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精选7篇)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篇1

中秋节象征着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中秋民俗文化的意义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经典中秋诗句有哪些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篇2

一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意义

1. 瑶族传统舞蹈在广西贺州的分布情况

瑶族的支系非常多, 而且分布广, 各个支系各个地区的舞蹈都各不相同。在广西贺州, 只要是信奉盘王的瑶族支系都有“盘王舞”, 主要流传在贺州市部分地区及贺州管辖的富川瑶族自治县。舞蹈一般是在瑶族人民“还盘王愿”仪式中出现, 其功能主要为娱乐神灵、保佑家畜平安、五谷丰登等。“盘王舞”包括:做屋长鼓舞、铜铃舞、上元棍舞、打铁舞、约标舞等舞蹈。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大井村、虎马岭村为平地瑶支系, 主要流传着芦笙长鼓舞, 舞蹈共有七套动作, 分别是“头拜上四拜”“竹鸡扒泥”“美女双双”“坐边七”“座堂七”“堂堂上”“五脚尖”;而在钟山县两安瑶族乡的瑶族主要有“春堂舞”“猪头舞”“仙女出堂”“跳头堂”“羊角长鼓舞”等;还有“单人还愿长鼓舞”“赶羊做鼓长鼓舞”等舞蹈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各瑶族地区。

2. 生产劳作、节庆、祭祀中的瑶族传统舞蹈

人类在远古时期, 劳作知识的传播、相聚愉悦的节庆、求拜神灵的祭祀等活动都要有舞蹈。瑶族先民由于长期不断的迁徙, 世世代代过着游耕的生活, 舞蹈大都是直接反映生产劳作的生活题材, 从流传至今的舞蹈中还能看到瑶族先民辛勤的劳作场景, 此类舞蹈蕴含着几千年以来瑶族的文化内涵, 极具民族性和历史性, 可称得上是瑶族历史的“活化石”。瑶族的节庆活动特别多, 大大小小的节庆数不胜数, 除前面提到的盘王节以外, 还有春节、祝著节、社王节、六月六、耍望节等, 这些节庆在瑶族中属于大节。除了大节以外, 瑶族还有非常多的小节, 瑶民几乎是月月过小节, 这应该与他们的“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格局有很大关系。由于瑶民居住得较为分散, 节庆成为他们沟通、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 瑶族人利用举行节庆的日子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在娱乐中交流生产生活的经验, 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舞蹈也是瑶族节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特别, 他们信奉多神和崇拜祖先。瑶族先民长期生活在大山中, 认为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雷电是由神灵控制的, 他们对此产生了崇拜心理, 认为万物皆有神灵, 认为生产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是由“神”“鬼”主宰。进入深山打猎前要先拜祭山神, 劳作耕地时要祭拜五谷神, 遇到病痛时要请求祖先庇佑消除疼痛。这些祭祀活动都会有舞蹈贯穿当中, 并且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生产劳作、节庆、祭祀活动中的瑶族舞蹈与瑶族先民一起迁徙,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发展, 这些舞蹈传递着瑶族人民的思想信仰与文明, 这些舞蹈为我们深入了解瑶族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对在不同领域中研究瑶族文化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二瑶族传统舞蹈的保护现状及教育传承情况

1. 瑶族传统舞蹈的保护现状

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 贺州市人民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 贺州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成功申报并公示了12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瑶族盘王节”“瑶族芦笙长鼓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跳瑶族传统舞蹈, 精通瑶族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 也陆续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虽然这些措施为保护瑶族传统舞蹈做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瑶族生活环境的变化, 瑶族传统舞蹈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 瑶族人民的民族思想、风俗习惯逐渐淡化, 传统的节庆、祭祀活动越来越少;年轻人对传统技艺不感兴趣, 学习者不多, 老艺人的相继去世, 导致会跳瑶族传统舞蹈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

