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推荐8篇)

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篇1

【摘要】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些都是来自儒家的文化,因为儒家的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华文化影响较大,大到国家政治,小到家庭生活,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本文讲述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国文化;相互影响;

一、前言

儒家文化是早在孔子的时代创立起来的,经过后期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越来越符合中国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儒家文化的意义也越来越被世界广为接受,事实证明,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推敲和传播的,这么多年儒家文化的屹立不倒也是在像我们讲述着先人伟大的胸怀和智慧。

二、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说到儒家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孔子,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他提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儒家思想,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是其背后所含的警世意义却让人深思,在封闭的古代,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传播的途径这么广,那个时候儒家文化是孔子个人的魅力体现,可是要被全社会所接受和学习并不容易,所以孔子凭借着精湛的学术魅力广收门徒,后来又周游列国,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经历了很多事情,让孔子的胸襟更加广阔,对待事情更加充满智慧,也使得儒家文化经得起推敲和反复的领会。儒家文化的成型推广也离不开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举动,虽然是皇权主义的专制,但是也使得儒家文化迅速的成为全国人民的信仰,使得儒家文化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并传播开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依然深入人心,因为早在公元前,祖祖辈辈的血液里就流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在汉武帝之后的科举制度、北宋的理学,这些政治举动都奠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

三、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

儒家思想古往今来都应用广泛,受到人们的推崇,大到政治、教育、哲学等方面;小到每个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都离不开儒家文化。修身、齐家、之国、平天下,这些看似平常的理念其实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细节。

1.基本精神

儒家文化基本的精神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仁”也通“人”,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核心,也是孔子主要为人处事的哲学观点,“仁”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上,在政治上,其意义就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至今任是我国最主要的国家政策之一;“仁”在教育意义上就是“有教无类”,这影响的代表有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希望在该学习的时候不论贫穷或者是富有,都应该受到教育。

义:是人们所熟知的“义气”的“义”也是“宜”,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做出的道德规范,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观念。

礼:这是孔子一直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和平相处的基础,这是儒家思想的社会哲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想必也是离不开儒家哲学“礼”的熏陶。

智:人可以无知,但是不可以无智,孔子崇尚的“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智慧,而不是一味的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智”也是指:知道、见解、聪明等。

信:指的是信任、信用,这个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在现代社会也是人们极力推崇的思想,因为只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才会有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更加融洽。

恕:孔子核心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就包含了饶恕、宽仁的意义,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问题,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不强加于别人身上,只有每个人都秉持着这样的思想,就会有少一点纷争,多一点包容。

忠: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忠诚也是做人的基础,只有对别人终成了,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双方的关系才会融洽,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孝: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基础是“孝”,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长辈的尊重,指的是对年长的人有孝敬之心,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都没有,那何来的礼义廉耻呢? 悌:原意是指对兄长的爱,后来衍生的意义是兄弟之间、人与人相处之间应该有的基本尊重和长幼有序的思想。

2.儒家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民族的文化基础是民族的魂,也是多民族长期冲突最后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民族的历史,陪伴着民族历史的是民族的文化。

中华的民族性是指中华多民族文化的一体性,这有别于西方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独有的大民族所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例如美国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宣扬的就是自我价值,是个人的自由、自我意识的支配,而中国的文化儒家的哲学是强调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强调是社会的责任感。

儒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的伦理思想及家庭血缘亲情

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人观念里,人和人的关系主要有五种: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这五种关系中,家族关系占三种,而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扩大,朋友关系是兄弟关系的扩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儒家在这种伦理关系上强调血缘亲情,而家国家国,国是家的扩大,把个人同家、国紧密地联系起来,人是家庭的人,是社会的人。

(二)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庸之道在于:一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二是和而不同,和为贵。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礼、忠、孝等整体思想都是“中庸”之道,儒家没有极端思想,儒家学说都是基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子贡问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不强迫,以和为贵,社会就不会有仇恨。

仁、礼都是求和为贵,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讲仁义礼智信,不偏激,无不及,此即中庸之道。

(三)理性实用

中国科学在历史上曾长时期地走在其他国家和民族前列,到了近代,西方科学飞速发展,中国在与之比较中越显巨大差异,中国不是没有科学,只是缺少或没有西方那么强烈的科学精神,这与各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关。

儒家文化重视理性实用,以致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事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做了有什么用,而不会纯粹地去追求科学,探索自然的秘密。儒家重视学以致用,强调“躬行”,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儒家的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所以科学在国人眼中不如技术,只是近代以来,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没有近代科学发展,就没有现代技术的产生。

四、儒家文化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形成的影响

凡事都有双面性,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的影响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1.积极的影响

(一)教育方面

孔子的教学方法至今为止也是人们争相学习的教育方法,孔子在教学上注意的是启发教学和个人的独立教学,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这些至今广为流传。

(二)礼仪方面

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是尊老爱幼、尊重父母、长幼有序等道德礼仪方面的做人基础,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近年来很多西方国家也在逐渐的学习这种理念,这是中华民族的魂。

(三)思想方面

孔子崇尚思考和智慧,这也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反省的一个问题,因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达,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加快,传播的层面更加广,所以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容易,这也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滞慢,因为总有别人思考好的东西可以拿来用,所以自己思考,多加思考,对事物进行反思,也是孔子推崇的理念,也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研究的思想。

(四)治国方面

“以德服人”这个思想在政治上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是历代帝皇的治国理念,现代社会的人性化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存在芥蒂,而是要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这样社会的氛围才会和谐。国家的治理之中,只有时刻的考虑老百姓的心声,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做好事、做实事,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掌声。

2.消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儒家思想也有一些不可取的地方,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阶级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思想,在消极的影响面前,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一)不重视科学的系统学习,孔子的文化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治人的政治思维,而不是学习的知识传授,这跟当时的社会问题是分不开的,孔子也没想到未来社会发展是这样子的。

(二)西方的学习重视的是理论与刨根问底式的学习,而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则是不偏不倚,有一点中间的意思,这就意味着没有准确的答案,比较靠经验得出的结果。

(三)孔子的儒家哲学里强调一种付出与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绝对性又可能演变成一种盲从,所以这就造成了人性的压抑,没有特色与创造力,因为创新有时候需要大胆的尝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儒家思想里面思想的统一扼杀了这种创新的想象。

(四)儒家思想的落后,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有其落后的一面,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跟现代化的男女平等格格不入了,在现代推崇个性的时代,就显得有点性别歧视了。

