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共11篇)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20xx年全国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一、丧葬补助金
在丧葬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
1、为安排死亡人生前好友和亲属遗体告别仪式租用场地的费用、为死亡人整理遗容费、火化费、运尸费、尸体冷藏停放费、预定灵车、骨灰寄存、购买墓碑等支出的费用;
2、规定允许土葬的地方,为安葬死亡人的未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的墓穴占地面积使用费、购买棺材费用,在许多农村安排为死亡人送葬的亲朋好友宴席等支出的必要费用,等等。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1、配偶每月可获得职工本人工资的40%,其条件是配偶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工伤死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2、其他亲属每人每月可获得职工本人工资的30%,其他亲属,指的是工伤死亡职工亲属中除配偶之外的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人。
其他亲属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条件是:
(1)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3)工伤死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工伤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工伤死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伤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3、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也就是说,如果工伤死亡职工的配偶为孤寡老人,则其每月可获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为职工工资的50%。
4、如果工伤死亡职工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为孤寡老人,或者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为孤儿,则他们每人每月可获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为职工工资的40%。
5、如果工伤死亡职工有多个亲属皆有资格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则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享受主体 支付主体: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支付。)
2、享受主体:因工死亡职工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子女、配偶)。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对工亡职工直系亲属的物质补偿,因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应参照法定继承的规定,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之间平均分配。
计算方法:
可以申请工亡,要求支付丧葬费、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
丧葬费标准为6个月的单位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为:配偶,每月按工亡职工本人月工资的40%;其他亲属,每月按工亡职工本人月工资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相关法规: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第一条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的授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前款所列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
第三条 一次性赔偿包括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数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
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属地原则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理。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伤亡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第四条 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确定,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确定,并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第五条 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
前款所称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第六条 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第七条 单位拒不支付一次性赔偿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亲属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经查证属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该单位限期改正。
第八条 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生命是无价的, 然而有时候, 我们不得不用一定的方式来定价生命, 用金钱来抚慰和补偿受难家属受创的心灵和遭受的损失。然而, 与国外动辙几百、上千万元的赔偿相比, 我国工伤死亡赔偿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修改《工伤保险条例》, 提高工伤死亡赔偿, 且实现城乡和不同地区间的“同命同价”, 这是对生者的补偿, 也是对已逝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值得期待。
