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奋学习为题的作文(共11篇)
——题记
名人眼中的困难是如此的渺小,是如此的鼓舞人心。这些话对于初三的我有了启迪。让我也尝试着这样去做,在尝试中真正体验到了勤奋的又一种味道。
曾记得在初三的开端我第一次参加了作文比赛,“我真的有能力参加吗?”这句话不曾一次的在我的内心回响,正在自我怀疑中爸爸给了我自信的力量,他告诉我勤奋将会提升我的能力,勤奋中绽放希望。这句话让我鼓舞,让我开始了对这次的比赛的挑战。
作文的草稿写好了,但凭我的实力是不可能一次成文的,更多的是无数次的修改。是要用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在写好的作文上反复的修改。于是我尽可能的去一遍遍的去修改,但在后面的修改中麻木了,已经找不到什么感觉了。爸爸这时告诉了我过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
按照爸爸的建议,我过段时间就到电脑上看看自己的作文,有什么不妥处赶紧修改,就怕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枪毙”掉,让我失去了参赛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当我再去看那篇作文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欣赏名着似的,开始了细心的品味。虽然我的作文没有别人那样出采,但我并没有放弃,总是鼓舞自己去拼搏,去勤奋。
自信,努力的我连最后的时刻都不错过。那天早上是交作文的时间,我早早的就起来了,将作文进行最后一次的修改。一段时间后,当语文老师告诉我比赛的结果时,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得了二等奖。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一、兼顾具体地表达和整体地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第二学段 (3-4年级) 阅读要求第4条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是从有很多信息的文本中精炼出要点, 概括主要内容。小学生在概括文本大意时, 很难着眼于整个文本。在《说勤奋》教学中,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划分和理解的。
【片段1】
师:读课文, 思考:在《说勤奋》中, 作者提出什么观点?
生: (阅读课文, 小声交流)
师:谁找到了这个观点?
生:第一小节,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师:作者提出了观点,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 接着讲了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和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生:这两个故事是举例, 一个是司马光, 一个是童第周, 要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师:说得非常好!课文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他们都是通过勤奋取得成功的。那么, 作者仅仅在开头提出观点吗?还在哪提出观点?
生:第4小节, “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对, 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二个观点。作者在这篇课文中一共提出了几个观点?几个例子?
生:2个观点, 2个例子。2个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2个例子:第2小节是司马光的例子, 第3小节是童第周的例子。
师: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例子, 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说得太棒啦!我们一起给他鼓掌!
【简析】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把作者提出的两个观点和列举的两个事例连起来说, 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提炼和整合的表达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从整个文本的角度出发, 较为清楚地把握了文本的谋篇布局, 最终具体而全面地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这样就兼顾了具体地表达和整体地理解。
二、兼顾有感情地表达和深刻地理解
老师要想让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就要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小学生有感情地表达感悟, 首先就体现在朗读上。
【片段3】
(对《说勤奋》第2小节的学习, 师指名读第2小节, 该生读得虽然正确、流利, 但没有感情)
师:课文第2小节说了司马光的故事, 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谁能从这一小节中找到?
生:作者写了司马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 最终获得成功。
师:概括得很精练!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勤奋?
生:小时候, 每当老师讲完课, 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 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读书背书很熟练。
师:对, 从这个词, 能看出司马光什么特点?
生:很勤奋。
师:司马光长大以后, 勤奋吗?
生:长大以后, 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 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 枕头就会滚开, 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为什么司马光睡觉时要用“警枕”?
生:枕头一滚动, 就等于报警, 他被惊醒后, 继续读书写作, 说明他抓紧时间, 勤奋刻苦。
师:作者为何要突出编成《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 “终于”用在这里又有什么作用?