因为每个时代的不同,人们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水平也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观都在不断的改变与发展,每个人对儒家思想文化的选择与追求也不同,但是不论如何选择,我们都应该将其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其不符合时代意义的一面就要学会舍弃,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今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单纯的交往越来越少,许多人都在不断的抱怨,其实孔子早在很久以前就跟我说了“仁者爱人”,很多事情,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你对人付出多少,相应的,你就得到多少,所以我们不论在生活中、学习中、做人处事的问题中,都应该学习儒家文化的思想,让自己不骄不躁,争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篇2

1 儒家文化对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内心平静,表明“静”可以让人心情放松,使之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直至现今社会,人们对儒家文化的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同时儒家文化在很久以前对人们的精神状态起到了一定了作用,尤其是在对体育文化方面存在很多的限制。孔子主张的“以静制动”,反应了当时封闭社会的人们只是追求“静”,而很少进行“动”的文化特色。古代体育的发展受到儒家的“主静、反动”文化的极大的制约,使得沉稳、中庸成为古代体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2]而儒家文化的一些礼仪及其伦理纲常的体系,直接束缚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古代竞技体育更是趋于空白,妇女体育的发展基本上没有。我国体育文化的价值观,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都体现出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源泉。体育文化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以“礼”为主的优良道德风范也将会慢慢的渗透到现代体育活动中。

1.1 儒家的“礼”、“义”文化动静观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在古代的时候,儒家思想的一些文化特征,像“重文轻武”、“废力尚德”等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体育思想、意识、精神的形成。这就使得现今社会的一些竞技活动项目开始逐渐的向非竞技项目转变,成为“君子之争”的游戏和崇尚“礼”的内容。[3]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礼”、“义”的影响。“在西周时代,中国人们的礼射活动,有着程序严格、组织严密和广泛的开展的特点,它能够与同时代奥林匹克运动相媲美的一种祭奠竞技活动。”[4]但这样一项具备了现代竞技运动雏形的活动,由于过分地拘泥于“礼”,在其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几乎将竞技性这一特点慢慢地丧失殆尽。正如古时候的礼、射被当成了实践仁与礼的手段和途径,其实礼、射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人的竞争精神,而是用以维护礼教、演习等伦理秩序。儒家思想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后一度达到封建统治鼎盛时期,具有很强的保守性、排他性和同化性。后期一些传入我国的体育项目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最终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些已经成为符合传统观念的体育项目,失去了原有的竞技功能。

1.2 儒家思想中“文武兼备”、“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孔子主张学生要德、智、体三者全面发展,缺一不可。《论语·述而》中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六艺当中的“射”和“御”就很明显的属于体育教学的内容,这就充分的反应出了在当时的社会之下,体育文化形成已经开始慢慢的发展。另外,在《论语·宪问》中有关于“子路问成人”的记载。所谓的“成人”,就孔子的观点来说,就是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如:智慧、勇敢、礼乐等。儒家学说的这种素质及其精神为传统的气功、武术和养生活动表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强调了身体健身的重要性。在现代体育中,体育活动在方式、手段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特点——高度重视心理素质,一切肢体活动都与心理活动紧密结合,从而调节身心,锻炼意志。

1.3 儒家的父系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妨碍女子体育发展

儒家文化属于伦理道德型文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把道德教化置于首位,这是儒家的特点。古代时候的人们注重“道德”的观念给人的一切活动都覆盖了一层薄膜,这也就决定了中共古代体育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其发展无疑会相对地集中于道德的方向。[5]妻从夫贵的道德观念,一直影响着社会的很多个领域,这从根本上扼杀了女子体育运动的开展,即使有(如舞蹈、徽鞠、秋千等)也是为取悦于“劳心者”而进行的宫廷表演活动,以满足享乐者的感官刺激。一直到宋元以后,女子体育的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状态,以后慢慢的趋向于消亡。

2 儒家文化对体育制度文化的影响

“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参与体育的方法和行为,体育制度的制定都很自然地烙上了儒家文化的影子。”[6]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体育行为多被作为道德教化的形式,掺杂进了太多的繁文缉节,着力突出体育活动中的礼仪与伦理,而对体育项目本身的一些属性和特点则很少涉及,这样就极大的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像体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形成。并且由此制约了体育的发展。儒家文化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很深,导致现今体育制度的发展很多时候都过多的崇尚“道德”这一基本准则。

2.1 儒家文化使得中国传统体育重视道德教化

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最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远的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源泉。而体育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传统文化中做主张的“道德文化”对在一定意义上对体育活动乃至参与的成员都有一定的严格的要求。并相信每个人通过道德修养都可以达到修身养性,成就佛学所讲述的“金身”。道德的教化一直影响的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形成与发展,而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就是道德在一切活动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在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如射箭、蹴鞠、武术等都有着道德的影子。在孔子看来,智、勇和仁一样,也有道德意义,是人道德品质的一部分。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孝梯忠信”、“仁义礼智”的道德主张。中国传统体育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有着些许的变化,这些变化又随着封建思想的侵入慢慢的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去。

2.2 儒家思想使中国体育崇尚礼仪教化

中国体育的精神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形态。可见,“礼”这种形态就是体育活动当中最重要的一项。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渗透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自然也体现于中国体育文化之中。中国最古老的运动,就像在明清时期的骑射,除了用于战争,还用于游戏。在当时的“优秀人才”就是所谓的智慧与勇猛的结合,就想现代的社会一样,有着很多相似情形。《孔子家语》曾记载,孔子观乡射,感到不合“礼”,他很不满意,然后带领他的学生进行一次射箭比赛的示范表演,并且规定只有孝顺友爱的少年、青壮年和好礼好学的老人才能观看表演。[7]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身家与道德是能否参加或观看射箭比赛的先决条件。他认为射箭比赛主要是“礼”,而不是射箭的技术。时至今日,在我们国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随处可见。在“礼”教的束缚下,中国传统体育重视道德而轻竞技,逐步演化成具有娱乐、表演、礼仪等性质的体育活动。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一些具有文化氛围特征的体育项目,如中国围棋、象棋、气功、太极拳等得以盛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进而传播到东南亚各国甚至全世界,成为人们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3 结语

儒家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它引进并吸收了许多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而且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儒家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也良莠不齐。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它渗透到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之中,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它又必然包含着两重性。尽管它在宗教伦理制度方面束缚了体育的发展和传承,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同样促使中国体育文化的形成。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要遵循“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优点,摒弃自己的缺点”的原则,努力的在吸收发展中需求更大的发展。我们还要在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迅速的发展自己的体育事业,使之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化。

摘要:儒家文化伴随中国历史发展数千年,同时对中国的体育文化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从儒家思想的“礼”、“义”文化动静观;“文武兼备”、“天人合一”思想观、父系宗法制度和伦理观等相关内容出发,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体育制度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的深刻影响及其文化所持有的正面和负面两重性。研究认为:儒家文化在宗教伦理制度方面束缚了体育的发展和传承,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同样促使中国体育形成独特的人文文化。因此,在建立现代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国体育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1]唐春芳,刘传信.儒家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7(1):65-67.