目前, 我国公民死亡赔偿金额, 一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20年计算。而按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工亡赔偿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显然, 工伤赔偿标准比一般的民事赔偿标准要低得多。现实中, 由于地区及城乡的差别, 现实中众多死于矿难的矿工拿到最高补偿不过20万元。这次《工伤保险条例》修改, 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了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标准二元化, 且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低于民事赔偿标准, 无法充分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不利局面。更为重要的是, 它统一的城乡和地区标准, 让工伤死亡赔偿更加公平。
我国工伤死亡赔偿标准过低, 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一些人对生命的践踏和漠视。企业是市场利益主体, 心中自有一本经济账。以频发的矿难为例, 由于矿工“命贱”, 一些
郝俊波的这一建议是否被采纳国人拭目以待。虽然一些人认为三百万的赔偿标准不太符合中国国情,但对于提高死亡赔偿标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这说明了人们对于生命权和生命价值的觉醒。人的生命的价值不容忽视,是金钱等物质的东西所无法衡量的。尽管数字符号不能刻画生命的价值,然而从人文伦理的角度来说,死亡赔偿标准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对于生命价值的态度。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人们对于国内过低的死亡赔偿标非议不浅。我们经常从新闻报道里发现,一个死去的生命的代价与区区几万元的赔款划上等号,令人闻之伤怀,唏嘘不已。
如果赔偿标准提高到最低三百万元,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一种力量。引导社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死亡赔偿标准过低,导致一些人漠视他人的生命。甚至草菅人命。提高死亡赔偿标准,可以形成一种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命悲剧的发生。在山西洪洞矿难中。遇难者家属由于得到媒体的关注而获得约20万元的赔偿金额,而报道说矿主一年的利润就高达一个亿。在高昂的利润面前。他人的生命在矿主眼里显然微不足道。如果提高死亡赔偿标准,矿主可能因为赔付而倾家荡产。这样一来想必他不敢漠视矿工的生命。
处在社会中的人有贫富之分。但對于生命价值而言,则无贵贱之分,作为社会个体。每一个生命应该是平等的。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成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人在社会地位中的平等,而这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其实就是生命权和生命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一个人的生命得不到尊重。生命价值得不到体现,逞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死亡赔偿标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潜在和现实的需要。
死亡赔偿标准。就中国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具体应该为多少有待商榷。社会在发展。死亡赔偿标准也不应该原地踏步,而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该有所提高。至于一些人担心的具体的操作实施问题,那都不应成为障碍。提高死亡赔偿标准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它是对生命应有的尊重,是对生命价值应有的体现。
为保障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根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对本市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进行调整,具体通知如下:
一、12月31日前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的`抚恤金在目前享受的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调整后的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126元,其中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212元。
二、1月1日至月31日期间因工死亡人员的供养亲属,其按《实施办法》规定计发的抚恤金低于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按最低标准计发。
三、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实施办法》规定支付抚恤金的供养亲属,其按本通知规定调整后增加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目前仍由用人单位按照《实施办法》规定支付抚恤金的供养亲属,其按本通知规定调整后增加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甲方:
1、***(身份证号:************)女,***之妻
2、***(身份证号:***********)男,***长子
3、***(身份证号:**********)男,*****次子。
乙方:********************公司
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职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协议,签订协议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想写协议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伤死亡赔偿协议书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伤死亡赔偿协议书 篇1甲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乙方:,系受害人 之(写明与受害人的关系)。
现乙方受受害人供养的全体亲属委托(特别授权)处理 死亡的相关善后事宜。居民身份证号码:
甲方单位员工,因工作原因于 年 月 日在厂区内(或其他起点)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供养亲属情况:
父亲:姓名 年龄 出生日期 职业 家庭住址
母亲:姓名 年龄 出生日期 职业 家庭住址
妻子:姓名 年龄 出生日期 职业 家庭住址
子女:姓名 年龄 出生日期 职业 家庭住址
子女:姓名 年龄 出生日期 职业 家庭住址
为妥善处理 死亡的善后事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现甲乙双方就赔偿,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赔偿乙方丧葬补助金: 元;