生:这是要强调司马光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勤奋努力的成果。
师:这说明, 司马光获得成功, 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勤奋和努力!正应了课文第一小节:“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让我们双手捧起书, 齐读第2小节, 读出对司马光勤奋努力的敬佩之情。
(学生感情饱满地朗读)
【简析】
刚开始, 学生只是平淡地朗读, 没能入情入境, 这只能说明学生没能深刻地理解文本。此时, 老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关注细节、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一步步进入到文本里, 感受司马光虽然天资聪明, 但是后天依然勤奋努力, 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超出我们的想象。最终,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很深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真切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情。
三、总结
表达的学习, 是运用积累、表达感悟、塑造人物的语言外化过程;而内容的理解, 是品味文本、亲近人物、体会感情的语言内化过程。语言的外化和内化过程, 就是表达的学习和内容的理解得到兼顾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兼顾具体地表达和整体地理解, 兼顾有感情地表达和深刻地理解。
参考文献
曾几时,我看这积堆如山的作业愁眉苦脸,一边小声抱怨,一边低头奋笔疾书,直到十点,身体才得以放松。
曾几时,司马光用圆木做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早早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编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让全人类都在他的文章中深深陶醉,并且永远记住他。
曾几时,匡横家中贫苦,晚上无法读书,邻居家是一户富人,彻夜点着蜡烛,他就在墙上凿一个小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曾几时,祖体和刘琨二人交为好友,他们都立志报效国家,便互相勉励,半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习武,最终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栋梁。
曾几时,苏秦发奋读书,但一到晚上就忍不住打瞌睡,他迫于无奈拿着锥子向大腿刺去,剧痛使他立刻清醒,继续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只有努力刻苦并努力学习,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也要勤奋,想要学习好只有勤奋才是唯一的途径。
任务只是及格,而兴趣却是优秀。,无噢们不能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项任务。只是随意扒拉一下。应务必将它转变成快乐。解除一道难题,心中便有无限欣喜,这就是学习的快乐,快乐很容易。
现在的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知识面广并知识渊博,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更好地去工作,去生活。
同学们都起到能破茧成蝶,但你可知道,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昏昏的沉睡中,漫长的等待中,幼小的生命艰难的积蓄着冲破牢笼的力量。等待是未知的黑洞,它能吞噬一切,包括信心,理想,希望。可怜的蝶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成为其它动物的美味,也许会成为调皮的孩童手中的玩物。然而,生命的震撼之处在于坚持,此时的蛹并没有迷茫,它克服了心中的孤独与害怕,不懈地积蓄力量,就在冲破云层的一刹那,婉妙的身姿从笨拙的躯壳中一跃而出,带着阳光映照出的神圣光环去寻找最美丽的花瓣,在花蕊上舞动着生命的乐章。破茧成蝶这个华丽的转身,也是我们学习道路的真实写照。
在学习这个旅程中,我们需要带着自信出发,不去想他人的辉煌,不去想昨日的奋斗与拼搏,一切都已如烟,随之而去。收藏昨天,收藏过去,带着自信出发,去迎接今天的挑战。
水滴石穿,磨杵成针。成功就是因为执着而实现的。今天我做了一道题,我发现做错了,但是我会执着的区改正它,去记住它。我遇到了一道难题,会执着的想靠自己的方法去寻求出答案;考试失利了,会执着的区寻找原因,学习旅程中,拥有执着也十分重要。
步入初三的我们,身上肩负着自己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虽然前途未卜,但终须一搏。在未来的召唤下,我们不断前进,抓住分分秒秒,带着自信,执着去到达终点。
21世纪啊,你真是飞速发展,快得让人来不及看看,这个世界还像原来那样美好吗?来不及闻闻,这世界还有大自然的芳香吗?来不及听听,这世界还有百灵鸟的歌唱吗?
春晚小品《扶不扶》,可谓一夜红遍大江南北。但它反映的并不是幽默诙谐,而是人们对逐渐淡化,逐渐从我们身边飞去的“雷锋精神”的遗弃。雷锋精神,是善良,是无私,但也不是傻,不是来给人利用的,不是人赚钱的工具。如果中国人连这种事都做的出来,那么,他也不配当炎黄子孙。
雾里的雷锋,我看不见你的影子,却总听到有关你的声音。
在我们身边的人,有的人打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旗号,干着与雷锋精神截然相反的事。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更离谱的是,为什么辱骂雷锋都可以成为潮流?
在网上不难看到,3月5日,除了赞扬雷锋精神,还有辱骂雷锋的人,谁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中国,就是这样衰落下去吗?中国的雷锋,就这么一文不值吗?