2. 瑶族传统舞蹈的教育传承情况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 广西贺州瑶族传统舞蹈的教育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 (1) 家族的教育传承, 如:贺州市贺街镇联东村瑶民李××, 瑶族师公 (法名:法贵) , 62岁, 会跳瑶族传统舞蹈。李××的爷爷是一名师公, 其主要在爷爷的引导下开始学习瑶族的传统技艺, 其后还主动跟随其他师傅学习。爷爷去世后, 家族中只有他一人是师公, 为将这门传统才艺传承下去, 现已经开始传授给自己的儿子, 并准备以后还要传给孙子。 (2) 通过学校进行传承, 如:贺州学院艺术学院舞蹈学专业开设了一门“广西民间舞代表性舞蹈”, 这门课程为舞蹈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以广西贺州当地的瑶族舞蹈为主, 并邀请贺州当地瑶族舞蹈方面的专家来授课。贺州市还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初中建立“瑶族长鼓舞”传承保护基地, 在当地文化馆的配合下, 学校邀请长鼓舞艺人进校担任舞蹈老师, 教学生学习长鼓舞, 学校晨练的内容就是练习瑶族长鼓舞,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晨练方式, 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长鼓舞的学习内容。贺州市第一实验小学还邀请了贺州瑶族舞蹈专家, 采集瑶族传统舞蹈中的动作元素, 创作了一套“盘王操”, 作为学生的课间操。

但是, 由于瑶山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 瑶族青年逐渐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失去了兴趣。家庭教育的传承方式变得乏力, 没办法让瑶族传统舞蹈得到正常的发展和传播。虽然一些学校也致力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等情况, 其传承效果并不理想。

三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对策

1. 从青少年人群中培养

青少年是国家的接班人, 是一支新生力量, 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学的欲望, 要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国家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使他们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要给现在的青少年制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将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们身上。具体方式如下: (1) 从感知开始, 带青少年下乡体验生活, 参与瑶族节庆、祭祀活动, 感受瑶族的民族风情, 欣赏瑶族老艺人表演舞蹈。 (2) 在活动课中安排他们学习瑶族传统舞蹈, 学习过程要从简单易学的动作学起, 先培养孩子们的舞蹈感觉, 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后再加深学习。

2. 加大学校教育的传承力度

虽然贺州市已开始在学校中传承瑶族传统舞蹈, 但辐射的面还不够广, 力度还远远不足。“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定的文化精神的载体, 对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认为, 学校课程是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 被列入课程的文化就有可能被传承、发展, 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化。”因此需要聚集贺州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的力量, 一起编制瑶族传统舞蹈的校本教材, 力争把瑶族传统舞蹈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中, 大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3. 利用网络平台传承

网络是现代人学习、掌握信息、搜集资料的重要途径, 瑶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实现。我们可以先把瑶族艺人们表演的舞蹈摄录好, 通过后期制作成纪录片和教学视频等, 再将制作好的视频文件上传到网络数据库中, 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传播方式不但节省资源, 其辐射面也广, 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学习瑶族独特的舞蹈表演, 以提升瑶族传统舞蹈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篇3

但是,这个观点受到了曾因《权力和天堂》一书而走红西方世界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罗伯特·卡根的质疑,他在其新著《危险国家》一书中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卡根称,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危险的国家,扩张成性。他在书中写到,“1819年,一位从欧洲访问归来的国会议员报告说,同他交谈的每个人似乎都深受如下看法的影响,我们是危险和蚕食成性的人民”。“今天,当大多数的美国人了解到,世界视美国甚至幼年时的美国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国家,将会感到惊讶”。“在南美大陆、西半球和欧洲的人民和国家出于多种原因认为美国是危险的。首先是美国人侵略成性,对领土和占统治地位的追求欲壑难填。19世纪20年代,一个墨西哥的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是一个最‘野心勃勃的民族,总是准备蚕食邻居的领土,毫无一丝诚信’。自17世纪初期不断在这个大陆遭到驱赶的印地安部落毫无疑问持相同的看法。西班牙人、法国人、俄国人和英国人也持此观点。他们都曾被‘人数众多’、‘好战’,‘不安分’的美国人从陆地和水域赶走。这些野心勃勃的美国人是‘令人恐惧的敌人’”。

卡根认为,在美国野心勃勃的扩张后面是美国关于世界和人性一整套独特的理想和理念。书中写到:美国的立国理念与众不同,它不是基于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或共同的土地,而是全体民众对《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原则以及美国宪法中自由与共和理想的效忠。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美式民族主义产生了,它是一种新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民族主义,笃信全人类不可分割的权利是超越地理界限和血缘关系的。国际主义是美式民族主义的核心。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不仅反映了美国的立国理念,而且也为美式民族主义所左右。当美国人与外界接触时,他们很难对所遇到的“恶魔”视而不见;在与外部世界交往时,美国人所信奉的理念作为一种潜意识总是若隐若现。

美国另外一位保守主义著名评论家乔治·威尔将美国与众不同的国家特性归纳为“救世主的冲动”。

那么,美国关于世界和人性一整套独特的理想和理念是如何使其变成危险国家的呢?