二、甲方一次性赔偿乙方供养亲属补助金 元;
三、甲方一次性赔偿死亡补助金 元;
四、其他费用。在上述款项基础上,甲方自愿另行补偿乙方 元。
上述一、二、三、四项合计人民币元 元。
五、乙方负责赔偿款项在供养亲属间依法合理分配,如由此引发争议,概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六、协议签订后,双方再无其他争议,任何一方不得反悔。
甲方:(盖印)乙方:
委托代理人: 电话:
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1、赔偿法律依据
赔偿法律依据
依据:20xx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公布 根据20xx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赔偿金额计算标准
1、甲方赔偿乙方丧葬补助金:20xx年重庆市建筑行业月职均工资2334、5X6个月=14007元
2、供养亲属抚恤金:孩子(19岁—6岁)年X12个月X5500元月工资X0、3系数=237600元;老人是5年X12个月x2人X5500元月工资X0、3系数=198000元,合计:435600元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0xx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X20年=382180元
4、以上合计:甲方赔偿乙方丧葬补助金14007元+供养亲属抚恤金435600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382180元=831787元。
工伤死亡赔偿协议书 篇2甲方:广州市XXX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经理
乙方:刘XX,XXX之父,身份证号码:
黄XX,XXX之母,身份证号码:
乙方之子刘三系甲方单位的工人,因工作原因于20xx年x月x日发生工伤事故,经抢救无效于20xx年x月x日死亡。xx,男,xx岁,身份证号码:4107xxxXXX2173015,供养亲属及直系亲属身份情况:
父亲:XXX,年龄:50岁,出生日期:1958年12月14日,家庭住址:;
母亲:XXX,年龄:45岁,出生日期:1963年4月22日,家庭住址:。
为妥善处理刘三工伤死亡的善后事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 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现甲、乙双方就赔偿问题,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共计人民币351000元(大写:叁拾伍万壹仟元整),除上述费用外,乙方不得再向甲方主张任何赔偿或补偿费用。
二、自甲、乙方双方签订本协议,乙方收到甲方叁拾伍万壹仟元工伤赔偿款之日起,甲、乙方双方同意终结刘三的工伤死亡赔偿纷争,乙方及其近亲属自愿放弃主张赔偿差额的权利,自愿放弃基于刘三工伤死亡所产生的各项权利及所享有仲裁、诉讼的权利。
乙方及其近亲属不得再就工伤赔偿事宜向甲方提出任何形式的赔偿要求;不得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本事件或有任何异议;不得要求甲方将死者刘三的尸体运回河南省XX市,而应就地在殡仪馆进行火化处理;如乙方违反上述约定,则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甲方于20xx年xx月xx日前支付乙方全部赔偿金叁拾伍万壹仟元,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乙方开具收款收条。
四、乙方自行负责赔偿款项在供养亲属间依法合理分配,如由此引发争议,概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五、乙方保证在签署并协议时,确认其为刘三的全部直系亲属,并已得到所有近亲属的授权及认可,已清楚了解自己在协议中的权利义务,已就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其他问题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并清楚明白,甲、乙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1、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内容,则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支付守约方人民币351000元(大写:叁拾伍万壹仟元整)作为违约金。
2、因任何一方违约而导致仲裁或申请强制执行的,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取证费、交通、通讯费、误工费(每天50元)、公证费、律师费。
甲、乙双方如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广州仲裁委员会裁决。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协议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执两份,乙方执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签订时间:
工伤死亡赔偿协议书 篇3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死者配偶、子女、死者父母)
鉴于:
死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公民身份证号,)系甲方员工,于 20xx 年 月 日因 疾病送医,并于20xx年 月 日医治无效死亡。为妥善解决死亡善后事宜,甲方现以工亡标准,并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费用与乙方达成赔偿协议如下:
1、乙方已就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其他问题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十分清楚十分明白本协议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2、乙方承诺:乙方为所有有权赔偿权利主体,若出现其它有权赔偿权利主体,则一次性工亡赔偿金乙方承诺与该权利主体之间进行再分配。
3、协议双方确认,死者治疗费用业已由甲方予以支付。现双方协议甲方向乙方另行赔偿 元,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丧葬补助金元,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4、除上述费用外,乙方不得再向甲方主张任何赔偿或补偿费用。
5、具体赔偿方式为:本协议生效后,由甲方于 内向乙方指定银行帐号支付全部赔偿费用。
6、乙方指定帐号,开户人:,开户行:,开户帐号:
7、甲方履行本协议项下的赔偿义务后,乙方不得向甲方提起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理由)的民事赔偿要求。
7、乙方不得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诋毁、侮辱、损害甲方的企业形象;亦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有关政府部门或司法机关申诉、投诉、仲裁或诉讼。
