的作文训练,现把训练过程提纲罗列如下:

创新立意的意识 ——创新选材的意识—— 匠心布局的意识——典型文体的意识—— 精心包装的意识——精彩开头的意识—— 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发现一定的问题,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空间限制;

2、教学模式单一;

3、训练方向的偏差;

4、学生学习的被动;

5、阅读范围狭窄;

6、写作束缚太多;

7、文风华而不实。找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因此我请仇主任等一些老教师的给我指导然后调整了部分训练目标:

1、真情作文: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

2、坚持下水引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3、“我以我手写我心”:《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解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吧!

4、解决“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作文训练是 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指导时,我又根据中考作文的具体情况结合安徽省近年的中考作文情况,总结出了几条适宜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的作文规律:

(一)、认真审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1、注意题目类型。

2、注意题目含义。

3、注意题目题眼。

4、注意文体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颖、深刻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颖。

3、立意要深刻。

(三)、精心筛选素材,精当组织材料

1、材料要紧扣主题。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颖。

4、材料要艺术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当。

(四)、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巧妙

考场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首尾照应式。

2、先抑后扬式。

3、多向辐射式。

4、对比衬托式。

5、虚实结合式。

(五)、开篇漂亮似凤头,结束有力如豹尾

开头技巧:

1、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

3、引用材料。

4、描写环境。

结尾技巧:

1、顺其自然。

2、呼应篇首。

3、揭示主旨。

(六)、精心锤炼语言,力求妙笔生花

1、变空泛为具体。

2、变冗繁为精美。

3、变平庸为神奇。

(七)、创造新意,张扬个性

1、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2、松开立意的绳索,张扬立意的个性。

3、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4、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求“新”;求“朴”;求“意”。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考场作文有很大的改观,在调研测试和几次大型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上一篇:《马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下一篇:宝马汽车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