[2]吴丽珺.浅论中国体育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J].决策探索(下),2011,6:70-71.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1-223.

[4]周华.儒家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9,4(2):66-69.

[5]暴丽霞.儒家文化对体育文化的文化控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唐桂黔.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4,3:18-20.

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债务危机;外汇;美元贬值

一、美国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一直萎靡不振,经济水平发展缓慢,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债务的负债速度。

第二,美国政府没有实施审慎的财政预算制度,公共支出没有坚守量入为出,过度透支了政府未来收入的信用。

第三,政府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的扩张的货币政策,即美联储实行了两次量化宽松政策,想通过增加货币流动性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刺激经济,但是第二次的效果明显弱于第一次。

第四,美国债务危机一定意义上是一场政治博弈,由于政客们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为讨好特定选民,作出过多的减税、增支承诺,导致美国债务不断上升。

二、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美国债务危机可能会加剧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此次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主要原因就是一旦美国债务危机的形式进一步恶化,无论是采取提高债务上限或者是加印美元的方式,都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美元的贬值。美元贬值的同时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从表面形式上看,人民币的升值会减缓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但是,一旦美元贬值就会导致大量的资本退出美国市场,这部分资本可能会回收到国内,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我国的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所以美国债务危机已经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这就意味这国内已经不断攀升的房价、菜价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上涨,这是国内消费者所担心的重要问题。

其次,美国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被迫加快。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各方观点不一。但是,无论中国政府是否主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受美国、欧洲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无形中被迫加快。在美国次贷危机、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了信心,欧洲债务的爆发,使得欧元也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在美元、欧元的疲软下,人民币成为最优选择。但是,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被不合理地加快推进,人民币很有可能重蹈美元、欧元的覆辙。

再次,美国债务危机将会使我国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增加。美国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与美国贸易密切的企业,受到这种影响更为严重。美国债务危机会给其国内紧急带来众多的影响,为了缓解这种危机,必须会通过增加国内税收、减缩财政开支、减少进口国需求的方式来予以应对。这些应多措施会直接导致美国国内企业在资金链、银行信用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进而会转嫁到我国的出口身上,企业的运作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但是利润率却会下降,这是美国债务危机对国内企业带来的重要挑战。

最后,美国债务危机将会加剧新一轮的国际贸易摩擦。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但是此次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将会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除了对中国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外,其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将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转嫁到世界范围之内,世界各国经济都会受到这场债务危机的影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各国处于自身经济安全的考虑,必然会对本国经济和贸易进行保护,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出现最直接的原因,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贸易保护行为的出现,会直接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贸经济在未来可能要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中国应对美国债务危机的策略

第一,我国应降低美国债券的购买量,促成美国全球军事基地的收缩。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美元贬值会直接导致我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实际价值缩水。中国首先应该停止新购美国国债,有步骤地降低其国债余额,同时会促成美国无力支付其海外军事基地的租金、逐步撤出海外军事基地。面临美国制造产业的空洞化和技术储备与人力资源储备雄厚的现实,我国的外汇储备应该从购买美国国债加速转向购买高科技人才和技术装备。

第二,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拉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大都是我国短缺的资源,它们的价格上涨迅速吞噬着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稀释了我国劳动者用真金白银换回来的“美钞”,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延长世界经济衰退的时间对中国有利。

第三,抓住时机适当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防范美元贬值风险。在美国、欧盟出现债务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无法应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对此,我国应该适当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回避外汇被动风险,抑制货币发行的冲动和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状况。在双边贸易结算中尽可能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让人民币朝着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向发展。

四、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期来看,中国在面临现实压力时应在政策上采取谨慎应对战略。

第一,要适当的调整外汇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方向,虽然调整过程会面临各种制约,但仍然要做适时的调整,向非美国国债的资产配置方向发展。

第二,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内外结构的比例模式,大力增加内需,减少对外部出口的依赖。第三,要特别注意国内的债务规划。当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大,也表明各国债务是彼此联系的。中国的债务危机表面上不如欧美国家的严峻,从静态指标来看,总共是17.5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43%。但是有相当部分的政府债务属于隐性状态,不在统计中,这部分的政府债务将会成为最大的风险。

远期来看,中国应该去进一步调整投资分布、汇率结构制度以及大力开展人民币对外结算业务来获得经济政治上更有利的局面。

第一 ,要继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在经济平稳过渡中尽早实现汇率的市场化。只有推进市场的开放,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以及人民币被迫开发。

第二,加快人民币对外结算业务,是中国在进出口方面才会更少的依赖美元,并且可以缓解当前中国的高通胀压力。例如,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试点。

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应借此挑战与机遇,深化改革,进行调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美国债务危机给中国经济局势带来的冲击与挑战》[J]中国期刊网。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篇4

我奶奶是一个佛教徒,虽然没有像庙里的和尚和尼姑一样受戒出家,但一直以佛教的思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我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所以也受到一些佛教思想的熏陶。对多数没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佛教似乎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但事实上佛教的智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会认为佛教的思想就是迷信,其实不然,佛教的理论都是一些高深的哲理,教会我们如何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世界万物。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它正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人们智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假如佛法得以弘扬,这个世界的纷争就会少很多。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在向印度各地和亚洲一些国家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壮大发展。约在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不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与儒、道两家思想汇合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大乘佛教的中心。自从汉明帝谴使西迎、白马驮经东来,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了。两千年来的佛陀智慧明灯,伴随着无常苦空无我,经历了各代王朝的兴衰成败,启迪了多少圣哲先贤的思想,演绎了无数英雄志士的伟业,照亮了芸芸众生的道路,也正在今天的中国得到广泛弘传,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虽在春秋时期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但汉魏之后,真正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自不用多说,道家在民间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不过始终有点迷信的感觉。而佛教在中国经过两千年的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哲学,佛教渊源于宗教和哲学特别发达的印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纵观中国哲学史,佛教始终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即使单是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足以是传世力作。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如《西游记》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而《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著《红楼梦》中,则为读者展现了许多极富禅意的诗作。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的话,势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