不会的,当然不会了。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身上流着炎黄的血,而雷锋,就是炎黄子孙的榜样。雷锋,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他。
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用自己的一生哺育了无数学子的梦;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用自己二十年的光阴为祖国守下了那片热土;还有“最美客运员”某某,为200多名走失儿童找到了亲人。他们,都是雷锋,都是祖**亲的好儿女。
正能量,它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它已经上升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第一次游泳就是其中一枚含着珍珠的贝壳,这珍珠并不华丽,洁白无瑕,却满载属于我的美好回忆。
我的脑海里浮过各种想法……飘散的思绪逐渐拉回,我却迟疑着不敢上前。这游泳池不算大,但是人很多,如同一口巨大的铁锅里翻滚着许多饺子,令人“望而生畏”。我的脑海里有两个小人在对峙着一个小人说:这里人这么多,怎么游泳!另一个小人说:游泳在于尝试。那个小人顿了一会儿,默默地举起白旗,胜负已定。当然,真正的原因——我是个名副其实的“旱鸭子”,怎么下水!只好套上游泳圈,小心翼翼地抓紧扶手,颤巍巍地走下泳池的台阶。啊!这水真冷!我慢慢适应这种温度,双脚挨到了地面,水只挨到了我的肚子。我一步步地走向深水区。“这里人真多!”我再一次发出感慨,似乎忘了自己身处深水区。话音刚落,就使劲地咳了起来,我被呛了一口。旁边的人潜泳、仰泳、蛙泳,蝶泳……各种姿势的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这时,看到一位3岁左右的小女孩欢腾着从我身边游过,“没关系”,我这样安慰自己,“学会仰泳就行了。”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翻了个身,双脚拍打着水面,尽量不溅起水花,却只是无用功。我急了,手也加入了“行列”当中,嘿嘿,有效果了。我在原地打转了,可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爸爸让我平静,不慌不急。在多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套着游泳圈的我能逐步掌握了向前“驶去”的方法,这一次小小的成功让我欣喜若狂,“也许下次我能脱下游泳圈了。我喜滋滋地想。
话说三国小学就要期末考试了,曹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刘备好奇地问:“咋的,哥们儿,是鞋子上有火,还是屁股上有钉子?”曹操结结巴巴的说:“我······我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马上就要考试了,该怎么办啊?”刘备看了一眼曹操,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天,一筹莫展的曹操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忽然,一个黑衣人跳到曹操面前,说:“嘻嘻,小曹,你别怕,我姓张名飞。你是不是在为考试而发愁呢?我给你介绍一个好东东,保证你得满分。”
曹操眼睛一亮,说:“真的吗?快拿出来让我瞧瞧!”
只见张飞拿了一块手表出来说:“这是目前最高级的手表,他可以将答案输到你脑子里。”说完,张飞把手表给曹操,曹操高高兴兴地进了考场。
“叮铃铃!”——开始考试了,诸葛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进了考场。试卷很快便发了下来,卷子刚拿到手,曹操便觉得下笔如有神,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过了两三天,试卷发了下来:“刘备100分,曹操99分!曹操这次考得好,孺子可教也!”
模拟考试结束了,但期末考试终于来到了,曹操提笔将要做,可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按了一下按钮,屏幕上显示的是:“考试要成功,请买脑灵通。”曹操顿时火冒三丈,考试结束后,他气冲冲的`找到了张飞,说:“你给我的那个玩意儿一点都没用!”张飞语重心长的说:“小曹,你真以为是这个东西帮了你吗?第一次考得好是因为你认真复习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
做什么事都讲究勤奋。在工厂里,你不勤奋劳作,就不会有工资;在学校里,你不勤奋学习,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在家里,你不把家里打扫干净,屋子里就会生满爬虫,让你不得安宁……
勤奋也不光是为自己,还要为国家而作出的贡献;为了人民生活得更美好,而作出的努力。
虽说人不勤奋,就不会有好生活,但有人为了利益而勤奋就不好了。就比如:有人为了贪图利益勤奋工作,一旦得到利益就会变得懒惰;有人为了不让妻儿受苦受累,在黑暗社会中任劳任怨。
有句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表面勤奋,心里懒惰的人,也会走上邪恶之路。假如你明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就用好它,不要将它用在不好的地方。世界上也有许多人,都知道勤奋这个词,但不知道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只有懂得勤奋这个词真正含义才是有用之人。
世界上虽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但可以有一种,那就是只要在自己辛勤的劳动后所得到的汗珠,即使没有百分百的成功,那也具有无比高的含量价值。海星说过:“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着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的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的联系起来。”是啊,人的一生有几个人会在意那些繁琐的小事,人人都在大海中不停得费劲游着,却忘记了那也是由一颗颗小水滴组成的,我们要在细小的事物中抓住要点,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成长。
“奋”乃奋斗也!