8、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内容,则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支付守约方人民币元作为违约金。
9、协议任何一方违约,则应向协议相对方支付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取证费、交通、通讯费、误工费、律师费等。
10、本协议各方当事人对本协议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否则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11、本协议一式 份,甲方执 份,乙方执 份。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乙方须提供乙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等可以证明死者继承人的身份的证件作为本协议附件。
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
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于1964年颁布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建议书》规定的工伤赔偿的范围为:从事生产或服务性行业的合作社成员;独立劳动者, 特别是小企业主或积极从事小商业、小农场经营活动者;某些不领取工资的劳动者, 如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正在接受培训或者正在试用期内的人员、承担抢险救灾或维护秩序与法制任务的志愿人员、其他从事公益活动或参与公民义务事业的人员, 例如自愿协助公共部门、社会部门或医疗部门的人员及从事主管当局指定或批准的工作的囚犯及在押人员。规定的工伤赔偿基本标准为:凡丧失工作能力者均应从停发工资的第一天起领取现金津贴。如属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初步丧失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很可能是长期的或因此造成某种生理缺陷) , 津贴金额不得低于工资收入的2/3 (但应规定最高津贴额或供计算津贴参考之用的工资收入的最高数额) , 或在采用统一津贴比率的条件下, 不得低于男工人数最多部门的平均工资的2/3。
美国
在美国, 雇主承诺当雇员在工作中或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时, 不论雇员是否有过错, 雇主将承担雇员的医疗费用和一定数额的工资损失补偿。作为交换, 雇员放弃追究雇主民事侵权责任的权利, 这样就产生了美国的工伤保险制度。
美国工伤赔偿一般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即时医疗护理和超过3〜7天等待期后因工资损失提供的现金赔偿。针对现金赔偿, 美国各州工伤保险法都规定了3〜7天的等待期, 如果雇员在这期间康复, 则只能享受免费的医疗护理, 而不能领受现金赔偿。只有超过3〜7天的等待期才能领受现金赔偿, 现金赔偿的计算时间通常要追溯到受伤日。现金赔偿按周计算, 通常是雇员受伤前周薪的2/3, 现在各州在比例上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 各州还规定了工伤赔偿的最高和最低限额, 周赔偿数额的限额根据州平均周薪每年自动调整。周薪低于最低州赔偿限额的, 按照最低赔偿限额领取;周薪高于最高州赔偿限额的, 将按照最高赔偿限额领取。在工伤保险现金赔偿中规定等待期和最高州赔偿, 主要是为了防止工伤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避免伤残雇员形成依赖工伤保险的惰性。
现金赔偿除了依据伤残持续时间外, 还要依据伤残严重程度来确定。美国各州工伤保险伤残程度分为4大类:临时完全伤残、临时部分伤残、永久完全伤残和永久部分伤残。
当超过3〜7天的等待期, 将向伤残雇员支付临时完全伤残补偿。在多数情况下, 雇员完全康复, 返回工作岗位, 补偿也就终止。有些情况下, 在雇员接受最大限度的医疗救治前, 雇员就返回工作岗位, 雇员接受暂时部分伤残补偿。暂时部分伤残补偿是现金赔偿中最普遍的一种。如果雇员在接受了最大程度的医疗救治后, 仍然伤残严重, 将向其支付永久完全伤残补偿,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永久完全伤残和死亡现金补偿不到总现金赔偿的1%。永久部分伤残补偿是在雇员接受最大程度医疗救治后伤残仍然持续情况下支付的。判断一名雇员永久伤残的方法非常复杂, 各州都不同。
如果雇员因工死亡, 将向其家属提供死亡给付。死亡给付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最高限额的丧葬补贴, 另外一种是对符合条件的家属给予现金支付。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工伤赔偿实行“无过错”原则, 即规定劳动者只需证明其受伤是与工作有关即可申请工伤赔偿。澳大利亚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心为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重返工作岗位的管理。现在, 澳大利亚工伤保险制度仍在积极推行以控制工伤赔偿成本和促进工伤劳动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改革目标。
在澳大利亚, 任何遭受工伤或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都得到工伤赔偿的权利。因此, 衡量是否有资格享受工伤待遇有3个核心标准:必须属于劳动者的范畴, 必须是一个能够赔偿的工伤类型, 工作和受伤之间存在联系。一旦符合了工伤赔偿的要求, 接下来的就是确定工伤赔偿的类别和赔偿的标准。工伤损害赔偿金应当为工伤职工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并通过工伤康复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最终使得他们能够重返到就业岗位, 获得劳动的权利。在澳大利亚工伤赔偿福利一共分5个类别:
1. 收入补偿金
收入补偿的目的是当受伤劳动者不能工作或者不适合工作的情况下, 对于其工资收入损失作替代性的支付。收入补偿金额基于受伤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劳动能力的标准进行确定。收入补偿金一般少于工伤劳动者原有的工资标准。
2. 医疗及住院费用
受伤的劳动者应当获得合理的医疗、住院机会, 及专门的健康服务和职业康复, 以帮助劳动者恢复工作和确保其完全康复, 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3.伤残损害赔偿金
若劳动者遭遇了永久伤残, 除去收入补偿金之外, 还会获得一笔一次性的伤残损害赔偿。其数额取决于伤残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州一级的规定。
4.死亡抚恤金
如果发生死亡, 劳动者的配偶或家属有权获得丧葬费用、一定期间的生活费用和一次性死亡赔偿金。
5.其他福利
有的时候工伤劳动者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服务, 如在工伤康复过程中得到家庭服务员的照顾或帮助。另外, 还有可能获得一些非经济损失类的补偿。
德国
德国的工伤保险法基于与民法不同的原则——不以追究事故责任者确定赔付的原则, 即在工伤赔付上, 无需再追究是雇主还是雇员方面的过错, 而是以“是否发生在工作过程中”来确定工伤赔付范围的划定标准, 且待遇高低依法由损害程度确定。