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佛教的传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极大促进了中国雕塑、建筑、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尤以雕塑领域更为突出。存世作品中,佛教造像不仅数量众多,更有着令世人瞩目的艺术价值。而存世的古建筑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寺庙建筑。如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古建,均为佛寺殿堂,即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至于古塔,基本都是佛教建筑。中国的绘画、书法作品,同样离不开佛教题材。山水画中,有古寺梵刹、阿兰若处;人物画中,则有诸佛菩萨、金刚罗汉、高僧大德。而各个朝代抄写的经书,则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仅直接以佛教相关题材乃至佛教经文为创作内容,更蕴涵着佛法的境界和精神。

除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极盛之时,普及至“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于是乎,佛菩萨圣诞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其中,尤以腊八节和盂兰盆会的影响为最。国人有很强的孝道观念,但这种孝是建立于伦理纲常之上,而佛教所提倡的孝亲则着重于报恩,可以说是更究竟的尽孝方式。

此外,国人的很多道德观念也深受佛教影响,如因果报应的观念等等。维系社会安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法律,一是通过道德。在世界各民族中,宗教都是道德建立的基石,以此维系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在阿拉伯国家,依伊斯兰教建立其道德基础;欧美国家,依基督教建立其道德基础;亚洲国家,则依儒教、佛教建立其道德基础。

nba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篇5

中 国 的 影 响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班级:药剂

姓名:李友磊

学号:11-1 201104011389

NBA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NBA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这个传奇的联盟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奇迹。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NBA明星及球队。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明星当属科比,在我的眼中他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但对于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姚明是他们的偶像。因为姚明的存在,中央台NBA比赛的电视转播率成倍的增加,无数球迷成了疯狂的姚蜜。火箭成了中国球迷自己的主队,他们为火箭的胜利而欣喜为火箭的胜利而伤悲,因为火箭队有个叫姚明的中国人,于是中国球迷就有了火箭情结。

于是NBA像洪水猛兽一样迅速登陆中国,那些NBA巨星们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NBA球队的比赛总会吸引无数的电视观众。每年NBA的休赛期,奥尼尔加内特(加内特博客,加内特新闻,加内特说吧)麦迪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来中国和球迷们搞派对,当然他们还会到训练营里去指导那些中国小球员去如何打篮球。

中国球员们也加速了登陆NBA的步伐,薛玉洋成为第三个被NBA球队选中的中国球员,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而易建联,孙悦等人的名字更是频频出现在2006年的选秀名单上,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NBA就像一个大家庭,它期待着更多的国际球员的加入,当然也包括中国球员。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NBA的锻炼姚明大郅都大幅度的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并成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同时中国篮协还采取引进来的策略,小牛的技术顾问小尼尔森就长期是中国国家队的座上宾,而小牛队的助理教练哈里斯更是成为中国队主教练率领中国队挺进雅典奥运的八强。

种种的事实表明,NBA和中国篮球正在加速融合,中国篮球通过向NBA学习到了很多的先进篮球理念,而NBA则通过姚明打通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让NBA在中国扎下根深入人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少年希望沿着姚明的道路走下去,他们在篮球训练营里接受着正规的篮球训练,他们是中国篮球能够信赖的力量,有朝一日中国篮球就指望这些年轻人将中国篮球发扬光大,而让这些少年迷上篮球运动就是出自姚明的榜样作用和NBA比赛的深深吸引。

当大郅登陆NBA的时候,陈江华(陈江华新闻,陈江华说吧)还在上小学,而如今,17岁的陈江华已经代表中国队参加世锦赛。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中国篮球还会有更多的陈江华出现,这就是不可阻挡的发展的潮流。

也许,这就是NBA对中国一代人的影响,谁都希望像迈克尔-乔丹那样成为篮球界的老大,谁都希望能够像韦德那样闪电式突破,谁都希望像詹姆斯那样空中接力,谁都希望像姚明那样一夫当关。有这些榜样的激励,谁又说中国那些篮球少年不能够成为姚明,乔丹。JUST DO IT,这句NBA的名言可以激励那些无数热爱篮球的青少年,未来中国还会有姚明式的人物横空出世。为全球最知名的篮球联赛,NBA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NBA已发展成为年收入40多亿美元的巨大体育产业组织。① 无论是NBA授权产品、电视转播权营销,纪念品及其衍生商品和附加价值,NBA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最大利润,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商业体系。NBA在中国举办季前赛,吸引了大批的中国球迷,并且提高了NBA在中国的知名度,打出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并且,通过季前赛,让中国人更加了解NBA,间接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体育经济的合作。NBA在中国打出品牌之后,大批优秀的中国球员加入NBA。从王志郅加入NBA,到姚明在NBA取得巨大成功,以及易建联加盟密尔沃基雄鹿,中国球员的身影在NBA也开始大红大紫。在中国观看NBA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让国人更多的关注篮球、了解NBA,直接带来的是CCTV5等体育类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为此,CCTV等电视节目从广告中也获取了更多的利益。与此同时,有关NBA的周边产品在中国热卖,同样为中国的经济添砖加瓦。NBA不仅从相关产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根据NBA的管理理念以及商业运作模式,我国举办了CBA联赛,各个地区的CBA的球队,对各地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NBA不同,CBA联赛更多的是属于公益事业,是为了推广篮球在中国的普及所开展的联赛。之前,CBA一直都在亏损,直到2004年广东宏远队才成为我国第一支赢利的篮球球队。② 而且许许多多的著名品牌都不愿意赞助CBA球队,认为CBA的利润少之又少。但是根据NBA模式建立的CBA并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首先,在中国的联赛中,并不

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篇6

作者:刘新飞

前言

我们企业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仔细追究其根源,恰恰是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在根本上背离了儒家的思想精神,如“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义利统一”“和为贵”“诚信”“反求诸己”的思想。然而在我们企业经营和运作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不但没有树立起来,相反提起儒家思想,有许多人想到的是腐朽没落,僵化教条、如何束缚人性、如何阻碍创新,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误解造成的,也正是这种误解,使我们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思想和手段更多地停留在引进和消化上,而很少吸收再推陈出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关系的表面探讨上,在儒家思想对企业行为如何起作用的义理阐述上有所不足,在如何利用儒家思想建立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有所不足。本文试图结合实际的案例,用系统的方法分析: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生命周期的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企业是赢利的,在市场上也基本上站住了,在这个时候,各方面的关系逐渐理顺。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除了创始人的德才能力外,对企业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不只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1.具备学习能力的领导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成长,能够提前发现企业将会出现的问题和原来管理中的不足,于是对企业原有的潜文化进行扬弃、总结提炼,并突出放大企业原有的优秀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适宜的方式强化企业的宗旨和理念。对内以人为本,企业员工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企业对员工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员工的满意和主动性化作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得到顾客的认同。并做出对社会负责的善行来,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顺利从青春期到盛年期到稳定期,而且还能够在这些阶段上不断地创新,克服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缺陷,而不进入贵族期,而是进入一个新的寿命周期。