奋斗可以让一个人更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哪怕离你再浮云遮眼的梦想,只要你勇于奋斗,你便不会拜拜浪费你的青春,因为你已努力过,至于结果无需后悔。迈克尔·乔丹说过:“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倘若你放弃了,那么你便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在不知道结果之前,你就已经放弃了成功的权利!
我相信,只要奋斗过,你才能尝到其中的滋味是甜是苦。无论怎样,结果一定是给你的奖赏。
我们青少年更应加舞动青春,挥洒青春,为自己创下一个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伏笔。
不管怎样,“勤”与“奋”会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它们是我们不可丢失的灵魂。如果说一个人只凭借天资而不知勤奋的话,那么即使是凭借着小聪明能干几件好事,但最终只会昙花一现,将不见踪影。也根本成不了什么大器。
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拜访了无数的名医,品尝了上千种草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药学方面的巨著《本草纲目》。
清初史学家淡迁,自由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历史,立志要写出一部真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平寒,没钱买书,只好四处借书抄写,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写成了一部五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是在书稿即将出版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书稿被小偷偷走了,眼看二十多年的努力在瞬间化为乌有,他毫不气馁,重新振作精神,又开始编写《国榷》的行程,他又经过几年的奋斗,写出了一步更加精确的明史巨著。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现代的人呢?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从未停止过画画。在他的画室里,挂着一条横幅“不教一日闲过”。他坚持每天作三幅画,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勤奋精神,使他的画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们说勤奋出天才,但有的人天资聪明,后期却不努力,一样是成不了才的。古代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个叫仲永的小孩,他5岁时就会作诗,而且写得很有文采,他的父亲以此作为盈利的手段,带他四处游玩,不让他学习,等他到20岁时已经和一般人一样了。
由此看出,许多有成就的人,无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相反,懒惰的人终究会成为一个忙碌无为的人。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总认为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上课常常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观念,总是马马虎虎完成,甚至经常会有逃学的念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虚度光阴,不如天天玩来得痛快。后来,在老师的教育下,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知识就越来越丰富,对学习也就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觉得时间的宝贵,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正如俗话所说:“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个人,名叫陈正之。他患有先天性智力发育不良症,看上去呆头呆脑,记性也很不好。陈正之进学堂后,老师教大家一篇简短易学的文章,其他同学很快就学会了,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张冠李戴,勉勉强强地读出来。因此,陈正之常被同学们讥笑,被老师训斥。可陈正之并不灰心,想出了一个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学习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3遍、4遍,9遍、10便;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坚持一句一句地读,一字一字地记,从不间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养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惯。终于成为我国宋朝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济阳考城有位学子叫江淹,人称江郎。他出身贫苦,自幼立下大志,要发愤读书,改换门庭。江郎一方面挖野菜养活母亲和自己,一方面刻苦攻读。他的笔头竟然像有神力驱使般,写出一手好文章来,震惊了四方。齐国君王发现了这个奇才,先后有高帝和武帝都重用江淹,让他持续做了多年光禄大夫。做高官后,江淹不再刻苦读书,忘记了当年的`贫苦,更不接触黎民百姓,沉迷于富裕的官宦生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不仅官做不好,连文章也变得空洞乏味,愈来愈糟。
读了这两篇故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就算你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但如果不勤奋学习终究还会一无是处;就算你不是很聪明,只要努力学习,一样会有不一般的收获。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有可能创造出来。”
是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正应该向古人陈正之学习,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不偷懒。而不能像江郎那样骄傲自满,终至才尽。
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和古人大不一样了,但是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时间老人是公正无私的,赋予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把握时间,奋力进取者,时间将无私地帮助你超越岁月;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者,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以勤奋学习为题的作文】推荐阅读:
勤奋学习的优秀作文10-05
勤奋学习的格言警句07-12
勉励人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09-30
追求真理,勤奋学习07-02
努力学习 勤奋工作 志存高远10-18
写勤奋的初中作文素材05-28
勤奋的人话题作文10-14
勤奋就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作文10-06
叙写勤奋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