德国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较多, 受保范围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雇主发放的工资 (前6周) 、经办机构发放的工资 (6周以后) 、医疗期间的待遇、参加培训和就业指导期间的待遇、年金待遇、遗属年金、幸存者津贴、护理补贴以及其他。参保人的工伤保险待遇和工伤职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种族和就业时间长短、再就业等无关, 只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以公平地享受待遇。
德国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具有3项主要内容, 即预防、康复和赔偿。工伤事故发生后, 首先应当提供有效的治疗, 并进而享受职业促进康复待遇、社会康复待遇、需要护理待遇;相应的损害赔偿包括受损害者津贴、受损害者年金、遗属年金和丧葬费等。其中, 治疗和康复待遇优先于年金待遇。
治疗包括事故刚发生后的照料, 医生和牙医的治疗包括补牙, 必要的特别事故治疗, 按照医生的安排和责任提供的其他援助待遇、药品、治疗措施, 包扎用品和辅助器械, 家庭疾病护理, 在医院和康复机构的治疗。
医疗康复待遇包括负荷试验、工作疗法;不能工作的受事故损害者, 在停发工作报酬以后获得病假工资。
职业康复待遇包括各种按照各人的需要提供的特殊待遇, 即获得或者增加劳动岗位包括促进接受工作。就业准备包括由于健康受到损害而进行的必要的基础教育、职业调整、培训、进修和改行, 改行包括必要的学校结业。援助适当的学校培训, 包括为学校培训做准备, 或者在义务教育开始之前增强智力和体力。通过提供以上待遇, 使工伤受害者能够重新获得能力和尽快地重新参与到职业、学校教育或者职业教育中去。
社会康复待遇和补充待遇包括机动车援助、住宅援助、家务援助和指导以及社会教育学的照料和社会心理学照料, 还包括在职培训措施中的课程费和其他旨在达到康复效果的待遇。如果受伤者不能自理, 则应当向他们支付护理津贴、提供护理人员或者提供家庭护理。
德国工伤保险现金待遇包括:
1.负伤后停止工作期间, 前6周由雇主发给工资。
2. 伤残待遇。这一待遇在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期间发给, 为总收入的80%。但获得的待遇数额不能超过本人过去的净收入。
3. 临时性补贴。在参加职业培训、接受职业指导期间发放, 直至确定为无法再就业。标准为伤残待遇的68%。受伤害者有子女需供养, 或其配偶要求提供护理的为伤残待遇的75%。
4. 年金。这一待遇终生给付那些由于工伤或职业病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依据伤残程度确定不同的给付标准, 伤残程度为100%的, 发给最高年金, 为本人平均收入的67%;伤残程度为90%的, 发给最高年金的90%;伤残程度为80%的, 发给最高年金的80%。
5. 寡妇鳏夫年金。最高为死亡者年收入的30%, 或者年收入的40%。
6. 孤儿年金。数额为死亡者年收入的20%。如果父母双方死亡的为死亡者年收入的30%。孤儿年金可领取至18岁。
7. 父母年金。一位父亲或母亲领取死亡者年收入的20%。父母双方共领取死亡者年收入的30%。
8. 幸存者津贴。工伤人员后来由于一般性原因死亡, 遗属一次性领取死亡者过去年收入的40%。特别之处在于, 工伤年金只根据残废等级发放, 不与伤残人员就业状况联系, 不根据工伤人员再就业之后的工资进行调整。如果伤残程度没有变化, 则终身领取同一标准的年金。另外, 在德国没有对工伤人员的一次性高额赔付待遇, 这是考虑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康复, 并减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康复优于补偿的基本原则是德国积极的工伤保险思想的重要体现。职工发生工伤后, 最重要的不是对劳动者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而是要尽最大的努力, 采取一些适合的手段, 对劳动者进行最好的康复, 使工伤者能够重返工作并享受生活, 从而降低社会总成本。
日本
日本的工伤保险是由公营保险公司实行强制性的保险。在日本, 工伤保险补偿金的给付内容包括暂时伤残补偿金、永久残疾补偿金、医疗补助和遗属补偿金等。另外, 当工伤者达到65岁时, 可享受老年年金, 并仍继续享受残疾补偿金。
在日本, 参加了工伤保险的企业, 一旦员工发生工伤, 费用一般全部由基金支付, 雇主不再承担费用;但因雇主故意行为或重大过失而导致的工伤、雇主未缴保险费期间发生的工伤, 工伤保险管理机构一方面支付员工保险金, 一方面向雇主征收同额或部分的“特别费用”, 实际上由雇主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 即特定情况下, 并不免除雇主的责任。受伤者既可以请求工伤补偿又可以提起诉讼。所有的工伤医疗费都可以得到补偿。因工致伤者可以在工伤事故医院或者专门指定的医院免费就医, 也可自由选择医院就医, 然后要求补偿医疗费。
日本工伤保险的费用给付主要体现在保险给予和劳动福利事业的给付两个方面。
保险的给付包括疗养 (治疗) 补偿给付、休业补偿、年老、遗属补助等。主要项目有:职工在发生工伤后, 有专门的工伤医院进行治疗, 工伤人员所有治疗费全由工伤保险费支付;职工在因工伤事故不能上班领不到工资时, 从歇业第4天起, 由工伤保险基金每天支付基本工资的60%;残疾补偿给付则根据其伤残的等级给付年金或一次性补贴;因工伤事故死亡给予遗属年金或一次性补贴、丧葬。
劳动福利事业的支付更为广泛, 包括康复治疗、遗属生活、劳动规章的更改、劳动条件的改善等。
日本工伤保险的给付制度审理比较严格。法律规定伤残等级为14个, 1〜7级是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这样就必须按时发给工伤保险年金。8〜14级是不影响劳动能力的, 只发给一次性赔付。伤残等级认定要待治疗终了和症状固定后才能认定。
工伤保险的给付流程为:发生工伤后, 首先由发生工伤的劳动者提出保险给付的请求, 递交当地劳动基准署, 劳动基准署署长签字同意受理后, 由劳动保障审查官进行审查, 并必须在60天内办理完毕。如有异议本人可要求复议, 提出再审查请求。60日以内再审查的结果要提交厚生劳动省劳动保险中央审查会审议裁决。对裁决有异议可提请司法诉讼, 得出终审结论。工伤保险也可以不经过中央审查, 直接走司法程序。
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的工伤补偿制度以《雇员补偿条例》为基础和依据。根据该条例, 由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负责处理工伤补偿事宜。劳工处主要有两项职能, 一是负责工伤报告制度的实施, 二是解决争议, 对部分工伤补偿问题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
在香港, 工伤补偿的基本程序包括报告、裁决与诉讼。首先, 根据《雇员补偿条例》, 雇员若不幸遭遇工伤意外或被认定患上职业病, 应尽快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雇主或主管报告。若意外事故导致雇员死亡, 而死亡地点是在厂房、工地或工地附近, 则雇主将被视为已接获通知。雇主在意外事故发生后, 不论该意外是否引起任何支付工伤补偿的法律责任, 雇主必须按条例规定向劳工处呈报。雇员若怀疑雇主没有就其工伤意外或职业病向劳工处呈报, 可前往劳工处办事处直接呈报。办事处在收到雇员的呈报后, 若确定还未收到雇主就该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呈报, 会以书面方式要求雇主按规定呈报有关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个案。雇主如没有合理原因而逾期, 或未向劳工处呈报雇员工伤时间, 或提供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 即属违法, 最高可被判罚款港币5万元。