2.一般的企业领导者(创始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领导者感觉良好,看不到员工需求的变化和企业渐生出来的问题,领导者性格中的弱点开始暴露,员工因为企业效益渐长而渐高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这样的企业也有进行文化建设的,但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赶潮流,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形成文件和视觉形象,让外界看来,也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是没有得到员工心理的真正认同,没有起到改变员工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企业不能真正发挥员工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样的企业大多能够过渡到贵族期,然后渐渐走入衰败和灭亡。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纯粹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经营企业的目的就在于获取利润,但是有些企业利润的获取抛开了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甚至违法经营。于是为了获取利润,出现了以下问题:以牺牲环境、掠夺式消耗资源为代价,发展企业、追求利润,还觉着是大环境造成的,非这样做不可;采取送礼、腐蚀拉拢、偷税漏税等不合法甚至非法的经营手段来获取利润,破坏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也破坏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和风气。追求短期利益,不是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赢得顾客,而是靠欺骗来获取利润、以仿冒造假来获取利润。企业的“善行”较少,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社会,企业通过力所能及的善行来反馈社会,如慈善捐款、投资教育等公共事业。这些行为用事实说明了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会在社会公众、顾客及其政府、银行等相关方中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会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很少。

2.诚信缺失

对待员工和顾客,重许诺,轻落实。对内,企业管理者言行不一致,对员工的许诺不兑现,企业出现了问题,不能真诚地解释原因,不能承认问题的存在,而是想法隐瞒,员工对企业没有信任感;对于利益相关方如企业供方,欠债不还,形不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顾客,重视广告的作用,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服务,产品出了问题,顾客投诉,不能真诚地承认、做好服务及后续补偿工作,而是想法推脱责任,达不到顾客的满意,认识不到诚信的价值。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诚信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3.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在待遇上不公平。决策集中在企业主和管理层手里,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待遇相差很大,对于私营企业,还常常发生侵犯职工权利的现象,造成职工的失衡甚至仇恨心理,企业的发展决策员工不认同,措施制度也不会很好地被执行,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在企业工作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宜之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别说为了企业的发展主动创新了。一旦外面有了更好的机会,员工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企业;(2)不能满足员工发展自己的需要。如员工参与、创新机制建立不起来,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强调员工素质低,而提供给员工培训学习、提高技能的机会少。认识不到人才的真正价值,形不成吸引人才、留用人才、发挥人才所长的环境。

(3)管理者不能真正地对员工尊重、关心和信任,和员工的沟通少,只是利用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

4.在制度和行为上

(1)不重视制度的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制度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制度没有尊重严肃的态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随意性强。

(2)存在着制度的空洞。如在全员参与、创新方面、员工的权益福利保障方面、规范领导行为方面没有制度或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制度;(3)制度的有效性差。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没有和企业实际真正地结合,而是为了搞形式,对付上级或获取证书用;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公司的制度不能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地修订完善,使制度慢慢失去约束力。第四、规章制度往往只约束员工,不约束领导,管理不是靠规章制度,而是靠领导的意愿、偏好等不成文的规则,这样规章制度的作用被削弱,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被破坏。另外,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

5.缺乏学习创新能力

(1)表现在“跟风”和“两张皮”现象严重。不能对外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真正地吸收,在引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红火了一阵后,就慢慢黯淡下来;还有现在搞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各种认证,许多企业想的不是如何根据标准反思自己的不足,把企业的管理真正搞上去,而只是拿证作宣传,搞速成,于是实际做的一套,文件写的又是另外一套,就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买椟还株”.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一样,别人的企业搞文化建设,自己的企业不能不搞,于是模仿别人的企业,请能人编口号、写册子,号召员工齐行动,花了钱,轰轰烈烈一阵后,不合格品照样出,员工的不满比以前一点也没减少,顾客的利益照样漠不关心,内部的勾心斗角、部门的利益之争照样存在,管理者的行为没有丝毫改变。

(2)不能从错误、矛盾和冲突中学习。当企业出现了问题,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惩罚或掩盖,而不是去找真正的原因。

二、借鉴儒家思想管理企业的成功案例

在中国的古代和现代,有许多人以儒家理念经营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形成了儒商精神。他们做生意如同做人一样,讲究德行,以仁义为立身之本,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职工,使企业内部充满凝聚力和详和;对待顾客,坚持以义取利、以诚待人。日本及东南亚等亚州国家创造的经济奇迹,也证明了儒商精神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下面仅举几例对借鉴儒家思想经营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具有儒商精神的李嘉诚

对于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人们都惊叹其成功,他赤手空拳起家,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和商业神话,如果我们探索其成功的原因,会发现他父亲从小灌输给他的传统文化,在他日后的成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从小会诵《三字经》《千家诗》,这些童蒙读物,使他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没有给他留下一文钱,却给他留下了“求人不如求己”“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做人须有骨气”“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贫穷志不移”的遗言。这些道理和父亲遗训变成其灵魂的一部分,并成为其从商和做人的准则,使他终生受益。父亲去世,“孝心”使十四岁的他,当时只有一个心念,就是要养活母亲和妹妹,他谢绝了舅父供他上学的好意,毅然辍学,别无选择地走上了挣钱养家之路。第一份工作就是茶楼堂倌,然后做过钟表学徒工、推销员,在当时纷纭变幻的世界里,刻骨铭心的先父遗训,使他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残酷的求职和打工生涯中,他时时以此言鞭策自己,“诚”“信”“勤”“敬”“谦”成就了他骄人的业绩。

有一次当别人说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时,他认为自己首先做好了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纵观他商海搏击数十年的经历可以知道,虽然他的企业采用的是西方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但是他奉行的是“反求诸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待人、以和为贵、广结善缘、“仁爱”等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

例如:李嘉诚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在长江厂后来发展的过程中,他的真诚、信誉、为顾客着想和勤奋使他抓住了公司发展的机会。为保证质量、不断地推出新样品,他不惜重金聘请香港最优秀的塑胶人才,订单很多,但厂子资金有限,设备不足,怕影响质量和交货期限,他不敢放手接订单。资金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他伤透脑筋之时,一位欧州的批发商对他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里生产出这么世界先进水平的塑胶花感到惊奇,答应先借给他资金,让他扩大规模,然后再做生意,大量订购他的产品,条件之一便是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作担保。在他找不到担保人的情况下,虽然批发商只表达出了订购三种产品的意向,但他和设计师连夜赶出9款样品,每种产品都设计了三种样品,以期打动批发商,即使打动不了,就送给他做纪念,争取下一次合作。批发商对他的样品非常看好,但更看好他做生意奉行的诚信、互利互惠的原则。最后批发商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誉,就是最好的担保,就这样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也把产品直接销向了欧州。