对此,同属盎格鲁—萨克逊大家庭的英国人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罗伯特·库珀曾感叹,美国是一个人为的国家,立国之基是启蒙运动的理想,这使美国变得自由、民主和危险。为什么危险呢?因为在美国人看来,美国的制度只有变成“世界的制度”,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看法在美国大有市场。库珀由此断言,美国从来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而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念改造世界,以便让全世界“采纳美国的制度”;而且美国人认为,因为它的事业是正义的,因此不会限制自己的权力,而是追求绝对的权力,美国人只有在其他国家被远远地甩在它后面时才会感到安全。正是这种对绝对权力毫无节制的追逐以及按照自己的意念改造世界的想法使美国变得“危险”了。

卡根在对美国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后认为,从美国立国的理念派生出来的“理想主义/干涉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现实主义/孤立主义”,前者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和大方向,而后者从来就不是美国外交政策传统,在历史上,后者可能对前者起到拉拉扯扯的作用,但不会影响美国外交的总体方向。他曾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在改造全球的过程中,美国偶尔会遭遇挫折,对上述观念持批评态度的人有时可能会迟缓美国改造全球的进程,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目前美国国内有人希望,伊拉克的困境将一劳永逸地改变美国干涉主义的外交传统,但是历史并不站在他们一边。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篇4

<<<返回目录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时间特点

1、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4、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返回目录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起源

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端午节:已有多年历史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作为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

清明: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早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的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是什么 篇5

在清明节的时候食用青团子是属于一种很传统的清明节方式,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的时候清明节的时候食用青团子更是随处可见,其实青团子也就是选择一些青草汁将其置于糯米粉中混合均匀之后,将糯米粉搅拌成绿色之后即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制作青团,有的地方可能会在青团中加入一些馅料,有的地方可能不会,一般在制作青团子的时候都会选择将青团子直接置于蒸锅中蒸熟之后即可食用,制作简单也比较方便的一种食材。

2、艾粄

可能在有的地方也会选择在清明节的时候选择食用艾粄,但是对于艾粄这种食物的话对于一些客家人来说可能会比较熟悉,因为这种艾粄的话就是属于清明节的一种传统的食物,在清明节的客家人会选择采摘一些新鲜的艾草叶将其置于清水中焯水处理之后,将艾草捞起,将水备下,艾草将其切成碎末状备用,再将煮艾草的水将其用来和糯米粉还有艾草末一起用来搅拌和面,等面团和好之后将自己备好的一些馅料置于面团中制作成圆团状之后即可,将其置于蒸锅中蒸制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即可食用。

3、暖菇包

在生活中清明节的时候也有的一些地方会选择食用一些暖菇包,其实暖菇包这种食物的话是属于一种地方传统美食,一般在泰宁地区比较流行,在泰宁这个地方的话会选择在清明节的时候采摘一些暖菇制作暖菇包,但是有的地方的话就会选择直接用暖菇粉,但是都是有着在清明节的时候食用暖菇包的习惯。

4、菠菠粿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篇6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簪菊花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吃重阳糕

浪漫or传统爱爱中你是什么控 篇7

浪漫控

“控”表现:这种类型的女子强调做爱时的浪漫气氛,那特定的诱人灯光、动心的音乐、迷人的陈设、性感的内衣,一个都不能少。她要求丈夫的表现和动作也要十全十美,无一不当。

“控”指点:瑕不掩瑜,不要过分追求浪漫完美。

假如每次做爱都必须十全十美,你就会丧失很多本来可以享受到性满足的好机会。一个女人,若能对环境或他的行为举止的某些细节不加留意,她就能有更频繁地享受做爱的可能性。男人应该让这样的女人习惯真实的存在,随心所欲地享受,而不要盲目地要求十全十美。

传统控

“控”表现:这种类型的人,骨子里好像还生活在上个世纪,凡事都要有个规矩。一般来说,这类夫妻会把性和爱分隔开,在做爱时只满足于身体上的亲密,而忽视情感上的交流。说实话,传统控的人们,真的挺没劲的!

“控”指点:力求稳中取胜!

如果你们都认定这种传统的性爱还OK的话,那就乖乖待在家里,保持着那千年不变的三部曲吧:接吻、爱抚、性爱进行时!最大胆的尝试是:关掉电话,让谁也找不到你,那样才不会受到任何打扰!