其次, 如果雇主对雇员的伤病成因有怀疑, 可依法做初步调查。若雇主对工伤个案仍有疑问, 可向劳工处提出意见及资料。劳工处主要从医学角度及根据《雇员补偿条例》的规定, 就案件属工伤的可能性向雇佣双方提供意见。
香港工伤索偿请求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
1.雇主直接支付补偿。适用于工伤病假不超过3天及没有导致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伤害。
2.雇主与雇员直接协议。适用于工伤病假超过3天但不超过7天及没有导致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伤害。
3.在其他情况下, 劳工处评估根据条例需付的补偿, 并给雇主及雇员签发一份列明补偿款额的《补偿评估证明书》。劳工处签发证明书后, 雇主必须于21天内制度补偿款项。
卫书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工负伤会引发这样一起长达8年的赔偿纠纷,而且还没有等来一个结果。
事情还要追溯到11年前。1996年,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沛县三建),因发展不景气,号召职工自谋生路。同年的7月26日、29日,公司分别出具介绍信、印章刻制委托书,给内部职工曹振华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一枚,后因曹交不起管理费,第二年公司再没给曹出具过任何的手续,“五工区”也未参加年检。
1998年7月24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以下简称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以下简称五工区)签订了一份建筑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将大桥二处承包的盐城三支河小桥(不包括基础钻孔桩)交由五工区参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等所造成的损失和事故处理费由五工区自理。
1999年6月1日,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应公安部门的要求为大桥二处盐城工地职工颁发了《上岗证》,为项目分包单位的务工人员(包括民工)颁发了《施工证》,卫书文和工友们都接收了这些证件。
1999年8月9日,作为钢筋工的卫书文,在施工工地安装钢模时被模板压伤,后经医院诊断,腰骨12节挫伤,致使压迫腰椎神经,造成受伤部位以下没有知觉,下肢不能活动。
同年9月11日,卫书文与五工区达成了补偿协议,协议约定五工区除支付卫书文住院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约1.4万元以外,再一次性补偿给卫书文3.5万元,卫书文亲属保证不再向五工区索要任何费用。
事情到这里本来已相安无事,怎知在2000年6月,经盐城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卫书文的工伤已构成工伤伤残二级,需大部分护理。3个月后,卫书文以工伤争议为由向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大桥二处支付工伤医疗费、医疗期间的生活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费等费用共计23.02294万元。
2000年9月17日,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达了《仲裁裁决书》,裁决认为,卫书文在大桥二处承建的工地施工中因工负伤,依法应按国家规定享受工伤待遇,第三人沛县三建无桥梁施工资质且其下属五工区无独立法人资格,大桥二处与第三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属无效合同,大桥二处应承担卫书文因工负伤的法律责任,第三人沛县三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裁决大桥二处一次性支付卫书文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护理费、一次性伤残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费、交通费共计21.27565万元,扣除第三人沛县三建已支付的4.9万元,实际应支付16.37565万元。
对于这份《仲裁裁决书》,大桥二处表示无法认可,于是向盐城市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消裁决,确认卫书文与第三人沛县三建之间具有事实劳动关系,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就在这年12月,盐城市城区法院受理了此案。
纷争
盐城市城区法院调查后认为,沛县三建资质等级为“建筑二级”,可承包30层以下、30米跨度以下的房屋建筑和高度100米以下的构筑物的建筑施工,其对承包项目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第三人沛县三建出具介绍信及印章刻制委托书,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后以此名义与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应视该工区为沛县三建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行为属沛县三建的授权行为,而五工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故沛县三建应承担五工区的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且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第三人承包合同中关于第三人一方人员的工伤责任的承担,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劳动规章的规定。卫书文虽未与第三人签订劳动合同,其在第三人所属的第五工区工作,第三人系受益人,是用工主体,故卫书文与第三人构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大桥二处与卫书文未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构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第三人沛县三建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故应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大桥二处不承担赔偿责任。
2001年9月25日,盐城市城区人民法院下达了[2001]城民初字第27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大桥二处与卫书文之间不具有劳动关系,而与第三人沛县三建具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第三人沛县三建应支付卫书文各项费用共计16.37565万元。