(二)蒙牛的诚信文化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而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也正是他的忠实实践,催生了蒙牛。“财散民聚,财聚民散”是他的养母从小教育他的,也是他经常说他的话和做的事。

“诚信是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蒙牛的口号之一,他们认为诚信是一种战略资源,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包括了对顾客的诚信,也包括对员工的诚信。对待质量,他们的理念是“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产品质量的好坏等于人格品行的好坏”“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对于服务,他们把“最可爱的人”安排在第一线,与客户打交道,正是这种理念,才有了蒙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才有了顾客的认同和市场。对待员工,诚信体现在了言行一致上,分配公平上,这样员工才愿意为企业卖命。

三、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借鉴

(一)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态,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处事原则进而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儒家文化已经通过企业员工、社会文化等方式被带入企业,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文化不能直接用来治理企业,必须通过中介物质、制度、行为来实现。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精神层次为指导,用精神层面向其他层次渗透。

1.儒家文化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影响

(1)儒家文化的团队精神强调个体的行为不能危及集体的生存和发展,个体应服从集体。论文格式对于君主及士大夫而言,应修身正己,实行仁政,讲求大义,所作所为合乎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任意恣性,鱼肉百姓,否则“水能载舟,已能覆舟”将危及统治阶级的集体利益。在企业中则要求领导者个人修养、道德水准达到一定的高度,为人处事公正、符合企业整体的利益。对于员工而言,则强调“舍身取义”,为企业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到一起。

(2)追求整个企业乃至这个社会的和谐共存、稳定发展。在一个组织内部,强调“和”为贵,成员之间精诚团结、风雨同舟。这种“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也不是面和心不和,甚至搞宗派,拉山头,而是“君子和而不同”.“和”并不排斥竞争,而是“和不忘争”,“内和外争”.在整个企业内部,各阶层和睦共处,各按其位。

2.儒家文化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影响

人的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节奏、处事方式、行为举止的做派都能够透露出文化、修养及品位。个人的行为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的渗透,其中家庭教育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最大。儒家文化中对“家”极为重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亲应爱子女,子女应孝敬父母。感谢亲恩,子女之间应互相爱护,互相关照,家庭成员之间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抵御世间的风风雨雨。爱人的思想通过父母之爱传递给子女,教会子女如何爱人。“孝道”、“知恩图报”、“勤俭节约”等品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儒家文化中关于“教”学的研究比较深刻。从孔子收弟子讲学到开设学堂,对现代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学校通过设立教学计划,组织教师讲课,将知识及做人的准则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奖励学习典范的模式将“忠”、“诚”、“孝”等理念灌输给学生,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社会则是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使个人行为得到完善。这些规范行为的模式为企业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借鉴意义。儒家文化通过“言传身教”,道德约束的方式达到规范个人的目的,这一方法被融合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中,并被企业所接受。儒家文化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员工的处事方式。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下级对上级要做到忠诚和服从,而上级对下级要尊重信任、以礼相待。员工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团结。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做到关爱下属,对员工以诚相待,对客户真诚;而员工做到对客户及外部人员有礼貌,对内部同事关爱照顾,那么企业经营绩效会稳步增长。

3.儒家文化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

儒家特别注重挖掘“礼”所蕴含的文化。“礼”是制度规范,其背后蕴含的精神是做事恰当。恰当的具体含义是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又为了群体结构的维护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礼”以达到“和”的程度为贵,但不能为了“和”而不讲差别,而要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次序。企业文化制度层面设计原理与“礼”的原理相同。利用制度规范来制约员工的行为,从而维护组织正常有序运行。在保证领导者权威性的同时,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的氛围。

儒家“礼”需要配合“仁”方能完成。虽然有强制性,但约束力是靠道德约束来实现的。通过宣扬“合礼的行为”方式,使人们主动接受,主动学习“礼”的规范,依靠群体压力,使群体中的个体依照“礼”制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制度文化,除了道德约束外,还有强制性的奖惩措施,并以奖惩约束为主。迟到了,罚款;早退了,罚款;工装穿戴不整齐,也罚款。制度的推行的确应依附强硬手段,但更多地应将它演变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规范。一个公司如果员工每个月上缴的罚款过多的话,说明这个企业的制度规范一定有问题。规范制度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效、有序地被完成,是可以被大多数人遵守的规范。如果规范制度难以被施行,就说明这个规范制度是缺乏可执行性的。“礼”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所有员工对老员工的尊重。虽然中国对老字辈的尊重不如封建社会严苛,但在企业中对年长者及老资格的尊重仍会出现。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会更明显一些,一些退休的员工被返聘回单位,继续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可是这种现象正慢慢消失,现在的企业更喜欢招聘年轻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年限越来越短,企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经济要求适者生存,有能力的人被放在第一位。企业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喜欢培养、招聘年轻的员工,年长的员工不再被委以重任。而员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一家单位积累经验后,合同期满愿找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

4.儒家文化对企业物质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通过物体体现精神。《礼记·礼器》中提到:“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起初者也。„„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覃之安,而稿和之设。”礼中包含继承先辈不忘本的思想。体现在器物上:祭祀用浓酒时,高处摆放着淡酒,因为浓酒的根是淡酒;使用快刀时,高处挂着钝刀,因为快刀的根是钝刀;使用柔细的席子时,高处挂着粗硬的席子,因为柔细席子的根是粗硬的席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就是通过物质来表达企业的文化,如名称、标识、服装、产品包装、广告等均可用来传递企业文化,其中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还是员工的个人形象。顾客对企业员工印象的好坏会直接反射到对企业整体形象地评价上。儒家文化通过礼仪规范人的行为,进而影响个人的着装及精神面貌等。儒家文化表现在服装上,要求员工穿衣要庄重、整齐,打理好个人卫生。体现在员工风貌上,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个人修养、道德情操,时时刻刻为企业、顾客着想。除此之外,企业物质文化中的标准色、图形、名称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设计企业名称时,应体现民族特点,融入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出有本企业特点的名称。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均会考虑到中华民族的特点,采用一些有积极含义的词语为外资企业的命名,其效果远胜过音译,如通用、奔驰、宝洁、宝马、可口可乐。