主宰控

“控”表现:也许在生活中的其他事,她不在乎丈夫发号施令,但在房事上则一定要她说了算:她启动,她告诉他如何动作以使她能得到她所要的。这种类型的人不一定在所有事情中都有控制欲,但在爱爱中则必须做主。

“控”指点:交替享受主宰与被主宰的乐趣。

即便是在床上总是做控制者,主宰一切,久了也会让对方感到胁迫,并且也会剥夺对方有时作主动者所能体验到的欢乐。对于这样的女人,男人可以得到顺从的享受,但也要适时争取主宰床笫,可使双方都体验到主宰与被主宰的乐趣。

执行控

“控”表现:这种女子很小心地照顾自己,在性生活上,唯丈夫之命是从,完全奉命照办。丈夫说想要,就立刻配合,不管她自己心中有何事情本打算去做。丈夫说要试一种新的姿势,也就照做,即使她心里并不愿意。她总是放弃己见,照丈夫的意思去配合。然而,总想去让对方高兴,可能结果是自我压抑。

“控”指点:多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虽然有着一种使对方快活的意愿,并且能够完全专注于伴侣的要求,是性关系中使双方满意的两大重要环节。然而,长期这样会让一方不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性愿望,造成爱爱中的不欢畅。因此,你的女人可能会答应你一切要求,但她却不一定快乐,所以要进行有效而深入的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让性更加完美。

激情控

“控”表现:如果你们一开始就热情似火,并欲罢不能,那么你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激情控!对于这种类型的爱侣来说,性爱从一开始就浓烈得不容易消散,并且已经成了两个人生活的协调剂。当然,如果可以保持这样的状态,对于两个人的热度是一个双赢手段。

“控”指点:懂得斗智斗勇。

当然,你内心的激情不变,但是身体倦了,就很容易意犹未尽。那就要懂得学会做些斗智斗勇的游戏,比如猜拳、石头剪子布……赢家便是享受一方,输家也心甘情愿地服务,很容易触及激情点。

慢热控

“控”表现:“万事儿不着急,慢慢来,慢慢来才能有感觉!”这是处在慢热控的人经常说的话。这种爱侣一般都比较理性,比较懂得控制彼此的情感与肢体表白的程度。在他们看来,细水长流才是最佳的性爱状态。

“控”指点:尽情享受慢生活。

你们好像总是很难进入主题,那就花点心思准备一桌极具浪漫气息的晚餐吧,点上精油蜡烛,插上一支含苞待放的玫瑰,打开灵动的大自然音乐,相互用手喂对方食物,此间的感觉更会其乐无穷。慢一些,再慢一些,在长达一小时的晚餐后,无需过多爱抚,“性福”顺理成章。

冒险控

“控”表现:好像有两句广告语最能形容这种类型的人:“不走寻常路!”“想什么就是什么!”是的,他们总有着奇思妙想,让你在毫无防备下,享受一场惊心动魄的性爱生活。这种类型的男女过于重视性,容易将性和爱混为一谈。在他们看来,性愉悦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抚平所有创伤。

“控”指点:随心所欲户外爱。

也许,在你们心中,卧室中与爱人亲热的场景早已如同嚼蜡,那么就更大胆一些,为这场性爱加入一些神秘的力量——比如,电梯间的升降就是性爱高潮的起伏;电影院大片的极致视听则是最动感的伴奏;熙来攘往的公园深处刺激着荷尔蒙……只要你胆子够大,性爱就充满无限可能,试试吧!

心灵控

“控”表现:这种控大多表现在女性身上。对这一类型的女人来说,做爱主要是爱情的一种表达。她们感到,比肉体的欢悦更为重要的是,在爱爱后那种深深的情感上的联结。她们很难想象可以接受婚姻之外的性行为,甚至认为,即使在和丈夫做爱时在幻想中出现任何别的男人的影子,也是一种背叛。

“控”指点:允许男人偶尔做一次“下半身动物”。

有时这种类型的女性,在内心强烈渴望柔情蜜意的做爱时,却见到丈夫似乎把性爱仅仅看做一种躯体的接触和动作,因而感到懊丧。对于心灵控的女人来说,有一点你必须认识到,许多男人的性欲望往往出于种种生物学上的理由而不一定只是亲密关系的唯一结果。也就是说,当你和她做爱之后,并不像她那样总是缠绵不已、情语不断时,她可能就会焦躁气恼。固然性行为使夫妇在情绪上紧密联系,但有时候性交只是为了欢乐也并不为错。在这一点上,请多谅解他。

上一篇:齐心协力主题的幼儿园教案设计下一篇:文艺宣传队主持词