对于城区法院的判决结果,沛县三建表示不服,沛县三建认为,城区法院的判决无事实依据,更无法律依据,城区法院认定的沛县三建因为有建房资质,所以也应具有相应的建桥资质,是标准的用推理代事实,事实上沛县三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建桥资质,五工区与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也没有获得公司的授权,而且在与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五工区的公章就已经作废,五工区既无公司的授权书,又无建桥资质,更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而与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根本就是无效合同,苏劳仲案字[2002]第089号《仲裁裁决书》证实了这一点。
同样,沛县三建认为,卫书文与五工区并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卫书文是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项目经理部原经理柯昌顺的弟弟柯昌席(又名张绪)以大桥二处的名义招来的工人,为此大桥二处还给了柯昌席5000元招工费,卫书文到了工地后,是大桥二处发给他《上岗证》和《施工证》的,卫书文在大桥二处的工地干了7个月,工资都是在大桥二处领的,在卫书文出事的前一个月,五工区的所有人就被赶回了家,在沛县三建与大桥二处签订的合同的第一条也明确规定,五工区与大桥二处的合作是参与施工,既然是参与,就说明该工程是两家,按工程款78万元分配,大桥二处掌握56万元以上的主动权,占了整个工程的70%,而法院判决赔偿时大桥二处却连“连带责任”都没有,只让沛县三建赔偿,他们认为法院的判决明显不公。
观点
针对这起工伤赔偿纠纷,著名法学专家、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张赞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甲方:福建省中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庄汉章,委托代理人:龚秀华 项目负责人:谢拥军
乙方:柴洪树,男,汉族,生于1955年5月16日,住南部县南隆镇枣儿松云洞村7组16号,系死者父亲。
乙方:李琼芳,女,汉族,生于1961年2月12日,住南部县南隆镇枣儿松云洞村7组16号,系死者母亲。
乙方:雍碧成,女,汉族,生于1987年5月9日,住南部县南隆镇枣儿松云洞村7组16号,系死者妻子。
乙方:柴瞳,女,汉族,生于2012年12月2日,住南部县南隆镇枣儿松云洞村7组16号,系死者之女。法定代理人:雍碧成,系柴瞳之母。
2015年7月29日上午7:30分左右,柴兴培在福建省中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位于南部县定水镇莱克川东北商业汽贸园D区(D1区)工地工作时,不幸从玻璃雨棚架上摔下死亡,现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赔偿协议,供双方遵照执行。
一、甲方一次性赔偿乙方因柴兴培死亡的工亡补助金、女儿和父母抚恤金、丧葬费等共计99万元,大写玖拾玖万元正。
二、付款方式:2015年8月2日甲方支付乙方49万元,余款50万元(甲方支付时应扣除乙方借支的1.5万元,实付48.5万元),在甲方收到乙方提供的乙方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火化证、销户证明、死亡证明书(甲方协助乙方到医院开具)、死者身份证复印件、亲属关系证明后20天内支付完毕(甲方指定
第1页,共2页 谢拥军、陈碧生收取乙方资料,并出具收条)。甲方如不按时支付,除承担违约金外,还应按每天500元向乙方支付资金利息至付清之日止。
三、本协议签定后,甲乙双方到公证处办理公证。
四、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乙方收到上述全部赔款后,不得再到有关部门和乙方闹事。
五、甲方拥有因柴兴培工地意外伤害死亡的保险理赔权,乙方应配合甲方到保险公司理赔,保险理赔费用全部由甲方享有。
六、甲方上述赔偿款打入乙方下列账户,视为支付,乙方同时向甲方出具收条。
户名:柴洪树,开户行:建行南部县瑞安路营业部,卡号:6217 0036 7000 4032 349。
七、本协议一式六份,双方签字生效,甲方不按时支付,乙方不按约定执行,均属违约,如单方违约,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并赔偿对方实际经济损失。
甲方: 乙方: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担保人: 在场人:
第2页,共2页
3页,共2015年8月1日
2页
——胡兰诉木子家具制造厂案
【问题提示】
工伤死亡,遗属能否请求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案情】
申请人:胡兰
被申请人:木子家具制造厂
2005年10月23日,木子家具制造厂采购员甘平受单位委派,到广东顺德市洽谈生意业务。甘平谈完生意后,在返回广西途中因意外事故死亡。甘平死亡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其为工伤,其所在单位家具制造厂同意按照职工因工死亡的待遇给付甘先生家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伤补助9万元,但甘平的妻子胡兰认为甘平中年死亡,遗留下未成年的孩子,给他们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要求家具制造厂再给付50000元的精神损害赔偿,家具制造厂予以拒绝,胡兰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家具制造厂一次性支付给胡兰及其子女93000多元,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不予支持。
【案例分析】
木案涉及到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金的问题。
工伤保险赔偿是指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建立工伤保险关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则由保险机构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公法性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应当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不能直接对用人单位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建立工伤保险关系,只要该单位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也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予以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具有填补、抚慰、惩罚的功能。
那么,受害人在依《工伤保险条例》、商业保险合同等主张工伤赔偿、商业保险赔偿的同时,可否依据《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等民事法律法规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呢?