总之,企业的物质文化必须与企业精神文化相一致,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通过物质文化的宣传,从物质文化中折射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等企业理念,缺乏了企业精神文化作核心和灵魂,企业物质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变得毫无生气。而儒家文化通过对企业精神层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其“教”与“学”的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修正有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二)融入儒家思想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文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企业中融入优良的企业文化,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不良文化。如何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融入企业文化中,并真正为企业所应用。儒家文化中关于治理、教学方面的理论,为企业文化的修正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西方文化发展理论及经验为企业文化的融入提供了经验基础。

1.在精神理念方面

(1)从职工最关心的内容做切入点

在做企业的儒家思想培训时,可以从职工最关心的孩子教育、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身体健康入手,在这方面儒家思想有无穷的伦理资源,而且非常地适用,能说到员工的心理去,非常容易实行,把道理讲透了,员工就会试着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缺点,改变自己过程中的难度和反复,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行为的改变导致对别人看法的改变以及别人行为的改变,这种效果会使人的心灵产生震动,体会到以前没有的快乐。即使看不到明确的改变,他也会比在企业更有坚持的耐心。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言行其实就是家长言行的影子,通过儒家思想的学习,人会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真要改变孩子行为的话,就必须力行儒家思想教诲,对家庭成员仁爱和谐、对孩了诚信、克制自己、给孩子做榜样等,孩子稍有改变,就会很高兴,从而激起在各方面去实行的信心。但是有时效果并非很明显,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很难,这时候,企业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交流心得和方法,使员工从心理上真正认同这种思想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一些人会自觉地把这些理念用于实际工作中。

(2)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引导

在员工对儒家思想有了认同以后,再进行儒家思想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各项活动的引导培训,如儒家思想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战略、营销、生产和运作等方面的运用,另外要应用儒家思想的观点针对现在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企业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说企业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差,顾客抱怨多,那么就重点讲儒家思想在这方面的意义,“反求诸己”就是企业不能抱怨外部环境和顾客,从内部找原因,“仁爱”“和谐”“诚信”等观点的阐发使企业的员工能够理解顾客,尊重顾客,提高处理好与顾客关系的主动性。通过培训只能使大家在思想上有这么一个意识,而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员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看到效果如不合格品的降低、同事关系的融洽等,从中体会到自我提升的乐趣。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做出表率,修己安人,让员工看到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改变,这样能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力行这些教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员工也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如企业管理者就以前的错误向员工真诚地解释道歉,以前板着脸的领导开始主动与员工沟通,通过公司的决策、事件体现出这些思想来。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贵州海尔一名职工因煤气泄露而中毒,企业管理者把员工送到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而且还给所有的员工安装防煤气泄露装置,这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真实体现,这一行为比喊无数遍以人为本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在行为制度方面

把企业的精神理念、目标和愿景内化为企业的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要对企业的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企业生产和运作方面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方面的、顾客需求调研方面的等等,有许多具体的科学的操作方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必须学习。另外,要把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谦敬”的观点,转化为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工作,尊重工作的精神。

对于儒家思想在企业物质层面的作用,主要通过精神理念和行为制度层面体现出来,如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在这方面不再多作论述。从百家博弈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的精髓已传至世界。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观念意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管理哲学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养分,也有许多关于管理活动、预测和战略决策方面的精辟论述,至今仍需我们认真地研究、学习、挖掘,这是我们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智慧资源。企业家是当今最有力量改变世界、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一群人,应结合国情和现实需求,充分借助这些文化精华,力行圣贤的教诲,构建起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结束语

隐逸文化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篇7

儒家是影响中国文人最深的一种文化, 千百年来对文人影响至深。儒家是讲究入世的, 于是文人们把自己手中的笔, 当做了通往“庙堂”的桥, 十年寒窗只为一鸣惊人, 实现自己胸中的大抱负。在这其中, 少有人会逆势而为, 即使是曾经最为惨烈的“焚书坑儒”, 也没有埋葬文人心中那种家国梦。

在这样的一股潮流中, 悄然兴起了另外一种处世态度, 那就是隐逸。它讲究出世, 其鼻祖大概要追溯到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的身上了。庄子那种飘然于物外, 神游天外, 翩然欲仙的生活态度走向了一条与文人士子平家治国理想完全不同的方向。隐逸文化与当时 (也包括以后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现在) 的社会主流意识是相背离的。那种不与世人交往, 只与天地沟通的境界是居于“庙堂“之高的人无法体会的。而庄子则犹如闲云野鹤一样, 静静地漂游于世人之外, 冷眼看世间百态。

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士大夫的典范, 但是这个宁死不屈的皇室成员也曾经想过隐逸, 当然屈原不像庄子, 他是被迫浪迹江湖的, 而庄子则是一开始就对那些人抱有厌恶情绪。因此, 屈原虽然被迫隐逸, 但是他的心还在庙堂之上, 其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无法让他真正舍弃家国, 神游四方。因此, 可以说是家国始终束缚着屈原的心, 也是家国最终将他送入了滔滔的江水之中。

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 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入仕制度, 官本位的现实, 使入仕成为文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因此, 更多文人的隐逸如屈原一样是被迫的, 他们不管是身处庙堂的心灵隐逸, 还是身在田园心在庙堂的隐逸, 都是经历过挣扎的, 都是因为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自我难以逾越的沟壑。文人心中大都有平天下的大志向, 有一番济世心肠, 但最终得不到实现, 且难以融入庙堂之中, 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好隐匿于山水之间, 用山水来凭吊自己的心情, 寻回生命最初的宁静。

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了。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中国文人心中的一座高峰, 不在于他在庙堂上的作为, 而是他隐退之后的情操。既然庙堂难以容忍, 何不脱下皂袍, 摘下官帽, 远离是非, 在山水田园之间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的“净土”。陶渊明的出世, 为后代文学留下了一抹清新, 一点飘逸。他成为了后世文人世子学习的楷模, 使得他们都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能够采菊东篱, 锄豆南山。王维是模仿得比较好的一位, 他高居庙堂之中, 但却对山川竹林留恋不已, 高居政治中心却能跑到城郊八景去“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也算是对庙堂与江湖之间失衡的一种弥补吧。但他和陶渊明不一样, 陶渊明的隐逸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宣言, 王维则是一种调节而已, 是假于外物的隐逸。

在中国古代社会, 文人士子真正的隐匿无非是如下几种生活状态, 一是躬耕于田地, 二是捕鱼于河面, 三是砍柴于深山。曾有很多诗人将这样的生活给诗意化了, 如“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如“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生活的艰辛和沉重, 不敢面对这种真实生活的尴尬和无奈。尊崇如孔子也被老农嘲讽过:“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那些文人的雅号常常自称为××钓徒, ××樵子, 他们也许连钓竿或斧头柄都没有摸过。一味的清高, 让他们如孔乙己无法脱下那件象征身份的“长衫”一样, 无法真正混淆在农人商贾之中, 他们的“归园田居”只不过是游戏在山水田园的物境中, 精神上不可能真正归属于此。

比较看中入世的代表是杜甫。杜甫的一生是充满悲情的, 他的生命中充满了艰辛, 一生中大半的时间都在漂泊和贫困中度过。但是无论是身心得意, 还是抑郁失意, 他总是在固执地前行, 带着心中那几乎无法实现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 颠沛流离。在近代这样的人就应该是鲁迅先生了, 虽然当时的社会黑暗无比, 让人看不到希望, 是一间“铁屋子”, 民众找不到方向, 没有逃生的希望, 但是先生还是在呐喊, 在呼唤, 在寻找, 他要唤醒广大民众, 一起努力砸了那混沌的笼。这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庙堂与江湖梦, 是缠绕在中国文人心中的一个难解的结, 他们在出世入世的跷跷板上, 跌跌撞撞地寻找着那个可以平衡的支点, 但有人得意, 有人失意, 总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无论出世还是入世, 都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心灵备受煎熬之后的一种处世选择。

参考文献

[1].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篇8

关键词:苏俄 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 发展 影响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说苏俄是俄罗斯国家的前身,其不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同时在文化遗产发展领域方面也十分丰富。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的昌盛兴旺与否,主要看其国家及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底蕴是否雄厚,包括其民族文化精髓是否能够渗透在社会各阶层与各组织领域中。对俄罗斯而言,苏俄音乐文化对其音乐历史文化底蕴的积聚起到了重要性促进作用。那一时期,苏俄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现了一批享有国际盛名的音乐艺术家,诸如当时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格林卡等,都是属于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家。在20世纪中叶,由于我国与苏俄当时所处的紧密建交关系,苏俄音乐文化发展也对我国音乐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苏俄音乐文化下的历史发展与艺术作品等予以深刻研究,也是探寻我国那一时期音乐文化形成的探寻途径,值得我们对其深思与重视。

一、苏俄音乐对中国音乐艺术家的主要影响

在二十世纪中叶,苏俄对我国音乐文化领域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那一特殊历史时期,苏俄给我国培养出了大批音乐艺术人才。特别是在音乐教育理念、音乐作品创作风格、音乐演奏技巧等方面都产生了浓厚的深远影响。

(一)音乐人才培养方面

在当时那一特殊历史发展的国与国建交时期,苏俄音乐对我国音乐影响最为深刻。自当时1898年中东铁路运营以后,沙俄有大批人口移民到了我国东北,那一时期东北人口中有不少俄罗斯人。可以说,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他们非常酷爱艺术,不仅建立了大量各类俱乐部,同时也兴建创办了许多音乐学院,为那一时期的中国增添了不少异域文化风情。最重要的是,西洋音乐在当时广为流传,也间接的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比如,在1927年成立了国立音乐学府,学府内由大批俄侨任教。一直到1947年,其学府内的教授级俄籍人数多达38人。可以说,这些俄侨音乐家不仅为我国那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教育植入了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观念,同时在不少俄侨任教的带动下,当时国内音乐学院的学生演奏技巧水平与音乐综合素质都提升了一大截。在华工作期间,诸如扎哈罗夫等俄侨任教先后为我国培养除了贺绿汀、萧淑娴等当时著名音乐家,并为近代钢琴专业学科教育发展带来了卓越贡献。

(二)音乐创作风格方面

二十世纪中叶,国内的音乐学府不仅聘用了大量俄侨音乐家来国任教,同时还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音乐学府文化交流活动实行,外派人员到俄罗斯地方音乐学府深造留学。自1952年以后,我国上海音乐学院不少人都被派往到苏俄留学,包括上海音乐学院的林应荣、徐宜、吴菲菲等人赴俄深造。这些人深造留学归来,均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同时这些音乐艺术家的教学理念与作品创作风格都明显带有着浓厚的苏俄音乐风采。比如当时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指挥家吴祖强也深受其苏俄音乐教育文化影响,在1953年赴苏俄财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予以深造学习。自其1958年学业有成归来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任职多年,先后在管弦乐、舞剧、大合唱、独奏曲等多种音乐体裁形制及音乐作品方面获得盛誉,诸如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以及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作品都为国家民族乐器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诸如夏之秋、黄晓和等近代知名音乐家的作品也能透露出明显的苏俄音乐色彩。总之,那一历史时期下,国内有不少音乐艺术家精晓西洋音乐,对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带来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苏俄音乐对中国大众音乐的主要影响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俄音乐理论与实践和国家那一时期改革血拼发展阶段的时代呼声两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左翼文化艺术文化思潮。在当时,许多老电影中的插曲被人们深刻认知,比如《渔光曲》,由任光作曲,并在当时莫斯科电影节享获“荣誉奖”。

步入20世纪五十年代后,由苏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出的《第十一交响曲》也广为人们知晓。其作品的产生,对我国交响曲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中不少音乐艺术学者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其革命题材选题材料,用以创作出了多乐章的交响乐。再比如20世纪的国内不少大都市,像华尔兹、探戈等多种艺术社交舞的流行,都为我国那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少文艺乐趣。

三、苏俄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主要影响

苏俄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在国际上的音乐教育建设方面都可以说是典范。他们并不一味主张孩子能够在未来成为音乐家或作曲家,而是真切希望这些儿童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强调的是在玩乐中学习,学习中玩乐。受此教育理念影响,自中东铁路运营以后,不少俄侨来华任教工作。特别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我国东北一带、新疆、上海等地都涌入了不少俄国外来人口。其中,不少任职俄侨的到来,不仅将音乐文化理念与教学方法植入了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同时在国内音乐学院创办方面也出了不少力,并且教导出了不少音乐人才。如在上海音乐学院任职的钢筋系主任郑曙星教授,其师从著名钢琴家格尔施戈琳娜。总之,那段时期里,不少苏俄音乐学者来华任教,为我国音乐学院办学与人才培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教育理念对我国那一时期的音乐学者深有影响,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其音乐素养。

四、结语

由于历史因素及多种原因存在,苏俄与我国建交关系紧密。同样,这也影响到了苏俄音乐对中国音乐的文化发展。在中国音乐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镌刻不少苏俄音乐文化浓厚色彩因素,他们的音乐文化融入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相信未来,两国通过音乐文化交流能够为两国的双边关系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黎.二十世纪的和声思维在苏俄早期音乐小品中的体现[J].音乐时空,2014,(10).

[2]韓丽娜.苏俄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与塑造——以哈尔滨音乐文化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2,(11).

上一篇:发展经济学文献综述下一篇:慢性病基本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