本文从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两类性质不同的赔偿方式,同时结合我国审判实践及现有规定,对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情况下的处理,提出了个人观点。
案情简介
2008年1月底,某A电子科技公司张某在晚上加班下班途中被何某驾驶机动车撞死。某A电子科技公司未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但该公司为每位职工购买了5万元的人身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分认定何某与张某承担同等责任,后何某与张某的家属经公安交警部门调解达成协议,一次性赔偿张某家属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12万元。在张某家属的要求下,某A电子科技公司将保险公司赔付的5万元也支付给了张某的家属。当张某的家属进而向某A电子科技公司要求张某的工伤赔偿时,被该公司以已经为职工购买了人身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并已经将保险赔偿支付给张某家属为由拒绝进一步赔偿。双方就此工伤赔付问题未达成共识,张某家属将某A电子科技公司告上法庭。
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
该案经过工伤认定、仲裁、一审、二审等程序,法院终审认为道路交通事故、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法律性质不同,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而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保险,并不能以为职工购买了商业保险而免除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也并不能以张某的家属得到交通事故赔偿与商业保险赔偿而免除某A电子科技公司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赔偿的义务,判决支持张某家属的诉讼请求。
案例评析
本案争执的焦点是:第三方人身损害赔偿后是否可以免除用人单位工伤责任赔偿。对此争执,现实中法律及司法解释亦未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法律理解的不同,各地的做法也大不相同。
对于工伤损害赔偿与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在进行法律适用时所存在的理论纷争主要是:依据原劳动部199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工伤办法)。该办法确立了工伤保险与交通事故竞合时,工伤保险实行差额赔偿的原则。其中第二十八条对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的保险待遇支付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的部分,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而且规定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并没有排除劳动者“双重受益”的权利,即当工伤事故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发生竞合,工伤赔偿的主体与人身损害赔偿的主体是不同一的侵权主体时,允许劳动者分别请求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该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工伤保险赔偿是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行使的一种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该种请求权是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张的,其本质是国家对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社会保障措施,目的是将损害负担社会化,实现对劳动者利益的充分保护和快速补偿。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是基于侵权行为引起的,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具有社会属性,其法律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等。原劳动部制定的《工伤办法》属于部门规章,而且只是试行办法,而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当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对职工工伤保险做出规定时,作为效力较高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自然就取代了原来的《工伤办法》,所以原《工伤办法》已不具有法律效力了。
遗憾的是,很多专业人士包括一些法学专家及法律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仍沿袭旧的《工伤办法》的做法,认为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职工不能获得双重赔偿。
结合本案,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赔偿,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赔偿的主体不相同,所以,当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发生竞合时,受害职工可以分别依照不同的法律获得救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规范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伤保险关系,因此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不能再以人身损害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但是,侵权人是第三者时,工伤职工向第三人提起人身损害赔偿应当支持。即赋予受害职工可以分别依照不同的法律获得救济, 从而获得双份赔偿利益的权利。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司法实践中基于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赔偿在各地法院系统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此兼得模式来判决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侵权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兼得可能会使受害人获得“双重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案件的实际侵权人真正有经济实力完全赔偿受害人的并不多。尤其是实际操作中工伤职工在向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时,工伤保险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和侵害人往往都要求被害人提供医疗费用和其他费用的原始发票(或者其他原始票据),否则仅凭复印件不予赔偿。
法 规 导 读
1.《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三条: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本案争执的焦点是:第三方人身损害赔偿后是否可以免除用人单位工伤责任赔偿。对此争执,现实中法律及司法解释亦未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法律理解的不同,各地的做法也大不相同。
对于工伤损害赔偿与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在进行法律适用时所存在的理论纷争主要是:依据原劳动部199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工伤办法)。该办法确立了工伤保险与交通事故竞合时,工伤保险实行差额赔偿的原则。其中第二十八条对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的保险待遇支付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的部分,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而且规定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并没有排除劳动者“双重受益”的权利,即当工伤事故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发生竞合,工伤赔偿的主体与人身损害赔偿的主体是不同一的侵权主体时,允许劳动者分别请求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该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工伤保险赔偿是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行使的一种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该种请求权是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张的,其本质是国家对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社会保障措施,目的是将损害负担社会化,实现对劳动者利益的充分保护和快速补偿。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是基于侵权行为引起的,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具有社会属性,其法律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等。原劳动部制定的《工伤办法》属于部门规章,而且只是试行办法,而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当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对职工工伤保险做出规定时,作为效力较高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自然就取代了原来的《工伤办法》,所以原《工伤办法》已不具有法律效力了。
遗憾的是,很多专业人士包括一些法学专家及法律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仍沿袭旧的《工伤办法》的做法,认为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职工不能获得双重赔偿。
结合本案,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赔偿,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赔偿的主体不相同,所以,当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发生竞合时,受害职工可以分别依照不同的法律获得救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规范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伤保险关系,因此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不能再以人身损害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但是,侵权人是第三者时,工伤职工向第三人提起人身损害赔偿应当支持。即赋予受害职工可以分别依照不同的法律获得救济, 从而获得双份赔偿利益的权利。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司法实践中基于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赔偿在各地法院系统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此兼得模式来判决的。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推荐阅读:
2024年全国工伤死亡赔偿标准06-11
工伤死亡赔付标准09-30
人身伤害死亡赔偿标准06-28
合肥工伤赔偿标准07-05
工伤分等级赔偿标准06-11
最新上海工伤赔偿标准07-27
深圳工伤赔偿标准计算表07-19
浙江省工伤赔偿标准09-21
昆明市工伤赔偿标准计算09-21
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书(标准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